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草》寻出版

  谢谢楼上众位文友支持,前几天不能回复,现在一併感谢!
  系统恢复回复,今天赶来支持文友的佳作,顺祝周三快乐!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知识分子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这才是邓小平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组合拳的核心,专业对口,评定技术职称是为重用知识分子铺垫。
  云台山彩旗飘扬,招待所张灯结彩,欢快的《步步高》优扬悦耳。今天是正月初一,石城县新春团拜会在招待所召开,当年下乡劳动锻炼的三十多个臭老九几乎全部来了,新春团拜会似乎成了这帮臭老九的大聚会。县长赵忠海主持会议,县委书记潘学义致辞,组织部、经委、科委、建委、卫生局、教育局、农业局、畜牧局、商业局、财政局,一把手都是当年下乡劳动锻炼的臭老九。领导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臭老九取代了转业干部,成了石城的新贵。田忠名第一次参加团拜会,张瘸子退二线后田忠名成了农业局长的不二人选,为了天云一号的问世,为了实现黑龙潭亩产千斤的夙愿,田忠名放弃了局长的宝座,自愿当一个挂名的副局长,让他的校友周光春捡了一个便宜。
  第二次同学聚会是在一九八四年春天。岭南省农业厅委托岭南农学院对全省所有新提拔的地州县农业局正副局长进行为期一周业务培训。杨思秦没有回校参加培训。龙川水泥厂停产了,奖金、粉尘补贴、地区津贴全取消了,她只拿干巴巴的几十块钱基本工资。
  这次业务培训成了农学院一次同学大聚会,当年毕业分配被发配到各地州县的那帮倒霉蛋全回来了,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浪潮中他们全当上了农业局的局长和副局长。李福生最不济,只当了青山县农业局副局长。分到石城的王世华连升三级,从坡上牧场的小场长一夜荣升为龙川地区畜牧局副局长,创造了龙川地区建国以来干部升迁最快的吉尼斯纪录。
  罗慧琴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她从平阳劳改农场寄来 ,把这次聚会的情况告诉了杨思秦。
  思秦学友,除了你、吴正才和张德山,班上的同学几乎全部回来了。当年发配到地、州、县的那批倒霉鬼现在都成了响当当的国家公务员,有的当了县农业局长,有的当了县农办主任,最蹩脚的也成了县农业局副局长。他们抽中华烟,喝茅台酒,出门上海轿、伏尔加,有的还是日本的皇冠。就象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穷书生。
  思秦学友,你还记得班上那个萎萎缩缩、三拳打不出一个闷屁来的李福生吧。由于家庭出身地主,毕业分到岭南最穷的青山县。现在谈笑风生,宛然判若两人。这小子运气真好,前几年干部年轻化时,早上还是青山县农业局农技站的一名助理农艺师,晚上就连升三级,成了青山县农业局的副局长,被人称之为直升飞机。据说李福生最近又被提名为副县长候选人,参加新一届政府的换届选举。
  不过升迁最快的还是和你一起分到石城的王世华,从坡上牧场的小场长一夜荣升为地区畜牧局副局长,创造了我们学校的吉尼斯纪录。
  原来你们龙川地区畜牧局局长是三八式的老干部,己经是五十五岁的二老头子,还不肯退下来回家享清福。可这次人事干部制度的改革,废除领导干部的终身制,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班子的平均年龄不得超过四十五周岁。这位老局长真有办法,他先推荐二把手官升一级到人大担任常委,又把党外的一名副局长推荐到政协担任副 ,让两名和他年龄相仿的副局长高高兴兴离开了畜牧局。然后在全地区畜牧系统的干部中寻找新班子的人选。
  年龄是个宝,刚满三十四周岁的王世华,大学生,学农的,畜牧师,石城坡上牧场场长。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一化不少,成了副局长的最佳人选。王世华当上了副局长,不但让老局长“年轻”了十岁,农业局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也控制在四十五岁以内。
  让王世华始料未及的是,龙川地区畜牧局局长竟是当年石城县招待所的老所长。
  “老所长,你怎么在这里?”
