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
伐秦(10)
姚泓见姚难已陷入生死危机,赶紧亲率大军屯驻于长安附近,然后又命宗室,后秦镇北将军姚疆率军前往接应姚难。结果,双方刚刚会师,王镇恶的追兵便到,双方又展开了一次激烈的战斗。最后,秦军再次大败,姚疆也死于晋军之手,姚难只能率少得可怜的参军狼狈逃往长安。于是,王镇恶之大军已步步紧逼长安,沈田子的三千无敌精锐又在长安外围虎视眈眈,姚泓没有办法,只能率军退回长安,其形势已经到了极为危急的地步。
而正在前方抵御刘裕的姚讃见状,只能放弃眼前的优势,更放弃定城,率军撤往距离长安更近的郑城(陕西华县)。
刘裕呢?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遂率军尾随猛进,大军一步步逼近长安。
姚泓见状,乃使宗室姚丕守渭桥(长安北),将军胡翼度率军屯石积(长安东北),东平公姚讃守灞东(灞水之东)。至于他自己,则亲率主力大军屯守逍遥园(长安西北)。
时,王镇恶之水军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往长安疾进。当时,东晋的造船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他们的划船者已经不再在外面,而是都在船内滑行,所以岸上的后秦百姓根本看不到任何划船人,只能看到东晋的战船好像无人操控的幽灵船一样自动滑行,所以都说东晋人有神灵的帮助。
此消息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所以整个后秦的百姓都对晋人又敬又怕,这人心,也就开始逐渐趋向于东晋了。
由此可见得,古人确实是对神鬼之事非常的执着。
23日凌晨,王镇恶之水军已经抵达渭桥,遂命士兵吃喝休整,然后便下令士兵抢滩登陆,并下死命令,凡是最后登岸的,直接斩首。因此,士兵们无不抢先登岸,奋勇无比。可就在大军登陆完毕之时,渭水突然急流,将晋军所有的船只全都冲走了。(注:史料虽未明表,但我严重怀疑这都是王镇恶的诡计,是他故意让水流将船只冲走的,不然为什么会如此巧合)
王镇恶见状,直接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儿大声吼道:“将士们啊!我们的秦人和家园都在江南,这里是长安北门,离故乡有万里之遥。现在,战船、衣服和粮食全都被冲走了,所以,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胜利!胜利了,你们将会有无尽的财富,以后就可以和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可如果战败了,没别的,全都会死在异乡,再没有他路可走。所以,我的士兵们啊,和我冲吧!杀吧!!!”
话毕,王镇恶带头冲锋,后面的士兵见状,皆将生死抛在了脑后,和王镇恶一起对姚丕的部队发动了极其凶猛的冲锋。
那姚泓也在关注着王镇恶的动向,见他攻击的目标是姚丕方面军,便紧急带着部队直奔渭桥而去。
可让姚泓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姚丕实在太过废物,竟然交战没多长时间便将部队给带崩了。而当时,姚泓的部队就要到达渭桥。于是一进一退,两支同属于一个阵营的兵马就这样相撞在了一起。全军顿时陷入了极致的大乱之中,相互踩踏而死之人简直不计其数,更有后秦将领当即率部投降了东晋,给秦军反戈一击。
那王镇恶岂能放过如此天赐良机?遂率军对此乱军展开了疯狂的砍杀。最终,姚泓几乎全军覆没,只能带少数残军退回长安。
可王镇恶如影随形,竟然在城门关闭之前便率军杀入了城中,使得长安这座千古名都、坚城,就这样不攻而破。
姚泓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能再从长安逃出,前往石桥避难。
当时,姚讃正在灞东,听说敌军已经攻进长安的消息以后极为恐惧,认为这天下之大,再也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便打算率百官投降东晋。姚泓的儿子,当时只有十一岁的姚佛念见状,对姚泓悲壮道:“晋人灭秦,我们这些皇室之人必定是他们拿来开刀的对象,谁都免不了一死,不如自杀在此,还能保住名节,如果一定要投降晋贼的话,最后反倒会受辱而死,还请父亲想开吧,所谓成王败寇,就是这个道理。”
姚泓也知道姚佛念说得对,但是他怕死,很怕死,所以没有自杀的勇气。见状,姚佛念轻轻摇头,然后便直接冲到了城墙之上,并跳了下去。
姚泓万分悲痛,仰天痛哭,可最后,却依然没有自杀的勇气。
公元417年8月24日,姚泓携儿女及文武百官,前往王镇恶处投降,至是,后秦灭国,共三主三十四年。而此时的东晋,已经拥有整个南方和中原,那是绝对的天下第一强国。
9月,刘裕抵达长安,王镇恶于㶚上迎接。刘裕握着王镇恶的手微笑道:“好样的,是你帮助我完成了霸主的大业啊!”
一听这话,王镇恶吓得哐噹跪在了地上,一边叩头一边急道:“这都是主公英明指挥,全军将士共同用命才创造出的战果,和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刘裕呵呵笑着,然后拉起了王镇恶道:“何必这么害怕,你是要学习冯异吗?”(注:冯异,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能征惯战,因为常年领兵在外,怕刘秀怀疑自己,所以常以极致谦卑的姿态面对刘秀)
看这个样子,刘裕好像是根本没怀疑王镇恶,可王镇恶知道,这帮政治家翻脸比翻书还快,所以不但学习了冯异,还学习了王翦。这货为了让刘裕相信自己没有半点儿政治野心,竟然在出击以后各种监守自盗,甚至将后秦皇室车辇上的宝石全都抠了下来,给人的感觉是简直贪财到了极致。据说当时的王镇恶满屋子都是金银珠宝,并且一点儿不避嫌,生怕别人不知道一般。而刘裕呢?却恰恰是在知道了这些以后才彻底信任了王镇恶,不再疑虑他是否会造反。
476
第八章 篡晋成,南北立
8.1饭可以乱吃,话可别乱说
公元417年9月,刘裕下令没收后秦宗室祭祀用的一切器具,并将这些器具连同姚泓等后秦宗室一起押送到了建康(送回建康即斩首)。至于后秦遗留下来的金银珠宝,刘裕却没有送回建康,而是将这些“身外之物”全都赏赐给了自己的将士。于是,所有将士都对刘裕感恩戴德,发誓只为他效命。
同月,后秦被灭的消息传到了平城,北魏皇帝拓跋嗣闻讯大惧,于是赶紧撤回了士兵,并遣使往长安,希望能和东晋重修旧好。
刘裕现在正是要巩固新地盘,并且完成自己抱负的时候,不宜树敌,所以当即应允拓跋嗣的请求,晋、魏两国遂宣布停战。
与此同时,夏国首都统万。
时,刘裕平灭后秦的消息已经传至统万,正好那天朝会,百官们都在为此事而犯愁,生怕东晋的下一个目标便是自己。可赫连勃勃却坐在正中的宝座之上,一副不屑的表情。待一众官员停止了议论,他这才轻蔑道:“我们大夏不但不用怕东晋人的进攻,还要攻击东晋,夺取本应该属于我们的关中!”
这话一说,下面官员皆震惊不已,更有官员当众站了出来询问赫连勃勃。赫连勃勃道:“后秦近些年来连战连败,新主又懦弱不堪,根本不是刘裕的对手,其有不败之理?可刘裕是怎么想的我又岂能不知?为了得到整个晋国,他必不会在关中久留,最后还得回到江南。而晋军,一旦没了刘裕,那就是一群废物,又岂能是我大夏铁骑的对手?等着吧,等刘裕一走,我就带你们夺取关中,势必会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简单。”
于是,赫连勃勃秣兵厉马,不断在边境集结士兵,摆明了告诉刘裕,他赫连勃勃不怕你刘裕,你要是觉得行,好,那咱俩就在草原上拼一下子,你要是觉得不行,那就赶紧从长安滚犊子,别耽误我夺取关中。
对于赫连勃勃如此嚣张的姿态,刘裕自然是心中有数,可现在刚刚占据关中,士兵疲惫想家,实在不适合再起刀兵。同时,自己还有“很大”的事情要回江南处理,绝不能被赫连勃勃拖住。所以,刘裕不打算和赫连勃勃拼命,但又不想让辛辛苦苦拿下的长安丢失,于是遣使往统万,希望东晋能和夏国约为兄弟之国。然而呢?赫连勃勃不置可否,摆明了就是要等你刘裕回国以后便会夺取关中,你又能怎么样?
怎么样?刘裕脾气也上来了,既然你赫连勃勃想玩儿,那我陪你玩玩儿又能如何。可当时间到达11月之时,刘裕玩儿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他最为倚重的S级内务大臣,刘穆之病死了。
要知道,刘裕之所以能够如此无所忌惮地南征北战,当甩手掌柜,全都是因为刘穆之在江南给他操持的缘故。如今,刘穆之竟然死了,他刘裕再也无法做甩手掌柜,便只能准备东返,并以徐羡之代替了刘穆之的位置。
那徐羡之和刘裕早有交情,性格沉稳内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内务大臣,但实力终究无法和刘穆之相提并论,所以没有办法的刘裕只能将当初刘穆之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接手了一半还多,剩下的一小部分才交给徐羡之接手(说实话,那也不少了)。而需要处理内政的刘裕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南征北战了。可在东返之前,刘裕还需要布置防守,毕竟不管是夏国还是北魏,那都是不好对付的大匪,需要好好防范才是。
可接下来刘裕的种种布置,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也是从接下来的布置让后人皆对刘裕充满了怀疑,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能征善战的统帅,可对于政治,却实在上不了台面。
那么他是如何布置的呢?又说了什么话才让后生如此不满呢?
那刘裕走之前,任命了自己的次子刘义真为雍、梁、秦三州大督,全权处理关中之军政大权。而刘义真当时才多大?12岁,一个12岁的孩子,你让他拿什么去扼制刘裕手下的虎狼之将呢?更何况,这天下的神童何其少,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西汉时刘弗陵和儿单于的天赋。况且,当时被留在关中的诸多将领们并不相容。其中沈田子和王镇恶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不怎么样。遥记得当初前秦差点儿便一统了天下,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基本上都是因为王猛的关系。所以王猛哪怕死了,但在关中的名声也极为响亮,人人佩服,甚至大多都在家中为王猛立了牌位。而王镇恶呢?正是王猛的孙子,还是这次攻克长安中功劳最大的,所以整个关中的百姓全都愿意唯王镇恶马首是瞻。这可就让南方的那些将领们不爽了。尤其是沈田子。这货以数千破十万,重创了后秦的主力大军,不然刘裕不可能顺利过潼关,所以在灭亡后秦以后,沈田子便开始和王镇恶争功,闹得非常不愉快。
而就在刘裕要东返之际,不想和王镇恶共事的沈田子便找到了刘裕,并献谗言道:“主公,王氏一族在关中极得人心,只要王镇恶振臂一呼,半数关中之人都会跟着他造反,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信任他,要属下看,不如将王镇恶调回江南吧。”
实际上,沈田子说得也对,只要将王镇恶调走了就会解决很多的麻烦。由此可见,最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想弄死王镇恶。可刘裕接下来这番话,却透露出了他对政治的无知,更是因为这一句话被后生埋汰了千年之久。
只见他无所谓地道:“现在,我留你们这些文武官员在这里,还有一万精锐士兵,王镇恶如果图谋不轨的话,只能自取灭亡,你们都不用再多说了。”
我X这话什么意思?这不摆明了暗示沈田子可以弄死王镇恶吗?刘裕疯了?你说你要是怀疑人家就给人家整走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王镇恶留在关中呢?是不是太纠结了一点儿?我这人,一向不怎么认同司马光先生在《资治通鉴》上的评语,可这一次,我却认同非常。其评价译文如下:
“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委托王镇恶镇守关中,却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这不正是挑拨他们之间发起战争吗?太可惜了,百年之久的敌人,千里之广的疆土,取之不易,却因一时的胡言乱语而丢弃。荀况说过:‘兼并容易,团结在一起就难了。’这话说得实在是太对了。”
对于此段内容,钱穆老先生也曾做过评价:“时长安危机四伏,善后本已不易,裕临行而出此言,正所以加速关中之乱也。”
而刘裕很快便为他的言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行了,不埋汰刘裕了,不然又得像当初埋汰刘秀似的被书友抨击了。我们继续正文。
477
8.2夺取关中(上)
12月,刘裕从长安出发,自洛水进入黄河,开掘汴渠东返。
同月,刘裕东返的消息传至统万,赫连勃勃闻讯以后立即将手下第一谋臣王买德叫了过来,然后问询道:“刘裕已经离开关中,我吞并关中的主意已定,谁也阻拦不了,所以不打算和朝中的那些官员们说,但还是想和你一起探讨,希望你能给我出一些法子。”
王买德:“关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刘裕却让他的幼子来镇守,自己则返回江南篡夺帝位,这实在是愚不可及的行为,所以现在确实是一举夺取关中的最佳时机。至于办法,青泥、上洛(陕西商县)是南北的险要重地,攻陷这些地方,便能切断晋人的补给和退路。之后,在东部挡住潼关,切断了他们与本国的水路通道,然后再向三辅地区发布檄文,恩威并施。如此,刘义真这孺子就等于是掉入了我们的大网,十死无生!”
话毕,赫连勃勃连连称善,遂命其子赫连贵率前锋两万骑直奔长安,另命将军赫连昌吞并潼关一带,然后又命王买德率一部屯驻青泥。至于赫连勃勃自己,则率主力大军尾于后,准备随时对关中发动总攻击。
公元418年正月,夏国赫连贵之前锋军开进渭阳(失考,疑似在陕西泾阳西北)。刘义真见状,遂命沈田子率本部兵马前往迎击。
沈田子是什么人?那是S-级的存在,当初几千人就敢和十几万人拼,如今面对两万人,当然不怕。可因为和王镇恶互不相容的关系,再加上已经有刘裕的“默许”,沈田子便不想自己的有生力量有所损耗,所以遣使往王镇恶处,希望王镇恶能亲率援军到来,和自己共同击退敌人。
王镇恶对沈田子那点儿伎俩清楚无比。所以当着使者的面道:“主公将他的小儿子交给我们来保护,我们就应该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沈将军是什么人?当初三千破十万,怎么可能怕了区区赫连贵?我希望他能拿出真正的实力来,不要让主公和少主失望。”
什么意思?别管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不去支援,就这个意思。那沈田子本来就和王镇恶互不相容。如今听了这话,就好像吃了苍蝇屎一般恶心。所以坚持不出兵,你王镇恶要是有能耐就看着我把这些敌人放进关中。
王镇恶无奈,只能率本部兵马前来救援。可两方刚刚会师,还未等对夏军展开进攻,军中便有谣言,说王镇恶打算杀掉所有的南方人,然后占据关中自立为一方政权。(注:我严重怀疑这就是沈田子的手笔)
沈田子本就有杀王镇恶之心,如今有了刘裕的“暗示”,又有所谓的“借口”,便将王镇恶约到大帐,声称要和王镇恶共同商议对付夏军的办法。王镇恶没想到沈田子能如此的丧心病狂,所以根本没有怀疑,当即便只身前往了大帐。结果,王镇恶人头落地,一个无限接近S-的著名将领就这样被砍下了脑袋。
沈田子呢?他也没有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因为当刘义真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啥也没说,当即便将沈田子给杀了。
于是,关中有资格上S-的将领全都死了,一个没留。
这之后,刘义真命傅弘之和毛修之分别代替了王镇恶和沈田子的职位,并立即带领所统兵马前往阻击夏军。结果,在二人的努力下,终于将赫连贵的部队击退。赫连勃勃见晋军依然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便暂缓了进攻的节奏,等待破绽的出现。
本月26日,刘裕的大军已经到达了彭城,遂解除戒严,并打算任命世子刘义符镇守荆州,三子刘义隆镇守司州。可就在刘裕要发布这个人事任命之时,却有臣子建议刘裕不要这样做,因为世子便是储君,便是自己的继承人,应该时刻跟在自己身边,以防大权旁落或者被奸人所害,毕竟这种例子从古到今实不少见。
刘裕感觉也是这么回事儿,便取消了这个任命,改命刘义隆为荆、益、宁、雍、梁、秦六州大督,并兼荆州刺史。
6月,晋安帝再次下诏册封刘裕为相国,并赏九锡。这一次,刘裕接受了,并以自己的名义在自己的封邑实行大赦,赚足了人心。
同年10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义真这个孺子开始变了。这刘义真小的时候,接受的都是最正规的教育,他的父亲刘裕对他的教育虽然不见得有多正能量,但也绝对是刚性的,是绝对能让他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的。而刘义真呢?最开始镇守关中的时候做的也是不错。可这时间一长,刘义真身边就出现了小人,而一个人身边一旦出现小人,那么这个人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变坏,更别说还是一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所以现在的刘义真开始变得奢侈暴虐,经常随意赏赐左右侍从,根本没有节制。
长史王修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内务大臣,刘裕之所以将王修留给刘义真,就是想让刘义真跟着王修学习如何处理内政。而王修呢?也非常负责,不但将长安一众内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不忘时刻教育刘义真。可结果,这教育的却是不怎么地。这不,看到刘义真毫无节制地赏赐左右侍从,这王修也不解释解释,便将这些赏赐全都给没收了。
刘义真对于王修的举动有些生气,而那些侍从们就不是生气那么简单了,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因此,这些小人们便在刘义真面前献谗言说:“王镇恶是打算叛变,沈田子才杀了他,而沈田子之所以死,那就是王修忽悠您的,我看他也有叛变的嫌疑,不如直接杀了,一了百了。”
刘义真认为是这个道理,便直接将王修给杀了。可让年幼的刘义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杀一个王修,竟然造成了他无法承受的后果。
可以这么说,刘裕走后,在关中留下的超级战将不少,可牛X的内务大臣却只有王修一个(刘裕急需内务大臣,自己都不够用),所以关中所有的内务一直都是王修一个人在操持。结果王修一死,内政稀碎,无法统一,所以各个地方只能各自为政,人心离散,更有很多地方的官府暗中联系夏军,表示愿意向其投降。
这些事刘义真都看在眼中,他这时候知道后悔了,可一切都已经迟了。可这个懦夫不但不想着如何扳回劣势,反倒将大好优势全都白白送了出去。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这货竟然将关中各地尽皆放弃,将所有的士兵全都集结在了长安,就想靠着一个长安死守。
这完全就是作死的办法。因为历代官员、统治者,甚至连秦二世这等昏君头子都知道,固守一座城池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活活被耗死。
果然,在刘义真将所有士兵调集到长安以后,关中各个郡县的官府都认为刘义真已经抛弃了他们,遂降于夏国。
赫连勃勃呢?从没想到关中会如此好夺,遂极速派兵占据那些投降的郡县,然后命赫连贵的前锋军直接向长安发动攻击。
结果,赫连贵失败了。不过这一切都在赫连勃勃的意料之中,长安,千年古都,在西汉时更是天下第一坚城,哪里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所以,这一次的进攻不过是赫连勃勃的一次试探罢了。
478
夺取关中(下)
而当赫连勃勃清楚了长安现在的兵力以后,立即率兵占据了咸阳,将长安内外的联系全部切断,他要耗死刘义真,兵不血刃地夺取长安。
这消息传到建康后,刘裕大惧,立即遣辅国将军蒯恩前往长安,并召刘义真这个小兔崽子赶紧死回江南。
同时,在蒯恩的部队走后没多长时间,刘裕便任命丞相右司马朱龄石为关中总督、右将军、雍州刺史,代替刘义真主管关中军政。而在朱龄石出发之前,刘裕语重心长对其道:“你到了目的地以后,立即命刘义真轻装疾行,等出了函谷关才可以放慢脚步。如果,关中的形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程度,那,那……唉~~~,那你就和刘义真一起回来吧。”
公元418年11月,蒯恩、朱龄石的大军分别抵达关中,朱龄石立即说出刘裕之指令,并让刘义真赶紧返回建康,同时派蒯恩率本部兵马护送。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刘义真这个扶不起的阿斗,竟然在归途中沿路放任士兵抢劫。所以当时归往江南的车队全都是抢来的美女以及金银财宝,需要好多车来拉,因此速度非常缓慢。
时,长安差不多已经被彻底包围,赫连勃勃空出了手,便命赫连贵率三万骑兵追击刘义真。而刘义真呢?还拉着抢来的财宝慢慢腾腾往建康赶。对于这个刘裕最喜爱的儿子,傅弘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劝谏道:“少主啊,主公是让您疾行前进,可您现在携带这么多辎重,一日都走不出十里,试问,如果这时候夏国的骑兵前来,您应该怎么办?不如放弃装运美女、财宝的车辆,轻装疾行,这样才有成功逃跑的可能。”
说得对,太对了,可刘义真没有听从,这二世祖认为赫连勃勃包围长安都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还会管自己这个无足轻重的人?因此一点儿都没有慌张,还在慢慢悠悠地前行,只留傅弘之等一众文武干着急。
结果,灾难来了。
数日后,赫连贵之三万骑兵杀到,见到晋军便从其后发动了凶猛的攻势,那些晋军虽有准备,可现在所在之地是大平原,晋国那些步兵根本不是夏国铁骑的对手,所以被大败。
最终,傅弘之、蒯恩等名将皆被生擒,其他的将兵十之七八都死了,只有刘义真这个废物在开战之初便舍弃了军队,独自一人成功逃亡。
这个废物,之前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别人才能完成。如今,就剩他老哥一个,竟然连往哪里走都不知道,便只能躲在草丛中,一声都不敢吭。直到快饿死了、渴死了,甚至已心生绝望之时,却突然听到了一阵马蹄声。刘义真最开始是害怕,不敢冒头,可在强烈的饥饿之下,他还是悄悄将头从草丛中露了出来,而一看到来人,刘义真简直要兴奋到天堂,因为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军中参军段宏。巧的是,刘义真平时还对段宏不错,所以见到段宏以后极为兴奋,当即便将段宏叫到了身边道:“段中兵,是你吧,一定是你,我是刘义真呀,刘义真,快带我走吧,快带我走,我知道,这样做有可能会陷你于危险之中,不过没关系,一旦您遇到了危险尽可以将我扔下,我绝对不会怪罪你,只求你带我走,我,我实在是找不到路。”
看着全身是泥,满眼泪水的刘义真,段宏鼻子一酸,直接哭了。不过这段宏是个汉子,擦了擦眼泪便对刘义真坚定道:“少主哪里话,不要说少主平时对末将不错,就是您不认识我,我段宏又岂能将少主弃之不顾,末将定会将少主周全送到建康,不然,也会与您同生共死。”
就这样,段宏将刘义真绑到了自己的背上,顺利逃回了建康,不过在回去的过程中,刘义真经常会趴在段宏的后背上睡着,并一边睡着一边说着梦话:“全怪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都怪我,我知错了,如果这次能大难不死,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再也不这样了。”
再看长安。
那天,晋将傅弘之、蒯恩等东晋名将皆被押进了赫连勃勃的大帐之中。赫连勃勃怜惜这些将领的才华,便想让他们背叛东晋,投靠自己,可这些东晋的汉子们却从头到尾看都不看一眼赫连勃勃,那意思已经是再明显不过了,就是想一死了之。
被人轻视,尤其还是被平时瞧不起的南人轻视,赫连勃勃非常恼怒,当即便命人扒了下傅弘之等人的衣服,肆意凌辱,强逼他们投降。可傅弘之这些人呢?却嗷嗷大骂赫连勃勃,这家伙把赫连勃勃骂的,简直抬不起头来。而怒极之下的赫连勃勃最终将这些人给生生折磨致死。为了宣泄自己的愤怒,同时威慑长安城内的百姓,赫连勃勃将所有的俘虏全都给杀了,并且将他们的骨头绕着长安城堆成一座座小山,号称骷髅台。
长安的百姓不傻,知道这是赫连勃勃给他们的警告,所以异常害怕,都想让朱龄石赶紧带着自己的部队返回江南,不要拖累他们。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长安城中几个比较有名望的人去和朱龄石商量,可最后,长安城的百姓竟人人拿起手中的菜刀、锄头。他们不求别的,只求朱龄石能能赶紧带着南兵滚犊子,如此,他们才能求得一条活命。
朱龄石没有办法,他是真的没有办法,所以只能烧掉长安的宫殿,然后逃至潼关。
至此,整个关中皆被夏国所夺,东晋甚至连焐热的功夫都没有。
赫连勃勃进入长安以后,立即犒赏三军,并在城内一处豪宅中招待了一众文武。可在这期间,赫连勃勃只敬了一个人的酒,他不是别人,正是赫连勃勃手下第一谋士——王买德。
只见赫连勃勃将手中酒杯举起,对着王买德道:“自从先生为我献策以来,每每料敌于先,预算谋划无一不中,这次夺取关中,更是在一年以前就算中了。我有先生这等神人,何愁大事不定!这杯酒,我不敬你又能敬谁?”
