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暗黑时代——《两晋南北朝史》(长篇连载)

  266
  灭国之战(2)
  公元369年12月,前秦的使者到达了邺城,慕容评亲自接见了他,并向其展示了自己的豪宅,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可当接见完使者以后,他身边的心腹们却觉得不对劲,于是和慕容评道:“大人,我看这秦国的使者不像是来进行正常邦交的呀。”
  慕容评:“嗯?怎么说?”
  官员:“他说话的时候语无伦次,并且一边走一边看,眼睛始终都在注视着远方,我认为,他进行邦交是假,实际上却是在探听我们燕国的虚实啊。不如向他展示最精锐的士兵,这样才能粉碎秦国的阴谋。”
  话说得有道理,可现在的慕容评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慕容评了,所以根本没有当回事儿,依然在向使者不停地炫富,使得前秦的使者越来越轻视慕容评。
  当时,前燕的政治已经非常腐败了,太后可足浑氏干涉扰乱国政,太傅慕容评贪得无厌,各种腐败已经渗透到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这么说,当时的前燕百姓,如果没有什么人脉和钱的,那是根本办不了事儿的。
  更可怕的是,在前秦使者访问邺城的时候,一封奏折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到了这使者的手中,使得他更加透彻地了解了现在的前燕,并急急忙忙地返回了长安。
  那么这个是个什么奏折呢?上面又写了些什么呢?
  原来,这奏折是几天以前由前燕官员上奏上去的。可不管是慕容评还是慕容暐都当做没看到一样,将它像废纸一样扔在了一旁,这就使得这名使者轻松将它拿在手中。至于内容,如下:“臣,尚书左丞申绍请奏。郡县的官吏,是实现大治的根本,不能不谨慎选人。可如今的官吏大多都是通过贿赂上来的,根本没有相应的才能,我们是不是应该注意一下?现在,我大燕的赏罚已经没有了最基本的尺度,以至于贪婪懒惰的人没有被惩罚,政绩突出者没有被奖励,所以百姓穷困凋敝,恶人充斥国内,政纲颓废,法度紊乱,没有人能够相互监督震慑。再加上官吏冗多,不管需不需要的位置都要设官,还要多设官员,所以公私纠葛,不胜其烦。我大燕国的户数人口相当于秦、晋的总和,武器战马更是精良强劲,天下没有谁能相比,然而近年来屡战屡败,这全都是因为地方官吏征调赋税不公,朝廷腐败透顶的缘故。因此,没有谁愿意为了国家去拼命。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竟还不自知,还在继续地奢侈、腐败!现在的后宫有多少人?不包括仆役、侍者、奴隶、差役,光嫔妃就整整四千有余!一天浪费的钱财就要万金。正所谓上承下效,官吏百姓们顺承这种风气,全都争相浪费,以谁浪费的多为荣,以谁兜里的钱少,浪费的少为耻,这样下去国家难道还有路吗?秦国,不过氐贼建立的伪邦而已,却能有条不紊地治理国家,并怀有兼并天下的雄心。而我们大燕呢?乃是草原上的黄金族群,血统尊贵,如今却变得越来越失去秩序,如果任由这种情况下去的话,很快就会被秦国吞并了。臣认为,现在当务之急便是整顿吏治,精心挑选地方长官,撤销那些不必要的职务,安抚、看望士兵的家属,强力压制国内浮华奢靡之风,并削减后宫支出,严正赏罚。如此,桓温、王猛可斩,秦、晋可平,我大燕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忧愁的了。”
  此奏折将现在前燕的弊政讲得明明白白,可当权者却连看都没有便扔到了一旁,最终是被前秦的使者拿到了手中。当这使者看过这封奏折以后,心中如同万马奔腾,也不再查看什么所谓的前燕国情了,直接便带着这封奏折返回了长安。
  而苻坚见此奏折以后,知道伐燕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便一边集结精锐士兵,一边遣使往邺城讨要之前承诺的土地。因为他知道,前燕是绝对不会将函谷关以西的土地赠给自己的。而一旦他们背信弃义,自己便有了进攻前燕的口实。
  果然,前秦的使者到达长安以后,前燕朝廷拒不承认,还腆个大脸说什么“之前的承诺是使者的口误,自己并没有这么说过。”还说什么“两国本来就是友邦,相互帮忙是本分。”
  使者也没有说什么,转身便回去长安。
  于是,秦燕之战正式爆发。
  双方国情不必说了,想必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咱只说双方地理。
  前燕,占有如今之河北、河南、辽宁、山东、山西几乎全部土地,以及江苏、安徽、湖北小部分土地。
  前秦,占据如今陕西全部,以及四川、湖北、河南、甘肃、山西小部。
  燕之御秦,其主要据点为西北晋阳(太原)、正西上党(壶关一带)、洛阳、太行山脉。
  秦之攻燕,共有三条行军路线可以选择。
  其一,自长安出函谷关,取洛阳、荥阳两大战略据点,自河内河外沿黄河两岸向东北方向前进,然后越洹水、漳水以攻邺都。
  其二,自河内或河东而攻上党,然后直接攻邺,一刀插进前燕之心脏。
  其三,自平阳北进,取晋阳出井陉,攻克常山以后直攻邺城。
  此三条路线,以第二条最为方便、快捷、致命,但第一条路线却可利用黄河顺流之优势漕运,根本不用担心补给的问题。因此,在王猛的建议下,苻坚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毅然选定第一条行军路线。

  
  267
  灭国之战(3)(秦灭燕之战经过图1)
  公元369年12月,秦主苻坚以前燕违约为由,命辅国将军王猛为主将,洛州刺史邓羌、建威将军梁成(今甘肃天水人,氐种,出身将门,果断,通晓兵法,前秦A级名将)为副将,率步骑精锐三万往攻洛阳。
  公元370年正月,王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洛阳团团围住(因为燕帝慕容暐听信慕容评的言论,并没有在西边境增强守备,所以洛阳等一众边境地带守备薄弱,根本不具备野战的本钱。洛阳太守便只能选择坚壁清野),可却并没有进攻。为什么?王猛认为,现在燕国战事紧张,国政腐败,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燕主慕容暐和第一辅政大臣慕容评依然没有在西部战线设置增援。如此,岂能不让人寒心?因此,王猛断定,就攻击洛阳而言,不战,也可屈人之兵矣!