  “世华同志,他就是畜牧局党组书记兼局长。”
  送王世华到畜牧局报到的地区组织部副部长进行了介绍。
  “小王,没想到十三年后我们会在这里共事,这真是前世的缘份。”
  畜牧局老局长原是石城县分管农业的书记,文革中被打倒,发配到县招待所打扫卫生,没事帮助服务员登记住客。粉碎“四人帮”后落实政策,调到地区畜牧局担任局长。
  老局长是个热心人,王世华这个连团员都不是的党外人士,一个星期不到,又成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小王,局里的一切大事都是局党组研究决定,班子的成员除了你都是中共党员,为了听取你的意见,现在还得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大大影响了新班子的办事效率。小王,你写一份入党申请,我和刘秘书做你的入党介绍人。”就在王世华到任不久,老局长又关心他的组织问题。
  “老局长,感谢组织上的关心,可我爷爷父亲是个医生,替何应钦、王家烈、刘文辉看过病,有严重的历史问题。过去连团员都不是,现在更不具备入党条件。”
  王世华受宠若惊,他向老局长说出自己的担心。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已经不讲什么成分了,你连副局长都能当,还担心不具备党员的条件?替何应钦看病,就算严重的历史问题,简直是胡扯。”
  老局长办事历来雷厉风行,上午王世华交了入党申请,下午他就召开局机关支部大会,王世华的入党介绍人是一把手局长,谁还敢讲个不字,全体党员一致同意王世华成为党组织的一员。机关党委书记是老局长的老战友,他提前召开党委会,不到一个星期,王世华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刀口岁月 2022-03-28 09:06:08
  
  -----------------------------
  谢谢刀口岁月支持!
  新的一周,新的问候,新的支持!
  杨思秦同学,刘天成同学全程接待参加培训的老校友。当年刘天成是班上最抠门的,这次却变得十分大方,住宾馆,吃大餐,包一辆豪华大巴,组织老同学游览兴平的全部旅游景点,把我们安排的巴巴实实。我们不但不花一分钱,临走刘天成还送给班上同学每人一部摩托罗拉寻呼机。
  不过据张德山透露,一切接待都是一个建筑商所为,不是刘天成掏的腰包,摩托罗拉寻呼机也是这个建筑商赠送,价值至少一千元。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我们戏称刘天成,“过去领导,现在领导,永远都是我们的领导。”
  据吴正才介绍,刘天成这小子时来运转,他当上了校行政处处长兼基建科科长,负责学校的基建。随着教育的产业化,大学发了。低矮的图书馆翻建成六层大楼,破旧的学生宿舍也被一栋栋公寓大楼所代替,当年的教学楼更是鸟枪换炮,变成了飞檐画栋的古式建筑。大学发了,刘天成也跟着发了,进出轿车代步,全家住进了三官塘公园旁的小别墅,姑娘刘丽还准备自费去伦敦留学。
  “刘天成发迹全靠他的姑娘。”
  “张德山,此话怎讲?”