话毕,便封王买德为都官尚书(主诸多军事决策和刑狱事),并封河阳侯。然而,这不过是夏军暂时的休整罢了。当时,虽然关中几乎全部地方都投降了夏国,但依然有一些游散的晋军部队在关中游荡,是一股非常不安定的势力。赫连勃勃当然不会放过这些势力,所以派出部队开始在关中境内进行大扫荡。最终,这些士兵死的死逃的逃,而成功逃走的,最终全都逃到了潼关,甚至连朱龄石的弟弟朱超石都率本部兵马投奔了潼关。因此,现在还在关中的晋军,已经全都集中在了潼关,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而赫连勃勃呢?当然不会放任他们在潼关“胡作非为”,于是亲率主力部队对潼关展开了相当猛烈的攻击,并且在进攻的同时将潼关的水源全部切断,所以东晋的将士们干渴无力,潼关随时都有被攻陷的危险。
眼见再也没有胜利的机会,朱龄石便拉着朱超石的手道:“家中就咱们两个男丁,如果全都死在外面,父母该多么伤心,你现在就从小道离开,我则为国家拼到流干最后一滴血,如此,也就没有遗憾了。”
岂料朱超石却哈哈大笑道:“哥哥说的哪里话,当弟弟的,怎么可能让哥哥一个人前往黄泉之路,那不是太孤独寂寞了吗?再说,咱爸妈要是听说咱俩都是为国而死,开心还来不及,怎么会悲伤呢?”
就这样,朱龄石和朱超石以及一帮忠于东晋的文臣武将全都死在了潼关保卫战中,关中尽皆沦陷。
地盘、人才。在关中争夺战中,这些全都没了,这是东晋巨大的损失,更是刘裕巨大的损失,可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刘裕,怪他将他那个幼子留在关中,怪他在走之前的阴阳怪气。那么刘裕现在又在干什么呢?
479
8.3崔浩的预言
公元418年11月末,刘义真归军被追上并大败的消息传到了建康,刘裕不知道自己最喜爱的儿子的死活,又是着急又是愤怒,便打算再次集结大军北伐,势必要给赫连勃勃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当时,很多文臣都在刘裕身边,其中谢晦一听刘裕这话就急了,赶紧劝谏道:“我大晋的士兵经过之前一年多的艰苦奋战都已经疲惫不堪,正是最为厌战之时,所以现在征战,失败的面儿实在太大,还请主公三思。”
刘裕不听。郑鲜之又站出来道:“正如谢大人所说,现在北伐,士气必然低迷。失败的可能太大。而敌人一旦听说是主公出兵,那么必然会齐心合力固守潼关。赫连勃勃可不是姚泓,这人不但善攻,也善守。更何况夏军现在刚刚大胜,士气正旺,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和他们火拼呢?那么敌人既然士气这么高,为什么不对关东发动攻击呢?那是因为主公您的威名还在,能够极大地震慑赫连勃勃,让他不敢兵出关东,可您这次出兵一旦不能取得胜利,那么赫连勃勃便必会兵出关东,我们之前的一切战果也将付之东流。何况大军远征后患很多。当年西征,有孙恩之乱,去年北伐,广州一度沦陷。如今我大晋又是频频水灾,饥荒不断。您知道吗?之前您北伐之时,国内的士大夫和百姓们全都伸长脖子等待着您回来。如今,您真的回来了,百姓们也有信心和您在一起共抗灾难。可您这刚回来还没有多长时间,便又要北伐,我恐怕这次您走之后,我们后方将发生巨大的灾难。所以说,主公如果是从救儿子的角度出发的话,那么还请不要如此。如果是担心西边的夏匪不断侵扰河洛地区,那么就更不用亲自北伐了。”
刘裕皱眉道:“为什么?”
郑鲜之:“魏国和我们的关系虽然不好,但和夏国却更是不死不休的生死仇敌,那赫连勃勃一生都以灭亡魏国为己任,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我们只需要和北魏结盟,便会在中原形成一面坚不可摧的城墙,那时,哪怕赫连勃勃想要东出,也会顾忌两大强国的威势投鼠忌器。再加上北魏还要面对柔然和北燕的后患,所以更会想要和我们结盟。主公,不要再犹豫了,丢掉一个关中总比丢掉整个中原要好啊!”
话毕,刘裕频频点头,可却始终没有答复诸多大臣,还在犹豫,犹豫,毕竟自己最爱的孩子现在生死未知,你叫他如何能够放心(这就是格局,更是刘裕不如刘邦的地方)。好在几日以后,段宏带着刘义真成功逃回建康,刘裕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遂放弃了北伐的念头,同时派出使者前往北魏,和北魏建立了短暂的同盟关系。
同月,震惊天下的消息传至各处。什么呢?便是夏王赫连勃勃在㶚上建筑高台,祭天祭地,正式宣布称帝。
12月,彗星从天津星穿出,进入了太微星,经过北斗星,链接紫微星,直到八十多天后,这颗彗星才消失不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是一个特别特别信奉天象的信徒,所以见此星象便心生大恐惧,于是将朝中所有的名儒、术士全都召集在一起,并忐忑地问道:“现在的九州四分五裂,各自为主,这次天上变异所暗示的灾祸到底会出现在哪一国呢?我心中十分恐惧,希望诸位为我解惑,哦,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忌。”
话毕,无人敢于回答,将目光全都瞄向了崔浩。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崔大嘴巴子已经不知道扇了多少人,但凡敢和他争论天象的,最后全都被无情地打脸,所以一听拓跋嗣这么问,全都不敢吱声,皆将目光瞄向了崔大嘴巴子,哦,是崔浩。见状,拓跋嗣也看向了崔浩,满眼都是期盼的小星星。崔浩微微一笑,站出来道:“陛下不必忧虑,天灾异变的发生,通常都是对应人间的事变,如果人间的统治没有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可值得忧虑的呢?陛下当政这些年,勤勉节约、整顿吏治、任劳任怨、关爱人民,大魏在陛下的带领下蓬勃发展,府库充裕,上天怎么可能找陛下这等圣君的麻烦呢?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还请陛下不要太过于担心。”
拓跋嗣心情虽然舒畅了很多,但依然不死心地道:“哦~~~,那这次的天象究竟针对的是谁呢?”
崔浩:“当年王莽要篡夺西汉之时,天象正好和现今的一模一样,所以这次的天象很明显是表示有奸臣要篡夺政权了。而现在整个天下,谁最有可能在短期之内篡夺政权呢?”
话毕,拓跋嗣和一些大臣几乎异口同声道:“刘裕?!”
崔浩微笑点头道:“看着吧,不出数年,刘裕便将篡夺东晋之天下。”
那么真会像崔浩所说的那样吗?是的。因为就在这个月,见赫连勃勃称帝后,刘裕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命中书侍郎王韶之,准备阴谋毒杀在东晋还有一定根基的晋安帝,意图等过一段时间之后便立晋安帝的弟弟,毫无根基人脉的琅邪王司马德文成为东晋新的皇帝。
可不知为何,大概是司马德文和晋安帝司马德宗已经收到了消息,自从这天以后,司马德文便常伴司马德宗左右,甚至连饮食睡眠都在其身边,所以王韶之一直都没有下手的机会。
直到本月17日,司马德文突患重病,实在没有办法继续留在建康,司马德宗便只能让他出宫休养。岂料司马德文前脚刚走,王韶之就带人冲进了内殿。他也不玩儿什么虚的了,直接便命人用绳子将晋安帝给勒死了。刘裕于是声称是奉了晋安帝的遗诏,拥立了司马德文为东晋新皇,也就是东晋恭帝。
480
8.4刘裕篡晋
公元419年2月,刘裕开始清除东晋皇室中有权利、名声、能力的人,所以从本年开始,经常会有司马氏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于非命,而大家都知道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是谁,所以司马氏族中人,但凡是有点儿势力的,基本上全都抛弃了祖国,逃奔到了其他的国家。
7月,在刘裕的暗中指示下,晋恭帝下诏封刘裕为宋王。这一回,刘裕接受了诏命。
9月,刘裕主动辞去了扬州牧的职务,但在众人看来,这刘裕明显已经将篡晋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公元420年正月,刘裕感觉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准备完毕,可以让晋恭帝禅让,让晋室终结了。可这种事情,他又难以启齿,便召集手下文武饮酒。席间,刘裕借着敬酒的空隙和众人道:“当年桓玄篡位,晋国大权旁落,是我首先提倡大义,复兴了东晋的宗室,在这之后更是南征北战,几乎为东晋平定了天下,可谓大功告成,功业卓著。可现在啊,我的年纪已经大了,地位又如此尊崇,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而这天下最危险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物极必反啊!我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已经很危险了,所以我打算将所有的权利都交还给皇上,从此隐居起来颐养天年。”
这话什么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告诉大家,如果再没有什么行动,那么他刘裕就危险了。这字里行间的意思非常明显。可奇怪的是,史书说在场众人竟然没一个人发现者话中隐藏之意,只是一个劲儿地溜须拍马,一个劲儿地替刘裕不值。那么这些人是真的如此白痴吗?当然不是,在场这帮人都是纵横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什么暗语听不出来?之所以这样,那完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什么呢?因为谁要是开了这个头,那么就意味着谁要去建康威胁皇帝(此时刘裕并不在建康),而做这种事的人,往往最后都要成为新任君主的背锅人,这在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已经发生过好几次,并不稀罕。所以,这些人全都在这打马虎眼,几乎没人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还要遭受千古骂名的活计。只有一名叫傅亮(B+级内务大臣,跟随刘裕多年)的人,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一定要抓住!于是,在宴席散了以后,这小子悄悄回头秘密觐见了刘裕。
当时,刘裕没说话,一声没有,就那么沉默地看着傅亮。傅亮也没有废话,直接便和刘裕道:“我应该先返回建康一趟。”
刘裕知道他的用意,也不点明,只是微微一笑道:“你需要多少人马?”
傅亮:“数十精锐足矣。”
4月,傅亮到达建康,这期间是如何运作的,史书一个字也没载,只说当月朝廷便下令让刘裕前往建康。刘裕呢?将各个州的防务分别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们,让自己的势力对建康形成了包围以后,便率部分官兵前往了建康。
6月,刘裕进入了建康,傅亮见状,用委婉的口气暗示晋恭帝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并且草拟了退位诏书,让晋恭帝照着抄写。晋恭帝看了一眼诏书,叹息一声道:“祖先的基业到我这一代就要断绝了,这真让人惋惜。不过桓玄之乱的时候,大晋已经失去了天下,后来幸赖刘公,才得以将基业再延后二十年,我又有什么不满的呢?好了,我今日心甘情愿将皇位禅让给刘公。”
就这样,晋恭帝微笑着抄完了禅让诏书。不过他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大概只有他本人才知晓了。
公元420年6月11日,晋恭帝司马德文宣布让位,回到了琅邪官邸,百官叩拜辞别,更有亲信者痛哭流涕,不过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已经既定的事实。
公元420年6月14日,宋王刘裕在建康南郊设坛,即帝位。
至此,刘宋建立,东晋灭亡,共十一帝一百零四年。而持续一百六十九年的南北朝时期,从此展开。
而我的《两晋南北朝史》也终于写完一半儿了。
481
第六部 南北双雄,乱世争锋(中)
番外 南北对比(上)
既然以后大部篇幅都要说南北朝的事情,那么有四点史友们就必须要了解,哪怕是曾经讲过的,我也要微微再说一遍,省的大家忘却。
那么这四点是什么呢?
第一,南北朝的分界线。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因为这个分界线而争论不休。有的人说南北朝的分界线应该在长江,有的说南北朝的分界线应该在中原。其实所谓南北朝根本没有什么分界线,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地盘在不断变更,所以一定要定一个分界线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只需要记住,区分的方法便是北边的政权和南边的政权就完了。
第二,这时候南北朝的政治对比。
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在这189年中,都有过多次分裂易主,可在本年,也就是刘裕刚刚篡位建国的时候,南朝指的是刘宋,而北朝,指的便是北魏。虽然现在的刘宋正是巅峰,但北魏也不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由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强悍。那么双方的政治制度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首先北魏。
北魏自代王拓跋什翼健开始便定都于盛乐,为了加强国家的统治,为了能赢得汉人之心,拓跋什翼健遂采汉法,实行大范围改革,所以在拓跋什翼健时代,拓跋鲜卑便已汉化了不少,因此拓跋鲜卑国内政事清简,百姓安之。
后来,冉闵之乱,中原大乱,拓跋什翼健遂有南下统一中原之野心,可却突然冒出了一个胡人最伟大的君主苻坚,所以拓跋什翼健被灭,代国也随之而去。
再后来,拓跋珪一炮而起,带领一众拓跋鲜卑的部落建立了北魏皇朝,之后一路连战连胜,并开始学习自己的父亲拓跋什翼健,设置了汉人的各种官职,所以众多部落开始逐渐整合,彻底的整合。
后来,拓跋珪虽然老年痴呆,但没多长时间就死了,政治因此没有彻底崩坏,并迎来了新的圣君——拓跋嗣。
拓跋嗣在位期间,任命了很多能臣,致力发展国政,整顿吏治。其在位期间,设三十六曹,迁都平城,建宗庙,立社稷,标道理,平权衡,审度量。又不断遣绝对忠心之“便衣”潜入各地深挖腐败分子,但凡抓到,必不轻饶!所以北魏政治清平,国泰民安,哪怕是连续天灾也打不垮北魏。
之后,拓跋嗣又设立国子学,置五经博士(皆儒家名士),并大力宣传儒家之道,所以北魏人人学习汉家经典,整个北魏在拓跋嗣时期几乎汉化半数之多!
后来,拓跋嗣又在崔浩的建议下补改百官,引文武,且亲自筛选,随才任用,所以拓跋嗣时期北魏虽然没怎么扩张,但国库却富得流油,极重装突击骑兵不计其数,甚至连普通的步兵的装备都相当精良。
而在这之后,拓跋嗣更是在北魏国中进行多次改革,并且每一次改革,无不是利国利民的良性改革。因此,这时候北魏之政治,在我心中可打90分以上!
再看南朝。
对比于北朝的不断进步,南朝非但没有进步,还在不停退步。它的政治体系实际上就是沿用了当初曹魏的政治体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变过。更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朝的氏族门阀越发强大,他们的决定甚至都能改变国君的意志。并且这种情况在刘宋建立后也没有什么改善,可以说,南朝官员一百人中有95人都是氏族门阀出身,而在高层中,100人中更是有100人都是氏族门阀出身(刘裕这变态除外),并且是氏族中的豪族。当时南朝的豪族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强大到他们的官爵可以继承,所以只要沾上了官,永远都不必担心被撸下来。而这种情况在战国之前很常见,但战国以后,便不再拥有了。如今,南朝又恢复到了这种情况,那么不是退步又是什么?
这种情况刘裕不知道吗?他为什么又不改呢?不是他不知道,也不是他不想改,而是不能啊不能!当初刘邦统一天下以后为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什么可以肆无忌惮地改革而不担心有人反对他?那是因为,刘邦是带着一帮老农打出的天下,他本身便是农民阶级的统治者,没有丝毫顾忌,所以可以各种兴风作浪。
后来的刘秀呢?谁敢说他的能力要比刘邦差?可为什么行事瞻前顾后?怕这个怕那个的?因为他是靠着西汉遗留下来的豪族才起的家,是氏族阶级统治者,一旦大改革,将这些氏族都弄急眼了,他刘秀就完了。
而现在的刘裕呢?和刘秀一样,都是氏族阶级的统治者,所以哪怕他知道这些问题,他也没法对此进行改革。因此,东晋政治在我心中的分数甚至不及格,我也就不说了。
总的来说,南朝和北朝的政治对比,北朝完胜南朝。
第三,南北双方税收、人心对比。
当时,因为战争的关系,北朝人少地多,所以每个百姓都有田可种。同时,因为拓跋氏的君主代代圣君的关系,北魏政治清平,毫无欺压剥削的情况,所以税收合理,民心安定。更因为这些君主人人心向汉化,全力支持汉化,所以拓跋鲜卑的原住民也不排斥汉人,非但如此,很大一部分还和汉人穿着一样,一点儿鲜卑人的影子都看不出来,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朝的汉人非但不排斥拓跋鲜卑人,甚至都将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同胞。
而南朝就不一样了。
东汉末期,天下大乱,特别是北方,打得那叫一个凶,所以北方人日日经受战争的摧残,民不聊生。时,孙权却将江南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有大量的北方流民往南迁徙。原来根本无人问津的江南便开始逐渐富庶起来。后来,八王之乱,五胡南下,北方更加动乱,百姓几乎没有一天不是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所以更多人投奔到了东晋,使得江南更加繁荣昌盛。按说,人口多了,国家应该更加强大才是,可在东晋却不是那么回事儿。因为东晋的门阀太过强大,所以这些门阀氏族便通过各种办法来占有百姓的土地,对他们各种压榨。而没有田地可用,便没有办法缴纳朝廷的赋税,朝廷想要正常运转,没有钱根本办不到,所以只能强收这些百姓的赋税。因此,南朝豪族朱门酒肉臭,南朝百姓路有冻死骨。当初的桓温和现在的刘裕虽然都想改变这种现状,但因为江南氏族的根深蒂固,他们根本无法伸手。基于此,从税收和人心上,北朝亦完胜南朝。
482
南北对比(下)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国防军备的对比。
古时候,战争一是靠钱,二是靠人,这两个缺一不可,而刚刚我给大家介绍了钱,现在,就来了解一下双方的人口。
江南,在古代缺少开发,被中原人视为蛮荒之地,所以大多不往南迁。江南的人口便非常非常少。直到东汉末期,江南逐渐繁华,人口增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增多,更是有数不尽的北人向南迁徙,所以现在的江南人口繁多。
北朝呢?拓跋嗣虽然用心经营多年,但北方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战争可不是假的(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算起),所以这时候,单从人口上来比较,南朝和北朝应该是不相伯仲的。
再看军制。
首先,不管南朝还是北朝,他们招募士兵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募兵制,然后将招来的士兵变为职业兵。那么什么叫征兵,什么又叫募兵呢?劳干教授曾在自己所著的《魏晋南北朝史》中说:“汉朝,向用征兵。但倘若征兵制度不用退役之法,则变为职业士兵。汉武帝的京师七校,其内并有胡人兵,也是职业性的战士。募兵又可分数类:1.招募,2.强迫,3.征发,4.收编,5.外国人。征兵则有多方限制,只能是地方的,国有的,以区域为主的。所以不管是编制还是作战能力,征兵的规模和战斗力都不如募兵。因此,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都以募兵为主。”
那么双方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相比又如何呢?现在的北朝一共有两种军队,他们分别是北魏中央军以及北魏州镇兵。其中不管是北魏中央兵还是北魏州镇兵都拥有完善的编制、待遇、训练系统,以及给家人带来的荣耀,所以北魏士兵的士气很足,战斗力很强,大部分人都以能够当兵为荣。
至于南朝方面。
自东晋创建开始,南方便被一众豪族士大夫所把控,所以整个东晋俨然成了一个世家天下,那时的晋人,不以才能、功绩为荣耀,而是以出身门第为荣耀,更是将士兵看做贱奴,没人愿意去干这个行当。这也就是东晋这么大地盘,为什么这么多年都出不起超过二十万人的根本原因。这,就是一个已经腐败到了骨头里的政权。
那么既然所有人都不愿意去当兵,桓温、刘裕手下的这些士兵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一部分是从北方到南方的流民,而更多那一部分,则是从监狱中放出来的犯人。这些人为了能活命什么都不顾,所以战场只要稍有危险,他们就很可能一触即溃,其恶劣之素质甚至较东汉末年的青州兵更加不堪。那么这些人为什么在刘裕手下这么勇猛呢?一、刘裕的治兵相当牛13。二、他们知道,在刘裕手底下作战不会失败,打胜仗的赏赐就好像事业单位的工资一样稳定。就好像当初的青州兵为什么只跟曹操,当初的秦国锐士为什么只跟白起,当初的汉霍去病为什么不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士兵们也对他忠诚一样。就是因为这些将领不会败,会给士兵们带来胜利之后的财富。不然你换个将领看看,你看看这些南朝的士兵会不会稍有颓势便会撤退?
而北魏的士兵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不管你这个将领是什么样,他们该勇猛作战还是会勇猛作战。
因此,在军事上,北朝也是完胜南朝。
我想,在这些重要因素中,南朝唯一能够完胜北朝的,大概也只有地理位置了。
此时的南朝,更南方虽然还有很多的蛮族、夷族,可这些少数民族战斗力极低,根本不会对南朝造成什么威胁。而北朝就不一样了,看看他们的邻居,什么柔然,什么吐谷浑,什么高句丽,这些邻居哪一个是好相与的角色?都是狡猾又勇猛的战斗民族,因此,这些民族经常会在北朝空虚之时给予其严重打击。当初西晋为什么迟迟不敢讨伐已经弱到骨子里的东吴?不就是因为西北有一个秃发树机能吗。当初前秦为什么要在外围扫荡一圈儿,将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打服以后才对东晋发动总决战?不就是因为怕这种后顾之忧吗。因此,北朝虽然在诸多因素上完胜南朝,可就在这一点被南朝完败,它就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南朝身上。
好了,题外话就说到这,我们还是开始正文吧。看看刘裕篡晋称帝这几年,北方其他政权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483
第一章 中原争夺战
1.1彪悍新主
公元417年正月,西凉公李暠病逝,其世子李歆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西凉新任主人。
4月,北凉王沮渠蒙逊认为李歆刚刚即位,正是一举夺取西凉的绝佳时机,遂命张掖太守沮渠广宗向西凉诈降,引诱李歆派兵出来迎接。意图在李歆出来迎接之时突然袭击,杀死或者生擒李歆,在西凉无主坐镇之时彻底将其吞并。
可李歆不是傻子,那张掖是什么地方?可以说是北凉的陪都了,是整个北凉数一数二的城市,如此重要的城市,他沮渠蒙逊能不派自己最信任的驻守?那既然是最信任的人,怎么可能会毫无征兆的投降自己,简直是搞笑。所以,李歆不相信张掖太守会真向自己投降,但他又抱有疑虑。什么疑虑呢?假如是沮渠蒙逊给沮渠广宗绿了呢?假如是沮渠蒙逊给沮渠广宗揍了呢?假如是他们两个发生了其他什么不为人知的矛盾呢?如果是这样,那自己不接受投降不就亏大了吗?这种事情历史上虽然很少,但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抱着此想法,李歆同意了沮渠广宗的投降,并亲率大军去迎接他。大家注意,不只是迎接,是亲率大军去迎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李歆已经有了防备之心。
同时,在前往迎接沮渠广宗的路上,李歆还不断派出大批斥候前往前方探路,力求一只苍蝇也给他拽出来。
果然,就在李歆即将到达约定地点的时候,前方斥候来报,说在更前方的密林中发现了约三万的伏兵,还他X都是骑兵。李歆二话没说,当即便引兵撤退。
沮渠蒙逊见阴谋被识破,直接破罐子破摔,竟率军从密林中杀了出来,看来是要不死不休。
李歆和他爹不一样,是个暴脾气,我他X已经给你留台阶了,你沮渠蒙逊怎么如此不依不饶?!行,你想战,那就战!
怒极了的李歆也被逼出真火,撸胳膊挽袖子就要率大军杀上去。下面的官员们见状大惊!那沮渠蒙逊可是纵横西北多年的枭雄,率领的全是精锐骑兵,你一个没有什么战争经验的一国之主去干什么?送死吗?
