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暗黑时代——《两晋南北朝史》(长篇连载)

  353
  伐燕(6)
  再看信都。
  公元397年正月,距离王建攻击信都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六十多天了,可直到现在都没能攻下信都,反倒伤亡惨重。可就在王建不知应该如何是好的时候,拓跋珪却在本月二十日率主力部队到达信都。
  二十二日,魏军休整完毕,拓跋珪便亲统大军对信都展开了如同潮水一般的进攻。
  二十四日,信都城再也顶不住魏军的进攻,遂宣布向魏军投降。于是,信都被攻下,现在中原一带还听从后燕的地方也只剩下中山和邺城。
  公元397年2月,态势正好的北魏军突然遭遇了毁灭级的噩耗。
  什么呢?
  并州独立了!
  各位还记得之前差点儿杀了拓跋珪的猛将没根吗?当初拓跋珪攻下并州以后,曾让一个叫丑提的人主管此地,而丑提是谁呢?正是没根的侄子!他见自己的叔父投降了燕国,断定事后拓跋珪也饶不了自己,于是率部在并州独立!
  如此,便将北魏四十余万大军推向了一个进退失据的深渊。
  而这还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这货独立以后,立即领兵往西突进,意图趁拓跋珪不在,北魏主力大军不在的时候将前方战线士兵的那些家属们都给端了!丑提相信,一旦将这些士兵的家属掌握在手中,魏军必不战而溃!而他!便会成为整个北魏的新主!
  此消息传到魏军以后,拓跋珪吓坏了!真的吓坏了!因为一旦让丑提成事的话,自己就真的完了!于是,他放弃了本次伐燕的想法,并遣使往中山向慕容宝求和,献上自己的弟弟为人质以表自己的诚意。可这回,慕容宝不干了!因为他知道,一旦让拓跋珪缓过劲来,最后死的还是自己。可一旦自己能拖住拓跋珪,北魏后方必定大乱!到那时,强大的北魏便会自行瓦解,根本不用他费吹灰之力。所以,慕容宝当即拒绝了拓跋珪的提议,并集合全中山十二万步兵、三万七千骑兵去曲阳一带的柏肆镇守,并在滹沱河北岸立下数百里大营,以拦截准备北归的魏军。(注:滹沱河在信都北部,隔绝了魏军的退路,使得魏军无法过河北归。柏肆在滹沱河西部,是水位最浅的地方,也是北魏大军最佳的过河地点,因此慕容宝出重兵在此地驻守)
  本月初九,北撤的魏军来到滹沱河南岸,见北岸灯火通明,严阵以待,拓跋珪便下令全军于南岸扎营,准备和后燕军决战。慕容宝知道,如果双方展开决战的话,自己绝对不是北魏军的对手,毕竟双方的战力差距实在太大!因此,想要成功拖住魏军,甚至战胜的话,那就必须要出奇计,奇计是什么?奇袭!
  当夜,慕容宝以重金招募了一万多名勇者夜袭北魏军营。慕容宝则率全军在北岸待命,准备等魏军大乱以后立即乘船对其发动总攻。
  拓跋珪,北魏三皇之一,行军打仗谨慎强悍,进攻猛如烈火,防守也是滴水不漏。可这一次,他就是再谨慎也防不住对方的进攻了。因为就在那一晚,突然刮起了北风。那些驾船偷袭的士兵们见状,立即装备火矢,砰砰砰就往北魏的军营里乱射。一时间,大风呼啸,火矢漫天,被点燃的帐篷在狂风的作用下极速扩散,使得整个北魏军营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那一万后燕敢死之士也趁此时机冲上了南岸,对着拓跋珪的中军大帐便是一路杀去。
  多么熟悉的场景,多么熟悉喊杀声,拓跋珪呢?也再一次从睡梦中惊醒。这一次,他要比上一次更加的熟练。只见这货醒来以后没有半点儿犹豫,直接从床上跳了下去,穿着睡袍,光着大脚丫子撒呀就往外跑,然后看也不看前方战事,直接便往大营后方狂奔。
  而这一次,也和上一次一样。拓跋珪逃走后没多久,便有一百多个敢死之士冲进了中军大帐,而他们,只“俘获”了拓跋珪的靴子和盔甲。
  与此同时,北岸的燕军见魏军火起,认为大势已成,便全军上船渡河,意图给魏军致命一击。可就在这时,那已经冲入魏军腹地的一万多士兵却突然无故混乱,开始各自为战,有的甚至往后疾退,准备渡船回逃(疑似夜间联络不畅所致)。
  而这时,狼狈不堪的拓跋珪已经逃到了高地之上。借着火光,他发现了燕军的弱点,于是擂鼓聚集士兵,然后亲自带着他们对那一万敢死之士发动了突击。这些士兵战力本就没有北魏士兵强,如今又进入了混乱状态,所以一触即溃,慌忙往北岸逃窜。
  慕容宝呢?一看“敢死军”已经被击败,魏营在拓跋珪的迅速指挥下也逐渐恢复了稳定,便放弃了此次的进攻,赶紧命大军原路返回了。
  这叫什么?这叫畏惧。而这种畏惧的情绪也在当夜传到了每个后燕士兵的心中,使他们原本就没有信心的情绪越发恶化。
  次日,暴怒的拓跋珪将四十万大军整合,形成了一条超级长的作战轴线,其中二十万沿滹沱河北上,以分后燕兵力,另外二十万则由拓跋珪亲自带领,集点攻击滹沱河西部的柏肆,打算完全用兵力的优势压垮燕军。
  时,燕军已完全没有信心能挡得住魏军的攻势,又见魏军的规模如滔天狂龙,杀气纵横整个滹沱河而不绝,便开始禁不住地颤抖,有的士兵甚至怕得浑身僵硬,连动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见状,慕容宝长叹一声,知道再想击败魏军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便忙令大军回身撤退,务必要在拓跋珪渡河之前将魏军甩开。可魏军,是那么好甩掉的吗?(注:燕军五分之四是步兵,魏军五分之四是骑兵,两条腿的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的)
  补之!
  354
  伐燕(7)
  公元397年2月11日,整个后燕军开始向北方的中山撤退。而已经进入了暴怒状态的拓跋珪呢?则急令大军渡河,然后亲率大军对燕军展开了疯狂的追击。
  本次出征,魏军共出四十余万大军,保守估计,骑兵不会少于三十万,因此,他们的机动力超强,只短短一天的功夫便追上了燕军,然后便开始对燕军展开了凶残的攻势。
  慕容宝无奈,只能分出士兵断后,他则亲率主力大军疾往中山而去。可魏军的攻势实在是太过猛烈,一波、两波、三波……直到第十波殿后军被击溃的时候,慕容宝的步兵已经快被打没了,而剩下的那些步兵也不敢再去充当殿后军的角色,因为他们都知道,那不叫打仗,那叫送死。慕容宝无奈,只能率领骑兵逃亡,舍弃了所有的步兵。
  那天,一年中最后一股寒流横扫北方,狂风加暴雪,甚至可以将一头牛活活冻死。而那些奔逃的士兵又因为之前丢失了辎重,便只能穿着单薄的衣裳逃亡,所以很多人都冻死了。而剩下的那群人,不愿意被屠杀,更不愿意死在寒风之下,便一个个跪在北魏士兵的脚下,祈求他们的原谅。因此,本次作战,慕容宝大败,十二万步兵加一万骑兵半死半降,最后只有两万骑兵成功和慕容宝逃到了中山。
  后燕之主力部队几乎被全歼。
  好了,慕容宝的主力部队几乎被全歼,那么拓跋珪是不是就该乘胜攻击中山了呢?不是,在拓跋珪心中,一个中山远远比不上国内的安定。之前,丑提于并州独立,然后率全军开始侵攻国内,因为国内的士兵都被他调了出来,所以让丑提频频得手,因此国中大乱。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拓跋珪还活着,所以国内的那些酋长们也没敢反叛,而是拼死和丑提作战,生怕拓跋珪秋后算账。可柏肆之战最开始的时候,敢死军突袭成功,魏军大乱,有的北魏士兵认为魏军必败,便先一步逃出了战场。因为他们不知道以后战局发展如何,所以都认为魏军已经败了,因此在回国之后到处宣扬魏军已败,拓跋珪已死的消息。于是,国中大乱,不仅仅丑提的势力作乱,更多的部落也趁势而起,开始相互吞并,都想成为新的北魏之皇。
  此种情况,如果拓跋珪真的死了,那么北魏势必会再次四分五裂,可关键的问题是,人家拓跋珪没死!那么这件大事,就变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话说那拓跋珪大败慕容宝以后便闻听了国中的动乱。当时,大家都劝拓跋珪亲自回国征伐,可拓跋珪却轻蔑一笑,然后只派出一将,率一别部精骑便往回救。结果,当北魏国内听说拓跋珪没死的消息以后全都吓蒙了,他们纷纷投降,并拼了命地协助魏军攻伐丑提所部。而丑提的士兵在听说拓跋珪非但没有死,还反败燕军的消息以后,一个个士气降至冰点,完全不复之前的气势,便也被轻松平定。于是,北魏复定,人心甚至要比这事发生之前更加稳固。而这一切,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解决。
  好了,柏肆之战反败为胜,北魏之内乱也宣告平定,拓跋珪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遂整顿大军,准备再次对中山进行打击。可就在北魏的马刀正一步步逼向后燕的颈部之时,后燕,这个可笑的国家竟然又发生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自慕容宝败回中山之后,中山人人思危,害怕得不行,因为都知道,就凭现在中山这点儿守兵,是无论如何都弄不过北魏的,北边的慕容会又在疯狂积攒实力,根本就指望不上。所以大家都非常低落,不知该如何是好。而在这些官员之中,便有一名叫慕舆浩的人。这人没啥能耐,就是一个路人,不过仗着前人(慕舆根)立下的功劳才混个一官半职而已。这厮还是一个墙头草,为了保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他见后燕现在已经没有半点儿希望,便想发动政变,谋杀慕容宝,然后扶立慕容麟上位,再忽悠慕容麟和北魏称藩休战。如此,他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富贵不受侵害。可遗憾的是,他的阴谋还没有开始,这个消息就不知怎么地泄露了。
  慕容宝闻之大怒,当即便想杀了慕舆浩,可慕舆浩这小子保命的直觉却是相当敏锐,没等抓他的士兵到,他就察觉到了,进而翻越城墙前去投奔北魏了。可自从这件事以后,慕容宝却开始重新防备慕容麟,慕容麟也是如坐针毡,时刻防备慕容宝,所以中山的士兵逐渐分成两派,根本无法做到令行禁止。
  那么说了这么久的魏燕之战,身在龙城的慕容会到底在干什么呢?原来,慕容宝早在拓跋珪刚刚对其发兵之时便已经遣使往龙城,希望慕容会率军前来救援,并给了慕容会一大堆的口头承诺。可慕容会呢?根本不想救援慕容宝,死了才好,这样我才能坐上燕皇的宝座。所以一直都稳坐钓鱼台,动也不动。直到魏军进入中原,燕军一点一点开始被动之时,慕容宝急眼了,于是派遣了一波又一波的使者前往龙城要求支援。
  这事儿在当时闹得特别大,整个东北的燕人全都知道了。而龙城一带的燕人大多是纯种慕容鲜卑人,所以作战情绪高涨,每天都有请战的将官拜见,更有百姓开始质疑慕容会,质疑他的能力,质疑他的人品,甚至质疑他的动机。慕容会扛不住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便只能上表请求带兵出征,以救国难。
  355
  伐燕(8)
  慕容宝这个气呀,你说你既然答应了,那就赶紧来呀!还派使者到我这请示我干屁!这不是故意拖延时间吗?可在当时那种局势,慕容宝又不敢和慕容会翻脸,便只能耐着性子回复他:“好兄弟快来,我他X很需要你。”
  这一来一往,又耽误了小半个月的时间。而慕容会呢?在收到这封信以后根本没有任何去救援国家的意思,只是象征性地派征南将军库傉官伟和建威将军馀崇带领五千所谓的前锋往南罢了。(注1:库傉官伟,燕国三朝老臣,从前燕时代就开始为燕国效力,军事经验丰富,并附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注2:馀崇,后燕猛将,性情刚强果断,对于国家抱有相当的忠诚)
  可库傉官伟的军队在龙城以南的卢龙已经待了一百多天,甚至军中的粮食都已经吃光了,慕容会所谓的主力大军是还没有出动。那时,慕容宝已经陷入了绝对的劣势,而慕容会那个杀千刀的混账还是没有出击,所以暴怒的慕容宝一连派出N多使者前往龙城谴责慕容会,慕容会手下的那些将官们也频频请求慕容会赶紧出兵,慕容会这才不情不愿征集士兵,派发装备。可这之后,这货又以加强训练为由,硬是又将主力大军屯留在龙城一个多月以后才率军向南缓缓前行。
  当时,因为北方积雪的关系,向南的道路根本不通,慕容会又磨磨唧唧的,如果再不想想办法,兴许慕容会又会以此为借口直接不向南救援了。库傉官伟很着急,因此打算派一支机动力强,体力充沛的部队向前开道,并侦查了解现正在幽州的部队。可选择谁为首领,却成了一个相当的难题。
  当时,幽州边塞以内,除了蓟城以外,几乎所有的地方全都投降了北魏,所以在燕人心中,整个幽州已经全都是北魏人的身影了。因此将领们害怕,非常害怕,便就没有人敢充当这个所谓侦察部队的将领。那怎么办?总不能让库傉官伟这个主将去当侦查部队的将领吧?就在大家都寒蝉若禁,库傉官伟愁眉不展之际,副将馀崇却突然站起来对一众将领吼道:“现在的敌人强大无比,逼迫甚紧,京都随时面临被攻破的危险,大燕每个士兵,甚至每个百姓都为了国家着急。可你们呢?深受皇帝的信任,被拜为上将,可到了关键的时候,却如此珍惜自己的生命,我想问问你们,一旦国家被推翻,我们都成了亡国奴,到那时,就是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们这些人就在这安安稳稳地坐着吧,我馀崇就是自己一个人,也会将将军布置的任务完成!”
  话毕,馀崇对库傉官伟深深一拜,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库傉官伟非常高兴,便精挑细选步骑精锐五百交给了馀崇,让他前去开道,并侦查敌军的虚实。
  最开始,馀崇行进得非常谨慎小心,害怕会被敌军如蝗一般的大军包围。可行走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为什么?因为北魏国中正在叛乱,封真已经率主力部队返回协防,所以现在幽州驻守的人非常少。
  得到此消息以后,馀崇立即带领部队返回,他要在第一时间将此消息转告给库傉官伟。可就在他们刚刚要离开渔阳地界之时,迎面突然过来一千多名北魏的巡逻骑兵。见此,馀崇当即对后面的士兵吼道:“敌众我寡,不主动出击我们谁也跑不了。今天,就让我带你们杀出一条血路,杀!!!”
  就这样,在馀崇的领导下,五百多名燕军士兵和北魏士兵厮杀在了一起。那天,馀崇勇猛无比,一个人就杀了十多个北魏骑兵。
  在馀崇的带领下,后燕士兵也是悍不畏死,个个拼命,所以很快,这些北魏骑兵便被杀得溃散奔逃。馀崇得以全身而退。
  而当库傉官伟和更后方的慕容会主力听闻这个消息以后,紧张的心也是大大得到了舒缓,士气得以振作。于是,慕容会下令全军正常向南行进,一路攻下了渔阳等多处之前被占据的幽州之地。可因为慕容会的行军速度实在太过缓慢,等他们到达蓟城的时候,慕容宝已经经历了柏肆之战,被死死困在了中山。
  再看中山慕容宝。
  现在的慕容宝已经被困中山很久了,城外的魏军每天都在对城内的士兵进行辱骂,可慕容宝却始终坚守城池,坚持不出一步!因此,中山城内的士兵都充满了愤怒,他们虽然兵少,但也战心喷发,请求和魏军决一死战!征北大将军慕容隆见军心甚盛,便找到了慕容宝建议道:“现在的北魏内乱已除,后方稳定,士兵也是我们的十余倍,从表面上来看,坚守城池确实是我们唯一的办法。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一定要看穿整个战局,甚至看穿隐藏在绝望之下的生机!那么这个生机是什么呢?一、魏人虽然一直占据主动,可大军背井离乡已经一年多!最开始那种凶恶的气势已经抹灭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的士气很低,随时都有溃散的风险。二、魏人最开始有多少士兵?四十多万!可现在呢?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来万(这话有水分),他们的士兵、马匹、军粮已经损失了一大半,所以现在的北魏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三、魏国是一个多部落组成的国家,看似稳定,可随时都有一朝而散的可能。所以我们一旦在这重创魏军,整个魏国都会分崩离析。有此三条,我们为什么不在此时和魏人决一死战呢?如果陛下继续这样‘谨慎持重’下去的话,恐怕好不容易出现的士气就会丧失,进而落至冰点。为什么?因为到时他们会认为陛下畏惧魏人,不敢决战,还请陛下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吧。”
  这个计谋怎么样?有点冒险,有点豪赌,可一旦赌赢了,后燕便会反败为胜,化腐朽为神奇!讲真,慕容宝最开始有些心动,可就在他想答应慕容隆的建议之时,慕容麟却又跳出来搞事情。他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将慕容隆的建议说得一文不值,前前后后竟然达到了四次之多。因此,慕容宝已经活泛的心,便又落了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慕容宝不是怀疑慕容麟了吗?不是防备慕容麟了吗?为什么还要听慕容麟的话呢?
  首先,慕容宝虽然怀疑慕容麟,但前两次确实都是慕容麟的手下造反,从来没有抓到慕容麟有造反的意图。慕容隆呢?和慕容农一样,在后燕声威极隆,慕容宝继位之前更是曾经威胁过他的地位,所以慕容宝对慕容隆的防备更胜慕容麟。
  其次,中山有几乎一半的兵力都掌握在慕容麟手中,如果慕容麟不点头答应,他慕容宝就是有再大的战心,又如何成功实施?因此,这一次的大反击活动便随着慕容麟的阻挠而告终。
  356
  伐燕(9)
  公元397年3月,魏军围城之兵虽然已经疲惫,可拓跋珪依然死堵着中山不放,看来是不灭慕容宝誓不罢休了。
  慕容宝感觉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战胜拓跋珪的可能,便打算将拓跋珪的弟弟拓跋斛送回去(之前拓跋珪派拓跋斛来求和,慕容宝直接将人家给扣下了),并遣使往拓跋珪处,请求停战,慕容宝愿意将常山以西的大片土地全部赔给北魏。
  北魏军团的损失虽然没有之前慕容隆说得那么严重,但也消耗不少。拓跋珪也不想打了,所以当场答应了后燕使者,并解了中山之围,准备退兵回盛乐。可就在大军刚解围,还没有退走多远的时候,慕容宝这逗比,竟然又反悔了。于是拓跋珪盛怒,又带大军将中山团团围住。
  公元397年3月17日,后燕一千多名将士在慕容隆的带领下呼呼啦啦找到慕容宝。这一场景可将慕容宝吓坏了,还以为慕容隆要造反,可就在这时,慕容隆却突然给慕容宝跪下,几乎悲愤道:“陛下,现在我们坐守中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这样下去,终有一天将被困死,现在,下面这些将领都愿意为大燕冲锋陷阵,甚至马革裹尸!可陛下您却每每制止我们,您这完全就是自取灭亡啊!况且我们被围这么长时间,城内还没有一个人想要投敌,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想战斗,想拼命!而陛下呢?只知道白白浪费时间,期盼敌人能自行退去,这,可能吗?现在,城内城外的力量对比悬殊,魏人是一定不会退去了!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主动出击,和敌人决一死战,这样,我们还有一丝生机!陛下!请不要再犹豫了!命令大军出征吧!”
  那慕容宝早就被这些将军吓蒙了,哪里还会拒绝,于是赶紧点头答应。慕容隆呢?怕事情再出现什么变故,便赶紧将士兵都召集在一起,并在大开城门之前和士兵们狂吼道:“各位!陛下现在声威不振,魏贼竟打到我们家门口来欺辱我们,这是我,和你们最大的耻辱!你们甘心吗!!!!”
  众人:“不甘心!!!!!”
  慕容隆:“这次战争,我会和你们站在一起,我会始终冲在最前线,如果能够打败敌人,我们便会建立万世之功!如果打不过敌人,我也会和你们死在同一片战场上,绝不苟活!!!众位!胜败就在今日,随我……”
  “慢着!!”
  就在慕容隆即将率大军出征之时,一传令突然赶到,并和慕容隆急切道:“启禀将军,陛下命令大军暂缓,先不要出城。”
  这话一说,慕容隆的心脏如同停止跳动一般,他近乎绝望地和那名传令兵道:“这不可能,陛下刚刚答应了我们的请求,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反悔!说!我们走后,谁去找了陛下!”
  传令:“这,这,启禀将军,将军走后,赵王(慕容麟)曾去找过陛下,然后,然后陛下就派我来了。”
  “啊~~~~~!!!!!慕容麟,毁大燕者,便是你这贼子!”
  慕容隆狂吼,慕容隆绝望,慕容隆甚至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在狂吼之后,这个雄伟的男人坐在地上抱头痛哭,而下面的那些将军也愤愤不平,皆诅咒慕容麟不得好死。可不管如何骂,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这仗,他们是打不成了,便只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而慕容麟呢?这个不要脸的,他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大军出征呢?其实很简单,这个阴险卑鄙的小人,他从很早以前便已经想要夺取后燕皇帝这个大位了。而一旦出兵,这个位置就没了。为什么呢?如果战胜了,慕容宝就将建立丰功伟绩,他的屁股就将彻底坐牢,所以他没有机会。如果打败了,中山必将陷落,到那时,他有没有机会活着都成问题,就更没有机会成为后燕之皇。因此,慕容麟才百般阻挠,死活都不想让部队出征,就是想硬靠走北魏军。可今日一事的发生使他知道,自己是绝不能再重施故技了,因为现在中山城中的将士已经开始恨他了,如果他再如此下去的话,必然会死于万刀之下。于是,已经别无他法的慕容麟狗急跳墙,将他不要脸的计划提前实施了。
  当天晚上,慕容麟带着自己的卫队劫持了掌管禁卫军的北地王慕容精,并且威胁他,让他率领禁卫军杀了慕容宝,扶立自己上位。可慕容精严词拒绝了慕容麟的无理要求,说什么都不肯答应做此伤天害理的事,所以慕容宝大怒,当即将慕容精砍成肉酱。
  可就在这时,有巡逻近卫发现了慕容麟的所作所为,于是大叫示警。慕容麟知道现在这种情况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成事了,便带领少数心腹逃出中山,直接投奔了现在还残存在河北一带的丁零残部势力(据点大概在今河北顺平)。
  这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中山都乱了。为什么?因为现在想要谋夺燕皇之位的可不仅仅慕容麟一个,那慕容会,虽然没有在明面上发动叛乱,可篡位之心已路人皆知。因此,在中山有一种传言,说慕容麟将和慕容会合并在一起,共同颠覆大燕。因此中山恐慌,人人自危。慕容宝呢?并不知道慕容麟现在何处,所以相信了这个传言,便召集了慕容隆、慕容农等一众大臣,打算放弃中山向北疾退至龙城,说什么都要稳定住大后方,保住祖宗的基业。
  可就在慕容宝将要行动之时,慕容隆却突然站出来道:“先帝历经千辛万苦才完成了中兴大业,如今,他死去还不到一年,这天下就要丢掉了吗?如此,我们死后如何面对先帝?!您难道不觉得这样很可耻吗?那么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呢?都是因为陛下您用人不明,过度重用慕容麟所致啊!所以希望陛下退回龙城以后能够节省开支,整顿吏治,多重用贤明的臣子,不要再亲信如慕容麟一样的小人了。”
  这时候的慕容宝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简直就像一个窝囊废,所以慕容隆说完,慕容宝点头哈腰地道:“是,是,你说的对,我全都听你的。”
  大概现在慕容宝心中,只有逃跑才是最佳的选择了吧。
  357
  伐燕(10)
  公元397年3月14日晚,慕容宝偷偷率太子慕容策、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长乐王慕容盛等王公大臣,以及一万多骑兵秘密走出了中山,然后急向北而行,往慕容会之大营。(先并慕容会之军,然后死保龙城)
  当时,几乎所有的战力全都被慕容宝给带走了,还留在中山的不过几千步兵,还有那些没来得及逃走的王公贵族,所以整个中山一片混乱,城池的东门也没有关闭。拓跋珪感觉机不可失,便打算连夜入城,一举夺下中山。可冠军将军王建一心想要抢劫中山,大发横财,恐怕攻城士兵趁夜色中饱私囊,便劝拓跋珪不要趁夜入城,这样一可以避免敌军的埋伏、冷箭,还能防止北魏的士兵中饱私囊。
  拓跋珪觉得很有道理,便答应了王建的提议,准备次日天明以后入城。可就这短短的几个时辰,事情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故。
  之前我说过了,现在城中还有数名之前没能逃走的王公贵族以及几千士兵,这便是一股战力。更可怕的是,参合陂之战的时候,被活埋的士兵中,几乎一半士兵的家属都在中山,所以中山人仇恨魏人已经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们不愿就这样投降拓跋珪,便拥立了后燕宗室,还在中山的开封公慕容详为统帅,领导他们继续抗敌。而慕容详上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已经大开的城门统统关上,并连夜修补城墙,完全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次日,拓跋珪正准备入城,却见昨夜还开着的城门今儿个已经关上了,嘿~~~这帮不要脸的,难不成以为现在这点儿士兵还能扛得住我的进攻不成?于是,拓跋珪立即命大军对中山发动了潮水一般的进攻。可一连几日,中山城都没有被打下来。这他X是怎么回事儿?拓跋珪懵了,于是询问下面的官员,得到的结果是,中山不但所有士兵都拼死防守,竟然连全城的百姓都跟着抗击魏人的进攻。拓跋珪于是派出大嗓门的登上巢车对城墙内喊话道:“喂~~~~,城里面的~~~~~,慕容宝那鼠辈已经抛弃了你们~~~~,你们这些老百姓为什么还要为了慕容氏卖命啊~~~~~”
  话音刚落,中山城墙上有嗓门儿大的百姓便回道:“我们这些无知的百姓只是害怕又会像参合陂那样,全死在你们魏人的刀下,只是能活一天算一天罢了!别整那些没用的了,有本事,就来攻吧!”