  刘天成的女儿刘丽有一个初中同学叫宋志刚,初中毕业后参军,部队转业到农学院小车班当驾驶员,专门给新来的校党委书记开车。
  听说小丽的同学专给农学院新来的大书记开车,这可乐坏了刘天成。其实刘天成早就认识了宋志刚,刘丽也知道宋志刚在农学院,只是那时宋志刚还没有发迹,还是一个普通的驾驶员。宰相衙门五品官,刘天成除了把宋志刚奉为上宾,还叫女儿刘丽天天陪宋志刚聊天。
  凭着宋志刚的关系,刘天成很快巴结上了新来的党委书记,成了党委书记跟前的红人,不但当上了行政处处长,还兼任新成立的基建科科长。
  第三十七章黑龙潭包产到户 田忠名因势利导
  在田忠名的心目中,1978年至1982年,是铭心刻骨的记忆。
  1978年,在几十年政治运动满目疮痍中,邓小平、胡耀帮、赵紫阳,共产党中一批正直忠勇之士挺身而出,响应人民和历史的呼声,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国家前途和个人愿景都洒满了阳光,田忠名感变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似乎进行了一轮循环。
  五一年农村土地改革,将五百多万人划成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把他们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七八年党中央决定,为“土改”以来440多万农村的地主、富农一律摘掉帽子,其子女不再视为地主、富农等家庭出身。
  田忠名第一时间给陈明华全家和王世华的夫人黄宗英送去祝贺,祝贺他们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
  为此陈明华的老岳父在中堂的供桌上专门添上了邓小平的牌位,每天吃饭前先给邓小平斟上一杯酒,再点上一柱高香。
  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化,公社、大队、生产队取代了农村的乡、村、组,实行政企合一的政权机构。
  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大做出决定,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又恢变乡、村、组的建制。不过对于兰廷昌、张桂仙和肖洪林来说无所谓,官还是他们当,手中的权还是那么大。只是将公社党委书记、大队支书和生产队长改为乡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和村民组长。
  一九五五年以后农村实行合作化,农民的土地收回集体所有,他们成为多劳多得的社员。
  一九八二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土地经营责任制,将收回的土地又划归个人,并且规定五十年不变。
  开始田忠名很开心,他不再担心被扣上“白专的典型”,“以生产压革命”的帽子。从此他可以随时到黑龙潭指导,遨游在他的“亩产过千斤”的理想中。可好光景不长,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他的“亩产过千斤”和“天云一号”、“天云二号”的梦想随时将化为泡影。
  黑龙潭的老百姓把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戏称为分地到户。开始按土改时的土地归属物归原主,属谁家的地就有谁家领走。接着按人口平分合作化以后新开垦的土地,按照远近、高低和肥瘦互相搭酏,老百姓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意见。
  第三步瓜分黑龙潭的水田却矛盾重重,争吵的一塌糊涂。
  以兰廷昌为首的高山乡党委和政府不主张把黑龙潭的几千亩水田分到各家各户,他们担心一旦分田到户不利于低产田改造,高山上的明珠将要失去原有的光环。
  黑龙潭这颗高山上的明珠凝聚了兰廷昌的毕生心血,这是他的政治之本,也是他的政治光环,他主张仍然归集体所有,村里集体经营,还象公社化时期由村民共同耕种,收益按人头平均分配。
  水稻种植劳动強度大,季节性强,打田插秧就是那么几天,错过那几天水稻轻则减产,重则由于山高气温低,遇到霜冻可能导致颗粒无收。对于劳动力少的家庭他们坚决拥护乡党委的决定,其中如肖德良的父母,小荷仙的父母,他们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两位年纪半百的二号老者。
  然而村子里绝大部分村民都主张分田到户,尤其是肖洪林、田中林、何学贵、张桂仙等几个村组干部。他们家里劳动力多,又都是种田的能手,他们巴不到分的田愈多愈好,都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一展身手,获得丰厚的报酬。对于乡里的做法他们坚决反对,并多次找田忠名商量,请田忠名以农业局科技人员的身份向乡里反映,把黑龙潭的几千亩稻田分给各家各户。
  “小田,你去找兰书记替我们说说,把水田也分了,他是你的老丈人,他一定会听你的。”
  谁知兰廷昌六亲不认,把他的宝贝女婿骂的狗血淋头。
  “我说你田忠名脑子进水了,不分黑龙潭的水田全是为了你。你想,田分到户了,你到哪里去搞试验,实现你亩产过千斤的目标?”
  “爸,老队长他们向我保证,田分到户,他们仍然种水稻,并继续让我在他们的田里搞试验。”
  @周涛1115 2022-04-01 11:55:09
  支持老乡,分田到户就是好,吃饱了肚子,还有剩余。现如今大户种粮,科技兴农,又前进了一大步。
  -----------------------------
  感谢周涛精彩点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