话是这样说没错,可李歆死活不听,竟挣脱了大臣们的双手,直接便率军杀了过去。结果,沮渠蒙逊的追兵硬生生被李歆打败了,并且是大败!(过程未载)
这之后,沮渠蒙逊仓皇败退,见识了李歆恐惧的他竟然在本国和西凉之间建设了建康要塞(此建康非彼建康),然后才回的国都。而这种待遇,是在李暠时代都没有的。由此可见,李歆通过这场战役彻底将沮渠蒙逊给打怕了。
11月,魏帝拓跋嗣开始率军扫荡西北的丁零残部,并在一月之间将所有丁零残部全部打到臣服。而在荡平丁零以后,拓跋嗣又将狼目盯向国家周围的氐族部落。那些部落酋长吓懵了,竟不战而降,亲自到国都向拓跋嗣投降,甚至连自治权都可以不要。
拓跋嗣非常高兴地接受了。
公元418年正月,拓跋嗣命一将率领高车、丁零、氐族联军向北一路征伐,直到走到弱水,几乎将漠南诸部荡平,这才班师回朝。
4月,北燕都城龙城突现红色雾气,甚至遮住了太阳,能见度不足几米。且一直持续了几个时辰才逐渐消失。北燕国主冯跋从未见过如此景象,非常害怕,便赶紧将满朝官员招来,向他们询问对策。其中有太史令道:“古书有赤为战之说,只怕正如史书所言,这正是战争之气。我大燕最强大的对手莫过于魏国。而现在的魏国兵强国富,雄霸北方,我们又和他们有解不开的仇恨。恐怕,这赤色雾气正是说明魏国要对我们动手了。”
5月,魏皇拓跋嗣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北巡,并在抵达甘松之后命极其谨慎的征东将军长孙道生(长孙道生,鲜卑种,长孙嵩之侄,此人忠厚老实,一心为国,虽然没有什么作战天赋,但率军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并且作战谨慎,从来没过大败的记录,不是小胜就是小败,是一个妙人)率精锐骑兵两万人突袭北燕,同时又命骁骑将军延普(B+级骁将)、幽州刺史尉诺(A-级骁将B+级统帅,用兵少有败绩)分别率本部兵马从两个方向钳击辽东。拓跋嗣则亲率数万主力部队为三部之声援。
由于这次的行动太过突然、隐秘,所以北燕并没有过于防备,于是数座城池被魏军所夺。冯跋大怒,遂调兵遣将阻击魏军。可现在的魏国,不但国家富有,其士兵也是极为强悍,再加上人多势众,还是从多方进行打击,所以燕军不是对手,双方野战不几天的时间便被魏军所惨败。冯跋无奈,将所有的士兵都集中在龙城固守。
龙城,慕容鲜卑的百年国都,曾被数代国君加固,是北方出了名的坚城,如今冯跋更将士兵集合于一处,其防御可以说如铁桶一般,所以魏军虽然猛攻,但依然没有尺寸之功。
拓跋嗣呢?这一次的进攻本就没想过要一举平定北燕,所以见此情况,便命令大军撤回,可在撤回的时候,却要将龙城周围的村落全部抢光。因此,在魏军撤退以后,龙城周围百里之内荒无人烟,人口、资源、牲畜,皆被魏军抢夺一空。
9月21日,北魏朝廷完成本年税收,可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拓跋嗣将所有收上来的粮食全都囤积在东北诸地,其要彻底灭亡北燕之决心已不必多说。
484
1.2残暴的赫连勃勃
公元418年9月,北凉王沮渠蒙逊再次率兵往攻西凉。西凉公李歆大怒,便准备率军前往迎击,可却被手下谋臣制止了。
他们认为,沮渠蒙逊这次前来并不想和西凉彻底交火,不过是想挽回一点面子而已。如果西凉不出兵阻拦,给沮渠蒙逊一个台阶的话,沮渠蒙逊估计抢点儿东西就会撤退。可如果这点儿面子都不给沮渠蒙逊的话,那么沮渠蒙逊很可能就会和西凉血拼到底。而双方两败俱伤以后,势必会便宜他人,这是心照不宣的事,不必多说。
如此,李歆才停止了出击,并观察沮渠蒙逊的动静。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沮渠蒙逊在西凉境内抢了点儿东西,见西凉并没有派兵来攻,得了面子便撤退回国了。
再看夏国。
夺取关中以后,赫连勃勃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当时,朝中文武百官都劝赫连勃勃将国都从统万迁徙至长安,因为长安为西汉之故都,大禹之雍州,大周之王地,大秦之内郡,东汉之京兆是也!此地名山耸崎,大川环流,凭高据深,雄甲天下。苏秦谓之曰:“四塞之国,东有关河,南凭汉中,西依陇山,北控代马”。张良谓之曰:“左崤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贾谊谓之曰:“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东方朔谓之曰:“汉兴去三河之地,止㶚浐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寇恂谓之曰:“长安道里居中应接,近便从容,一处可制四方”。长安东南有蓝田关,为自武关越秦岭进入长安之锁钥,关之东南有上洛、武关、紫荆关诸要地。这,便是长安的价值。所以一旦迁徙至长安,那么好处就是大大的,多多的,夏国的文武百官们这才希望赫连勃勃能将都城迁徙到长安。
可赫连勃勃却摇头笑道:“我怎会不知长安是历代帝王之都,又怎会不知长安土地肥沃、地势险固?然而,晋人的核心力量在江南,距离我们千万里之遥,可谓鞭长莫及,终究不会与我们为敌。所以我们最大的敌人便是魏国。那魏国的风俗人情和我们几乎相同,且疆域相连,而从统万到魏国的边境也不过一百余里,我在长安,统万则危险,统万一旦陷落,我们大夏的国本便会动摇。而我留在统万,魏人则不敢渡河西上,你们恐怕都没考虑到这一点吧?”
话毕,一众文武全都点头称是,纷纷夸赞赫连勃勃英明神武。可要我来看,英明神武个屁!迁都长安,不但能笼络关中人心,还能极大促进经济发展,使自己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西北,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至于统万,只需要派一名信得过的悍将重兵驻守便可,哪能取一而舍百呢?如果你赫连勃勃手下连一个这样的将领都没有的话,你还有什么脸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因为就连项羽那样信奉自我武力至极的人,他手下都会有数名能独当一面的将领。那么这个道理这些文武官员们就不知道吗?他们当然知道,可他们不敢再劝了,因为赫连勃勃这个人,唉~~~,怎么说呢?实在是太过不堪了。
赫连勃勃虽然征战无敌,但生性残忍好杀,在西北坐稳大权以后更是暴虐无常。京兆人韦祖思,天下名士,更是一个有气节的烈臣,当初姚兴召见他,他竟然敢在姚兴面前不跪拜,一副牛13哄哄的样子。因为有这个大名,赫连勃勃便派人去请韦祖思,想让这个著名的大贤人为自己效命。可赫连勃勃却不想一想,当初韦祖思之所以敢那么对姚兴,其主要原因不就是因为他知道姚兴要名声,不会杀自己吗?可他赫连勃勃是个什么玩意儿?那是一言不合就杀人的手,并兼喜怒无常,谁不害怕?韦祖思到了你面前还能像当初在姚兴面前那样骂?不可能的。
果然,因为太过于畏惧赫连勃勃的关系,韦祖思直接丧失了平时的冷静刚烈,过于谦卑恐惧,甚至说话的时候都是哆嗦乱颤。赫连勃勃一见就急眼了,指着韦祖思喝骂道:“我把你当成国士征兆至京,你却将我当做平庸之君来对待,你是想死吗?”
一听这话,韦祖思连番叩头,表示自己并没有。可赫连勃勃却是冷笑一声,然后道:“你当年不但不向姚兴叩头,还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怎么今天偏偏来拜见我是如此德行?我活着的时候你小子就这样不尊敬我,等我死了以后,你还不知道要用何种文笔来作践我的事迹。行了,别和我废话了,你去死吧!”
就这样,赫连勃勃一言不合便杀了当时的名士。而这,不过是常态,在赫连勃勃这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赫连勃勃这厮生性暴躁狂虐,视百姓如草芥。这厮每每心中不快便会登上城楼,拿着弓箭便往下狂射,所以统万的百姓每当见赫连勃勃登上城楼的时候都吓得仓皇逃窜。
朝中的大臣呢?面对赫连勃勃更是哆嗦乱颤,甚至连头都不敢抬,比伴君如伴虎还要伴君如伴虎。
因为赫连勃勃不喜欢有人和他对视,更讨厌有人斜视他,所以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那么斜视他的人便会被挖掉双眼。
还有,赫连勃勃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发出笑声,所以有敢私自发笑的,便会用刀豁开他的嘴唇。
同时,夏国就是赫连勃勃的一言堂,赫连勃勃极不喜欢那种连续反驳自己的臣子,你反驳一次我可以接受,但接下来我给你讲解原因,你必须承认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要是继续和我对着干的话,那不好意思,我会先割掉你的舌头,然后再砍掉你的头颅。
基于以上,现在的夏国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国内真正忠于赫连勃勃的大臣和百姓却是没有多少。
485
1.3西凉灭国(上)
公元419年4月,西秦开始逐渐侵蚀吐谷浑的土地,吐谷浑国虽然多有阻击,但每一次都被强悍的西秦军打得大败亏输,所以只能收缩防线,眼睁睁看着西秦吞噬国内边境,抢夺国内百姓。
再看西凉。
话说西凉公李歆继位以后,凭借着自己杰出的战争才能一举击败了沮渠蒙逊这个纵横西北多年的大枭雄,使得自己的声望直接到达了巅峰。可这货呢?在这次大胜以后就开始骄傲了,志得意满了。认为自己有这种战绩就不会有人再敢前来挑战他了。因此,在那次大胜以后,李歆开始变得残暴,基本上一言不合就杀人。
李歆还喜欢大造宫殿,也不管贫瘠弱小的西凉国有没有这个条件,便动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大兴建造、装修极其奢华的宫殿。
下面有官员实在看不过去便行劝谏:“苍天崩坏,天下离析,原本一个好好的国家早早便四分五裂。现在,区区一个凉州也被分成了三个政权,而这种分崩却不会长久维持,早晚都会归于一统。而兼并的根本就在于发展农耕,得取民心的办法就在于多施仁政。本年,从正月开始便阴阳失序,风雨失调,正应该减少膳食,撤去乐队。可如今,国家的刑法却越来越严酷,陛下还大兴土木不停地造造造,以至于国家困苦,国库亏空。当年周文王只依靠一百多里的土地就能夺取天下,秦二世虽然拥有四海之广的土地却依然被消灭。这都是前车之鉴,陛下必须要好好思索才是。当初,太祖(张轨)以神圣之英姿受到凉州百姓的拥戴,东取酒泉,西开西域之道。陛下不能像太祖一样成霸王之业,但也要像先帝一样勤勤恳恳地治国,这样在百年之后也能有脸去地下面对先祖,怎么能像现在这样祸害国家呢?沮渠蒙逊是胡人中的一代英杰,他不但能够率军征战,还会治理国家。这人对内政治修明,对外礼遇贤才,所以北凉因为他而强大,他的百姓也因为他而自豪。陛下现在已经在行军打仗上击败了他,为什么不能再从政治上也击败他呢?”
类似于这种劝谏之词还有很多,甚至一些官员都将鬼神之事扯了出来,不过因为字数太多的关系我就不再行翻译了。总之,劝谏李歆的人很多,可最后,李歆一个人都没有听从,依然各种亡国之事。
所以,西凉距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9月,西秦继吞并吐谷浑大部土地以后,又开始侵犯诸多羌族部落,并将这些部落统统纳入版图,其地盘甚至向南直逼益州。
公元420年4月,刚刚窜取皇位的宋武帝刘裕已坐稳了皇位,之后便开始向南平定一些之前不愿意服从宋国的小型部落,结果只短短几个月的功夫,所有敢参与叛乱的宗族便被完全除去,再无势力敢和宋国对着干。
同月,魏皇拓跋嗣特意将崔浩请到内宫,并语重心长地和崔浩说:“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对天道是半信半疑的,说实话并没有全信。可自从和先生相交以后,先生每每都会精准推算天道,就连这一次刘裕篡晋之事都在一年多以前精确地推算到了,所以我到今日才开始真正的信奉天道,对于先生也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话毕,对着崔浩深深一拜。
7月,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李歆的垃圾治理,整个西凉已经穷到了叮当响,百姓更是对政府失去了信念,周围恶邻对西凉那是虎视眈眈,这其中更以沮渠蒙逊为最。于是,他开始集结士兵,准备总攻西凉,意图一口将这块肥肉吞到肚子里面。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西凉不管怎么说当初也是凉州传统强国,如果硬攻的话,保不齐会出现什么变故,甚至哪怕攻下来也会崩掉一口大牙。因此,想要攻下西凉,并将伤害降到最低,那么就必须要用计谋。因此,沮渠蒙逊决定,先假装攻击西秦,松懈西凉之警戒,然后偷偷转身,直接袭取西凉。
本来,沮渠蒙逊的想法是松懈西凉的警戒,可他却完全低估了李歆的愚蠢,这货竟然完全中了自己的计谋,听说自己要去攻打西秦,竟然齐聚全国主力,要一口吃下北凉。
当时,很多大臣都怕这是沮渠蒙逊的计谋,劝李歆不要去,可李歆根本不管那个,坚持要去灭了北凉。这些大臣认为只要出击必定会被灭亡,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找到了李歆的母亲,也就是当朝太后尹世。
当这些大臣为尹世分析利弊之后,尹世也是吓得花容失色,便赶紧找到了李歆并奉劝道:“你的王国是一个新建的国家,地小民少,自卫还怕力量不足,哪有余力去讨伐别人?先王临死之前一再叮嘱你,对于军事行动千万要小心慎重,因为一着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言犹在耳,为什么现在你就将之抛之一边?沮渠蒙逊善于作战是出了名的,你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之前你为什么能战胜他?一是因为我们是被动作战,二也是运气使然。不然你以为就凭你的那点儿能力能战胜沮渠蒙逊吗?我们国家很小,但也足够实行善政,积攒实力,等待时机成熟便能成功。时机是什么?北凉开始变得残暴,开始变得民心不服,那才是时机。可现在,北凉的百姓们谁不对沮渠蒙逊感恩戴德?这种时候,难道是攻略北凉的良机吗?非但不是,反倒会遭受大败,进而让我们都成为亡国之奴,所以,这次战争你绝对不能去!”
尹太后已经将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可李歆已经疯狂,自认为这是一举灭亡北凉,继而创造千古之功的绝佳时机,所以哪怕是亲妈劝,他也根本不听,毅然决然便亲率大军往攻北凉。所以当时的大臣们都在私下里相互哭泣道:“大事去矣。”
486
西凉灭国(下)
公元420年7月,李歆率几乎本国全部主力趁沮渠蒙逊攻击西秦之时往东疾进。而当沮渠蒙逊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开心得像个孩子,于是赶紧和周边的将领们道:“李歆已经完全中了我的圈套,但如果我们就这样布置伏兵的话,很容易让他看出来并撤退,那样就功亏一篑了,不如我们这样……这样……然后再设置伏兵,如此,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就绝对发现不了我们的图谋。”
次日,沮渠蒙逊下令全西部边防线的将兵散布谣言,说秦军已经大胜,攻克了西秦许多地盘,并还要继续深入,一举灭掉西秦。
李歆闻得此言后果然中计,于是不设警戒,更加快速度往北凉疾行。可就在大军刚刚到达北凉之时,却中了沮渠蒙逊的埋伏,因为全无防备,又因为长期疾行,士兵已经体力不支,所以被沮渠蒙逊当即击溃。
其实,如果李歆能在第一时间撤退的话,他还是有活的机会,可当副将劝他撤退之时,他却一马鞭打开了副将的手,并怒吼道:“我违背了母亲的意愿才遭到了如此教训,不杀掉沮渠蒙逊这个胡蛮,我还有什么面目去面对我的母亲,去面对那些在朝堂之中的大臣?!”
于是,已经疯了的李歆收拾仅剩下没有逃跑的残卒,再次对沮渠蒙逊之主力发起了如同自杀一般的进攻。结果,李歆被杀,其部几乎全军覆没。
沮渠蒙逊当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遂兵不卸甲、马不停蹄,直接率军向西疾行,势必要一举夺取西凉之地。
与此同时,当西凉的大臣们听说这个消息以后都吓傻了,于是立即放弃酒泉等诸多地盘,全都跑到了敦煌驻守。可以说将所有的力量全都汇聚到了一点,就是想靠这仅存的一点来挡住北凉的攻势。
数日后,北凉大军全占酒泉一带的地盘。最开始的时候,酒泉的百姓是恐惧的,可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变得庆幸,甚至变得开心,开心自己能被这样一个统治者而统治。那么沮渠蒙逊究竟做了什么呢?
他的士兵进入酒泉以后,沮渠蒙逊就严令禁止士兵抢劫,只要抓到,直接施以烹刑!所以北凉的士兵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同时,沮渠蒙逊还对原西凉官员(那些有贤名的)加以任用,且只要用了就给与独当一面的权利,完全没有半分怀疑。因此,原西凉都城酒泉得以大治,人民几乎在瞬时之间就忘了曾经的李歆。
当时就有人劝沮渠蒙逊,让他趁势再灭掉敦煌,彻底占据整个西凉旧地。可沮渠蒙逊却没有这么做。
第一,他不能发展得太快,不然很可能会遭受到西秦和大夏的攻击,他现在虽然和大夏是盟友的关系,可乱世的盟友,又如何能相信?
第二,现在的西凉虽然只剩下残部,可却变成了哀兵,正是最不怕死的时候,如果在这时候对敦煌进行侵略,保不准会有巨大的损失。因此,沮渠蒙逊撤兵回了姑臧,打算一段时间以后再侵入敦煌,彻底消灭西凉残余。
而在回到姑臧以后,很多西凉俘虏也在同时被擒往姑臧,而这其中,便有西凉太后尹氏。这个尹氏虽然已经上了年纪,可却生得祸国殃民之貌,所以哪怕是这个年纪,依然是一等一的美女。讲真,沮渠蒙逊早就被这个“欧巴桑”所迷倒,可自从见到尹氏以后,这个美人便是一座大冰山一般,傲慢到了极点。因此,沮渠蒙逊对其也是一路无话。可等到姑臧的时候,沮渠蒙逊实在是忍不住了,便找到了尹氏,并极尽安抚,那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只要你跟了我,荣华富贵大大地有。可尹氏呢?看都不看沮渠蒙逊一眼,始终都是面无表情的冰山女王。
沮渠蒙逊因此怒道:“你们的国家都已经亡了,你母子二人的性命也掌握在我的手中,你还有什么可傲的?况且你要是敢不听我的话,你的儿子也会死,这是明摆着的事,你不会不知道,可现在的你,不但面无忧色,反倒是和我在这装冰山,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尹太后:“呵,生死存亡都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事情,既然已经到这了,那就要认命,我一个老太婆,难道还要像小女人那样痛哭流涕吗?况且老身再怎么说曾经也是一国之母,国家灭亡后怎么可能再去当他人的妻子呢?所以我只求快快死去,再没什么其他的想法了。至于我的儿女们,为了一个国家的荣誉,哪怕是一个已经灭亡的国家,他们也一定会理解我的做法。”
话毕,沮渠蒙逊彻底被尹太后震撼了,他从没想到,一向手无缚鸡之力又胆小的女人群体也会有如此情操的伟大女性,所以这之后,他由爱慕转为尊敬,不但没有杀掉尹太后和他的儿女,还从此将她们供养了起来,并转娶尹太后的女儿为妻。
再看刘宋。
公元421年正月,宋武帝刘裕至南郊祭祀上天,并大赦天下。
时,很多士人都对刘裕这方举动有所不满,感觉莫名其妙。为什么?南朝史学家裴子野说:“在南郊祭祀天神、地神,那是每年的例行典礼,刘裕为什么要在同时赦免天下罪人呢?那不是不尊敬天神地神吗?我实在不知道刘裕是怎么想的,实在是太荒谬了。”
刘裕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这厮从来都不信鬼神,就图个省事儿吧。不过因为刘裕不讲“规矩”,当时很多士人都对他或多或少有些意见。
同月,刘裕下令摧毁国家所有无关的宗祠,只留下圣贤以及有大功古人的宗祠。因为当时刘宋的宗祠众多,所以政府浪费了大量的钱财维护,刘裕觉得没有必要,因此全面拆除。
2月,刘裕亲自笔试新选拔上来的秀才、孝廉,然后分配他们的职位下放地方。
同月,刘裕赏两千石以上官员每人公田一顷,抓紧掌握核心权力。
3月,刘裕开始在全国范围削减多余无用的官员,定荆州政府官不得超过两千人,吏不得过万,其余州府官不得过五百,吏不得过五千。当然,士兵并不在其内。因此,刘宋财政开支大幅度减少,行政能力反倒有所提高。
487
1.4司马德文之死
公元421年3月,北凉王沮渠蒙逊集结士兵,准备对西凉最后一个据点——敦煌发动进攻。可在进攻之前,沮渠蒙逊却致信于李恂要求他投降,不然城破之日,玉石俱焚。李恂呢,非但没有投降,还动员全城官民誓死抵抗沮渠蒙逊。所以,沮渠蒙逊的前几次攻击没有成功,并且对协助李恂抵抗自己的敦煌百姓产生了浓浓的恨意。
一段时间以后,沮渠蒙逊停止了进攻,转而在敦煌四周修筑长堤,意图用引水灌城之法彻底击溃西凉之残余势力。李恂见沮渠蒙逊要用如此灭绝人性的方法攻城,料定就自己这点儿实力肯定没有获胜的机会,便请求向北凉投降。可沮渠蒙逊这一次是动了真火了,之前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想投降就赶紧,不然冲进城去,玉石俱焚!你倒好,还忽悠那些愚昧的老百姓一起抵抗我。现在想投降了?哼哼,完了!!!
于是,沮渠蒙逊拒不接受投降,打算一场大水将敦煌冲得干干净净。
李恂手下有一个叫宋承的大将,他不想跟着李恂一起死,所以在当天夜里将敦煌城门打开,献城投降。而沮渠蒙逊呢?直接下令屠城,但凡是这个城中的活物,全部斩杀,寸草不留。
一时间,城中喊杀声震动天际,李恂在睡梦中被惊醒,登高一看,敦煌完全变成了人间地狱。他悲从中来,直接抹了脖子自杀了。而伴随着敦煌变成了人间炼狱,短命的西凉也彻底宣告灭亡。从此,北凉占据了河西走廊,直接和西域接壤。而那些西域诸国见北凉现在如日中天,一个个的全都前来归附,并献上了价值不菲的贡品。于是,沮渠蒙逊在西北声威大震,大有直追赫连勃勃的架势。
而就在北凉在西北混得风生水起之际,西秦的乞伏炽磐也不甘落后,他于本月再次发兵攻打了吐谷浑,并连连将其部落攻破抢夺其不计其数的物资。吐谷浑可汗慕容阿柴实在是受不了了,于是遣使往谭郊向乞伏炽磐投降,并承诺以后年年都会奉上供品。如此,乞伏炽磐才停止了对吐谷浑的进攻。
6月,感觉自己的北凉近些年来国力蹭蹭向上蹿升,沮渠蒙逊认为自己行了,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彻底消灭宿敌乞伏炽磐了,乃命宗室沮渠鄯善、沮渠苟生率七千人对西秦发动攻击,想要试探一下现在西秦的战斗力。
沮渠蒙逊的算盘打得很明白,这七千人都不用击败西秦军,哪怕是能拖延住西秦军,和他们形成短暂的对峙,他沮渠蒙逊都有信心亲率主力灭掉乞伏炽磐。可让沮渠蒙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七千人完全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效果,反而丢尽了人。
数日后,西秦七千人马接近西秦边境。西秦王乞伏炽磐闻听此事以后极其不屑,你沮渠蒙逊不是不来吗?那我也不去。你沮渠蒙逊不是派宗室将领征战吗?那我也派宗室将领。你沮渠蒙逊不是只出七千人吗?我他X就出五千人!
就这样,西秦王乞伏炽磐命宗室将领乞伏木奕干率五千兵众前往迎接。当天,双方在五涧展开了激战,结果,北凉军大败(过程无载),沮渠鄯善落荒而逃,沮渠苟生更是被生擒活捉。士兵也被斩杀了两千多人,所以这一次沮渠蒙逊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士兵没了,脸也被扇得啪啪作响!
同月,建康皇宫内宫之中,刘裕手拿着一把装满毒酒的酒壶交给了一名叫张伟的官员,让他毒死已经退位的原东晋皇帝司马德文。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说法,叫好人做不了好皇帝,好皇帝没几个好人,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也是至理名言。而刘裕,就是这么一个狠人,也深知斩草除根之理。
现在,刘裕虽然已经成了国家的皇帝,可自己今年已经五十八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今年更是大小病连连,一旦自己死了,谁敢保证他们司马宗室不会死灰复燃?因此,打从即位那天开始,刘裕便对司马德文百般防范。那司马德文虽然妻妾众多,但几乎所有的妻妾都受到了刘裕的严密监视,只要这些妻妾们生出一子,那都不用寻思,第二天便会莫名其妙地失去性命。而这些,全都是刘裕的手段,为的就是防止司马氏死灰复燃。可哪怕是这样,刘裕依然不放心,还要将司马德文也弄死,彻底解决了自己的心腹之患。
那司马德文自从退位以后就预感到了这一天,因此足不出户,天天宅在家中,别说是喝酒了,就是连吃饭都要他的妻子在他的面前做,这样他才能放心的吃食,所以刘裕根本没有机会,这才想出了一个强硬的手段,想要让张伟将司马德文毒死。
可这世界上谁也不是傻子,这种事情从古自今也不少了,可毒死先帝的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呢?不但为当权者背了黑锅自己死了,还要连累自己的家人也陪自己一起死。这算什么事儿呢?还不如自己死得了。因此,张伟虽然接受了刘裕的命令,可出了门儿以后自己就一口将壶中的毒酒全都给干了。因此,刘裕刺杀司马德文的行动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9月,宋武帝刘裕见阴的不行,乃决定采用明杀!
一天,突然有一群打扮成劫匪的宫廷侍卫闯入了司马德文府邸。他们没有直接击杀司马德文,而是拿出了一壶毒酒交给司马德文,让他撒冷喝了。司马德文不喝,一名领头的“劫匪”便道:“佛说自杀而死的人可以立即转世投胎,想开了就喝了吧,别让哥几个费劲!”