  这话一说,拓跋珪气得哇哇直叫,然后直视王建,一口吐沫就吐到了王建的脸上。王建呢?因为出了一个相当馊的主意,所以不敢躲闪,甚至连擦掉脸上唾液的动作都不敢有丁点儿。
  再说慕容宝。
  公元397年4月,后燕皇帝慕容宝终于成功逃到了蓟城,当时,慕容宝手下的士兵和官员或走或逃,等到达蓟城之后,只剩下高阳王慕容隆所统帅的几百名骑兵而已。而直到慕容宝进入蓟城以后,慕容会才率两万骑兵前来迎接。
  对于现在的慕容会,慕容宝已经不满到了一种极致,所以表面上应付了慕容会以后,慕容宝便暗自召集了慕容隆和慕容农,说慕容会要造反,希望二人能协助自己弄死他。
  这话一说,两人吓坏了。我的天呐,现在国家正是最危急的时刻,你怎么能还想着斩杀权臣呢?哪怕是想,那也不能是现在啊。因此,慕容农和慕容隆同时道:“不可啊陛下,慕容会年纪很小的时候便已经独当一面,所以难免养成了骄纵的习惯,至于其他的想法,这小子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的。我们有机会一定会训斥他,让他懂得什么叫尊卑,还请陛下给这个小子一个机会,不要再行刀兵了。”
  现在的慕容宝,除了慕容农和慕容隆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了,所以答应了他们,没有对慕容会动手。不过扼制是一定要的,便打算下诏解除慕容会的兵权,将这些士兵分别移交给慕容隆和慕容农。
  这叫什么?这在慕容农和慕容隆眼中叫脱了裤子放屁,和逼慕容会造反没有任何区别,于是纷纷拒绝,说什么都不让慕容宝这样干。慕容宝无奈,这才解除慕容会部分兵权,并将这些士兵移交给慕容农和慕容隆。
  同时,一个让人极为震惊的消息又传到了慕容宝耳中。
  什么?中山城在自己撤兵之后已经没有半点儿依仗,怎么可能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攻破?什么什么?中山城的百姓们竟然和残余的官兵一起把守着中山城,让拓跋珪大军无法攻破?听到了这个消息,慕容宝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可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慕容宝遂分库傉官骥三千骑兵前往中山驰援,万一能守住呢?
  358
  伐燕(11)
  公元397年3月18日,派兵驰援中山以后,慕容宝将蓟城所有的钱财宝物全部搬空,然后率全军北上返回龙城。
  慕容会,实际上早有反叛之心,不过恐怕人心不归,所以一直没有行动罢了。如今,慕容宝已经开始分掉自己的兵权,如果再等他到达龙城,那么自己就真的什么机会都没有了。为什么?因为龙城是自己的根据地,自己的根就在那里,而一旦等慕容农宝回到龙城以后,势必会将自己所有的权利都收回国有,到那时候,自己还搞个什么?还有什么机会取得皇位?因此,必须要尽快弄死慕容宝,而且是要在这家伙进入龙城以前。
  公元397年3月末,慕容宝再次将慕容隆和慕容会悄悄叫来,表情非常凝重地道:“上一次听了你们的话,我也认为是多心了,可近一段时间观察慕容会的一举一动,我断定他近段时间一定会造反,所以,我希望能尽快除掉他,并了他的部队,而想要除掉慕容会,必须需要你二人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听了这话,慕容农和慕容隆相互对视一眼,先后说道:“陛下现在的心情我们多少懂一些,可如今,我大燕正遭外敌入侵,国土几乎天天都在沦陷,政权也如累卵一般危险。如果这时候对慕容会发动攻击,我恐怕国家就完了。再加上慕容会确实没有明显反叛的行动,所以还请陛下不要急于杀掉他,起码要等到国家稳定以后再说。”
  二人说得虽然含蓄,可归根结底就是不愿意听慕容宝的话,慕容宝叹息一声道:“唉~~~,反正事儿我已经和你们说了,做不做你们决定吧。你们记住,如果有一天慕容会突然发动政变,你们两个必定会首当其冲,在你们之后,那就是我了。行,到时候有你俩陪着我也不会孤独,行了,退下去吧。”
  那么这一次,慕容宝说得对吗?答案是完全正确!因为就在次日,慕容会命一将突然对慕容农和慕容隆发动了攻击,慕容隆被当场砍死在营帐,慕容农则身受重伤,九死一生才率少数心腹逃出了追击,继而隐藏至深山。
  那么这之后,慕容会是不是就要将慕容宝斩杀了呢?应该这样做,可又不应该这样做。为什么?杀了慕容宝当然是一劳永逸,可问题的关键是,杀了他之后,必然会导致全国的愤慨,进而造成国家分裂。因此,只有将慕容宝控制在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慕容会是这么认为的)。因此,慕容会没有杀死慕容宝,而是直接拜见了他,并嚣张地道:“陛下,慕容农和慕容隆阴谋叛变,已经被我给杀了,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看法?我他X还能有什么看法?慕容宝只能无奈道:“我早就怀疑这两个人有篡逆的野心,只是力量薄弱,无法对二人动刀而已。如今,这事儿让你做了,正合朕的心意。所以,你做得非常好,是国家的功臣。”
  话毕,慕容宝哈哈大笑而去,态度嚣张至极。
  四月初七,慕容农从深山跑出来,想要偷偷溜进慕容宝的军帐之中,可却被正在巡逻的慕容会发现,于是立即擒获慕容农,将他关了起来。这事儿很快便传至全军,要知道,慕容农在前燕的威望可是非常非常高的,尤其是士兵们,对慕容农更是敬畏非常。如今,一听说慕容农还活着,还被慕容会给生擒了,一个个无不为慕容农惋惜。慕容宝认为除掉慕容会的机会就在当下,于是以商议如何给慕容农定罪为由,将很多文武大臣全都聚集在了一起吃饭,而这当中,当然就包括慕容会。
  酒过三巡后,在慕容会的撺掇下,慕容农被定了死罪。可就在慕容会正洋洋得意之时,慕容宝突然对一名将领使了一个眼色。那将领见状,直接抽出马刀,对着慕容会就砍了过去。本以为突然发力会顺利将这厮斩杀,岂料慕容会反应迅速,一个驴打滚便躲过了此将领的致命一击。然后,这厮大声喊叫,将自己的从属将兵全都招了过来。就这样,慕容会带来的直属卫队和慕容宝的将兵干了起来。可现在是在慕容宝的军营之中,兵力上慕容会并不占优势,所以他且战且逃,终是在极为危险的情况下逃出了慕容宝的屠刀。
  逃回军营的慕容会怒不可遏,当即便起全军对慕容宝发动攻击。可这时候的慕容宝,早已不见了踪影。原来,刺杀失败以后,慕容宝就知道,慕容会一定不会饶了自己,于是便带着全军将士疾行返回了龙城。那么逃回龙城就会免遭慕容会的打击了吗?答案当然是不会。因为就在几日后,慕容会便派出大将仇尼归率一部士兵前往攻打龙城。
  可就在仇尼归到达龙城的当天晚上,还没有扎营,慕容农便率数千骑兵袭击了仇尼归的营帐。仇尼归没想到现在这种时候慕容宝还敢主动出击,所以全无防备,被慕容农大败!
  那天,仇尼归的部队全军覆没,除了被斩杀的,其他的士兵全都投降了慕容农。所以,本次战斗慕容宝非但没败,反倒增加了士兵的人数。慕容会闻讯大怒,于是起全军前往龙城。
  数日后,慕容会的部队到达龙城西门,于是从远处往城楼中大喊,声称要和慕容宝在野外决一死战,让慕容宝不要当千年王八。
  慕容宝呢?经过了之前的一系列教训以后,已经逐渐成为了一名颇有城府的君主,所以不为所动,任慕容会像个神经病一样在城外乱骂。
  慕容会呢?骂了半天不见城中反应,累了,便让士兵们继续辱骂,并且各种耀武扬威。
  慕容宝是没事,可龙城之中的士兵们却气得血丝遍布双眼,持着兵器的手都在不停地抖动。见状,慕容宝突然对身边的慕容农道了一句:“可战否?”
  慕容农身体一抖!很是不可置信地看了一眼慕容宝,然后微笑道:“可!”
  于是当晚,慕容农亲率全龙城之精锐急袭慕容会。慕容会,看似莽撞无脑,可实际上却比谁都谨慎。之前自己的别部是怎么败的?不就是因为主将轻视慕容宝所以被夜袭的吗?!如今,几乎相同的战况再一次出现在眼前,保不准慕容宝会故技重施,于是下令整个大营“红色警戒”,绝不能让慕容宝抓住机会。
  果然,当晚慕容农还真就率军袭击了慕容会的营地。慕容会早有准备,所以将士第一时间从床上爬起,拎起家伙便和慕容农战在了一起。
  那一晚,喊杀声震动天际,双方死战不退。可交战之初,因为慕容农兵力上的劣势,他陷入了极尽的被动。慕容农知道,是否能战胜慕容会就靠这一战了,所以哪怕明知道对方早有准备,他也觉不允许撤退!
  因此,慕容农率近卫队冲到了战场的最前方,和敌人生死搏杀。其麾下士兵见慕容农亲自上阵,无不信心大盛,以一当十。于是,在经过整整一晚惨烈的搏杀以后,慕容农大胜慕容会,并全收慕容会之降兵。慕容会狼狈地只率十余个心腹逃奔了开封。可当时,整个后燕的官员都知道慕容会的主力已经损失殆尽。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慕容会已经完了,再也没有崛起的可能。所以开封守直接就将慕容会弄死了,然后将他的人头送到了龙城。
  这也就是说,慕容会之乱被彻底地平定了,而慕容宝,也几乎坐稳了燕皇之位。
  359
  伐燕(12)
  公元397年4月,平定了慕容会之乱的慕容宝大赦天下,不管是之前曾和慕容会参与叛乱的还是别的有罪之臣,慕容宝统统饶恕,并大大加封有功之臣几百人。可在这几百人中,功劳最大的人却已经到了生死边缘。
  原来,那晚慕容农在冲到最前线没多长时间便被一支流矢擦中了脑边。慕容农不顾自身安危,依然领兵拼死力战。结果,头上的伤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直到战胜慕容会以后,其脑髓都已经露了出来。慕容农再也坚持不住了,便摔下马来。这之后,慕容宝派了一个又一个医师轮番治疗,可每一个医师看后都冲慕容宝无奈地摇摇头。那意思已经是再明显不过了。慕容宝悲痛万分。因为直到这时候,他才真正知道,原来对自己真正忠心的人,一直都是自己最怀疑的那个。
  因此,慕容宝整日待在慕容农身边,为他擦洗身子,为他换取外敷、内服的汤药。结果,奇迹发生了。在慕容宝每日精心呵护之下,慕容农竟然渡过了危险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这之后,慕容宝喜极而泣,当即便封慕容农为全国大督,并兼司空、尚书令,让他军政大权一把抓,成为了整个后燕的第一权臣。
  再看中山方面。
  到这个月,魏皇拓跋珪已经再次攻击残破的中山一个多月了,可那可恶的中山却始终无法攻下。而这时候的魏军呢?随军军粮已经不够了,拓跋珪便命拓跋仪撤围邺之兵,并迁徙到巨鹿,将所有的粮草都囤积在距离中山比较近的杨城。
  中山守慕容详知道拓跋珪现在的粮草已经不多了,所以断不能让这货再添粮草,于是挑选了六千多名士兵,让他们偷袭杨城,准备将囤积在杨城的粮草付之一炬。可拓跋珪早就猜到了慕容详的图谋,大添杨城之兵,并多设戒备,因此慕容详的图谋失败,六千士兵几乎全部折损,逃回中山的仅有三百人而已。
  5月,前来支援的库傉官骥进入中山,可刚刚入城便和驻守在中山的慕容详干了起来。最终,库傉官骥不敌慕容详,被慕容详所杀。(注:关于这俩人为啥相互攻杀史书上并没有表示,不过有种猜测还是比较靠谱。那就是慕容宝派库傉官骥南下驰援的时候便已经暗授库傉官骥,让他进入中山以后直接掌握中山的控制权。为什么呢?因为慕容宝已经开始怀疑慕容详了。而慕容详,他也确实有依靠中山而自立的想法,所以二人才在中山展开战斗。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逃不过权利二字)
  同月初七,杨城的军粮也已经无法供应拓跋珪的大军,所以没有办法的拓跋珪只能暂时撤除对中山的包围,转率大军往河间(河北沧州献县)征粮就食。
  17日,为了增加北魏对东部和南部的控制力,增加拓跋仪之忠诚,拓跋珪封拓跋仪为卫王、骠骑大将军,兼兖、豫、雍、荆、徐、扬六州大督。
  同月,见拓跋珪已经有数日没有再回中山,慕容详有点儿飘了,认为凭借自己的实力足以守住中山,挡住任何一方的敌人,所以在本月宣布即皇帝位,设置百官。
  行了,虽然现在不是称帝的时候,但你慕容详称帝也就称了,谁也不能说你什么。可问题的关键是,你称帝以后得好好治理中山才行啊,你不能胡整啊!
  话说慕容详从即位那一天开始,整个人就完全变了。好似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楚楚可怜”的慕容详。这货开始变得刑杀无度,不管是谁,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只要稍微让他不顺心的,他便杀杀杀。这货开始变得骄奢荒淫!
  现在,国家动乱百废待兴,你就是没有趁机扩张的心,也应该搞搞内政吧?你就是没有搞内政的心,那城墙都破成什么样子了,你也应该修修吧?再不济你是不是安排一下,出去慰问慰问穷苦百姓,那也能增强中山的凝聚力不是?这老哥,全都不滴!他就是整日花天酒地,吃最好的,玩儿最好的,至于士兵和百姓,他通通不管,爱咋咋地!所以城中官民全都对慕容详失去了希望,和他离心离德。而这,还不算。
  当时,已经抵抗拓跋珪侵攻一年多的中山已经没有了粮食,而这个月,中山还闹了饥荒,所以百姓们在无奈之下只能往城外去采集野草和野果来吃食。可慕容详呢?怕这些人逃往他处,竟不准任何一个人出城。于是,饿死的百姓遍布大街小巷。那些没饿死就快饿死的人,终于受不了了。行,既然你慕容详不让我们活,那你小子也别活了。
  当时,已经外出逃窜的慕容麟就率残部和丁零人躲藏在附近的山林之中,别看慕容详不知道他在哪里,可中山的老百姓却一清二楚。如今,见慕容详实在扶不起来,他们便偷偷地前往山林之中寻到了慕容麟,并声称愿意给他做内应,希望他能占据中山,成为他们的领头人。
  慕容麟非常高兴,当即答应他们的请求,然后便率丁零人直奔中山。正巧这时候慕容详命一将率五千士兵出中山,前往中山周围一带的村邑征收军粮和钱财,见到了同时抵达中山的慕容麟。可两军并没有开战。因为现在整个中山的官民全都对慕容详失望了,巴不得他赶紧去死。于是,这名将领率兵直接投降了慕容麟,一众人等就这样大模大样地开向中山。
  而到达中山城下之时,城中的老百姓们早就给慕容麟打开了城门。因此,慕容麟轻轻松松占据了中山,并斩杀了慕容详。
  360
  伐燕(13)
  杀掉慕容详以后,慕容麟自立为帝,并第一时间打开城门,允许城中百姓前往城外采集野果。
  几日以后,百姓们吃饱了,可城外的野果,也采没了。于是,百姓中的代表和城中文武的代表们集体找到了慕容麟,并劝慕容麟立即挥兵和魏人决战。
  那么为什么这么着急呢?难道这些人不知道战力上的悬殊差距吗?
  他们当然知道,不过也是无奈之举啊。
  第一,城中现在已经没有粮食了,野外的果子也被采光了。所以现在的高昂士气只是暂时的,几日以后,再没有新的食物果腹,好不容易有的士气也即将丧尽。不如用这最后一点力量和敌人决一死战。
  第二,拓跋珪人多势众,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双方差距极其悬殊,所以拓跋珪一定预料不到他们敢在这时候和自己决一死战,防守必定松懈。
  基于以上,全城的官民都认为,现在是和魏人决一死战的最好时机!可慕容麟呢?这个懦夫!当初慕容宝还在中山的时候,他就一次又一次地阻挠和魏人决战,结果浪费了数次大好时机。如今只剩下这么最后一次机会,他还是不敢出击,所以当即拒绝了众人的提议,坚持要死守中山。
  众人听罢,哀叹而去!因为他们知道,命运已经注定,无法更改。
  果然,数日以后,中山储存的那些果子全都被吃光了,城中再一次陷入了饥荒。官、民一个个有气无力,犹如行尸走肉。拓跋珪了解了这个情况,认为彻底拿下中山的时机已经到了,便率全军前往中山。可就在即将到达中山之际,军中却突然发生了超大瘟疫。这个瘟疫传染性非常非常强,并且致死率奇高,只短短几天的功夫,军中便有一半人都染上了这个瘟疫,每天的死尸更是可以堆成数座小山。将士们见此都非常惊恐,都非常想回家。他们不想再去打那个中山了,真的不想了!他们想家,只想回去看看老婆孩子。
  了解此情况以后的拓跋珪脸色阴沉得可怕,可他依然没有下令撤退,而是让传令将内务官叫来并询问道:“说,现在军中多少人感染了这个该死的瘟疫!”
  内务官:“启,启禀陛下,几乎大半士兵都感染了这个瘟疫。”
  拓跋珪:“一共死了多少人?”
  内务官:“根据下官手中现在的数据,还活着的人只有十之四五。此等疫情已经不是单纯的疾病了,而是天意啊,天意让陛下赶紧北返,陛下为何不顺天而行呢?”(疑似夸张,因为当时几乎全军士兵都想要回家)
  “哈哈哈哈哈!”
  没等内务官说完,拓跋珪便猖狂大笑道:“上天的旨意?笑话!我拓跋珪的人生只能由我自己把握!传令下去,大军加速向中山行进,有谁再言撤退者,斩!”
  就这样,大军继续向中山行进,再没有任何人敢劝谏拓跋珪。
  公元397年8月,魏军到达中山,便即对此城展开了不间断的进攻。此时,中山城中百姓已经饿得有气无力,开始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锋锐,所以只短短几天的功夫,中山的外城便被魏军攻破。
  可魏军的状态也不比中山人好多少。这时候,军中的瘟疫正以更快的速度扩散,士兵大恐,每天都如履薄冰,无心作战。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极有可能会引起哗变。而一旦大军哗变,中山慕容麟必趁机出动全军突袭。那时,自己败了,各种粮食辎重也一定会被抢走,中山将死而复生!因此,没有办法的拓跋珪只能率军暂时撤去了(并非北归老家,而是短距离后撤)。
  本年9月,中山城已经一粒粮食都没有了,甚至连官员都已经没有吃的东西。慕容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亲率两万人前往新市(河北新乐西南),抢夺那一带百姓的粮食。
  慕容麟的动作是非常隐秘的,可两万人的部队,就是再隐秘也会弄出些动静,再加上拓跋珪还是一个非常重视情报的人,所以各种间谍遍布北方。这消息也就很快让其知晓。而得知中山主力已经出城的消息以后,拓跋珪简直兴奋得不行,当即便集结士兵,准备对慕容麟所部发动决战式攻击。
  当时,一名谋士见拓跋珪要出动,赶紧劝谏道:“陛下,今日不适合出兵,不然恐怕将败!”
  拓跋珪:“为啥?!”
  谋士:“今天是晦日!”
  拓跋珪:“为啥今天是晦日?”
  谋士:“因为当初纣王就是在这一天出战,所以才灭亡的。因此,从这以后,凡是用兵的将军都视这一天为晦日,不可出兵,不然必……”
  “哈哈哈哈!”
  未等谋士说完,拓跋珪便哈哈大笑打断道:“别他X和我在这放屁了。照你这么说,那周武王还是在这一天兴起的呢!我信哪个?!”
  谋士无言以对。
  就这样,拓跋珪集结还能作战的主力部队直奔慕容麟而去。
  十月初十,拓跋珪在义台(河北新乐境内)找到了慕容麟,当即对其发动进攻。你别看攻城战拓跋珪拿不下中山,可这野战,中山城内的士兵和民兵们根本不是对手,被拓跋珪分分钟打成狗。
  眼见士兵一个又一个倒在自己面前(已经被斩九千余人),慕容麟绝望了,他知道再也没有战胜拓跋珪的可能,于是舍弃了大军,只带几十人逃往邺城,甚至都不敢回到中山。
  同月,消灭了中山主力的拓跋珪再次开始围攻中山,这一回,没有人再敢抵抗拓跋珪了,城中的王公贵族们直接打开了城门。
  那一天,看着城中百姓用一种阴沉的眼神望着自己,拓跋珪是真的后悔了,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活埋那些燕人。
  因此,这一次他没有犯浑,非但没惩罚城中的百姓,还赦免了他们,给了他们和魏人同样的政策。
  361
  伐燕(终)
  公元397年12月23日,成功夺下中山的拓跋珪遣精锐骑兵三万支援拓跋仪,并命其率大军对邺城展开攻势。
  轰隆隆的马蹄声开始震慑着大地,阴森森的刀兵开始散发着冰冷的寒气。而魏人知道,攻下邺城以后,他们就可以回家了。所以每一个人都杀气腾腾,士气极其旺盛。
  而对于这一切,身在龙城的慕容宝都不知道,他还美滋滋地等着重新收复河北呢。
  为什么?
  因为就在本月,有从中山跑到龙城的士兵,史书中没有表这个人到底是拓跋珪的奸细还是就是要坏慕容宝。总之,他对慕容宝说:“现在拓跋珪的力量已经非常薄弱了,士兵的士气非常低,司徒慕容德还完整地守护着邺城,魏人短期之内根本攻不进去。如果这时候能够成功袭击魏人的话,必定大胜!”
  最开始,慕容宝是不信的,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这样说,他开始动摇了。正好这时候慕容德亦遣使至龙城,邀请慕容宝銮驾南行,他有信心重新夺回中原。于是,慕容宝开始集结士兵,整军备战。不过幸好啊!幸好慕容宝通过多年的失败,养成了谨慎的习惯。他虽然开始集结士兵了,可却也在同时遣使南下探查动静,看看邺城是不是真的被守得那么严实。而多亏了他这个聪明的举动,才使得慕容宝没有陷入到被四面围攻的窘境中。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慕容德不是守得挺好的吗?
  其实,这都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慕容麟。
  公元397年12月12日,慕容麟到达邺城,并直接忽悠慕容德说:“魏贼既然已经攻克了中山,那就一定会乘胜来攻打邺城。没错,邺城是有一定的储备,但是城池太大,很难防守,双方的兵力差距又过于悬殊,所以人心必定慌乱,邺城是一定守不住了。不如弃邺城而南走滑台(河南滑县),依靠黄河天险加以防守。那样,魏人必定无法攻下。然后,您只需要等待时机便可向北进军。到时,整个河北就全都能收复了。”
  慕容德其实一直都有当皇帝的野心,不过隐藏的很好罢了。如今,经慕容麟这么一忽悠,这货的野心就再也隐藏不住了,正巧这时候滑台守将慕容和(慕容垂的侄子)也派遣使者来迎接慕容德,慕容德便舍弃了邺城,南下至滑台了。
  公元398年正月,慕容德已至滑台。慕容麟见状,立即带头向慕容德献媚,希望慕容德能继承大统,在滑台称帝。
  慕容德确实是想称帝,可就现在这点儿地盘,称帝以后除了会被四面围攻之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并没有称帝,而是效仿当初的慕容垂,自称为燕王,把燕国的年号改为燕王元年,并设置文武百官,礼仪等一切全都是帝王建制,这和称帝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这,便是两晋南北朝中的南燕了。
  不过慕容麟最近虽然和慕容德打得火热,但慕容德始终对他怀有防备之心。想想也是,一个连自己亲爹都能出卖的畜生,这种人,岂能把他当作人来看待?
  果然,就在这个月,慕容麟又按捺不住叛乱的种子了,于是阴谋杀掉慕容德取而代之。
  慕容德呢?早就防着慕容麟这一出,所以在他身边的奸细层出不穷,以至于慕容麟发动叛变之前消息就泄露了。
  这一回,谁都保不住慕容麟这个畜生了,慕容德抓到他以后,直接就将其成功斩杀。慕容麟这个满脑子都是叛变的变态,这个浑身上下都是缺点的蠢货,他终于是死了。可这时候死,是不是太晚了?
