七八年的春节王世华是在坡上牧场过的,这是王世华结婚后在石城过的第二个春节。黄宗英是建场以来在坡上牧场过年的第一个女人,或许是老天要挽留黄宗英在山上多住几天,让牧场留下女人的更多气息,一场大雪把黄宗英困在了山上。冻雨把积雪冻得硬梆梆的,牧场就象一块光溜溜的玻璃,每走一步都要跌一个跟头,牧场的农工几乎爬着去为圈房的牲畜添加草料。树上的枝条裹着厚厚的冰层,被压断的枝条不断发出咔嚓嚓的响声。这场大雪让黄宗英知道了坡上牧场的荒凉,也让她知道了丈夫工作的艰辛。去年年底,黄宗英为王家添了一个胖小子,王世华的大儿子王旭来到了人间,王世华当了梦寐以求的爸爸。
正月初六老天又下了一场冻雨,气温突然骤降了十度,把人们从初春又拖回到严冬,爱俏的姑娘们重新穿上厚厚的棉袄。公路冻得滑溜溜的,就象一个溜冰场。石城通往龙川的班车停开了,王世华和黄副局长只好绕道昆明,然后坐火车前往龙川。
省食品公司的张德山,分到省农科院老学友郭德成也参加了会议,几个老同学又聚会在杨思秦的家里。杨思秦又升官了,她提升为行政处副处长兼招待所所长。
热情好客的杨思秦不但在招待所办了一桌,招待她的老校友、老领导,还邀请远方的客人参加她弟弟杨念秦的婚礼。
第三十四章
备高考挑灯夜战 龙公馆双喜临门
杨念秦的婚礼在水泥厂的大礼堂举行,宽敞明亮的大礼堂座无虚席,人们纷纷为一对新人祝贺。工会 主持婚礼,党委王书记为一对新人证婚,赵厂长代表水泥厂全体员工送去新婚的祝福。
自从张梦玉进了化验室,过去门可罗雀的小院一下热闹了起来。从学校分来的臭老九,从部队转业的兵哥哥,成天在化验室的门口转来转去,都想一睹水泥厂头号美女的芳容,都想讨得头号美女的芳心。还有从南平农村招来的一帮青年工人,他们成了城市户口,端起了龙川水泥厂的金饭碗,每个月六七十元的工资和津贴,谁还愿意回家找一个农村姑娘,他们也都想碰一碰运气,让水泥厂的第一号美女成为他们终身伴侣。
然而车队的一个驾驶员捷足先登,英俊魁梧的杨念秦成了水泥厂最幸福的青年。
水泥厂的头号美女嫁给了一个灰头土脸的驾驶员,轰动了整个水泥厂,一朵鲜花插到了牛粪上,人们都为美女张梦玉感到无限的惋惜。
直到婚礼举行的前一刻,人们才从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中得知,结婚的一对新人不仅是郎才女貌的金童玉女,更是水泥厂难得的才子佳人。去年十二月水泥厂四十多位考生参加高考,只有杨念秦和张梦玉脱颖而出,成了水泥厂唯一的两名幸运者,国家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两个大学生。今天晚上他们走进婚姻的殿堂,明天将要奔赴云南昆明,走进云南大学和昆明工学院的课堂。
@tsenway 2022-02-19 13:18:10
盼今年的市花白玉兰。
这是去年的,今年依然含苞待放。
-----------------------------
白玉知人意,含苞待时放!