司马德文还是不肯,于是这些人二话不说,直接用早就准备好的被子死死蒙住了司马德文的头颅,将他硬生生闷死。
次日,刘裕闻听司马德文的死讯,当即痛哭流涕,并率文武百官临朝哭泣吊丧整整三天。而这之后,无人再怀念司马氏,更无人记得曾经还有一个皇帝,他的名字叫做司马德文。
488
1.5宋武帝刘裕
公元422年正月,刘裕感觉自己的身体越发衰弱,认为大限即将来到,于是提内务大臣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并且继续兼任扬州刺史,同时对王弘、谢晦也多有任命,由此可以见得,刘裕这是在给自己的太子挑选辅政大臣了。
3月,宋武帝刘裕的病情突然急剧加重,刘裕好像预感到了什么,便让手下立即命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前往宫中觐见。不用说,这是要托孤了。
那天,说完了该说的话以后,躺在病床上的刘裕突然问道:“我问你们,你们觉得太子刘义符怎么样?是否有资格继承皇位?”
刘义符,宋武帝刘裕的嫡长子,因为经常与一些奸佞小人厮混在一起,所以很不得刘裕的欢喜,可在古时候,嫡长子继承大统的思想早已经根深蒂固。如果不是太过不堪,当权者是不会起什么废立心思的。而这时候的刘裕已经病得很重了,有那么一瞬间,他突然害怕国家会不会被这个小子给毁了,所以对这种思想产生了那么一瞬间的动摇,便有此一问。
当时,所有的托孤大臣都没有说话,只有谢晦言道:“陛下年事已高,最近病情还非常的严重,确实不得不考虑百年后的大事。而我大宋疆域万里,当然不能交给一个没有才能的人。”
话点到为止,再多说对自己没有好处。可刘裕却知道他全盘否定刘义符的心思,所以问道:“那你看庐陵王刘义真怎么样?”
刘义真是刘裕最宝贝的儿子,这点所有人都知道,之前关中的丢失虽然刘义真占主要因素,可自从经过了这件事以后,刘义真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也更加小心翼翼。所以当知道自己的长子不堪大用以后,刘裕动了要立刘义真的念头。
这话说完,其他的托孤大臣明显是一愣,可一个个却闭口不言。很明显,他们不喜欢参与到这种事情之中。只有谢晦,想了一想以后道:“还请陛下稍等数日,容我观察观察。”
次日,谢晦特意拜访了刘义真。在这个时候,一个托孤大臣来拜访自己,什么意思就不用多说了,刘义真当然是盛情款待。当天二人说了什么无人得知,史书更没有记载,只说谢晦这小子回宫以后便和刘裕道:“庐陵王的德行低于才能,不是一个为人主的料。”
话毕,谢晦便不再作声了。而刘裕呢?只深深看了一眼谢晦便不再多言,而也从此刻开始彻底断了废立太子的心思。
数日后,刘裕的病情稍有恢复,遂封二子刘义真为豫、雍、司、秦、并、南豫六州大督、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和南豫州刺史。很明显是打算将刘义真提到诸侯王中权利最大的存在。
5月,宋武帝刘裕再次病重,并且这一次的严重程度更甚上次。刘裕知道自己大限将至,遂将太子刘义符叫到床前,和他语重心长地道:“这些辅政大臣中,檀道济有才干,擅谋略,但却没有多少野心,你可以放心任用。徐羡之和傅亮都是内务大臣,性情忠厚,也没有叛乱的可能。只有谢晦,这小子多次随我南征北战,善于随机应变,如果将来这些辅政大臣有问题的话,那一定是他,所以如果要防备的话,你只需要防备这个谢晦便可以了。”
这之后,刘裕再发诏书,下令后世如果再出现幼主的话,政事一律由宰相代管,绝不能让女性当权。而做完这些以后,刘裕便没有再发布什么诏令,只是安心等死而已。
公元422年5月21日,南朝军神,一生无败的刘裕在建康皇宫西殿去世。
刘裕不但征战无敌,治理天下也是一把好手。有人说他不懂政事,不能算最最高档的皇帝里去,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一个领导者,只要会用人,只要能做好表率,那就够了,足够了。刘裕成为皇帝以后清心寡欲,生活简朴,起居有常,严整有度。就好像当初西汉文帝一样,刘裕生活非常简朴,常年都穿一套衣服,虽然不像文帝缝补丁那样夸张,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同时,刘裕后宫中的嫔妃也不多,虽然好色,但绝对不急色。他曾经获得了后秦姚兴的侄女,据说这女人长得极其妖艳动人,并且床术超强,所以得到了刘裕的宠爱,甚至为了这个女人荒废了不少的政事。这证明了什么?证明了当时刘裕喜欢这个女人已经到了一种相当的程度。可就是这么喜欢,只不过下面的大臣们一提醒,刘裕就立即将这个大美女送出了皇宫,从此不再相见。
刘裕不留私财,他所有的钱全都放到了国库之中,任国家支出。据史料所载,整个皇宫之中没有一件物品是刘裕私人所有,可反过来说,整个南朝上到珍珠翡翠,下到泥土木棍,又有什么不是刘裕所私有的呢?岭南地区曾经进贡过一种筒装细布,据说美轮美奂,人人见了都喜欢,可只有一点,那就是做工太难,所要消耗的材料也太过昂贵。刘裕认为这种东西只能腐蚀宋人的血气、志气,于是便将所有的细布全都退了回去,并下令岭南政府,从此不准再制作这种东西,甚至规定后宫中的嫔妃们也不能穿戴超过规定的奢侈品。因此,整个皇宫没有人敢奢侈浪费,甚至宫外各地的官员大臣们也不敢穿戴过多的饰品,皆逢迎宋武帝刘裕勤俭治国的方针。所以,在这一段时间,刘宋全国政治清平,百姓安居乐业。
难道,这还不算是一个好皇帝吗?要我来评价的话,刘裕完全就是一个不次于西汉文帝的超好皇帝,是顶级一系的存在。
489
1.6拓跋焘上位
公元422年5月,皇太子刘义符继承了刘宋皇位,成为了刘宋第二任皇帝,时年17。那么他又会带领刘宋走向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或者说……总之,我们拭目以待吧。
同月,就在刘裕那边刚刚去世的时候,北魏三帝之一的拓跋嗣突然身患重病,据说好一段时间,拓跋嗣每天都会出现幻觉,并且身体时冷时热,且绝大多数的时候都处于一种极为虚弱的状态。
拓跋嗣本年虽然才31岁,但突然暴毙的事件从古到今却不少见。而就自己的身体状态来看,他现在也是有这种危险的。因此,拓跋嗣紧急将崔浩召唤至身边询问道:“最近赵、代之地多有日食发生,而朕的身体又一天不如一天,咱君臣之间的关系摆在这,朕也不和你兜圈子了。朕现在严重怀疑,我的阳寿将尽。死我不怕,可现在朕的孩子们都还年幼,所以我最担心的是我死之后,国家很有可能会发生动乱,进而四分五裂,那时该如何是好?你是我最信任的近臣,我需要你来帮忙考虑一下应对之法。”
最开始,崔浩是沉默的,因为一个聪明的大臣从来不会让自己卷到这里面去。可对于拓跋嗣,崔浩实在是舍不得,唉~~,士为知己者死,算是为了报答拓跋嗣的知遇之恩吧。想到这,崔浩微笑道:“陛下正值壮年,相信您的病一定会痊愈。不过您实在要听我的意见的话,那我就说几句不一定正确的话。自从我们大魏创建以来,一向不怎么注重选立储君的事,所以在永兴初年发生了宫廷巨变,国家也因此差点儿灭亡。念及前祸,吸取教训,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早早建立东宫,册立太子。遴选贤明的公卿大臣来做太子的师傅,让您的左右亲信大臣来做他的宾客和朋友,并让太子早早主持朝政,出京时则统帅军队安抚百姓,讨伐敌人。如此,陛下您就可以身心悠闲,不必亲自处理政事,在宫中颐养天年了。而等陛下百年之后,太子早已拥有强大的派系,大臣百姓也习惯于归附太子,奸佞之徒就不敢出现了。”
拓跋嗣:“说得好,说得非常好,朕准了,那么依爱卿来看,我这些儿子中谁最适合继承我的位置呢?”
崔浩:“……,如果陛下一定要问,那我就斗胆说一下我自己错误的看法。长皇子拓跋焘(S级帝皇,北魏三帝之一)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同时在一众皇子中也是最为聪明强干者,而在刚强的性格中,他心中还有温和的一面,符合了一个君主应该拥有的一切条件。因此,如果要问我选择谁做储君的话,拓跋焘便是不二人选。”
话毕,拓跋嗣默默点头,不再和崔浩说什么,可心中却已经认可了崔浩的建议。不过拓跋嗣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帝皇,哪怕是再信任崔浩,在这种决定国家命运的事情上也不可能只听信一人之言。因此,在这次会话后,拓跋嗣又将国中的那些宗室们召集到一起道:“朕决定立皇长子拓跋焘为太子,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一众宗室大臣一听要立的是拓跋焘,几乎异口同声道:“立长为储,名正言顺,也正复合天地礼法。且拓跋焘不但是长子,能力和贤明也摆在那里,确实是不二人选,我等全部赞同。”
因为长期处理政务,拓跋嗣很少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所以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还不如朝中的这些大臣。因此,当他见所有人都对拓跋焘推崇有加以后,也对这个儿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次日,拓跋嗣正式下诏立年仅十二岁的拓跋焘为皇太子,并让他坐到正殿,处理朝中大事,作为国家的副主。
同时,拓跋嗣又任命长孙嵩、奚斤(从拓跋珪时期便活跃于北魏官场、战场的能臣,统军作战A级,内政能力A-级)、安同(拓跋珪时期之能臣,懂战争,更善于内政,深得百姓爱戴,是一个A+级内政大臣)为左辅官,座位设在东厢,面向西方。
任命崔浩、穆观(A级内政大臣,善于察觉皇帝明令中的暗令,并雷厉风行,为了皇帝不怕得罪任何人,同时谨慎谦虚、贵而不骄)、丘堆(善于统军作战,属A-级将帅,不过政治能力实在一般,但贵在忠心为国,一切以皇帝的命令为准则)为右辅官座位设在西厢,面向东方。
很明显,拓跋嗣就是要用这些人来充当辅政大臣的角色。
这之后,拓跋嗣以病重为由,不再处理政事,而是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拓跋焘和他的六名辅政大臣。但谁都不知道的是,拓跋嗣总是会偷偷地从寝宫溜出来,从旁窥视,观察拓跋焘和六位辅政大臣是如何处理政事的。而观察几日后,拓跋嗣就再也不去观察了,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睡梦中都会被自己笑醒。周围的侍从们实在感觉奇怪,就问拓跋嗣为什么这么高兴。
拓跋嗣笑着道:“我儿虽然年仅十二,但聪明果断,博闻强记,政令每每发出都能让我满意。而最让我欣慰的是,这孩子并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每要处理重大事件的时候,他都会向左右辅请教以后才会处理。并且,这孩子很勤劳,对于政事并不排斥,这,从他处理政务时的眼神中就能看得出来,所以我很欣慰,很欣慰啊。况且,六个辅政大臣中长孙嵩是德高望重的四朝元老;奚斤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安同通晓民间疾苦,处事明达干练;穆观深通政务,能正确地理解、实施统治者的旨意;崔浩有谋有胆,能通过各种天象预言以后要发生的事情;丘堆虽无大才,但他专心为公,谨慎处事,能以统治者的命令为最高行事准则。这六人都是当今之大才,辅佐的还是一个更胜于我的明君。如此,北魏马上就会称霸整个北方,甚至是整个天下,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哈哈哈哈哈~~~!”
这之后,拓跋嗣几乎将所有的权利都放给了拓跋焘,有的时候有需要自己处理的政务奏章拿过来了,拓跋嗣甚至会将这奏章推回去,然后懒懒散散地道:“这个东西我不懂,去让你们的太子处理吧,这种事情以后都不要来找我了。”
由此可见,拓跋嗣信任拓跋焘之程度。
那么拓跋焘以后真的会带领北魏称霸北方甚至是天下吗?我们拭目以待。
490
1.7伐宋(1)
公元422年7月,大概还是想像之前对付西凉那样,北凉王沮渠蒙逊想要讨一个台阶下,遂于本月再次派宗室将领沮渠成都率一万骑兵直奔岭南,并驻扎在之前失败的五涧,成天喊杀声不断,向西秦耀武扬威。他天真地以为,这种战争潜规则谁都懂,西秦王乞伏炽磐也一定会像之前的李歆那样对自己不理不睬,给自己一个台阶。可他错了,错大了。
那乞伏炽磐一听沮渠蒙逊又派宗室将领来骚扰自己,直接命一将率六千骑兵迎击,并再次将北凉军打得大败(过程无载)。
这一次,北凉军输的更惨,不但主将沮渠成都被擒,前来的士兵也几乎全军覆没。因此,沮渠蒙逊再次被打脸,被狠狠地打脸。啪~~啪~~啪~~~。
就在沮渠蒙逊被乞伏炽磐拽着脖领子扇嘴巴子的时候,北魏又出现了大件事。细数拓跋嗣当政这么多年,国家的地盘虽然没扩张多少,可农业、经济、军事水平却是欻欻向上猛蹿,当初西汉武帝为什么在继位以后能够所向无敌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文景之治,也就是他爹和他爷给他留下了大笔的财产,这才够他挥霍的。如今,就拓跋嗣一代的努力,便几乎赶上了文景之治大半个北方的国力,所以,拓跋嗣不应该有遗憾了,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大家虽然这么认为,但拓跋嗣本人却不是这个想法,他始终觉得自己的皇帝生涯有遗憾,其原因便是在他为帝其间,国家的领土没有多少扩张。因此,在公元422年9月之时,拓跋嗣打算趁着刘大战神刚死,刘宋国丧之际发兵南下,一举夺取中原之广袤土地。
岂料这提议刚一说出,崔浩马上便站出来反对道:“当初陛下您接纳了刘裕派遣的使臣和礼物,从此和刘宋建交。如今,刘裕不幸去世,我们却趁人家国丧之际行兵讨伐,即使事后得手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更何况我大魏虽强,但这时候也不可能一举灭掉刘宋,反而会落得一个伐丧的恶名,我自认为陛下不应该在这段时间做这样的事情。在我来看,现在不但不应该和刘宋交战,反而应派使节出使江南吊丧,抚慰孤儿寡母,同情他们的不幸,从而使我们的仁义名声传遍天下。这样一来,长江以南的江山便不攻自破了。况且刘裕虽死,但其党羽还不曾分崩离析,那些能征惯战的大将在军界依然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他们彼此虽有过节,可一旦我大兵压境,这些将士们一定会同心协力地对付我们,最后我们必定溃败。不如暂缓侵攻之步伐,等待他们权臣之间内讧,自毁长城,我们再趁机出兵,定可建立不世之功。陛下不要忘了,江南政权最擅长的,不就是内讧吗。”
不做事后诸葛亮我也觉得这话没毛病,可这时候的拓跋嗣只想在自己死前夺取地盘,弥补这一生唯一的遗憾,所以没有听从崔浩的话,反而因为崔浩反对自己微有些恼怒地道:“你说的这些都不对,既然如此,那当初刘裕为什么能趁姚兴之死一举灭掉秦国呢?难道你是说我不如刘裕吗?”(注:不好意思,在统军作战上,你拓跋嗣大圣君还真就不如刘裕)
崔浩:“那不一样啊陛下,当初,姚兴死后他的儿子们就立即拼命内斗,刘裕这才有机会讨伐。可现在呢?江南明显没有什么破绽,所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得一点儿不错,可这时候的拓跋嗣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一定要在死前弥补一生的遗憾。于是,他断然拒绝了崔浩的劝谏,并授司空奚斤调兵虎符,加其为大将军、扬州刺史,率领宋兵将军、交州刺史周几,吴兵将军、广州刺史公孙表等一举向刘宋发动攻击。
10月,北魏两万精锐已经组织完毕(由此兵力可见,拓跋嗣虽然决定进攻,但也是非常谨慎的,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动摇了国家的根基,所以这一次的进攻也可以看做是一次比较大型的试探性进攻),随时可以向南发动进攻,而对于这一次的南侵,拓跋嗣极为重视,因此召满朝重臣汇聚于太子东宫共同商议,其商议重点还在于是先攻城还是先占地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先打一二三线城市,还是先打下面的城市或者乡镇)。
时,以奚斤为首的官员大多主张先占据城池,他们认为,只要占据了城池,那么广袤的土地就自然而然会归到自己手中。只有崔浩对于此提议持坚决否定态度。崔浩认为,南方人擅长守城,从前便有符秦攻襄阳一年不克的记录。现在,魏军以大军攻击城池,如果不能立即攻破,那么必定会挫伤军力、士气。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不如将部队化整为零,夺取大片土地,将城池彻底孤立,然后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一点点将所有的城池消耗干净。而当洛阳、滑台、虎牢关这些重要的战争据点被此种方法孤立以后,他们势必不敢久守,便会沿着黄河向东走,那样中原便可轻易攻下。换句话来说,就是他们不走,那时也已经丧失了外援,一无兵、二无粮,也是坐着等死的存在。
这计谋简直是绝了,是跨越了千年的超级大战略。可崔浩这种想法在当时来看有点儿太过于天马行空,所以得到了将领的集体否决,最后,拓跋嗣还是选择了少数服从多数。因此,奚斤等将便率两万精骑自邺南下渡河,扎营于滑台之东,盖欲先克滑台,然后再席卷整个江南。
是时,东晋遗族司马楚之(东晋宗室,在刘裕大杀东晋宗室之时率族人逃出了东晋,从此躲藏于汝颍之间)聚众在陈留境内,听说魏兵渡河的消息以后立即率众投降了魏国,并请求充当魏国的马前卒。
拓跋嗣十分高兴,遂封司马楚之为征南将军兼荆州刺史,让他率本部兵马为游击,准备找机会袭扰河南宋军之大后方。
491
伐宋(2)
那么当时宋军在河南是如何布置的呢?
大概如下:
1、东郡太守王景度守滑台。
2、司州刺史毛德祖守虎牢。(注:毛德祖,汉种,今河南原阳人,A级将帅,北府兵老人,随刘裕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拥有相当的作战经验,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3、河南太守王涓之守金墉。
4、陈留太守严稄(xun四声)守仓垣(河南开封西北)。
5、徐州刺史王仲德守湖陆(山东鱼台东南六十里)。
6、兖州刺史徐琰守尹卯(山东东阿)。
7、济南太守垣苗守历城。
8、颍川太守李元德守许昌。
9、豫州刺史刘粹遣兵守项城。
继续正文。
北魏和刘宋虽然在之前有过一段时间的亲密关系,但在乱世,谁都知道这种关系比纸糊还不如。所以双方对彼此的警戒从来都不少。因此,当北魏大军向南征伐之始,刘宋东郡太守王景度便已知晓,并紧急遣使向司州刺史毛德祖请求支援。毛德祖不敢怠慢,第一时间便遣司马翟广等将领率三千步骑前往营救。
那么毛德祖为什么就派这么点儿人支援呢?因为人家刘宋的主要兵力都在江南,留在中原的士兵本来就没有多少这是其一。还有,之前提过的司马楚之已经率本部兵马游击到了宋军之后,正在攻击雍丘,所以毛德祖还要防备雍丘,因此无法以主力部队支援王景度。
28日,奚斤开始攻击滑台,又在同时派尚书滑稽引少量兵马袭击仓垣。滑稽知道仓垣守军很少,意图不战而屈人之兵,遂在军中多置旌旗,造成一种有好几万大军的假象。此计果然奏效。残垣之守军本就是中原人,之前一直都是他人统治,所以对刘宋并没有归属感,同时见魏军人多势众,断定此战必败,便抛弃了此城,直接翻墙逃了。北魏因此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仓垣。
那陈留太守严稄见魏军势如破竹,感觉自己也必不是其对手,便也向奚斤投了降,献出了陈留这座中原重镇。
此消息传到平城以后,拓跋嗣兴奋得手舞足蹈,于是立即接受投降,并任命魏将王玉为陈留太守,另外拨给他士兵,让他务必将陈留死死守住。
这之后,奚斤更是加大力度攻击滑台,可滑台守军甚众,王景度调度有方,使得魏军虽百般猛攻都无法进入滑台。于是,奚斤遣使往平城,请求魏皇拓跋嗣能派兵增援自己。拓跋嗣闻讯大怒,回信给奚斤一顿臭骂,大致意思就是你小子当初牛13吹得死死的,如今到显真章的时候咋怂了?既然没有那个金刚钻当初为啥要和崔浩揽这个瓷器活?
不过骂归骂,拓跋嗣也不能放着奚斤不管,毕竟现在局势正好。于是,拓跋嗣在本月23日亲率五万步骑南下,给予奚斤声援。同时,为了防备柔然在此时南下袭击边境,拓跋嗣还命拓跋焘北上边境,以防备柔然。
11月,收到斥责信件的奚斤大恐,于是集结所有兵马,对滑台展开了不要命的攻势,终于在本月11日将此坚城攻下。战后王景度逃走,其副将阳瓒被擒,因拒不投降被魏军所杀。魏皇拓跋嗣遂任苟儿为兖州刺史,镇守滑台。
这之后,奚斤马不停蹄,继续率军在虎牢关以东击破宋军,兵峰直指虎牢关。
可就在虎牢关一带奚斤却遭受了极其惨烈的打击。因为就在奚斤即将到达虎牢关之时,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集合全部兵马对其展开了疯狂反扑(过程无载),并连败奚斤数场。奚斤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舔着脸再次遣使往拓跋嗣处,请求拓跋嗣调遣援军。而这一次,拓跋嗣没有再写信谴责奚斤,因为他知道,毛德祖是一个非常彪勇的大将,奚斤败在他手上也情有可原,于是命北魏第一猛将——黑槊将军于栗磾率三千精骑进屯河阳(河南孟县西南三十五里河北岸),意图在河阳对金墉发动进攻,以扰毛德祖之后。毛德祖见状,只能分一军由副将窦晃率领向南阻击于栗磾。
12月18日,魏皇拓跋嗣亲率主力大军到达冀州,乃扩大对刘宋之攻势,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率自己所有的兵马自平原渡河,入侵刘宋之青州、兖州。同时又遣闾大肥率兵七千掩护叔孙建等将之侧翼,以保证叔孙建之主力部队不被袭击攻破。(闾大肥,A-级骁将,柔然种,拓跋珪时期率本部落民众归顺北魏,之后跟随两届魏皇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数日后,魏之大军进入兖州,并连破宋军,一举攻破刘宋在兖州之治所。刘宋兖州刺史徐琰见敌军势大只能弃城而走,于是刘宋之济水南岸防线全线崩溃,泰山、高平、金乡皆陷于魏。叔孙建遂率骑兵六万之众东入青州。
当时,和司马楚之一样的东晋遗族还有很多都逃亡在外,其中司马爱之、司马季之皆聚众于青州济东方向。当他们听说了魏军前来的消息以后,立即和司马楚之一样,第一时间投靠了魏军,并协助魏军在青州内部展开攻略,制造混乱。所以,刘宋青州之局面亦陷危机。
刘宋青州刺史竺夔知道就自己现在这点儿兵力根本挡不住魏军的进攻,乃紧急遣使往建康,请求建康方面紧急派遣援军前来救援。而就在青州陷入危机之时,北魏黑槊将军于栗磾也在洛阳一带大破窦晃,其兵峰直指金墉。于是,刘宋之司州又陷入了极其恶劣之局面。
492
伐宋(3)
而针对眼前这种局势,刘宋朝廷立即展开了紧急廷议,最终商议决定,由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和王仲德共同领兵救援青州,寿阳方面则由庐陵王刘义真救援。至于司州,只能暂时先缓一缓,期望他们能抗住魏军的猛攻吧。
公元423年正月,于栗磾攻破金墉,进而夺取洛阳。拓跋嗣闻讯大喜,遂封于栗磾为豫州刺史,镇守洛阳。
18日,魏皇拓跋嗣进入邺城,在中央指挥全线作战。
22日,魏将叔孙建之主力部队已经到达临淄,所攻之地尽皆拿下,几乎吞掉了青州一半的地盘。而这时候,檀道济的部队才刚刚到达彭城,可见魏军的攻势是多么快,多么猛。
可就是这样,魏军依然遇到了一些阻碍。
之前,竺夔虽然溃败,但在逃跑的过程中却下令全州,让整个青州的百姓全都汇聚于东阳城抵御魏军,并让百姓们在走之前将所有的稻子全都收割完毕,坚定了坚壁清野的信念。同时,竺夔知道,整个青州的百姓不可能全都听自己的命令前来东阳(怕魏军屠城),所以又在同时下令,让不愿来东阳的百姓自行占据险要山地抵御魏军,并极力丑化魏军之形象,将他们说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那些百姓并不了解魏军,偏听偏信,便也跟着政府坚壁清野,一粒粮食都没给魏军留下。因此,魏军虽然攻势凶猛,但也陷入了无粮可食的囧境。
时,济南太守垣苗亦率众退至东阳城,所以现在的东阳城几乎集结了所有刘宋在青州的力量,说是固若金汤也不为过了。针对于此,魏皇拓跋嗣紧急召调建义将军刁雍(刁雍,字淑和,今河北盐山人,汉种,原为晋臣,官至镇东将军、青州、徐州刺史。后为躲避追杀逃至后秦,再后来又投奔北魏。刁雍个性宽柔,明敏多智,擅施仁政,在青州拥有相当好的名声)谓之道:“叔孙建的部队已经进入了青州,并且连战连捷,可老百姓们畏惧我们魏人,纷纷躲藏在山川大泽之间,东阳又防御齐备,久攻不下。如此下去,我大魏主力早晚会被拖死。你在青州一向有威信,所以想请你帮助我,起码说服那些百姓,让他们知道我们魏军并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于是任命刁雍为青州刺史,并给他一部分士兵,让他协助叔孙建攻取青州。
那刁雍到达青州以后对境内的士绅平民竭力安抚,向他们宣传了魏军是如何秋毫无犯,如何仁慈。于是,这些畏惧魏军的百姓逐渐返回了自己的住所,并愿意为魏军提供粮食。而其他山头的百姓见魏军果然不是弑杀之辈,便也纷纷离开了山头,返回了自己原本所住的地方。因此,魏军缺粮之危也告解除。
同月,柔然趁北魏主力南侵之际跨越大漠,对北魏边境发动了攻击。年仅十三岁的拓跋焘不惧艰险,率众与柔然展开厮杀,数次击退柔然人的侵略。可柔然骑兵非常狡猾,见正面对抗不是魏人的对手,便采用了游击战术,将大军化整为零,不断游击掠夺北魏边境的资源。拓跋焘见状,乃上报拓跋嗣,请在边境修建长城。拓跋嗣回复:“你是北魏未来的皇,你要做什么,不必经过我的允许,放开胆子去做就行!”