  基于此,围住洛阳以后,王猛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修书一封于洛阳太守,其内容如下:“大秦如今已经占据成皋等险要之地,切断了孟津的通道,秦王的百万劲旅马上就要从轵关攻取邺城,前燕灭亡已是指日可待。要不你想想,洛阳只有三百士兵,他慕容暐为什么不派援军来呢?告诉你吧,因为他已经自顾不暇。”
  洛阳太守想想也是这个道理,没有核实便献了洛阳转投前秦。
  可王猛呢?攻下洛阳以后却不动地方了。
  这又是为什么?难道他要开始休整了吗?貌似他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吧。嗯,王猛当然不是为了休整,而是要除掉他的心腹大患。谁呀?慕容垂父子。
  在王猛心中,慕容垂是天下英豪,并且是一个对前燕忠心不二的英豪,这种人,留在身边早晚都是祸害,必须早早除之!因此,早在苻坚拒绝王猛第一次杀死慕容垂的提议以后,王猛就开始谋划第二步阴谋了。所以,在出兵长安的前夕,王猛便提议让慕容垂的嫡长子慕容令来担任向导的职务。
  此任命毫无破绽,慕容令更是责无旁贷,便随军向东征讨。可就在大军攻破洛阳以后,王猛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了。
  当时,随军有一名叫金熙的人,是慕容垂身边的亲信,王猛便给了他相当的财富,让他出卖慕容垂。
  金熙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从来没见过如此多的钱财,所以见到这些钱以后两眼放光,别说出卖慕容垂了,就是出卖自己的生身父母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于是,在次日,金熙便按照王猛的命令找到了慕容令,并欺骗慕容令,传达了慕容垂的“口谕”:“我们父子都是大燕的忠臣,只有大燕才是我们的根,之所以逃到前秦,其最根本的原因不过是为了保命而已。可现在呢?王猛却防范我们如同虎狼,恐怕早晚都会对我们动刀。而秦王呢?谁不知道他对王猛言听计从。现在虽然在表面上对我们仁厚友善,保不齐哪天听信了王猛的忽悠就把我父子弄死了。所以秦国现在是不能再留了。前一段时间,我听燕国的旅人说,自从咱父子二人走后,燕国连连失败,陛下和太后相互指责,已经认识到了咱们父子的重要性,所以每一天都活在悔恨之中。如果我们能在这时候回国,相信一定会重新掌权。因此,在你收到我口谕的时候,我已经带着家人们离开长安了,你也要寻找机会逃离王猛的麾下,我们邺城再见。”
  说实话,对于金熙的话,慕容令是怀疑的,因为这种事情,慕容垂怎么地都会给自己送上点儿信物才是。可自己的父亲自己了解,他确实是一个忠于大燕的臣子,一旦有机会是一定会返回自己的故土的。更重要的是,现在前燕的国情慕容令也了解。可以说,少了慕容垂,他们确实不堪一击。所以这种口谕超过八成是真的。
  就这样,慕容令犹犹豫豫想了一整个晚上,最终还是选择相信了金熙,于当夜便偷偷地跑出了秦军的大营,前往投了前燕。
  王猛见时机已到,立即致信长安,称慕容令已经背叛了国家,慕容垂也一定脱不了干系,所以希望苻坚斩杀慕容垂。
  可那边苻坚还没有行动,这边慕容垂已经得到了消息,他怕苻坚杀他,所以第一时间带家人疯狂往东逃窜。可慕容垂再快,拖家带口的又如何能快得过前秦轻骑?果然,慕容垂一家还没逃出蓝田便被前秦的轻骑兵给生擒回了长安。
  慕容垂悲从心来,以为必死。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苻坚非但没有杀他,反倒为他解开了绳索,并温和地安慰道:“将军这是何苦?你因为自家、朝廷的争斗,委身投靠于本王,本王自然会对你用人不疑,怎么会因为慕容令的关系迁怒或者怀疑你呢?本王只是可惜罢了。因为现在的燕国已经腐败到无药可救,哪怕是慕容令回去也只是白白送命罢了。”
  就这样,苻坚迎回了慕容垂,继续对他委以重任,只有王猛在洛阳砸桌子摔东西。苻坚啊苻坚,你都要把别人的国家给灭了,别人的儿子也因为你的关系重回虎口,你他X的还对别人委以重用,你苻坚的心胸是不是太宽阔了?!这已经不是宽阔,是傻了好嘛!
  唉~~!王猛对自己的这个主子是又爱又恨,可现在正是战争的关键时期,他也不好再因为慕容垂这档子事延误战机,便只能暂时不管而专攻前燕了。
  慕容令呢?因为他是擅自逃回的燕国,所以慕容暐认为他是苻坚派来的奸细,因此从他逃回前燕的那一刻,便被软禁了起来,而等待着他的,也不是什么光明的未来。
  268
  灭国之战(4)
  再看战阵。
  话说秦军开始围攻洛阳以后,邺城方面才得到消息。于是,燕帝慕容暐立即命弟弟慕容臧率十万现在能调动的所有精锐前往救援。可令慕容臧和慕容暐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王猛的速度实在太快了。竟然未等他们到达洛阳,其便已经骗开了洛阳的城门,完全将这座千年古都占据,所以王猛有绝对的时间从容调配士兵,在慕容臧前来洛阳以前便命一将率军提前占据了通往洛阳的各处险要。
  可双方的兵力差距实在太大,那名将领虽然占据了地理的优势,依然扛不住敌方如同潮水一般的进攻,便在损失进一步扩大之前率军撤退了。
  就这样,燕军突破了秦军的封锁,慕容臧顺利率军进驻至荥阳,兵威直压洛阳。
  王猛见状,立即命名将邓羌率精锐万人东向荥阳,务必要在燕军立足未稳之际将其大败,进而夺下荥阳。
  一万对十万,还是打攻坚战,我滴个妈妈,王猛是不是对邓羌太有信心了?结果事实证明,王猛对邓羌的信心还真就不是平白来的。因为就在邓羌率一万大军向荥阳逼近的时候,慕容臧也在同时率军马不停蹄地往洛阳进发。为什么?因为慕容臧刚刚胜利,锐气正盛,秦军虽强,王猛虽猛,但士兵的总数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万,这时候,正是一举夺回洛阳的绝佳时机,不然,等秦军源源不断往洛阳开进,到那时候再想夺回洛阳就难了。因此,慕容臧这才率十万大军直扑洛阳。
  可就在大军行进途中,燕军却遇到了一条不知名的大河,慕容臧为节省行军时间,便直接命大军渡河。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切行动都被秦军的斥候给看在了眼里。
  原来,邓羌行军打仗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派出相当数量的斥候队为前驱探路,以此防止敌方突袭或者占据先机利己之袭。如今,见敌军刚刚渡河,斥候立即回撤,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邓羌。
  邓羌见机不可失,遂绕过此河,直接在燕军后背发动猛烈的袭击。
  当时,燕军刚刚半渡,岸上准备渡河的士兵全无防备,完全将后背暴露在秦军面前,因此,邓羌只简单一击便将燕军打得大溃而逃,虽然损失士兵的数量有限,但这些士兵确实是逃走了,短时间内没有再战的可能。