  再说魏军。
  慕容德南下之后,拓跋珪立即命令拓跋仪占据邺城。至此,蓟城以南,滑台以北的土地已经全都归拓跋珪所有。拓跋珪,这个满心战斗的汉子,他虽然还想一鼓作气彻底平定北方,但也知道,现在的士兵们实在太辛苦了,太想家了,便只能暂时停止刀兵,准备撤退。(注:从开始东进到占据邺城,魏军一共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开始的时候,拓跋珪有大军四十多万,可等到撤退之时,军队已经不到三十万,虽然有相当一大部分人都是死于瘟疫,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次征战,实为一场艰辛的战役啊)
  公元398年正月初七,拓跋珪在邺城、中山、信都等地皆设置行台,并命将领镇守,可几乎所有的东部将领,都要受拓跋仪节制。然后,拓跋珪开始修路,他调拨士卒一万余人修建了一条直达大道,是从望都(河北保定望都)开始一直到代郡。如此,以后河北地区和内蒙古大草原便可以最快的速度相互援助了。而当这些都做完以后,拓跋珪这才自中山还代,同时迁徙河北、山东六州吏民十余万口至代和本地民众杂居。此乃自秦始皇、汉高祖以及后来的后赵、前秦都用过的强本弱末之政策也!
  啊~~~,拓跋鲜卑,自拓跋力微开始,每一代的雄主都想要南下入主中原。可他们没有机会,始终没有机会。终于,在二百年过去以后,他们的子孙后代拓跋珪为他们完成了这个夙愿,我想,他们可以安息了。
  好了,北魏伐燕就先说到这里吧,我们再来看看这期间其他势力都发生了什么大事吧。
  362
  6.19此时晋朝
  公元396年5月,后凉三河王吕光自封为天王,定国号大凉,实行大赦,改年号,设置文武百官,册立太子,又封公爵、侯爵,虽然还是以王来自居,但所有的建制都已经和一个帝王没有什么区别。
  同月,就在吕光自封为天王之后,又遣使往秃发乌孤处,封其为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意图稳住秃发乌孤,让他为自己卖命。可这一次,秃发乌孤却没有接受吕光的任命。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他认为现在的实力已经可以脱离后凉,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心思?
  耐人寻味。
  再看东晋。
  话说那孝武帝自从放弃杀司马道子以后就更是破罐子破摔,他每天都活在醉生梦死之中,头脑清醒的时候少之又少,外面有想见他的大臣也很少能够允许进入。所以整个宫殿中遍布酒水和女人。而这群女人中,有一个张贵妃是最受孝武帝宠幸的,也是后宫一众女人中最残忍霸道的,所以后宫中的妃子们都很怕张贵妃。
  公元396年9月20日,孝武帝和往常一样与后宫中一众妃子在一起饮宴,孝武帝当时喝得正高兴,便故意戏弄身旁的张贵妃道:“你今年已经三十了吧?按照朕以往的脾气,你早就应该被废黜了,谁不知道年轻的女人好呢?所以,感谢朕吧,哈哈哈哈。”
  孝武帝实际上就是想逗弄一下张贵妃,所以随口一句玩笑话。可让孝武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因为这一句话,葬送了他的生命。为什么?因为当听到这句话以后,张贵妃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危机感。
  是呀,我快三十了。一个女人过了三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开始年老色衰,意味着即将失宠。而失宠又意味着什么?好一点儿的不受待见,不好的很有可能便会被直接打入冷宫啊。一想到无人问津的冷宫,一想到冷宫中随处可见老鼠、蟑螂,张贵妃就不寒而栗。于是,一个恐怖的念头在她的脑中开始滋生。
  当天夜里,孝武帝喝得酩酊大醉,就在张贵妃的寝宫中住了下来。张贵妃花了点儿银子,将寝宫中负责照顾起居的太监全都打发走了,然后便和心腹侍女拿着枕头,狠狠地蒙在了孝武帝的头上。可怜孝武帝酩酊大醉,知觉全无,一直到他被活活捂死都不知道到底是谁杀了自己。
  干掉孝武帝以后,张贵妃直接宣称孝武帝是在睡梦之中窒息而死。而当时的太子司马德宗是一个比西晋惠帝司马衷还白痴的东西,司马道子又巴不得孝武帝去死,那些擅离职守的太监们更是不敢道出实情,所以这事儿根本没谁调查便尘埃落定了。
  因此,两晋第二个白痴皇帝司马德宗就这样继承了东晋皇帝的宝座,是为晋安帝。
  那晋安帝从小便是一个脑瘫孩子,有嘴不会说话,冷、热、饥、饱不能分辨,喝水、吃饭、睡觉、起床都不能自理,走到哪都必须要前呼后拥一大堆人照顾着。这种人,你让他拿什么来治理国家。因此,通过司马道子的授意,有朝廷官员当即请晋安帝封司马道子为太傅,让他总统朝廷内外事务。
  晋安帝是个傻子,当然应允。而司马道子得势以后也懒得每天管理那些朝政,便就将所有的朝政都交给心腹王国宝管理。因此,王国宝更是成为朝廷中两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声威可以说是震动朝野了。朝中的那些清流们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在那干着急。
  数日以后,孝武帝的葬礼开始,兖、青二州刺史,名臣、直臣王恭特意回来参加了孝武帝的葬礼。司马道子是十分佩服王恭的,所以亲自迎接,想要和他结交,岂料王恭却当即批评了司马道子,并警告司马道子,说他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首辅,身份不比以往,希望司马道子能够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不要成天花天酒地。
  司马道子的面色很不好看,不过也没说什么。毕竟王恭就是这么个样子,一个国家还是需要这样的臣子的。因此,在葬礼之上,司马道子耐着性子陪在王恭左右,对其推心置腹,很明显就是要将王恭拉到自己的阵营之中。可王恭呢?再一次痛批了司马道子,让他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这一回,司马道子不再说话了,而是面容阴冷地看着王恭,始有谋害之念。
  10月,孝武帝葬礼完毕,王恭亲自往太傅府拜见了司马道子,并对司马道子深深一恭道:“现在我大晋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可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孔,根本没有一个健康的内里。而在这种时候,先帝又离我们而去,留下一个不成熟的幼子。因此国政将更加的危险、繁重。此种局面,就是伊尹、霍光在世,又如何能做到面面俱到呢?大人如果真的想要治理好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就要亲自料理国政,听取忠直之言,放弃对淫奢之事的喜好,并疏远那些奸邪小人。如若大人能做到,就是您不对我伸出橄榄枝,我也会跪着伺候您,哪怕您让我死,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您,好自为之吧!”
  说完,王恭便走了,只留下独自沉思的司马道子。
  那么这个小人指的是谁呢?当然是以王国宝为首的奸臣集团。因此,王国宝害怕了,并大恨王恭。而在这两种思想相互充斥碰撞的情况下,在王恭的心中又延伸出了一种其他的心思。不过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说。
  363
  6.20后凉之衰
  公元396年12月,后秦姚兴派大军分兵略地,不但将之前前秦的残余势力全部剿灭,还占据了大片东晋在北方的领土,使得本国实力大增。
  公元397年正月,后凉王吕光开始对西秦发动灭国攻势。本次出兵,军事规模照上一次也不遑多让。西秦国内又是一片恐慌之声,所以朝堂之上很多大臣都建议乞伏乾归向更西迁徙以躲避兵祸。可乞伏乾归呢?这一次他说什么都不躲了,而是对那些主张避祸的谋臣们道:“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兵多兵少,而是在于用兵的巧妙。吕光虽然人多势众,但部队缺乏纪律,作战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强悍。吕光的弟弟吕延虽然勇猛,但却没有谋略,不过一匹夫罢了,不值得担心。况且吕光为了培养这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弟弟,将所有的精锐全都交给了他,所以只要消灭吕延,吕光主力大军必定撤退!因此,我们这一战的目的并不是吕光,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在和凉军决战以前消灭吕延!”
  众人见乞伏乾归态度如此坚决,便都不再作声,只能和乞伏乾归一起与后凉奋战。
  当时,吕光的主力大军全都集中在长最,并遣一将率三万部队夺取了金城,同时又派一别部直逼阳武。可乞伏乾归没有动,一直没有动,因为他始终都在注视着吕延的动静。
  终于,在西秦国内已经躁动不安到极限之时,吕延动了。这小子率领吕光交给他的精锐一路疾进,数日之内连克多地,简直无人能挡。乞伏乾归见状,立即前往迎击,可不知怎么回事儿,就在双方即将碰面之时,乞伏乾归竟然突然向后撤退,不再和吕延交手。
  当时,有很多西秦逃兵(都是乞伏乾归派去的假逃兵)逃到了吕延的营寨中,并按照乞伏乾归的意思欺骗了吕延,声称乞伏乾归的部队因为畏惧威武的凉军,全都亏损而逃了,乞伏乾归根本制止不住,这才舍弃了部队只带小部兵马逃往成纪。
  吕延这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蠢货,竟然相信了如此粗鄙的谎言,当时就要集结大军对乞伏乾归展开疯狂的追击。可就在这时,一名谋士赶紧拉住了吕延,对其谏道:“乞伏乾归武勇和谋略超越常人,威望在国内说一不二!他的士兵都视其为神,凝聚力超强,怎么可能听到一点儿风声便自行解体?这根本不可能!从前,乞伏乾归是怎么打败自己的敌人的?通过分析他的战役,我发现,他基本上都是先示弱,然后将敌人引入包围圈,这才将其歼灭!我观那些所谓的逃兵目光闪烁不敢和我对视,所以一定有诈,还请将军不要鲁莽追击,应该列好战阵,有条不紊向目的地推进,等大军和陛下主力汇合之后再对后凉展开最猛烈的攻击。那时,就没有败的道理了!”
  这谋士说得对不对?对!太对了!就是不做事后诸葛亮,听到此言也大多会选择遵从。可吕延呢?这人不但是个莽夫,还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主,他认为,凉军威猛无敌,敌人闻风而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他认为,一旦等到大军会师以后,功劳就要分给别人。他吕延是什么人?岂能和那些废物共分功劳?于是,吕延不听劝告,亲率大军对乞伏乾归展开疯狂的追击。结果,大军进入了乞伏乾归为他准备的包围圈,几乎全军覆没(吕延也死于乱军之中)。
  而事实就像乞伏乾归战前预料的那样,因为后凉所有的精锐全都在吕延的手中,所以,吕延那边一败,吕光的主力大军便开始有了畏惧的情绪。甚至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吕光在闻听这个消息以后都开始变得畏惧。于是,丧失了信心的吕光不敢继续西进,而是率领大军返回了姑臧。
  然,就在吕光刚刚大败之时,秃发鲜卑又突然宣布独立。秃发乌孤自称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然后立即对后凉刚刚攻陷的金城发动攻击,并且在数日之内将此城拿下。
  当时的吕光还没有抵达姑臧,所以闻听此事后大怒,当即领兵前往征讨秃发乌孤。双方就这样在街亭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过程史料没有丁点儿记录),结果,已经有了畏战情绪的凉军被秃发乌孤大败,吕光在损失将近一半士兵的情况下狼狈逃回了姑臧。
  自是,后凉由强大开始转为衰弱,更是陷入了被三方势力围攻的窘境。
  昨天发的被和谐了,今天补上
  当时的东晋,凡是上点儿档次的官,就都要给王国宝上供,不然谁也别想当官。当时的东晋,除了晋安帝和司马道子以外,谁都不敢得罪王国宝,因为得罪他的下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因此,满朝皆恨王国宝,有识之士更是知道,如果任由这种情况下去,那么东晋就只有被灭国一条路可走。如果想要东晋不灭亡,那就只能有一个办法,杀掉王国宝!于是,兖、青二州刺史王恭秘密致信荆州刺史殷仲堪,想要和一起讨伐王恭。
  殷仲堪最开始还是很犹豫的,可因为一个人的建议,他终于决定和王恭联合在一起讨伐王国宝。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就是之前所说的桓玄了。
  那桓玄因为不能在东晋做上大官,所以一直都愤恨朝廷,愤恨所有的官员,这心中早就有了一颗造乱的种子。如今,见有制造混乱的机会,便忽悠殷仲堪道:“王国宝在得势以前便和你们几个人是死对头,如今,他已经大权在握,怕是很快就要对你动手了。王恭是大晋的国舅爷,王国宝不一定敢加害于他,可是加害大人您,他不会有什么顾忌。试问,这厮如果以朝廷的名义征召你入京,然后再在京城中收拾你,你有什么办法应对?”
  话毕,殷仲堪倒吸一口凉气,忙问道:“你说得对,那你觉得我应该如何应对?”
  桓玄:“王恭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你应该马上答应他的建议,和他联合在一起,效仿春秋时赵鞅那样,以清君侧为由,从东西两面一齐起兵夹击建康。我桓玄虽然不才,也愿意率荆、楚两州的英雄豪杰做你的前锋,帮助你铲除政敌,打出自己的艳阳天!这可是齐桓公、晋文公的功勋,还请大人不要再犹豫了。”
  殷仲堪感觉桓玄说得非常正确,于是向外联络雍州刺史郗恢,向内又与心腹官员们策划,准备随时对建康发动进攻。
  本月初七,王恭先是上奏朝廷,然后向整个天下发布了王国宝的种种罪状,便率军向建康开进(檄文说荆州殷仲堪也和自己联合在了一起,开始向建康逼近。可实际上,殷仲堪并没有动)。
  10日,消息传到建康,整个建康朝野震惊。司马道子这个废物也是相当害怕,所以紧急召开廷议,询问众人的看法。可一炷香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司马道子无奈,只能询问王珣道:“先生认为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注:王珣,东晋著名政治家,出身琅邪王氏豪族。孝武帝生前非常重视三个大臣,其中两个便是为了牵制司马道子而设置的王恭和殷仲堪,另外一个,便是帮他处理内政的王珣了。可孝武帝死后,王珣的官职被一撸到底,完全失去了曾经的辉煌。所以自此以后,王珣在朝会中不发一言。当时,大家都认为王珣是心中有气,只有真正了解王珣的人才知道,他这不是心中有气,而是为了保命。因为王珣知道,如果对司马道子和王国宝行谄媚之举的话,自己势必没有好果子吃,而如果要和这两人对着干的话,没准儿第二天就得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吱声)
  王珣微笑道:“启禀大人,臣已经久未参与朝中大事了,所以对于敌我双方的一切都不甚了解,又能有什么好办法?”
  见王珣根本不想给自己出主意,司马道子也是没招,便只能询问其他人办法了。结果,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直到第三个时辰到来,还是没有谁能献上什么好的办法。司马道子无奈,只能暂时解散了朝会。而就在这时,一股“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情绪出现在了司马道子的心中。
  再看王国宝。
  这厮平时吆五喝六威风八面,如今一听两路大军即将对自己实行打击,慌得那叫一个窝囊。几乎整日来回踱步,茶不思饭不想。他手下的谋臣有些看不下去了,所以给他献上了一个毒计,那就是将京城之中有名望有才能的能臣给杀了,然后率本部兵马杀进宫中,要挟晋安帝和司马道子,让他们批准自己用江东之兵同时对抗王恭和殷仲堪。
  王国宝感觉现在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了,便只能遣人邀请王珣和车胤到自己家中“吃酒”。可等二人来到府中以后,王国宝不知怎么想的,又不敢加害二人了。非但如此,反倒乐呵呵地和二人道:“这个~~~,眼看着贼人就要打进建康了,我不想被这么窝窝囊囊地杀死,请问两位先生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救我。”
  王珣:“大人您想太多了吧,王公和殷仲堪与您素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所以没有必要一定要弄死你。说来说去想要的不过是您的权利罢了。所以……呵呵”
  话点到为止,所以说到这,人家王珣就一声不吭了。王国宝明显一愣,然后就在那寻思,寻思半天才寻思过味儿来,于是又惊又怒地和王珣道:“先生你什么意思?你这是要我投降吗?莫非让我学习当初的曹爽不成?!”
  王珣:“哎~~~~,我可没这么说,再者说,您哪里有曹爽那么重的罪过,王恭又哪里是司马懿那样的人物呢?”
  说到这,王珣又不说话了。王国宝这个气呀,你说碰到这么个说话半拉嗑叽的玩意他也真是没办法,便只能看向车胤。车胤道:“先帝当初为了制衡太傅,曾分别命王恭和殷仲堪镇守两方,他们每一个人的力量都能和朝廷相抗,所以武力对抗根本不可取。”
  王国宝:“为什么不可取?”
  车胤好像看白痴一样的看了一眼王国宝,然后耐着性子解释道:“过去,桓温围困寿阳,很长时间才攻克。如今,王恭的兵力更胜当初的寿阳,朝廷的兵力却比不上当初的桓温,如果王恭采取守势,试问,大人您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将其打败?而一旦这时殷仲堪率荆州士兵趁虚而入,您准备怎么对付?您能怎么对付?”
  话毕,车胤不再多言,可哪怕一个傻子都能看得出来,人家就是在说你王国宝没有一点儿胜算,唯一的生路只有投降而已。因此,在王珣和车胤离开之后,恐惧无比的王国宝往朝廷上了一道奏书,请求朝廷免除他的一切官职,哪怕是让自己死也行,只求能让王恭和殷仲堪撤兵。
  可奏折刚刚递上去,这反复无常的玩意又后悔了,于是谎称晋安帝拒绝了他的请求,下令让他官复原职。可王国宝不知道的是,司马道子早就有了舍他之心,所以一拿到王国宝的奏书以后当即将所有的罪过全都推到了王国宝的身上,然后便将王国宝生擒,还装模作样地审问了一番。
  19日,晋安帝下诏,命令王国宝自杀,然后砍掉了王国宝的脑袋送给了王恭。王恭看到了王国宝的脑袋,也就再也没有继续进击建康的理由,便率军撤回了京口。而殷仲堪呢?最早确实是答应了王恭的请求,要和王恭共同攻击建康。可真当王恭大军开始向建康逼近之时,这厮反倒是犹豫了,一直都未曾出兵。直到王国宝已死的消息传到荆州,这货才在大惊之下赶紧率兵装模做样地往建康逼近,直到司马道子写信告诉他王国宝已死的消息以后,他才又装模作样率兵撤回。
  为什么呢?因为他怕王恭怪罪于他,这才弄了这么一出。由此可见,殷仲堪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行了,事情到了这一步也算是尘埃落定了,王恭和殷仲堪满足了自己的心愿,司马道子也保住了自己的位置,看似皆大欢喜,可实则不然。
  这次事件以后,司马道子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他知道了,殷仲堪和王恭这两个平时不被他瞧得起的藩镇外臣,现在已经有了足够威胁他生命的能力。因此,司马道子整天忧心忡忡,甚至连酒都喝得比以前少了很多。当时,司马道子的一众儿子中,长子司马元显最有才华,聪明能干。他看出了司马道子的忧虑,于是请司马道子扩张建康的军事编制,并派人前往地方,以增强自己在地方的实权。
  司马道子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虏将军,并将自己的卫队以及徐州的军政要员全都交给司马元显来管理。
  于是,司马元显整日练兵,无时无刻都在扩张军事编制,给王恭和殷仲堪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三方势力便就开始相互堤防。东晋,看来又要经历一次大的祸乱了。
  365
  6.22后凉之乱(上)
  再看北方。
  话说在张掖附近有一个叫卢水匈奴的族群,一直都是匈奴沮渠王的附属部落,这个族群最开始并不强大,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独立部落。可随着匈奴的分裂,这个族群也逐渐从匈奴的大势力里独立了出来。后来,天下大乱,可卢水匈奴一直都没怎么参加过战争,所以力量保持的颇为完整。如今,这支匈奴族群的首领是一个叫沮渠罗仇的家伙。和祖先们一样,沮渠罗仇也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让自己的族群吃得饱穿得暖,免受战争的摧残,所以一直都保持着谁都不得罪的基本国策。可吕光建国以后,以武力相逼,硬是要让沮渠罗仇臣服于他。沮渠罗仇不想子民受战争的摧残,便答应了吕光的要求,从此成了吕光的附属。吕光呢?对沮渠罗仇也是不错,不但给他官职,他对他颇为信任,所以双方的关系一直都比较融洽。
  可当吕光讨伐西秦失败以后,这一切全都变了。
  不知道那吕光是老了,开始失心疯了,还是吕延之死对他的打击太大。总之,这老家伙从此以后开始变得多疑、暴躁、弑杀,不管是谁,只要让他稍有怀疑,这老货便痛下黑手,绝不留情。因此,后凉多有怨恨者,人人如履薄冰。沮渠罗仇的弟弟,后凉三河太守沮渠麹粥就是其中之一,他发现最近吕光的异状,于是找到了哥哥沮渠罗仇道:“主上年老昏聩,常常听信谗言。这一次大败,更使得老家伙多疑成性,你我兄弟在老家伙的心中都是异族,最后肯定容不得我等。与其平平庸庸地被杀,不如拼上一把!这样也许还能拼出一条活路!”
  话毕,沮渠麹粥就那么看着沮渠罗仇,似乎在等着沮渠罗仇的振臂一呼。可等了半天,沮渠麹粥的眼神逐渐由狂热变得失望。为什么?因为他的哥哥,沮渠罗仇始终都在闭目养神,一点儿的情绪波动也没有。沮渠麹粥知道,这是哥哥拒绝他的一种方式。所以沮渠麹粥无不失望地道:“为什么?”
  沮渠罗仇这才睁开自己的双眼,对沮渠麹粥微笑道:“事情确实像你所说的那样,可我们沮渠家,世世代代都以忠孝著称,如果主动反叛去攻打主上,你觉得,百姓们会为我们拼死卖命吗?”
  沮渠麹粥:“那,那怎么办?总不能等到敌人的屠刀砍刀我们的头上吧。”
  “哈哈哈哈……”
  未等沮渠麹粥说完,沮渠罗仇便哈哈大笑:“我就是要等到敌人砍下我们的脑袋,那样,我们沮渠一族就有发展的机会了!”
  沮渠麹粥:“这,这话怎么说的?命都没了还发展个屁啊!”
  沮渠罗仇:“你我兄弟虽然没什么才能,可族中的名声那是有目共睹的,你想一想,一旦我们被吕光杀死,族人岂能不愤怒?而在这种情况下,沮渠蒙逊那小子必定会带领我们卢水匈奴走上一条祖上都没有走过的康庄大道。”
  沮渠蒙逊是沮渠罗仇和沮渠麹粥的侄子,更是以后的北凉最伟大的君主。沮渠蒙逊从小便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能够一目十行,对汉家的史书、兵书和星象之书都有很深的研读。并且,沮渠蒙逊武艺非常、善于权变,是一个教科书级的乱世枭雄。因为他的才能太过突出,所以很多人都畏惧他,甚至后凉的州刺史都畏惧沮渠蒙逊,以至于他的大名都传到了吕光的耳中。聪明的沮渠蒙逊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自那以后,这小子变成了一个纨绔,书也不读了,只知道一天天纵情打猎,喝酒玩女人。因此,之前那些畏惧沮渠蒙逊的人开始轻视他,最后甚至将他忘却,不再关注。只有沮渠罗仇,这个伯父知道沮渠蒙逊真正的心思,所以一直都将他当作继承人来培养。
  沮渠麹粥呢?当然也知道沮渠蒙逊的才能,所以当听了沮渠罗仇的话以后,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叹息一声离去了。而结果也确实如沮渠麹粥所料。这次大败没过多长时间,吕光便随便借着个由头将沮渠罗仇和沮渠麹粥都杀死了。
  就像沮渠罗仇说的那样,两人在族群中非常有声望,所以他们的尸体被运回故乡以后,每个人都悲痛无比,参加葬礼的人数竟然达到了恐怖的一万多人(要不是场地不够,这个人数还会激增)。沮渠蒙逊见状,认为时机已经到了,便哭着对在场的众人道:“各位部大!各位乡亲父老!吕王昏庸无能,毫无做君王的道义,这段时间以来,他都已经杀了多少清白无辜之人了?我的伯父,究竟做了什么错事,要得到如此的对待?想当初我们的祖先威震北方,就是强大的汉朝也不敢轻易来犯,如今,一个小小的吕光就敢欺压我们到如此地步!如果任由贼子继续欺压我们,我们还是天单于的后代吗?我们死去以后还有何脸面去面对列祖列宗!!!从今天起,我,沮渠蒙逊便要继承天单于的思想,先为两位伯父报仇,再完成祖辈们的抱负!你们愿不愿意跟着我干?”
