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暗黑时代——《两晋南北朝史》(长篇连载)

  389
  桓玄崛起(下)
  公元399年12月,就在刘牢之和谢琰打得孙恩退守孤岛之时,荆州却发生了数年难得一见的洪灾。
  当时,洪水泛滥,平地水深三丈(七米左右),荆州民不聊生。殷仲堪可怜百姓,便将府库的存粮全都拿出来赈济灾民,所以导致荆州军的粮食极其短缺。桓玄认为灭亡殷仲堪就在此刻,便集合全部部队向西进发,表面上是要讨伐杨佺期,可实际上目标却是殷仲堪。
  同时,为了麻痹殷仲堪,桓玄还特意在进军之时给殷仲堪写了 ,其内容如下:“杨佺期享受了国家的恩宠,可一直想的却是背叛朝廷,我们应该联合在一起共同讨伐杨佺期,这才是沧桑正道。”
  当时,殷仲堪是想要派兵堵住各个要道的,可当看过桓玄的信件以后,却舒了一口气,好,好,只要不是来打我的就行,你先和杨佺期打吧,我看看形势再说。
  抱着这样的心态,殷仲堪没有派兵防御他处,而是打算等着坐山观虎斗。而这,正是桓玄最希望看到的。
  当时,湘州巴陵是殷仲堪的地盘,还囤积着很多粮草,如果将巴陵的粮草运到荆州,殷仲堪足以抵抗桓玄,可因为放松了对桓玄的警惕,他便没有在此地派兵。因此,桓玄轻轻松松拿下了巴陵。而当拿下巴陵以后,见那堆积成山的粮草,桓玄哈哈大笑道:“大事成了!”
  之后,桓玄开始向北分兵略地,但凡攻击之地无不被轻松攻克。而直到这时,殷仲堪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所以仓促组织士兵前往阻击。可现在的荆州兵,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可吃,所以士气极低,纷纷被桓玄所败,使得桓玄的势力已经开始向北延伸至江陵。因此,荆州大震,人人惶恐不安。
  殷仲堪知道,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的话,他早晚会被桓玄所杀。所以赶紧遣使至杨佺期处,请求他能派兵援助。可杨佺期却遣使回复道:“之前劝您攻击桓玄你不打,现在一切都晚了。我的援军可以过去,但这些士兵是要吃饭的。我们同属荆州,你没有粮食难道我就有了吗?所以我们现在根本拼不过桓玄。不如放弃所有的地盘,你我合兵一处共守襄阳,那样也许可以撑到来年秋收。”
  当时,荆州的地盘大多都是殷仲堪的,他舍不得自己的地盘,还想让杨佺期过来,因此再次遣使者至杨佺期处欺骗他道:“最近我征集到了许多粮草,已经足够支撑部队战斗一年之用了,还请亲家速速前来,不然悔之晚矣!”
  杨佺期手下诸多能战猛士,单从战斗力这点来看,他根本不虚桓玄,不过恐怕没有粮草罢了。如今见殷仲堪已经有了存粮,便即率步、骑八千前往支援。
  各位别看八千人好像不多,可这八千人,那可都是湖北雄兵,战斗力非常彪悍。史书更是载其:“精甲耀日,望而生畏”。可当这些士兵到达江陵以后,杨佺期却傻眼了。为什么?因为声称自己军粮充足的殷仲堪只能拿出一些最下等的粗粮来给这些威猛的士兵吃。而这,还是殷仲堪硬挤出来的。
  见此,杨佺期无不悲愤地道:“这场战役完了。”
  可现在士兵已经到了,杨佺期也无法撤回。再加上他心中还有一点侥幸,那就是能在短期之内用无比猛烈的进攻将桓玄的部队击败。因此,杨佺期也不去拜见殷仲堪了,而是直接带领自己的部队对桓玄发动了总攻,意图在饥饿来临之前将大敌消灭。
  桓玄呢?他知道杨佺期的厉害,更知道他手下养着一批精锐无比的战士。因此,桓玄没有接战,而是带兵向后退去,并且一边后退一边将部队分成两部,分别由一别将带领于正方作牵制之用,自己则带领主力部队往侧部偏移,意图从两面对杨佺期之军形成合围之势。
  次日,杨佺期的部队追上了桓玄那支别部。
  通过马蹄卷起的尘烟,杨佺期已经看出了桓玄的谋划,不过杨佺期认为,桓玄犯了一个最低级的失误,那就是他带领的主力部队往侧翼走的太远了,而杨佺期有信心在桓玄主力回来之前便击溃那别将率领的分部。而一旦两军被灭其一,另外一部的士气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哪怕知道桓玄玩儿的是什么,杨佺期也要在第一时间对桓玄之别部发动拼命一般的突击,就是要在桓玄主力到来之前彻底解决掉这支部队。当初的英布是怎么消灭楚王的?不就是靠着这个办法嘛?
  这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战役,这更是一种赌命的战术,如果杨佺期能在桓玄回来之前消灭别部,他就能胜,可如果他在桓玄回来的时候还没有消灭这些人,那么侧翼就必定会被击溃。那时,必死无疑!
  一层、两层、三层……直到杨佺期已经突击至最中心,眼看就要斩杀别部主帅之时,侧翼方向突然尘烟滚滚,桓玄带着他的部队终于赶在别部被消灭以前来到了战场。
  紧接着,杨佺期部队的侧翼被轻易突破,部队解体,士兵溃散而逃。杨佺期见再也没有胜利的希望,便只能舍弃还剩下的将兵,独自往襄阳而逃。可结果呢?却被桓玄派出的追兵所袭杀。
  那个优柔寡断的殷仲堪,在听说杨全球已经失败的消息以后,也不再执着于所谓的地盘,反带着残余的士兵往襄阳疾逃,意图到达襄阳以后坚壁清野,和桓玄耗到底。
  可这时候逃跑已经晚了,桓玄既然能擒杀杨佺期就自然能够追上殷仲堪。果然,最后殷仲堪还没等逃到襄阳便被桓玄所擒杀。
  至是,桓玄在旬月之间便平定了杨佺期与殷仲堪,成为了真正的荆湘霸主,那么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如何对待东晋呢?是效忠于东晋,还是宣布独立另起炉灶,亦或者……改朝换代?
  这个,我们到时候再说,现在还是先将目光瞄向北方吧。
  (另:佛教在近些年席卷了华夏大地,所以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想要从佛教发源地天竺(印度)取回佛经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一名叫法显的苦行僧便前往印度求法,最终耗费十四年时光带回并翻译佛经百万言,是第一个成功到天竺取经回来的僧人)
  390
  2.5吕弘之乱
  公元400年正月,北魏拓跋珪开始对后燕辽西之地展开进攻。后燕慕容盛见此大恐,立即昭告天下,将帝位去掉,改称王爵,并遣使往北魏,表示以后后燕会遵从北魏,只求北魏放过自己一马,不要再进攻了。
  可拓跋珪根本不听,因为他知道,本国现在已经和后燕成为了死敌,如果不能将其连根拔起,那么很有可能会让后燕死灰复燃,因为慕容鲜卑,他们从来都不缺乏英才。
  基于此,拓跋珪继续对后燕加强进攻,很快便占据了辽西大片土地。慕容盛无法,只能命辽西部队向东北撤军,不断将战线收缩。
  同年12月,拓跋珪开始信奉道士口中的“仙术”,想要长生不死,便创立仙坊、设立仙人博士,勾搭一群道士天天给他炼丹。并且在吃之前,都会拿一些死刑犯来做实验。结果,很多的死刑犯都被这些丹药给毒死了,大臣们皆以秦皇汉武为例劝拓跋珪不要研究这种药。可拓跋珪呢?依然信奉这件事,每天都要抽时间和那些神棍厮混在一起,并且时不时品尝一些“安全”的丹药。
  同月,拓跋珪常常做噩梦,梦见的都是后燕是如何从强盛走向衰败的。他认为,这都是慕容垂所造成的。如果慕容垂不让自己的儿子们都把持大权,国家就不会衰败得这么快,中央大权也不会下移外散。因此,什么亲情,什么仁爱,在乱世统统不适用,只有法家,才是乱世中真正强大的根本。于是,拓跋珪以《韩非子》为根本,在北魏大肆实行变法,将国家变成了一个以法为根本的国家,北魏因此政治清明,执行力大增,贪官污吏的人数也在大规模减少。
  同月,高句丽王见后燕再不复往昔之势,便开始对后燕疏于礼仪,并不去上供,有要脱离的意思。
  慕容盛见状,亲率三万骑兵前往征讨,并命其叔父慕容熙(慕容垂之子,作战经验丰富,有骁将之能,却无上将之才)为前锋,替他冲锋陷阵。
  慕容熙英勇非常,攻击猛烈如火,连克高句丽数城而不败,后燕因此扩地七百多里,掳掠高句丽百姓五千多户,高句丽王无奈,只能再次服软,表示臣服,慕容盛这才撤退,并在撤退的时候和慕容熙道:“叔父英雄果决,有三杰(慕容翰、慕容恪、慕容垂)之风,不过在宏图大略方面稍逊一筹罢了”。
  同月,一众东北塞外少数民族皆往龙城拜见慕容盛,并献上自己的贡品,慕容盛乃制燕台,以此统领各个东北部落,更彰显了自己在东北塞外的影响力。
  后凉方面。
  上好几回我们说到,吕纂在吕弘的协助下干掉了吕绍,然后成为了后凉新主。最开始的时候,他还能和吕弘和平相处,共同为后凉的繁荣昌盛做出努力,可一年过去以后,吕纂这小心思便开始起了变化。
  在吕纂即位之初,吕弘就是除自己以外国中最有权力的人。而这权利还是单指军方上的,不算人心。如果综合来算的话,自己还比不上吕弘在后凉有威信。因此,吕纂在即位之前曾经考验过吕弘一把。如今,自己登上王位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可吕弘的声望呢?不降反增。
  他吕纂就是一个靠篡位上来的皇帝,自认为被天下人诟病(当初人家禅让你皇位的时候你接着多好,非得装那个大头13,到最后自己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容不得身边有半点儿威胁。基于此,吕纂越发对吕弘猜忌、防范,最后甚至开始打压吕弘派系的官员,不断压榨吕弘的势力。
  吕弘知道,自己的哥哥是一个残忍凶暴的变态,如果自己任由他打压的话,那么只有和吕绍走相同的道路。可吕弘不甘心,凭什么让他放弃手中的权利,却让吕纂这个王八蛋坐在王座之上?大王轮流做,今年他X到我家!
  抱着这个想法,吕弘动用所有的力量对吕纂发动了攻击。可吕纂早就防着吕弘了,所以在吕弘叛变的第一时间便调兵遣将对其发动了进攻。结果,吕弘被吕纂所败,只得抛弃军队,仓皇逃出姑臧。
  吕纂呢?之前篡权夺位,之后暴兵虐弟,现在正是民心最不在他这的时候,应该颁布一系列仁政,再大赦天下收拢民心才是。可这个智障却纵容士兵在姑臧城内大肆抢夺民财,还将吕弘原来居所的所有妇女都赏赐给了城中的将兵们,甚至吕弘的妻子儿女也在其中。
  看着满城百姓和东苑妇女哭爹喊娘的样子,吕纂竟然哈哈大笑,然后和身边的心腹们道:“看没看到?这就是和我作对的下场!他吕弘不是自以为得民心吗?那我就让这些愚民们看看,崇拜我的政敌,他们会有什么下场!我就是要告诉他们,身为我的敌人,连他们的家人都没有好下场,哈哈哈哈……”
  话毕,吕纂猖狂大笑。可就在这时,一名谋士却站出来道:“先帝刚刚去世,国君便被拉下了王位。先帝的坟墓刚刚填埋完毕,大司马又发动了兵变,使得京师血流不止,兄弟们白刃相接。这次,虽然是吕弘自取灭亡,可也有陛下的因素在里面。所以,臣觉得,陛下非但不能高兴,还应该反思、谴责自己。就您现在的德行,不向老百姓认错就已经不对了,怎么还好意思惩罚百姓呢?您是不把老百姓逼反就不罢休是吧?吕弘,怎么说都是您的弟弟,您收拾他一个人也就罢了,怎么还能拉连着他的家人也一块儿收拾呢?吕弘的女儿是您的亲侄女,吕弘的儿子更是您的亲侄子。他们小的时候您还抱过,怎么现在就能如此翻脸无情?!你就这样下去吧,继续这样下去,不但老百姓会推翻您,以后的史书也会将您当成千古奸邪来书写!”
  话毕,谋士转身离去,吕纂呢?却在原地沉思了好长好长的时间,最后决定听从谋士之言,停止了士兵们的暴行,并将吕弘的家人们安置在东宫居住,让他们从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至于吕弘,本来是打算投奔南凉王秃发利鹿孤的,可就在经过广武之时,却想要拜见一下从小对自己就好的叔叔吕方再走。岂料吕方看到吕弘以后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和吕弘道:“天下如此之大,你小子为什么一定要跑到我这里来!你来了,我要是放你走,大王如何能够饶得了我?!侄子,叔父对不起你啊!!!”
  就这样,吕弘被吕方献给了吕纂,吕纂呢?直接命人在牢中乱棍打死了吕弘。
  391
  2.6后凉的衰落
  公元400年3月,自认为已经彻底坐稳了后凉王位的吕纂打算积极训练士兵备战,准备对南凉发动进攻。岂料此提议刚刚说出,就有谋士站出来极力反对,其理由为:“南凉刚刚立国没多长时间,可国家发展迅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由此便能看出,南凉是一个战力和国力兼备的国家。这种国家,必不少骄兵悍将!可秃发利鹿孤即位以后,国家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平稳,并且国力还在稳步上升中。由此便能看出,秃发利鹿孤是一个绝对不次于秃发乌孤甚至还要比他更强的存在。而对付这种人,绝对不能和其硬来,不然必定崩掉一嘴大牙!不如收兵固守,发展国力,以静观风声,等南凉自己有了破绽再进行攻伐也是不迟。”
  可吕纂却是不听此言,坚持动兵讨伐。结果,只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后凉的军队便被南凉赶了回来,损失数千人之多。而即位之后的第一战便以失败告终,这是吕纂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在6月再次集结士兵,打算和南凉玩儿一把大的。
  其尚书劝说道:“现在正是盛夏时节,农事繁忙,应该停止征伐,休养军队,增强国力。如果抛弃此黄金时节,不但会使国家遭受损失,还必败无疑!”
  吕纂阴冷地道:“哦?怎么个必败无疑?!我倒是想听听。”
  那尚书没管吕纂阴冷的表情,而是继续道:“陛下要是率领主力开拔到很远的岭西去作战,那么姑臧势必空虚,姑臧空虚,秃发利鹿孤就必定会带领主力大军绕过陛下,转而对姑臧发动攻击。到时,陛下不但会错过农耕的黄金时节,还会狼狈回撤,无尺寸之功。”
  说得很好,可吕纂根本不听,坚持在本月率整个姑臧的主力军团出征南凉。而事情就像那后凉尚书说的那样。秃发利鹿孤闻听此消息以后,立即命其弟秃发傉檀(积极干练、有才能胆略,B+级将帅)率骑兵一万余人绕过了吕纂的主力,直扑后凉之都城姑臧。
  另外,秃发利鹿孤还亲率大军前往前线抵御吕纂的进攻。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7月,秃发傉檀顺利到达姑臧,当即便对此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守城将兵虽然拼死奋战,可人数上的劣势是无论如何都拉不回来的。因此,守城将帅一边抵御南凉的进攻,一边遣使往前线向吕纂汇报,希望他能赶紧回来。
  姑臧,从前凉建国开始便一直都是凉国的国都,不但地理位置重要,也极具象征性!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姑臧陷落,那么整个后凉的民心、军心便会瞬时崩溃。因此,吕纂根本不敢赌,只能率军仓皇返回姑臧。而秃发傉檀一见吕纂已经撤回,便在姑臧周围一顿三光以后便撤退了。这前前后后一共折腾了将近两个月,不但错过了农耕的黄金时节,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姑臧周围更是被南凉弄成了人间炼狱,吕纂的威望因此极速下滑。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那吕纂因为最近接连失败,即位以来的行为更是使得他大失人心,所以整个后凉都开始对吕纂失望,广武吕方更是带着其族人直接背弃了吕纂,投奔到了南凉,而广武三千多户百姓居民也跟着吕方的步伐一起投奔了南凉。此一举动,使得整个后凉大震,各个地方也开始出现动摇,民心动荡不安。
  吕纂这个蠢货,真是步步行,步步错。
  再看乞伏乾归的西秦和姚兴的后秦。
  公元400年5月,后秦王姚兴命后秦征西大将军、陇西公姚硕德(后秦名将,能文能武的栋梁之臣,为姚兴之叔父)率五千人对西秦展开进攻。
  西秦王乞伏乾归见状,立即率诸将兵前往迎击,双方遂于陇西一带展开激烈的战争,可因为双方将兵的战斗力都差距不大,所以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直到双方相持了两个来月之时,事情发生了异变。
  本年7月,西秦王乞伏乾归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偷偷派出一部骑兵将后秦军的粮道切断,使得后秦军士气大降。姚硕德见状大惊,于是立即遣使往长安,希望姚兴能遣军来救。那姚兴对于此事高度重视,于是悄悄集结了数万步骑混编部队,然后日夜兼程,准备给乞伏乾归一个突然袭击。可乞伏乾归是战场上的老油条,岂会没有“五间”以及斥候团队?所以那边姚兴刚出长安,这边乞伏乾归便已得到消息。
  瞬时间,乞伏乾归这心就开始哐哐哐地狂跳。因为只要在战阵中杀了姚兴,灭了他的主力部队,后秦举国都会在好一段时间陷入崩溃,而那时候,自己就可趁势而上,大口大口地吞噬后秦的地盘,使自己的国家急速膨胀。
  想到这,乞伏乾归立即布置。他先是命一将率两万人驻扎在柏杨,然后又命一将率四万人驻扎在侯辰谷。至于乞伏乾归自己,则亲率几千精锐骑兵为游击,准备时刻将尖刀插进后秦军的心脏。
  总的来看,乞伏乾归的布置是非常完美的,只等后秦军到来便能将其全军覆灭。可问题的关键是,他的行动能够顺利实施吗?