拓跋焘于是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北边境修建长城,据史料说,此长城从赤城(河北张家口赤城)往西一直到五原(内蒙古五原)连绵两千余里。此长城建成以后,大大降低了柔然侵犯的频率和危险,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盈利的“买卖”。
再看中原。
3月,拓跋嗣再次从北方调集士兵前往虎牢支援奚斤,奚斤于是重新对虎牢展开进攻。毛德祖见魏军势大,遂退回虎牢,做防守之状。可这都是表象罢了。实际上,毛德祖在做防守姿态的同时却于虎牢内挖掘了六条七丈深的地道,而这些地道全都直通魏军大营内外。
同月的一天晚上,数百名宋军将士突然从地道中窜出,然后便是喔嗷喊叫地放火杀人,那阵势,好像有数千人一般。魏军不知宋军虚实,吓得仓皇逃窜,奚斤虽百般劝阻都无法阻挡此等溃散之势,所以在无奈之下只能命令大军极速后退,以方便他重新整合溃散的大军。
数日后,之前逃散的士兵被奚斤重新整合,于是再次对虎牢发动了凶猛的攻势。可前几天的那次袭击,宋军已经将魏军的重型器械全部摧毁,所以魏军还得再做大型攻城器械。而奚斤也是北魏名将,绝对不会干看着时间从自己的眼前溜走。于是,他趁着军中后勤兵在修建攻城器械的同时,亲率三千精骑连夜袭击了许昌。许昌太守李元德万万没有想到前几天还在攻击虎牢的魏军会在几日以后就直攻自己,所以全无防备,许昌遂为魏军所下。
拓跋嗣闻讯后立即命在颍川拥有贤名的庾龙为颍川太守,据守许昌,同时命奚斤立即返回虎牢,继续对这座坚城发动进攻。
时,奚斤不在军中,许昌陷落的消息也传到了毛德祖耳中。毛德祖认为现在的魏军有机可乘,遂引全虎牢之将士出城与魏军决战。
这一次的战争非常惨烈,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可就是这样,双方也没有一名士兵撤退,都在奋勇搏杀。然,就在双方杀得难分难解之时,奚斤正好从许昌赶回,见到双方正在厮杀,直接便率本部骑兵从侧翼对宋军发动攻势。宋军此时正在全力抗击虎牢外围的魏军,根本没想到这时候奚斤会率精骑从侧翼对自己发动攻势,所以在全无防备之下被重创到几近溃散。毛德祖见状,知道再也没有胜利的可能,于是率残部拼命逃回了虎牢,从此固守,不再出击。
493
伐宋(终)
邺城方面,魏皇拓跋嗣见奚斤久攻虎牢不下,已经失去了耐心,遂再从北方召集数万兵马,并亲率大军南下,打算对虎牢发动最终决战。
青州方面,这时候的魏将叔孙建正率军对东阳城展开猛攻,因为攻势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东阳的城墙纷纷开裂,眼看就要崩塌。当时,东阳战士死伤惨重,剩下的士兵也是又困又乏,所以东阳陷落在即。可就在这时,刘宋檀道济和王仲德的增援部队却即将到达东阳。城内的官兵闻听此消息以后无不振奋,所以强打着精神拼死抵抗魏军之攻势,打算一直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27日,刘宋颍川太守李元德见奚斤已从许昌撤回虎牢,并将所有兵众全部带走,认为这是重新夺回许昌的最佳时机,便率本部兵马对许昌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时,许昌之兵不过千,根本挡不住宋军的攻势,所以被轻松拿下,李元德于是驻扎于许昌,杀北魏颍川太守庾龙,并安抚百姓,积极扩充军备,准备应对接下来北魏很可能发动的反扑。
四月初,魏皇拓跋嗣抵达成皋,切断了虎牢到黄河汲水的道路。这之后,拓跋嗣亲赴虎牢,亲自指挥大军攻击此坚城连续三日之久。可就是这样,虎牢依然没有被攻破,而到这时,拓跋嗣也终于知道毛德祖的强悍,于是重新将指挥权交还给了奚斤,自率部分兵马返回洛阳坐镇指挥。
再看青州。
自闻听檀道济和王仲德的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以后,不但东阳城内的守军拼死抵抗,就连叔孙建也是加紧了对东阳的进攻,因为双方都在和时间斗争,只不过目的正好相反罢了。
可就在本月月末,东阳城北城墙终于扛不住连番的攻打,塌陷了一个三十余步的大窟窿。北魏青州刺史刁雍见状大喜,立即提议叔孙建,让他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这块漏洞,进而一举攻下东阳。可叔孙建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史料未曾记载),竟然视此绝大漏洞如无物,依然命令大军从四面对东阳发动进攻。于是,东阳守军迅速便修补上了这块漏洞,使得东阳免于城破之灾。
数日以后,探子来报,说檀道济、王仲德的部队即将抵达战场,望叔孙建早做准备。见叔孙建面带阴沉犹犹豫豫,刁雍知道这老小子估计是胆怯了,于是赶紧站出来道:“宋军畏惧我北方骑兵的强劲突击能力,所以但凡交战都会将战车弄出来形成方阵,然后才会和我军缠斗。而大岘山以南有一段路是宋军来援的必经之路,这路崎岖狭窄,车辆根本不能通行,所以宋军必定会在这段通路舍弃战车,改为步行。如此,战斗力便会大大下降,我请求率五千精锐堵住路口,建造要塞来阻击宋军。如此,宋军必无法踏出一步。到那时,东阳便是我们的囊中之物。而一旦东阳陷落,整个青州的宋军都将恐慌非常,到时,将军再率精锐骑兵在此道和宋军决战,大事便可成矣!”
当时正值大暑天气炎热,魏军中很多士兵都染上了瘟疫,叔孙建认为继续拖下去的话都不用宋军动手,自己的士兵就得全部病死,所以哪怕刁雍之计是一个非常好的计谋,叔孙建也只能抛之不用,转而便率部队撤退了。
就这样,马上就要陷落的青州终于是守住了,刘宋青州刺史竺夔也因为东阳城残破不堪不能再守,遂移据点于不其城(山东崂山西北)。至于叔孙建,则彻底退出了青州,只留部分兵马给刁雍,让他死守住现在青州已经占领的土地。
刁雍知道,就现在自己这点儿人根本扛不住宋军的进攻,于是招募谯郡、梁郡、彭城郡、沛郡等地百姓五千余户建立二十七营寨大防线,时刻防备宋军即将来到的猛攻。
4月月末,叔孙建的部队从滑台向西到达虎牢,于是和奚斤合兵一处,共同对虎牢发动进攻。时,虎牢已经被围二百余日,且没有一天不在和魏军做生死搏杀。守城精锐士卒几乎尽皆战死,而北魏的士兵反而越杀越多。可哪怕是这样,毛德祖手下的士兵也没有一个临阵脱逃的,全都跟在毛德祖的背后奋勇杀敌。当时,虎牢的外城已经被摧毁大半,毛德祖便指挥部队一边和魏军作战,一边又在外城之内修建了三层内城,极为难缠。可哪怕是这样,三层内城也被摧毁其二,毛德祖只能凭借最后一层内城和魏军做生死搏杀。
当时,由于日夜奋战的关系,守城官兵根本无法睡觉,所以眼睛上都长满了脓疮,那感觉,简直比死都要难受。可官兵们念及毛德祖平日对他们的优待,依然无一人选择背叛,始终团结一心。
时,檀道济、王仲德的部队驻扎在湖陆一带,豫州刺史驻扎在项城,还有很多部队也驻扎在距离虎牢不远的地方,可有的被魏军所阻,有的畏惧虎牢一带的魏军,所以从前到后都没有一个人援助虎牢。虎牢,只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继续坚守。
5月21日,北魏军在挖掘地道的时候终于找到了虎牢城内的水源,于是切断了供水,使得虎牢城中人马干渴,有的官兵甚至渴到了吸取自己鲜血的程度。奚斤见状,再次加紧了对虎牢的攻势。而这一次,毛德祖再也守不住了。
23日,随着最后一道内城被攻破,将士们想保护毛德祖突围逃走,毛德祖却打开了将士们的手吼道:“这场战斗之前我已经发誓,要与虎牢和兄弟们共存亡。如今,虎牢已经失陷,我如何还能生存。不要废话,跟我杀,在死之前再杀几个魏贼!”
就这样,毛德祖率军拼死作战,怎一个视死如归。可即便是再英勇,双方战力上的差距也是无法弥补的,虎牢陷落也是迟早的问题。而拓跋嗣更被毛德祖这种英勇奋战、忠勇有加的精神所折服,遂下令全军,务必活捉毛德祖,他要让这个勇猛忠正的汉子为自己所用。
23日,虎牢陷落,魏军果然将毛德祖生擒,关于生擒之后,毛德祖和拓跋嗣之间是怎么交流的,史书极力掩盖,连一个字都没有提及,而我所知道的是,毛德祖最终还是投降了拓跋嗣。
至是,刘宋司、兖、豫三州大部土地以及青州几乎一半土地皆落于北魏之手,可魏军也是损失惨重,据史料所载,算上瘟疫死的和战死的,魏军本次行动保守估计也要折损一半以上的士兵。所以拓跋嗣见好就收,遂停止本次的南侵活动。
《战争史》言:“此乃不用崔浩之计所致,诚可谓攻城之灾也,如用崔浩之计,定会在最小的损失下拿下整个中原,此南侵也不会如此便行结束。”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次魏军还是胜利了,几乎等于夺取了中原的控制权。拓跋嗣也终于在死之前完成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武功心愿。
494
第二章 南北双雄
2.1拓跋焘上位
公元423年2月(当时魏、宋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正在胶着期),北凉王沮渠蒙逊和吐谷浑王慕容阿柴都派遣使者向刘宋进贡,表示从此愿意臣服刘宋。刘宋朝廷对于二人的举动表示欣慰,并封沮渠蒙逊为凉、秦、河、沙四州大督,兼骠骑大将军凉州牧河西王。同时,任命慕容阿柴为塞外总督兼安西将军沙州刺史浇河公。
4月,中原蛮首领梅安率手下心腹数十人向北魏进贡,便是从今以后服从北魏,听从其调遣,拓跋嗣非常欣慰地接受了梅安的投成。(注:中原蛮最初居住在南部,也是南蛮的一个分支,不过后来随着天下大乱,趁机向北迁徙,居住在淮河、长江之间的地带。这之后,他们不投靠任何派系,竭尽全力避免战争,所以人口增长很快,族人遍布数州,可谓东连寿春,西达巴、蜀,北到汝水、颍水,到处都是。在曹魏时期的时候,这些人还算安稳,为祸不大。可八王之乱以后,这些蛮子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强盗团体,趁着中原大乱的机会到处抢劫,无恶不作。等到刘渊、石勒时,这些中原蛮更加肆无忌惮,逐渐向北迁徙。于是,伊阙以南的地区到处都是中原蛮的身影)
同月,刘宋和北魏皆遣使往西秦,希望西秦能够投靠自己。乞伏炽磐心里虽然有自己的打算,但还是想和一众官员商议一番,于是展开廷议,让官员们针对此事展开讨论。当时,大部分人认为,刘宋虽然是篡出来的国家,但班底依然是东晋班底,属于天下正宗,投靠他们才是最正确的选择,难道没看到最近北凉和吐谷浑全都投靠了刘宋吗?其中,只有少部分人赞同投靠北魏。最终,到了拍板的时候,乞伏炽磐却直接道:“在座大部分官员们全都希望我投靠宋国。为什么?你们的理由是宋国占据整个长江以南,势力强大。可要我来看,宋国虽外表强大,但内里已经腐败到不可救药的程度。赫连勃勃虽然雄踞关中,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些人在我眼中全都是早晚灭亡的存在。只有魏国,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世代英武,而且巫师常说真龙天子马上就要出现在代郡以北。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魏国从建国到现在,真正的最强统治者现在还没有上台。所以,服从魏国的统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你们不要说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乞伏炽磐投靠了魏国,并为魏国献上了如何灭亡夏国的大战略,从此和夏国、北凉更是势如水火。
8月,被北魏长城所阻的柔然人已经有好长时间无法从北魏抢夺到物资了。而对于这种纯游牧民族来说,抢不到物资就等于要挨饿。于是,柔然人放弃了北魏,转而将马鞭对准了没有长城防护的北凉。
北凉王沮渠蒙逊听说柔然人前来掠夺,大怒,遂遣其世子沮渠政德率军迎战。结果,北凉军大败,甚至连其世子沮渠政德也死于战阵之中,柔然人大掠而去。沮渠蒙逊没有办法,只能立次子沮渠兴为新任世子。
11月,魏皇拓跋嗣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什么呢?便是刘宋重新夺回许昌以后,并没有在此地增派援军,很明显有放弃中原的架势。于是,这个已经病重得无法下床的皇帝再次命令中原各部魏军,让他们攻击许昌。
同月,中原方向的魏军遵拓跋嗣之命,齐向许昌发动了进攻。许昌四面被围,兵寡将少,根本无法抵挡,于是崩溃被夺。可不知拓跋嗣是怎么想的,大概是为了战略需要吧。在这之后,他竟然命令大军将许昌这座百年名都夷为平地,然后重新划分国境线便撤军了。
初六,魏皇拓跋嗣病重去世,拓跋焘正式继承了魏皇之位,这便是北魏太武帝了。
据史料所载,拓跋嗣去世的时候,北魏富裕的程度已经是天下之最,老百姓丰衣足食,人人有马,甚至就连东晋也无法和北魏相提并论。而拓跋焘上位之后,对北魏的官场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当初那些有才华的,拓跋焘继续留任,而那些没有才华的人,拓跋焘便快刀斩乱麻地将他们统统革职,然后换上了有能力的人担任。因此,在拓跋焘继位以后,北魏的经济、农业、军事非但没有退后,还在更为凶猛地向上蹿升中。不过在这些人事调动中,也有让拓跋焘非常不满的地方。
那崔浩在拓跋嗣时期是整个北魏的第一谋臣,更是拓跋嗣身边的香饽饽,压得满朝文臣抬不起头,所以让非常多的官员嫉恨。如今,拓跋嗣已死,新主拓跋焘和崔浩的关系并没有多么亲近,所以很多文臣,甚至是拓跋焘身边的文臣全都联名上奏拓跋焘,说崔浩这那的,总之就是崔浩不是好人,希望拓跋焘能将他革职查办。
拓跋焘知道崔浩有大才,更知道这些人全都是扯犊子。可他刚刚继位,实在不好在继位之初便得罪这么多人,因此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在不得已之下免去了崔浩的官职,让他带爵位在家养老。不过这不表示拓跋焘从此就抛弃了崔浩。这之后,拓跋焘有事儿没事儿就往崔浩家跑,经常向他请教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只在政治上,甚至连拓跋焘最为擅长的军事,崔浩也经常能为拓跋焘解惑,所以拓跋焘更加倚重崔浩,几乎成了崔浩家中的常客。
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崔浩在不久以后绝对会东山再起,这是必须的,没有其他的可能。
495
2.2刘义隆上位
佛教这个东西,最早是在西汉初期传入中原的,不过历代汉皇一是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外国的,国人不适合研究,二是觉得佛教中有太多消极、自私的思想,所以严令禁止国人研究佛教。因此,佛教根本无法在中原传播盛行。直到后赵时候,由于石勒、石虎等辈皆信奉佛教,这才使得佛教终于在中原盛行,最后逐渐推广至全国。可北魏崛起以后,佛教在北方却受到了强有力的阻力。为什么?因为崔浩和历代汉皇一样,都认为这种外来的文化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有中华大地的传承文化(道教)才能海纳百川,是国家最需要的宗教。拓跋嗣呢?虽然也信奉鬼神,但对宗教这种东西根本就不感兴趣。他认为,别人爱信什么就信什么,这和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发生冲突,所以也就没有对佛教进行打击。可到了拓跋焘当政以后,却对崔浩的思想大加赞同,于是开始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扼制佛教的发展,反而极力推崇道教。因此,佛教逐渐在中原销声匿迹,道教则趁势在中原和北方快速发展了起来。
再看刘宋。
话说那宋帝刘义符在继位之初,因为北魏的压迫,还知道专心治理朝政,尽力将刘宋的文武大臣们拧成一股绳。可自从战争结束以后,这厮便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一天到晚只知道声色犬马,完全不将朝政当一回事儿,对此不闻不问。下面的大臣见状非常担心,便上奏折道:“最近,陛下经常在宫中和侍从宫女们敲鼓游玩,据说打鼓的声音在宫外都能听到。我还听说,陛下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带领着侍卫们在禁宫之内打闹砍杀,又在朝廷各个部门之内喧哗嘶喊。这些事情现在已经传到了国内百姓的耳中,对朝廷造成了相当不好的影响。如此,国家不但不能威服四海,反而会使天下各国对我大宋产生轻视,进而派兵攻伐。这,是天下百姓都不希望看到的。陛下自从继位以来,几乎将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各个大臣,大家最开始都认为陛下您是想为先帝服丧之后再整顿治国。可没想到,您却开始与小人交往,整天不处理国家大事。这非但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还很有可能会毁掉国家,甚至毁掉陛下您自己。因此,还请陛下能及早改正,三思三思。”
三思?三思个屁!刘义符看了一下这奏折便扔到了一旁,人家根本不在乎。于是,这灾祸很快就来了。
当时,刘宋几大辅臣之首便是徐羡之,他见刘义符成天不务正业,料定这样下去刘宋迟早要被刘义符搞废,便想要废了刘义符另立新君。在徐羡之心中,最适合宋帝位置的人便是三子刘义隆,可尴尬的是,二子刘义真却卡在中间。这也就是说,按照立长不立幼的标准来看的话,一旦废掉了刘义符,那么刘义真就会顶上来。咱先不说刘义真适不适合坐这个宋帝的位置,单说他徐羡之和刘义真之间有仇这一条因素,他徐羡之就不可能将刘义真弄上来,那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吗?因此,在废掉刘义符之前,徐羡之必须先搞掉刘义真,这样才能让刘义隆顺利上位。于是,在公元424年正月之时,徐羡之勾结了一大批党羽连番上奏刘义符,说刘义真这说刘义真那,反正就是刘义真不是什么好东西,作奸犯科的啥坏事儿都干过,甚至还有人诬陷刘义真,说他有图谋不轨的想法。
刘义符这个蠢货,听风就是雨,见说刘义真的人这么多,断定刘义真是真有问题,于是连审察都不审察,便直接将刘义真贬到了地方做了一名平民。
4月,见刘义真已经彻底失势,徐羡之知道,废掉刘义符的时机到了,于是暗中联系手握重兵的刘宋大将檀道济和江州刺史王弘,商量废立之事,并在得到二人应允之后用手中的权利将檀道济和王弘调至建康。
5月,檀道济和王弘到达建康,拜见了皇帝以后便直接进入了徐羡之的府邸,商议具体废立的办法、过程。
24日,领军将军谢晦声称自己的将军府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于是将所有的家人全都迁出建康,却将自己的私兵和檀道济最精锐的士兵伪装成工匠隐藏在将军府中。
那天,谢晦和檀道济同睡一室,因为即将要做的将是这一辈子最大最危险的事,所有谢晦紧张得根本睡不着。反观檀道济,却根本不拿这事儿当回事儿,睡得好像死猪一般,谢晦不由得对檀道济大为敬佩。
那么手下的那些文武都已经要造反了,我们的刘义符大皇帝在干什么呢?呵,这货在皇宫的园林中开了一排商店,现在正在这里面伪装成买户和宦官所假扮的卖户在那讨价还价呢。之后,刘义符又和左右那些随从一起划船取乐,那叫一个快活。
25日凌晨,刘义真玩儿累了,睡着了,而将军府的那些士兵已经准备好了,所以在刘义真还呼呼大睡的时候,这些精锐的大兵在檀道济的带领下直接从云龙门悄悄入宫。途中,这些大兵没有受到半分阻拦,因为在事先,徐羡之已经处理好了一切。
一炷香后,这些士兵已经到达刘义符的寝宫,两个侍从听到声音,感觉不对,刚要痛声质问,便被噗噗两刀砍掉了脑袋。之后,这些士兵从床榻之上直接将刘义符拽了出来,并收缴了他的玉玺和符节。于是,刘宋第二任皇帝,就这样轻轻松松被徐羡之和一帮文武大臣给废掉了。
次日,徐羡之在朝堂之上当众颁布了刘义符的种种罪行,然后又不知道从哪整来了一大堆所谓的祥瑞,指明了这些祥瑞皆是上天暗示刘宋,要立刘裕三子刘义隆为刘宋新皇。
这玩意下面的大臣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可一是现在没人敢反对徐羡之,二是刘义符也确实不是什么好玩意儿,所以也就听之任之了。
就这样,刘义隆成为了刘宋第三任皇帝,是为刘宋文帝。
6月,此时的刘义隆还没有到达建康,而徐羡之始终认为刘义符是个威胁,怕自己会被秋后算账,乃遣一将率宫廷禁卫偷偷杀入了软禁刘义符的府邸。刘义符不甘心就这样被杀死,遂拿出自己的武器奋勇抵抗,结果,被士兵手中的锤子敲碎了脑袋。
事后,徐羡之又觉得二皇子刘义真现在虽然只是一个平头百姓,但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有可能对自己产生威胁,遂命人也将其击杀。
就这样,刘义隆的哥哥们皆死于徐羡之之手,刘义隆终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治国了。那么刘宋在刘义隆的手中将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呢?我只能说,冷血的狠人,往往都是一个好皇帝,拭目以待吧。
496
2.3聪明的到彦之
公元424年8月,刘义隆抵达京师建康。那天,满朝文武全都在徐羡之的带领下前往建康外迎接。看着温文儒雅,行止有度的刘义隆,徐羡之满脸欣慰地和一旁的傅亮道:“你觉得我们的新主可以和历史上的谁相比较?”
傅亮:“新主要比晋文帝和景帝(司马昭、司马师)都要高明。”
听罢,徐羡之长舒了一口气道:“既如此,他一定能体会到我们的善意和忠心。”
傅亮沉默一瞬,脸上的表情却越发凝重道:“未必。”
初九,刘义隆祭拜了刘裕的陵墓,然后停留于中堂。徐羡之知道时候到了,于是率文武百官献上皇帝的印信,请求刘义隆为刘宋新帝。刘义隆礼节性地推让了四次,在第五次的时候接受了百官们的请求。
次日,宋帝刘义隆入宫,登太极殿,大赦天下,改年号元嘉,将文武百官的职位一律提升两等。
12日,刘义隆开始上任以后的第一次人事变动。而这头一个册封的,便是此时正在京城之中的代荆州刺史谢晦,将他的“代”字去掉,改为了真正的荆州刺史。
实际上,谢晦是非常害怕的!为什么?因为这一次的篡立大事,主谋虽然是徐羡之,但具体实行者则是他谢晦和檀道济,谢晦怕刘义隆拿他来背锅,很是害怕,所以在就任荆州之前和自己的谋士道:“陛下年纪虽幼,但城府极深,我不管怎么说都杀了他两个哥哥,恐怕他会将我推出去安天下人之口,你看我能幸免吗?”