  邓羌见状,也不再追击慕容臧的溃军,而是直扑荥阳,且在数日之内便将这座极其重要又无人防范的坚城攻破。
  (注:荥阳,位于黄河洛水的分流处,西北有易守难攻的广武山,东南有鸿沟与淮水流域贯通,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是关中前往关东的水陆要地。荥阳很久以来就是东西交通的咽喉,当年范睢在劝说秦昭王攻打时就说:“王下兵而攻荥阳,则巩、成皋之路不通。” 越过荥阳,便可向东、南两个方向攻取天下。同时,如果拿下荥阳,那么可直接兵进函谷关,威震关中。因此从战略上来看,荥阳交通位置优越,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荥阳本身地形险要,便于防守,这里不仅有一条鸿沟,还有险要的广武山:“其山西跨河阴,南跨汜水,绵互五十里,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其背山面水的地形,十分有利于部队的防守作战,并且能够牵制住对方的展开。另外,荥阳和成皋相连接,构成了一条纵深的防御地带,成皋“北临黄河,南侧山岭绵延,难以筑路通行”,占领这一战略要地,便可以守住豫西走廊的门户,扼住关中的咽喉。当初刘邦是如何扛住项羽的猛攻的?不就是依靠着荥阳、成皋大防线吗?秦统一六国后,成立三川郡,但却没有将郡守的治所放在洛阳,而是放在了荥阳,足以说明荥阳的重要性。”另外,天下第一粮仓敖仓也在荥阳附近,所以夺取了荥阳也相当于夺取了这个天下第一粮仓)
  邓羌攻破荥阳以后的数日,慕容臧才费九牛二虎之力将之前逃散的士兵重新聚集起来。本应该直接对秦军发动攻击,可因为大军刚败,士气极衰,所以并没有什么战斗力。慕容臧无法,只能率部在今之河南新乡建立了一个叫新乐城的军事要塞。意图守住这个要塞,恢复士气以后再和秦军决战。
  王猛看出了慕容臧打算长期对峙的念头,况且就现在自己手中这三万士兵也确实不够对其进行攻坚战,同时也完成了对燕进攻的第一阶段作战任务,便将大军分别屯驻于洛阳和荥阳,自率一个小分队紧急返回长安。
  那么王猛为什么要返回长安呢?因为本次军事行动,王猛只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吞了洛阳、荥阳两大重地,如此神速,别说苻坚,就是王猛也没有想到。而君臣二人最早的目标其实并不是消灭前燕,而是吞掉这两个地方,进而彻底占据河南全土。可如今,见前燕的力量如此之废,使得王猛惊异地发现,前燕可灭也!于是,他以八百里加急之速极返回长安,并献上灭亡整个前燕的计划。
  苻坚呢?对王猛从来都是言听计从,所以王猛的图谋刚刚说出,苻坚连考虑都懒得考虑便答应了他的提议。

  
  269
  灭国之战(5)(图197:秦灭燕之战经过图2)
  公元370年4月,秦王苻坚宣布,将由王猛为主帅,前秦名将杨安(S-)、张蚝(A+)、邓羌(S-)为副帅,同时还有十余名前秦最会打仗的将领为将军随同出征前燕。
  这一次,不算屯驻在洛阳和荥阳的三万秦军,光出征的精锐秦军就有六万之多!由此可见,本次出击,苻坚几乎将所有的筹码都押了上去,看来是死活都要和前燕决出一个生死了。(注:被囚禁于沙城的慕容令在本月前后于沙城发动叛变失败,被斩于逃亡途中)
  6月,秦军六万步骑集结完毕,苻坚亲自送王猛于霸上,然后语重心长地道:“现在,洛阳、荥阳已经被攻破,我们没有必要继续按照原来的路线行军。我认为,我军可从壶关、上党出潞川(今漳河上游),然后直接夺取邺城,此正所谓兵法云‘迅雷不及掩耳’也!这之后,我会再在长安集结士兵。当集结数万士兵以后,我会亲自统帅,随你身后星夜出发,然后车船运粮,水陆并进,绝不会让你因为后勤补给的问题操心。”(注:以此来看,苻坚是要走之前我所说的三条路之二了)
  岂料王猛只是轻轻一笑,然后无不自信地道:“臣此次必灭前燕,大王不必如此谨慎,更不必亲率援军,只需要坐镇后方,准备接收前燕的地盘和臣民就好。”
  数日后,王猛主力大军彻底走出长安,可却没有第一时间攻击壶关,而是命大将杨安分兵攻击晋阳,待杨安彻底离去之后才率军直攻壶关。由此可见,王猛不是要选择一条路而行之,而是要将上面我说的三条路都打穿以后才会直驱入邺。
  看到这,大概有人会说,这王猛,真是自信心膨胀到爆表啊。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不是。
  现在,因为三万精锐都驻扎在洛阳和荥阳,所以前燕朝廷将主力大军源源不断地开进到河南战线,进而松懈了对壶关和晋阳的防守。所以这时候此二地正是最薄弱的时候。
  可是呢?二地皆为前燕极重要之军事要塞,不管防守怎么薄弱,守军都还是有一些的。而一旦将部队都囤积于一地却又百攻不下的话,那么势必就会造成部队士气低迷。甚至可能会被晋阳的士兵绕道自己身后。
  因此,王猛乃采分兵之策,这一是狡兔三窟,总会有一路最终能够成功。二是为了防备晋阳之兵绕后袭击。这第三嘛,便是为了分散邺城方面前来的援军。所以王猛如此行军并不是膨胀,反而是谨慎。
  公元370年7月,杨安的分军和王猛的主力部队同时对壶关和晋阳展开了猛攻。
  8月,二地被围攻的消息传到邺城,慕容暐闻讯大惊,立即命太傅慕容评率中外将兵30万(所有的家当)以拒秦。又命慕容桓(路人)率一万军屯军沙亭(河北大名东)为慕容评之后援。
  可王猛攻击的速度实在太快了,那边三十万大军刚刚出发,这壶关便已经被王猛所破。
  上党地区失去了屏障,又对燕国失去了信心,所以尽数投降了王猛,使得秦国全得上党地区。
  而燕国,则失去了一大重要屏障。可相对于壶关的顺利,攻击晋阳的杨安却遭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晋阳,即今之太原,是山西重镇,成名于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晋,赵家家主赵无恤就是靠这个坚城才挡住了智、魏、韩三家攻击,并在最后反勾魏、韩两家灭掉了智家。
  晋阳城高墙厚,地理易守难攻,最重要的是,晋阳百姓历来坚韧好战,从不畏惧强敌,所以只要将这个地方的民心搞到手,晋阳将是整个天下最难攻取的坚城。而现在的晋阳守兵众多,粮草丰足,所以杨安虽然百般进攻都没能攻破这座坚城。
  王猛认为,自己接下来一定会遭受前燕的举国打击,如果在前燕大军到达之前无法攻克晋阳,那么自己就不敢放手一搏,因为时刻都要顾虑这后方。反之,如攻下晋阳,王猛就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和燕军决战。如果作战不利的话,甚至还能凭借晋阳来打攻坚战。因此,王猛是无论如何都要在决战以前攻下晋阳的。