  呼~~~~,话音刚落,一万多人便整整齐齐地跪在沮渠蒙逊面前,宣誓向其效忠。
  数日以后,沮渠蒙逊突然率卢水匈奴对后凉发动进攻,并在旬日之间攻陷了临松郡(甘肃张掖南部古城)。可熟知兵法的沮渠蒙逊知道,他的士兵和后凉的士兵数量相差太多,光靠一个临松郡绝对抵挡不住,于是便占据了距离临松郡不远的金山,打算利用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来防御吕光接下来如同狂风暴雨一般的攻势。
  366
  后凉之乱(中)
  吕光对于此次沮渠蒙逊的造反相当重视,几乎在听闻此消息以后便遣爱子吕纂率大军前往金山平叛。因为双方的兵力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沮渠蒙逊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资格,便只能在被吕纂击败以后狼狈逃往其他山川大泽躲藏。可你要觉得这事儿就这么结束那你可就错了。沮渠蒙逊有一个表哥名叫沮渠男成,当时,他正在后凉担任将军,听说沮渠蒙逊造反的消息以后,他也聚集了几千人反叛,并突然攻占了乐涫(甘肃乐涫)。
  当时,最有威胁的反叛军便是沮渠蒙逊的主力大军。如今,沮渠蒙逊已经被击溃,凉军又刚刚平定叛变,需要休息,吕光便没怎么鸟沮渠男成,只命酒泉太守率本部兵马前往讨伐。吕光认为,对付区区几千人,一个酒泉太守就够了。
  可不知道是沮渠男成用了什么奇计,还是酒泉太守太过废物(史料没有记载过程),总之,酒泉太守被沮渠男成大败,不但他本人死于乱军之中,就是他带去的士兵也清一色的都投降了沮渠男成。因此,这次战役非但没有将沮渠男成消灭,反倒让他的战力得以增强。
  士兵人数突破了一万大关的沮渠男成知道,就这点儿兵力,根本就不是吕光的对手,想要击败吕光,就必须要找一棵大树来靠才好。因此,沮渠男成马不停蹄直往建康(甘肃高台建康古城,东晋之建康)而去。
  当时,建康的太守是一名叫段业(吕光手下大将,在后凉极具威望)的人,他不但威望很高,手中的兵力也不是沮渠男成所能相比的。所以,沮渠男成在进攻建康之前,派了一名使者去拜访了段业,并送上了自己的亲笔书信,其内容如下:“大人,吕氏的政治势力已经衰微,现在的凉国,权利已经不在国君手上,而是在各个权臣手中。而这些权臣操纵了一切,刑罚杀戮没有法度,使人们没有容身之地,所以现在的凉国,各处都是大小叛乱,国家土崩瓦解之势一看便知。大人您有绝世才华,为什么还要为这么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效力呢?小将不才,愿意奉您为主,全夺整个凉国,不知大人是否愿意。”
  讲真,段业是有野心的,可他的野心并没有大过他的理智,毕竟姑臧还有很多的士兵,段业投鼠忌器,不敢轻易造反。因此,他并没有答应沮渠男成,但也没有严词拒绝,而是“婉拒”了沮渠男成的“好意”。沮渠男成见段业的态度游离不定,便也没有对其发动狂攻,双方就这样对峙了起来。
  结果,这一对峙,二十多天就过去了。在这二十多天里,姑臧没有派来一兵一卒的援军,甚至连援助的消息都没有,所以段业开始失望,更开始犹豫。而沮渠男成,也等不起了。因为如果继续等下去的话,姑臧的援军一到,他必定会被两面夹击。因此,沮渠男成再次遣使往城中劝说段业,不过这一回,沮渠男成的态度却有些强硬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透露着“大哥你要是再不答应我,我没有办法,只能和你一决生死了”的意思。这一回,段业在犹豫再三之后,终于答应了沮渠男成的请求,并亲迎沮渠男成入城。沮渠男成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不但发誓要为段业效忠,还奉段业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并建议段业改年号为神玺。
  至是,北凉政权宣告建立。段业呢?也投桃报李,当即封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让其成为了北凉军界的一把手。至于沮渠蒙逊,当他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也带着自己的部队前往投奔了段业,于是段业的力量更加强大,段业亦封沮渠蒙逊为镇西将军,给予其军界第二把交椅的权利。
  而这时候,老迈的吕光才反应过来,不能继续让叛军这样无节制地增长下去了(早干嘛去了),于是命吕纂带领之前打败了沮渠蒙逊的部队去攻击建康。结果,三方合并的段业已经完全具备了和吕光抗衡的资本,所以吕纂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攻克建康,双方便就展开了长期的对峙。
  可就在这时,后凉内部却又发生了一件几乎让吕光崩溃的事情。当时,后凉有一个名叫郭黁(nun二声)的人,他非常擅长观天象以预测时事,并且预测的非常准,所以被誉为“郭神仙”,国民和朝中文武都对其推崇有加。可谁都不知道的是,在郭黁忠厚的外表下,却始终藏着一颗祸心。
  7月,因为国中的主力部队全都出去讨伐段业,所以姑臧空虚,郭黁又见王权日落,后凉即将土崩瓦解,便找到了当时朝中一个叫王祥的权臣道:“下官昨日夜观天象,发现国家即将解体!这是有根据的。现在主上年老多病,太子又孱弱愚笨,太原公吕纂凶暴强悍,所以主上一旦驾崩,太原公必定会夺得大位!到时,国家就会陷入无尽的内乱之中,解体是必然的。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太原公一直和你我二人不和,一旦他成功登位,我们必定逃不过他的屠刀。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先下手为强?”
  王祥:“……你说得有道理,可你我不过宫中文官,手中并没有多少兵马,现今姑臧的士兵虽然全都外出平叛,可宫中的士兵也不是我们能够抵挡得了的,而想要起事手中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士兵,这个问题,请问先生如何解决?”
  郭黁:“这个好办,田胡部落的首领名叫王乞基,和我私交深厚。现在姑臧东苑、西苑的士兵大多都是他的部众,我们只要联系王乞基,答应奉其为主,他必定会让姑臧的士兵们和我们共同起事。到时,姑臧还不是一攻便下?而后面的事情,我看还是等攻下姑臧以后再说吧。”
  话毕,王祥点头称是,二人研究好计划便开始分头行事。
  367
  后凉之乱(下)
  王祥的任务是留在姑臧作为郭黁的内应,一旦郭黁的火把点亮,他便打开皇宫之门迎郭黁入城。至于郭黁,则第一时间出城去找王乞基商议此事。
  我们先看郭黁。
  郭黁和王祥商议完毕便策马往田胡而去,王乞基也有称霸凉国的野心,当即答应了郭黁的请求,并派出一支精锐跟着郭黁,协助他攻下姑臧。
  可就在郭黁率田胡精锐和两苑之兵到达皇宫门口之时,二人的谋划不知哪里出了差错(史料未表),竟然泄露了出去,于是王祥被杀,宫门紧闭,皇宫中到处都是警戒之声。无数的禁卫开始在宫中集结,准备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动乱。
  可现在郭黁不但有田胡精锐,还有两苑精兵,士兵的人数已经不比宫中侍卫少,甚至还要多,所以他什么也不怕,当即对皇宫展开了进攻。于是,整个姑臧被喊打喊杀声所填满,火把交错呼应,简直将黑夜照成了白天。
  同时,因为郭黁还有“郭神仙”的绰号,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个大神仙一定是先掐指一算完事儿才造的反,所以认为他一定能够成功,一些百姓和官兵便全都投奔了郭黁,协助他一齐对皇宫发动攻击。
  结果,郭黁的士兵越打越多,皇宫中的禁卫则是越打越少,还兼士气低落。因此,已经快要扛不住的吕光赶紧遣使往建康战线,让吕纂赶紧、马上、撒丫子地赶回来!!
  数日后,建康战线。吕纂收到了吕光的求援诏书以后吓得后背发凉,便要立即率兵疾退,可就在这时,吕纂手下的谋士却突然拉住吕纂道:“殿下不可!临阵撤兵乃是兵家大忌,如果我军现在撤退,段业必定会从后方对我们发动袭击,到时候,大军极有可能会在瞬时之间溃散而走,我们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不如装作要攻城的样子,可实际上却做好撤退的准备,然后在今夜悄悄撤退,如此,才能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成功退回姑臧。”
  这谋士献的计谋是非常谨慎靠谱的,也十分合乎兵法,可却让吕纂哈哈大笑。那谋士有些不喜地道:“殿下笑什么?”
  吕纂:“先生不要生气,我并不是笑你的计谋不好,而是在笑你实在是太高估段业了。”
  谋士:“此话怎讲?”
  吕纂:“段业,没有雄才大略,没有韬略兵法,没有治国手段,更没有果断的决心,是一个只会故步自封的蠢货。这种蠢货,我不杀他,他也早晚会被手下那些骄兵悍将架空。所以,我根本不用管他,只要大大方方地撤退就好,他是绝对没有追击我的胆量的。”
  就这样,吕纂没有选择偷偷撤退,而是大张旗鼓于白日收拾营帐,并在撤退之前还特意遣使往建康和段业道:“郭黁那不知死活的东西现正在姑臧造反,我要回去杀了他!今天就走。临走之前最后问你一次,你小子到底有没有胆量出来决一死战,如果有胆量的话,我现在就在外面列阵,咱俩分一个生死!”
  结果呢?段业根本就没有见使者,便就放使者回去了。吕纂见状,料定段业不敢追击,于是直接率军疾退,甚至连背后的警戒都没有去做稍微一下。而段业呢?呵呵,一直到吕纂的影子消失没有敢出去一下。
  数日后,吕纂的急行军回到了姑臧,当即便对还没有攻下皇宫的郭黁发动了凶猛的攻势。郭黁根本不是吕纂的对手,所以只短短旬日之间便被击败,继而逃往他处(具体位置不知,但确定是在姑臧稍西)。
  吕纂当然不会放过郭黁,所以马不停蹄对其发动攻击。郭黁无奈,只能坚壁清野,和吕纂打起了防守战。按说,就郭黁这点儿人马,说什么都不够吕纂祸祸的。可现在,凉州局势大乱,不但有段业、沮渠蒙逊等人的叛乱,还有本地氐首杨轨的叛乱。而这些人,绝不会眼睁睁看着郭黁被灭。因此,在本月,杨轨派出了援军前去救援郭黁,甚至秃发鲜卑的族长秃发乌孤也派出了五千精锐骑兵前往救援。
  基于此,吕纂的疲军根本无法在短期之内打败郭黁,双方便成对峙之局。
  再看后秦。
  后秦之主姚兴,不但军事能力很强,还勤勉努力,接受忠言,所以这些年来,后秦在姚兴的治理下越发富裕,可以说是国富民强了。
  之前,因为西面始终顶着一个后凉的关系,使得姚兴不敢放肆发展。如今,西北大乱,后凉自顾不暇,姚兴便开始了他的侵略之路。这货先是南下出兵攻陷了东晋在河南的多处土地,然后又兼并了很多在河南和关中的部族。可直到这时,西北的混乱还没有结束,姚兴便又一点一点向西北蚕食,吞掉了不少之前从属于后凉的部落。因此,在这一年,除却北魏之外,后秦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注:当时,除邺城之外,北魏已尽吞河北诸地)
  同年,西北西部,之前从属于后凉的十二个部落亦背叛后凉,投降了当时风头正劲的秃发鲜卑。
  368
  第五部 南北双雄,乱世争锋(上)
  第一章 狼群林立,北方乱局
  1.1 慕容宝之死(上)
  再看后燕,上好几回我们说到,后燕皇帝慕容宝回到龙城之后,听说邺城守得还算坚固,便派人前去打探,有要重新南征,夺回失地的打算。可后来慕容德听信谗言放弃了邺城,转而南迁滑台自立为帝。因此,慕容宝南征之计宣告破产。
  而直到公元398年正月,慕容宝又按捺不住了,便想南征,光复大燕。
  辽西王慕容农见慕容宝又要犯浑,赶紧劝道:“陛下,我方刚刚从中山迁回龙城没多长时间,士兵刚刚安定,这种时候千万不能南征。应该趁着魏人休养生息的时候尽最大的努力平定东北各部,增强我方在东北的凝聚力,抢夺资源,为以后的大战做好准备。”
  慕容宝:“那你觉得什么时候才能南征呢?总不能就这么将祖宗的基业给丢了吧?”
  慕容农:“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出一年,东北各部必将臣服于我大燕麾下,再加上休养生息,我想,下一年就是南征的最好时机。”
  慕容宝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便答应了慕容农的建议,放弃了南征的打算。可还没过几天,突然有来报,说北魏大军已经完全撤出了河北,河北地区现在一片空虚,如果能及时南下,必能收回失地。于是,慕容宝再次集结士兵,准备向南征伐。
  慕容农听说以后,吓得冷汗直流,赶紧再找慕容宝,并急谏道:“陛下,我军新败,国力凋零、军队疲惫、力量薄弱。而北魏刚刚大胜,士气正旺,这时候,我们万万不能与之为敌,应该在平定东北以后再静观时机!再说,和魏人交手这么长时间了,拓跋珪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陛下您到现在还不清楚吗?您觉得,这么一个用兵谨慎的人,他会毫无防备就将河北地区都暴露在我们眼皮之下吗?这必是有所图谋,还请陛下三思啊!”
  这话一说,慕容宝又犹豫了,可就在他要彻底放弃南征之时,慕舆腾(后燕抚军将军,豪族慕舆氏中人,后兴起的年轻将领,是慕容宝一众心腹之一,很有话语权)却突然站出来道:“陛下,我觉得辽西王说得不对!士兵是什么?老百姓又是什么?他们都是一群最俗的人,是一群只能与国家共享成功,却不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低贱之人!所以,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只要觉得对,那去做,完全不必顾虑这些百姓的想法。现在各路大军已经集结完毕,您这时候一旦再反悔,试问,您以后还有威严了吗?再说,现在北魏的主力部队确确实实已经撤离了河北,正是一举收复失地的绝佳良机,怎么就不行了呢?因此,陛下您应该立即下定决心,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应该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而被影响心境。”
  话毕,慕容宝直接抽出了宝剑,对着众人吼道:“我南征之意已决!有人再敢劝阻的,就地格杀!”
  这话一说,慕容农也没法再劝了,只能摇头叹息而已。
  公元398年2月17日,慕容宝留慕容盛统管后方,自己亲率几乎全国之兵向南征伐(具体兵力未知)。其命慕舆腾为前锋将军,慕容农为中军统帅,自己则率领其余的部队充当后军,为前军压阵。据史料所载,大军行进每三十里一休,而休息的时候,各个营帐连起来竟然连绵百里而不绝。由此可见,这次出征,后燕军士兵最少也在15-20万之间。
  规模大不大?大,可没卵用。就像慕容农之前说的那样,现在后燕的士兵根本就不想战斗,完全没有要战斗的决心,更没有要南征的想法。可人家慕容宝说了,这些当兵的又能怎么办呢?当然要跟着往南了。当时,虽然没有一个人敢明面地说出来,可这种厌战的情绪已经蔓延了全军,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尤其是一些将军,心中更是充满了仇恨,不想跟着慕容宝前去送死。段速骨、宋赤眉等部分将军,他们都是已故高阳王慕容隆的老部下,这些人既害怕即将的征战,又对之前慕容隆之死有愤恨之情,还有那么一丢丢的野心。基于此,他们见兵众厌战情绪极高,便逼迫慕容隆的儿子慕容崇作他们的盟主,和他们一起发动了叛变。
  当时,所有的士兵都不想打仗,更不想南征,他们都恨透了穷兵黩武还没有一点儿智商的慕容宝,所以反旗一掀,整个后军就全都跟着造反了。慕容宝制止不住,只能狼狈逃往慕容农的中军大营。
  当时,慕容宝身边仅剩下十八人而已,慕容农见状大惊,就要出去迎接。可就在这时,他身边的两名将领伸手将他拦住,并规劝道:“将军!军中的士兵们都恨透了慕容宝,没有一个人愿意支持他。现在,慕容宝更是如同丧家之犬,以后,还有谁会支持他?大燕在他的带领下还能有什么前途?不如不接他入营,等他被叛军所杀以后您再力挽狂澜,成为大燕之主!如此,大燕还有救啊!还请……”
  “滚!”
  未等两名将领把话说完,慕容农直接抽出宝剑指着二人道:“我慕容农对国家忠心耿耿,你二人却劝我行如此颠覆国家之举,尔等难道是要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这话我今天当作没听到,如果再敢言语,定斩不赦!”
  就这样,慕容农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机会,转而亲自将慕容宝迎回了中军大帐。当听完慕容宝的描述以后,慕容农立即建议慕容宝在事态进一步扩大以前及时向全军发布大赦令,并向士兵们承诺,次日便返回龙城,短期之内不会再行南征。
  如此,此次看似可怕的兵变一定会轻松平定。
  可慕容宝不知是魔障了还是脑子是真的有病,他竟不听慕容农的建议,依然决定率前、中两军攻击叛军。于是,燕国真正的灾难来了。
  1
  昨天上午赶了个酒场,没以为能喝多,结果喝多了,躺了一天。今天会把昨天的补上,还请各位谅解。
  369
  慕容宝之死(中)
  公元398年2月,慕容宝不听慕容农规劝,且在慕舆腾之前军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便对已经叛变的后军发动了进攻。不过双方还未等交锋,战事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原来,燕军将士忍耐慕容宝早就超越了极限,他们实在不想再打仗了,实在不想!于是,这些士兵在和后军交手以前便自行溃散。这一回,他们不但不听慕容宝的指挥,甚至连慕容农这个常胜大将的指挥都不听了。而正在赶往战场的前军在看到中军溃散以后也不打了,直接扔掉了手中的兵器往北溃逃。得,还没见到半个魏人呢,已经全军覆没了,这仗还怎么打?慕容宝沮丧至极,只能带着慕容农逃回龙城。
  可这事儿才刚刚开始,你慕容宝想完?没有机会了。
  当时,龙城中主要负责治安的人是后燕的尚书、顿丘王兰汗(国舅爷,皇亲国戚,慕容垂的舅舅,在整个大燕都属于老资格),这老贼见叛军势大,龙城已无兵可守,便带着自己的兵马偷偷溜出了龙城,去投奔了段速骨等人。因此,此时的龙城几乎等于空城一座。段速骨闻听此消息以后猖狂大笑,然后立即率叛军直逼龙城,此贼势必要在数日之内将龙城攻破。
  此时的龙城,慕容宝正在垂头丧气地坐在龙椅上,表情甚是绝望,甚至两眼都已经失去了焦距。因为他知道,现在已经无计可施了。他更知道,自己一个好好的大燕皇帝即将成为叛贼的阶下囚。慕容宝不甘心,可现在龙城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他又能怎么办?甚至平时主意最多的慕容农看着慕容宝这个德行,也丧失了信心,不再发一言。可就在这时,长乐王慕容盛却嗷唠一嗓子吼道:“局势还未确定!父亲怎能如此消沉!如果父亲都这个样子,我们还拿什么抵抗敌人的进攻!我们还拿什么光复我大燕的荣耀!!!”
  这话一说,慕容宝直接惨笑道:“还光复什么大燕,我们已经完了!”
  慕容盛:“没完!都城现在虽说已经没有了士兵,可忠于大燕正统的百姓却不计其数!我们大可以将全城身强力壮的百姓召集在一起,和他们共同抵抗叛军的侵入!如此,还有一线胜利的希望!可如果您都在这自怨自艾的话,我们就真的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话毕,慕容宝眼神一亮,好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直接便批准了慕容盛的请求,并命慕容盛全权管理此事。慕容盛呢?不负众望,当即便召集全城老少,并从中挑选出了一万多身强力壮的勇士,和他们共同守城。(注:龙城这些人都是纯种的慕容鲜卑人,他们尊重正统,更支持正统,所以对慕容宝非常忠心,誓死帮慕容宝抵抗叛军)
  当时,段速骨虽然人多势众,可大部分的士兵都不想反叛,他们只不过是不想南征而已。如今,之前的怨气已过,现在又要攻击龙城,这实在不是他们想做的。因此,段速骨军队的士气极低,士兵们没有丝毫斗志。在如此士气之下,我可以很负责地说,龙城必定无法攻破。甚至,段速骨等人还有被反败的可能。
  可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一个人却背叛了慕容宝,而他的背叛,也将慕容宝和龙城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一直都对慕容宝忠心耿耿的慕容农了。
  之前,总有朋友问我,说慕容农的水平虽然不如慕容翰、慕容恪、慕容霸(慕容垂),但也是相当接近了,可为什么大家只知道前三人,却不知还有一个慕容农呢。要说这原因嘛,第一当然是慕容农的能力说到底还是不如前三位。可最重要的还是,慕容农并没有坚守自己的节操到底。
  最开始的时候,慕容农为了后燕忠心耿耿,甚至在全军都溃散的情况下也未曾背叛慕容宝分毫。可如今,望着满城的民兵,慕容农是真的绝望了。他不认为龙城这些民兵会是正规军的对手。因此,在这最后的危亡关头,慕容农选择了背叛。他于当夜便偷偷地溜出了城外,直接投降了叛军。
  次日晨时,段速骨带着部队将龙城团团围住,便即对龙城展开了凶猛的攻势。可龙城防守甚为严密,那些民兵也是英勇作战,一个个奋不顾身,所以几波进攻下来,叛军都无法建功分毫。见状,段速骨直接命令士兵胁迫着慕容农骑马绕城走了一圈。而这一圈下来,龙城就完了。
  慕容农,素有诚实忠君、守节不屈的美名,城中士兵正是因为知道慕容农还在城中所以才拼死作战,因为慕容农能给他们带来胜利的希望。可如今,慕容农却投降了段速骨,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慕容农也认为龙城必败!所以,龙城的民兵们由亢奋难当转为垂头丧气。没过多长时间,又直接转为了溃散而逃。于是段速骨轻轻松松地进入了龙城。并且在进入龙城以后,这厮纵容士兵们烧杀抢夺,使得龙城顿时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至于慕容宝,仅带十余名将官九死一生地逃出了龙城。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慕容农,因为他没有坚持住最后的操守(起码他是这么认为的)。
  看着满地的死尸,慕容农悲痛欲绝,可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后悔药,做了就是做了,就是要付出应有的代价。而慕容农所做的一切,也没有换回他最想要的东西。什么?那就是自己的性命。
  370
  慕容宝之死(下)
  看着慕容农伤心欲绝的样子,又想了想慕容农在后燕的威望。段速骨的眼神逐渐变得冰冷,于是攻占龙城以后没多长时间便随便找了个借口将慕容农给杀了。
  对比慕容翰、慕容恪和慕容霸,慕容农死的实在是太过憋屈,实在是太过难看,实在是太没有价值,所以历代史学家在夸赞了慕容农的一生以后,都会在最后给他冠上一顶叛臣的帽子。他也因此永远无法与前三位相提并论。
  好了,慕容农就说到这吧,我们继续正文。
  攻陷了龙城,控制了慕容崇,段速骨以为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春天来了,以为自己真的成为了那最后的黄雀,可他不知道的是,他只不过是一只可怜的螳螂。
  本月初八,对段速骨言听计从的兰汗突然发动政变。他带领自己的士兵在段速骨全无防备的情况下直接对皇宫发动了攻击。
  那晚,兰汗的进攻异常猛烈,如同疾风雷霆。而段速骨呢?因为他是叛臣、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因为他残忍地杀害了慕容农,所以士兵们都不愿意为他拼命,基本都是奉行着不抵抗政策。于是,段速骨以及其心腹党羽一百余人在一夜之间尽数被兰汗杀尽。
  做完这些事以后,兰汗直接废黜了慕容崇的君位,改立只有十一二岁的慕容策(慕容宝之前立的太子)为王,并让慕容策行使皇帝的权利。他呢?则负责控制慕容策。
  这还不算,兰汗在奉立慕容策以后还派人去追慕容宝,说自己背叛只不过是一个计谋,让慕容宝速速返回龙城,他一定会对慕容宝尽忠。
  慕容宝最开始是相信兰汗的,便打算往回走。可就在这时,长乐王慕容盛一把拉住了慕容宝,表情极其凝重地道:“兰汗如果真像话中所说的那样,为什么行事之前不和陛下说一声?兰汗如果真像话中说得那样,为什么还要先奉立太子行君皇权利?我怀疑,兰汗是居心不良,一旦您回去势必会被他完全控制,说不定还会有生命危险,不如前往范阳王(慕容德)那里,集合他的兵力夺取冀州,有了地盘以后再行大事,那样就有话语权了。范阳王虽然之前自立了政权,但却没有称帝,我想,他还是对您效忠的。”
  慕容宝想想也是,便婉言拒绝了兰汗的使者,继续往南去投奔慕容德了。可他也不想一想,如果慕容德真的对自己效忠的话,他怎么可能会自立政权呢?
  数日后,慕容宝一行人抄小道经过了邺城。当时,邺城的官民们都希望慕容宝能留在邺城,他们愿意奉慕容宝为主,尽力帮助他光复大业。可现在,慕容宝一心想并了慕容德的部队,哪里能看得上邺城这点儿人呢?所以,他没有答应这些人,而是继续南下,等行进到黎阳之时躲藏在黄河西岸一处隐秘的地方。
  躲藏好以后,他命随从通知北地王慕容钟,说皇帝陛下已经来了,让慕容德赶紧北上迎接。
  那慕容钟是谁?是慕容德的堂弟,更是之前第一个劝说慕容德往南称帝的人,所以他听了慕容宝随从的话以后非常厌恶,当即便将这随从关押了起来,然后才派人去滑台告诉了慕容德这个消息。慕容德闻讯,心中非常的不爽,皇帝他是坐定了,更不想再对慕容宝效忠,可如果自己不去迎接慕容宝的话,如果丢了民心怎么办?那不就众叛亲离了吗?想到这,慕容德决定试一试大臣们的想法,便临时召开了廷议,将所有重量级的文臣武将都聚在一起,然后试探地和他们道:“之前,你们考虑到国家的危亡,劝说我来代理朝政,我当时因为皇帝已经流亡到很远的地方,恐怕整个中原被魏贼所夺,这才接受了各位的提议。如今皇帝已经回来了,我准备亲自去迎接他,然后跪在他的面前向他请罪,你们看怎么样?”