其谋士道:“你们接受了先帝临终的托孤大事,废掉了昏庸无道的昏君而立英明神武的新皇。从外表来看,这些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您毕竟杀掉了人家的两个哥哥,现在又被排到主要的重州,以古推今,您这样的情况都是非常危险的,恐怕是在劫难逃啊。”
这么一说,谢晦更是害怕,所以一直到出发前都是心情忐忑得要命,临上船时都是左顾右盼,直到载着他往荆州的船只离岸,谢晦这才长舒了一口气道:“今日终于可以脱险了。”
15日,刘义隆又下诏,封司空徐羡之为司徒,王弘为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在荆州刺史原有的基础上再加卫将军,檀道济则被升为了征北将军。
同日,有关部门请奏刘义隆,希望刘义隆能按照惯例到华林园听取百姓的诉讼。(注:从西汉中后期开始,很大一部分新任皇帝为了向天下展示自己是一个勤劳仁德的皇帝,总会在刚刚即位的时候亲自审察一下百姓的案子,而下面的官员也会提前安排好一切,可谓满满的形式主义)可刘义隆却义正言辞地道:“这天下术业有分工,每个人做事都应该去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刑罚我不懂,应该让懂的人去管理,我只负责管理这些人罢了。”
从中可以看出,刘义隆应该是一个非常舍得放权的皇帝。
同月,在进行大规模人事变动以后,刘义隆又命到彦之前来京城担任中领军,主要负责京师的守卫工作。(注:到彦之是刘宋的开国功臣,之前随刘裕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可之后便被刘裕安排在刘义隆帐下听用。这么多年来,刘义隆和到彦之朝夕相处,感情深厚,刘义隆更是将到彦之看做是第一心腹,所以刚刚成为皇帝没多长时间便将到彦之调至京城来保护自己。没办法,对于徐羡之那些动不动就敢杀皇帝的人,他刘义隆实在是无法全面信任。这,就是傅亮之前为什么说未必的根本原因)
到彦之之前一直都跟随刘义隆在襄阳附近,所以前往建康途中必定还会经过新任荆州刺史谢晦的治所。谢晦这小子虽然很有些才能,但警戒性太强。实际上,哪怕是离开建康,到达荆州以后,他还是不放心,生怕哪一天刘义隆的屁股坐稳之后便会拿自己开刀,所以整天如履薄冰。这种感觉实在是难受得要命,可谢晦又没有办法,毕竟君皇之心不可测,那刘义隆到底有没有杀自己的心思,这谁能知道。可这一次到彦之前往建康,却正是最好的测试机会。为什么呢?到彦之是刘义隆的第一心腹,这谁都知道,估计刘义隆那里有什么消息他都知道。所以如果刘义隆有杀他谢晦之心的话,到彦之一定会远离自己,更不会前来拜见。反之,如果刘义隆对自己没有杀心,到彦之路过州府的时候便一定会前来拜见,哪怕是出于基本礼仪也一定会来。因此,谢晦每天都在治所等着到彦之,心情那个忐忑,手脚那个哆嗦。结果,您还别说,数日以后,到彦之还真就在路过荆州的时候前往拜见了谢晦。这还不算,到彦之不但对谢晦表达了诚挚的敬意,还送给了谢晦自己的名马、名剑和名刀。这都是到彦之的贴身之物,从来都不离身,所以当到彦之将这些东西送给谢晦以后,谢晦彻底放下了心结,得以全心全意地辅佐刘义隆管理荆州。从这一点来看,无形中就帮刘义隆解决了荆州隐藏危机的到彦之,确实值得刘义隆以国士待之。
497
2.4凶猛拓跋焘
再看北方局势。
公元424年2月,拓跋嗣的死讯传至柔然,柔然可汗郁久闾大檀认为这是攻略北魏的最好时机,于是亲率六万骑兵攻入云中,屠杀和掠夺北魏之人口、财富。魏皇拓跋焘闻讯大怒,为避免郁久闾大檀掠夺后逃走,拓跋焘并没有耗时日集结大军,而是只带京城中的近卫骑兵便直奔云中而去。
一路上,拓跋焘日夜兼程,连走三天两夜。等到达云中之时,士兵们已经是疲惫不堪。本来,拓跋焘的目的是打柔然军一个措手不及,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郁久闾大檀已早有准备。为什么?
1、柔然和北魏有灭国的仇恨,世世代代不死不休,这么多年来,交手已不计其数,所以柔然人知道北魏人有多么疯狂,多么迅捷。
2、作为生死大敌,无论是北魏还是柔然,都在对方的国家布置了间谍,所以很多消息都能够提前得知。
基于以上,在寇掠了云中一带之后,郁久闾大檀就知道,拓跋焘八成会带领精锐骑兵以急行军之速前来袭击。所以,他提前好几日在云中一带布置伏兵,只等拓跋焘一来便行出击。如果运气不差的话,杀掉拓跋焘也不是问题。而拓跋焘一旦死亡,北魏短时间内必定大乱。那时,自己便可一举平灭北魏,创下先祖都不敢想象的盛世伟业。基于此,当拓跋焘大军到达云中之时,六万柔然骑兵突然杀出,将北魏大军死死围困于中间。
时,北魏大军人人惊恐,有的士兵甚至吓得浑身哆嗦。可拓跋焘呢?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神色自若,不见半分紧张,紧接着,在所有人都震惊的目光中,他一马当先,直接冲柔然的中军杀了过去。其麾下将领见自己的皇帝如此勇猛,一个个无不奋勇争先,瞪着血红色的双眼冲敌军杀去。
拓跋焘的战略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冲冲冲,杀杀杀,直到杀掉对方的主将,或者将敌方中军杀崩!再或者,自己死。
总结起来就四个字——你死我亡。
当时,因为形成包围圈的缘故,柔然军的整体布局是分散的,中军也就没有了左右两翼的保护,兵力上实际上并未超出北魏太多。可想要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拓跋焘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柔然中军杀崩,不然拖延的时间长了,自己必被四面围殴致死。因此,魏军在拓跋焘拼死带领下爆发了超乎寻常的战斗力,一个个无不拼死搏杀,以一当十。
于是,半柱香的时间过后,柔然中军前大将被斩杀了。
半个时辰后,魏军已经突破了柔然中军的封锁,马刀直指郁久闾大檀之中军大帐。
郁久闾大檀从未见过如此勇猛的士兵,更从未见过如此不要命的皇帝,所以他吓懵了,也不管下面的士兵,直接便逃了。
而随着郁久闾大檀的逃亡,柔然中军也开始溃逃,而柔然中军这么一溃,其他的部队也都开始退却了。拓跋焘呢?当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遂引军前往追击,一路上连杀带砍,满地都是柔然骑兵的尸体。直到杀到大漠,拓跋焘还要往北追击。其跟随征战的将领刘絜见状赶紧道:“陛下,敌军人多势众,我军兵少将寡,如今虽然仗着陛下的神威获胜,但就这些兵力远走漠北,待敌军重新集结,我们便危险了。而我大魏一旦没有陛下坐镇,必会四分五裂,所以还请陛下冷静,不要远走漠北。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件事就这样算了,陛下大可以等秋收之后派大军对蠕蠕加以讨伐,如此也尤未晚也。”
话毕,拓跋焘频频点头,认为很有道理,便从刘絜之言,直接率军撤退了。不过通过这一战,却更加奠定了拓跋焘在国中帝皇的地位,已无人可以撼动。
4月,西秦王乞伏炽磐开始讨伐凉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其所向皆克,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无法对秦军造成半点儿威胁。所以西秦只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扫平了凉州一带大部不服从管教的少数民族。
5月,魏皇拓跋焘开始在国内集结大军,准备对柔然国发动进攻。
6月,西秦王乞伏炽磐命储君乞伏暮末率三万大军对北凉两个郡发动进攻。凉军虽多方抵抗,但皆被秦军击败,所以两郡陷落,民众皆被秦军所掠。
10月,吐谷浑可汗慕容阿柴去世。慕容阿柴共有二十个儿子,在病危之时,他将所有的儿子们都叫到床前,并语重心长地道:“先公死去的时候,因为儿子们还年幼的关系,将大公之位传给了我。人啊,这一辈子都要懂得知恩图报,不能做那种望恩负义的事情。如今,我即将死去,已决定将大公之位传给先公之子慕容璝,希望你们都能够用心来辅佐新公,不然,国家必亡。为什么呢?现在,每个人都给我拿出一只箭来。”
话毕,二十个儿子人人拿出一支箭矢。随后,慕容阿柴让他们纷纷折断,这些公子依次照做。之后,慕容阿柴将所有的箭矢都合在一起,让这些公子再折,可最后的结果却是没有一人能折断。慕容阿柴见状道:“看到了吧,一支箭很容易折断,一捆箭却根本无法折断。试想一下,晋朝如果没有八王之乱,他会亡吗?秦国没有诸子内乱,哪怕是刘裕用兵如神,又怎么可能会被晋人所灭?因此,只有团结一心,国家才能长久存活。希望你们能用心记住我的话,永远效忠于新公。”
就这样,慕容璝成为了吐谷浑新君,并且整个过程异常顺利。慕容璝呢?也确实富有才干韬略,他在顺利即位以后立即安定了全国范围内的流民,并整合了羌、氐五百余部落,使得吐谷浑人口大增,社会安定繁荣。
12月,拓跋焘整合十余万大军远渡漠北,对柔然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柔然可汗郁久闾大檀在之前已经被拓跋焘打怕了,如今一看拓跋焘竟率如此庞大之军团前来作战,顿时吓得举族搬迁,死活都不肯和拓跋焘交手。于是,拓跋焘在漠北大掠而回,可谓威风八面。
同月,夏王赫连勃勃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竟然宣布废掉太子赫连璝,改立少子赫连伦为新任太子。赫连伦和赫连璝当时都驻兵在外,收到消息以后情绪大有不同。赫连璝可谓是怒不可遏,他X的自己什么错误都没有犯过,只不过因为受宠程度不如赫连伦便要废掉我的太子之位,老爷子是不是疯了?
怒极了的赫连璝闻听此事以后也不再管其他,直接便起兵造反,拉着七万人北上对赫连伦发动进攻。
当时,赫连伦手中只有三万人,可眼看着灾难正在向自己一步步地逼近,他也不能不做反应,便只能硬着头皮带着这三万人前往迎敌了。
结果,整体实力大大不如赫连璝的赫连伦被大败,赫连伦本人也死在战阵之中。
杀灭赫连伦,使得赫连璝已经成为了整个夏国最强大的集团军,于是率军直扑统万,意图宰掉赫连勃勃以后自己做息国的皇帝。
因为认为现在的夏国已经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是自己的对手,所以赫连璝日夜疾行,警戒什么的完全不设,他就不信,现在这个时候还有谁敢和自己对着干。
结果,和他对着干的人很快就出现了。
太原公赫连昌当时正带着一万骑兵驻扎在太原,闻听赫连璝正率大军往统万而去的消息以后立即率手中全部兵马前往堵截。结果,因为赫连璝全无防备的关系,使得赫连昌的袭击轻松得手,赫连璝死于战阵之中,赫连昌则直接并掉了赫连璝的军队,使自己的部队达到了八万余人。
而此消息传到统万以后,赫连勃勃大喜,遂封赫连昌为太子,这一是表彰赫连昌立下了大功,二是畏惧现在赫连昌手中的兵力,怕一旦不立这小子为太子,这小子也会干虎事。至于这第三嘛。自己喜欢的儿子已经死了,赫连昌还是现在最年长的皇子,不立他又能立谁?因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任谁都没想到最后夺取太子之位的竟会是赫连昌这个本不受宠的皇子。
498
2.5谢晦讨伐战(上)
公元425年正月,继上一次讨伐柔然成功以后,拓跋焘便彻底将苍狼一般的目光盯上了柔然。在拓跋焘心中,蠕蠕不过是一个杂种建立的国家,让这个国家能存在于天地之间已经是魏人给他们的恩赐,可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非但不知道感恩,还三番五次趁魏人南下的时候袭击北魏边境,让北魏不敢放心向南发展,这简直是荒天下之大缪,就这么一个垃圾种族,怎么还配存在于这天地之间?因此,拓跋焘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南下发展之前彻底将这个国家打服,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已经做好了灭种的准备。可要想彻底打服柔然,就必须出动庞大的军团,而一旦刘宋在这段时间北伐,对自己来说便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平灭柔然之前,拓跋焘必须先将这个后顾之忧给解决。于是在本月,拓跋焘遣使往建康,希望能和刘宋建立友好的邦交关系。
现在的刘义隆正致力于发展国内政务,也不想发生战争,便答应了北魏使者的请求。于是,从本年开始,两个国家便进入了蜜月期,彻底宣布停战。
10月,拓跋焘集结二十余万大军向北讨伐柔然,意图一举灭之。
这一次,为了不让柔然人提前逃走,魏军到达大漠边境以后便将重型辎重全部抛弃,每人只带十五天军粮向大漠以北极速深入。可让拓跋焘没有想到的是,行军速度哪怕是如此快速,也依然让郁久闾大檀提前得知了。这个柔然可汗行动非常果断,当听说这个消息以后立即命全族部落向北迁徙,绝对不能让魏人抢夺柔然一头牛甚至一只羊。
结果,拓跋焘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再次以虎头蛇尾的结果而告终。
再看其他方面。
公元425年4月,西秦王乞伏炽磐再次调兵遣将攻击北凉边郡,并成功击退前来阻击的凉军,抢夺无数物资、人口。
6月,仇池氐之主杨盛去世,其子杨玄继承君位,是为仇池氐第二任统治者。
8月,西北战神,夏国之皇赫连勃勃去世,时年44。其死后,世子赫连昌继承了君位,是为夏国第二任皇帝。
10月,西秦开始向更西北的地方讨伐异族,扩展地盘,并在一个月内攻陷了所有目标。
12月,倭国(日本)开始遣使向刘宋供奉,表示愿意和宋国常年保持友好关系,并年年献上祭品。
再看刘宋。
公元425年正月,官场老油条徐羡之发现,最近的刘义隆表现异常,看似有大肆处理权臣的意思。徐羡之知道,如果刘义隆这么干了,那自己这个权臣头子就是首当其冲。为了保住自己和一家老小的性命,徐羡之决定舍弃一切,遂上表刘义隆,请求归还所有政权,从此在家养老。刘义隆不批准,徐羡之再上,刘义隆又不批准,徐羡之再上!如此反复三次之后,刘义隆终是批准了徐羡之的奏章,而在徐羡之收到批复以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知道自己和宗族的身家性命,这算是保住了。
10日,对徐羡之之前举动非常满意的刘义隆再次邀请徐羡之前来朝廷任职,据说是官复原职,但权力却被大大地削弱了。徐羡之呢?非但没有半分失落,反倒是兴奋异常。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刘义隆是真的不再准备收拾自己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只能说,这都是障眼法,都是刘义隆要动手杀人之前的障眼法而已。实际上,徐羡之、傅亮以及胆小谨慎的荆州刺史谢晦,这些老牌权臣一个都跑不了。那么刘义隆为什么一定要杀他们呢?
第一,杀掉这些可以为自己开脱,不然以后史书上很有可能将刘义符、刘义真的死安到自己身上(实际上这些事的背后确实都有刘义隆的影子)。
第二,这些人胆敢杀掉刘义符、刘义真,谁敢保证以后他们不会在自己背后捅上一刀?那么这些人中又为什么没有檀道济呢?原因有二。
第一,檀道济手握重兵,能力非常高超,以后抵御外敌还要用他。
第二,檀道济统兵打仗的才能在现在的刘宋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刘义隆如今要灭了徐羡之、谢晦等权臣,就不能再在同时和檀道济撕破脸面。这,就是最基本的原因。
12月,刘义隆大权在握,知道杀掉这些权臣最好的时机到了,于是宣称要御驾亲征北魏,遂率军往荆州方面挺进。
公元426年正月,谢晦的弟弟谢㬭发现朝廷的举动很不同寻常,怀疑这一次根本就不是讨伐什么北魏,而是要对荆州发动攻击,于是派人飞驰警告谢晦,让他务必小心宋文帝刘义隆。可谢晦通过之前的种种事情(前事已提)已经放宽了心,不再怀疑朝廷,所以根本不拿谢㬭的话当回事儿。
可数日以后,又 传到了谢晦的手中,此信言:“现在朝廷军虽然还没有出征,但从准备进军的方向已经可以确定,这一次的攻略目标根本不是什么魏国,摆明了就是荆州,还望大人早作谋划,不然悔之晚矣。”
到这,谢晦算是真的信了这件事情,于是赶紧将自己最信任的参军何承天叫到身边,并询问办法。何承天想了想道:“我这边有三条计谋可供大人选择。”
谢晦:“速速道来!”
何承天:“以帝王的威严和整个宋国的国力来讨伐一个州,实力大小悬殊,而刘义隆是皇,您是臣,这在人心上又落了下乘。所以这一战失败的可能要在九成以上。因此,赶紧携家带口逃往北魏,这是上策。其次,您要立即派心腹将领率军占据义阳,然后将军您亲自率主力部队与朝廷军在夏口决战。胜了,您想怎么样都行,败了,便赶紧从义阳北上逃往魏国,这是中策。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而自杀,这,是下策。将军您可从此三策中任选一策。”
谢晦沉吟良久才道:“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力和粮草都容易接济,不妨先来一次决战,打败了再逃也不迟!所以,我选择中策!”
于是,谢晦一面命何承天撰写出兵檄文,一面与心腹大将,卫将军颜邵商讨起兵对付朝廷军之事。颜邵对谢晦的忠心是不用多言的,可颜邵的一家老小现在全在建康,而一旦起兵失败,自己不但要死,一家老小也一个活不了。同时,现在的朝廷军占据着天时和人和,不管哪方面来看,荆州军都没有半点儿胜算,既然没有胜算,为什么还要连累自己的家人身死呢?想到这,颜邵直接服毒自杀了。死了好,不用背叛将军,也可以免去家人的身死,一了百了。可让颜邵没有想到的是,就因为他的自杀,使得整个荆州集团都萦绕着一层阴云,大家都心惊胆战,没有半分士气。
499
谢晦讨伐战(中)
公元426年正月,谢晦竖起反叛的大旗,下令整个荆州戒严,算是彻底和刘宋朝廷撕破了脸面。
那天,谢晦将所有的将领都召集在一起展开军事会议。确定了之前研究的作战方针以后,谢晦和司马庾登之道:“我现在要亲自至夏口和朝廷军决战,打算给你三千精锐让你驻守大后方,给兄弟们留一条退路,你觉得怎么样?”
庾登之沉默一会儿道:“将军,我对您的忠心您知道,是断然不会背叛您的。可我的家人现在全在建康,我要是出现在战场,他们必死无疑。我的身躯又已经老迈腐朽,还从来没有亲自带领过军队,所以不管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我都不适合这项任命,所以不敢接受,还请将军将如此重要的任务另交给别人吧。”
谢晦这人对属下一直不错,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再加上之前颜邵的自杀,使得谢晦体谅、理解庾登之,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沉默了一会儿和在场所有的将军道:“不知有谁能替我守住义阳呢?”
话音刚落,南蛮司马周超便站出来道:“末将愿往!”
谢晦:“哦?很好!那不知精锐三千是否够你挡住敌军?”
周超:“三千精锐,不但能够守住城池,我还有信心彻底击败来犯之敌军!”
话毕,还未等谢晦说话,庾登之赶紧站出来道:“将军,如果是周超的话,一定能够胜任这项任务,我年纪老迈,已经不行了,愿意解除自己的职务转让给周超。”
谢晦于是任命周超为司马兼任义阳太守,改庾登之为南郡太守。
这之后,谢晦又遣使往北,表示愿意投降北魏,希望北魏能派援军前来帮助自己。在得到北魏的应允之后,谢晦再无顾忌,于是开始集结主力大军,准备向东在夏口和朝廷军决战。
再看建康方面。
同月,宋文帝刘义隆见谢晦已经开始风风火火地准备,这心中便泛起了嘀咕。为什么?因为谢晦之前曾随刘裕南征北战,能力很强,对付这种人,如果偷袭成功的话,那么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可一旦他有了准备,那么胜算就没有那么大了。基于此考虑,刘义隆密诏王弘与檀道济,竟打算用此二人来行攻伐之事。
当时,很多人都对刘义隆的任命表示反对,因为不管是檀道济还是王弘,都和徐羡之等人或多或少有些关系,而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怎么能用他们来行生死存亡之大事呢?可善于操控人心的刘义隆知道,只有这样,才会让檀道济和王弘彻底放宽心,不然檀道济反而有和谢晦合兵一处的可能。因此力排众议,坚持要用檀道济和王弘,并准备以檀道济为主将,令其立即进京。
就像刘义隆所想的那样,当檀道济收到刘义隆的诏令以后,长长舒了一口气,然后立即以急行军之速率本部精锐直往建康。
15日,檀道济进入建康。刘义隆闻讯后立即召见檀道济,并询问他对付谢晦的办法。檀道济道:“当年,我和谢晦曾一起随先帝北伐,那时候的入关十策中有九策都是谢晦提出的。谢晦才略精明老练,大概少有对手。但他也有致命的缺点!他行事很多时候过于谨慎,几乎可以说是胆小如鼠,这种性格,注定他会在关键的时候优柔寡断,而那时候,便是我击败他最好的机会!我檀道济别的本事没有,可勇猛果断却胜谢晦十倍,所以只要在阵前突然发动猛攻,便能一举而定!”
话毕,刘义隆彻底对檀道济放了心,于是给他数万精锐,让他率兵为先驱前往对敌。同时,刘义隆还命王弘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和扬州刺史,让其成为了建康的坚盾。这之后,刘义隆又任命彭城王刘义康为荆、湘等八州大督、荆州刺史,让其掌握全国将近一半的兵力。如此,军政大权便分别掌握在了将、官、宗三派系手中,让他们可以相互牵制,可以说将动乱的风险降至最低了。
16日,刘义隆下诏公布徐羡之、傅亮和谢晦杀害刘义符、刘义真的罪状,将此诏书交给有关部门以后便立即命人召徐羡之和傅亮入宫。徐羡之和傅亮不敢怠慢,收到诏书以后便立即前来皇宫,可就在他们走到西明门的时候,谢㬭却突然派人前来飞报,说现在殿内有大批刀斧手调动,九成是要对二人动手了,希望二人能赶紧逃走至荆州,和谢晦一起对付朝廷军。
傅亮收到消息以后借口嫂嫂有病撒腿就跑,徐羡之也立即驾车离开,逃出了建康城。可就在徐羡之逃到新林的一个烧陶器的窑里时,却停下了脚步。为什么?
第一,当时整个建康附近全是追杀傅亮和徐羡之的士兵,二人的悬赏更是挂得大街小巷都是,所以他们能成功逃亡的机会实在是少得可怜。
第二,因为逃跑时非常匆忙,二人根本来不及携家带口,只能自己逃亡。活到二人这个份儿上,子孙满堂那是必须的,如今因为自己就拖累了家人,让他们全都陪着自己去死,说实话徐羡之真心不忍,于是在逃到这个窑里的时候,徐羡之在万念俱灰之下自缢身亡了。
再看傅亮。
他逃出建康以后便直往荆州而去,可又如何能躲得过全国追杀,于是不出意外被生擒。当将傅亮擒回建康以后,刘义隆也懒得再见他,而是派了一个舍人拿着刘义隆写好的诏书给傅亮看,同时问傅亮还有什么可说的。诏书上是这么写的:“当初你迎驾的时候,态度非常诚恳,所以可以饶过你的儿子们不死,给你们傅氏一族留下点种。”
呵呵,饶过儿子们不死,那其他人就都得死呗。既然如此,那还让我说什么呢?傅亮自嘲一笑,然后对那个舍人道:“我出身贫民,蒙先帝垂爱,赋予托孤大臣之重任。为了报答先帝的优待,心中想的几乎全是如何让宋国强大,所以才违着良心废黜昏君而立明主,我为的什么?难道是我自己吗?呵呵,我清楚,你清楚,刘义隆他也清楚。如今,屁股坐稳了,想给自己一个好名声,就要把罪都加在我们身上,还怕没有借口吗?”