  基于此,王猛只留小部士兵驻守上党地区,自己则率主力大军会师杨安齐攻晋阳。而看过高大雄伟的晋阳城后,王猛也否了强攻晋阳的想法。因为他知道,面对这么一个坚城,强攻是绝对无法在短期之内拿下的。因此,王猛换了一种做法。他在全军挑选了数千最身强力壮的士兵,然后命他们一到黑天就偷偷往晋阳城中挖地道。终于,在公元370年9月10日那天,地道挖通了。
  之后,S级猛将张蚝亲率数百勇士在一天夜里偷偷潜入到晋阳城中。当时,晋阳城守将根本没想到敌人会挖掘地道,所以所有的守备力量都被配置在城墙周围,城中央根本没人防守。
  所以,借着夜色的掩护,张蚝一行人顺利爬出了地道,抵达了晋阳城的正中央。
  之后,张蚝率领这数百人疯狂往城门方向突进,而直到这时候,守军才发现了这些不速之客。可事情到这一步,什么都晚了。
  张蚝干掉了一些零星敌人,便打开晋阳那坚固的城门。之后,喊杀声震天,无数的秦军在王猛的带领下突进晋阳城,只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便将这座坚城彻底拿下。
  270
  灭国之战(6)
  夺取晋阳以后,王猛再无任何后顾之忧,于是率邓羌、杨安、张蚝等全部主力直扑潞川阻击慕容评的三十万大军。而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公元370年10月10日。
  那么到这问题来了,王猛发动总攻是7月,消息传到邺城是8月初,而邺城自从洛阳、荥阳被攻破以后就开始集结士兵,所以三十万大军早就集结好了。因此,在8月的时候,慕容评就已经率领大军往晋阳、上党而去了。那晋阳、上党距离邺城不远。两个月的时间,按说爬也爬到地方了。可燕军为什么才刚刚到潞川呢?要知道,潞川距离邺城不过数十里罢了,如果是急行军的速度,只短短一天就能到了。
  原来,太傅慕容评这些年来享尽了荣华富贵,早就忘记如何打仗了。因此,大军只刚刚出邺城,慕容评就开始畏惧。他害怕彪悍的秦军,害怕凶猛的王猛,更害怕他曾经最喜欢的职业——打仗。
  因此,到潞川以后,慕容评就不再前进了,而是利用潞川的地形,在此地不断修建防御壁垒,意图龟缩于壁垒打一场防守反击战。
  兵法云:“当你的兵力是敌人十倍以上的时候,就要主动寻求进攻,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你的士兵、将领,就会认为你是怯战,进而士气大跌。”
  兵法还云:“本土作战,如果兵力超越敌人的话,尽量不要打防守战,一定要攻。因为士兵们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战事稍有不利便有溃散逃亡的可能。”
  而慕容评呢?这个曾经善于作战的大将,他把这两个不能犯的错误全都犯了。
  公元370年10月10日,秦军和燕军对峙于潞川。慕容评没有对王猛发动进攻,因为他摆明了要打防守反击战,要耗死王猛。王猛也没有发动攻击,因为他知道,主动攻击占据地利并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那是傻X才会做的事情。
  因此,双方各扎各营,谁也不动,看的,就是谁先出现破绽。
  同月21日,王猛派一名叫徐成的将领率一部斥候部队去探查燕军的军营布置,并要求徐成在中午前返回。可最终,徐成却是在黄昏才迟迟返回。
  王猛大怒,便要将其军法从事。可徐成是邓羌麾下爱将,更是他的拜把子兄弟,邓羌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看着徐成死的,于是赶紧单膝跪地道:“大帅!如今敌众我寡,近来还要和燕军决战,这时候不能临战杀将,不然恐怕会动摇军心啊。”
  按说,王猛和邓羌共事多年,从内政、外政到战场上都合作过,并且配合默契,感情必是相当不错的,邓羌也以为王猛一定会给兄弟一个面子,可王猛却一点儿人情不讲。他冷冷地看了邓羌一眼,然后无情地道:“如果我无法杀了徐成,军法还如何确立?三军还如何调动?”
  邓羌坚持道:“徐成是我麾下爱将,更是我的兄弟,虽然延误了军情应该斩首,但我邓羌愿意和他一起为大帅立功,以功赎罪。最后如果功劳达不到要求,我愿意陪着徐成一起去死,这,难道还不行吗?!”
  行不行?当然不行!王猛的性格其实和老秦之商鞅,老楚之吴起相当接近,认为法就是一切,是绝对不能讲什么劳什子人情的,所以坚决不同意。
  岂料这一下彻底地激怒了邓羌。好,既然你王景略不讲人情,那我邓羌也不必再念及和你多年的感情了。想到这,邓羌直接冲出了军营,回到自己营中便敲响了战鼓,聚集了自己所有的兵马,然后便直奔王猛的中军大营而去,同时把话撂到这,今儿个,就是要狠狠干你王猛一顿。
  我滴个妈,现在大敌当前,邓羌还和王猛整这一出,这要是真打起来了,慕容评就是再白痴也绝对会趁着这个天赐良机对秦军实行灭绝打击的。因此,王猛赶紧认怂了,抢在邓羌冲进中军大营之前派人拦住了他,并传达口谕道:“将军且慢,元帅说了:‘将军你不要这么冲动,我王猛服了,现在就赦免了徐成。’”
  果然,这话刚说完没多长时间,徐成就被王猛赦免了。而邓羌呢?也知道自己做的实在有些过分,便命人将自己绑起来到王猛大帐中谢罪,并且任凭王猛处置。
  处置?我他X怎么处置你?我他X怎么敢处置你?我还要仰仗你冲锋陷阵你小子不知道?
  王猛知道,这不过是邓羌给自己的一个台阶罢了,可他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做个戏,表示原谅了邓羌。这场所谓的内乱也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不过和慕容评相比,王猛这边的“内乱”就好像小打小闹一样不值一提了。
  怎么回事儿呢?
  话说那慕容评贪婪无比,驻军潞川以后便将所有山都封了,所有的泉水都禁了。士兵嫌天冷?没关系,到我的山里来砍柴。士兵渴了想喝水?没关系,到我的泉水来喝水,保证都是纯天然矿泉水。不过嘛~~~,此泉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你要想喝水或者取暖,那都需要用钱买。
  自己的士兵想要取暖,想要喝水都要向主帅去买。我滴个天老爷,从写历史到现在,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将领这么干过。这简直是花样作死。
  果然,这命令宣布以后,慕容评是赚得盆满钵溢,可麾下的士兵呢?却痛恨慕容评到了极致,暗地里都发誓一旦交战便会四散而逃。所以从这时候开始,慕容评的部队已经没有半点儿战力了。
  和谐,分段
  灭国之战(7)
  公元370年10月中下旬,慕容评封山禁泉的消息传到了王猛耳中。一开始,王猛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闻所未闻,也不相信有人会干出这样的蠢事。可经多方查验之后,王猛惊异地发现,这事儿原来是真的。于是,他在中军大帐之中猖狂大笑,然后拍着桌子道:“慕容评真是个人才,就他这样的,别说手下有几十万军队,就是有亿兆的军队也不够我打的,看来灭亡燕国就在这几日了!”