  话毕,下方一片哗然。开玩笑,慕容德这个皇帝就是他们拥护上去的,一旦将所有的权利全都还给了慕容宝,他们的富贵不但会消失,甚至性命都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慕容德话音刚落,便有大臣站出来道:“现今正值乱世,非盖世英豪不能平天下,慕容宝昏庸无道,不能承担如此大任,而陛下英明神武,才是真正皇帝的人选,如果舍弃大义而选择愚忠,那么您和我们的下场凄惨是小事,国家的灭亡才是真正的大事呀。所以,还请陛下不要如此行事。”
  话音刚落,又一名大臣站出来道:“慕容宝自从继位以来,国家连番遭遇重创,丢中原、弃中山,如今甚至连大本营龙城都丢了,如此愚蠢之主,如何配担负国家君皇的重任?春秋时,卫国太子出逃,他的儿子即位后拒绝他回国,此事《春秋》都肯定了他的做法。那么以儿子的身份抗拒父亲尚且可以得到肯定,陛下身为慕容宝的叔父,为什么就不能去拒绝呢?况且现在这些都是所谓使者的一面之词,不可尽信,所以,我请求陛下给我士兵,让我前去打探虚实,如果是真的再做计较。”
  派士兵去打探虚实,这是干什么?话外之音很明显,就是要弄死慕容宝啊。慕容德呢?听出了其中的意思,不过他并没有拒绝,而是流着虚伪的眼泪答应了。
  就这样,这名大臣带着数百精锐向北,打算直接宰掉慕容宝。可这时候的慕容宝已经不在了。
  原来,在派出使者以后,慕容宝还是不放心,便亲自在民间打探消息,结果所有的人都说,慕容德称帝了,是绝对不会再服从慕容宝的指挥。因此,慕容宝大惧,不等使者回来便向北逃窜。也因此,慕容宝逃过了一劫。
  数日后,慕容宝北返至巨鹿。当时,冀州的英雄豪杰们听说慕容宝到了巨鹿,一个个无不欢欣鼓舞,希望慕容宝能留在冀州,他们愿意为慕容宝打下一块地盘。可慕容宝呢?他累了,倦了,不想再拼了,只想回到龙城好好休息,所以不肯逗留,执意要回到龙城。于是继续北返,而此举也使得冀州豪杰大失所望。
  而等慕容宝继续往北到达建安之时,慕容盛再也受不了了,于是劝说慕容宝先不要急于回到龙城,你哪怕是不在冀州逗留也要先派一名官员回去,探听了兰汗的真正意图再走也不迟啊。慕容宝想想也是,便派仆射李旱先去龙城探听虚实,自己则在一个叫石城的地方休整。
  可前脚李旱刚走,已经侦察到慕容宝动向的兰汗便派一名叫苏超的心腹前来迎接慕容宝北返。那苏超反复陈说兰汗的忠诚,并保证兰汗绝对不会行叛逆之举。
  慕容宝呢?考虑到兰汗是父皇慕容垂的舅舅,又是慕容盛的岳丈,觉得他一定不会另有所图,所以不等李旱返回便随苏超北返龙城。
  当时,慕容盛死死抱着慕容宝,留着眼泪劝说他,不让他急于北返。可慕容宝呢?直接甩开了慕容盛,并不准慕容盛随他一起返回,让他在冀州好好反思。于是,慕容宝北返,只留慕容盛在冀州躲藏。
  公元398年4月26日,慕容宝来到了距离龙城还有四十多里的地方,兰汗直接派弟弟兰加难率五百骑兵前往“迎接”。兰加难见到慕容宝以后,行完君臣之礼便带着慕容宝一行人往龙城而走。可就在这时,慕容宝手下一名叫馀崇的将军悄悄走到慕容宝旁边,小声地道:“陛下,之前兰汗可是说了,他要亲自来迎接陛下。如果他真对陛下忠心的话,为什么要派自己的弟弟前来迎接?并且那兰加难行为举止有异平常,我恐怕他是要对陛下动手啊,还请找机会逃走,我等愿意为陛下殿后!”
  馀崇说得诚恳,可慕容宝根本不听,他现在已经打定主意兰汗不会背叛自己,甚至已经到了自己欺骗自己的地步。所以依然跟着兰加难往龙城而行。
  结果,又往北走了几里以后,兰加难突然发难,将慕容宝手下的那些心腹们全部斩杀。慕容宝呢?也被兰加难生擒,继而押送到龙城郊外的一处秘密邸宅中斩杀。
  慕容宝死后,兰加难再无顾忌,于是杀掉了太子慕容策,以及忠于后燕的官员一百余人,然后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改年号青龙,行皇帝之举。
  至是,后燕第一次灭亡,兰加难立国。可他的国家只成立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废了。而这一切,都只不过因为一个人,他就是之前被慕容宝留在冀州的慕容盛了。
  因为我的缘故,使得书友们昨天没能看上,因此在补上的前提下我再加一节当做赔罪。所以请各位稍等,今天还有一更,我去码字了。
  371
  1.2复国(上)
  话说慕容宝走后,慕容盛一直躲在冀州。突然有一日,他听说慕容宝已经被兰汗所杀,便直接跑去龙城奔丧。和他一起的伙伴们都以为慕容盛疯了,所以全都劝他不要去送死。可慕容盛却哈哈大笑道:“兰汗这个人,看似英明果断,可实际上不过是个性情浅薄、意志不坚的蠢货,我如今走投无路来投,他一定会念及我和他女儿的婚姻情分不忍杀我。这样,只要给我十个月的时间,我便有信心能灭掉他所谓的国家。”
  就这样,慕容盛跑到龙城去觐见了兰汗,并发誓一定会对其尽忠。兰汗的女儿,也就是慕容盛的妻子则哭哭啼啼地向兰汗求情。兰汗因此起了恻隐之心,便将慕容盛接到宫中居住,并任命他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对他的关怀厚待和过去一样。
  可兰堤和兰加难一听这事儿却疯了。X的慕容盛是谁?那是慕容宝的长子,是一度差点儿被立为太子的人!你他X刚刚杀了人家的爹,这边就敢用他在自己身边,老哥你是不是疯了?!还是大脑回路坏死自己找死?基于此想法,二人接连拜访兰汗,反复劝说兰汗一定要杀了慕容盛,千万不能将这个定时炸弹放在身边。可兰汗坚持不听,依然善待慕容盛。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当然是不想让自己的宝贝女儿伤心。这第二嘛,我不给他慕容盛兵权不就得了嘛,一个人没有兵,他还有什么威胁?
  对此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慕容盛的评价太精准了。想当初西汉丞相萧何没有兵,可为什么刘邦防他却像防家贼一样?因为他有人心。
  后来韩信手中是不是也没有兵?可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兵的人,要不是萧何和吕后,他差一点儿就将刘邦的大业整个颠覆。因为他有能力。
  后来的王莽有没有兵?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可后来不是照样颠覆了强到爆炸的西汉吗。因为他会伪装。
  如今,慕容盛又有人心(龙城百姓更支持正统血脉)又有能力又会伪装,还是他兰汗的仇人,怎么就没有威胁了呢?这个蠢货,真是没谁了。
  果然,一段时间以后,慕容盛开始离间兰汗和兰堤之间的关系。因为兰堤是那种骄横凶狠、荒淫无度的人,破绽很多,所以兰汗听信了慕容盛的挑拨,开始打压兰堤。因此,这兄弟之间开始逐渐互相猜忌、防备了起来。而这,不过是慕容盛的第一步。
  公元398年6月,经过慕容盛将近两个月的挑拨离间,兰汗和兰堤几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慕容盛认为时机已到,便秘密拜访了慕容奇(慕容恪的孙子、慕容楷的儿子、兰汗的外孙、慕容盛的堂兄弟),想要和他合力推翻兰汗的统治,并向慕容奇保证,成功复国以后一定会奉慕容奇为皇。
  一听自己也能当皇帝,慕容奇高兴得不行,当即便答应了慕容盛的提议,并在数日以后带着自己的部队于建安起兵造反。
  兰汗闻讯以后高度重视,于是给兰堤重兵,让他去建安讨伐慕容奇。可就在大军即将行动之时,慕容盛却突然找到了兰汗,并对其道:“陛下,慕容奇不过是一个孩子,他能有什么野心?他能有什么能力?而这一次慕容奇突然反叛,我认为,他一定是被朝中某位位高权重的人给忽悠了。陛下想想,这个人能是谁呢?陛下如果将主力大军都交给了他,那不就等于自掘坟墓吗?!”
  话毕,兰汗整个人都不好了,于是立即免除了兰堤的军权,改派一个叫仇尼的将军去讨伐慕容奇。这之后,兰堤越发恐惧,每天睡觉都做噩梦,梦见的全是第二日被兰汗斩杀的情景,可哪怕这样,这小子依然没敢造反,让他鼓起勇气造反的,是兰汗接下来的愚蠢举动。
  话说从自己杀掉慕容宝以后一直到本年7月,龙城一带就没下过一场雨,兰汗认为,这都是慕容宝的鬼魂对自己的惩罚,于是每天都会去慕容宝的牌位前叩头请罪,说之所以杀死他,都是兰加难一手策划的,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兰加难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可是吓坏了。为什么?倒不是怕什么劳什子的鬼魂会找他来算账,而是惧怕兰汗这种态度。你小子今天能把罪名往我身上推,是不是明天就会杀我来平息鬼魂的愤怒呢?正巧这时候兰堤和兰汗也是水火不容,兰加难便和其勾结在一起,将两方兵众合并在一起发动了叛乱。
  兰堤认为,现在龙城有一半的士兵都掌握仇尼手中,所以应该先灭掉仇尼,再和兰汗正式开撕。于是,二人在当夜直接袭击了仇尼的营帐。
  当时,因为部队还没有出发,正在龙城外郊驻扎,所以并没有什么防备,被二人轻松得手。仇尼于是大败,狼狈逃回龙城向兰汗汇报。
  兰汗闻听此事以后大惊,赶紧招来了太子兰穆,让他率领剩余的士兵前往讨伐。可兰穆却在犹豫一番后道:“父亲的命令孩儿必当遵从,可在讨伐叛军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将最该杀掉的人杀了?”
  兰汗:“最该杀掉?谁是最该杀掉的人?”
  兰穆:“当然是慕容盛。父亲请想一想,您和二叔的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是从慕容盛来了以后开始变坏的。那慕容盛挑拨离间,行的尽是些阴谋之举,如果继续任由他在国内挑拨,相信用不了多久,国家就要分裂了。因此,我希望父亲能将这个人杀掉!这样我也好放心征战。”
  话毕,兰汗沉思良久,终是认可了兰穆的话,然后便让兰穆先行领兵平叛,他自会在兰穆走后斩杀慕容盛。
  见此,兰穆对兰汗深深一躬,便带军平叛去了。
  兰汗呢?也确实按照兰穆所说,让人前去请慕容盛来寝宫赴宴,打算在宴席之中观察一下慕容盛的神色,只要这小子稍微有不正常的意思,他就将慕容盛斩杀。
  可不巧的是,二人所谈的内容全都被门外的一个身影听去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慕容盛的妻子,兰汗的女儿。
  她见兰汗要杀了自己的丈夫,赶紧跑了回去,将这件事告诉了慕容盛,并让慕容盛赶紧跑。可慕容盛却微笑着道:“如果父亲真的打算杀了我,他是不会派人来请我赴宴的,他之所以这样,无外乎是要试探我。我只需要称病不去,父亲自然就不会为难于我,等过一段时间,父亲的疑心消除以后,这事儿自然也就过去了。”
  果然,当兰汗听说慕容盛“生病”的消息以后,就暂时将这件事放在了一边,转而专心观察平叛的动静。而这期间,慕容盛已经做好了一切应该做的准备。
  372
  复国(下)
  李旱、卫双、刘忠、张豪,这些人最开始都是兰汗的心腹,在慕容盛进入龙城之后,兰汗便让这些人接近慕容盛,以此来监视他。可久而久之,这些人竟然被慕容盛所折服,甘愿为他效死命。所以在兰穆平叛之时,慕容盛便将他们都召集起来,随时做好谋大事的准备。
  本月17日,兰穆率龙城之兵和兰堤、兰加难展开决战。最终,兰穆大胜,凯旋龙城(战争过程史料未载)。
  20日,兰穆进入龙城,兰汗大喜,当即为兰穆举行国宴。那晚,因为兰汗没有提及没杀慕容盛之事,所以兰穆以为慕容盛已死,便也没有问及,喝得那叫一个畅快。
  结果,不管是兰汗还是兰穆都喝得酩酊大醉,那晚也没有多设什么防备。于是,慕容盛偷偷带着李旱几人翻越大墙进入了东宫,在睡梦中将兰穆砍死,然后偷拿了兰穆的调兵虎符直奔兵营而去。
  当时,这支军队还没有解除战时状态,所以都聚集在一起,一见慕容盛拿着调兵虎符,一个个无不亢奋非常。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慕容一脉才是他们真正的主人。于是,这些将兵们也不管慕容盛要干什么了,他们都已决定,慕容盛让他们杀谁,他们就杀谁,绝不会有半分犹豫。
  见此士气,慕容盛再无顾忌,当即便领这些士兵冲入皇宫,将兰汗斩杀于卧榻之下。
  干掉兰汗以后,慕容盛也没有停止屠杀,而是立即派人封锁城门,然后分兵全城,但凡兰氏一族,赶尽杀绝!因此,只一夜之间,兰氏绝种,内外皆平。百姓们争相庆贺,后燕宣布复国。
  21日,慕容盛昭告天下,宣布大燕复国,然后大赦天下,改年号青平。
  当时,所有的大臣都劝慕容盛直接称帝。可慕容盛知道,现在正是后燕从建国到现在最虚弱的时候,所以需要时间,需要大把的时间。如果在这时候称帝,难免会遭受四方打击。因此,慕容盛没有称帝,而是以长乐王的身份暂时代理朝政,可行的,却是皇帝才能行使的权利。
  此举使得慕容奇大为愤怒,当初说好了的,一旦光复大燕,我慕容奇就是大燕的皇帝。怎么茬?如今国家光复了,你慕容盛却开始代理起国家大权了,你打算怎么安置我慕容奇?基于此,慕容奇没有返回龙城,而是依然带着自己的士兵分兵略地,其独立之心已昭然若揭。
  慕容盛见状,亲率龙城之兵前往对敌。结果,慕容奇大败,心腹党羽一百多人尽皆被诛杀,麾下三万士兵也全部投降了慕容盛。
  慕容奇呢?更是被押到龙城赐死。
  于是,整个东北的内乱全部被平定。龙城的文武官员举国欢庆,再一次诚挚地邀请慕容盛称帝,可慕容盛还是没有答应。
  好了,燕国就先说到这里,我们再看看这段期间其他地方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373
  1.3西北乱风(上)
  首先,西北方面。
  之前好几回我们说到,吕光战败以后遭遇多方叛变,其中郭黁更是打算一举平定姑臧,幸好吕纂及时赶回,这才反败为胜,将郭黁打跑。可因为有秃发鲜卑和氐首杨轨的援兵,就使得双方陷入了僵持的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
  直到公元398年正月,杨轨再次命一将率两万步骑前往援助郭黁,秃发乌孤也派他的弟弟秃发傉檀带领骑兵一万前往相援,这战事,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之前,吕纂曾率部征战数场,兵众已经疲惫,可郭黁兵众很少,双方差距很大,吕纂这才没管军队的疲惫,继续追击郭黁。可如今,第一波、第二波援军全部到来,郭黁的士兵已经不比吕纂少,吕纂怕如此下去会被其反杀,便只能率军退回姑臧。
  而三方势力也没有再追着吕纂打,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后凉还有一定实力,并不是能一举而灭的。因此,他们选择撤兵,各回各家。而郭黁呢?也暂时跟着杨轨的部队返回了他的驻地。
  6月,杨轨仗着自己兵多将广,后凉又是最弱之时,便打算出大军攻击后凉,一举夺取后凉现在所有的地盘。郭黁认为,后凉最近虽然接连失败,但根基还在,根本不是杨轨这种“暴发户”能够弄得了的,所以反复规劝,让他不要冲动,可杨轨却认为这时候正是后凉最弱之时,如果在这种时候还不进攻的话,那么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因此,他没有听郭黁的劝谏,而是率几乎全部兵马进军姑臧。
  已经老的、病的无法动弹的吕光闻听此事以后,立即命吕纂率姑臧之兵前往迎击。结果,杨轨不敌吕纂,全军覆没(过程未载)。此一战,杨轨所有有生力量一朝丧尽,所以他不敢再回原来的驻地,而是去投奔了曾经的盟友,现在的主人——王乞基。
  郭黁呢?认为跟着王乞基也没有什么前途,便率部众转投了西秦乞伏乾归。
  乞伏乾归很早就认识郭黁,知道他“郭神仙”的大名,于是立即收纳了郭黁,并任命他为建忠将军,散骑常侍。与此同时,北凉段业更是趁着后凉薄弱之时命沮渠蒙逊率大军分兵略地,在这期间攻陷了很多地盘,压服了很多种部。吕纂遂数次派地方官府围剿,但次次都被沮渠蒙逊惨败。因此,段业于公元398年6月将自己的国都迁至张掖,准备追击逃兵,然后一举拿下后凉所有土地。
  可就在这时,沮渠蒙逊却站出来道:“主公不可,兵书言:‘急归之军不可击,无路之盗不可追’,这是兵家大忌,不可不查!况且我军虽连战连胜,但士兵却已疲惫,不如放敌人撤退,我们休养生息,等部队恢复锐气以后再行征伐不迟!”
  沮渠蒙逊说得非常有道理,可段业根本不听,竟然亲率主力追击败退的敌军。可没承想,敌人的统帅吕弘(吕光之子,吕纂的弟弟)竟预测到了北凉人的动向,提前在伏地设置好了伏兵。
  段业料想吕弘现在着急撤兵,不可能会花时间来布置伏兵,所以行进得非常快速,一丁点儿的防备都没有。所以,他不出意料地中了吕弘的埋伏。大军在瞬时之间溃乱成一团。他们相互奔逃,相互乱砍,因此踩踏而死,自相残杀而死者不计其数。
  那段业守个城还算凑活,至于领兵打仗,他根本没有那个才能,因此无法制止溃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军溃败,眼睁睁看着敌人的屠刀慢慢向他挥来。
  可就在这时,沮渠蒙逊的轻骑兵团突然杀到,他见段业被围,立即冲杀而上,将已经快要得手的后凉军杀退。段业,终是捡回了一条性命。
  此战过后,段业再也不敢托大,赶紧听沮渠蒙逊之言,率军撤回了。
  这之后,段业整军备战,打算从沮渠蒙逊之言,等大军锐气尽复以后再和凉军决战。不过同时,段业也发现了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现在沮渠一族在自己的内部已经太强大了,强大到随时都能推翻自己的程度。于是段业任命一个叫臧莫孩的将领为将军,并分给他很多的士兵,意图让他逐渐掌握军权,形成一种和沮渠氏族分庭抗争的局面,以达到他理想中的阴阳调和。
  可当此消息传到沮渠蒙逊那边以后,这名优秀的将帅当时就急了。只见沮渠蒙逊火急火燎地找到段业,然后便急谏道:“主公,臧莫孩虽然勇猛过人,但却是一个只知道前进,不知道用计的匹夫。这种人,最多当一名冲锋陷阵的别将,哪能承担主将的重任?希望主公能早早收回成命,不然便会白白浪费我大凉的士兵啊。”
  在这之前,段业就开始对沮渠氏族有所防备,如今这话一说,段业对沮渠蒙逊便更加不信任了,怀疑沮渠蒙逊会有不臣之心,于是断然拒绝了沮渠蒙逊的提议,坚持任命臧莫孩为将军,并在不久命臧莫孩率军对姑臧展开进攻。
  结果,臧莫孩被吕纂击败,全军覆没。此一战,北凉的有生力量不但被消灭半数有余,段业那点儿仅存的威望也随着这一战的落幕灰飞烟灭,而沮渠蒙逊的声望却不降反升,完全盖过了段业。
  374
  西北乱风(下)
  话说自从杨轨投降了王乞基以后,便和王乞基合兵一处,不断收纳自己当初的旧部,到8月之时,他手中的士兵已经多达一万有余。可随着王乞基集团的不断发展,却危及了周边羌族部落的利益。因此,西北的羌族们联合在一起,对王乞基集团展开了打击。
  羌族,从两汉开始便扎根西北,是西北少数民族中实力最为强悍的种族,甚至连强大的鲜卑在西北都要礼让羌族三分。所以,哪怕王乞基集团最近实力暴涨,也不是一众羌族的对手,被羌族连番打击得狼狈不堪。
  王乞基见实在抵挡不住羌人的进攻,便和杨轨建议道:“我独立之前,一直都是秃发部的从属。当初秃发部不行,所以我想要自立。可自从秃发乌孤为首领之后,秃发部逐渐强大。如今,甚至已经是西北巨鳄中的一支!我想,秃发部以后绝对有前途。如今,我们已经被羌人逼到穷途末路,不如投奔秃发乌孤,相信他一定会念及当初的情谊收容我等。”
  杨轨认为很有些道理,便从王乞基之言,遣使往秃发乌孤的领地去了。可就在使者刚走没几天,羌族联盟盟主梁饥却率领主力大军对杨轨所部展开了狂风暴雨一般的攻势,杨轨抵挡不住,只能向西逃窜。
  杨轨一败,下一个将被消灭的必是王乞基无疑了。王乞基大惧,于是接二连三遣使往秃发乌孤处,希望秃发乌孤能赶紧派出援兵,他王乞基投降是真心诚意,绝对没有半点儿歪心思。
  秃发乌孤对此很是重视,于是临时召开紧急会议,想要听取一众文武的想法。可当时,两羌众部已经联合在一起,兵力众多,看似力量很强大,所以大家都心有顾忌,犹豫不决。而就在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左司马赵振(秃发乌孤一众心腹之一,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将领)却站出来道:“杨轨刚刚战败,吕氏又有由衰转盛的趋势,所以洪池以北的地区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得手的机会了,而洪池以南那好几个郡,我们是有机会的。大王如果没有开疆扩土的想法,那就当我赵振什么都没说,可如果大王心怀天下,那么这个机会就不应该放弃,因为一旦让羌人消灭王乞基,羌人就会得到西平(青海西宁一带),而一旦西平被羌人占据,那么那一带的汉人、夷人便会受到震动,从此归顺于羌人,到时候,我们再想扩张地盘,便要变得麻烦无比!所以,我建议陛下出兵援助王乞基。”
  话毕,不等秃发乌孤答话,有一名将军站出来道:“梁饥这小子虽然有重兵,但并不是什么英豪,没有什么能力,凭大王之英明神武,只一战便可定之!为什么不去?!”
  “哈哈哈哈哈”
  话毕,秃发乌孤猖狂大笑,然后豪气干云道:“我也打算趁这个天下大乱的时候建立一番功业,怎么能困守在这穷山沟里呢?就像左司马之前所说的那样,梁饥这小子一旦得到了西平,占据那里的山河坚守,我们就不能继续扩张了,再说梁饥虽然勇猛,但却不懂得如何治军,他的部队号令不齐,军纪涣散,所以,本王有信心击溃他!就这么办了!即刻出兵!”
  就这样,秃发乌孤亲率秃发主力前往攻击梁饥。
  那梁饥虽然人数是秃发乌孤的数倍,可部队却没有锐气,士兵们更无法做到令行禁止,只知道瞎打乱砍,所以一碰到真正会打的秃发乌孤就懵了,瞬间乱作一团,紧接着不顾梁饥的命令便开始溃散而逃。梁饥没有办法,只能率残部仓皇往西而逃。可秃发乌孤很明显不想放过这个随时可能威胁自己的存在,所以率军直追,根本不给梁饥留活路。梁饥在和追兵拼了数场以后,终于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狼狈逃回了极西之地。可那时,梁饥的士兵已经全军覆没,所谓的两羌大联盟也在这一战后灰飞烟灭。秃发乌孤不但斩杀数万人,俘虏数万人,还占领了西平以及洪池以南大片领土。更可怕的是,洪池以南的无数羌族、匈奴族部落全都在这以后归顺了秃发乌孤,使得秃发乌孤更加强大。所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一战,便是以后南凉的奠基之战!秃发乌孤也从这一战以后开始真正的崛起了!
  后燕方面。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慕容盛的励精图治下,后燕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辽宁一带的经济、农业也开始逐渐复苏。因此,在公元398年10月之时,后燕的文臣武将们再一次请求长乐王慕容盛称帝。这一次,慕容盛没有再拒绝,而是昭告天下,宣布即位。
  同月,西秦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和更西部的吐谷浑发生了冲突,这次的冲突最开始体现在外交上。双方使者来往互喷,口水战不断。最后,又从口水战演变成武装对抗。
  本月,西秦王乞伏乾归率军主动出击吐谷浑,和吐谷浑王慕容视罴在吐谷浑的土地上决战(过程未载)。
  本次战役,经过了惨烈的搏杀之后,西秦军大胜吐谷浑军,更是将慕容视罴追至白兰山(青海布尔汗布达山脉)一带。慕容视罴见实在不是乞伏乾归的对手,便只能宣布投降,并宣誓从今以后从属于西秦,还将自己的儿子慕容宕岂送到西秦充当人质。
  乞伏乾归接受了慕容视罴的投降,同时他也知道做人不能太过的道理,所以在接受了慕容视罴的投降以后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慕容宕岂,使两国结成了秦晋之好。
  至是,西秦的后顾之忧也得以解除。
  11月,闻听梁饥已经失败的杨轨率残部投奔了秃发乌孤,秃发乌孤接纳其部。
  好了,西北乱局就先说到这里,我们再看现在风头正劲的北魏。
  @noble008

  
  375
  1.4北魏帝国
  公元398年2月,拓跋珪向天下下达诏书,给予新攻下来的河北、山西本地居民优良的政策,并下令,不管是鲜卑人还是汉人,亦或是其他种族的人群,只要是在自己的国家,那都是国家的臣民,他拓跋珪绝对不会厚此薄彼。
  与此同时,拓跋珪还鼓励各个民族之间的年轻男女相互通婚,如果是不同种族之间通婚,尤其是汉族,他拓跋珪还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另外,之前新迁来盛乐很多的汉人,拓跋珪为了笼络人心,特意给这些汉人每人一头耕牛,让他们开垦荒地,让他们自给自足。因此,拓跋珪新攻之诸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从动荡不安转为平稳安逸。
  可就在这时,北方边地却传来了侵略的警戒之声。那么这个胆敢侵略北魏的是哪个势力呢?它便是北魏人口中的蠕蠕,史家所说的柔然了。
  话说多年以前,柔然虽然被北魏所灭,可在郁久闾杜仑的带领下,柔然人民坚强地逃窜到大漠以北生活。这些年间,柔然人在漠北先是休养,然后扩张。直到本年,柔然已经兼并了很多漠北部落,成为了漠北一带的霸主之一。而郁久闾杜仑呢?从来没有忘记当初的灭国之恨,于是在本年调兵遣将,几次南渡大漠,抢劫掠夺北魏的边境。
  蠕蠕国,一个蛆一样的东西,一个都是虫子组成的低劣民族,他们怎么能,他们怎么敢侵犯我大魏?!!!!!抱着此极致“种卒骑士”的想法,北魏的那些大臣们一个个愤怒至极,所以纷纷请求拓跋珪能够调兵遣将,派能征惯战的大将穿越漠北,一举荡平柔然。
  拓跋珪批准,于是派遣了少部分士兵穿越大漠,对柔然发动了攻击。(注:穿越大漠作战是需要极高的成本的,所以不但需要大规模的部队,还需要非常非常多的钱,而现在正是北魏飞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拓跋珪不想在柔然身上浪费太多时间,所以稍微教训一下,拿回面子就可以了)
  柔然没想到魏人能跨越大漠对自己发动攻击,所以全无防备,被魏军一击得手。据说,这一次的袭击行动非常成功,魏军骑兵团一连破掉了柔然N多部落,斩杀之兵众以及普通百姓无数,更是烧光了这些部落所有的资源,然后便在柔然主力军团来援之前南归了。
  此一战,使得柔然举国震惊,他们实在没想到,现在的北魏已经强大到了这种程度。所以接下来的数年中,柔然都没敢再对北魏用兵,而是不停在漠北发展。郁久闾杜仑想得很明白,那就是真正成为漠北霸主以后再报之前的仇恨。
  3月,离石匈奴首领呼延铁以及西河匈奴首领张崇不愿意抛弃祖宗的旧地,跟随拓跋珪迁徙至代郡,便宣布独立,开始抵抗拓跋珪。
  拓跋珪知道,新夺一地,有造反势力是必然的,这不值得惊恐,可这第一波造反势力必须马上平定,并且还要平定得干脆利索,这样才能有效地震慑那些心怀鬼胎的宵小,不然久而久之,将会有一波又一波的造反势力跳出来。到那时,国家将永无安宁之日!