龙公馆一下走出了两个大学生,成了龙川水泥厂的头号新闻。虽然杨思秦从心眼里反对弟弟和弟媳上大学,但面对祝贺的人群,她脸上还是充滿了喜悦。几千人的大厂只考取两名大学生,而且都来自他们杨家,喜悦之情早已消去了心中的不快。
昆明探亲回来,杨念秦和张梦玉就悄悄开始了复习。他们翻出了十一年前的高中课本,上面落满了灰尘。随着时光的流逝,有的书已经发黄,有的书已经发霉,有的甚至被虫蛀上了孔洞。张杨两家都是书香门弟,书是两家的传家宝,爱护书籍一直是两家的传统美德。虽然十年动乱两家都被抄家的红卫兵们光顾过,虽然杨家从省城兴平下放到荒无人烟的黑龙山,然而高中的一套课本却是完好无损。因为两个年轻人一直贼心不死,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做着大学梦。在他们看来,丢掉了课本就意味着放弃了梦想,丢掉了课本就宣告梦想的破灭,丢掉了课本就将所学的知识还给了老师。
夜深人静,家宿区人人都进入了梦乡,只有龙公馆的书房依然亮着灯光。白天杨念秦和张梦玉上班,为了不影响室友们的休息,为了避免同事们的冷嘲热讽,晚上他们悄悄来到龙公馆复习。他们的好心却迎来更多的非议。
“又去会野汉子了!”
“又去搂野婆娘了。”
然而张梦玉的闺友和杨念秦的室友却从未见到两个年轻人在集体宿舍卿卿我我,只看见他们一下班就奔向龙公馆,第二天一早又公馆赶到单位上班。
@楼已 2022-02-21 23:29:17
云大和昆理工是云南最好的大学,努力终有回报
-----------------------------
谢谢楼己精彩点评!
@楼已 2022-02-22 15:23:07
好运气总给那些有准备,上进的年轻人
-----------------------------
谢谢楼己精彩点评!
十一年流逝的时光带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青春岁月,但时光没有带走高中岁月的美好回忆,没有带走上大学的梦想。不会,他们互相探讨,模糊的概念他们共同回忆。实在弄不懂的地方第二天他们请教杨思秦,杨思秦也不懂的地方,张梦玉就打电话、写信,向远在昆明的父母求教。多少个枯燥无聊的夜晚,他们互相鼓励,互相督促,甚至一对恋人进行唇枪舌战的指责。饿了啃两块饼干,渴了喝一口白开水,困了他们揉揉眼睛,揑揑对方的双肩,直至大夜班的汽笛声响,他们才合上书本。
一九七七年的十二月十日,是一代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他必将永远载入史册,为无知、极左的思维划上了一个新的句号。张梦玉和杨念秦走进高考考场,望着油墨芬芳的考卷他们几乎落下了眼泪。这个早该属于他们的日子被推迟了十一年零五个月,虽然来得那么迟,等了那么久,然而他毕竟还是来了。迟到的春天重新点燃了一代人的希望之火,迟到的春风重新萌发着一代人的青春理想。沐浴春风的不仅是张梦玉和杨念秦,和他们一同步入考场的还有全国五百七十万的热血青年。夫妻同场,姐妹同考,兄弟同考,还有数不清张梦玉和杨念秦这样的对对恋人,创造了中国高考史上的奇迹。
据说伟大的先哲毛泽东为当年的高考也做出了牺牲,为十一年前推迟高考的那个荒唐决定向考生们做一点忏悔。五百七十万人参加高考,试卷用纸成了问题,第三次复出的邓大人再次做出惊人之举,他竟然冒天下之大不玮,用印毛选第五集的纸印大学的考卷。
机遇虽然充满了偶然性,但成功总是宠爱先知先觉的辛勤耕耘人。当中央恢复高考的决定正式公布,许多年轻人还在忙着为高考复习资料发愁奔波的时候,张梦玉和杨念秦已经把高中课文复习了一遍。遗憾的是中央体谅广大的考生,当年高考不考外语,要是外语参加考试,他们的胜算更大,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就在婚礼举行的前两天,他们收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一份结婚贺礼,张梦玉录取了云南大学政治经济系,杨念秦录取了昆明工学院机械系。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发出了时代的最強音。有了中央的尚方宝剑,赵厂长放出了一个特大特大的响炮仗。杨念秦、张梦玉享受工农兵学员的待遇,带薪攻读大学。并当着参加婚礼的全体人员的面向一对新人承诺,水泥厂的大门对他们永远敞开,欢迎他们学成回厂,为振兴水泥厂奋斗。
今天楊国山和秦惠英最为开心,儿子楊念秦终于结婚了,老两口抱孙子的梦即将变成现实。
老杨家是美女世家,当年秦惠英是兴平二中的校花,嫁给杨国山后成了方圆五条街上的头号美女。秦奶奶今年六十多岁了,一头花白的头发浓密密的,鹅蛋形的脸上没有成堆的皱纹,一套兰涤卡的套装穿起显得特别精神,就象步入夕阳的电影演员秦怡。姑娘杨思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岭南农学院的校花。虽然生了两个娃娃,人发福了,可美就美在胖上,高高的身材微微发福,更象唐朝第一大美女杨贵妃。