  次日入夜,对慕容评已再没有半点儿畏惧的王猛当即命一将率五千骑兵绕到了燕军大营的身后(燕军粮仓所在),然后对着燕军的粮仓便是一顿火矢。慕容评呢?这个天杀的白痴,对后方根本没有一点儿防御,整个燕军的军粮就这样被烧得干干净净。史载:“秦之精骑五千夜从间道出评之营后,烧评辎重,火见邺中。”啥意思?就是说火势大得邺城都能看到了。就这种火势,我就不信燕军的粮食还能剩!
  见到冲天火光以后,燕帝慕容暐十分紧张,便遣使者往前线探听情况,结果打探回来的消息简直将慕容暐气抽筋。现在的他再也不管什么感不感情了,直接写了 痛斥慕容评,其具体内容如下:“慕容评,你是高祖慕容廆的儿子,拥有皇家血脉,所以整个国家的财产都有你一份儿。为什么还要贪恋那黄白之物?你不安抚士兵就罢了,反倒封山禁泉,此种作为,朕闻所未闻!你要是缺钱就和朕说,朕把国库里一半的银子都给你,够不够?够他X不够你花的?你要还嫌不够,朕现在就把整个国库的钱全都送给你!可如果敌人进入了邺城,国家都会灭亡,你的金钱财币又要放到哪里?你还有命去花?!!!现在,你马上把所有弄过来的钱都给朕分发下去,然后立即和秦军决战!”
  圣旨没几天便送到了慕容评的手中。这一次,慕容评怕了,是真的怕了,因为慕容暐从来没和自己发过这么大的火。所以,他立即照慕容暐的命令,将所有克扣的钱财返还给了士兵,并遣使往王猛处,要求和其决战(不决战不行了,军中现在已经没有粮食了)。
  可这样就行了吗?我只能说,军心一旦丢失,那就不是一次两次的恩情所能挽回的了。而王猛呢?他很明显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全无畏惧地答应了慕容评的请求。
  公元370年10月23日,秦、燕双方在潞川布阵,伴随着咚咚咚的战鼓轰鸣声,王猛站在高台之上,当着所有将兵的面高声暴吼道:“我叫王猛!!!想必大家都认识吧?!!!”
  “哈哈哈~~~~”
  王猛:“在平时,你们讨论最多的便是我,有的说我有四个胳膊,还有的说我有八条腿,如今,我就站在你们面前,你们好好看看吧!”
  “哈哈哈……”
  王猛:“我知道,你们私下里都说我是国家权力最大的大臣,我不反对,但是!今天,我这个权力最大的大臣就要和你们同生共死!现在!我!!王猛!!!对天发誓!!!!此战!胜!和在场众位共分富贵!败!和在场众位共死沙场!!!但只有一样不许!那就是撤退!!!本场战役,不是贼死!!就是我亡!!!!!”
  “杀!杀!!杀!!!”
  一时间,秦军大营喊杀声震天,兵众热血上涌,眼珠子都变得通红,恨不得现在就冲杀上去撕裂燕军的血肉。可王猛知道,一支部队想要维持住这等士气光靠战前宣言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身影始终立于战阵最前方。因此,王猛走下台后第一个便拉住了邓羌的手,和其真诚地道:“我军士气滔天,敌军军心涣散,可毕竟兵力差距摆在那里,不打出优势是很难击溃敌军的。本次战役,我意仰仗将军为前驱,用你那绝世的勇猛撕开敌方的防御,进而让敌方全面溃散。所以,成败就在将军了,还请将军尽力!”
  王猛说得动情,眼神真挚,可邓羌才不吃你那一套。之前咋回事儿咱俩都知道,不过是一个台阶罢了,最早的感情早就因为那件事变淡了。所以,你王猛和我谈感情没有用,还是来点儿经济实惠的好。因此,邓羌没有立即答应王猛,而是乐呵呵地道:“这个~~~,如果元帅能委任我为司隶校尉的话,这场战役您就不必担心了。”
  临阵竟然和主帅讲条件,王猛一时愣在当场,转而怒气滔天,可又想了想之前的事情,感觉这个彪货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的,便就忍住了怒气,耐着性子和邓羌道:“司隶校尉这个官职太大,太重要了,并不是我区区一个臣子能够任命的,所以你就不要想了,不过我可以负责地说,这次战役要是胜利了,我绝对有能力给你整一个万户侯,还让你当上安定的太守,你看怎么样?”
  怎么样?不怎么样。万户侯看着好像挺威风,可还不是当权者一句话就能扒拉下来?安定,一个偏远的地方,上那儿当太守有什么用?有什么好?哪里比得上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是什么?那就是皇帝的鹰犬,谁见谁怕,估计当上了司隶校尉,整个前秦除了王猛,他就再不用忌惮谁了。因此,当王猛拒绝邓羌以后,邓羌非常不高兴,黑着一张大脸就走了。
  272
  灭国之战(8)
  一个时辰以后,伴随着无尽的喊杀之声,前秦和前燕的士兵厮杀在了一起。当时,前秦单兵作战能力高于燕军,士气更是高于燕军。可不管怎么说燕军的兵力都是秦军的五倍以上,所以战争绝不能拖得太长,不然必败无疑。因此,在双方交战之初,王猛就命传令兵挥动军旗,意图让邓羌率其精锐骑兵从侧翼杀进敌军之中,继而造成燕军的阵型大溃。
  可邓羌呢?就在那愣愣地看着战场,假装没有看到军旗,根本不拿王猛的命令当回事儿。见到这一幕,王猛的大脑瓜子顿时嗡嗡作响,可又拿这个匹夫没有半点儿办法,便只能骑着战马亲自跑到邓羌的面前,几乎是咆哮的道:“行!行!!我让你当司隶校尉行不行,你他X的赶紧去给我杀敌!!!”