  因此,拓跋珪命一将率国中精锐中的精锐出兵此二匈奴。结果,这两支匈奴叛军被此将领轻松平定,伤亡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因此,那些之前还有一些小心思的地方势力全都蔫了,拓跋珪亦通过此次平叛彻底稳定住了局势。
  同年6月,拓跋珪开始有了称帝的打算,于是召集一众文武,询问他们国号到底用什么才好。当时,大部分的臣子都建议说:“周朝和秦朝以前,天下实行禅让制度,所有的天子基本上都是由诸侯上位的(这是错的,因为不过是极少数,在我的印象中,从尧、舜、禹开始,这种制度就不纯粹了,基本上都是上一个通过强制或者阴谋的手段将当权者给赶了下去,并且从大禹建夏开始,禅让便已经改成了天下私家制)。他们成为天子以后,都是沿用着之前的国号作为天下之号。我们国家百代以来,子孙相承,几乎都是在代郡以北的地方开创基业,这才拥有了现在庞大的土地,因此,我建议国家改回原来的国号——‘代’!”
  话音刚落,有一名大臣站出来道:“那可不行,过去,商朝政权不常在一个地方,所以便有了殷、商这两种称呼。代郡虽然是我们先祖崛起的地方,但我们受上天的宠爱,地盘一点一点地扩大,到现在,已经拥有大半北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用北部边陲之城为国号,那么格局就太小了,天下人也不会对我们有丁点儿认可!所以,绝不能用老的国号来取代新的国家!魏,是一个含有美好、伟大之意的名称,也曾经是这片天下最强的国家!战国时的魏国,是天下第一个霸主!西压秦国东裁强齐,天下无人敢与争锋。三国时的魏国,又是整个天下的霸主,司马氏就是因为魏国的根基才能取得天下!因此,我们不应该改变自己的国号!还应该继续称魏!这样才能得到天下人心!”
  最终,拓跋珪听从了第二个谋士的建议,确定了“魏”之国号,从此不再更改。
  公元398年7月,魏王拓跋珪将国都由盛乐迁徙至平城(山西大同),大大将势力重心向南偏移,其一统北方的雄心已逐渐显露了出来。
  8月,魏王拓跋珪命令有关部门确定京师区划,标明道路的名称和里程,统一重量标准,重新审定长度计量,并派遣特使到各个郡国来回巡视监督,检举弹劾违法乱纪的地方官吏,拓跋珪则亲自给这些贪污受贿的官吏定罪。因此,北魏政治清平,百姓欢天喜地。
  11月,魏王拓跋珪命令尚书吏部制定官制、宫中音乐;命令仪曹制定国家礼仪制度;命令三公制定国家法律规章制度;命令太史公建立观察天下的部门;而这一切,都和当初的两汉极其相似,几乎是完全模仿了两汉的政治模式。因此,北方百姓大悦,各地归心。
  12月,北魏百姓已经完全认可了拓跋珪的地位,拓跋珪于是正式称帝,是为北魏道武帝、北魏太祖。
  拓跋珪称帝之后,先是大赦天下,然后将二十七位先祖都封了帝位,并开始依照汉人的传统文化制定祭庙、朝会。
  这之后,拓跋珪又自称是华夏联盟黄帝的后代,将六州二十二郡的官员和豪族大户两千多家迁移到代都居住。把东至代郡,西至善无,南至阴馆,北至参合陂的地区全都划入到了京畿范围之内。而京畿之外的地方,则设置了八部帅,分别加以监督、管辖。至是,北魏帝国正式成立。
  376
  1.5藩镇之乱(1)
  好,北魏就暂时说到这,我们再将目光瞄向南方,看看久未提及的东晋在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上一次我们说到,在王恭和殷仲堪的威逼之下,司马道子折了自己的心腹王国宝,因此大恨二人。可无奈自己手中的力量不够强大,司马道子只能忍而不发,其子司马元显见其父如此,便献上了发展地方势力的计策。司马道子大喜,遂将所有的军政大权都交给司马元显打理,司马元显因此大增地方势力,并且天天练兵。
  时至今日,司马道子还是觉得现在手中的力量无法彻底消灭王恭和殷仲堪,于是命心腹王愉(路人,没啥能力)为江州刺史,并督四郡军事,以此作为自己的援手。司马道子本以为,自己还要积蓄很长时间的力量才会和王恭、殷仲堪等人交手,可没想到,这个时间却被无限地缩短了。
  公元398年7月,桓玄上奏朝廷,希望能担任广州刺史。司马道子非常忌惮桓玄在荆州的势力,所以当即批准,不但封其为广州刺史,还让他担任交、广二州大督。可让司马道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桓玄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以后却不往广州就职,而是在荆州遥控广州的工作。因此,司马道子大怒,放话要处理桓玄,东晋之局势越发复杂。
  同月,豫州刺史庾楷因为司马道子分割了他所统辖的四个郡交给王愉掌管,所以心中十分不服,便上奏道:“江州地处内地,而西府历阳却在北方,与贼寇相连接,不应该让王愉分管四郡,这样的话便会给北方贼寇以可乘之机。”说的对不对?说的也算对,可司马道子现在只想增强自己的实力,才不管什么错与对,这便否决了庾楷的提议。
  庾楷因此大怒,便有暴反之心,可他也知道,凭自己这点儿兵力绝对不是司马道子的对手,便命其子庾鸿去王恭处游说道:“谯王司马尚之(司马氏之宗室,除司马元显之外,便是司马道子的头号心腹,有谋略,能断事,会打仗,可从政,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强悍宗室,战阵之能虽然没有司马乂那么厉害,但相差也不是太大)独揽朝廷的机要权柄,权利甚至超过了之前的王国宝。他们打算借助朝廷的权利来削弱地方上的实力。回想以前发生的事,我真不知道他们又要制造什么动乱。我的父亲认为,应该趁他们还没有发动政变就铲除他们,不然等这些人继续强大下去,我们就算是想,也不是人家的对手了。”
  王恭和司马道子从N年前便是政敌。等到王恭弄死王国宝以后,二人更是成了不死不休的关系。如今,司马道子一天天的强大,王恭岂能看不出来?因此,他同意了庾楷的提议,并在次日联系殷仲堪和桓玄,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攻击建康,将司马道子好不容易建立的爪牙拔掉!就好像之前拔掉王国宝那样!
  殷仲堪和桓玄也认可王恭的想法,便推王恭为盟主,约定日期,准备对建康发动攻击。
  可就在这时,事情却发生了意外!
  当时的东晋,水路关卡林立,殷仲堪怕消息提前泄露,让司马道子有了准备,便将信藏在了箭杆之中,然后装上箭头,涂上油漆,托庾楷交给王恭。王恭打开信以后,因为这信经过了好些折腾,所以变得非常“狼狈”,王恭不能确认是殷仲堪的字体,便怀疑这封信是庾鸿伪造的,况且当初讨伐王国宝的时候,殷仲堪这囊货曾经延期不到,恐怕这一次也会和之前一样,所以不打算等殷仲堪,便直接率领本部兵马杀向建康。
  之前他能靠一己之力弄死王国宝,这一次,他王恭也有这个信心。
  可就在大军准备出发之际,王恭的司马刘牢之却拦住了王恭,并劝谏道:“将军不可妄动!您虽然是皇帝的舅父,但司马道子也是皇帝的叔叔。之前王国宝操控朝政,无恶不作,所以您有口实可以对付他!可现在呢?不管是司马元显还是司马尚之,他们都没有犯什么恶劣的错误,在这种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您能胜得了吗?答案很明显,不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等殷仲堪和桓玄会师以后再一起行动呢?”
  哪怕是不放马后炮我也知道,刘牢之说的是满满的干货!可王恭呢?根本不听劝告,毅然而然率军往建康而去!
  王恭往建康进兵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南方,司马道子闻讯大惊,赶紧致信于庾楷处,其原文如下:“想当初,兄弟你和我感情好的好像亲兄弟一样,经常在帷幕之中尽情欢饮。可如今,你竟然抛弃了旧的好友而结识新的援手,难道你庾楷忘记了过去王恭是如何欺凌、羞辱你的了吗?!兄弟,你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一旦这一次王恭成事,他必定会成为朝廷首辅,到那时,他一定会视你为反复无常之人,怎么可能亲近你,相信你?怎么可能让你富贵?到那时,你能保住一条小命就不错了!”
  司马道子说得诚恳,可现在的庾楷,根本不想和他有半点儿废话,于是第一时间回信道:“王恭之前到京师去参加先帝的葬礼,您恐惧得丧失了平常的气度,是谁带兵前去保护的你?是我!之前王恭率军往攻建康,天下都在看笑话,是谁派兵前去保护的你?是我!可你是怎么对我的?好了,多余的话我也不想再说,你就好好在建康等死吧!”
  此信到达建康以后,朝廷上下更是一片恐慌,司马道子惊恐得不知所措,整天就和一个神经病一样在府中来回踱步。其子司马元显看出了父亲的忧虑,于是对司马道子道:“父亲何故如此忧心!就我们现在的力量,难道还怕一个王恭吗?上一次,您纵容王恭,才让他嚣张到如此地步!如今,这贼子又来这一套,您还惯着他干嘛?就将他交给儿吧!儿让他有来无回!!!!”
  司马道子这时候已经慌得不知所措,根本没有半点儿决断的能力,所以当即将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都交给了司马元显,然后便整日喝酒玩女人,好像要舒舒服服过完自己最后的时光一般。
  而司马元显呢?不但胸有大志,还聪明机警。他掌权之后,立即将京师戒严,然后迅速布置防线,将一切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于是建康稍安,大臣们都称赞司马元显很有当初晋明帝的风范。
  377
  藩镇之乱(2)
  同月,王恭已经出兵的消息席卷了整个江南之地,殷仲堪听说这事儿以后慌了。为什么?因为这很明显是王恭不信任自己了。自己之前虽然耍了一个小手段,可都是常年混迹于官场的老油条,这种小手段又怎能瞒得过王恭?所以这一次王恭没等自己便出兵建康,那就是已经不信任自己的表现。如果自己这一次还要拖延出兵,那么等王恭攻陷建康之际,也就是自己灭亡之时。因此,殷仲堪仓促集结士兵,命杨佺期率五千精锐水军为前驱,桓玄为第二军,自己则率两万士兵紧跟着他们顺流而下,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配合王恭攻下建康。(注:杨佺期,汉种,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杨佺期的曾祖父是杨准,而从杨震到杨准,杨氏一族七代都有名望德行。杨佺期的祖父杨林当初因为动乱而死于胡人之手,父亲杨亮无奈,只能效力于北方胡人政权,后来东晋崛起了才南下投奔。杨佺期坚强果敢,统兵作战能力很强,他的兄弟们也一个比一个厉害,所以认为江南这些武将们没有一个比他们厉害,可因为他们过江较晚,没有和当时的大族攀上关系,而东晋的官场又被那些氏族们全部瓜分,所以杨氏一族便和这些东晋氏族们格格不入,便经常被排挤,杨佺期时常因为此事恨得咬牙切齿,更恨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如今,正有靠自己打拼出‘杨氏一族’的机会,所以杨佺期的态度非常积极,甚至可以说是亢奋)
  8月,杨佺期以极快的速度到达湓口(江西临川西),王愉没有想到杨佺期会这么快,所以没有防备,被轻松打败,继而狼狈逃往临川(江西临川西)。
  而就在这时,桓玄的部队也已经抵达,桓玄见王愉已经战败,遂命所部对王愉展开疯狂追击,最终将王愉生擒。
  叛军,首开得胜!
  9月,西部战线失败的消息传到建康,大家都认为,应该赶紧将建康四周护住,以应对接下来狂风暴雨一般的攻势,可司马元显却并不这么认为。司马元显认为,殷仲堪所部就是再快,到达建康也还需要一些时日,而哪怕是他们到了,凭借建康一带的守兵也足够抵抗他们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足够他和王恭决一死战。而王恭,才是本次决战的关键!一旦将王恭击败,殷仲堪的部队将不攻自破!因此,司马元显将主力兵团分成两半,一半交给卫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谢安次子,谢玄从弟,有一定统兵作战的能力),让他们向京口讨伐王恭;一半交给司马尚之,让他带兵讨伐庾楷。
  本月初十,司马尚之在牛渚(安徽当涂西北二十里之采石)和庾楷展开了激战。结果,庾楷不是司马尚之对手,被司马尚之打得连番逃窜。那司马尚之用兵鬼得很,在攻击庾楷之前便命一部提前堵住了庾楷和王恭之间的通道。庾楷没有办法,只能率残军往投桓玄。而司马尚之绝不会就这么放过庾楷,所以追着他的屁股就是一顿毒打,不杀掉庾楷誓不罢休。
  首胜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建康,朝廷一众文武顿时振奋非常,甚至司马道子都从醉生梦死的床上爬了起来,亲自写诏书,封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封司马尚之的弟弟司马恢之为骠骑司马、丹阳尹,司马允之为吴国内史,司马休之为襄城太守,并让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军队。
  以上任命,可以说是对司马尚之一脉全方位的信任及依靠了。可就在这时,一盆冷水却将这些朝中大员泼得失魂落魄。
  16日,桓玄所部进军历阳,于百石(安徽山县西南60里)遭遇司马尚之,于是双方激战。结果,桓玄所部大破司马尚之,将司马尚之逼退。这之后,桓玄再次与杨佺期会师于横江(安徽和县东南,对江南之采石,为津渡处),然后对司马尚之展开总攻击。司马尚之不是二人对手,只能狼狈败走。
  这之后,杨佺期和桓玄一路势如破竹,他们先破司马恢之,再破其他守军,所以一路畅通无阻,谁挡谁死。司马元显见此大惊,于是将防线向后收缩,并亲自率建康之军驻守石头,以防殷仲堪的荆州雄兵。至于王珣和谢琰则退回建康以北屯下重兵,以坚壁清野之姿防守王恭。
  而当时,王恭的前锋刘牢之也已经抵达竹脉(江苏句容),一路畅通无阻,四方已经对建康形成了合围之势。
  至是,联军已占据完全的主动,从外部来看,早晚都会攻克建康,完成大业!可孙子常说,危机之中往往伴随着制胜的可能。而这个可能,便是人心!
  378
  藩镇之乱(3)
  那王恭历来对自己的才能极其自负,在崛起之前就经常依仗自己的地位凌辱同僚(你可以想象一下演义中的关羽)。逼杀王国宝以后,他更自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功臣,所以谁都不放在眼中。当时,手握北府兵的刘牢之正在王恭军中,说是协助王恭建功立业,可实际上就是在王恭手下混口饭吃。按说,这样的大神在你军中,你王恭得好好“伺候”着不是?我可人家王恭可不,完全将刘牢之当作是自己的狗,更将其麾下的北府兵当作是自己的私人部曲,所以刘牢之经常因为这事儿感到愤恨。
  而司马元显呢?他恰恰就知道这档子事儿,于是遣能说会道的官员前往游说,希望刘牢之能背叛王恭投靠自己,并答应事成之后将王恭的位置交给刘牢之。
  刘牢之正是厌恶王恭的时候,见有利可图,焉能不答应?所以当即答应了使者,并在送走使者以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刘敬宣,和其商议道:“王恭过去蒙受先帝大恩,如今又是皇帝的舅舅,可他不但不拥护皇室,还数次向朝廷发兵,我真不能想象王恭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他的计划一旦实现,他王恭还能和皇上好好相处吗?恐怕改朝换代都有可能。我要尊奉朝廷的旨意,顺应民心来讨伐叛逆。”
  说到这,刘牢之停了一下,然后继续和刘敬宣道:“之前,司马元显派人来劝我反戈王恭,并许以重诺,我已经答应了,不知道用刚才我说的话来昭告天下会不会给人以口实。”刘敬宣立即道:“现在的朝廷虽然没有周成王、周康王当政时那么完美,但也没有周厉王、周幽王那样的昏庸残暴,可王恭却依仗着军队来凌辱皇室,父亲您与他王恭在血缘上不是什么兄弟,在道义上不是什么君臣,情感上更称不上什么朋友,所以父亲您反王恭不会有任何错误,这都是王恭自己找死。”
  这话一说,刘牢之更是高兴,当即决定叛变。可不知是隔墙有耳还是这两人其中之一泄露了消息。总之,在背叛行动实施之前,王恭的参军,一个叫何澹的人便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将此消息第一时间禀报给了王恭。
  王恭呢?根本不信啊。为什么?因为这个何澹历来和刘牢之不对付,所以王恭怀疑这都是何澹的陷害之计。因此,王恭不但没有防备刘牢之,反而摆下酒席,以最高的规格来宴请刘牢之,并且当着众人的面拜刘牢之为义兄,又将自己所有的精锐部队全都交给了刘牢之,以此彰显自己对于刘牢之的信任。
  这一切做完之后,王恭大手一挥,便让刘牢之开始对建康发动总攻。可结果呢?结果刘牢之转头便冲王恭的中军杀了过来。那王恭根本没有丁点儿准备,所以只瞬时之间,部队便被拦腰折断,进而造成指挥系统全面失灵。
  这之后,部队开始溃散,有的逃了,有的降了,有的直接死在了北府兵的刀下。王恭悔不该不听何澹之言,可现在后悔又能有什么用?赶紧跑吧!
  就这样,王恭拼死力战,这才成功突围。而当时,王恭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人了。王恭见此,只能先往回走,打算进入自己的城池再行定夺。
  可王恭之前那些城池听说王恭失败的消息以后竟然尽数背叛了王恭,并不允许他入城。王恭嘿然,改道投奔桓玄。可这时候,盟军中间的交通要道早就被朝廷军断绝,于是王恭没等跑到桓玄处便被朝廷军生擒。这之后,朝廷监斩官员带兵押着王恭到了菜市场,便等待午时准备行刑。
  这要是一般人早就吓得六神无主了。可王恭呢?却没有半分畏惧,反倒是从容不迫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监斩官也对王恭表示可惜,于是询问王恭道:“王大人,临死之前,你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我可以让下面官员给你记录下来。”
  王恭看了一眼监斩官,微微点头表示感谢,然后微笑地道:“这次的战争之所以会失败,责任全在我,怪我轻信他人,怪我不听忠言。不过追究我的本意,我从始至终都是忠于朝廷的,从来没对朝廷有半分异心,我只是想杀掉司马道子这些乱臣贼子,还朝廷纲正而已。希望后人们能给我平反,更希望千百年以后还有人能知道我王恭,知道我王恭不是乱臣贼子!”
  就这样,王恭死了,他的心腹、儿子、兄弟们也都在王恭死后没多长时间被朝廷所杀。而刘牢之呢?则顺利被朝廷封为了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大督,取代了之前王恭的位置。
  379
  藩镇之乱(终)
  公元398年10月中旬,就在朝廷斩杀王恭之后,杨佺期、桓玄的部队也已经到达了石头,殷仲堪的部队也在同时抵达芜湖。
  当时,王恭死去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南方,所以殷仲堪已经有了退兵之念。可手下将士连战连捷,士气正旺,就如此退兵实在太不划算,殷仲堪便致信于建康,要求朝廷斩杀刘牢之,并给这次出征的官员们升官发财。
  其实,斩杀刘牢之是假,升官发财才是真。不过买卖买卖,必须要懂得讨价还价才行。
  可殷仲堪万万没想到,他的讨价还价却给一尊大神引来了。
  那刘牢之本来得到王恭的位置以后便不打算再对殷仲堪动手。可他不动手,殷仲堪这傻X玩意却自己找事儿!那还有什么说的?!干他X的!
  于是,刘牢之亲率麾下北府兵南下建康,驻扎在新亭(江苏南京江宁区南部),准备时刻对殷仲堪发动攻击。
  殷仲堪吓坏了,赶紧将部队回退到蔡洲(江苏南京江宁区西南十二里大江中)。这种态势很明显是殷仲堪畏惧了,如果朝廷能在第一时间出全军征伐的话,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彻底解决这一次的藩镇之乱。可朝廷却没有,他们还在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尤其是司马道子,这种想法更是强烈。(注:王恭死后,司马道子又钻出来了,代替其子司马元显成为了这次平叛的总指挥)
  当时有一名叫桓修的官员看出了司马道子的心思,于是向司马道子建言道:“相王,我有一计,不用交锋就能让叛军土崩瓦解。”
  司马道子:“哦?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桓修:“殷仲堪和桓玄这些人,历来都唯王恭马首是瞻。如今,王恭已经被杀,这支部队一定会感到沮丧恐慌,所以这时候正是他们心理防线最为脆弱之时!只要能在这时许给杨佺期和桓玄好处,他们的联盟就会土崩瓦解,大人不就可以不废一兵一卒便解决这次的大难了吗?”
  司马道子认为此计很有道理,便行采纳,之后封桓玄为江州刺史;召郗恢回朝担任尚书;杨佺期代替郗恢任梁、雍、秦三州大督,兼雍州刺史。至于殷仲堪,则被贬为广州刺史,并勒令殷仲堪撒愣撤兵,然后去广州上任。
  数日后,此任命诏书到达了盟军的军营,殷仲堪收到诏书以后极为愤怒,当即便对桓玄和杨佺期下令,让此二人即刻对建康展开进攻,什么刘牢之,什么北府兵!在盛怒之下,他殷仲堪也不怕了。
  当时,桓玄和杨佺期正对朝廷的任命感到开心,所以收到殷仲堪的命令以后并没有行动,看似是犹豫什么。此种反应简直将殷仲堪吓坏了,于是他当即放弃攻击建康的想法,然后带着部队如同飞一般向后疾退。而在撤退的同时,殷仲堪还致信于杨佺期与桓玄的部队,信的内容简明扼要,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你们现在赶紧跟我撤退,不然等我回到荆州,你们这些人的家人一个都活不成!全都会因为你们变成孤魂野鬼!”
  这话一说,士兵们哪里还敢逗留?于是撒丫子便往回跑。而桓玄和杨佺期呢?他们知道,只有手中有兵,他们才有价值,朝廷才会倚重他们。可一旦有一天他们手中没有了兵,那别说什么富贵的生活了,就是想继续活着都是一种奢望。于是这些人赶紧撤兵,并终于在半路上追到了殷仲堪。
  见面之后,桓玄和杨佺期对殷仲堪是一顿道歉,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殷仲堪是接受了。
  为什么呢?
  现在,殷仲堪已经被朝廷贬职,所以需要桓玄和杨佺期的支持。而杨佺期和桓玄呢?则需要殷仲堪的军队为自己的后盾,所以,在相互拥有绝对价值的前提下,三人重归于好。
  可当时,他们相互都开始猜忌防备,无法拧成一股绳。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最后谁都得不了好。三个人都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相互交换长子为人质,这才算是重新缔结了联盟。
  23日,三人联合上表朝廷,质问朝廷为什么独赏杨佺期、桓玄而处罚殷仲堪,朝廷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到底是不是真心封赏。当时,刘牢之已经返回了自己的驻地,并且对朝廷诸多防范。所以司马道子一看到气势汹汹的质问信,又懵了,便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了桓修的身上,之后又重新封了殷仲堪为荆州刺史,并对他好言相劝,希望能够求得合解。(司马道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世界上难道真的会有如此害怕打仗的人吗?难道他不知道,你越是忍让,别人就越是欺负你?)