今晚的新娘张梦玉穿着一身洁白的婚纱,在五彩缤纷的灯光下越发光彩耀眼,妩媚动人。张梦玉小巧玲珑,身材苗条,和体态丰腴的杨思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望着满堂的佳宾,杨念秦和张梦玉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地自由和舒坦。为了备考大学,实现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他们一次次推迟了婚期。已婚青年不能报考大学,这是国家多年的规定。谁知去年国家放宽了政策,不但放宽了考生的年龄,结婚生子照样可以报考大学。也许上天体恤多灾多难的这代年轻人,对他们失去的大好青春年华进行一点补偿。早知道这样就好了,害得两位年轻人藏着挟着一年多,也害得杨念秦睡了近一年的地铺。领了结婚证也不能光明正大地住在一起,成天就象做贼一样。
张梦玉回来了,她在昆明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新娘回门仪式。在回门仪式上,张梦玉向亲朋好友、老街坊、老邻居、老同学、儿时的发小、翠湖公园聚会的知音庄严宣告,她张梦玉不但重新返回了昆明,重新成为昆明的市民,还带回一张云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十年前她只身下乡插队,十年后她带回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如意郎君,昆明工学院的大学生。面对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张梦玉再次宣布她的下一个人生目标,毕业后留在云南大学,成为云南大学政治经济学的教授。
第三十五章
评职称周光春受挫 畜牧师黄宗英沾光
杨国山没有想到,死灰真能复燃,咸鱼也会翻身,还是共产党执政,从杨思秦嫁给龙大山,仅仅过了六个春天,知识分子开始落实政策,臭老九成了香饽饽。
被摘掉臭老九帽子的石城农业局一帮穷酸,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从那天开始,他们挺直腰杆走在石城的大街小巷,他们大着嗓门在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第一步是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第一个专业对口的是分到烈士陵园工作的北京大学的那个臭老九,七九年前他考取了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生,毕业后一纸调令把他调到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从而圆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理想。离开石城之际,他前往工作了整整十年的烈士陵园,似乎和地下的先烈告別。感谢先烈们的照顾,让我能在这里静下心来读书,否则我怎能走进中国最大的天文台。
分在五金公司卖灯泡的无线电系的臭老九也专业对了口,调到县邮电局工作。杀猪种菜的两位臭老九也先后离开了石城,进了省农业厅和省农科院。
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邓小平和最高决策者们打了一套组合拳,专业对口只是精彩大戏的开幕,接下来是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
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评定技术职称了,当年分到农业局的几个臭老九头发都白了,还是被人称之为农艺员,就象科举时代没有考中秀才的读书人,至死还被人称之为老童生。据说当年停止技术职称评定和废除部队的军衔,其中最核心的一条理由就是,职称和军衔都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这是毛 的最高指示。既然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停止职称评定,废除军衔制度,这就成了时代的必然。
对号入座,论资排辈,农业局的技术职称评定,虽然不象当年分房充滿滚滚硝烟的火药味,也不见后来调资那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悲惨壮烈,然而竞争的场面依然十分激烈。有人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上不了台盘,虽然邓大人摘到了他们头上那顶臭老九的帽子,但这帮人却永远改不了文人相轻的恶习。谁都想一人独尊,称霸农业局,成为农业局顶尖的技术权威。