  话毕,邓羌假装看了看战场,然后憨笑一声道:“不好意思,刚才没看到”,然后转身率麾下骑兵大笑而去。
  那邓羌不但行军打仗牛的一13,甚至连上阵搏杀也是不弱于苻生一般的狠角色。史料载其很快便率军杀入了敌军的阵中,然后左突右冲旁若无人,竟在万军丛中连续杀了个四进四出,光他邓羌一个人就杀了数百人之众。因此,前燕之侧翼很快便被邓羌搅和得一团乱麻。
  秦左军见状,更是士气爆棚,奋勇冲杀。结果,燕军左翼很快便被秦军所破。
  而此时的燕军,早在开始之前便全无战心,如今一见左阵被破,更是丧失了作战的心思,于是直接溃逃,再不管什么军令。于是,燕军大败,被俘斩共五万余人。慕容评这个曾经的勇将,现在的懦夫,见状竟也不抵抗,直接率残部撤退了。
  王猛自然不会放过这种痛打落水狗的绝佳时机,于是马不停蹄,直命三军奋勇追击。结果,慕容评还没等逃到邺城,他的十多万部队便尽数投降了秦军,慕容评只能单骑逃回邺城。
  至此,前燕之有生力量被尽数歼灭,已再无抵抗前秦之能,只能死守邺城,做那最后的挣扎。
  公元370年10月26日,王猛完成了对邺城的包围,将这个坚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随时都可以攻击。眼看着邺城指日可下,前燕随时都会被灭亡。可这时候的王猛,他却停下了,对邺城只围不攻。为什么呢?难道邺城还有相当数量的兵力?非也!王猛深知为官之道,更知道身为一名臣子,他的功劳绝对不能盖过自己的主人。因此,这块蛋糕他不打算吃,而是围住邺城以后致信于苻坚,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让他亲自来邺城指挥战斗,吃那块最好的“蛋糕”。
  苻坚当然喜欢这样,于是回信王猛,告诉他自己已经开始准备,不过多长时间便会到达邺城。见此信,王猛舒了一口气,然后开始安定河北诸地。
  在王猛还没有抵达邺城的时候,前燕不但政治腐败,治安也是坏得让人崩溃,甚至京都邺城周围都有人公开抢劫。
  可王猛到达邺城以后,整个河北的秩序变得井然。王猛的军队秋毫无犯(这其实是很难的,尤其是在古代,能达到全程秋毫无犯的军队实在少见)。王猛更是简化法律,放宽政策,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因此,在王猛包围邺城以后,前燕的百姓都非常高兴,民间到处都传颂着一句话,那就是:“没想到太原王慕容恪又复活了。这不都是他当初的政策吗?”
  听了这些言语,王猛不禁感叹:“一个死去数年的人还能让老百姓如此记挂,慕容恪,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啊。”
  11月,苻坚已经准备完毕,遂命太子符宏留守关中,然后亲率十万大军往邺城方向开进,并在七天以后到达了安阳(河南安阳西南)。可就在苻坚到达安阳之时,却见一个人早已经跪在了自己的面前。这个人是谁呢?当然就是王猛了。原来,是王猛提前来迎接苻坚了。
  苻坚见状大惊,赶紧下马将王猛拉了起来,并惊慌道:“西汉之周亚夫也知道军事为重君为轻,所以从来不会松懈军事。可如今,大军正在合围邺城,景略怎么就跑到这来迎接我了?前方战事怎么办?难道你就不管了?”
  王猛并没有慌张,不急不缓地道:“周亚夫不迎接文帝真的是为了军事吗?呵呵,我看他不过只是想博取名声罢了,这等为博取名声而不尊重君王的人,我王猛是生平最瞧不起的。什么社稷为重君为轻,什么军事为重君为轻,在我王猛这都是错的。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君主才是真正的天,真正的神,少了君主,什么事都干不了。大王难道忘了之前你我在霸上说的话了吗?再说,现在燕国的有生力量已经丧尽,还有什么反扑的可能吗?”(注:之前在霸上,苻坚要亲率大军为王猛之后援,王猛没有答应,只让苻坚等着收功就好)
  这马屁拍的,不咸不淡,恰到好处,苻坚当时就乐呵了,然后便与王猛共往邺城。
  同月,苻坚的主力部队顺利抵达邺城,然后便率十五万大军狂攻邺城。另外,在攻击邺城的同时,苻坚还从王猛之谋,命邓羌另率一部攻击信都。(之前,慕容暐命慕容评率三十万大军抵抗王猛的同时曾派慕容桓率一万部队为慕容评之后援,可慕容恒根本没想到慕容评会败的那么快,那么惨,所以在慕容评战败以后,慕容桓便率军仓皇逃到了信都,因此,相对的,现在河北唯一还有能抵抗秦军力量的便是信都的慕容桓了)
  慕容桓经过反复的评估,认为就现在这等局势,使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反败秦军,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便率慕容鲜卑五大族长向北往龙城而去,意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可问题的关键是,苻坚和王猛会给你起死回生的机会吗?
  273
  灭国之战(终)
  公元370年11月7日,被关押在邺城的五百多名夫余、高句丽人质见前燕必亡,便杀掉了守卫,偷偷溜出了看押他们的地方,并打开了邺城的西城门。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秦军如同蚁群一般疯狂涌进了邺城之中。
  燕主慕容暐已经好几天都没安稳地睡一觉了,生怕睡醒了就会成为秦军的俘虏,所以整天如坐针毡警戒非常,并早就做好了随时逃走的准备。如今,见西门已经被打开,慕容暐第一时间率亲信乔装从北门而逃,其逃亡路线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前燕的龙兴之地——龙城。
  10日,邺城已再没有抵抗的势力,苻坚遂进入邺城的皇宫之中。同时,为斩草除根,苻坚还命游击将军郭庆(郭庆,氐种,前秦名将,极擅统领骑兵游击作战,还记得之前王猛命五千骑兵烧掉了慕容评的辎重吗?没错,领导者就是这个叫郭庆的,如果不论统帅大军,只论统帅小型军团作战的话,郭庆的等级足以排到A级)率本部五千骑兵前往追击,务必要将慕容暐擒至邺城。
  再看慕容暐方向。
  话说慕容暐最早逃出邺城的时候,身边尚有一千余骑兵侍卫,可没走多长时间,这些侍卫就都抛弃了他。最后,只剩下十名侍卫还肯跟随于他。当时,经过常年的战争,所以秦、汉时期所修建的道路早已经破败不堪。因此,从邺城往北的道路非常艰难,慕容暐一行人的行进速度当然也就不用说了。
  更要命的是,一行人在往龙城的过程中还遭遇了一伙盗贼,所以最终,只有慕容暐一个人逃出了盗贼的屠刀,同时还将胯下宝马弄丢了,这就更降低了他的行进速度,因此在逃至高阳(河北蠡县)之时被追击而来的郭庆生擒活捉,并押送到了邺城。
  数日后,邺城皇宫之中,看着殿下被五花大绑的慕容暐,苻坚冷漠地责问:“你为什么不向我投降反倒要逃走呢?难道还认为自己逃到龙城就能东山再起吗?”
  慕容暐畏惧地道:“我并没有这样想,不过是想落叶归根,死在我们燕人的老家罢了。”
  苻坚:“现在给你一次活的机会,我要你亲率邺城的文武百官正式向我投降,还要亲手写下投降的檄文昭告天下。你,愿意吗?”