  我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92
  2.7暂时的覆灭
  数日以后,兼程而来的姚兴主力大军已经进入了乞伏乾归为他精心准备的伏击圈,于是杀声四起,西秦大军顿时从四面八方对后秦的军队展开打击。
  如果事情能按照乞伏乾归的剧本进行下去的话,姚兴必败无疑!可就在这时,突然刮起了狂风,沙尘遮天蔽日,士兵们被吹得东倒西斜!最要命的是,这狂风是以后秦军所处的位置向四方展开的,所以后秦军非但没受任何影响,反倒占尽了天时地利!
  姚兴见此,立即命大军从四个方向向外展开攻击。而西秦军呢?以为后秦军有鬼神之助,再加上被狂风大作,指挥系统失灵,所以瞬时之间便吓得四散奔逃,再无抵抗之意。
  结果,西秦三万六千人投降后秦,其余者皆被斩杀,乞伏乾归全军覆没!只有乞伏乾归在九死一生之下逃回金城。
  姚兴自然是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率军急速向西突进,有要一举灭亡西秦的架势。而乞伏乾归呢?之前的主力已经丧尽,再也没有抵抗后秦的能力,于是召集所有将帅,几乎绝望地道:“我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勉强承受着本不该属于我的王位已经有十三年了。如今,惨败到了如此程度,这都是因为我无能的缘故。可到现在,道歉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大秦兵众已尽数被歼,就现在的力量,哪怕是白起复生也绝不能带领我们起死回生。所以,我打算投降南凉,去那里发展。至于你们,就不要再跟着我了,都留在此地,等姚兴的大军来到以后全都向他投降吧。姚兴是一个明白事儿的君王,一定会善待你们!”
  话毕,下面的文臣武将全都齐刷刷给乞伏乾归下跪,并虔诚道:“我等无论生死,都愿意跟随您左右!”
  乞伏乾归心中非常温暖,可依然流着泪道:“我现在准备去别人那里混口饭吃,如果老天不让我们亡国,说不定哪一天就能重新恢复我们的大业,到那时,我们君臣势必还会相见!可你们现在跟着我,我们的生命可真就绑在一起了,要死就不会有一个种留下!岂不闻狡兔三窟之理?还请各位勉为其难,哪怕是为了我们乞伏部的种子,也请暂时投降姚兴!”
  于是,君臣之间相对大哭,挥泪而别。就这样,在取得了河南大片领土之后,后秦又灭了西秦,夺取了西秦全土,使得后秦成为了整个西部最为强大的存在。
  再说乞伏乾归。
  他带着自己的家人和几百骑兵逃到南凉以后,直接向秃发利鹿孤表示投降,秃发利鹿孤当场答应,并命广武公秃发傉檀前去迎接,紧接着便将乞伏乾归安置在一个叫晋兴的地方,并用上宾的礼仪接待了他。可就在双方酒宴结束以后,秃发利鹿孤的弟弟秃发俱延却对秃发利鹿孤道:“哥哥,那乞伏部最早就是我们大凉的附属部落,只不过趁着天下大乱,我们没工夫搭理他的时候趁乱而起。现在他们穷途陌路了,这才表现出一个忠臣的样子,所以绝不是真心归附。这种人,如果留在身边一定是个祸患!我听说,他那些老臣下们全都投降了秦国,所以这祸患也很有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背叛我们投奔秦国,不如将他们迁徙到最西北的地带生活,那样我们就不会遭遇背叛了!”
  话毕,秃发利鹿孤想了想,然后叹息一声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要成大业者,必须夺取天下人心!人家乞伏乾归实在穷途末路才来投奔的我们,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恐怕天下人才以后就不会跟随我们了,所以权衡利弊,我还是善待乞伏乾归的好!不过老弟你可以放心,我会对乞伏乾归严密监视,绝不会放任他背叛我们大凉!”
  就这样,乞伏乾归得以在南凉生存。可就像秃发俱延说的那样,一头苍狼虽然会暂时屈服于人类,可一旦他有机会,是绝对不会靠人类来养活的。
  果然,自乞伏乾归至南凉以后还不到一个月,驻扎在原西秦的后秦军便撤退了。那些地方的首领曾经都得过乞伏乾归的好,所以对乞伏乾归非常忠心,如今一见后秦已经撤军,便纷纷遣使密至南凉,想要邀请乞伏乾归再回去,并且承诺,只要他们回到故地,这些老兄弟们就会动员全族之力帮助他。
  闻此承诺,乞伏乾归当即应允,然后便要带着自己的家人和士兵们返回原西秦。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时乞伏乾归的身边已经遍布了秃发利鹿孤的奸细,所以他这决定刚一做,那便秃发利鹿孤就知道了,然后立即命其弟秃发吐雷率三千骑兵前往攻击。
  与此同时,秃发利鹿孤又派出了一支轻骑兵团前往西秦旧地的归路上,彻底将乞伏乾归的后路给堵死了。
  乞伏乾归见西秦旧地已经不能再回,又怕被秃发利鹿孤给弄死,便握着嫡长子乞伏炽磐的手道:“我们父子如果全都在秃发部的领地驻留,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皆被斩杀。所以,这地方是绝对不能再留了。现在,姚氏的后秦正是最强大的时候,我想去归顺他们,那才是最安全的选择。本来,我想带着咱们家人一起行动,可如此,目标太大,注定会被南凉的骑兵所追上,所以,我只能将你们这些孩子和你们的母亲全都安置在此地。这样,我才能成功逃到长安。而一旦我成功逃到长安,姚兴为了收买人心,必定会对我委以重用,到那时,秃发利鹿孤就是想害你们,他也不敢了。”
  乞伏炽磐还能说什么?只能微笑着拜别其父。
  11月,乞伏乾归成功逃到长安,后秦王姚兴为了收买人心,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住西秦故地,乃收乞伏乾归,并封其为河南大督、河州刺史、归义侯。
  至是,乞伏乾归成为了后秦的一方大员。而秃发利鹿孤呢?也确实没有动他的家人,乞伏乾归的谋划得逞。只不过,这不过是这头苍狼的第一步谋划而已,他还有更大的野心等待实施,后秦,留不住他!
  和谐,分段
  393
  2.8西凉立国
  再看北凉方面。话说自北凉建立以后,北凉王段业便开始着力发展国内政治,可因为他的能力实在太过一般,所以北凉到现在都没怎么发展起来。并且,因为段业懒惰,又好轻信别人,他的政权、兵权便都被一些“有心之人”所掌控。
  讲到这,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大概就是沮渠蒙逊兄弟二人了。这并没有什么错,可实际上,还有很多人也掌握着北凉的大权。
  李暠,陇西成纪(甘肃成纪)人,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他在很小的时候便十分好学,且沉静聪慧,宽厚谦和,气度优雅,通读经史,是本地有名的神童。长大以后,因为时值乱世,李暠认为书生没什么前途,便扔掉手中的经书,改研《孙子兵法》等兵书。所以,在理论上,李暠当时可是人们口中“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典范,名气非常的大。他曾经和郭黁(之前说过的郭神仙),以及同父异母的兄弟宋瑶住在一起。郭黁极擅长相面,所以经常对宋瑶和李暠道:“宋兄将来一定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宰,而李君最终一定会拥有一个国家。”这话一说,二人皆是一惊,可一惊过后,宋瑶却忐忑地问道:“那~~,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呢?”郭黁微微思考了一下道:“当有一天,你们见到一头母马生下了白额头的小马驹时,你们出人头地的时候也就到了。”
  后来,宋瑶为北凉王段业做事,便推荐成名已久李暠做官。段业这时候正宠宋瑶,所以当即批准,并让李暠担任敦煌太守。可李暠才不愿意充当段业的手下。第一,段业虽有德名,却无乱世之主的狠辣、果断与心计。第二,北凉的地盘太小,国力太差,实无和周围强邻抗衡的资本。第三……算了,反正当时真正有些想法的人都看不上北凉,认为这个所谓的国家早晚都会被周围强邻所灭。而李暠,便是这其中的一员,所以他本质上不想为北凉效力。
  可就在这时,宋瑶的 却秘密寄到了李暠的手中,其内容如下:“我在段王身边已经好长时间了,发现这个人就是个废物,料定其早晚会被人所灭,而最近,王宫中却出现了一件奇事,那便是一头母马生出了一个白额头的小马驹。之前郭黁说了什么?难道您忘了吗?!”
  这话一说,李暠那颗雪藏已久的野心顿时被成功激活,于是立即答应了段业的册封,成为了北凉的敦煌太守。可没过多长时间,麻烦来了。
  当时,北凉的右卫将军是一个叫索嗣的人,他听说李暠成为了敦煌太守以后立即在背后和段业道:“李暠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如果让他担任一地首长,恐怕此地没多长时间便不再归国家所有了,还请陛下能够三思而行。”
  那段业没什么主见,谁和他关系好他就听谁的,所以根本不怀疑索嗣的意图(索嗣虽然误打误撞说出了李暠的心思,可他的目的根本不纯,他本身就是一个敦煌人,所以陷害李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想当敦煌太守,衣锦还乡罢了),当即便让其带着五百骑兵上任。
  数日以后,索嗣到达距敦煌二十里的地方,然后没有冒进,而是遣使往敦煌,让李暠前来迎接他。李暠不敢违抗段业的旨意,因为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反叛段业的时候,所以便想率众出去迎接索嗣。可就在李暠要行错误之举的时候,宋瑶却突然阻止道:“段王昏庸懦弱,这正是英雄豪杰大有可为的良机,将军您具有称霸一个国家的现成条件,怎么能将这么好的机会拱手送人呢?索嗣依仗自己是敦煌本地人,手中又有段王的诏书,所以肯定料想不到你会攻击他,定然全无防备,将军可对其发动袭击,定能一举而灭!那段王柔弱的比一个女人都不如,所以击退索嗣以后,将军只需要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索嗣身上,让段王得一个台阶,他便绝不会为难将军!”
  李暠认为很有道理,可也没直接对索嗣发动进攻,而是一边准备部队,一边派宋瑶至索嗣处,一是看看索嗣的为人,是不是什么将才,二则是打探一下索嗣现在军中有多少兵马。岂料宋瑶当天便回来了,并兴冲冲地和李暠道:“索嗣骄傲轻慢,根本不是什么统军打仗的料,他麾下只有兵众五百,还都是那种不怎么服从索嗣的人,所以将军只要出兵,索嗣必败于旦夕!”
  见状,李暠再无半点儿忧虑,直接率军对索嗣发动了袭击。索嗣不是对手,舍弃了军队,并且好不容易才逃回了张掖。
  这之后,李暠开始给段业施压,上奏表将所有过错都推到了索嗣身上,并且希望段业能赶紧将这个祸乱朝廷的家伙给斩了。而辅国将军沮渠男成也非常痛恨索嗣,便也在李暠上奏以后劝段业除掉索嗣。
  段业承受不住四方压力,便将索嗣给斩杀了,并在杀掉索嗣以后派遣使者到敦煌去给李暠道歉,还封其为西部大督,镇西将军。
  段业——赔了夫人又折兵。
  李暠——名利双收!
  不过这还没有完,远远没有。
  公元400年12月,北凉多地发生叛变,这些地方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全都距离敦煌特别特别的近。并且造反的官员还都拥护李暠为新主,所以李暠“勉为其难”地自立为王,然后调兵遣将,对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发动进攻,结果全部攻克。
  西凉政权,自此而始。
  394
  2.9孙恩之乱(2)
  再说东晋。
  哦,对了,在说东晋之前,还是先插播一下塞外的吐谷浑吧,因为这一年,吐谷浑国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
  公元400年,吐谷浑可汗慕容视罴去世。当时,他的长子才9岁,不够格继承可汗之位,慕容视罴的弟弟慕容乌纥堤便在众人的拥护之下成为了吐谷浑的新任可汗。可慕容乌纥堤荒淫无道,又没有能力,所以刚刚即位没多长时间便让整个吐谷浑的臣民都大失所望。慕容乌纥堤的妻子念氏见此,便慢慢将慕容乌纥堤的权利架空,逐渐取代了慕容乌纥堤的位置,成为了整个吐谷浑真正的主宰。而这,也是吐谷浑头一次经历女性当权。所以国家十分的不安,生怕出现什么危险,导致国家分裂。可这个念氏却是一个可以和宣太后、吕太后,甚至武则天相提并论的恐怖人物。她拥有男人的胆量、将帅的果决、文臣的智慧。她擅施仁政,也杀伐果断,所以朝中官员对她非常畏惧,民间百姓则对念氏十分的尊敬。
  就这样,吐谷浑在念氏的治理下不但没有没落,反倒国泰民安,国力一天胜过一天。(注:念氏本是慕容视罴的妻子,更是慕容视罴嫡长子慕容树洛干的母亲,不过在慕容视罴死后,他被慕容乌纥堤占有而已。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哥哥死了,嫂子嫁给弟弟,这本就是那些游牧民族的传统,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人口)
  好了,再看东晋。
  之前我们讲到桓玄击败了殷仲堪和杨佺期以后已经占据了整个荆州和江州,可凡事都需要一个名号,你就这么占领了,却没有朝廷的册封,那就证明无法得到人心,所得的地盘也是不牢固的。因此,桓玄便上奏建康,希望朝廷能册封自己为荆州刺史,并兼管江州。
  晋安帝在几日以后收到了桓玄的奏折,考虑一番后决定,封桓玄为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大督,并兼荆州刺史,可江州,却不能再让桓玄兼管,而要让中护军桓修来担任。
  桓修,桓氏宗族之人,晋安帝就是怕触怒桓玄,这才让同为桓氏一族的桓修来担任江州刺史,毕竟桓修对朝廷还算忠心,这样做也不会刺激桓玄,可谓一箭双雕。
  可现在的桓玄,拥有整整两个半州的兵力,并且将三吴之地和巴蜀之地给完全隔绝,已经有了和朝廷分庭抗争的本钱,所以在他的心中,向朝廷汇报不过是给朝廷一个面子,你接着就好,怎么还能和我在这扯犊子?因此,桓玄再次上书建康,声称自己必须兼管江州,不然绝不会善罢甘休。晋安帝无奈,只能再加桓玄扬州大督(合起来已经是八州大督了),并让他兼任江州刺史。
  桓玄呢?得到两州刺史的位置以后便开始肆意大封亲族,整个荆、江二州的太守基本上全都是他任命的亲信,朝廷根本插不上一点儿手,甚至可以说,朝廷一点儿手都不敢插。
  没错,现在的桓玄,就是已经猖狂到了如此地步,说他现在是东晋的第一权臣绝对不会有半点儿错误。而这,不过是东晋的内忧而已,它的外患,也从来不会断绝。
  公元400年5月,东晋已成分裂之势的消息席卷了整个江南,身在孤岛的孙恩自然也是知晓此消息,认为现在正是攻击东晋的最佳时机,于是率军再次对会稽展开了进攻。而负责守备孙恩的朝廷军呢?
  呵。
  现在,镇守会稽的是东晋名将谢琰,这谢琰虽然拥有一定行军打仗的能力,可一不会安抚百姓,二不知整顿武备,所以会稽怨声很大,防守极为松懈。他手下的将官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劝说谢琰道:“大人,探子来报,说孙恩最近举动很不正常,还请大人能够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这贼寇的偷袭。”
  谢琰,那是一个很精通战阵之事的将军,在整个东晋都是能排的上号的。行军半辈子的刘牢之他都不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孙恩?所以他根本没瞧得起过孙恩,于是嚣张道:“当初,苻坚的军队有百万之多,最后还是在淮南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孙恩,不过一小小贼人,他能有什么前途?他如果继续在海岛上东躲西藏还能勉强多活一段时间,可如果敢袭击我会稽,那我就会让这帮贼人全都死在这!”