由于黑龙潭低产田改造的业绩,田忠名破格评为农艺师,获得县职称评定专家组的一致赞同。据说被评上中级技术职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可以享受正科级干部的待遇,不过田忠名还是拿那几文钱,和兰天云依旧住在种子公司仓库的一间小屋内,守着那几样破家具。
一人栽树,众人乘凉,黑龙潭低产田改造的成果成了农业局共享的资源,几乎所有的臭老九,不论他有没有去过黑龙潭,黑龙潭低产田改造的成果也成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农技站的大站长更是捷足先登,虽然他多次去过黑龙潭,但他却是去唱反调,宣扬黑龙潭不能生产水稻,宣告黑龙潭低产田改造的死刑。现在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宣称黑龙潭种水稻是他的首倡,亩产八百斤更是他指导有方。一系列光环把大站长包装成了埋头苦干的英雄,他成了农业局唯一的高级农艺师。
一同被破格晋升为中级职称的还有王世华和周光春。
王世华在兽医行列独树一格,他利用八大山上的花花草草为生产队一百多头牛马猪羊治好了病,不但就地取材,而且极大的降低了医疗费用,被坡上的老百姓称为中医王。评定技术职称需要撰写一篇论文,论文必须如实反映科技成果的内容。王家的秘方从不外传,这是祖上的规矩,为的是让子孙后代有一碗饭吃。王世华恪守祖训,岂肯公开他精心研究的草药秘方。还是周光春头脑灵活,他给王世华出了一个主意。将每个秘方从单方变成一个复方,在公布一大串草药名称的时候,用一个等字隐藏最关键的那味草药。
按理说周光春破格晋升为中级职称农艺师根本不成问题,因为三个人中周光春资格最老。一九七四年因编写的“岭南一号”优质苞谷良种的小册子受到县委书记的赏识,组织部破例发了一个文,任命周光春为农艺员。农艺员是农业技术职称中的最低一个层次,按照职称评定的有关规定,大学生参加工作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即可评定为农艺员,组织部的任命纯属自作多情。
然而在破格评为农艺师时却遭到县里一帮所谓的专家权威们的反对,其中农业局农推站的那个大站长反对最为强烈。其实那个大站长反对周光春是假,实际上是怕农业局引起连锁反应。周光春推广良种可以破格晋升为农艺师,周光春的顶头上司、种子站的站长老吴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他一人独霸农业局的美梦岂不化为泡影。幸亏张局长主持公道,大闹人事局,周光春的农艺师、老吴站长的高级农艺师才被评上。
“编写推广良种的小册子,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谁都会做。”
“良种是人家培育的,周光春只是一个二道贩子,卖给农民种,他没有什么突出科研成果,不夠资格破格评为农艺师。”
听说周光春农艺师没评上,张局长第一时间赶到县职称评定办公室。职称评定办公室设在人事局,人事局彭局长兼办公室主任。见张瘸子怒气冲冲的样子,彭局长感到十分奇怪,职称评定与你张局长无关,你有什么意见。
“彭大局长,马克思主义是谁创造的?”
“当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彭局长被问的莫名其妙,“呔,张大局长你今天是来考我?”
“李大釗、陈独秀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功劳?”
“当然有功劳,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
“毛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建立了新中国,算不算突出贡献。”
“我说张大局长,你今天来人事局究竟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周光春把外地的良种和石城的生长条件结合起来,编写成良种推广手册,让玉米亩产增收两百斤,石城总产增加近亿斤,算不算突出成绩?你们职评小组不评周光春农艺师,就是抹刹农业局的成绩,就是向我张瘸子脸上抹黑。不光周光春不服气,我张某人也不服气,今天来找彭大局长就是要为周光春,为我们农业局讨还一个公道。如果彭大局长有什么难言之隐,我们一起去找县委马书记,请马书记给我们评个理。”
不过最感谢邓小平的是王世华,那一久他被黄宗英和两个小孩的户口搞的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