  慕容暐:“谨遵天王旨意。”
  就这样,慕容暐亲率一众前燕旧臣跪拜了秦王苻坚,并郑重地献上了自己的玺印,以表示向前秦臣服。
  苻坚接受了慕容暐的投降,饶了他一条性命,并将慕容暐的投降檄文传至整个北方。
  当时,河北、辽宁、山东、山西、河南的前燕土地都已经投降了前秦,只剩下龙城的慕容评、慕容桓还在垂死抵抗罢了(慕容评战败以后便舍弃了慕容暐,直接逃到了龙城)。所以做完这一切后续事宜以后,苻坚当即命郭庆再率数万骑兵发兵龙城,马刀直指正在龙城的慕容评和慕容桓。
  轰隆隆的马蹄声震慑大地,伴随着如风一般的前秦骑兵越发逼近,此消息也很快传到龙城。而此时的龙城,兵不过万,将士们更是毫无抵抗的信心,所以士气低迷,毫无战意。慕容评、慕容桓二人见此,知道必败,于是便商议着如何逃命。
  慕容评认为,现在整个北方都已经成为了苻坚的囊中之物,他们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逃往高句丽,如此,利用高句丽擅长游击战的天赋兴许还能拼出一条活命来。
  可慕容桓却不这么认为。
  慕容桓觉得,高句丽历代和燕国都是敌对关系,之所以这些年来对自己的族群称藩纳贡,其原因无外是为武力所逼。如今,燕国不行了,甚至国家都被秦人灭了,他们还会像以前那样善待自己吗?恐怕不仅不会,甚至还有将人头切下来讨好苻坚的可能。因此,慕容桓死活不肯前往高句丽,而是要率残部往辽东而逃,争取占据辽东老家以后再和秦人分庭抗礼。
  可这也是在做梦,因为就现在这等局势,谁还会傻不拉几的因为一个燕人而和强大的秦人作对呢?我们先看慕容评方面。
  慕容评逃到高句丽以后,当即被高句丽的王生擒活捉,然后便被送到了苻坚处买了人情,果然和慕容桓预料的一模一样。
  慕容桓呢?也不比慕容评好多少。这厮到了辽东边界以后,辽东已尽皆投降前秦,所以不准慕容桓入境,慕容桓大怒,因此率残部和辽东军打了起来。结果,慕容桓无法在短期之内攻破辽东,便就和辽东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几日以后,慕容桓还没有尺寸之功,郭庆率领的骑兵团便已杀将过来。辽东军见秦军来了,便配合秦军于两面夹击慕容桓。于是慕容桓大败,全军覆没,只剩老哥一个人成功逃了出来,可又在没跑出多远被秦军所擒,继而被杀。
  这之后,前燕还在龙城、辽东的各个族长也尽皆投降了前秦。于是,前燕故地再无一抵抗前秦者,前燕彻底灭亡。而从慕容廆往下开始算起,前燕共经3主、34年,前秦得郡县157、户246万、口999万。
  和谐,分段
  274
  第三章 淝水之战,功败垂成
  3.1平四患
  灭亡前燕以后,苻坚将所有从邺城皇宫抢来的珍宝平分给了将士们,然后大赦天下,封赏有功之臣。
  首先,王猛居功至伟,因此被苻坚封为关东六州大督、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镇守邺城,主管一切前燕故地之军政大权。可以说,苻坚几乎将全国一半的地盘都交给了王猛管理。可见他对王猛已经信任到了一种什么地步。
  这之后,苻坚又依次封杨安为侯爵、郭庆为幽州刺史等等等等。总之,但凡本次作战的有功之臣,苻坚都进行了封赏。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死皮赖脸管王猛要司隶校尉的邓羌,这次则被苻坚封为了安定太守、真定郡侯。所以说,该是你的早晚它都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就是强要也得不到。这下好了,司隶校尉你没得到,人也被得罪光了,你说你扯的什么犊子呢?
  同月,就在封赏完毕以后,苻坚立即派使者团访问关东各地,但凡有收成不好的,苻坚都会亲自写信给地方官府,让他们想尽办法劝农克桑,反正必须要在下一次政绩考核之前将本地的农业搞上去。有经济困难的,并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家庭,苻坚也会下令政府抚恤为他们寻找生路。
  同时,苻坚还没日没夜地查看前燕法律,但凡发现不利于百姓的都会统统废除。所上的新法律无一不是能让百姓受惠的。因此,苻坚只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得到了整个关东百姓的心。
  公元370年12月,当做完这一切以后,苻坚留王猛主管关东,自己则带着慕容暐以及前燕的王后、嫔妃、百官连同四万多户鲜卑贵族回到长安了。至是,苻坚这个前秦之主,现在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统一天下看似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只欠时间而已。
  恩,看似是这样。
  公元371年正月,秦王苻坚为了加快汉族与诸种的融合,乃迁杂夷部族十五万户于关中居住,并给与了他们一定的自治权利。
  3月,前秦和东晋边境不断爆发小型冲突,有要大规模战争的可能。秦王苻坚认为早晚都要和晋人决战,便开始提前做了准备。什么准备呢?如果单论两国之间的战斗力,现在的东晋肯定不是前秦的对手。
  第一,两国政治的差距。东晋政治腐朽,权利分散,整个南方的豪族甚至能够左右国君的意志。更别说各种任人唯亲了。
  第二,战力的差距。冷兵器时代,论陆上作战,南军绝大多数时候都无法和北军相提并论,这不仅仅是因为北方产马的原因,还有气候造人等各种因素。
  综合以上,现在的前秦完全有灭掉东晋的实力,不过要小心外围的不确定因素。那么什么叫外围的不确定因素呢?前凉、仇池氐、代国(拓跋鲜卑)、吐谷浑。
  这些势力中,前凉和仇池氐是东晋的藩属,极有可能在前秦和东晋决战之时于背后攻击前秦。而代国和吐谷浑呢?他们虽然不是东晋藩属,但也不排除会在和东晋决战之时从背后偷袭的可能。因此,苻坚想要消灭东晋,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志向,就必须要先将这些后顾之忧全部排出。
  首先,来看四个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代国。
  本来,苻坚是要出重兵对付代国的,可还未等出兵,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便传到了他的耳中。什么呢?原来,这时候的代国突然发生了内乱,拓跋什翼健正忙着处理内乱,并没有精力理会中原的事情。所以,代国可以略过了。而略过代国以后,这第二个目标,苻坚便瞄向了仇池氐杨纂。
  公元371年3月,苻坚命杨安、徐成、姚苌等将率七万步骑往攻仇池氐。
  4月,秦军抵达仇池氐以北的鹫峡。杨纂则亲率五万大军于鹫峡抵挡秦军。结果,杨纂在鹫峡被秦军大败,只得带残军退回仇池固守。秦军则马不停蹄往攻仇池,根本不给杨纂喘息的机会。
  时,大军新败,整个仇池士气低迷,不仅军无战心,甚至连仇池的百姓都认为杨纂必败,进而一批一批地背叛杨纂而投秦军。杨纂见再也没有胜利的可能,便只能无奈将自己反绑,亲自至秦军投降。
  于是,秦军只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平定了仇池氐。