  抱着此等狂妄的心态,谢琰每天依旧该吃吃该喝喝,一点儿不将防务放在心上。于是,在本月的某一天,孙恩突然率全军登岸,然后对会稽各地发动攻击。因为整个会稽的沿岸防务都非常松懈,所以被孙恩轻松上岸。当时,会稽的将兵们都非常慌张,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可谢琰却没有半点儿慌张,反倒是哈哈大笑,认为彻底消灭孙恩的时机已到,然后便率主力军团对孙恩发动了潮水一般的进攻(细节无载)。
  孙恩不是谢琰的对手,刚刚登岸没多长时间便又被谢琰打回了水中,谢琰以为短时间内孙恩绝不敢再行登岸,便彻底放弃了沿岸的防守,让士兵们好好吃喝,哪怕每天醉得不省人事他也不会怪罪。于是,整个会稽的将兵都开始欢庆享受,每天都醉得和狗一样。可让谢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孙恩极为狡猾,竟然在撤退没几天以后便又杀了个回马枪。
  当时,整个会稽的士兵全都醉得无法战斗,可谢琰也没有办法,只能强带着这些士兵抵抗孙恩。最后,谢琰的主力大军尽数被孙恩所歼,就连谢琰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这之后,孙恩分兵略地,只短短数日的功夫便又夺取了大半会稽!朝廷因此大恐,立即命辅国将军高雅之(刘牢之的女婿,啥也不是,就是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废物)率军抵挡孙恩。
  11月,高雅之的朝廷大军和孙恩的叛军在余姚(浙江余姚)遭遇,双方见面以后便就厮杀。结果,高雅之不是孙恩的对手,被孙恩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下,朝野震惊,甚至都有百姓和大臣开始收拾家当,准备随时逃跑。晋安帝见人心如此,赶紧遣使往刘牢之处,请求刘牢之率兵阻击孙恩。
  刘牢之知道,他现在还需要靠着朝廷来撑起自己的一片天,所以当即答应,之后便率五郡之兵前往阻击。而这时候,之前的小队长刘裕已经成为了刘牢之手下第一大将,所以刘牢之将整个主力大军分成两部,一部由自己统帅,从东面攻击叛军,一部由刘裕统帅,从西面夹击叛军!
  刘牢之,那是现在东晋表面上的第一名将,行军打仗没得说。刘裕呢?更是整个南朝数百年的第一将帅,在南方可谓无敌!而二人麾下之兵又是整个南朝最为著名的北府兵,所以,这场战斗没等开始结果便已经注定了。
  同月,刘牢之和刘裕仅仅用十余日便将孙恩再次打回到海里的孤岛之中。这一次,刘牢之直接驻扎在了上虞,并让心腹大将刘裕驻扎在了句章(浙江宁波境内),以防孙恩再次袭击。
  刘牢之知道,孙恩绝对无法在那个所谓的海岛上呆太长时间,因为他抢夺的粮草已经不多了,继续待在海岛上只能是白白等死。
  395
  3.10孙恩之乱(3)
  果然,时至公元401年2月,反贼孙恩再次率大军进攻句章。那刘裕不但侵略如火,防守也和铜墙铁壁一般毫无破绽,使得孙恩狂攻多日无尺寸之功。而刘牢之这个老狐狸,他早就知道孙恩无法击败刘裕,所以在孙恩进攻最猛烈的前几天里,他始终没有派出援军,就等着叛军锐气丧尽之时从背后突击,一举击破孙恩。
  果然,孙恩打了好长时间都无法突破刘裕的防守,刘牢之见时机已到,便突然率军从侧翼方向对孙恩发动了攻击。而刘裕,这个战场嗅觉极强的将领,竟在援军到达的第一时间便率军从句章冲出,配合刘牢之两面夹击孙恩!
  孙恩无奈,只能再次被打回海岛。
  公元401年3月,见岛中粮食已经快要见底,孙恩大急。于是再次召集部队,准备攻击东晋。可句章那个叫刘裕的变态实在太过恐怖,那孙恩已经有点儿被刘裕给打怕了,所以不敢进攻句章,只能曲折前往海盐,意图从海盐城(浙江嘉兴海盐)登陆。
  这一回,孙恩不图能够占据三吴之地,只图能攻占海盐,哪怕,哪怕让他抢一点儿粮食再回海岛他也愿意啊!可等他到达海盐之后,他崩溃了。为什么?因为刘裕那个大变态已经在海盐城等着他了。
  原来,自上次大胜孙恩以后,刘裕就料定这个囊货绝对不敢再攻句章。那么不攻句章从哪里上岸呢?地方虽然有好几个,可最有可能的便是海盐!于是,刘裕只留少数士兵驻守句章,自己则亲率主力大军直达海盐。
  而事实也确如刘裕所料。那孙恩看到刘裕的大旗后,最开始是惊愕,然后是害怕,最后却是愤怒!出奇的愤怒!然后,他如同疯了一般对海盐展开了绝猛的攻势。
  那时,孙恩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杀了刘裕!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一定要将这个可恶的变态给斩杀。这场攻坚战一打就是好几天,可海盐城让刘裕守得牢不可破,孙恩虽然百般进攻都没有什么毛用。孙恩无奈,始有撤兵之念。
  可就在孙恩打算撤兵的那天,却惊奇地发现,海盐守将的抵抗意志已经没有那么坚决了,甚至那天还有好些士兵已经冲进了海盐城中。孙恩认为可能事情有了变化,便没有撤兵,这便彻底陷入了刘裕给他布置的陷阱之中。
  次日,海盐城门大开,城墙上只有几个老弱残兵,根本没有什么勇猛的北府兵。孙恩大喜,可也没有鲁莽,而是派了几个人去城墙上打听。而那些老弱病残的“守军”呢?则对这些前来打探的喊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刘裕那厮昨天夜里便已经带着军队逃跑了。”
  那几个斥候将此消息汇报给孙恩以后,孙恩不疑有他,当即便带着部队冲进了海盐城中。为什么?因为凭东晋这些年的揍性,内乱就好像家常便饭一样平常,所以孙恩有理由相信,一定是建康出现了什么变故。
  可等孙恩的主力大军到达海盐城中的时候,突然杀声四起,无数的北府兵在刘裕的指挥下从民房中杀了出来,从四面八方对孙恩的叛军展开打击。孙恩本身就不是什么杰出的将领,他手下那些所谓的“将官”更是不懂得如何训练士卒,所以直到现在,孙恩叛军的单兵作战能力还和“民兵”差不了多少。因此,当遭受如此突然的袭击以后,这些“民兵”一下便乱作一团,个个争相向城外奔跑,于是人推人人踩人,光相互踩踏而死者便和北府兵砍杀的人数差不了多少。
  见状,孙恩知道,无法再攻克这座坚城了,于是率军转向泸渎(黄浦江下游),打算从此地进攻三吴之地。
  可刘裕呢?却直接舍弃了海盐城,率军跟随于孙恩之后,摆明了就是要和你玩儿到底,不弄死你不舒服斯基。
  当时,整个海盐的官兵在刘裕的带领下都杀疯了,他们从来没想到打仗会是这么轻松的一件事,所以海盐令为了多得军功,便带领海盐城中最精锐的一千多人,请做刘裕的先锋,直接对孙恩发动攻击。海盐令认为,孙恩新败,士气低迷,正是一举将其消灭的绝佳良机。可刘裕却不同意,他说:“经过了连续几次的战斗,孙恩已经学会了谨慎,更会小心翼翼对付我。我军虽然在之前取得了胜利,可在兵力上依然没有优势,更何况是已经得了教训的孙恩?凡战阵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觉得自己比较勇猛,更觉得士兵的作战能力很强,可你有没有想过,一旦你的前锋军遭受了失败,那么全军的士气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战争该果断时要果断,可该谨慎的时候也要谨慎呀。”
  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就是坚决不同意这个海盐令率军出征。可这个海盐令已经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也不听刘裕的将令了,直接便带着大军往攻孙恩。反正你刘裕对我也没有管辖权,你管我是拉屎还是放屁!
  刘裕没有办法,只能带着部队随军跟进,不过却在沿途的树林里布置了很多手拿战鼓和旌旗的士兵。
  而事情果然如刘裕所料。那孙恩见刘裕的部队始终跟随着自己,料定这变态一定还会对自己发动攻击,于是便在走到一处时停下了脚步,打算以逸待劳对付前来追击的朝廷军。
  那海盐令不知道孙恩已经设下重重埋伏,还直径冲了过去。结果,杀声四起,无数的叛军从四面八方向海盐令冲杀而来。如果任由这种情况下去的话,这海盐令的一千士兵定会在短短一个时辰便被全歼。
  396
  3.11孙恩之乱(4)
  可就在这时,刘裕却命隐藏在周围伏地的士兵们统统敲响战鼓,并命那些士兵们纷纷将手中旌旗举了起来。
  一时间,鼓声震天,旌旗林立,远远一看,好像数十万大军的样子。这场面可给孙恩吓懵了,于是赶紧命大军极速撤回。那海盐令因此捡回了一条性命。可让刘裕崩溃的是,这如同白痴一般的东西竟然不顾刘裕劝阻,再次带着一千精锐追击孙恩败逃的部队。孙恩于是大怒(欺人太甚),遂命全军停止奔逃,直接杀将回去。结果,海盐令死于乱军之中,他的一千精锐也全都死在了战场之上。可你死就死吧,为什么还要连累整个刘裕军呢?因为就在海盐令全军覆没之时,这消息也传到了整个战场,刘裕的手下士气稍稍下降,战斗力又些许减少。而刘裕,是绝对不会打那种没把握的战争的,哪怕要打,也要有绝对的胜算再说。
  因此,刘裕当机立断,直接命令大军撤退。为什么撤退?为什么要撤退?有如此规模的援军为什么还要撤退?!!!孙恩不是傻子,相反还非常聪明。所以从刘裕撤退的举动来分析,他感觉刘裕这是疑兵之计,于是立即命大军亡命地追击,务必要将刘裕生擒!刘裕啊,那可是刘裕!!!如果能将这变态招入军中,那自己还他X怕谁?!于是,孙恩叛军疯狂对刘裕展开追击。可刘裕呢?非但没有半分慌张,嘴角还微微翘起,一看就是又没憋什么好屁。
  果然,就在刘裕大军撤退回刚刚交战地方的时候,刘裕却突然命大军减缓撤退的速度,并将死人衣服扒下来披在自己的身上!见如此无厘头的行为,刘裕手下的将领都非常奇怪,于是询问刘裕意图。刘裕微笑道:“孙恩这小贼屡次败于我手,已经对我有了恐惧心理,但凡我有什么举动,这小贼都一定会产生怀疑,并令大军停止前进。而战争中最怕的是什么?便是突然停止行进,因为这样的话,部队一定会对战场的形势产生质疑,并且丢失最开始一鼓作气的勇气。而那时,便是我军回击的最佳时机。”
  刘裕,这个全方面的战争天才,他的战略都是兵书上不曾记载的,他的战术思想很多都是自己创造或临场发挥的,所以他说的话云里雾里,这些将领们都不太明白。可很快的,他们就明白了,并且对刘裕剖析人心的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孙恩通过之前的数次战役,已经被刘裕打出了心理阴影,认为刘裕不管做什么都是有N重图谋的。所以一见刘裕军突然减缓了行军速度,还将死人衣服扒了下来,当即便命令大军停止追击。本来正兴致勃勃追击敌军的叛军被突然叫停,一个个非常疑惑。他们不知道上面的人为什么要叫停,甚至还有人认为朝廷援军已到,所以心中充满了忧虑、焦躁甚至畏惧。
  刘裕见状,知道反击的时机已经到了,当即调转马头,抽出宝剑,直率大军冲叛军冲了过去!
  叛军这时候正是心理防线最为脆弱之时,又见刘裕军如此勇猛,便料定敌人援军已到,所以一触即溃,仓皇奔逃。刘裕呢?则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在他们身后狂砍乱杀!
  孙恩,拥有数倍于刘裕的军队,就这样被刘裕这个变态骗得四散奔离。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可又能如何?他就是打不过刘裕又能如何?!最终,无奈的孙恩只能带着残余的部队再次返回了那个让他无比憋屈的海岛。
  至是,孙恩第三次叛乱又被轻松平定。
  不过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没有,远远没有。
  孙恩这个打不死的小强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公元401年6月,孙恩集全部家当十余万人(巅峰时有二十余万人,现在只剩下十余万了),战舰一千余艘,兵出海岛,突然出现在了丹徒。
  此种规模简直震撼人心,朝廷因此大为震恐,晋安帝见状赶紧召开廷议,商量如何对付来势汹汹的孙恩。
  6月,建康内外开始戒严,文武百官全都聚集在宫廷吃住,随时办公。至于武将则纷纷调动起来。冠军将军高素(路人)率一部驻守石头。辅国将军刘袭(路人)率一部将淮口切断,以阻叛军前来建康之速。丹阳尹司马恢之(路人)驻守在长江南岸,时刻准备协防。冠军将军桓谦(桓氏族人,颇有才干)驻守在百石。左卫将军王嘏(路人)驻守在明堂。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则带本部兵马来京师守卫,以增京师建康的整体防守实力。
  以上,为东晋方面对防守的布置。而进攻,东晋也绝不会少。因为就在晋安帝布置防守的同时,他亦遣使往刘牢之处,让刘牢之速速出兵。
  刘牢之不敢怠慢,几乎是第一时间从山阴(浙江绍兴一带)出兵前往截击孙恩。因为东晋方面得到消息的时候孙恩已经登岸,所以刘牢之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截击孙恩,便只能让身在句章的刘裕率军前往阻击。
  397
  3.12孙恩之乱(终)
  当时,刘裕手下虽然有兵众近万,可大多是步兵,骑兵只有一千,而现在的孙恩已经逼迫建康,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将其阻退,建康危矣!于是,刘裕也不管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当即率全部骑兵对孙恩展开了追击。
  数日后,在刘裕不分昼夜的急行军后,他和孙恩的部队几乎同时赶到了丹徒(江苏西南,镇江周围)。当时,孙恩有军十余万,而刘裕只有精锐骑兵一千人。当时,孙恩的部队士气旺盛,精气神十足,而刘裕的部队日夜兼程,早已经疲惫不堪。当时,整个丹徒的士兵都认为朝廷军必败,丹徒必丢,所以全无斗志,只等着投降而已。当时当时太多的当时,可刘裕可不管什么当时,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自信。而刘裕手下那一千多骑兵也不管什么当不当时,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跟在刘裕的身后,就绝对不存在所谓的失败。
  就这样,刘裕率一千人便朝那十余万叛军杀了过去(史书说得明明白白,并不是偷袭,而是在两军对垒的情况下直面杀了过去)!
  多么彪悍!多么让人热血沸腾!可那可恶的史官却没有对这场战役过程有丝毫的记载,只说刘裕凭借着一千余人便大败十余万叛军,杀得叛军丢盔弃甲,杀得叛军争相逃命。有很多叛军甚至慌不择路,直接跳到了海里。而丹徒的守军呢?被刘裕的勇猛所感染。他们不再畏惧孙恩,只有那胸中的热血在不断奔腾!于是,丹徒太守大开城门,亲率丹徒守军对孙恩所部展开了凶猛的攻势。孙恩见败势已呈,为了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乃鸣金收兵,率大军狼狈而逃。不过这时候的孙恩只不过损失了万余人,还有将近十万的大军在握!所以没有选择撤回海岛,而是直接越过丹徒,向建康进发。
  至于刘裕,他实在不想再和这个变态有任何交集,于是命一大将率一万余人殿后阻击刘裕,并且下达死命令,只许建壁垒防守,绝对不能和刘裕在野外决战!只要能拖住刘裕,他孙恩便给这将领记一大功!
  一万多人打一千多人,还要用坚壁清野的方式,这孙恩看来已经被刘裕打出心理阴影了。不过这一招也确实好使,那刘裕本来率一千骑兵尾随于孙恩身后,就像一匹狼一样始终观察着孙恩的破绽。可有这一万多人殿后以后,确实阻挡了刘裕的步伐,让他无法再跟随其后。
  这之后,孙恩得以畅通无阻,一路向建康挺进。晋安帝见状,赶紧命司马道子率数万正规军前往迎战,可交战数次,却根本不是孙恩的对手,被孙恩打得频频败退(由此可见,孙恩的失败,并不是他太弱,而是他的对手实在太强,太妖孽)。甚至连会稽王司马道子听说前线频频失利的消息以后也吓得戒掉了美酒,每天都往寺庙去拜托鬼神请求平安。所以整个建康人心惶惶。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司马尚之却率领他的精锐兵团及时赶到了建康,使得建康人心大定。而孙恩呢?因为他的楼船非常的高大,所以逆风开不快,便没能赶在司马尚之前来之前抵达建康。
  数日以后,孙恩的主力大军到达百石,其见司马尚之的部队已经到达建康,又听说刘牢之的北府兵也逐渐向他逼近,料定建康无法攻破,甚至还有可能折在这里,便回军驻守于新洲,然后从海陆直扑郁洲,意图一点点占据三吴之地,最后再回军建康,全夺东晋之领土。
  途中,虽然遭遇了很多前来阻击的东晋军,可没有人是孙恩的对手,统统被他击败,那如同废物一般的高雅之更是被孙恩生擒,使得东晋朝廷丢地又丢人。可这种窘境马上就要过去了,因为那刘裕已经挣脱了牢笼。
  8月,刘裕击败了阻击他的一万多叛军(过程无载)。朝廷见状大喜,立即封刘裕为下邳太守,并给其将近一万精锐让他带领,并下死命令,务必要阻挡孙恩的步伐。
  刘裕领命以后当即出征,便对孙恩展开了凶猛的攻势。可恶的史料根本没有记载刘裕是如何对孙恩展开打击的,只记载了短短几句话,大致意思就是自从和刘裕交战以后,之前屡战屡胜的孙恩所部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勇猛,被刘裕打得频频败退,甚至想胜一场小的都成为了一种奢望。
  孙恩怕了,他真的被刘裕打怕了。他不懂,他不服!为什么,为什么这种南方千年才会出现一个的战神会让他碰上,难道老天真的已经抛弃他了吗。孙恩是真的不想再和这个叫刘裕的有任何纠缠,所以当即率兵向南疾逃。可刘裕呢?他就好像一条疯狗一样,追着孙恩的屁股便是一顿穷追猛打。
  11月,在击溃了好几拨殿后军以后,刘裕终于在海盐城再次将孙恩追上。这一次,刘裕的攻击更加迅猛。而孙恩的叛军呢?从主将到士兵,全都被刘裕打得一点儿作战的信心都没有,所以一战即溃,疯狂逃窜。最终,孙恩只得舍弃部队,率仅能带领的数千人狼狈逃回了那让他又爱又恨的海中小岛。
  至是,强极一时的孙恩,他的主力部队已经被刘裕杀尽,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威风,再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只能狼狈等死而已。而到这,已经可以宣布孙恩之乱的彻底终结。不过你以为东晋的大乱这就结束了吗?