就这样,刘义隆斩傅亮,全家流放,只有那么一两个男丁没有治罪。徐羡之则被杀全家,也只留下一两个男丁罢了。
怎么说呢?对刘义隆这种狠人来说,还算有那么一丁点点的良心吧。
500
谢晦讨伐战(下)
同月,刘义隆命刘粹率本部兵马向西挺进,命到彦之率本部兵马朔江西上,之后又命檀道济率主力大军继之,兵峰直指江陵。
数日后,徐羡之等人之死讯,以及刘义隆调兵遣将来讨伐自己的消息已经传至荆州。谢晦闻讯以后先是在军中祭拜众人,然后走出虎帐,亲率全军向西而行。
那谢晦当年随刘裕南征北战,经验丰富,能力高超,在刘宋军界更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所以发号施令,指挥调动莫不切实妥当,所以几天之内,荆州最精锐的士兵便已经全数聚集到谢晦麾下,总数共三万。(注:谢晦是一个精兵主义者,主张用兵在精不在多)
这之后,谢晦向建康献上奏书,并命人将此诏书抄写万份传布天下,其内容如下:“徐羡之、傅亮还有我,我们这些人如果想长久把持朝廷大权,当初在废黜刘义符的时候大可以立他的幼子为帝,那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人谁敢不服?可是我们呢?我们没有,我们只想遵从先帝的遗愿,让国家被治理得更好,老百姓更能丰衣足食,所以我们迎奉了陛下您当皇帝。如今,天下已经太平,陛下也显现出了一个明君应该拥有的气质,可却要开始残杀功臣了。我认为,这不可能是仁德的陛下下达的命令,一定是陛下身边那些奸臣上的谗言,因此,我打算带领荆州之精锐到陛下身边,替陛下扫除奸邪,助陛下治理天下。”
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以后,谢晦遂领兵前往夏口,准备和朝廷军展开总决战。
2月,见诸部即将到达指定战略位置,刘义隆便也率建康禁卫部队从建康出发,给予西征各部以声援。
同月,刘粹首先对周超发动攻击,意图彻底断去谢晦之归路,让他进退失据。可周超确实具备相当的军事才华,竟然主动出击,并且打败了刘粹的军队。
数日后,谢晦所部到达江口,到彦之所部到达彭成洲(湖南岳阳)。当时,距离彭成洲最近的便是巴陵,而驻守巴陵的庾登之为了保全族人的性命,不想和朝廷军交锋,同时又不想背叛谢晦,便拖拖拉拉不肯迎击朝廷军。
当时正值大雨,数日而不停,庾登之的参军便急道:“敌军迎着大雨疾行而至,士兵必定疲惫不堪,此时正是一举灭掉到彦之的绝佳时机,如果等到檀道济主力大军一到,我们哪怕是想要不败也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大人应该立即出征,不然悔之晚矣。”
庾登之知不知道这个事儿呢?知道,但他真心不想和朝廷军交战。同时,他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谢晦早晚会怪罪于他,便命手下士兵制作了一个超级大的大布袋,里面装满了易燃的干柴,声称要用火攻的办法消灭朝廷军,可要用火攻,就必须等到雨天结束,不然不可能奏效。
这他X纯纯是在这扯犊子。更让人崩溃的是,谢晦还真就信了,并且批准了庾登之的奏请。直到十五天以后,大雨已经停歇,庾登之还是没有对朝廷军发动进攻。而直到这时候,谢晦才知道自己被庾登之那个老东西给坑了,于是赶紧派麾下战将孔延秀率一部兵马往攻到彦之。到彦之不是对手,前军被孔延秀击败,因此率军稍退。
接连的两场胜仗,使得荆州军士气大振,可谢晦却没有半分笑容,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强敌还没有到,如果能不与檀道济交手,他是非常愿意的,于是在战胜了两场以后写信给刘义隆,声称如果能将檀道济、王弘这些人都杀了,他便会率军撤回荆州,从此以后都会听朝廷的命令行事。
可刘义隆根本不予理会。因为他知道,这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
数日后,檀道济大军抵达,成功和到彦之所部会师。谢晦见檀道济刚刚抵达,士兵疲惫,并且现在不过是船队的先头部队,主力还没有完全抵达,认为这是唯一能战胜檀道济的机会,便主动出全军直攻檀道济,打算在短时间内决一生死。
于是,荆州军和朝廷军遂展开了生死决战。
这场战争一直从清晨打到黄昏,可直到此时,双方都没有分出一个胜负。可到了晚上,檀道济的中军和后备军却陆续抵达战场,据说其部前后相连,战船布满整个江面,场面那叫一个震撼。
见此幕,谢晦军队的士气一下便降到了冰点,不再有任何斗志,而面对此突然出现的一幕,谢晦竟然愣在当场,一时之间不知是战是退。檀道济见状,直接命部队对谢晦发动总攻,于是谢晦所部一战即退,士兵仓皇逃亡无法制止。谢晦见状,知道再无胜利之可能,便只能率兵狼狈往江陵、义阳方面奔逃。
27日,谢晦逃回义阳,然后从义阳逃奔北魏,周超不愿意和谢晦一起逃亡北魏,便归还了麾下士兵,独自前往到彦之的大营投降了。而随着周超的投降,其他的将帅、士兵也都尽皆投降了朝廷军,使得谢晦瞬时之间便成了光杆司令。谢晦早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所以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没怎么在意,于当天晚上便携家带口地向北逃亡。本来,按照原定计划,逃到北魏的可能性是非常之高的,可谢晦的弟弟身体肥胖笨重,每逃亡一段时间都需要下马休息,这速度也就被拖下来了。所以到30日之时,谢晦一行人还没有逃出国境,便被追杀而来的士兵给擒获了。
战后,刘义隆任到彦之为荆州刺史,主管荆州一切军务、防务。而谢晦全族以及其党羽孔延秀、周超等人也尽数被刘义隆下令斩首。庾登之因为在战前交出了实权,且在战争之时没有与朝廷作对,所以被赦免,贬为庶人。
北魏方面。
拓跋焘在谢晦和朝廷军决战之时遵守了承诺,派了河南方面军向南征讨刘宋,可没想到谢晦败的这么快,便只能让大军撤回国内。
至此,谢晦讨伐战以朝廷军完胜而彻底结束。
501
2.6西秦征讨战
公元426年5月17日,刘义隆任命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和江州刺史,又任到彦之为南豫州刺史,同时派散骑常侍十六人微服私访全国各地,秘密考察地方官员的清廉程度以及政绩。凡是某个地方政绩好的,官员没有贪污嫌疑的,文帝刘义隆都会给予最大的褒奖,反观那些政绩不好的,还有贪污嫌疑的,刘义隆则会给予相当的惩罚,严重的甚至还会处以剐刑。而这种事情,从本年开始每年最少要两三次,所以刘宋的官员皆战战兢兢不敢妄为。
同时,刘义隆还大力提拔那些忠正坚贞并有能力的臣子在身边(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谢厷,这些人在当时都是江南名士,既有能力又有品德,号称‘五贤臣’,而他们这时候都在刘义隆的身边,并得到了刘义隆的重用),所以刘宋之政治在刘义隆当政其间非常清平,百姓也是安居乐业。
刘宋这边在刘义隆的治理下越发强大,北魏那边的拓跋焘也是不甘示弱。
公元426年正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二次讨伐柔然返回平城以后,之前已经向北魏投成的西秦王乞伏炽磐再次遣使往平城朝贡,并希望魏武帝能够出兵击夏,他愿动用全族兵力助魏灭夏。(注:时,赫连勃勃已死,但赫连昌怕这段时间会遭受四方打击,便隐瞒了赫连勃勃的死讯,因此,赫连勃勃已死的消息并没有扩散开来)
这话一说,拓跋焘犹豫了。本来,北魏的基本国策是先灭柔然,再灭夏,最后灭亡北燕、北凉,继而一统北方,可柔然就好像打不死的泥鳅,滑不溜秋,每次都抓不到他。因此,拓跋焘也不得不打算改变原先的作战总纲。所以,在西秦使者提出这个提议后,拓跋焘心动了,于是临时召开了廷议,对于此事展开了讨论。
会议开头,拓跋焘单刀直入道:“当今用兵,赫连野人和蠕蠕,应先伐谁?”
话毕,太尉长孙嵩、司徒长孙翰、司空奚斤此三公皆言道:“赫连野人对我们暂时还构不成威胁,不如先伐蠕蠕,如果能够抓到他们,便能取得巨大战果,如果抓不到,我们也可不断往漠北派遣袭击部队,早晚会祸害到他们崩溃。”
话毕,场中无人做声,好像大多人都赞成三公的说法,只有崔浩,他眼神闪烁,似有话要说(拓跋焘前一段时间在彻底坐稳了皇位之后便重新启用了崔浩,让他与重臣并列朝堂)。
拓跋焘一眼便看出了崔浩有不同的意见,于是问道:“太常可有话说?”
见问到自己,崔浩这才站出来道:“蠕蠕来的时候就像鸟儿一样云集,退的时候就像野兽一般四散逃跑,并且大多骑兵,我们始终无法给其致命一击,而派的士兵少了,又无法击败对手,只会使自己受损。因此,灭亡蠕蠕实为长期之大事,根本无法在短期之内完成。夏国就不一样了,赫连野人虽占据关中,但土地不过一千里,容易讨伐。赫连勃勃虽然征战如神,但不懂内政,残暴无比,因此不得人民拥护。基于以上,现在正是一举灭亡夏国的最好时机,实不应为了一个蠕蠕而浪费。”
这话说完,又有几名主张先伐燕的大臣站出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所以精明如拓跋焘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此事暂且搁下。不过从这天开始,北魏便积极集结、训练、校阅士兵,很明显是在做随时发动大规模征战的准备。
9月,赫连勃勃死亡的消息已扩散开来,赫连昌见此消息再也隐瞒不住,便只能正式公布。而当拓跋焘闻听此消息以后,再次召开了廷议,可这一次,拓跋焘的侧重点明显是在伐夏上面。不过哪怕是这样,三公依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陛下不可伐夏,夏国如果围绕城池固守,我方必迁延日久无法攻破城池,到时郁久闾大檀率兵来攻,我们便危险了。我看还是先攻蠕蠕,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这回不等拓跋焘询问,崔浩便立即站出来道:“说起当年,火星两次紧挨着羽林星,这已经预示了夏国的灭亡。近一段时间,金、木、水、火、土五星更是同时出现在东方,这就预示着部队出击一定会取得相当的胜利。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可是绝佳时机,望陛下不要再犹豫了。”
说起看天象来占卜吉凶,崔浩从来没有失误过(我始终认为崔浩的言论都是自己通过分析当前局势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所谓的观察天象。他之所以这样说,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话语权更重一些罢了),所以他一这么说全场尽皆寂静,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和崔浩争论,毕竟说到天象这一块,已经不知有多少人被崔浩无情打脸。因此,拓跋焘纳崔浩之言,决定讨伐夏国,遂兵分三路向夏国进击。
其一路由奚斤率领,兵力为四万五千,作战目的为攻陷蒲坂(山西永济)。
第二路由将军周几率领,兵力一万,作战目的为攻陷陕城(河南陕县)。
第三路主力则由拓跋焘亲自率领,兵力未知,作战目的自君子津(内蒙古托克托和东胜之交界处)直接进袭夏都统万。
10月,就在魏军大举西压之时,夏国又和西秦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本年8月之时,乞伏炽磐比拓跋焘更早闻听赫连勃勃已死之事,于是亲率大军往攻河西方向,并急攻夏国之廉川(青海碾伯),同时派太子乞伏暮末率步骑三万攻击西安(甘肃海原西),结果此二城皆固若金汤,一时无法攻克。夏王赫连昌得到消息以后,认为二城还能坚守一段时间,于是采围魏救赵之法,直接命征南大将军呼卢古率步骑两万攻击秦之重镇苑川,又命车骑大将军韦伐率骑兵三万袭击秦之南安(甘肃陇西东北渭水北)。
乞伏炽磐闻讯以后大急,立即率兵归国。可此时,国内已动荡不安,乞伏炽磐避免国本受损,遂迁徙老弱居民向西后撤,而留乞伏昙达据守枹罕。
同月,夏将韦伐攻陷南安,兵峰直指秦都枹罕。而呼卢古那边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率兵直袭枹罕。
乞伏昙达认为,现在战事危急,一旦让韦伐和呼卢古合兵一处,自己根本无法抵挡,于是决定在二军会师之前先灭整体实力较弱的呼卢古,然后再灭韦伐。遂主动出击,和呼卢古在康郎山举行了会战(过程未载)。结果,乞伏昙达大败,狼狈退回枹罕。
11月,西秦王乞伏炽磐闻听枹罕危急之消息,临时宣布将国都从枹罕迁徙至定连。枹罕方面,夏将呼卢古和韦伐成功会师,遂对枹罕发动了凶猛攻势。为了弥补之前的失败,乞伏昙达率领城中士兵拼死防守,所以士兵们各个猛战,打死不退。
可双方实力上的差距确实过于巨大,所以乞伏昙达虽然拼死防守,但南城也被夏军攻破。可就在这生死一线的危机时刻,西秦镇京将军赵寿生突然率本部三百禁卫从内城杀了出来。
那赵寿生凶猛如兽,两把首环刀挥得虎虎生风,但凡一走一过,便有数人丧生其刀下。其身后的禁卫勇士见带头将军如此生猛,便也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所以节节挺进,竟然将已经进城的夏军硬生生杀了出去!
乞伏昙达见状,赶紧率士兵重临南城,并将已经破损的城墙重新修补。呼卢古和韦伐见大军功亏一篑,又见城中守军士气旺盛,断定再攻枹罕难以成功,便引军转攻西平(青海西宁),并用十余日将此城攻破。
可就在二将打算继续深入之时,统万赫连昌却发急令,让二将赶紧回去。二将无奈,只得抢民户两万以及无尽的财物班师回朝。那么赫连昌为什么要在战事正好的时候将二将召回呢?大概朋友们都已经猜到了。
没错,北魏狼来了。
502
2.7第一次伐夏
公元426年11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两万精锐骑兵到达君子津。当时,正遇酷寒天气,气温急剧下降,整个黄河都被冻得杠杠的。拓跋焘见状,遂领两万骑兵踏冰渡河,急袭统万。
本月初七,冬至,夏王赫连昌正在和文武百官于宫廷中聚会饮宴。那天,美女遍地,群臣欢笑,好一副歌舞升平之景象。可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跑到赫连昌身边在其耳边嘀咕了几句。赫连昌当即吓得惊慌失措,手中的器具也掉落在地。然后,赫连昌大声吼道:“赶紧散去宴席,文武百官立即议事!”
怎么回事儿?原来,拓跋焘的两万精锐已经到达统万三十余里处,近乎于兵临城下。
这消息一出,整个统万上下震恐,赫连昌仓皇集结士兵迎战,结果被拓跋焘大败。赫连昌无奈,只得率败军撤退。可夏军刚刚撤回统万,还没来得及关闭城门,北魏禁军内三郎豆代田便率麾下数百骑兵杀进了城中。
这些北魏禁卫军如同猛鬼恶虎,那是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所以一时之间,整个统万大乱,人人啼哭奔走,死尸遍地。
赫连昌最开始也很慌张,认为是北魏的主力进来了,可入宫后一打探,什么劳什子的魏军主力,不过是一个禁军头子率几百人杀进统万而已。所以大怒,遂命将领围杀。可这时候,已经烧杀抢夺成功的豆代田早就跳出城墙撤退了。拓跋焘见豆代田如此勇猛,为部队提升了士气,遂升其为武勇将军。
次日,拓跋焘命部队四面出击,在统万一带四处掳掠,意图将统万城中的主力部队吸引出来于野外歼之。这样,哪怕是夏国有再多的军队拓跋焘都有信心灭之。可直到将统万附近的县邑抢空,赫连昌都没有率主力部队前来,由此可见,这厮是打算把王八战术运用到底了。于是拓跋焘只能率主力部队,以及抢来的数万人口和牛马十余万头返回国都。为什么?因为之前袭破西秦的主力部队快要回来了,拓跋焘没有信心只率手头上的部队应对两面夹击,所以只能选择战略性撤退。
再看关中方面。
本年11月,夏国弘农太守曹达听说魏将周几将要率军前来,吓得没有交战便落荒而逃,于是周几兵不血刃便长驱入关。
然,就在前景一片大好之时,周几突然在行军途中病死了,所以周几所部停止了进军,放弃了眼前的大好时机。不过没关系,别忘了,拓跋焘派往关中的部队可不仅有周几一支。
果然,就在周几所部停留于关中之时,奚斤的军团已经到达蒲坂一带。蒲坂守将赫连乙斗见状,赶紧遣使往统万,希望统万能速速派兵前来,可当时的统万正受拓跋焘之围攻,分身乏术,根本无法支援蒲坂。于是,使者回到蒲坂以后说“统万正遭受围攻,不能前来,甚至连统万自身都坚持不了几天,兴许现在已经被能攻陷了。”
话毕,赫连乙斗惊惧不已,竟直接放弃蒲坂,向西逃往长安。奚斤于是兵不血刃便全夺蒲坂一带大片土地。
时,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助兴正在长安守城,见赫连乙斗狼狈而来,忙问何故。得知统万即将陷落的消息以后吓得魂不附体,于是放弃长安往安定而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一,当然是害怕强悍的魏军。
这二,自然是观察形势,必要的时候好出兵勤王。
因此,长安亦告陷落。
12月,奚斤所部进入长安,夏国秦州、雍州所属的氐族、羌族尽皆向北魏投降。本来依附夏国的北凉王沮渠蒙逊见状也向北魏称了臣。于是,北魏全夺关中之地,第一次伐夏算是完美落幕了。
503
第二次伐夏(上)
公元427年正月,夏国之前征伐西秦的大军已全部回归,赫连昌遂整军备战,准备重新夺回长安复克关中。拓跋焘闻讯,也整军备战,并大造攻城器具,准备一举灭亡夏国。于是,魏、夏第二次大战再起。
2月,魏皇拓跋焘遣高凉王拓跋礼带本部兵马镇守长安,又召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造桥,并修复长安城墙,准备用防守反击的战略击败夏军。
之前,刘宋和北魏交好,可因为谢晦的事件,两国又陷入了交战的状态,而想要一举灭亡夏国,刘宋这个大麻烦就必须要先行解决。于是,拓跋焘再次遣使往建康,请求和刘宋建立友好关系,刘义隆应允。
同月,奚斤所部已经和夏军相峙于长安,拓跋焘见夏国后方空虚,认为时机已到,遂再出大军直对夏国展开征伐,其部署如下:
第一集团军:
主将:贺多罗。
兵力:三千精锐骑兵。
作战目的:向统万搜索前行,主行斥候之职。
第二集团军:
主将:司徒长孙翰。
副将:廷尉长孙道生、宗正娥清。
兵力:三万骑兵。
职责:前锋,负责冲锋在最前方战线。
第三集团军:
主将:南阳王拓跋伏真。
副将:执金吾桓贷、将军姚黄眉。
兵力:步骑三万。
职责:掩护运输部队和负责攻略坚城等任务。
第四集团军:
主将:拓跋焘。
兵力:史料未表,猜测应该在五万左右。
职责:跟进扫荡、收割。
第五集团军:
主将:龙骧将军陆俟。
兵力:五万左右。
职责:率军驻扎于大碛(今阴山以北之沙漠地区),以防柔然之寇掠。
9月,魏军渡过君子津,驻扎于邻山,然后卸下辎重,打算休整部队。可就在这时,一支有三万精锐骑兵的魏军部队却突然抵达了邻山,且还要往西疾奔。而见到旗帜的将军们大为惊恐,赶紧将这支部队拦了下来。为什么?因为这支部队的主帅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皇帝,拓跋焘。所以一众文武赶紧拦住了拓跋焘并劝谏道:“陛下,统万城十分坚固,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攻破的,如今您率军长途奔袭,万一不能短时间内攻破,必会进退失据,到那时,您的身家性命就危险了。而我们魏国是绝对不能没有您坐镇的呀,还请陛下能够停止如此鲁莽的行为,和大军一起前行。”
拓跋焘:“用兵的策略,攻城是最下等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强攻坚城。现在我们如果率大军团攻城的话,敌人见状一定会恐惧并坚守城池。统万的坚固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我们不能按时攻下,那么等粮食吃完便是我们的末日。不如先率骑兵长驱直达统万城下,敌军见我方势单力孤,一定会率军前来迎战,试图一战擒我!如此,便可在野外全歼敌军!”
臣子:“可据探子来报,统万现在还有将近十万的部队,敌我相差悬殊,如何能胜。”
“哈哈哈哈哈!”
岂料大臣话音刚落,拓跋焘便大笑起来,然后豪迈道:“我既然敢出征,那便拥有绝对的信心,其来源具体有三。敌我双方虽兵力相差悬殊,可论单兵作战能力,我方一名士兵便能抵得过敌方三名士兵,这是其一;其二,我方长途奔袭两千余里,距家乡极远,又隔着一条黄河,使得士兵根本无法撤退,这便是《孙子兵法》上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此情况下,我军必会拼死奋战,以一当十;其三,敌方统帅赫连昌和他老子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我的才能胜他数倍不止!有此三点,我军又岂能不胜?!哈哈哈哈,全都给我让开吧!”
就这样,拓跋焘独率三万大军先主力一步启程,怎一个豪迈了得。
同月26日,魏皇拓跋焘抵达统万附近之深谷,遂将大部骑兵埋伏于此,只率少数骑兵来到统万城下。夏国大将狄子玉认为夏国根本不是北魏的对手,早晚都会被北魏所并,因此率先投降了拓跋焘,并泄露道:“启禀伟大的大魏皇帝,夏国皇帝赫连昌前一段时间便听说了您西征的消息,所以派人征召正在攻击长安的平原公赫连定回军,赫连定说:‘统万城坚固险峻,极不容易攻破,陛下完全可以以统万死守,等我攻下长安以后再行回救,到时两面夹击,必能一举攻破拓跋焘。’所以现在赫连昌死守统万之决心已定,实在不好引诱出城。”
拓跋焘听了这些话以后十分忧虑,因为一旦赫连昌不主动出兵的话,自己的图谋就用不上了。于是命令大军缓缓向后退去,以显示自己的软弱。
,那是一顿烧杀抢夺毫不手软,以此来形成一种假象,那就是这次他拓跋焘还是要用丁点儿人吓得赫连昌不敢出来,然后大略一番而走。
可哪怕是这样,赫连昌依然不肯出城,就是要龟缩在统万城中爱咋咋地。拓跋焘没有办法,只能动用最后一招。如果再不行,他就要撤退了。
次日,拓跋焘军营中突然有一名士兵无故被鞭打,然后心生怨恨,便“背叛”了魏军转投至统万。那天,赫连昌亲自接待了这名逃兵,并询问现在魏军营中的情况。此“逃兵”透漏说:“现在魏军的粮草已经用尽,军中将士每天只能以青菜果腹,士兵也不过几千人,据说马上就要撤退了,所以尊贵的皇帝陛下要想攻击魏军的话,最好还是现在。”
这话一说,赫连昌果然中计。
次日,赫连昌率数万大军出统万,直奔拓跋焘而去。时,赫连昌几乎将统万所有的精锐全都派出来了,那是黑压压一片,如乌云压顶一般。
504
第二次伐夏(下)
拓跋焘身边一众文武一见这场面就被震撼到了,于是急谏拓跋焘道:“陛下,夏国的军势太盛,我军恐难以抵挡,所以臣等建议立即撤回伏兵,全线撤军,如此才是最上之策。”
话毕,拓跋焘大怒曰:“我们远道而来,就是要引诱敌军出城,如今他们出来了,我们反倒要撤退!如此,敌军之士气将会大振,赫连昌这个小崽子也会彻底坐稳皇位,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我们都绝不能撤退!尔等不要再言!随我向山谷撤退,坚决执行原定计划!”
于是,拓跋焘所部急忙撤退,连抵抗一丝的意思都没有。赫连昌见状大喜,遂将部队分为两翼,以左右包抄之法急追拓跋焘。
然,就在两部大军追击五六里之后,大风突然从东南而来,可谓满满尘沙遮天蔽日。北魏军之随行宦官赵倪精通所谓的神道法术,见此情景大惊,便对拓跋焘道:“如今大风是从敌军那方对我方而来,这表明天不助我军,希望陛下能够立即撤退,等以后再行报仇。”
敌军顺风,我军逆风,说实话,这确实是兵家大忌,所以哪怕坚定的拓跋焘也是犹豫了。可就在拓跋焘陷入犹豫之际,随行崔浩突然痛声厉喝道:“放屁!我们千里而来前早就定好了必胜的办法,怎能遇到一点儿变数就改变初衷?!敌人贪图陛下的项上人头,必定会不停追击,根本就没有后继的部队,所以我们只要突袭成功,便能一举奠定大局!怎么可能改变之前设定的计划?!况且风道在人,岂有常也?!说不定这些风再过一会儿就没了呢。更何况,和我崔浩讨论天道,你算个什么东西?!”