  殷仲堪赶紧借坡下驴,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以后便赶紧撤回荆州了。可就在撤退的途中,事情却又发生了波折。那杨佺期性格霸道彪悍,容不得别人半点儿瞧不起。而桓玄呢?又是那种世家心特别重的人。之前,因为三个人都需要相互利用,所以可以勉强融合在一起。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了,桓玄对杨佺期那种趾高气昂的态度便逐渐显现了出来。杨佺期最受不了的便是这种态度,于是私自找到了殷仲堪,忽悠他弄死桓玄。
  我滴个妈这话一说可把殷仲堪给吓懵了。他手下这俩活宝,怎么没有一个能让他省心?眼前的危机刚刚过去,怎么茬?就要互相掐?这帮蠢货难道就不知道他们三个只有相互紧靠才能依存的道理吗?
  基于此,殷仲堪苦苦哀求杨佺期,希望他不要那样做,甚至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行。杨佺期一看劝不了殷仲堪,便不再进行劝说。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可当几人都回到自己的驻地以后,桓玄却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了这件事情,于是暗地里积极训练士兵,并将庾楷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准备时刻对杨佺期动手。
  东晋的大乱,还远远没有结束。
  380
  1.6南燕创业(上)
  再看后燕。
  话说慕容盛成功复国之后,便积极劝桑务农,整顿吏治,甚至审察比较重大的案子都要亲自来做。所以后燕国民复兴,他“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也是越坐越稳。
  最开始,下面那些豪族们都没想到慕容盛能把国君这活干得这么好,所以全都在静观时势,等待时机。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容盛不但没有出现什么破绽,反倒是越做越好,所以这些豪族们再也受不了了,便开始分批次的造反,想要推翻慕容盛的统治而改朝换代。可最终的结果呢?却是统统被慕容盛所败,无一能活。
  直到公元399年2月,几乎所有的叛乱都被平定,慕容盛便宣布大赦天下,取消所有之前参与过叛乱的人。因此,后燕越发安稳。
  南燕方面。
  当初,前秦王苻登被姚兴击败以后,其弟符广率三千精骑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投奔了慕容德。慕容德非常器重这个能征善战的氐人,因此将其安置在乞活堡(河南开封宋门外禹王台,古名吹台)生活。可符广虽然在表面上归顺了南燕,但实际上心中复兴前秦的火焰却从来都没有熄灭过。
  公元399年3月,火星进入井宿,有天象师声明,这种星象表示前秦即将复兴。符广于是背叛南燕,自称为秦王,然后对南燕展开疯狂的攻击。南燕北地王慕容钟没有准备,所以被符广轻松击败,失去了士兵、土地、钱粮。这时候,慕容德虽然已经称帝,但实力实际上特别的弱小,城池不过十个,军队不过一万,所以在慕容钟失败以后,依附慕容德的人大多都离开了他而依附符广。
  慕容德知道,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制止的话,自己只有灭亡一途。于是,慕容德亲率举国之兵往攻符广,最后成功将其击杀,平定了这次规模不小的乱子。(过程史料未载)
  可这就完了吗?远远没有。慕容德的噩梦才刚刚开始罢了。
  当初,后燕国主慕容宝来到黎阳的时候,慕容和的长史李辩就曾劝说慕容和,让他接纳慕容宝,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慕容和只想尊慕容德为主,所以没听李辩的阴谋。李辩因此大惧,生怕有一天慕容和将这事儿捅出去,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李辩这心中便有了一颗造反的种子。
  直到本月,慕容德率全国之兵征伐符广,李辩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便劝说慕容和反叛慕容德,彻底占据滑台。可慕容和呢?还是没有答应,非但如此,他还给李辩一顿训斥,声称要等慕容德回来以后收拾他。
  这一次,李辩再也忍不了了,于是亲手将慕容和斩杀,并了他的部队,然后以密信联系北魏,声称愿意献出滑台,投降北魏。
  当时,北魏的行台尚书和跋(北魏著名智将,为拓跋珪心腹之一)正在邺城,收到此密信以后立即带领一部骑兵以急行军之速急往滑台。可等和跋到达滑台之时,那李辩却坐地起价,开出了更高的投降条件。和跋不想耽误时间,于是代拓跋珪答应了李辩的要求,李辩这才打开滑台大门,迎魏军入城。
  得嘞~~~,大本营没了,慕容德的老婆、孩子、钱财、宝物、粮食也全都没了。慕容德于是大怒,率军急回,并对滑台展开了疯狂的攻势。可滑台易守难攻,慕容德士兵的数量又不多,所以根本没有卵用,连攻了几次都不见丝毫成效,刚刚战胜的士气反倒在这几次失败中逐渐丢失。而陈郡、颍川郡这些之前服从慕容德的郡县一见慕容德如此落魄,便尽皆背叛了慕容德,投到了北魏的怀抱中去。
  可就在这大事即将丧尽之时,奇迹突然出现。
  之前,李辩投降北魏的时候,虽然城中没有半点儿士兵,但却都是士兵的家属,还有很多忠于慕容德的将领也在其中。他们不愿意投降北魏,可李辩城门开得突然,他们全无准备,又不是和跋正规军的对手,便只能虚与委蛇。如今,他们的皇帝慕容德回来了,他们便不再忍耐。在右卫将军慕容云(慕容宝养子,本姓‘高’)的带领下,这些将士家属突然于城内暴动,然后趁着满城混乱之时溜出了滑台,成功逃到了慕容德的军营之中。
  慕容德收纳了这些人后,见滑台还在混乱,便打算趁着这绝佳的时机冲进城内,一举夺回滑台。可就在这时,有将领却急谏道:“过去魏人是客,我方是主,所以以守代攻,可挡魏人之攻。可现在,我方是客,魏人是主,两国之力相差还极具悬殊,所以将士们非常害怕,士气大降,这种士气如何还能打仗?不如暂且放弃滑台,选择一个其他的地方安静发展,等中原出现时机以后再行北上也不迟!彭城!为西楚霸王项藉之故都,且距离北魏很远,不如将此地攻下,以窥伺中原。”
  “不对!”
  话音刚落,又一名谋士站出来道:“放弃滑台是对的,因为滑台处于各个势力的正中心,北有魏,南有晋,西有秦,如果继续在这里发展,没有一天是能够安心的。所以我赞成迁都的打算,可迁徙到彭城是正确的选择吗?不是!彭城是个好地方,但也是晋国之重镇!晋国的政治虽然腐败,可国力在那里摆着,怎么会容我们轻易打下彭城?况且,彭城距离长江、淮河很近,夏季降雨又多,所以难免和敌军在水上作战。我们的士兵全是纯纯的北方人,让我们这些北方人在水上和南军交战,这不是找死的行径吗?!所以,彭城绝不能动!青州!沃野千里,拥有十万精锐部队,左边又紧挨着大海,有富饶的资源,右边又有高山大河的险要天堑,广固又是当年曹嶷所兴筑之坚城,足以作为帝王的都城。三齐地方的英雄豪杰早就希望拥戴一个圣明的君主来创建帝王之业!所以都在翘首以盼。现在的青州刺史是辟闾浑,原来是我前燕一名响当当的军人,对国家特别忠心,只不过因为国家灭亡才投奔的东晋,可心中一直都在思念着前朝旧恩,陛下只要遣能说会道的使者前往劝说,再命大军进逼,如此软硬兼施的情况下,辟闾浑必定投降!到时候,整个青州便都是我们大燕的囊中之物了。而等陛下统一青州之后,只需要封锁关卡,养精蓄锐以窥伺中原便可。因此,青州才是陛下的关中、河内啊!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381
  南燕创业(下)
  话毕,慕容德一时犹豫不决,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往东还是往南,最后把心一横,竟然请教一个和尚,意图将决定归于上天的安排。还好这和尚还算懂事,说上天让慕容德拿下青州。如此,慕容德才率领大军直往青州而去。而结果证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往青州的路上,慕容德分别派官员们前往沿途各地,让百姓不用害怕,声称自己的燕军绝不会做出抢夺老百姓粮食的事情。因此,沿途百姓大悦,争相带着食物来犒劳南燕军,更有男子见乱世还有如此仁义之师,便甘愿为南燕军卖命,前来参军。因此,南燕军略有复振。
  7月,南燕王慕容德到达青州边境,然后立即遣使往广固,劝辟闾浑投降自己。可现在的辟闾浑早就不是当初的辟闾浑了。什么前燕?什么旧主?什么国家的养育之恩?他已经全都不记得了,他现在只知道,自己是东晋的一方大员!他现在只知道,自己是整个三齐之地的无冕之王!而所谓的南燕呢?不过是一个没有半点发展前景的垃圾政权罢了!因此,辟闾浑断然拒绝了慕容德的请求,并严令慕容德,绝不准进入青州半步!
  慕容德闻讯大怒,当即遣北地王慕容钟率两万步骑直往广固,作用不是攻城,而是时刻注意广固的一举一动,只要辟闾浑率军出征,慕容钟就要率军不断进行游击牵制。
  总之,绝不能让辟闾浑出兵救援其他地方,一定要将其憋死在广固城中。
  然后,慕容德则率其余部队直向东行进,一路横推,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琅邪(山东临沂)才暂时停止。而这时候,他的部队已经狂增至近十万人(都是之前投降的士兵或者投靠慕容德的民众)。
  这之后,慕容德让部队在琅邪休整了几日,便继续出征,征伐青州的每一片土地。
  结果,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青州大片土地皆向慕容德投降。辟闾浑呢?出征了不止一次,可哪一次都让慕容钟的两万正规军给打回了广固。由此可以看出,慕容德走了一步好棋,慕容钟的能力也是真强。
  就这样,青州一点一点被慕容德握在了手中,而西部正在严密监视广固的慕容钟见状,则向青州各个还没有投降的郡县发布檄文,向他们陈述利害,劝他们早早投降。结果,青州各个郡县收到慕容钟的檄文以后,好像炸响的豆子一般,噼里啪啦地全都在瞬时之间投降了慕容德。由此我们能看出什么?看出了辟闾浑人品根本不行,更看出了现在的官员对于东晋已经失望到了什么地步。
  再说辟闾浑。
  这家伙本来对抵抗慕容德非常有信心。可如今一看,整个青州现在除了一个广固,其他地方差不多已经全都投降了南燕军,所以万念俱灰,惊恐至极,料定青州再无法守住,便想带着老婆孩子南逃东晋。
  可当时,去往东晋的道路已经被慕容德堵得死死的。所以无奈之下,辟闾浑只能转往北逃,意图投奔北魏。
  可问题的关键是,他慕容德可能放过辟闾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慕容德听闻辟闾浑要逃亡的消息以后,立即命精锐轻骑兵团前往追击。结果,辟闾浑还没等逃出青州地界,便被轻骑兵团追上斩杀。于是,广固也被慕容德成功攥在手中。
  至是,整个青州皆被慕容德拿下,他总算是有了一个立足之地。
  再之后,慕容德称帝、大赦天下,并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经济,青州在他的治理下逐渐富足。
  再看西北。
  还有
  382
  1.7后凉新主(上)
  公元399年正月,南凉王秃发乌孤觉得老国都太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南凉,所以在本月将国都迁徙至乐都(青海乐都),然后重新安排了官员的任职。据史料载,秃发乌孤任人不管什么身份,什么种族,只看能力而任命位置,所以“夷、夏俊杰,随才授任,内居显位,外典郡县,咸得其宜。”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每一次迁都都是相当大的大事,使得国家很长时间都不得安宁,可一是原来的国都确实有点儿寒碜,二是秃发乌孤用人得当,所以国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稳定了下来。而稳定住国内的局势以后,秃发乌孤又要开始行使第二步计划了。
  那天,他将所有的文臣武将全都召集在一起,并语重心长地询问道:“西北,从古到今不过几个郡大小的地方。可天下大乱以后,前前后后已经分裂成十几个国家,到现在都有好多割据势力。这其中,吕氏、段氏、乞伏氏最为强大,我欲彻底统一西北,却不知道先灭掉这三家的哪一家才好。各位,可有什么妙计贡献?”
  话毕,一名谋臣站出来道:“启禀陛下,乞伏氏最早时不过是我们下辖的一个部落,终究会归于我们,所以不用攻伐。段业呢?一介书生,胸无大志,成不了什么气候,所以暂时也不用攻伐。现在只有吕氏!吕光那老贼如今衰老不堪,他的儿子吕绍又懦弱无能,吕纂、吕弘这两个小子虽然有才能,但内心却相互猜忌,无法拧成一股绳。因此,攻击吕氏才是最好的选择。陛下只需要派遣两名上将轮番对吕氏进行攻击,那么早晚都会打到他们的国都姑臧去。而一旦吕氏被我们消灭,其他两个势力根本都不用陛下动手便会向我们摇尾乞怜。”
  秃发乌孤认为这个谋士说得非常有道理,便开始集结士兵,打算对后凉动手。可就在南凉要对后凉动手之际,一个突然的意外却发生在南凉,使得南凉不得不暂停对后凉的侵略活动。
  公元399年8月,南凉王秃发乌孤在某一天骑马打猎,可不知道那天是马失前蹄还是秃发乌孤发挥失常,在战马奔腾的时候,他突然从马上摔了下来。而当时地上正好有一些立起来的尖状物体,这衰咔的肋骨就这样被尖状物体刺穿,当时鲜血好像喷涌的泉水一样噗噗往外窜。秃发乌孤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于是费劲全身力气和左右道:“立……立年纪大的宗室为君!不能让孺子误国!我……”
  未等说完,秃发乌孤便停止了呼吸,从此告别人世。
  秃发乌孤死后,南凉国人尊秃发乌孤之遗命,立了当时年纪最大的秃发利鹿孤(秃发乌孤之弟,能力不次于秃发乌孤)为南凉新王。而秃发利鹿孤刚刚即位,便重新将国都从乐都迁徙至西平(青海东部)。
  再看后凉。
  公元399年4月(当时秃发乌孤还没有死),通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凉重新恢复了元气,吕光认为扩张自己地盘的时机已经到了,便命太子吕绍、太原公吕纂率精锐兵团出征讨伐北凉段业。段业知道,凭借自己一个区区北凉,根本就不是后凉举国之力的对手,于是在收到消息以后便遣使往南凉,请求秃发乌孤能援助自己。而秃发乌孤现在本就要攻击后凉,如今又有了一个大大削弱后凉战斗力的我机会,他岂能错过?于是当即答应了段业的请求,并派自己的弟弟秃发利鹿孤率精锐前往营救。且,为了能百分之百战胜后凉军团,秃发乌孤还于同时命杨轨率领本部兵马跟着秃发利鹿孤,务必要一举消灭后凉军团。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北凉的都城张掖,段业闻讯异常亢奋,便准备主动迎击后凉军。可就在段业要耍虎之时,沮渠蒙逊却突然拉住了他并阻止道:“吕纂善于征伐,手下兵多且精悍,这并不是我们所能抵挡的。现在主动出击,固然能回应秃发鲜卑好意,可我们的损失谁能赔给我们?秃发乌孤,这是一个枭雄,他一直都在窥伺整个西北,如果我们和吕纂两败俱伤,秃发乌孤最后一定会反过来攻击我们,将我们的地盘全部拿下。可如果大人您按兵不动,吕纂就绝不敢攻城。等秃发利鹿孤的大军来到以后,都不用我们动手,他自然便会退去。”
  段业认为有理,便依沮渠蒙逊之计没有出兵。结果,吕纂果然在秃发援军到来之前主动撤退了。
  公元399年12月,就在秃发乌孤死后没几个月,吕光的病情也急剧恶化,他知道自己再活不了几天了,于是将吕纂、吕绍、吕弘三兄弟召到自己的面前。他先是抓住了太子吕绍的手,语重心长道:“现在国家正处在多灾多难的时候,秃发、乞伏、段氏,这三个强邻没有一刻不在窥伺着我们大凉。所以,我们现在的局势非常危险。我死之后,你要让吕纂统帅六军,负责全国军事,让吕弘主管朝廷政事。至于你,则负责调和阴阳,不要让两个兄弟难做就好。千万不要受小人挑拨,对两位兄弟生出疑心。在现在这种时候,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得以保存。可如果内部出现了裂痕,国家便会在旦夕之间会毁于一旦,你要记住。”
  话毕,吕绍流着眼泪道:“是!”
  温柔地抚摸了一下吕绍的手以后,吕光又将吕纂和吕弘招来,并对二人语重心长地道:“吕绍不具备成为乱世之君的能力,这我知道,可他是嫡长子,只有让他继位,人心才能巩固,这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现在外部有强大的敌人,我又快死,内部人心不平,当此危难之时,你兄弟三人一定要紧密联合,不信谗言,精诚团结!如此,我们的国家才能够保全,不然,国家的灭亡只要短短几个月便够了。这,不但是为了我们的国家,也是为了你们的身家性命啊!你们一定要记住。”
  383
  后凉新主(下)
  吕光说完,吕纂和吕弘痛哭流涕,齐声说:“不敢。”
  可吕光根本不信,就在二人刚说不敢之后,吕光突然抓住了吕纂的手,表情极为凝重地道:“这里面我最不放心的便是你,你小子性格暴躁极端,意志不坚,极有可能听信小人的谗言。所以,你要向我发誓,从今天起,绝对不会反对你的兄弟,更不能听信小人的谗言,如果有人胆敢在你面前挑拨你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你就给我杀了他!发誓,你给我发誓!”
  就这样,在吕光的逼迫下,吕纂发了一个毒誓,声称自己绝对不会反对吕绍,不然便不得好死。
  看着吕纂发如此毒誓,吕光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松开了那紧握的双手。
  公元399年12月,后凉开国之君,吕光,病逝。可吕绍却并没有立即昭告天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哥哥对于后凉之主的位置绝对不会一点儿念想都没有。而就凭吕纂在后凉的人气,以及他手中握有的士兵,自己绝对不是这个哥哥的对手。与其等到那天自己被杀,还不如主动禅位,这样还能保一个富贵一生。因此,吕绍并没有立即举行丧礼,而是私自找到了吕纂,想要将王位禅让给他。注意,这个可不是试探,而是真心想将皇位交给吕纂。
  可吕纂呢?经过了短暂的心动之后,却断然拒绝了吕绍的好意。因为在吕纂心中,王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这天下不存在一个人会将此位置白白送给他人,哪怕是没有半点儿能力的吕绍。因此,吕绍一定是在试探自己,对,一定是这样!
  基于此想法,吕纂不但拒绝了吕绍的好意,还说了很多大义凛然的话,好像自己真的对吕绍多么忠心一样。吕绍呢?信了吕纂的话,这才准备办理丧事和继位的事宜。
  可就在这时候,骠骑将军吕超(宗室,吕光的侄子)却悄悄找到了吕绍,并阴狠狠地说:“吕纂作为我大凉的大将军已经很多年了,声威震撼内外,还拥有足以颠覆国家的兵权。如果他想要造反的话,可以在瞬时之间完成!最近,叔主刚刚过世,可吕纂呢?我的探子说他不但不悲伤,走路还昂首阔步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吕纂一定有叛逆的想法,所以大王应该在他叛你之前先行动手,直接将他处死,不然,死的便是您了!”
  吕超说的有没有道理?有!但因为有了吕光先前的嘱托和吕绍的试探,使得吕绍不愿意和吕纂动手,因此拒绝了吕超的提议,说什么都不准吕超暗害吕纂。结果,吕绍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他的灾祸,也就随之而来了。
  当天夜里,吕弘秘密遣使找到了吕纂,并劝说道:“主上昏庸无能,承受不住乱世君主所应该承受的担子。大哥您在大凉威望极隆,战功赫赫,您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所以,我希望您能举起正义的刀剑,将主上赶下君位,这,也是为了我们大凉的万世江山啊!”
  那吕纂本来就有成为大凉之主的野心,不过碍于吕弘手中所掌握的力量罢了。如今,竟然连吕弘都开始支持自己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于是,吕纂在当天晚上便率领数百名精锐勇士闯入了皇宫。而吕弘呢?也配合吕纂的谋反,带着本部精锐闯入了皇宫之中。当时,守卫皇宫的是左卫将军齐从,他见来人气势汹汹,便举刀大喝:“谁?!!!”
  阴暗中,传来了一声不屑的声音:“我,太原公吕纂。”
  本以为齐从会吓得仓皇而逃,岂料这个忠诚的汉子竟然拿刀指着吕纂道:“王上新死,新主刚刚继位,国家正是最危险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太原公不在白天从正道进入王宫,却要深夜闯入,难道是想造反吗?”
  话落,未等吕纂说些什么,举刀便砍了上去。吕纂没想到齐从如此彪悍,所以并没有准备,仓皇往后退,可还是被钢刀撩中了前额。顿时,鲜血哗哗便往下流。吕纂左右侍从大怒,当即冲上去将齐从生擒,押到吕纂的面前便要砍死。可就在这时,吕纂却一边捂着冒血的额头,一边阻止道:“都给我停手!这是一个忠义的好汉,不要杀他!暂且将他羁押,等我办完事以后再处理他!”
  就这样,生擒了齐从的吕纂继续带兵直奔正殿。而直到这时候吕绍才得知此事,于是立即命宗室,虎贲中郎将吕开带领宫廷禁军去阻击吕纂。可吕纂一是兵力强大,二是在后凉的威望实在太盛。尤其是军界,他更是被当成了神一样的存在,所以这些士兵根本不敢和吕纂交手,双方刚一见面便溃散而逃了。
  就这样,吕纂成功地闯入了正殿。吕绍眼见不是吕纂的对手,遂于万念俱灰之下自杀身亡,吕超则逃至广武,时刻准备通过武装力量消灭吕纂。
  至是,前凉新主吕绍死,新主则暂且未定。为什么未定呢?吕纂造反后直接即位不就行了吗。说是这么说,可当时的后凉可不止他吕纂手上有兵啊。他的弟弟吕弘手上也有相当数量的士兵。现在,吕纂刚刚完成了弑君之举,必不得民心,如果再杀了吕弘,那整个后凉还不得四分五裂?而周围的那些强邻们怎么可能会给他时间让他平叛呢?所以,在极其忌惮吕弘的情况下,吕纂并没有直接即位,而是试探性地和吕弘道:“我不过是一个武夫,虽徒有虚名,但却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因此,这个国君还是需要你来做。”
  吕弘知道吕纂这是在试探自己,所以赶紧谦虚道:“哥哥千万不要这样说!我因为吕绍没有能力,这才违背了父亲的遗愿,将吕绍废黜。如今,要是再让我越过哥哥去做皇帝,那我就将成为千夫所指之人啊!还请哥哥不要再对我有什么戒心,速速即位吧!”