  呵呵,我只能说刚刚开始!
  有敏感词,分段发
  398
  3.13桓玄之乱(1)
  话说那桓玄自从得到了荆湘之地以后,这野心便开始止不住地向上乱窜。之前,孙恩叛乱的时候他就想以讨伐孙恩为由,率凶猛的荆州野战军入驻建康,可整个建康都怀疑桓玄有可能造反,所以根本不让他进入建康,桓玄的图谋便没能得逞。
  如今,孙恩之乱虽然被平定,可东晋已经被祸祸得千疮百孔,此正是夺取东晋之绝佳时机,桓玄断不会放过,于是在12月,桓玄请奏朝廷,让他的哥哥桓伟做江州刺史,让他的心腹刁畅做辅国将军,并督八郡军事,坐镇襄阳。
  朝廷在孙恩之乱以前就已经不敢得罪桓玄。如今,东晋之国政已千疮百孔,就更加不敢得罪,所以虽然憋屈,但也只能批准桓玄的奏请。
  可让朝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种纵容,反倒加速了桓玄篡夺天下的速度。
  同月,桓玄自认为已经拥有了整个东晋三分之二的土地,便多次暗授他人,向他们呈上可以作为君主的“天命之物”,打算用这些扯犊子的东西来迷惑百姓支持他称帝。
  这还不算,桓玄还昭告天下,痛批了这些年东晋的一些宫廷丑事,让老百姓们越发痛恨这个腐败到了极致的皇朝。而这些诏书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桓玄已经忍不住要造反了。当时,主持朝政的还是司马元显,他看到了这些内容以后非常害怕,日日不安。其谋主张法顺见此,乃与司马元显道:“桓玄本就在荆州有相当的势力,吞并杨佺期和殷仲堪之后更是占据了整个荆湘之地。您虽然在大晋号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权臣,可实际上,能够控制的地盘也不过三吴之地罢了!而如今,经过孙恩之乱以后,三吴大乱,经济凋零,所以桓玄一定会趁着这个天赐之机来攻击我们。我认为,这实在是您应该关心的第一等大事!”
  司马元显叹息一声道:“先生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力量并没有桓玄强大,如何才能守住他的进攻呢?”
  张法顺:“守?我们为什么要守?”
  司马元显:“哦?先生难道是有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张法顺:“桓玄刚刚强占荆州没多长时间,所以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荆湘的民心,他为什么要诽谤朝廷?这不都是为了要获取民心吗?可这样有用吗?起码短期之内是没什么用的。所以现在正是桓玄最为虚弱的时候,我们如果能趁这个机会遣刘牢之为先锋,而您随后亲自率领主力大军跟进,那么桓玄一定能被我们消灭!”
  话毕,司马元显频频点头,很明显是认同了张法顺的想法。正巧这时候武昌太守庾楷也认为桓玄断然不会成功,所以悄悄遣使来到了建康,并直接向司马元显建议道:“桓玄现在荆湘之地非常不得人心,他的部下也都不太看好他,如果能在此时派军征伐,我愿为内应,对桓玄反戈相向,大事必成!”
  这话一说,使司马元显更确定了本次征伐的念头,于是一边组织士兵一边命张法顺到京口区调动刘牢之,准备随时对桓玄展开征伐。
  可几日以后,张法顺却黑着一张大脸回来了。见状,司马元显这小心脏没由来的便是一紧。紧接着,没等司马元显说话,张法顺便道:“刘牢之那白眼儿狼,对这次出征百般阻挠,说什么征伐困难,很难有胜算,我看就是想要保证自己的有生力量不被消耗!这匹夫,已经对我们有了二心,不如将他招至京城杀掉,不然必会坏了我们的大事!”
  这句话说得好啊,刘牢之这次已经拒绝了司马元显,算是和司马元显撕破脸了,如果过后司马元显将桓玄给平了,那么下一个收拾的绝对是他刘牢之。所以当刘牢之拒绝了司马元显的诏令以后,二人的武装冲突便已经在所难免。因此,想要讨伐桓玄,必先解决刘牢之!
  不过司马元显却没有听从张法顺的言论。司马元显认为,现在马上就要和桓玄开战,绝不能在此时再树仇敌,况且刘牢之还是东晋数一数二的名将,一旦阴谋不成,提前将刘牢之逼反,那么就全都废了!基于此,司马元显没有听从张法顺的建议,而是暂时放过了刘牢之,并征选士兵、打造战舰,准备随时对桓玄发动进攻。
  公元402年正月,东晋朝廷向天下下达诏书,例数荆州刺史桓玄的种种罪状,然后任命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伐大都督、总督全国兵马,之后强令刘牢之为前锋都督,率本部兵马前往讨伐桓玄。
  刘牢之虽然心中不愿,但也无可奈何。最后,又令谯王司马尚之统帅后备部队,为主力大军掩护后方与侧翼。当一切都布置完毕以后,司马元显又关闭建康城门,广派刀斧手,准备将建康城中的桓氏族人全部杀绝!
  可就在这些刀斧手要动手之际,事情却发生了意外!
  原来,中护军王修是骠骑长史王诞的外甥,而王诞又很得司马元显的宠爱和信任,所以在司马元显动手以前,王诞亲自找到了司马元显,并忽悠道:“那桓玄虽然是一个贼子,可并不是所有桓氏族人都和他一条心啊,别的不说,就说建康城中,以桓修为首的桓氏族人,他们全都是反对桓玄的忠义之士。就这些人,如何能够诛杀?如果主上这样做了,那么不但不会为您带来利益,反倒会让您丧失天下人心啊。当初,王敦背叛,可先帝并没有诛杀王导,所以万众归心,最后还是铲除了王敦,这可谓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399
  桓玄之乱(2)
  听了王诞的话,司马元显很明显意动了。可就在这时,张法顺突然站出来道:“这话说的不对!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的王导,那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忠臣,知道什么叫天下大义!可桓修是个什么东西?说句不客气的,他就是桓玄的一条狗!一条负责为桓玄提供情报的狗!这种畜生,为什么还要让他存活于朝堂之上?应该把他们全杀了,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话毕,张法顺深深看了一眼司马元显,然后对其狠狠一躬道:“此次征伐桓玄,关键就在于前锋部队的我表现如何!刘牢之为人反复无常,对他能否对朝廷忠心,我是真心表示怀疑!如果他突然在战场上倒戈相向,那么我们的大军就全都完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建议您让刘牢之主刀,杀掉以桓修为首的桓氏一族!这样,哪怕他想有异心也不可能了,因为桓玄绝对不会收纳一个杀了自己全族的刽子手!可如果他刘牢之不愿意动手,那么铁定已经和桓玄串通一气!到时候我们也能提前做好准备,不至于被其突然的反叛所覆灭!大人!快下决断吧!”
  话毕,司马元显想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才摇摇头道:“桓玄果断毒辣,极擅战阵之事,现在我大晋能抵抗桓玄的只有一个刘牢之,如果在大战以前就将他逼得太狠,这才会引起他的不满,最终导致反叛,所以,你的计谋断不可行!”
  这之后,张法顺又是一遍一遍地劝说,可司马元显根本不买账,最后甚至将张法顺赶出了皇宫。而出了皇宫的张法顺已经是满面死灰,他看着天空,无不悲鸣地道:“大事完了!”
  再看桓玄。
  当时,朝廷要讨伐桓玄的消息只在建康一带流传,还并没有传到荆州,所以桓玄根本没有防备建康方面。他认为,孙恩之乱刚刚结束,朝廷百废待兴,怎么可能在这节骨眼上进攻自己呢?所以还在不停地收买人心,想要等到自己彻底坐稳荆湘以后再讨伐建康。可就在这时,建康的桓氏族人却秘密遣使来到了襄阳,并将朝廷即将集全国之兵讨伐桓玄的事情告诉了桓玄。见此信,桓玄大惊,于是紧急征调全荆湘之兵,准备死守江陵,隔江和朝廷军决战。
  可就在桓玄要用昏招之时,其长史卞范(路人,史无列传,却是一个颇有谋略的谋士)却找到了桓玄,并劝谏道:“臣见名公今日不断集结士兵,可是要对建康发动攻击了?”
  桓玄摇头。
  卞范:“哦?难道名公要防守?”
  桓玄点头。
  “哈哈哈哈!!”
  见此,卞范一顿狂笑,然后直接对桓玄道:“那臣就要恭喜名公了,恭喜名公先臣一步下到黄泉!”
  桓玄皱眉:“先生这是何意?!”
  卞范:“何意?名公英明神武威震远近,司马元显是个什么东西?黄口小儿,没有半分才能。现在整个大晋,唯一能和名公相抗的也就一个刘牢之而已,可这刘牢之又是一个反复无常且心胸狭隘粗暴的莽夫,他能成什么大事?!如果我们能将部队抢先开到建康附近,那么敌军就会惊恐无比,刘牢之这条反复无常的臭狗甚至有可能会对朝廷反戈相向。我们的大事也就成了。可如果名公放着眼前的优势而不用,反要死守江表,那么三军士气便必然崩盘,民心的疾患也会瞬时之间将名公摧毁!所以我说,名公马上就要步入黄泉了!”
  啪!
  这话一说,桓玄狠狠一拍脑袋,然后对卞范深深一恭,无不诚恳地道:“先生说得是,要不是先生,我险些犯了大错!”
  就这样,桓玄听从卞范的建言,留桓伟镇守江陵,自己则率主力大军向东疾进。(注:桓伟,桓温五子,桓玄五哥,忠厚爱民,很得百姓信任,且是桓玄的死忠,对其绝对忠诚,所以桓玄放心让他留在大后方,行西汉萧何故事)
  2月,晋朝大军已经组织完毕,即将出征,晋安帝更是亲自为司马元显送行,预祝他旗开得胜。可就在司马元显已经登船,打算出发之际,探子却突然来报,并将桓玄大军出征的消息告诉了司马元显。司马元显闻讯大惧,突然不知道以后该如何行动,竟然吓得直接停止了行军,使大军停驻于原地不能动弹。而这种畏惧的情绪也在顷刻之间传染了全军,所以在交战之前,朝廷军便有了畏惧的心里,本来就不怎么高的士气又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和谐,重发
  400
  桓玄之乱(3)
  公元402年2月,东晋荆州刺史桓玄的部队已经逼近了建康。最开始的时候,桓玄是非常害怕的,所以虽然在向东行进,但也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而桓玄手下的将兵们也是一个心理,所以非常害怕,士气很低!可等到大军经过了寻阳(湖北黄梅一带)以后(寻阳以西关卡极多,如朝廷军在这些地方设立守兵,桓玄将寸步难行),却还不见朝廷军的一兵一卒,于是大喜,经常对身边的将领说:“大事已经成功一半了!”
  而桓玄手下的那些士兵呢?也认为是朝廷军害怕自己,所以士气大振,一个个都红着双眼准备建功立业。
  与此同时,武昌太守庾楷准备为司马元显内应的消息也被桓玄所得知,于是在交战之前便将庾楷击杀,便使得桓玄更加没有了后顾之忧。大军于是全速前进,士气如虹。
  28日,桓玄大军抵达姑孰(安徽当涂,距离建康仅剩一百公里左右),当即对历阳(安徽和县)展开猛攻。历阳太守虽然拼死防守,可桓玄根本不和你玩儿硬的。他直接切断了历阳与外界的联系,并断绝了历阳的信息与粮道。历阳危在旦夕。
  司马元显闻讯,立即命司马尚之率九千人前往支援,并派武都太守杨秋屯本部兵马于横江,准备配合司马尚之对桓玄展开两路夹击。
  可让司马元显崩溃的是,那杨秋还没等开战便投降了桓玄,对司马尚之反戈相向。因此,司马尚之的部队大溃,急往北逃。
  桓玄岂能放过这条大鱼?于是亲自率精锐骑兵前往追击。结果,不但司马尚之的部队被全歼,甚至就连司马尚之都成了桓玄的俘虏。
  再说刘牢之。
  实际上刘牢之一向厌恶司马元显父子,怕消灭桓玄以后司马元显更加骄横任性,同时担心自己消灭桓玄以后会功高盖主,不能为司马元显所容,所以才一直没有对桓玄主动进攻。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刘牢之也有野心啊!这货自恃勇猛无敌,又拥有强大的北府兵,想要利用桓玄将司马元显消灭,然后再以朝廷之大义反灭桓玄,这样不就能成为真正的东晋之主了吗?基于以上三点,他刘牢之才没有出兵。当时,已经有很多人都看出了刘牢之真正的意图,桓玄更是其中之一,所以派遣使者前去拜见刘牢之,一是让他对自己投降,二是暗示他知道刘牢之的小心思,让他最好不要动。三则是许给了刘牢之很多的好处,承诺给他一辈子都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听了使者的话以后,刘牢之动心了,毕竟桓玄已经知道了他的图谋,有了防备,那么自己就必须要在司马元显和桓玄中选一个了。而刘牢之本来就不倾向于司马元显,之前又狠狠地得罪了他,所以当即便答应了使者的请求,准备派自己的儿子前去桓玄大营之中投降。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军中将领耳中。刘裕闻言大急,直接找到了刘牢之,死死劝谏,声称桓玄阴险毒辣,反复无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所以希望刘牢之不要投降桓玄。可刘牢之根本不听,坚持要向桓玄投降。刘裕因此大急,直接找到了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并和他一起劝谏刘牢之,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投降桓玄,不然只能是自取灭亡。可最后,刘牢之不但不听,甚至大发雷霆,直接将二人给撵了出去,并放出话来,有再敢劝阻者,直接杀头。
  至此,投降桓玄的事情已经盖棺定论。而刘牢之的丧钟,也在同时被狠狠敲响。
  公元402年3月,刘牢之派刘敬宣去拜见桓玄,请求投降。桓玄大喜,亲自迎接刘敬宣,并封其为谘议参军,随军左右,还陪同刘敬宣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欣赏古玩字画。刘敬宣被桓玄所感动,从此不再对其有所怀疑。可桓玄身边的那些心腹呢?却暗中相视而笑,满眼都是浓浓的鄙视。(玄佐吏莫不相视而笑)
  好了,最可怕的大敌也已经投降了,桓玄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于是加快行军速度,以奔袭之速急往建康而去。时,司马尚之战败的消息刚刚传到建康,于是司马元显只能整合部队准备出发。可就在这时,却又传令来报,说桓玄的部队已经全速逼近建康,不日便将兵临城下。司马元显闻言大惧,于是放弃了主动出击的意图,当即率全军退回建康死守。
  次日,桓玄的部队已经距离建康越来越近了,司马元显于是将主力部队屯于宣阳门,打算利用陆战阻击、城墙放箭的常规防守方式来对抗桓玄。可让司马元显崩溃的是,之前他两次畏敌已经大大影响了军队的士气,现在的军队流言四起,甚至有人已经怀疑除了建康,其他的地方已经全都被桓玄所攻破,所以这些士兵已没有半点儿战心。司马元显见状,只能让士兵进城,打算坚壁清野!
  可就在这时,桓玄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建康城下,他们见宣阳门的士兵打算回城,一个个直接冲了过去,并一边冲锋一边大声吼叫道:“放下武器!饶尔一命!”
  这话一说,司马元显的部队直接崩溃。有的四散而逃,有的直接跪地求饶,更有的大开城门,死活都不让司马元显把城门关上。司马元显无奈,只能抛弃了部队,独自跑到父亲司马道子的府中避难。
  那天,建康城被轻松攻破。
  那天,司马元显抱着司马道子痛哭,不停询问怎么办。而司马道子呢?只能悲哀道:“事已至此,再也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又和谐,分段发
  桓玄之乱(4)
  公元402年3月,桓玄携大军进入建康,第一件事便是将司马元显绑在船头上,例数他这些年所犯的罪责。司马元显呢?直到这时候还天真地以为自己能求得一条狗命,所以在船头上一边求饶,一边大声哭吼道:“这些事都不能怪我,这都是张法顺那帮人撺掇我干的,不怪我,不怪我啊!”