话毕,拓跋焘频频点头,遂坚定决心,绝对执行之前的战略,不再改变。可就在奔逃的过程中,意外却发生了。
当时,拓跋焘的战马突然马失前蹄,拓跋焘直接从战马上被甩了下来。众人可以想想,从一匹极速狂飙的战马上被甩下来会是一种什么情景,那拓跋焘又岂能只是轻伤?!可哪怕是这样,拓跋焘依然在众人的搀扶下坐了起来,忍着极致的疼痛要再行上马。可就耽误了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夏军前部斥候部队却突然杀了过来。见拓跋焘正在慢慢吞吞地上马,这些斥候如同疯了一般,拿着长枪便对拓跋焘杀了过来。而就在拓跋焘即将被生擒的重要时刻,拓跋齐突然率所部卫队挡在了拓跋焘身前,和夏军斥候部队战在了一起,并一边战斗一边催促拓跋焘快走。可拓跋焘呢?这个皇帝,这个仗义的男人,他竟然没有逃亡,而是抽出宝剑,直接便对这些斥候杀了过去。
据史料记载,那天拓跋焘英勇无敌,连杀十多名骑兵,并且在搏杀之中又中了一箭,可依然疯砍猛杀,完全没有一丝怂的迹象。而在拓跋焘的奋力搏杀下,其所部也是拼死力战,最后终于在夏军主力到达之前击退了斥候部队,成功逃到山谷之中。
赫连昌呢?这时候已经杀疯了,完全不顾周围地形,就这么追追追,杀杀杀。结果,在进入山谷之时,杀声四起,无数的北魏骑兵从四面八方冲夏军杀了过来。夏军大恐,顿时有溃败的兆头。可那赫连昌不愧是西北战神赫连勃勃之子,在这等大恐惧之前,他竟然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急令将士安定军心,组织防御!同时,赫连昌还疾奔于各大战线之间,嗷嗷喊叫着鼓舞士气,所以夏军虽然被成功突袭,但也只是暂时性居于劣势,只要能够挡住前几波攻势,赫连昌便有信心反败为胜。
可就在这时,已经身受重伤的拓跋焘却再临前线,亲自指挥部队作战。看到拓跋焘之皇字大旗始终处于整个战场的最前方,北魏的士兵们都疯了,于是一个个如同猛虎恶鬼,不要命地对夏军发起了凶猛绝伦的攻势。最终,夏军没有顶住魏军如同浪潮一般的进攻,终于大溃而逃。甚至连夏国的很多重要将领都死在了这场战斗之中。赫连昌见再无胜利之可能,便只能携残余士兵疯狂往统万疾逃。可拓跋焘又岂能放过如此天赐良机?遂引兵狂追不止,最终,终是在赫连昌到达统万之前赶到其身前。
赫连昌见突破不了魏军的封锁,便放弃了统万,改向西南之上邽奔逃。而拓跋焘呢?经过再三分析,认为还是统万比较重要,遂弃赫连昌而改攻统万。
当时,赫连昌新败,统万守城将士并不知道这个消息。因此,拓跋焘打算亲率一部将士换上夏军的衣服赚开统万的大门。其麾下文武听说拓跋焘要行此疯狂之举动,一个个吓得亡魂皆冒,尽皆阻止,甚至连一向胆大的崔浩都拼死力劝。可拓跋焘这个疯子,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坚持要亲率数百禁卫行此险计,遂拒众文武死谏,率军进入了统万城中。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统万城中竟有人认出了拓跋焘,于是高声叫喊:“那人就是拓跋焘,杀了他!杀了他!”
于是守城将士赶紧命人关闭了大门,并集合部队对拓跋焘展开围剿,好在拓跋焘所部那天穿着全都是夏军的服装,遂趁乱逃出了尾追,并成功躲藏在宫中。
史书上没说这些人是怎么混到黑夜的,反正一直躲到晚上都没有人抓到拓跋焘。而等到入夜以后,拓跋焘一行人拿出了早就偷来的宫女衣服,然后将这些衣服绑成了条条绳子,就这么偷偷溜到城墙上,然后又用着衣服绑住固定住的铁抢一个个顺下了城墙。其间惊险之过程,史书上并没有丁点儿记载。
总之吧,拓跋焘最终是顺利逃回了大营,那些北魏的文臣武将们也是重重松了一口气。
次日,计谋失败的拓跋焘亲率主力大军围攻统万,因为统万的主力已被尽数击败,所以现在城中根本没有多少士兵,被轻松击破。
夺取统万以后,夏国的亲王、公爵、文武大臣以及皇后嫔妃都被尽数俘获,俘获的宫女更是数以万计。同时,统万还有战马三十余万,牛羊几千万,珍宝、车辆更是不计其数,而这些,最后全都被拓跋焘统统获得。所以这一次攻下统万的战役,使得北魏本就充沛的国库更是满到爆出。拓跋焘只能将那些多余的财富统统赏给随军征战的将士们。
至是,北魏第二次伐夏又以全面胜利而告终。
哦对了,有件事我忘了说。
拓跋焘攻克统万之后,曾带着文武巡游本城,见统万城高十仞,墙基厚达三十步,宫中又是良台美阁,几乎黄金铺路,所以感叹不已,说出了一句很有名的话:“蕞尔国而用民如此,欲不亡得乎!”(拳头大小的一个国家,却将老百姓奴役到如此程度,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这之后,拓跋焘留常山王拓跋素、执金吾桓贷镇守统万,然后又命娥清率五千骑兵驰援长安便率军撤退了。
与此同时,闻听北魏西征的消息以后,柔然亦出兵南下北魏,可就在即将到达北魏边境之时,却闻听统万已被拓跋焘所下,北魏边境又是警戒非常,遂撤军返回,没敢和北魏交火。
再看长安方面。
话说自从赫连定和奚斤交手以来,可谓占尽优势,在野战中无往不利,却始终无法攻克长安这座坚成。不过照这种趋势来看,攻破长安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可就在赫连定打算进一步猛攻长安之时,却闻听统万已被攻破,赫连昌退守上邽,同时还有五千北魏精锐骑兵准备从后方袭击自己。
闻听此消息,赫连定知道不能再攻长安了,不然必定会被魏军将后路堵死,到那时,便会全军覆没。因此,极不甘心的赫连定只能退回上邽,谋而后动。
而就在赫连定撤退以后,奚斤却率本部兵马极速西进,意图扫荡夏国,让其万劫不复。因为赫连定的有生力量还在,拓跋焘怕奚斤出现什么意外,便禁止其出击,并责令其速速返回长安。可奚斤却拒绝了拓跋焘的命令,并写信回复道:“现在赫连昌逃到上邽,正在集结之前逃散的兵马,短期内根本没有实力主动出击,所以现在正是一举荡平其外围势力的绝佳时机,所以请求增援我兵马,不灭夏国绝不回国。”
可哪怕是这样,拓跋焘依然不允许奚斤继续深入,还是要求他返回长安。奚斤也是上听了,就是不听话,皇帝能咋地?我就是不回去,你要么给我增兵,要么看着我送死,爱咋咋地。
拓跋焘实在是整不了奚斤,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再给其增精锐一万。而奚斤呢?果然没有辜负拓跋焘厚望,其一路作战连战连捷,几乎将夏国除上邽以外的地盘全部吞并。所以至此,夏国现在的地盘也就只剩下上邽一带而已。
505
2.8复克长安(上)
公元427年6月19日,拓跋焘返回平城。那天,整个平城的百姓对拓跋焘夹道欢迎,官员和百姓认可拓跋焘的程度在这短短几年之内甚至已经超越了之前的拓跋嗣。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来,让我们来看看史料上的记载。
史料说拓跋焘健壮勇敢,沉着稳重,无论是攻打城池还是两军野战,他都能亲自冒着乱箭飞石身先士卒。哪怕是最危险的时候,哪怕他身边的护卫都已经奋战而死,他依然能面不改色、神色自若。因此,北魏军界上到将领下到士兵,全都对拓跋焘心悦诚服。
拓跋焘生性节俭,衣服饮食够用就行,从来不铺张浪费。这次回到平城之后,因为皇宫已经太过陈旧,所以文武百官联名请求加固京师城墙,并重新装修京城的皇宫。大臣们的说法是这样的:“《易经》说:‘王公设险,固守国家。’萧何也说过:‘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丽不能增加威严。’”
然而拓跋焘却在第二日朝政的时候和大臣们道:“古人曾说过:‘治国在恩而不在险’,此乃至理名言。所以赫连野人用蒸过的土铸造的城墙也被我攻破了。如今,天下百废待兴,我哪怕是手上有钱,也要想着为老百姓去做些事情,怎么能够给自己的皇宫装修而浪费国库中的钱财呢?所以萧何这话说得是不对的。”
此言不胫而走。而当百姓们听说了这件事以后,一个个无不拍手称快,所以北魏的百姓皆对拓跋焘心悦诚服。
拓跋焘将财务看做是军队和国家的基础,从不轻易浪费,至于赏赐,也都赏给为国死难的将士遗孤。至于那些皇亲国戚和受宠官员,却少有能收到拓跋焘额外赏赐的。
拓跋焘选任将领出征,经常遥控指挥,给出自己的建议,并且这种建议并不是强制性的,当局将领可以选择听或者不听,不过事实证明,没有听拓跋焘话的人,最后大多失败。
拓跋焘知人善用,选拔人才从来只看能力,不看你是什么出身,只要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哪怕是一个乞丐,他都能提拔重用。所以当朝那些重要文臣们全都对拓跋焘心悦诚服。
拓跋焘具有相当敏锐的观察能力,部下有什么小心思,没有能逃出他的眼睛的。
拓跋焘赏罚分明,不论贵贱,即使是他平时最宠爱的人,只要犯了国法,也一并问罪,从不包庇。他经常对身边的人道:“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崩坏,那么也就说明这个国家要完蛋了。所以你们平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触犯法律。”因此,北魏虽是多民族杂居,但无论胡人还是汉人都很小心谨慎,都能和平相处,就好像一家人一样,因为他们害怕法律的制裁。
以上种种的种种,都说明拓跋焘是一个S级统治家,很少有人能够和其相提并论。不过不管是什么人,他都是有缺点的。
拓跋焘生性好杀,一时决定杀人便不会手软,在这时候眼光就会变得极其狭隘,根本不会考虑别人和自己的后路,所以,拓跋焘经常会在杀了人之后追悔莫及,可这毛病一辈子都没能改变。而这,便是拓跋焘最为致命的缺点。
9月,原本从属于夏国的各个部落见夏国已成强弩之末,认为其必败无疑,于是纷纷抛弃了夏国,投到了北魏麾下。
公元428年2月,之前连战连捷的奚斤已经率大军包围了上邽城,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可就在这时,奚斤军中的某一匹马却突然染上了瘟疫。这瘟疫极为凶悍,瞬时之间便扩散到了整个军营。军中的战马不但九成多病死,大批的士兵也因为瘟疫的关系病死。同时,军中又缺乏军粮,所以魏军的士气一下从最高点降至冰点,完全丧失了主动出击的能力。奚斤没有办法,只能深挖沟堑,建造坚固的壁垒,转攻为守。同时,为了能长期和夏军对峙,奚斤还命副将丘堆率本部兵马前往各个村落征粮逼租。魏军的士兵在将领的纵容下残暴无比,大肆抢夺上邽一带的百姓。当时,每个魏军士兵都在忙着烧杀掠夺,生怕晚了一步抢不到好东西,所以哪怕一点点警戒之心都没有。夏主赫连昌遂率军趁机进攻,将丘堆所部大败,最后只有几百名士兵生还,可谓狼狈至极。
此一次的大胜,使得夏军士气狂升,赫连昌遂乘胜追击,率军直接杀到了安定城之下,并对周围县邑展开了疯狂的寇掠,意图将魏军主力引出城来,进而彻底歼之。北魏的军队因此更断了粮食,使得将士们整日忧虑,面如死灰。
鉴于此,奚斤将全军文武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办法。可结果,所有的官员都黑着一张脸,没有一个提出些许建设性的意见。监军侍御史安颉(A级名将,智勇双全,很是难得)实在是看不过去了,便对在场一众大臣们怒道:“我们接受朝廷的诏命是要消灭敌寇,可如今却反倒被敌寇围得死死的。现在的情况是,死守孤城早晚都会被敌军饿死,主动出击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敌军全歼,率军撤退则必然会被陛下斩杀,谁叫大人之前立下了军令状呢?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虽然有点儿进退失据的意思,可现在各位大人还坐在这里,难道就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吗?”
话毕,依然没有人说话,奚斤便叹息道:“现在,军营中的马匹都病死了,有的只是步兵。更重要的是,我军习惯马上作战,根本不会步战。而用不精通的去对付敌军的骑兵,那和找死也没有什么两样,我看还是一边坚守城池,一边向朝廷求援吧。我相信,只要朝廷的军队一到,我们内外夹击必能击败夏军。”
话毕,全场将领全都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奚斤的想法,只有安颉讥讽说:“快算了吧我的奚大人,现在的情况你还不清楚吗?强敌在外威逼,士兵筋疲力尽,粮食已经被吃完了!如果不立即和敌人决战,这些士兵早晚都会活活饿死,又怎么可能会等到援军来救呢?与其等死,倒不如主动出击,和敌军决一死战,起码这个选择还有一点反胜的机会。”
这话说得决绝,可奚斤依然以没有马匹为由拒绝了安颉的提议。安颉耐着性子引导道:“现在我们把各个将领的马匹集结起来,最少还能凑足200匹战马,我请求凑军中精锐200人组成骑兵部队对敌军发动袭击,即使不能战胜敌军也能有效打击其士气,总比在这坐着等死强。另外,赫连昌这小子急躁无谋、轻率好斗,常常亲自出阵挑战,我们军中的士卒基本上都认识他。所以设置伏兵有很大的可能会取得成功。”
506
复克长安(下)
话已经说得够透了,可奚斤依然面有难色,不敢出击,安颉见状,知道这是一个没有什么决断力的将军,因此不再与其谋划,自己在暗中挑选了精锐200人,并在当天将战马都偷了过来,之后便率军出城,不知所踪。
数日后,赫连昌果然亲率部队前来安定城下挑战。可就在这时,不知埋伏在何方的安颉突然率二百骑兵从侧翼杀了出来,直接便冲入了全无防备的夏军腹部。就像之前安颉说的,因为赫连昌常常率军挑战的关系,北魏上到将领下到士兵全都认识赫连昌,所以一眼便将这货叨住了,便齐奔赫连昌而去。
虽然这次袭击比较突然,使得安颉占据了先机,不过双方兵力上的差距到底摆在那里,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安颉一定会被赫连昌围堵歼灭。可就在这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尘沙飞扬遮天蔽日,大白天顿时如同黑夜一般,能见度极差,可这时,魏军已经锁定了赫连昌的方向,于是在安颉的带领下,二百骑兵直奔之前锁定的方向而去。至于夏军,则在原地大乱,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大概半柱香的功夫,安颉便率队顺利杀到赫连昌面前,简直如神兵天降。赫连昌大惊,遂弃大军转身而逃。可大概是因为太过惊惧的原因,赫连昌一个操马不慎,竟然从马上摔了下来。魏军见状,直接将赫连昌五花大绑。戏剧性的是,就在赫连昌被五花大绑的同时,短暂的风沙也宣告结束,安定城内的奚斤见赫连昌已经被擒,立即大开城门,率全军从安定杀出。而夏军呢?因为主帅被擒的原因,直接丧失了斗志转而四散奔逃。
事后,夏国大将军赫连定收集残部数万人,一路奔逃回平凉,并在到达平凉后即皇帝位,下令天下大赦,并改年号胜光。
3月,赫连昌被押解至魏都平城,魏皇拓跋焘为了展示自己伟大的心胸,表示自己绝对不会虐待俘虏,便为他安排了豪华的住宅,其住宅中的日常用具都和拓跋焘是统一规格。
这之后,拓跋焘又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赫连昌,并封其为常忠将军,会稽公。至于安颉,则被拓跋焘封为建节将军、西平公。
再看战场。
本次西征的魏军主帅是奚斤,可最后最大的功劳却被安颉所得,这使得奚斤大为光火,认为是奇耻大辱,便准备率军彻底灭亡夏国,以雪之前耻辱。
为了能最快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奚斤命大军放弃辎重,只带三日粮食进攻平凉。所以速度很快,只短短一日的功夫便进入了平凉境内。当时,夏军新败,士兵只有一两万人,且人人士气低落,完没有斗志。赫连定认为这种力量、士气,绝对不会是魏军的对手,便打算抛弃平凉,彻底向西撤退,过回最早游牧民族的生活。
可就在这时,正巧北魏军中有一名士兵叛逃至夏军。便把北魏军缺粮少水的事情全都透漏了出去。赫连定于是改变计划,将士兵分成几路,断去了魏军退路的同时还和其不停地打游击,就是不和你正面交手。
两日后,魏军的粮食、水源全部告竭,奚斤大为惊恐,只能率军撤退,可当时,后路已完全被夏军所断,奚斤没有办法,只能率士气低落的魏军和夏军死磕。于是,奚斤所部便被死死拖在原地。而就在数个时辰后,赫连定亲率的大军来到了。他见魏军还没有成功撤退,大喜,遂直接命本部兵马对北魏军团展开两面夹击。这时候的魏军早就没有了半点儿士气,所以见后方又来数量不菲的敌军,直接便没了抵抗的意志,撒腿就是跑。于是,魏军西征主力败尽,奚斤、娥清等将领皆被夏军所获。
时,北魏大将丘堆正在安定城中驻守,闻听奚斤战败的消息后立即放弃了安定,率残部退回长安。可这时候,夏军的主力部队也已经杀到了,因为魏军主力被奚斤败尽的原因,现在的长安完全没有自保的能力,丘堆无奈,只能和高凉王拓跋礼放弃长安,奔逃至蒲坂。
于是,长安复为夏国所得。
消息传到平城以后,拓跋焘气得青筋暴起,于是斩丘堆,命安颉代替丘堆的职务,负责整个关中之事宜,同时在国内积极整军备战,打算第三次讨伐夏国。
4月,夏主赫连定见北魏国内人头涌动,一片肃杀,料定拓跋焘又要对自己发动进攻,于是大恐,赶紧遣使往平城,希望能和拓跋焘停战。拓跋焘虽然暴怒,但并没有丧失冷静。经过前两次的攻击,国内士兵已经疲惫,和下方的刘宋虽然已经恢复了邦交关系,但身在乱世,所谓的“友好”又能值几毛钱?更别说上面还有柔然一直虎视眈眈,所以现在北魏需要的并不是战争,而是养精蓄锐。因此,拓跋焘答应了赫连定的请求,选择暂时性和夏国休战。于是,本次伐夏之战以夏国胜利而告终。
5月,西秦明主乞伏炽磐病重,死前拉着乞伏暮末的手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你的能力我知道,能守住我打下的江山就不错了,希望你也能看清自己的能力,不要做一些和自己能力不相符的事情。凉国的沮渠蒙逊是我秦国大敌,我在世时还能压制他一下,可一旦我死了,你根本无法压制他,所以希望你继位以后能放弃战争,交好邻国,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主人。你小子如果能在死之后留给后辈一个富饶的秦国,那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还有,前些年我们擒获了凉国的宗室,应该是一个叫沮渠成都的人。此人深得沮渠蒙逊宠爱,我觉得留着这人还有些用,所以一直没杀。而你在继位以后,便可将此人归还给凉国。如此,沮渠蒙逊必会对你心存感激,起码短时间内不会对我秦国发动进攻,你便可趁机颁布仁政,整顿吏治,将自己的位置坐稳,切记切记!”
就这样,乞伏炽磐死了,乞伏暮末成为了西秦新一任主人。
507
2.9争论
公元428年5月,乞伏炽磐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北凉。北凉王沮渠蒙逊闻之大喜,遂亲率国中之主力往攻西秦。
数日后,凉军主力到达西平,并将西平团团围住,西平太守麹承见凉军兵力强大,实无法力敌,便对前来攻城的沮渠蒙逊喊道:“大王可继续往西先攻乐都,如果大王能攻下乐都,我定会在第一时间向您投降。如果攻不下来,我誓死不会投降,相信大王也不敢要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吧!大王放心,我绝对不会从背后向您发动进攻,以我的人格保证。”
沮渠蒙逊于是放弃了西平,改变方向对乐都发动了猛攻。
本次攻城,沮渠蒙逊志在必得,所以攻势非常凶猛,只短短几日便攻陷了乐都外城。而整个乐都的水源就在外城,所以在这之后,沮渠蒙逊直接切断了内城的水源,使得内城无水可用,只短短几日的功夫,便渴死了内城将近一半的军民。
然,就在乐都岌岌可危之际,沮渠蒙逊的部队竟奇迹般地撤退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第一,是沮渠蒙逊被乐都城内官民宁可渴死也决不投降的决心所震撼,害怕继续逼迫下去会让他们狗急跳墙,生出什么意外。
这第二嘛,竟然是沮渠蒙逊心生惭愧所致。
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话说乞伏暮末听说乐都被围的消息以后,立即派遣使团护送沮渠成都回国,并献上了大批的礼物,只求沮渠蒙逊能率军回国。可沮渠蒙逊却对乞伏暮末的举动表示怀疑,认为这都是乞伏暮末的诡计,用意就是要用所谓的“使团”突然对自己发动攻击,然后配合乐都城中的部队一起将自己消灭。因此,沮渠蒙逊“将计就计”,在途中设置了伏兵,将整个西秦使者团统统擒下。可擒下以后,沮渠蒙逊尴尬了?为啥?因为这些使者团全都是正规使者,并没有携带兵器,同时,团里还有自己心心念念的沮渠成都以及大量的宝物,很明显,这哪里是什么诡计,明摆着的亲善使团呀。见此,沮渠蒙逊大囧,赶紧撤去了围困乐都的部队,并将所有使者全部送还,还在送还的同时献上了战马一千匹,以及数量不少的绫罗绸缎,以表示自己对乞伏暮末的歉意。
就这样,乞伏暮末继位后的第一劫,被顺利地渡过了。
8月,柔然可汗郁久闾大檀命其子率一万余骑兵突袭了北魏边境。拓跋焘听说以后,立即率精锐轻骑前往迎击。可这些柔然骑兵就像滑不溜秋的泥鳅,你走我打,你来我逃。这不,拓跋焘虽然气势凶猛,但到底还是没有追上这些可恶的柔然部队,这使得拓跋焘又有一种一拳打在空气上的感觉,极其郁闷。
10月,刘宋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对北魏发动了小规模进攻,两国关系从本月起开始从友好变为了敌对。这也就是说,刘宋文帝刘义隆现在在刘宋已经彻底坐稳了皇位,并且国库充裕,有足够的钱财对外发动战争。
公元429年4月,北魏人头涌动,不断有士兵于平城集结,操练喊杀之声每天都会震慑云霄,国家群臣振奋,以为拓跋焘这一次是要一举灭了夏国。可即将出兵之时,拓跋焘所说的攻击对象却令所有文武大跌眼镜。因为这一次,拓跋焘要讨伐的对象,竟然不是已经破败的夏国,而是正强盛当时的柔然!
当听说此举动以后,群臣先是一愣,然后举朝反对,只有崔浩一个人赞同拓跋焘的提议。为什么?刚才已经说了,因为现在的夏国正是最为脆弱之时,不在这时候灭亡夏国,却要去攻击狡猾强盛的柔然,这不是扯犊子吗?所以一众大臣皆劝,可拓跋焘好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说什么都要先征柔然再征夏国,所以一众文武齐刷刷将目光瞄向太史令张渊、徐辩,因为二人极擅长通过天象等邪异现象来说服别人。见状,二人高高扬起自己的头,站出来道:“陛下,今年是巳年,恰恰是三种阴气聚集在一起的年份,且近来木星突然靠近月亮,太白星出现在西方,此种种迹象都表明现在不适合向北发动攻击。”
话毕,文武百官统统捧场道:“太史令大人说的有道理啊,陛下,当初太史令还在前秦的时候就曾劝说苻坚不要南征,苻坚不听话,结果怎么样?大败亏输!张大人是这方面的专家,预言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误,陛下不能和老天对着干呀!”
拿老天来压我?拓跋焘有些生气了,于是将目光瞄向崔浩,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放狗咬人”。
崔浩会意,站出来对张渊、徐辩直言道:“阳是恩德,阴属邢杀,所以出现日食时,君主要积德。出现月食时,君主要注意刑罚。那么什么又叫刑罚呢?帝王的刑罚,往小了说是处决犯人,往大了说却是处决一个国家。蠕蠕,盗贼之属,年年侵犯我大魏边境,所以正应当加强对其之刑罚,这一点都没有错。我夜观天象,发现最近月亮运行的轨迹遮盖了昴星,到现在依然如此。这说明什么?你们懂吗?”
张渊、徐辩:“……”
崔浩:“这说明三年之内天子将大破旄头星之国。那么旄头星之国现在又是哪一国,你们知道吗?”
张渊、徐辩:“……”
崔浩:“正是蠕蠕和高车!而蠕蠕又是我方之死敌,不在老天的帮助下消灭他们,难道还要留着他们吗?”
张渊、徐辩犹豫了一会儿又道:“就算是这样,可柔然在远荒之外,那里土地贫瘠,占领也不能耕种粮食,那里的百姓都是血脉低劣的杂种,获取也不能当做臣民。况且他们疾速往来,行动没有规律,和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哪一次成功抓住他们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去打击强大难缠的敌人呢?我看……”
“哈哈哈哈”
未等二人说完,崔浩便站出来笑道:“怎么?天象说不过就要扯国家大事了吗?”
说到这,崔浩对拓跋焘深深一拜,然后道:“张渊、徐辩如果谈论天文之事,这还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我算他们懂得一些。可要谈论国家大事,这二人又懂得了什么?他们这种言论全都是汉朝的老生常谈,当初汉武帝要讨伐匈奴,以韩安国为首的大臣们全都反对,结果呢?经过汉朝的连番打击,匈奴差点儿灭了国!呵呵,世上的人都说张渊、徐辩如何如何懂得天象,那么我倒想问问,之前陛下要讨伐夏国的时候,你们两个也都是反对派的,可结果怎么样了?关中有没有攻下来?统万有没有攻下来?!!还不速速退下,不要再在这丢人现眼了!”
张渊、徐辩二人被崔浩辩论得脸红脖子粗,但却憋着闷气说不出什么实在的话,便只能郁闷地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