  就这样,吕纂成为了后凉新主,不过他又能在这个梦寐以求的位置上待多长时间呢?我们拭目以待。
  384
  1.8北方霸主
  再说后秦。
  自上一次夺取东晋诸多地盘之后,姚兴的势力逐渐逼近洛阳。他继承了姚苌闷声发大财的光荣传统,虽然当时就已经有实力攻击洛阳,不过恐怕遭受四方打击,他还是没有动,而是停止了侵略的步伐,继续发展国力,休养生息。直到公元399年7月,姚兴感觉差不多了,便再起刀兵往攻洛阳,其一统中原之野心已彰显无疑。
  本月,姚兴分兵两路,一路主力由经验丰富的姚崇率领,兵峰直指洛阳。二路别部由一个不知名的将领率领,兵锋直指襄阳。但其意图并不是攻下襄阳,而是牵制住荆州的主力军团(东晋主力皆出湖北,甚至可以说,南朝之兵,历代主力都是出自湖北,因其民风彪悍之程度甚至不虚北方边民),让他们不能前往援救洛阳。
  就这样,后秦对东晋展开了凶猛的攻势。
  当时,洛阳是由一个名叫辛恭靖(东晋忠臣、烈臣,一个非常有节操和能力的官员)的官员镇守的,他见洛阳守军不多,荆州的援军又被牵制,无法前来救援,料定洛阳无法久守,便请求雍州刺史(分治洛阳)杨佺期能以他的名义请北魏出兵援救。
  杨佺期认为有理,便遣使往常山,请救于北魏常山王拓跋遵(拓跋珪的堂兄弟,拓跋什翼健之孙,少而勇壮,不拘小节,是一名B+级骁将,并拥有多年的战争经验)。
  拓跋遵不敢私自处理这件事情,便将此事上报给了拓跋珪,让他去拿主意。北方历代君主,他们的总战争方略都是先统一北方再往南征伐。为什么?因为只有率先统一北方才能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向南征伐。当初强大至极的晋武帝司马炎,他为什么死死盯着东吴却不敢进攻?还不是因为西北的秃发树机能吗。所以,拓跋珪的第一个大目标就是统一整个北方。
  基于此目的,他不可能让后秦强大起来,所以当即答应东晋的使者,承诺会出兵去救援洛阳。可这个时间嘛~~~,呵呵,那就值得商榷了。
  想当初战国时期,强魏攻韩,韩抵挡不住,遣使往强齐求救,齐王本来想救,不过在孙膑的建议下,齐王硬是拖了好几个月才去救援的韩国。而等他开始救援以后,不管是韩国还是强魏,都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不复锐气、国力。
  而拓跋珪呢?他想的也是这样,所以,北魏虽然准备了庞大的军队,可光准备和行军,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10月,辛恭靖坚守洛阳已经一百余日,城中的粮食已经吃光,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可北魏的援军依然没有到达,甚至连已经前来的消息都没有。因此,士兵们再也没有了抵抗的信念,洛阳便被后秦拿下。当时,东晋虽然占据很大的地盘,可国内政治不稳,藩镇势力越来越大,朝廷官员又贪污腐败,所以长江以北各个地方都对东晋失去了信心,如今又见洛阳被后秦所夺,未免殃及池鱼,便纷纷投降了后秦。因此,淮河、汉水以北的势力大多投降了后秦,后秦因此更加强大。
  再说北魏。
  将后燕赶回东北塞外以后,北魏全夺河北、两陕之广袤土地,已经成为了现在北方最为强大的存在,可拓跋珪知道之前的苻坚是怎么失败的,所以他在击败了后燕以后停止刀兵,开始休养生息,强国之内政。
  因为国都已经开始向南倾斜,所以北魏的军事、政治中心也逐渐向南偏移,这就导致了对北方一众游牧民族的震慑力大减。因此,那些已经老实很多年的游牧民族又开始“活”了起来,甚至有数次抢劫都抢到了北魏的边境之上。而这其中,又以高车为甚。
  拓跋珪知道,自己如果想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必须先将北方这些游牧民族彻底收拾服帖了,不然,背后将永无宁日。
  于是,在公元399年正月,魏帝拓跋珪发数十万大军征伐高车。他将这数十万大军分成三大军团同时攻击高车。其中东路军由常山王拓跋遵率领,攻高车之东翼;西路军由镇北将军、高凉王拓跋乐真统帅,率军攻高车之西翼。至于主力大军,则由拓跋珪亲自统帅,负责从正面横推高车。
  公元399年2月,北魏大军在拓跋珪的领导下大破高车(过程没有半点儿记载)三十余大部,掳七万余口、战马三十余万、牛羊一百四十多万。可哪怕这样,拓跋珪依然不满足,于是又命别将率三万骑兵追击逃散之高车部落,再破高车七大部,再掳人口两万、战马五万匹、牛羊两万。高车族群因此几乎灭绝。
  自此,高车残部再不敢逗留于漠南,而是通通逃往漠北去寻找新的生活。
  而北魏呢?这次大战并没有损失多少人,反倒是得到了无数的物资。因此,北魏更加强大,整个漠南塞外再无人敢动北魏分毫,哪怕是想,他们都不敢想。
  3月,拓跋珪凯旋平城,然后立即将尚书三十六曹以及一些京外官署整理划分为三百六十曹,并令八部大夫统一管理。于是,北魏政权的政令实施更加系统、精准。
  这之后,拓跋珪又设置五经博士,增加国子太学生名额至三千人。于是,北魏开始急速汉化,很多北魏人在多年以后甚至都忘了自己的祖先是胡人,而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当作是汉人。
  10月,就在洛阳刚刚陷落之时,北魏的援军亦到达河南。当时,河南大乱,有的地方投降了后秦,还有大量的地方处于独立状态。因此,拓跋珪立即命令那些援军去攻击河南一众独立势力。因此,援军绕过洛阳,直接对河南诸地发动攻击,又夺取了河南诸多土地。
  再看东晋。
  385
  第二章 黄龙凋零,南部祸乱
  2.1掌权
  公元399年4月,司马道子嗜酒的毛病更加严重,几乎疯癫。史书说他自从“平定了”王恭之乱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危机感,每天,哦不,应该是每时每刻都在疯癫大醉,没有一刻是清醒的。因此,东晋的官员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都对司马道子失去了最后一丝信任。
  司马道子的嫡长子司马元显看出了父亲已经没有任何声望,知道国家如果继续交给司马道子的话就彻底完了,于是动用自己的人脉暗示朝廷解除司马道子扬州刺史和司徒的职务,让朝廷将这些职务都转交给自己。
  司马元显在包围建康的时候充分展现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才华,并且在平时从政之时也少有错误,所以朝中官员对司马元显都抱有非常大的期望,此举也是合乎众意的。于是,朝廷方面没有拒绝,于是解除了司马道子的职务,并将这些职务都转给了司马元显。不过让司马元显略微失望的是,朝廷只不过将司马道子的地方政权、军权(扬州刺史)转交给了司马元显,至于司徒的官职,却是没动的。不过这也行了,毕竟在乱世,手底下有兵才是最重要的。
  次日,司马道子酒醒,可还未等再喝得酩酊大醉,就听说自己最爱的儿子竟然将自己手中的兵权都给卸了,于是大怒,撸胳膊挽袖子就要去削司马元显。可刚走出大门,司马道子突然愣在原地,然后长叹一声,又回去醉生梦死去了。
  是呀,老子没用,儿子聪明,还死死攥着兵权做什么呢?总归是自己的儿子,既然他想要老子的东西,给了他又有何妨?
  于是,司马元显顺利地成为了东晋当时的第一权臣。
  下面的官员最开始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相信,司马元显一定能带着他们,让大晋重回往日荣耀,可司马元显接下来做的事情,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那司马元显得到司马道子的权利以后,将自己的心腹张法顺(会稽人,庐江太守,司马元显的心腹,B级谋士)招至建康作自己的谋主,然后大量召集任用亲信担任朝中的各个职位,狂为自己树立党羽。当时,但凡有谁胆敢反对司马元显,那么他的后果只有一个,便是死!因此,朝中的官员们不但畏惧司马元显,还对他大失所望,都认为东晋即将走向末路。
  同月,司马元显又将黑手伸向了自己的老爹。司马元显认为,既然已经把自己的老爹得罪死了,那就不要再留后路,直接把他一撸到底,不然以后兴许什么时候他就会在背后捅自己一刀。因此,司马元显在这个月再次联合党羽给朝廷施压,让朝廷将司马道子的司徒之位给卸了!
  朝廷不敢有违司马元显的“旨意”,因此宣布解除司马道子司徒的职位。而这一次呢?司马道子连反应都没有,你爱咋咋地吧,反正别扰了老子喝酒就行。
  就这样,司马元显成为了东晋军政大权一把抓的第一权臣。可司马元显也知道,自己现在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够庞大的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然定会遭受四方藩镇的攻击。要知道,在东晋,只有藩镇和世家才是主导一国的最根本因素。因此,司马道子并没有将所有职位安到自己身上,而是任命皇室成员司马德文( 司马德宗的弟弟)为新司徒,以此来向朝廷证明自己的铁血忠心(呸)。
  10月,为了能拥有与殷仲堪、桓玄、杨佺期这种强大藩镇对抗的实力,司马元显下令解除全国一半奴隶的奴籍,将这些奴隶全部迁徙至建康,以此增加建康的军事编制。
  此项措施,使得各大藩镇更加紧张,他们纷纷整军备战,准备应对司马元显接下来的举动。可还未等东晋内乱再来,一个叫孙恩的人,却将整个东晋搅的一团乱麻。
  多年以前,有一个叫孙泰的神棍,他会用一些小魔术来哄骗世人,说他会妖术。他还会通过一些线索来揣测人心,分析以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又谎称自己能够预测未来。于是,当地的百姓都非常信任他,将他称作“孙神仙”。
  可当时的地方官员非常厌恶孙泰,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行骗,所以先是将其关押到监狱,没收了他所有的财产以后便将其流放到广州。可没承想,孙泰到了广州以后,却凭借着自己的“妖术”成为了当地一大名人,甚至广州的一些大员都有事没事将孙泰请到家中,让他帮忙施法。于是,孙泰又在广州成为了“孙神仙”。
  在古代,十个人中有九个都是信奉鬼神的,所以孙泰的“妖术”被吹捧得越来越厉害,最后甚至到了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程度。当时东晋的皇帝是孝武帝司马曜,他最是信奉这些鬼神之事,于是便将孙泰从广州召到了建康,每天都和他泡在一起。
  逐渐的,司马曜完全成了孙泰的信徒,于是天天吃他送来的“仙丹”,并逐渐将孙泰升到了新安太守。
  直到王恭之乱时,东晋已经被司马道子祸祸得一团乱麻,孙泰认为东晋气数已尽,便假借着王恭之乱,以讨伐王恭为名义大量扩增军事编制,更是通过这些年弄来的钱财来收买人心。于是三吴之地的人民大多依附了孙泰,认为他才是上天派来拯救世人的贤者。
  那时,稍微有些眼力见儿的都看得出来,这孙泰早晚都要造反,不过因为孙泰和当时的中领军司马元显关系特别好的原因,谁都不敢说罢了。
  直到公元398年12月,孙泰已经将造反事宜提上了日程,会稽内史这才拿着大量的证据到建康状告孙泰。司马道子对于此事极为重视,于是立即让司马元显将孙泰给骗到建康杀了。
  可光杀了孙泰还不够。司马道子知道,孙泰现在在三吴之地已经太过强大,如果不能将孙氏一族斩草除根,那么不过多少年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第二个孙泰。
  于是,司马道子立即派出大军直奔新安,将孙氏一族全部斩杀。别说孙泰那六个儿子了,就连一条狗都没有留下。
  可所有人都没有注意的是,就在朝廷军队对孙氏一族大肆屠杀之际,一个乔庄成普通百姓的人却偷偷地溜出了新安。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孙泰的侄子——孙恩。
  386
  2.2孙恩之乱(1)
  孙恩逃出新安以后,生怕被朝廷发现,所以不敢再在各个城市生活,便逃到了东海中的一座小岛上。本以为这一辈子都会在东躲西藏中生活,岂料愚昧的百姓认为“神仙”不会死,神仙中的“孙神仙”更是不死之身,于是都认为小岛上的这个人才是“孙神仙”的真身,因此全都到这个海岛上去祭拜孙恩,不仅给他送上了好吃好喝的,还有土豪给了孙恩无数的资助。
  因此,孙恩虽然在小岛之上,可手上兵、粮、财却没有一样缺的。而有了这些,孙恩便开始筹划复仇的事情了。
  公元399年10月,因为东晋政治几乎腐败到了一种极限,所以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差,他们对于东晋也越来越憎恨。几乎已经到了造反的边缘。孙恩认为崛起的时间到了,便率其部众出岛,直接向会稽郡(浙江绍兴一带地区)发动了进攻。
  会稽太守王凝之是一个信奉鬼神之人,他见来敌是神仙孙恩,认为普通的士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便每天都请巫师做法,每天都去祈求鬼神。他的手下们都劝王凝之赶紧布置边防,让官兵们提前占据险要,可王凝之却说:“对付孙恩,普通士兵是没有用的,只有鬼神才能让他屈服!我已经请来得道大仙,借来鬼兵数万来把守各个关卡,那孙恩只要敢来,我保证其必会被万鬼啃食。”
  结果,孙恩一路畅通无阻,越过无数天险,毫不费力便兵临会稽郡治之下。王凝之呢?这个愚人,废物,他见孙恩已兵临城下,惊恐无比。为什么?难道是他手中的士兵不够吗?非也,王凝之之所以惊恐,是认为他招过去的数万鬼兵已统统被孙恩所灭。一个连数万鬼兵都能消灭的神仙,岂是人力所能及也?因此,还未等交战,王凝之便料定自己不是对手,于是未战先怯,直接抛弃了士兵,老哥一人儿溜了。
  孙恩,就这样占据了会稽郡治,将郡治中的主力部队全都并到了自己的麾下。当时,东晋的百姓对东晋朝廷的不满已经到了极限,所以一见孙神仙那边起义成功,八郡之民纷纷起兵响应。因此,只十天左右的时间,孙恩的部队便由几千人一下疯涨到了几十万人。
  当时,三吴一带因为长时间没有战争,掌权者又不管制士兵,所以士兵们已经荒废了太长时间。他们不但不会打仗,甚至连打仗的勇气都没有。这不,一看孙神仙的军队有数十万之众,便战也不战,直接宣布投降了。
  因此,孙恩轻轻松松便占据了整个会稽郡,并自称征东将军,建立政权。
  孙恩为人残暴霸道,占据会稽以后便强行要求会稽的士人做他的官员,如果有不肯的,全家不分老少,全部肢解。孙恩还要求整个会稽的百姓都要无条件听从他的指令,将他当成神仙,当成皇,如果有不虔诚对待自己的,他便会将那人的家人全部杀掉,不管老人还是孩子。因此,会稽郡十成百姓,有七成都被他杀掉了,而剩下的那些,全都是孙恩的脑残粉。
  孙恩会将那些被杀死的县令高官剁成肉酱,然后让自己的手下和老婆孩子吃,如果有敢不吃的,不管是手下还是自己的老婆孩子,他都会肢解他们。
  占据会稽以后,孙恩经常会带领手下的“仙兵”攻击东晋边境。据说,孙恩乱军每路过一个地方便会抢光那里,烧光那里,就算当初之黄巾,都无法和孙恩乱军相比。可哪怕是这样,依然有无数的百姓心向孙恩,因为他们相信,在这个天地之间,只有神明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安乐。
  东晋,自晋安帝继位以来,朝廷内外便叛乱丛生,石头城以南的地区都被荆州、江州集团所占据,以西的地区又全都被豫州集团占据,京口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地区又都是刘牢之以及广陵相高雅之控制的地盘,所以朝廷政令所能达到的地方,只有三吴这一小片区域。而就在这种如分裂一般的国情下,三吴之地又窜出一个孙恩,几乎占去三吴半数土地,所以整个京畿地区盗贼祸乱四起,孙恩的党羽也有好多人都潜伏在建康城中。
  基于此,人们心情恐惧,经常担心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混乱,朝廷只好宣布全国戒严。同时,晋安帝任命司马元显为中军将军,总统朝廷大军去讨伐孙恩,然后下旨徐州刺史谢琰都督三吴之军讨伐孙恩。同时,晋安帝还下旨刘牢之,让他也率本部兵马协助谢琰讨伐孙恩。
  那刘牢之刚刚接替王恭的位置没多长时间,正是需要表现的时候,所以收到建康的旨意以后奔儿都没打,直接便率军南下了。
  12月,刘牢之与谢琰顺利会师于边境,便对孙恩叛军展开了疯狂的攻势。二人都是东晋最会统兵打仗的将领,所以配合之下所向无敌,只旬月之间便夺回了很多被占据的土地。不过这都不是最让刘牢之开心的。最让刘牢之开心的是,他从这场战役中发现了一个超级猛的猛人,使得他知道,原来自己手下也有如此凶猛的怪物!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整个南朝从东晋建立一直到陈国灭亡,这272年里最猛最强的统帅,他说自己在南朝排第二,东晋、刘宋、南齐、大梁、陈国的那些将帅们就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他是谁呢?他就是江南的S+级神将,刘裕!
  (注:有人说刘裕就是南方的曹操,可恕我直言,虽然我也是曹操粉,但就领军打仗这一块,曹操只能是S-,因为曹操用兵虽然少有破绽,可并非没有破绽。而刘裕,非但没有破绽,还充满了对战争的创造力,他,就是专门为战争而生的战争天才!)
  387
  2.3猛人刘裕
  刘裕,自德兴,今安徽萧县绥舆里村人,S+级神将,生于公元363年4月16日,时年36。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最开始,此一脉还算富足,可到了刘裕父亲这一脉开始,家中便落寞得连一个普通百姓家庭都不如了。
  刘裕出生的时候,因为脚丫子朝下出来的,所以他的母亲在生完他以后便因为大出血而死。因为家中特别的贫寒,所以刘裕的父亲请不起乳母,便打算将这刚生下来的婴儿给扔了。
  可就在这时候,刘氏宗族中的一个女性长辈看不过去了,便将刘裕留下抚养成人。刘裕这才能活在这个世上。可这个宗族女长辈也不过是收养刘裕过哺乳期,便将刘裕交还给了他的父亲。不过,这就够了,一只雄鹰,只要能活过最脆弱的时期,这就够了。
  刘裕长大以后,身高一米九十多,长相奇伟,身强力壮。据说,当时在整个南方都没有人能在单挑中战胜他!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依然改变不了刘裕家中穷苦的现状。所以刘裕只能靠砍柴、种地、打鱼、卖草鞋为生。
  不过哪怕是这样,刘裕依然放荡不羁!
  在我的印象中,十个穷苦的伟人中,九个都是用好不容易挣来的钱去买书,自学!刘裕呢?大字不识两个,还不读书,那么他用这些钱去干什么呢?
  赌博!
  这货有个爱好,便是赌博,并且赌起来没大没小,经常将自己挣的所有钱都败得一干二净,所以没有一个女人喜欢他,没有一个街坊邻居看得起他,可刘裕非但不在意,还经常在输光赌资以后哈哈大笑,大呼过瘾。
  直到孙恩起义以后,整个东晋朝廷都在招兵买马,准备平定孙恩之乱。而到这时,刘裕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告别了父亲前往投军。
  当时,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都在征召军队。按说,朝廷军队的待遇是最高的,应该去投奔朝廷,可刘裕却没有,他投奔的非但不是朝廷,还是刚刚取代王恭不久的刘牢之。
  那么刘裕为什么要投奔刘牢之呢?因为刘牢之的军队是按能力吃饭的。你要是有能力,待遇便是其他士兵的好几倍,而刘裕,恰恰就有这个自信,于是便投奔了刘牢之的军队。
  果然,刘裕猜想的没错,他凭借着自己的武勇,很快便在刘牢之的军营中声名鹊起,刘牢之因此给刘裕一个小队长的职务,让他统领斥候部队。
  这之后,刘、谢开始对孙恩的乱军展开打击,一个一个收复之前被夺取的地盘。而刘裕,便负责率领自己几十人的斥候小队为刘牢之打探消息。可有一次,这几十人部队正好在打探消息的同时碰到了一支数千人的叛军。
  起初,两方人马都是一愣,可只短暂的瞬间,刘裕那双贼眼睛就开始蹭蹭地冒绿光。为什么呢?
  刘裕是一个天生的骁将、统帅。他虽然没看过兵书,但也知道兵溃于众的道理,更知道这种由普通百姓组织起来的队伍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所以,他非但没有撤退,还直接抡着大铁枪冲了过去。
  战争有法,如果主将冲上去,士兵却败退的话,那么不只士兵,就是这些士兵的家属也要受到牵连,甚至被砍下头颅。所以这几十个斥候兵虽然害怕,但为了家人能够平安,便也只能跟着刘裕冲上去。这结果,也就不用说了,数十个士兵全部阵亡,只有刘裕老哥一个在捂捂扎扎地杀人,杀得全身是血,杀得极为狼狈。
  那刘裕的武力虽猛,但也是双拳不敌四手,所以逐渐的,便落了下风,只能且战且退。可就在退的过程中,刘裕却一个没注意跌落在身后水潭中,然后便没有了声息。
  追击刘裕的叛军士兵很是奇怪,便打算慢慢走下水潭搜索。可就在这时,刘裕就好像一条大水怪一样突然窜了出来,挥动他的大铁枪就是一顿胡抡。据史料所载,那天刘裕英勇非常,如同鬼神上身,其竞技能力远远超出平常的水平,一枪竟然能扫死好几个。最前面的士兵见刘裕如此勇猛,不敢再战,便想退到后面去,将刘裕这个疯子交给后面的士兵处理。可当时,水潭前方道路很窄,大家人挨着人人挤着人,根本看不到前方,却突然感觉前方很是混乱,于是心有疑虑,便开始突突起来。(史料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我可以肯定刘裕是故意将他们引到这对自己有利的地形里来的)
  紧接着,后面的士兵就见前面的士兵疯了一般地向后逃窜,他们认为是朝廷的官兵来了,一个个吓得肝胆俱裂,便也随着疯狂向后奔逃。于是,这数千人的叛军愣生生被一个人给吓跑了。
  这要是个正常人,我估计早就趁着这当口跑了。可刘裕,不知道他是杀红眼了,还是有其他的心计,或者说这小子真是个疯子。反正他就是拿着一把大铁枪在后面捂捂扎扎地胡抡,一边追一边杀,嘴里还一边狂喊。因此,一个千年未见的奇景出现了。那就是数千人在前面跑,一个人拿着一把大铁枪在后面狂追不止。
  再说刘牢之的部队。
  那刘牢之见斥候部队出去半天也没有回来,感觉事情好像有什么变故,便让自己的儿子刘敬宣带人去前方看看。刘敬宣不敢怠慢,立即选了几千精锐北府兵前往查看。可就在他们深入腹地以后,却见刘裕一个人追着好几千人猛杀猛砍的戏剧化场景!当时别说见惯了大场面的北府兵了,就连刘敬宣也是惊掉了下巴。这事儿,好像只存在于梦中吧?
  最终,在刘敬宣北府兵的打击下,这数千叛军尽数被消灭。可刘裕,却从此成为了刘牢之军中的战神,甚至北府兵都对他崇拜有加,刘牢之遂封刘裕为将领。可以说,从此刻开始,刘裕终于开始了他的崛起之路。
  我们继续正文。
  388
  2.4桓玄崛起(上)
  当初,孙恩刚刚夺取会稽的时候,曾对他左右的官僚无不得意地道:“诸位,这天下再也不会有什么大事了,我将与诸位一起穿着朝廷的官服到建康去坐那九五宝座!”
  不久,刘牢之和谢琰的部队开始对孙恩展开联合打击,孙恩所部节节败退,孙恩便变着调子地道:“哼,我孙恩即使割据浙江以东的地区也不失一个越王勾践!”
  公元399年12月26日,刘牢之和谢琰的联军已经渡过了浙江,即将对孙恩的治所展开猛烈的攻击。而这时候,孙恩在召见群臣的时候沉声道:“我不觉得逃跑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只有那些明知必死还要往上冲的人才是蠢货!”
  就这样,孙恩在和朝廷军决战之前,带着无数的财宝,驱赶二十余万男女百姓重新逃回到之前的小岛上,并在岛中频频设防,使得刘牢之和谢琰的水军不敢轻易进攻。而朝廷,也不想再在孙恩身上浪费钱粮,便没有对孙恩的小岛展开进攻,而是命谢琰督五郡之兵在沿海布置防线,以防孙恩再次偷袭。
  最开始,老百姓是恨朝廷的,可因为孙恩的残暴变态,使得三吴地区的百姓再次思念起东晋朝廷,并盼望朝廷军能够消灭孙恩。可当朝廷军赶走孙恩以后,刘牢之却纵容北府兵在三吴地区随意掠夺。所以三吴地区再次成为了人间炼狱。这时候的百姓,真的不知道到底应该信谁才是正确的。
  再说朝廷。
  “平定”了孙恩之乱以后,晋安帝将所有的功劳都加在了司马元显身上,不但给了他大量的财宝和特权,还加司马元显录尚书事,让他军政大权一把抓。从此,司马元显更是坐稳了东晋第一权臣的宝座,他的府邸前整天车水马龙,拜会的人络绎不绝。
  那司马元显虽然有些能力,可他身边的朋友却尽是一些宗族垃圾,全都是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有的说司马元显是举世无双的英杰,有的说他是风流倜傥的名士。因此,司马元显的性格慢慢变得骄纵,竟暗示礼官,让礼官向朝廷提议,说司马元显现在的功劳已经盖天,已经达到了统领文武百官的极致,那既然如此,文武百官就应该对他有足够的尊敬。因此,臣建议,从此,凡是公卿以下的官员,见到司马元显以后都要对他实行跪拜之礼。
  礼官不敢违抗司马元显的意思,只能上奏,而晋安帝也不敢违抗司马元显的意思,所以只能准奏。从此,司马元显成为了东晋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当时,因为东晋的腐败,因为藩镇的贪婪,因为几次行军打仗的浪费,东晋国库已经空虚,不但老百姓吃不起饭,甚至司徒以下的官员,每天也只能领七升粮食。可司马元显依然在不停搜刮民财、聚敛钱物,其富竟然超越了皇室总和。可你认为这就是东晋最大的忧患了吗?不不不,东晋的忧患可不仅仅是一个司马元显,它最大的忧患还有各种世家,各种藩镇,以及,藩镇之间的龌龊。
  本月,殷仲堪见桓玄在荆州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大,恐怕早晚有一天会杀了自己取而代之,便和杨佺期结为了亲家,用意相互援助,和桓玄达到一种自我保全。可杨佺期却认为殷仲堪这种想法万万要不得。那桓玄是一个横行暴力无法无天的主,他们二人结为秦晋之好已经等于和桓玄撕破了脸面,战争绝对免不了了,如果还要追求什么可笑的平衡,那早晚都会被桓玄逐个击破。
  这玩意儿,谁先动手谁就能占据主动权,但凡看过兵书的都知道这么一回事儿。所以,在结亲之后,杨佺期便建议殷仲堪直接组成联军灭了桓玄。可殷仲堪不想发动战争,他天真地认为,只要一直让这种平衡持续下去,荆湘之地便会永远太平。所以坚决否了杨佺期的提议,二人最后也闹得不欢而散。
  而事情就像杨佺期预料的那般。二人结盟以后,桓玄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于是向朝廷上奏,希望朝廷能升其官职,坐实自己所统地盘的合法权。
  当时,“荆湘三藩”根本不听朝廷命令,俨然成为了荆湘之地的土皇帝,朝廷也希望给他们制造矛盾,让他们相互吞并,以此来削弱他们的实力,便答应了桓玄的请求,封其为荆湘大督,并在同时命桓玄的哥哥桓伟代替杨佺期的哥哥杨广做了南蛮校尉。
  杨佺期闻听此事以后非常愤怒,便致信于杨广,告诉他不要听朝廷的命令,他桓伟要是敢来,直接剁了。可让杨佺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愚蠢的殷仲堪竟然不允许杨佺期这样做,反而以朝廷诏令为由将杨广给调走了。于是,南蛮校尉所属兵力就这样简简单单被桓玄势力所得。
  杨佺期闻听此事以后是气得七窍生烟,当时便痛骂殷仲堪愚蠢至极。可骂也只能在没人的地方骂骂而已,毕竟他和殷仲堪唇亡齿寒,真撕破了脸最后得利的还是桓玄。因此,杨佺期整顿本部兵马,对殷仲堪千说万劝,劝他在桓玄还没有彻底巩固位置的时候对其发动总决战。可殷仲堪呢?还是没有动兵。为什么?因为这都是朝廷的命令,他们如果不听就会给别人口实。再者说,桓玄虽然名义上是荆湘大督,但实际上真正的实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不主动攻击桓玄,桓玄是没有理由攻击自己的。所以,殷仲堪再一次严词拒绝了杨佺期的劝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