  就这样,司马元显在脸面丢尽的情况下性命也没得保留。
  本月,桓玄进入京师,代皇帝下达诏书,解除整个国家的戒严,晋安帝于是任命桓玄统领文武百官,都督全国军事,并兼任丞相、尚书令、扬州牧、徐、荆、江三州刺史,可以算是将整个东晋的军政大权都抓在手里了。
  桓玄于是大封宗族,将很多很多的重要位置都安在了自己的族人身上。而这之后,桓玄再无顾忌,便要开始铲除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危险分子。而这个人还有谁呢?当然就是手握北府兵的刘牢之了。
  次日,桓玄解刘牢之兵权,封其为会稽内史,让他赶紧去就任。使者将桓玄的命令交到刘牢之手中以后便匆匆地离开了。见过了命令,刘牢之对天哀叹一声:“刚牛13就开始卸我的兵权,看来我的大祸就要来了!”
  刘牢之虽然比较悲观,可他的行动却一点儿都不悲观,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他接到命令开始好几天了,却是丁点儿都没动,还在京口杵着呢,有那么点儿要和桓玄拼一下子的意思。桓玄见此,便将武力驱除的办法提上了日程。
  刘敬宣见状,赶紧请桓玄且慢动手,容他前往京口一劝。能不和刘牢之交手桓玄还是希望尽量避免的。因此,他允许刘敬宣返回京口劝说刘牢之。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敬宣回到京口以后非但没有劝说刘牢之听话上任,反而让刘牢之赶紧用手中的士兵对桓玄发动突袭。而这时候,刘牢之也拿不定主意了。突袭吧~~~,现在桓玄已经占据了建康,手中士兵是自己的好几倍,自己胜利的机会太小。乖乖上任吧~~~,还怕自己一点儿一点儿被桓玄给玩儿死。刘牢之这个纠结,最后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了,便找到了心腹刘裕,和其非常没有底气地道:“敬宣劝我袭击桓玄,你觉得能成功吗?”
  刘裕:“您老真能闹,之前,您拥有数万北府兵,听见桓玄那有动静,没有一战便直接投降了,所以大家都以为您畏惧桓玄,已无战心。而桓玄呢?刚刚夺得整个大晋,声威震动天下,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现在的心都在桓玄那里。您和我说在这时候要攻击桓玄?如果您要这样的话等同于找死,而找死呢?您大可以自己去,别带上我,我宁愿脱下战甲回家种地去也不再和您干了。”
  刘牢之:“行了行了,我知道你小子还因为之前我不听你的话生气,我错了还不行吗?你就不要再闹别扭了,赶紧和我说怎么办吧!”
  刘裕:“就在京口待着!!我看他桓玄能他X咋地!”
  刘牢之:“这是为何?这不等于坐以待毙吗!”
  刘裕:“非也!将军在京口经营的时日也不短了,京口的士兵还是听从将军指令的,之所以现在没有士气,主要原因还是桓玄逼得不紧,而一旦桓玄过度逼迫,必定会引起士兵们的反弹。到那时候,别说他桓玄有十万大军,就是有一百万!我和将军合力也能将他们赶到海底去喂鱼!!!”
  刘裕对自己的信心是爆棚的,是无与伦比的,可刘牢之很明显又没拿这个中二的话当回事儿,直接否决了他的提议,还是倾向于造反。刘裕一看刘牢之这揍性,知道话不投机,于是不复多言,转身离去。刘牢之呢?也没搭理刘裕,第二天便将所有的将官都召集到议事大厅,并且商量如何布置袭击。可计划还没等说出,一名将官便站了出来,用一种极其傲慢的态度和刘牢之道:“一个人呐,这一辈子最不该做得事情就是谋反,将军以前反王恭,前儿个反司马元显,现在又要反桓玄,不是您这心到底是什么做的?就您这样的人有再大的能力又如何在天下立足呢?我真为您感到羞愧啊。行了,就这样吧,您要作您自己去作,我和我的兄弟们可不陪了!”
  话毕,转身离去。而剩下的那些将领们呢?也都在哈哈大笑中离场。很明显,他们都不想再跟着刘牢之这等反复无常之人了。
  得,这还没开始打仗呢,自己就变成光杆司令了。刘牢之没有办法,只能孤身往北逃跑了。可桓玄怎么可能会放过他,于是出动军中最快的轻骑兵往北追击。
  最终,刘牢之在逃到新洲的时候被这些骑兵追上了,刘牢之自知必死,可又不愿受辱,于是上吊自杀。
  至此,桓玄在东晋最大的危险被剔除,真正成为了没有后顾之忧的东晋第一大员!
  同月,只剩几千人的孙恩认为东晋朝廷刚刚经历大乱,边境防守一定懈怠,于是带着现在还有的几千人偷偷渡出海岛,偷偷登岸,想要抢点儿粮食便跑。可却被防守的官兵发现,直接将孙恩打败。
  这一次,孙恩万念俱灰。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能复兴的机会了,继续活着只能像一个行尸走肉般,早晚都会活活饿死,于是直接投海自杀。
  自是,孙恩之乱也宣告终结。不过在孙恩死后,海岛中还剩下的那点儿反贼却依然不死心,他们还幻想着能重回当初的荣耀,于是推孙恩的妹夫卢循为新任首领,继续守着他们那不切实际的梦想。那么卢循能不能东山再起呢?东晋又将在桓玄的带领下走到哪一步呢?我们过后再说,现在还是再将目光瞄向北方吧,看看这段时间,北方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402
  第三章 刘裕的崛起
  3.1后凉新主
  公元401年正月,南凉王秃发利鹿孤准备在国都西平称帝,建立自己的朝廷。而他的大臣们也都赞成秃发利鹿孤的建议,一个个亢奋非常,只有南凉安国将军鍮勿崙,他在经过反复再三的权衡以后才站出来道:“末将不赞成陛下称帝。”
  秃发利鹿孤眉头一皱,但却没有发作,而是耐着性子道:“说来听听。”
  鍮勿崙:“我们的国家从祖先建立到现在,都习惯于披头散发,左边的衣襟打开,从来都没有戴帽子和腰带的习惯,只是追逐水草肥美的地方不断迁徙,历来没有城池拖累,所以能在沙漠草原中称雄,成为一方主宰。现在称帝当然是顺应民心的事情,可如果设立都城,建筑固定的居所,那么就很难再有曾经的灵活机动。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积蓄全都储藏在仓库之中,如果敌人一旦攻陷城池,那我们就什么都没了。基于以上,我看不如将汉人安置在城池之中,鼓励他们从事农田、养蚕,来供给我们给养储备。而我们本族人呢?依然在外部游牧,伺机吞并弱小的国家,躲避强大的国家。如此农牧结合,等我们统一整个西北以后再称帝,这才是我们现在最好的策略。况且,现在称帝真的没有好处,只会让我们成为一块肥肉,成为整个西北的敌人,有什么实际上的用处呢?”
  这话说完,全场寂静,所有人都在思量鍮勿崙所说的话,没有一个出言反对。秃发利鹿孤也认同鍮勿崙的话,同时见没人反对,便暂时打消了称帝的想法。
  二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乞伏乾归终于取得了姚兴的信任,于是姚兴将乞伏乾归的老部下全都交给了他,让他带领本部兵马前往苑川,替他镇守地方。乞伏乾归终于鱼入大海,潜龙归渊,可他并没有在回到原来的地盘以后便行独立,因为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发展。既如此,为什么不靠着后秦这棵大树来好好乘乘凉呢?
  再看后凉方面。
  后凉王吕纂,在他篡位之前,虽然也喜欢喝酒打猎,但却知道节制,从来不会耽误正事,再加上很有些能力,所以很得官民欢心。可吕纂自从篡位成功以后,便整日毫无节制地喝酒打猎,至于国事,他从来不曾过问。他手下的那些大臣们看不下去了,所以经常劝谏他,说现在土地一天比一天缩小,强敌环绕,百姓还过不好云云,皆是希望吕纂能改掉这些陋习,带领国家振作。可吕纂虽然每次都能耐心听取,但却没有一次是真心改过,第二天还是该咋样就咋样。因此,人心开始逐渐不在,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在他身上都找不到半点儿希望。
  同月,吕超(就是之前撺掇吕纂弄死吕绍的那个宗室)率领本部兵马擅自进攻已经臣服于后凉的部落,抢夺这个部落的财物。此部落酋长甚为恼怒,便将吕超告到了姑臧。
  吕纂闻听此事以后特别愤怒,于是遣使往吕超驻地,让他撒愣来姑臧。吕超虽然害怕,但又不敢不听,便只能提心吊胆到达了姑臧皇宫,并且跪在地上不敢探头。吕纂冷眼看了吕超一会儿,然后阴冷地道:“你小子依仗自己的勇猛,现在竟然欺负到我的头上来了?你难道不知道国家保护的部落是不能随意征伐的吗?嗯?我是不是应该把你杀了这天下才会安宁呢?”
  话毕,吕超哐哐给吕纂磕头,表现得极为谦卑。吕纂呢?本来也没打算真杀吕超,就是吓唬他一下,如今一见吕超吓成这个样子,也不再多言,反倒是带着吕超去喝酒吃肉了。
  吕超的哥哥吕隆为了能让吕纂真的饶过自己的弟弟,在酒桌上不断向吕纂敬酒。而吕纂呢?也是来者不拒,来一个我喝一个。结果,酒宴结束之后吕纂已经是酩酊大醉,然后耍着酒疯,带着一众人等去参观他的豪华宫殿。可当路过一个大门的时候,有一个坡很高,马车过不去,吕纂的随行护卫长窦川和骆腾便将佩剑放靠在墙上,然后便上去推车过门。
  可就在这时,吕超却悄悄走了上去,拿起剑后突然发力,一下跳上马车,当即便用手中的宝剑刺穿了吕纂的胸膛。窦川和骆腾见状,赶紧上去和吕超搏斗,可一是二人手中都没有武器,二是吕超确实有点儿功夫,所以二人没一会儿便被吕超纷纷诛杀。当时,吕纂的王后杨氏正在场中,他见吕超行此大逆不道之举,立即命令左右卫士将吕超格杀!可当时吕纂已经被扎了一个透心凉,早就没有了呼吸,他平素又不得人心,所以场中卫士不但没有上前,还纷纷将手中兵器扔到地上,表示自己绝对不会为为吕纂报仇。一名叫魏益的将军非常聪明,他一见此情此景就知道吕超大事成了,所以立即跳将出去,将吕纂的人头割了下来,然后跑到外面和一众宫廷文武吼道:“吕纂违背先帝遗愿,杀害了太子,自己夺取了王位,并且不好好治理国家,把民心全都给丢了,如果再让这种人治理国家,我们大凉就完了。幸好吕超将这个残暴的人给杀了,使得国家社稷得到了和平安宁,所以我认为,凡是我们后凉的官员和人民,都应该支持吕超,都应该为了他的壮举而欢呼!”
  就这样,在魏益的推动下,吕超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了当时后凉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可吕超却不这么认为。吕超认为,自己不管怎么说都是杀了君主的人,他没有自己坐上位置还好,可一旦他坐上了这个位置,那么以后一定会成为别人进攻自己的口实,况且自己的能力自己知道,带个兵打个仗还行,可一旦坐上那个位置,不见得就比吕纂好多少。所以呼声最高的吕超并没有继承这个位置,而是将此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哥哥吕隆。吕隆最开始是不想接这个位置的,可再三推脱下,见吕超是真的没有做凉王的打算,这才接过了这个位置,成为了后凉新主。
  有敏感词,分段发
  3.2后凉覆灭记
  可在强敌环绕的西北,这个后凉王就是那么好当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3月,就在吕隆即位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南凉王秃发利鹿孤便以为吕纂报仇为由,调兵攻击后凉。吕隆虽然亲自带兵抵抗,但却不是南凉军的对手,被打得狼狈而逃。南凉军于是在后凉狂掠而去。
  紧接着,后秦王姚兴又以为吕纂报仇为名,命陇西公姚硕德率大军狂攻后凉。时,后凉百废待兴,百姓疲惫,嗷嗷待哺,最近又被南凉所大败,所以根本没有能力对抗后秦军,被其连连击败,姚硕德竟然在损失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就打到了姑臧,并将此西北重城团团围住。
  当时的后凉,上到公卿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认为后凉必败,再也没有获胜的可能,于是一个个计划着向城外奔逃,投奔后秦。魏益这个反复小人更是撺掇城中的士兵,打算突然造反,杀了吕隆以后将其人头进献给姚硕德。可消息不慎泄露,这卑鄙小人终于被吕隆所杀。可内患虽除,但后凉的人心现在却根本不在吕隆身上,所以最基本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因此,后凉的大臣们都希望吕隆能在保证自治的前提下向后秦投降,以此换取一些苟延残喘的时间。可吕隆是一个极为傲气的人,他坚决不允许伟大的后凉向任何势力投降,所以坚决否定了他们的建议。而就在这时,吕超却站出来道:“哥哥,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和前任君王的祸害,我们大凉内部的储蓄已经告竭了,上上下下全都嗷嗷待哺,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张良、陈平这种级别的谋士复活也无法摆脱这次困境。所以哥哥应该根据时局而考虑事情,做到能屈能伸。只要能保证我们的自治,所谓的投降不过是一纸文书罢了!而敌人撤退以后,我们便开始实行种种仁政,用来让百姓休养生息。如此,不出数年,甚至数月,我们大凉便会重新强大,到那时,他秦国还能管得了我们?”
  吕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便听从了吕超的建议。
  公元401年9月,吕隆遣使向后秦投降,希望让后秦保证他的自治。姚兴应允,遣使往长安,时,吕隆希望姚兴任命其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建康公。姚兴没啥说的,当即答应。这之后,吕隆遣宗室子弟五十余人前往长安做人质,终于免去了灭国危机。不过旧的危机刚去,新的危机便来了,而这,都是吕隆自己作的。
  公元401年12月,大概是以为自己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了吧,后凉安定公吕超竟然公然袭击抢夺后秦边境的资源,这等于什么?等于已经宣布背叛后秦了。(原因未知)
  实际上,南凉王秃发利鹿孤早就想吞并后凉这块肥肉,可因为现在的后凉有后秦罩着,所以他不敢行动罢了。如今,后凉已经主动放弃了这棵大树,他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呢?于是,秃发利鹿孤顿时调动全国之兵,封秃发傉檀为统帅,对后凉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公元402年正月,秃发傉檀全夺后凉西南部土地,并抓获后凉昌松郡守孟祎。因为从开始进攻到结束,这个叫孟祎的便始终抵抗自己的进攻,从来没想过要投降,所以抓住孟祎以后,秃发傉檀直接便将他拉到自己身前,对其痛声骂道:“你这个汉奴,双方差距这么大,你为什么还要如此抵抗?!难道不知道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吗?”
  孟祎没有害怕,反而是微笑着和秃发傉檀道:“我孟祎接受了吕氏的深恩厚德,怎么可能会背叛他们呢?这不是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而是一个最基本的人应该坚持的操守。如果我没有这种操守,您还在这和我废什么话呢?大概早就把我杀了吧?”
  意图被揭穿,秃发傉檀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便开始对孟祎以礼相待,并任命孟祎为左司马,想让这条汉子为他卖命,可孟祎并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和秃发傉檀道:“吕氏就要灭亡了,这是有眼睛就能看出的事实,而您的大凉也即将接受他们的地盘,成就伟大的霸业,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我懂,可我孟祎蒙受吕氏大恩,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的。这样吧,我接受您给我的职位,可还是希望您能放我回姑臧,让吕氏将我诛杀。这样,我既回报了您的知遇之恩,也还了吕氏的大德,还请您能应允。”
  话毕,孟祎给秃发傉檀深深一拜。这一拜,将秃发傉檀震惊得无以复加,也让他知道了什么叫做汉人的情操。所以,秃发傉檀含泪将孟祎送回了姑臧,可他侵略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同月,就在后凉的土地极速缩水的同时,他们又赶上了天灾。在这个月,姑臧赶上了百年难得一遇的饥荒,一斗米价格竟然被炒到了五千钱,老百姓们买不起大米,只能相互残杀吃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被饿死的百姓便超过了十万之数。而为了防止这些人投敌,吕隆将姑臧的大门白天紧紧关闭着,因此出城砍柴的道路也被断绝。老百姓们实在活不起了,于是请求吕隆放他们出城,他们哪怕是做鲜卑人的奴隶、婢女,也实在不想再在姑臧这个地狱生活了。
  吕隆因此大怒,将这些人全部斩杀,因此积攒下来的尸体铺满道路,姑臧的百姓憎恨吕隆已经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可就在后凉即将灭亡之际,南凉却突然撤兵了!
  为什么?
  为什么要放过如此天赐之机呢?
  公元402年3月,就在南凉即将彻底平定后凉之时,南凉王秃发利鹿孤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他知道,自己的性命就在这最后几天了,因此急招秃发傉檀速速回国,他要把所有的权利亲自交给秃发傉檀才能放心闭眼。秃发傉檀于是放弃了对后凉的攻伐,极速回国。
  终于,在看到秃发傉檀出现在自己身边以后,秃发利鹿孤微笑着闭上了双眼,秃发傉檀就这样成为了南凉新任之王。
  继位以后,秃发傉檀也暂时没有再对后凉发动攻击。
  第一,当然是因为要坐镇国都,以保证自己的政权稳定。
  第二,汉有国丧之礼,秃发傉檀以后如果想收买汉人之心,他就必须要遵从汉人的文化,做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基于以上两点,秃发傉檀没有继续攻击,而是在等,等国丧过后,等位置坐稳。
  公元403年正月,国丧期过,秃发傉檀也将自己的位置坐稳,遂出兵往攻后凉。
  这一段时间,后凉只是勉强将饥荒度过,实力非但没有增长,反而较之以往更弱,所以秃发傉檀毫不费力便率军达到了姑臧,而北凉王沮渠蒙逊(沮渠蒙逊是怎么当上北凉王的过后详说)见后凉必败无疑,也在同时出动部队对姑臧进行打击,希望能在后凉覆灭以前,从南凉的手中抢下一块大肥肉!而这等好事,身为西北恶霸的后秦当然不会落后。所以就在后凉遭受双方打击之时,后秦的谋臣们也建议姚兴,让他趁着后凉最落魄的时候彻底将此国收服。而这回的收服,可不单单是让吕隆派几个人质过来了,而是彻底的投降,并且没有半分自治权。
  姚兴认为这时候正是发国难财的极好机会,于是统一了谋士们的建议,直接遣使往姑臧,要求吕隆向自己投降,并马上让其弟吕超前往长安任职。
  吕隆考虑到后凉是一定留不住了,而姚兴这人挺讲究,自己之前已经背叛了他,他依然没有杀掉那些身在长安的人质,认为自己投降了姚兴也一定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便答应了姚兴的要求,让吕超提前一步往长安探路。而当吕超随使者到达长安以后,姚兴立即派出了大军支援姑臧。
  南凉方面在之前已经吞并了后凉大片土地,得到了足够的好处,不想因为一个小小的姑臧和强大的后秦撕破脸面,便给了姚兴一个台阶,在后秦军队到达之前便撤离了。
  可沮渠蒙逊呢?之前什么好处没捞着,怎么茬?你后秦人一来我就要跑?放你个大头屁!
  因此,沮渠蒙逊依然没有撤兵,而是继续攻占、抢夺姑臧一带的村邑。
  8月,后秦大军来到姑臧,吕隆按照传统的投降礼仪,乘坐着白马拉的白车,在道路旁迎接后秦的军队。而当后秦军队进入姑臧,吕隆也即将前往长安之时,不甘心的吕隆却劝后秦将领赶紧对沮渠蒙逊发动攻击,不然拖延下去,恐怕姑臧以北就再也不是后秦所有了。
  后秦将领认为是这个道理,便率军对北凉军团发动了攻击。结果双方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而身在长安的姚兴可没有什么耐心再和沮渠蒙逊撕吧了,于是遣使往北凉,劝沮渠蒙逊赶紧把军队撤走,不然关中大军一到,玉石俱焚。
  沮渠蒙逊在这段时间抢了不少好东西,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于是借坡下驴,撤去了军队。
  至是,后秦全并后凉土地,相互调换百姓、官员。后凉,彻底宣告灭亡,共计三主十八年。
  好了,后凉就让它过去吧,我们再看看这段时间其他地方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敏感词,分段
  404
  3.3北凉新主(上)
  公元401年5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凉沮渠蒙逊在军中的声望越发高涨,因为但凡沮渠蒙逊参与的战争,胜率竟然可以超过百分之八十,所以绝大部分将士都愿意跟着沮渠蒙逊打仗,因为跟着他,这些人可以升官发财!而北凉王段业呢?对沮渠蒙逊越发忌惮,所以开始疏远他,甚至对其有了杀心!沮渠蒙逊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从此开始韬光养晦,尽量不将自己的锋芒暴露在外。可就是这样也阻挡不了段业,段业现在摆明了不信任沮渠蒙逊,不将他弄下台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于是任命一个叫马权的将军为张掖太守,让他代替沮渠蒙逊。
  马权这人有些能力,手中更有些兵权,还是段业的心腹,所以平时看不上这个瞧不起那个。沮渠蒙逊更是其中之一。他常常在他人面前说沮渠蒙逊的坏话,有的时候甚至会当面数落沮渠蒙逊,所以沮渠蒙逊一直对他怀恨在心,更不甘心让他取代自己的位置。
  于是,沮渠蒙逊暗中找到段业,对其道:“陛下,我们国家现在国泰民安,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事,你只要提防马权就可以了。”
  放屁,赤裸裸的放屁,就这么几句话就想将段业的心腹置于死地?简直是无稽之谈,甚至连沮渠蒙逊自己都不会相信,所以除此之外,他还准备了很多说辞以及莫须有的证据,打算在段业拒绝他以后交给段业。可让沮渠蒙逊崩溃的是,当他说完这话以后,段业想都没想便赞同了他的看法,并在次日便将马权给杀了。
  沮渠蒙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这世界上会有如此愚蠢之人,所以在段业杀了马权以后,沮渠蒙逊找到了自己的大哥沮渠男成,以一种非常严肃的口吻和其道:“我们现在的主人根本不具备辨别真假的能力,在这种乱世中,似此等人,早晚都会被群狼所吞并。说句不好听的,整个大凉都是你我兄弟帮他段业打下来的,我们怎么能看着一个好好的国家被他人所吞并呢?所以我打算杀掉段业,继而拥立哥哥你当大凉之主,你看怎么样?”
  本以为自己的大哥会赞成这个提议,可让沮渠蒙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大哥竟然拒绝了自己,理由竟是不能背叛厚待自己的人。乱世!这他娘的是乱世!!!这种思想怎么可能有,有这种思想的怎么可能会活得长久?!!!沮渠蒙逊非常郁闷,于是再三劝谏,可都被沮渠男成给否决了。沮渠蒙逊一看自己的大哥油盐不进,实在无法再劝,而自己又不能继续留在段业身边(不然保不准哪天就会被段业给弄了),便请求外调至西安做太守。
  段业本来就对沮渠蒙逊怀有极大的忌惮,如今沮渠蒙逊自己要远离京师,这正中了他的下怀,于是当即批准,将其外调。可沮渠蒙逊真的甘心从此以后便要在一个外边小地生活吗?!我只能说,一匹狼,他永远不可能安分。
  果然,到了西安以后,沮渠蒙逊便开始整顿部队,准备造反。可同时,沮渠蒙逊也知道,就这样造反,自己必败无疑!为什么?现在北凉的士兵虽然都喜欢沮渠蒙逊,可整体的人心却在沮渠男成那边。因为沮渠男成待人仁厚,极有长者之风,所以不管是军中将领还是朝中大臣都非常敬重他。因此,一旦自己造反,士兵还真就不一定听他的,而一旦沮渠男成领兵讨伐自己,就自己这边境之地,怎么可能是沮渠男成的对手呢?因此,想要成功造反,沮渠男成就必须去死!
  “大哥,不是我不想跟着你干,是你挡了我的路,所以,你必须要死!”
  月末,沮渠蒙逊要求沮渠男成一起去兰门山祭祀先祖,沮渠男成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弟弟会阴谋陷害自己,所以当即应允。可就在沮渠男成答应的同一时间,沮渠蒙逊又秘密派遣京中鹰犬暗通段业,诬陷沮渠男成最近要造反,据可靠消息,他近来要借着休息的机会带兵前往兰门山,而一旦到了兰门山,他便会和沮渠蒙逊合兵一处,共同对他进行打击。段业一听吓懵了!现在整个北凉,谁能代表整个国家的人心?谁又最会打仗?只有两个人,沮渠蒙逊和沮渠男成。一旦这两个人合兵在一起,自己分分钟便会被万刀分尸!因此,愚蠢的段业想都没想便确信了这个消息,然后不分青红皂白便将沮渠男成抓了起来,并押到自己身前质问,同时要求沮渠男成自杀。
  沮渠男成多聪明一人啊,一听这话就知道是沮渠蒙逊要陷害自己,于是急忙和段业道:“这么些年了,我对陛下的忠心陛下难道不知道吗?就凭我手中的权利,我想要背叛陛下什么时候不行?难道一定要等到今天?!既然陛下您想知道实情,那我就告诉您!之前,沮渠蒙逊曾找我商量,要我和他共同反您,但我严词拒绝了他,同时,因为他是我的弟弟,我才没有将这事儿告诉您。可如今,这猪狗不如的畜生竟然将主意打到我,他的亲哥哥身上。那么他为什么要陷害我,置我于死地呢?因为部族之人都对我非常尊敬,他害怕造反之后不得人心,所以才要让我死!而陛下一旦将我斩杀,这畜生就能借着我的死为口实来讨伐陛下!到时,陛下必死无疑!所以,我请求陛下将计就计,现在便放出风声,说我已经被处死了。如此,沮渠蒙逊必定造反!陛下看到他的真面目以后便可命我为统帅,揭穿他的阴谋,进攻他的巢穴!那时,沮渠蒙逊必死无疑!还请陛下三思,不要做那些自毁长城的举动!”
  405
  北凉新主(下)
  哪怕不是马后炮,哪怕不是事后诸葛亮,沮渠男成说的这些话也有绝对的道理,换谁当统治者都会对他言听计从,因此你就是听了也不会损失什么。可段业呢?耳根子软,胆子小,最重要的是脑子不好使,所以根本懒得听沮渠男成“狡辩”,他见沮渠男成不自杀,当即便命人杀了沮渠男成,然后昭告天下,说沮渠男成造反云云。
  这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北凉,所以人心浮动,愤怒异常,整个国内一片肃杀。沮渠蒙逊闻听此消息以后这心中乐得简直不要不要的,可外表却装作极致伤心的样子。他冲出城府,在大街上狼哭鬼嚎,还将所有手下都召集在一起,痛哭着和他们道:“我哥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最清楚,他有没有可能反叛段王你们最清楚!就这样忠诚的人,段王也要诛杀,他的眼睛难道是瞎的吗?!!!最开始的时候,他段业算个神马东西!如果不是我和大哥,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如今可倒好,卸磨杀驴,他段业也算个人?!!!各位看看吧,现在的凉国被段业治理成了一个什么样子?!!!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国家被周围强邻欺压!他段业哪有半点儿君王的样子?这样的君王,还配让我们辅佐吗?!我意已决,从今天开始便起兵伐段!为我哥哥报仇!你们说吧,愿不愿意跟着我干?!!!”
  那沮渠兄弟平时就极得人心,沮渠男成更是其中之最,所以此言一出,群情激愤,将领们都争先恐后表示愿意为沮渠男成报仇。沮渠蒙逊见时机已到,便率本部兵马向国都张掖进发。
  最开始的时候,沮渠蒙逊的部队只有一两千人,可当他到达氐池的时候,部队人数已经增加到一万余人。而这还远远没有结束。当时,很多势力都看好沮渠蒙逊,所以随着沮渠蒙逊的推进,北凉的一些地方将军、太守,以及周边的匈奴、两羌部落也都陆续前来投奔沮渠蒙逊,使得沮渠蒙逊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拥有数万部众。
  再看段业。
  这蠢货之前杀了很多将军,所以现在整个北凉连一个能领兵打仗的人都没有,稍微有点儿作战经验的只剩下一个叫田昂的普通将军。搞笑的是,段业在这之前又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将田昂也关到了监牢之中。现今,沮渠蒙逊来袭,段业没有办法,只能将田昂给放了出来,让他领兵前去阻击沮渠蒙逊。田昂没有说什么,带兵就去了。这时,段业周围的谋士赶紧道:“陛下,这天下凡是姓田的人,身体中都流淌着叛变的血液(春秋时田齐篡姜齐),田昂这个人更是如此,他外表看上去老实忠厚,可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不是什么好东西,陛下为什么还要让他领兵作战呢?”
  段业几乎是带着哭腔道:“那你说怎么办?现在我大凉能打仗的将军死的死叛的叛,我身边哪里还有一个会打仗的?我信任你,你能去带兵打仗吗?!你能打得过沮渠蒙逊吗?!”
  话毕,那谋士寒蝉若禁,再不复多言。见状,段业叹息一声道:“所以,我也只能赌了,赌田昂不会叛变。”
  赌什么赌,这有什么好赌的?从人心来看,你段业这些年不务正业,大权旁落,谁还会认为你是一个有前途的君主?从实力上看,你段业手上虽然有一些兵众,可将领根本无法和百战百胜的沮渠蒙逊相提并论。从个人感情上来看,你段业之前听信谗言,不分青红皂白就将我扔到了监狱里,我田昂还他X能为你效忠?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基于以上三点,田昂见到沮渠蒙逊以后便直接带着部队向他投降了。沮渠蒙逊因此长驱直入,只短短几天的功夫便抵达了张掖城下。而田昂的侄子则在内打开了张掖的城门,使得沮渠蒙逊不费吹灰之力便攻进了张掖城内。
  段业的左右侍从、官员、士兵们不想为段业丢掉了性命,便抛弃段业纷纷逃走,只剩段业孤零零一个人于王宫之中。最后,段业被沮渠蒙逊生擒,段业无不谦卑地对沮渠蒙逊道:“最开始,我并没有要当王的想法,是你们兄弟二人强逼着我我才干的。现在,你又不想让我当了,那好,我不当了,我愿将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你,只求能饶我一命,好吗?”
  呵呵,饶你一命?饶你一命真相泄露了怎么办?饶你一命你死灰复燃了怎么办?我这次起兵的口实是什么?是要为沮渠男成报仇!!!饶你一命我怎么向手下交代?!怎么向天下人交代?还饶你一命,做梦去吧。
  最终,沮渠蒙逊将段业残杀,并割下头颅祭奠了沮渠男成。至是,沮渠蒙逊成了北凉新主,那么北凉又会在沮渠蒙逊的带领下走上一条什么道路呢?我们拭目以待。不过现在,还是再将目光瞄向其他势力吧。
  406
  3.4后燕政变
  公元401年7月,魏帝拓跋珪趁着东晋国内大乱之际派长孙肥攻陷了许昌,又命长孙肥继续向南吞噬东晋之土,一直走一直吞,直到走到彭城,并将其地攻陷之后,北魏军团才停止了南侵的步伐。
  同年,随着这些年不断的吞并、治理,后秦已经成为了整个西北最为强大的国家,甚至已经有了能和北魏抗衡一下的实力。周围的势力都怕它,纷纷向它上贡称臣,甚至连强大的南凉都不敢和后秦撕破脸,处处忍让。因此,后秦越发强大,利益的矛头逐渐驱使后秦和北魏这两个北方强国相碰。
  后燕方面。
  自从慕容盛登基以后,不断颁布仁政,整顿吏治,后燕在他的治理下稍有起色,东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逐渐臣服于后燕。虽然依然无法和强大的北魏相提并论,但起码有了抵抗的资格。不过慕容宝当初是怎么丢掉国家大权的,慕容盛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在他的心中,父亲之所以会丢掉大权,那就是太过懦弱,太容易轻信别人。因此,慕容盛谁都不相信,只相信自己。他对待掌权的官员极为严厉,对待那些文武大臣们更是苛刻至极,从来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并且只要有谁让慕容盛怀疑了,他便会大开杀戒,将其满门诛杀。因此,即使是王室宗亲,功臣元老也都不能自保。终于,这种不安的情绪,这种躁动的心理,在这一年爆发了。
  公元401年8月,左将军慕容国(后燕宗室)与殿上将军秦兴等人阴谋诛杀慕容盛另立新君,可消息不慎泄露,最后凡参与本次行动的人全部都被诛杀。可就是这样,慕容盛依然不肯罢休,于是又杀了这些人的全族,据说因为这次事件,每天都要有好几百人死去。且从这时候开始,慕容盛看谁都有嫌疑,看谁都像是要谋害他的性命一般,所以更加弑杀,不管是谁,只要稍微让慕容盛有点儿怀疑的,那就是杀!
  于是,再也受不了这种度日如年感觉的一些官员再一次选择造反。他们于本月的某一天潜入了皇宫之中,然后立即对慕容盛的寝宫发动了突袭。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兵器交接声不断。
  慕容盛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睡觉都要抱着刀睡,铠甲始终放在自己的身旁,甚至很少能有深度睡眠,因为他无时无刻都要防着别人害他。因此,当听到喊杀声以后,慕容盛砰的一下便窜了起来,当即穿上铠甲,带着士兵便冲出去平乱。
  终于,在慕容盛的带领下,叛乱的官员被清除,只剩下一些零星的散兵四处躲藏奔逃,已经构不成半点儿威胁。见状,慕容盛长长舒了一口气,然后一边命士兵们满皇宫地搜查落网之鱼,一边带着几名卫士往寝宫回。
  可就在路过一个黑漆漆的巷子之时,一名躲藏在此的士兵却以为他被发现了。本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的中心思想,那士兵砰的一下从巷子里窜了出来,一刀便插进了慕容盛的身体中(不道插的哪,史书没说)。周围将士见状又惊又怒,于是将这个袭击慕容盛的士兵乱刀分尸。可现在,慕容盛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就要不行了。可就在这时,也不知道慕容盛是哪里来的力气!他顶着钻心的疼痛,直接站了起来,让卫士们将他送到寝宫。而到了寝宫以后,他竟然不顾自己已经透支的生命,交代了很多后事,重新布置了警卫以后,这才安心离开了人世。为什么说他是安心离开呢?因为他死的时候是笑着死去的。是呀,又要治理朝政,处理万机,又要防着这个盯着那个,慕容盛早就累了。也许,只有死亡才是他真正的解脱吧。
  当时,天色还晚,知道慕容盛已经死去的只有中垒将军慕容拔(宗室,路人)、仆射郭仲(路人)和太后丁氏。慕容拔和郭仲认为,现在国家正是多灾多难之时,周边又有北魏这头豺狼始终盯着自己,所以不能选慕容盛的嫡系血脉(当时的太子是慕容盛的嫡子慕容定,具体年龄不知,但肯定没到加冠之年),应该选择一个年龄大的才能镇得住场子,因此建议丁太后能选择一名年龄大的,有能力的宗室成为继承人。
  当时,二人都希望丁太后能选择慕容元即位。为什么呢?从血缘上讲,慕容元是慕容垂的亲孙子,更是慕容宝之子,慕容盛之弟,所以即位绝对合法,完全没有问题。从能力上来看,慕容元既担任后燕尚书令,又担任了后燕的司徒,几乎所有的政事全都出自其手中,并且从来没犯过什么重大的错误,所以这方面也没有问题。最后,人心上。慕容元为人和善,胸襟宽广,做事能够掌握尺度,朝廷中有很多官员都对慕容元赞赏有加。
  综合以上,慕容元确实是后燕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可这个世界上,类似宣太后、吕太后、武则天的女人实在是太少了,而大部分的女人,她们都不知道什么大义,他们只知道自己喜欢谁,只知道给喜欢的人争取利益。而慕容元,丁太后并不喜欢,他喜欢的是慕容熙(慕容垂幼子,慕容宝之弟),所以当即否决了二人的提议,并在废黜太子慕容定以后秘密遣使将慕容熙接到宫中即位。
  次日朝会,文武百官上朝,这才知道慕容盛已死,慕容熙继承了后燕的皇位。本来这些文臣武将们都想拥立慕容元,可因为丁太后已经将大事敲定,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便只能不情不愿地同意了。慕容熙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见,不怎么得人心,所以在朝堂上虚假地谦虚了一番,然后还要将皇位让给慕容元。可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谁也别装什么生面筋。慕容元一看就知道是慕容熙在试探自己,哪里敢接这个盘子?所以将头摇得和拨浪鼓似的,说什么都不肯接下这个皇位。慕容熙见状,只能“不情不愿”地继承了皇位。可继承皇位以后,慕容熙翻脸的速度却要比翻书还快。
  公元401年8月21日,慕容熙即位,并将所有参与之前谋反的人全部残杀。这还不算,但凡参与了谋杀慕容盛的人,他们的家人也都被统统诛杀,一个没有留下。
  22日,慕容熙宣布大赦天下,使很大一部分人将心中的石头放下。可到了24日,这货直接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慕容元残杀。而在杀掉了慕容元以后,慕容熙又将之前的储君慕容定残杀,为的就是不留下一点儿祸患。而这接连的行动,也让整个后燕的臣民都看出了慕容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
  有人大概会说:“什么货色?乱世不狠不成仁,这样就对了。”
  说得没错,身在乱世就要学会狠,学会放血!可问题是你怎么个放法,上位就杀了侄子?上位就杀了侄孙?甚至连最起码的戏都不做!我只能说,这人虽然狠,但也是一个猪一般的蠢货。那么后燕即将在慕容熙的带领下走上一条什么道路呢?我们到时再说。
  敏感词,分段发
  407
  3.5平阳之战(上)
  再看北魏。
  公元401年12月,随着近些年来连战连胜,魏帝拓跋珪有点儿飘了,认为自己的魏军是整个天下的无敌之师,于是同时和两个国家开战。
  他亲点八万大军,调兵遣将,一路由B+级骁将拓跋遵和B+级智将和跋率领(五万),目标后秦。
  一路由北魏虎威将军宿沓(路人)率领(三万),目标后燕。
  那么他能成功吗?答案很快就来了。
  公元402年正月,慕容熙见北魏军团来犯,这心中便开始产生了畏惧的情绪,可当情报说魏军士兵只有三万,将领只有一个不知名的宿沓的时候,慕容熙这悬着的心才放下,即命慕容拔率南燕精锐前往迎击。结果,宿沓不敌慕容拔,被轻松击败,所以侵略南燕之行动宣告破产。
  同月,北魏第一路大军亦对后秦展开了凶猛的攻势。这一路大军有强将率领,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也不是二路军可比,所以战阵之初所向无敌,连连降服了附庸后秦的诸多部落。拓跋珪于是遣使往长安,要求后秦从此臣服于自己。可姚兴却在朝堂中哈哈大笑,笑拓跋珪目中无人,更笑拓跋珪没有见识过真正的英雄。拓跋珪大怒,于是在西部边界囤积粮草,集结士兵,准备时刻对后秦发动灭国级进攻。
  同月,柔然部落通过多年的养精蓄锐,终于又恢复了锐气,于是开始在漠北横扫诸部,打算彻底统一了整个漠北以后再南下攻魏报仇雪恨。当时,整个漠北部落林立,可却少有柔然之敌,所以柔然得以纵横驰骋,在极短的时间内打服了一个又一个部落。可这其中也有猛的,那斛律部便是其中之一。
  斛律部,属敕勒大族群之一,不过和其他敕勒族群不一样的是,斛律部的男人更加勇猛,性格更加坚毅。在他们知道的字中就没有“投降”二字,所以他们的对手虽然强大,但斛律部的人从来都没有畏惧过,经常和柔然硬杠而不落下风。
  柔然可汗郁久闾社仑对这个部落非常头疼,所以拿定主意,一定要先将这个部落灭了再讨伐其他部落,于是将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在了斛律部身上。斛律部的男人虽然勇猛善战,可双方的力量差距实在太大,最终不是对手。斛律部的部大斛律倍侯利眼看自己不是柔然的对手,又不甘心族群从此被奴役,便在一怒之下带着自己的族人向南迁徙,投奔了柔然的死敌,哦不,应该说是天敌,那就是北魏。
  从此,斛律一族在北魏扎根。而柔然呢?在没有了斛律部这个领头狼之后一路顺风顺水,连平各个大部,于是称霸漠北,无敢不从!据史料所载,当时,柔然的版图向西已经到达了焉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带),向东已经与朝鲜接壤,向南更是逼近了大漠以南,所以,郁久闾社仑自此创建封号,自称为豆代可汗,并开始建立一整套的国家制度。柔然,已逐渐成为一个能够威胁北魏的存在。(我插一嘴,地盘虽然大,但都是贫瘠之地,没啥牛13的)
  再看北魏。
  公元402年5月,姚兴命义阳公姚平为主帅,尚书右仆射狄伯支为副帅,带正规混编部队四万人前往征伐北魏。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一次应该是姚兴的试探性进攻,打下一些地盘,抢夺一些资源就会撤退。可当四万大部队出发以后,大家才惊愕的发现,原来这四万正规军并不是什么劳什子的主力部队,只不过是先头部队而已。因为就在这四万人出发以后,姚兴亲率将近十万大军于后跟随。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试探性进攻,而是纯纯的灭国之战啊!
  数日以后,后秦军抵达秦国边境的军事要塞,通过六十多天不间断的猛攻以后将此要塞突破,长驱直入。消息传到国都平城以后,拓跋珪高度重视,于是在本年7月命长孙肥率六万骑兵为先锋阻击敌军,自己则亲率十余万大军于后跟随,准备对后秦军展开决战。
  8月,拓跋珪主力军团抵达永安(山西霍县),后秦前锋军姚平闻听动静以后便命二百余名斥候前往探查,想要在战前了解拓跋珪的具体兵力。可长孙肥岂会给你这个机会?他发现后秦二百斥候的身影以后便立即命精锐轻骑前往迎击,只顷刻之间便将此二百名斥候全部擒杀。
  消息传到姚平处后姚平大惊!要知道,这二百多名斥候都是自己部队里的精英,不但警戒性很强,就连骑术和单兵作战能力也是军中之最。可就这样的二百来人,于顷刻之间便被全歼!这岂能不让姚平惊异?!基于此,姚平断定,本次北魏来袭,定然出动了他都不敢想象的部队,于是当即放弃了和北魏决战的想法,直往后狂撤,争取与姚兴的主力大军汇合以后再行计较。
  可拓跋珪怎么可能放了你姚平这条大鱼呢?他见姚平向后撤退,想也不想,便命全军对姚平展开攻击。于是,姚平在北魏庞大军团的追击下且战且退,最终在损失近四成的情况下才从战场逃到柴璧(山西临汾西南六十里)。
  姚平本来还想再逃,可遗憾的是,他已经逃不了了。因为北魏的前锋骑兵团已经将柴璧团团围住,看样子是一只苍蝇都不打算放过去了。
  数日后,拓跋珪的主力大军也已经来到,便更将柴璧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所以现在姚平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环城固守,等待援军!
  408
  平阳之战(下)
  后秦王姚兴,当他听说姚平所部被围柴璧的消息以后非常重视,于是亲率主力兵团前往救援姚平,更准备占据汾水以西的天渡(渡口),从这里运送粮食接济姚平,准备让其和拓跋珪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可这个谋划还没等实施,便被北魏军中的一名谋士看了出来。他见后秦军行军的方向便已猜测出了后秦军的意图,然后找到了拓跋珪,建议他在后秦主力到达以前率先占据天渡,那样柴璧便可不攻自破,后秦所有的部队也将按照魏军的节奏被动挨打。
  拓跋珪认为有道理,便在后秦军到达以前夺下了天渡,断绝了柴璧的粮食支援通道,然后又命令全军将士在柴璧四周筑建一重又一重的围墙,对内防止姚平向外突围,对外又能防止姚兴的突进支援。拓跋珪认为事情做到这一步就够了,大大的够了。可他的手下很明显不这么认为。当时,有一名将军见拓跋珪如此布置,便劝谏拓跋珪不但要在柴璧周围布置围墙,还要在汾水一个特定的地方架设浮桥,然后在那里建立围墙,布置重兵。因为后秦军军纪严明,单兵作战能力还极高,一旦给他们施展的空间,备不住这帮玩意儿还真就从外杀进来,到那时,自军便有溃散的风险。拓跋珪认为这个建议非常靠谱,便依计行事,将柴璧从里到外堵得铁桶一般。
  28日,后秦军主力在姚兴的带领下抵达天渡,可此时的天渡已经被魏军占据,并修整的如铜墙铁壁。姚兴见这地方武装得和一个龟壳一般,便当即放弃了攻击天渡,而改从某地渡汾水登岸。可让人无奈的是,最好的登陆点也已经被魏军占据。姚兴无奈,只能率军丢此登陆点展开进攻。
  拓跋珪见状,立即率军中最精锐的三万步骑来到此登陆点抵挡秦军的攻势。最终,秦军连番狂攻都无尺寸之功,还损失了数千的正规军。姚兴没有办法,只能驻扎于此登陆点四十里外,和拓跋珪对峙起来。
  姚平本来是想配合姚兴杀出去里应外合的。可无奈拓跋珪将防御布置得铁桶一般,甚至连外围都已经布置好了防守,所以姚平根本没有出击的机会,只能干看着着急。拓跋珪于是又将围城大军分出几万,分别占据着柴璧一带的险要高地。此高地占据以后,姚兴就更不能往柴璧接近了,因为他只要进入这个伏击圈,那便没有了活命的可能。
  十月,在对峙了60余天之后,柴璧城中的粮食已经吃光了,甚至连箭矢都用尽了。姚平没有办法,只能率全部将士于一夜向外突围。可拓跋珪的防守何等坚韧,岂会让城中秦军如此轻松的突破?于是,双方便展开了不死不休的搏杀。一时间,喊杀声震动四野,无数的火炬甚至将黑夜照成了白天。
  此等庞大战事当然惊动了正在和拓跋珪对峙的姚兴,于是姚兴将所有的士兵都聚在一起,擂鼓大吼,为姚平的部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可让姚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举动反倒使姚平全军崩溃了。
  当时,姚平全军正在针对一个突破口死命搏杀,虽然不占据地利,但是凭借着不要命的精神还是有那么一点儿突围的希望的。可就在这时,对面友军喊杀声震天,姚平以为友军要前来接应他们,便就令大军放缓了攻击的强度,想要等有生力量赶来以后再拼尽全力突围而去。可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之前突破的口子也被魏军修好,可那些呜嗷喊叫的友军还在喊叫,没有一个人过来帮忙。看着已经翻修一新的口子,姚平绝望了,他的士兵们也绝望了,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再对围墙进行进攻,更没有信心再将包围网打出一个口子,因为现在所有的围城主力都已经集中到他们所攻击的这个地方,更有魏军悄悄游走到了他们的身后,将他们所有的退路全都断去。也就是说,现在姚平就是想回城也不可能了。可他姚平会回城吗?他不会,因为回城也是个死。那么姚平会投降吗?他不会,在这些人心中,他们是伟大高贵的羌族人。身为羌族人,只能够战死,如何能去做别人的俘虏?!于是,姚平带领着全部人马跳河身亡。
  至是,后秦所有前锋部队灭亡。拓跋珪让围城的部队于柴璧休整两日后便形成两翼,慢慢冲姚兴的部队包围了过去。
  拓跋珪的想法很简单,彻底将姚兴包围,然后发动总攻击,让这个号称羌族最伟大的君主死于战阵之中。而姚兴呢?他却根本动不了。为什么?因为现在姚兴正在和拓跋珪对峙,拓跋珪把他盯得死死的,只要姚兴敢分军而动,他便会亲率主力和姚兴死拼,将他拖在战阵之中。而一旦事情演变到这种地步,那么后秦军便会提前被四面围攻。所以,现在的姚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围,却不能有一丝行动。姚兴很着急,甚至,一丝惊恐在他心中蔓延。最后,姚兴怂了,几次派遣使者往拓跋珪处,声称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只求拓跋珪能撤去包围,让他平安返回长安。可拓跋珪呢?就俩字儿——不行!哪怕你臣服于我也不行!他只想要后秦所有的人马都折在这里!更想要姚兴的人头!!!!
  姚兴无法,只能原地加筑壁垒,和北魏军团拖延时间。可这个时间又能拖延多久呢?
  时,魏军已经断了秦军的粮道,秦军如果没有天大的意外的话,那就只能原地等死。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意外,还真他X来了!
  当时,柔然已经成为了整个漠北最为强大的势力。豆代可汗,也就是郁久闾社仑认为自己行了,便开始将凶狠的目光瞄向了北魏,始终找寻着北魏的破绽。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郁久闾社仑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姚兴命悬一线之时,这货突然调集了整个柔然的部队,开始向漠南缓缓而行。据说,柔然所出动的部队极其庞大,甚至庞大到走过之处卷起的沙尘都能够遮蔽天空。而这时候,北魏的主力部队尽皆被拓跋珪调了出来,北部空虚,如果这时候柔然突然对其发动灭国之战,那么整个北魏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拓跋珪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率军撤退。姚兴呢?终是捡了一条命,率军狼狈地逃回了长安。
  409
  3.6崛起(1)
  公元402年12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调集庞大军团至云中,准备给柔然痛击。可就在这时,柔然大军却撤退了。当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拓跋珪气得满脸却黑,砸东西掀桌子,发誓一定要让柔然付出代价。
  再看后燕。
  话说自从后燕被北魏打回东北以后,整体力量便开始极速下滑,所以一直受后燕奴役的高句丽,便开始断绝了对后燕的进贡,还有了很多小心思。可被慕容盛一顿打击以后,他们便又怂了,开始老老实实给后燕上供。可自从慕容盛死后,慕容熙即位以来,高句丽人却发现,驻守边关的后燕将士的战斗力在逐渐下滑,以前天天操练的吼声现在也已经没有了。所以高句丽王认为慕容熙很有可能是一个昏君,这便对后燕边境展开了试探性的攻击,也就是袭击个村落,抢点儿东西啥的。
  这要是以前,后燕驻守边境的士兵一定会第一时间前往阻击。可这一次,一直到抢劫完毕,这些士兵都没有出来攻击他们。于是高句丽王这心里就更活泛了,便派出了大批军团袭击后燕各地。
  这一回,后燕的驻边部队出来了,可却统统被高句丽人打败!高句丽王一看好家伙,后燕的部队现在已经弱成了这个样子,便开始攻城略地,不但将之前被后燕夺去的土地夺回大半,还反过来抢了后燕很多领土。而当年那些强悍无敌的后燕人呢?竟全部被高句丽人击败,极少能胜。
  面对着国土的沦丧,国家尊严的丢失,我们这位伟大的燕王——慕容熙正在干什么呢?哈!他正忙着享受呢!
  话说慕容熙杀了慕容元以后,便认为现在整个后燕都没有能威胁他的存在,所以真面目便露了出来。这厮不处理政事,整天都忙着饮酒、打猎、玩儿女人。当时的大臣们对此都非常痛恨,所以总有些忠正大臣劝谏慕容熙,让他不要再这个样子。可慕容熙呢?不是骂就是杀。所以逐渐地,再也没有人敢对其进行劝谏。
  当时,慕容熙最为宠爱的女人一共有两个,分别是符娀娥和符训英,尤其是对符娀娥,那更是宠爱到了骨子里,天天都和这个女人腻在一起。可这一举动却惹怒了丁太后。丁太后又为什么会愤怒呢?之前也说了,因为他喜欢慕容熙嘛~~~~~所以,丁太后对慕容熙的感情逐渐由“喜爱”变成了愤恨,便打算和自己的侄子丁信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废了慕容熙,然后立慕容宝之子,慕容盛之弟慕容渊为后燕新主。可消息却不慎泄露,慕容熙得知以后马上逼杀了丁太后,然后又在一段时间以后杀掉了慕容渊和丁信。
  这之后,慕容熙更认为整个朝廷再没有人能够威胁自己,所以放肆到了天际,不但整日不上朝,还让百姓们为他建造皇宫等各种奢华建筑。因此,后燕民不聊生,几乎所有后燕的老百姓都在祈祷慕容熙早早死去。这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次的小型叛乱,可却都被慕容熙以血腥的手段镇压了。不过这么作下去,慕容熙还能有多少天的蹦头呢?我们拭目以待。
  再看东晋。
  话说桓玄宰掉司马元显和刘牢之等强敌以后,已经成为了整个东晋的主宰级人物。这之后,他再无顾忌,将整个东晋朝廷中的实权都分批次交给了自己的亲信或者桓氏族人。所以,说现在整个东晋都是桓家的也一点儿不夸张。可哪怕是这样,他桓玄就能满足了吗?答案当然是No。他桓玄,要的不是权倾朝野,他真正要的,是建康皇宫正中央的那个宝座啊!可这个宝座又不能一下夺来,所以他需要慢慢的来,慢慢来。
  公元402年10月,桓玄开始对刘牢之的旧部下手了。他先后斩杀了吴兴太守高素和一些将军,然后皆让自己的族人前往顶替。这些刘牢之当初的旧部,他们以为背弃了刘牢之自己就会富贵一生,最起码不用活的心惊胆战。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刘牢之被收拾了,他们这些桓玄心中的不安定因素又怎么可能安然?于是,一个又一个刘牢之的旧部被桓玄所铲除,一个又一个刘牢之的旧部或者逃奔北魏,或者逃奔其他势力,只有小部分人投奔到了刘裕的帐下。那么桓玄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有对刘裕动手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裕行军打仗的能力实在太强了,强到了哪怕他手上没有多少士兵,桓玄都不敢轻易对他下手的程度。而如今又有不少刘牢之旧部带着自己的本部兵马投靠了刘裕,桓玄就更不敢轻易下手了。
  再者说,孙恩虽灭,他的妹夫卢循却也在当初的岛上生存,虽说现在力量还不够成熟,可保不准哪天又强大了。而如今刘裕将这个祸害盯得死死的,他桓玄为什么还要得罪一个免费的打手呢?
  基于以上,桓玄暂时没有理会刘裕,而是想等彻底稳定了东晋以后再对刘裕下手。
  桓玄认为自己很聪明,相当的聪明,可这世界上又有几个人是傻子?更别提狡猾如狐的刘裕了。
  其实刘裕早就开始防备桓玄了,不过一是现在手中的力量还不够彻底消灭桓玄,二是现在发动政变也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因此,现在的情况是,桓玄在等,刘裕,也在等!就看最后谁先失误罢了!
  公元403年正月,海贼卢循不知道又从哪套弄来数万部队,于是再次对三吴之地发起了进攻。可每一次进攻都被刘裕无情击退,甚至最后刘裕转守为攻,将卢循打得狼狈逃窜。
  8月,刘裕已连胜卢循十余场,将卢循追得惶惶不可终日。可当刘裕的部队追击卢循到晋安以后,他却放缓了脚步。因为刘裕知道,一旦卢循被自己彻底击败,那么自己对桓玄仅剩下那一点儿利用价值也会荡然无存,到时候便是自己的死期!所以,起码现在,卢循绝不能死!
  于是,卢循得以在刘裕的追击下成功逃回了那个“美丽”的小岛。
  410
  崛起(2)
  当时,整个东晋还残余的刘牢之的势力几乎都已经投到了刘裕帐下,桓玄一天不死他们便人人自危,如履薄冰。所以,在再次见识到了刘裕的英勇以后,这些人便建议刘裕带领他们讨伐桓玄,得到整个东晋的控制权。
  起初,刘裕没有做声,而是将这些人好言劝退以后召来了心腹孔靖商议道:“手下人都希望我能讨伐桓玄,掌控东晋大局,战意十分高昂。有如此人和在,我觉得事情成功的机会很大,不知你有什么想法。”(注:孔靖,今浙江绍兴人,是三吴会稽之地的豪族,颇有能力智慧,很有些大局观,当初刘裕征讨孙恩的时候,这个人敏锐地发现了刘裕的才能,所以倾囊相授,遂成刘裕之心腹,有些像刘备和糜竺,不过能力却不是糜竺所能相比)
  孔靖:“哦?将军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人和吗?”
  刘裕:“难道不是吗?”
  孔靖笑道:“当然不是。桓玄掌权以来,除了安插亲信,斩杀政敌以外,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反倒颁布了一些仁政,得到老百姓的拥戴,所以人心并没有丢失。再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距离建康很远,如果突然发动政变,会给桓玄反应的时间。到那时,我们成功的几率就太小了。因此,现在的将军,不但没有掌控人和,甚至天时和地利都没有掌控。不过嘛~~~~,再过一段时间可就不一样了!”
  刘裕:“此话怎讲?!”
  孔靖:“那桓玄有心篡位是明摆着的事,此人虽然有些能力,可却没有长远的眼光,必定看不到自己身后的危险,所以我断定,他一定会在短时间内行篡位之举!到时,天时和人和就不在他那一边了。而将军大可在最好的时间悄悄率军屯驻京口,等桓玄篡位以后对其发动袭击。到时,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将军这边,再配上将军无与伦比的战阵之能,成功几率可超过九成!将军为什么要放弃大好的机会而去争那毫无成功可言的‘机会’呢?”
  话毕,刘裕频频点头,接受了孔靖的建议,以战功为名,请朝廷能将自己迁至彭城,实现靠近京口的谋划。
  桓玄见卢循已经被击退,料定短时间内不会再来,再加上让刘裕离自己近一些也能对其实施监视,便批准了刘裕的奏请,将其调至彭城。
  9月,桓玄手下的一些马屁精通过桓玄最近一系列的举动看出了他心中篡晋的图谋,所以尽皆建议桓玄威胁晋安帝禅让。桓玄也有了这个心思,所以暗中命人威胁晋安帝,让他封自己为丞相、大将军、楚王,并赏九锡。
  晋安帝不过一个傀儡,皇帝做到他这个份儿上,也只能勉强保得一命罢了,哪里还敢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所以统统批准,并下诏书昭告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桓玄为什么不一次性威胁晋安帝禅让,而是要扯这么多的哩哏儿棱呢?
  第一,篡位这个事是一个大事,要一步一步来,可快不得。
  第二,刘裕手下士兵虽然并没有多少,可那都是精锐的北府兵,再加上刘裕统兵作战的本事南方无双,所以他要防备刘裕,不给他反叛自己的理由。哪怕是他再想登基称帝,也要先看看刘裕的态度再说。因此,桓玄在成为楚王以后,第一时间派桓谦前往彭城,试探刘裕的态度。
  而那桓谦到了彭城以后先是和刘裕客气一番,然后便看似漫不经心地道:“楚王功勋卓著,现在全国德望都很高,所以朝中很多大臣都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了楚王的身上,希望陛下能禅让于楚王,不知您对这件事是一个什么看法呢?”
  话毕,刘裕眼中精光一闪,心说“来了”,可表面上却是非常高兴地道:“嗨呀!现在的晋室已经微弱,早就不具备统帅天下的资格,如果继续让司马氏统治的话,天下不一定还要乌烟瘴气多久。而楚王呢?仁德显著于天下,又有能力,如果由他带领国家的话,国家一定会再度辉煌。所以您要问我,我是一万个支持楚王的。”
  这话一说,桓谦非常高兴,直接便对着刘裕一躬,然后心满意足地道:“有您这句话,那么就没什么办不成的了。”
  10月,得到刘裕“支持”以后,桓玄再无顾忌,于是唆使手下装扮成老百姓在全国各地造谣,说什么建康天降甘露,什么临平湖的湖水突然溢满等等等等,其意思无外乎是说连老天都希望桓玄来做大晋皇帝。老百姓们都不是傻子,心中大概也有了个数,所以都开始鄙夷桓玄的行为。不过身为乱世的百姓,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行了。所以百姓们虽然对桓玄的行为很鄙夷,但都没有什么太不好的言论流出。而让桓玄民心丧尽的是下一件事。
  那桓玄见流言对国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便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什么呢?那就是为老百姓谋福利。
  古时候,为老百姓谋福利最好的办法便是颁布一些有利于老百姓的仁政,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可桓玄呢?不走寻常路,非要学习西汉时候的王莽,净起一些天马行空的幺蛾子。什么彻底改变货币(用粮食和丝绸当做流通货币),什么恢复肉刑等等等等。
  总之,这货弄的这些没有一个最后能够成功。非但没有成功,还给老百姓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负担。而这货呢?还不赶紧改回来,反而不断地变变变,使得国家的政策朝令夕改,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当地官员都苦不堪言。因此,东晋的老百姓和很大一部分地方官员开始憎恨桓玄。这人和,也就逐渐不在桓玄的掌控之中。
  敏感词,分段
  411
  崛起(3)
  公元403年11月18日,桓玄感觉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便让散骑常侍卞范写了一封禅让的诏书交给晋安帝,让他撒愣禅让。
  晋安帝现在只求一条活命而已,所以不敢反抗,只能乖乖听命。
  21日,晋安帝驾临宝殿,手捧着皇帝的玉玺献给桓玄,正式向他禅位。
  23日,晋安帝搬出皇城,改居永安宫。
  12月,桓玄在九井山设立祭坛,正式宣告登基。在宣告登基的文书上,桓玄极力贬低曾经的东晋,简直将东晋说得如同一个垃圾国家一样不堪。手下有谋士建议桓玄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显得桓玄忘恩负义,更显得桓玄是一个气量狭隘的人。可桓玄根本不听,反倒是将东晋说得更加不堪。于是,国家百姓更是对桓玄愤恨非常,有能力的英豪,也看出了桓玄的揍性,不愿为其效力。

  8日,桓玄废东晋之号,改国为楚。至是,东晋第一次灭亡,共九帝八十六年。

  9日,楚皇桓玄进入建康皇宫,可就在大臣跪定,桓玄一屁股坐在龙座之时,龙座突然塌陷,将桓玄摔了一个狗吃屎。当时整个大殿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宁静,桓玄也被这突然的一幕搞得满脸却黑,不敢言语一声。为什么?因为古人信奉鬼神,信奉天意。如今,龙座无故崩塌,很明显就是老天示警,不希望桓玄坐上这个位置。
  可就在场面陷入极度尴尬之时,一名大臣却突然站出来大笑道:“好哇~~好哇~~~,各位知道宝座为什么会无故塌陷吗?!那是因为陛下对天下的恩德太重了,就是大地都已经承受不住了!这难道不值得庆祝吗?!”
  话毕,群臣拜服,桓玄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这真的不是老天的示警吗?各位马上就知道了。
  桓玄篡位以后,首先做的便是收买人心。那么他如何收买人心呢?首先,他会到监狱中去亲自审问犯人,只要犯人哭得逼真,不管这个犯人之前犯了什么罪过,都会得到他的宽恕。
  他还会去民间去探查民情,只要有拦住他车驾乞讨的,他不管这些人是不是骗子,都会接济他们。
  没错,桓玄就是喜欢用这种小恩小惠的方式来获取民心,以至于后来非但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还被有识之士笑话无能。
  内政方面,桓玄最喜欢的事情便是炫耀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他手下的主要官员在报告事情的奏章中,如果有一个字写得不好看,或者偶尔有一句话一个词不太恰当,他便会加以纠正,以显示他的聪明博学。
  一次,尚书在奏报桓玄的时候,误将“春蒐”二字写成了“春莵”,桓玄便针对这一件小事,从尚书左丞相开始一直往下,凡是经受签字的人,全部被降职或者免职。没错,身为一个皇帝,桓玄就喜欢在这些小事上做文章。
  桓玄有时候还会亲自挑选官员入宫值日,或亲自指派一些小官吏干一些具体的事情(类似一个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大事不管,成天盯着打扫卫生的阿姨指挥工作,桓玄就是这号的),因此宫中的诏令开始变得繁多杂乱,有关部门根本就来不及办理,以至于朝中政令纪律无法捋顺、混乱异常,大量的公文积压如同小山一般。而这些事,桓玄从来不去过问。
  桓玄还喜欢游玩打猎,有的时候一玩儿几天不回宫。他还奢侈浪费,经常玩儿到哪便让老百姓在那里修建豪华行宫,所以全国百姓骚动不安,越来越多的人期盼着有人能振臂高呼,带领他们推翻所谓“楚国”的统治。而这第一个跳出来的人却不是刘裕,而是一个叫毛璩(渠)的人。
  公元404年2月,桓玄升益州刺史毛璩为散骑常侍,让其来建康任职。此任命表面上是升毛璩之官,可实际上却是要将他的兵权收归国有。
  在当时的乱世,只要有地盘、有士兵,那便等于拥有话语权,甚至拥有一切,所以毛璩拒不受命。桓玄因此大怒,乃命桓希为梁州刺史,并将梁州之兵囤积在边境,准备时刻对毛璩发动进攻。
  毛璩一见这架势,断定桓玄不会饶了自己,于是向天下发布檄文,列数桓玄的罪责,然后调兵遣将,出全益州之兵往攻桓希。
  那桓希根本不是毛璩的对手,所以被其轻松击溃,毛璩则长驱而入白帝城准备一路向西。
  可桓玄畏惧的根本不是什么毛璩,他认为,毛璩现在虽然跳得欢,可只要自己一发全力,他必死无疑!桓玄怕的还是刘裕,怕自己出大兵之时被刘裕从后袭击,到那时,自己才是真的完了。
  可你要让他杀刘裕吧,他又有些舍不得,毕竟这是一个数百年都难得一见的战神级人物,以后自己定鼎天下还要靠他。所以,桓玄在犹豫不定的情况下遣使往彭城召刘裕进入建康,想要试探一下刘裕的真实用心。
  这要是一个胆小的,肯定不会来建康,哪怕是胆子大的也会在犹豫再三以后才会动身。可刘裕呢?想都没想便和使者来到了建康。桓玄见刘裕如此果决,这心中对他的防备便少了不少。
  这之后,桓玄天天招待刘裕,次次作陪。最开始的时候,桓玄还有一些试探的想法。可招待几顿饭以后,这货便和刘裕成为了莫逆之交,心中对刘裕那仅剩下一点点的防备也尽皆消失,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要给刘裕重权,让他以后为自己打天下。
  可桓玄身边也不是没有明白人,他的皇后刘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一次,桓玄招待刘裕,她也在场中,待酒宴结束以后,刘氏非常严肃地和桓玄道:“刘裕走路的姿势如同猛虎蛟龙,眼神如苍鹰一般锐利。这种人绝对不会对任何人忠心,他的眼中只有自己,不如趁早将他除掉,以免以后成为祸患。”
  话毕,桓玄哈哈大笑:“女人啊女人,你们永远都是那么敏感。放心吧,通过几天的试探,我已经断定,刘裕是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再者说,现在天下大乱,正是用人之际,如果朕将他杀了,以后还有谁会为我打天下呢?”
  就这样,刘裕得到了桓玄的信任,桓玄也错过了唯一一次能杀掉刘裕的机会。
  唉,敏感词,分段
  412
  崛起(4)
  公元404年2月,彻底对刘裕放下戒心的桓玄封刘裕为青州刺史,镇守广陵,将刘裕提拔成了一名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
  同月,刘裕和何无忌秘密至京口,谋划讨伐桓玄之事。(注:何无忌,刘裕的外甥,A级谋士,B+级将帅,是刘裕心腹之一)
  刘裕认为,既然要从京口出兵,那么京口的实权人物就必须要掌握在手中,于是命何无忌一家家地探访,套出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结果,所有的人全都支持刘裕,声称只要刘裕肯举兵,他们定誓死跟随。于是,刘裕与刘毅(原北府兵将领,B+级将帅)、何无忌、王元德(东汉王允之后,B级将帅,A级谋士)、王仲德(王元德的弟弟,A级将帅)、孟昶(B级政治家)、刘道规(刘裕的弟弟,A+级名将)、魏咏之(路人)、檀凭之(南朝檀氏族长)、诸葛长民(文武双A-的大才,不过品行不端,不是什么好人)、辛扈兴(路人)、童厚之(路人)等二十七人联合在一起,准备在时机成熟之时举兵伐玄。
  刘道规当时正在担任青州大督桓弘的中兵参军,刘裕便派刘毅前往青州,和刘道规一起对桓弘展开了突然袭击,并杀掉了桓弘,占据了青州大梁地盘。
  诸葛长民当时正在担任历阳太守刁逵的参军,所以得到刘裕的命令以后立即率本部兵马袭杀了刁逵,并占据历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