  同月,就在前秦并掉仇池氐的同一时间,苻坚又致信于前凉之主张天锡,其大致意思如下:“过去,凉国分别向两赵投过降(刘曜之前赵和石勒之后赵),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当时的两赵强,而凉国弱。如今,凉国的实力比过去还弱,而我大秦的实力则要胜过两赵的总和。你呢?却宁可臣服于晋朝也要和我大秦绝交,这恐怕不是什么聪明的做法。本王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就现在大秦的力量,足以让弱水掉头东流,让长江、黄河之水回流向西,就此等力量,也是你一个六郡之地能够抗衡的?希望你能够在本王还没有出兵向西的时候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不要让六代人经营的凉地毁于一旦。”
  威胁,满满的威胁!可又是如此真实。现在,除了一个战战兢兢的东晋,这天下还有哪个势力敢于和前秦硬碰?所以最终,张天锡选择向前秦投降,并发誓年年上供,永不背叛。苻坚则授予张天锡河右大督、骠骑大将军、凉州刺史、西平公等官爵。
  而这还不算完。因为就在张天锡向前秦称藩的数日以后,更西北的吐谷浑也得知了这个消息。现在的前秦实在是太强大了,灭亡仇池氐,逼前凉臣服,这前前后后连一个月都不到。吐谷浑现在虽然是西北游牧民族的龙头级存在,但也不敢在这种时候和前秦闹什么矛盾,遂赶紧在前秦对自己动刀以前先一步对前秦表达自己的态度。
  公元371年5月,吐谷浑王慕容辟奚派使者团前往长安,不仅给前秦送上一千匹战马,五百斤金银,还郑重向苻坚承诺,以后一定会和前秦永世修好。至此,代国、吐谷浑、仇池氐、前凉政权的后顾之忧已全部排除,只剩下一个垂死挣扎的东晋而已。
  恩,起码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275
  3.2东晋时局(上)
  公元371年7月,代国太子拓跋寔死于破伤风。他死的那一天,老拓跋什翼健哭得泪人儿一样。为何?因为在拓跋什翼健的一众儿子中,只有拓跋寔最有能力,最仁厚,很有些圣君的意思。而其他的儿子呢?要么就是一些窝囊废,要么就是那种残暴不仁的家伙。所以拓跋什翼健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拓跋寔的身上,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拓跋寔能够带领代国走到一个新的高度。可还未等自己死去,拓跋寔就先自己一步了,这让拓跋什翼健如何接受得了?所以老头哭得和一个泪人儿一样。
  天可怜见,就在拓跋什翼健已经万念俱灰之时,自己的儿媳妇,也就是已经死去的拓跋寔的妻子,竟突然早产出了一个孩子。拓跋什翼健因此大喜,将这个孩子认为是拓跋寔的转世,于是特意大赦全国,并封此孺子为“太孙”。
  那么这个被拓跋什翼健如此看重的太孙是谁呢?他便是以后北魏三帝之一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了。(注:拓跋珪,北魏三帝之一,S级雄主,如果没有‘天启事件’的话,足以成为S+等级的雄主)
  8月,为完成自己之前的承诺,前秦第一权臣王猛上表长安,希望秦王苻坚能封邓羌为司隶校尉。可苻坚并不认为这个任命是正确、妥当的,因此耐心地写了 给王猛道:“司隶校尉主要负责督查京城周围的一切事物,可管制朝中百官,职责非常重大,不能用来优待名将。东汉光武皇帝不以政务的官职来安排武将,就是这个原因,而不是看不起他们。邓羌是我大秦之名将,有廉颇、李牧一般的才华,所以朕准备让他替大秦北定匈奴、南扫扬、越,这,才是他最应该做的事情,一个区区的司隶校尉,怎么可能配得上他的才华呢?”
  于是,苻坚拒绝了王猛的奏请,并封邓羌为镇军将军,赐位特进。(特进:西汉始置,说是官职,但并无实权,可位同三公,所以更被人看做是一种荣耀)
  王猛收到苻坚的信件以后,直接将自己说了什么,以及苻坚的原信件全都寄给了邓羌。邓羌看过此信后心中舒坦,也就没有再嫉恨王猛。
  10月,随着整体实力独步天下,秦王苻坚开始有些志得意满了。原来的他,勤政爱民,几乎一天到晚都在处理公文,一刻都不敢荒废政事。可自从消灭前燕以后,苻坚自认为天下无敌,便开始逐渐参与一些娱乐活动。这个月更是夸张,竟然带队到邺城连续打猎十多天而不归,所有的政事全都交给太子来代理。有一名叫王洛(路人)的官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抓住苻坚的马绳道:“陛下是整个天下的依托,如今久猎不归,一旦出现不测,让太后、满朝文武、甚至天下人如何是好?还请陛下赶紧停止打猎吧。”
  话毕,苻坚思量片刻,便准了王洛的奏请,收拾队伍返回长安了。可刚刚返回长安,王猛的信件也随之而来:“居安思危,不忘强敌,这确实是必要的。陛下不能在强大以后就忽略了隐藏的危机,所以王洛说的是对的,陛下不可忘记。”
  看过王猛简短的信件,苻坚沉默半响,默默点了点头,第二日便将所有的打猎器具全部销毁,从此放弃了打猎这个爱好。
  再看东晋。
  大司马桓温,其实早在平灭巴蜀前后便有了改朝换代的心思。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有二。
  1、他经常会和一些贴心的朋友在酒后道:“男子汉不能流芳百世,也应该遗臭万年。”
  2、曾有一个著名的相术师给桓温看过相,看相之后曾说桓温能做到官员的极致。可桓温听完以后并不怎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官员的极致并不是桓温的最终目标。不过那时候桓温手中权力还小,所以这种心思只能埋藏在心中。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桓温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了。本打算再建立一点功勋便行那篡逆之事,可这之后,接连惨败于前秦和前燕,使得他那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声望化为乌有,于是,桓温再次将自己的野心压制下去。
  直到本年10月,桓温已经60虚岁了,眼看就要上天去见自己的先祖。桓温知道,如果再不行动就没有机会了,于是打算先废了晋废帝,立新皇上位,等再过几年后,将所有的大权都集于一身以后再行篡位。可晋废帝司马奕上位以后便谨慎小心,从无过错,所以桓温就是想废了他也没有借口。不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考虑到司马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子嗣,桓温便派人散布谣言于民间,说:“皇上从小就患有阳痿的毛病,所以碰不得女人。他的宠臣相龙(路人)、计好(路人)因此与皇上的妃子发生了关系,并产下三个儿子,并意图让皇上将皇位传给这三个儿子其中之一,废掉司马氏的基业。”
  当时的百姓大都愚钝,没有辨别流言真假的能力(别说当时了,就是现在也有听风就是雨的),所有这个谣言越传越大,最后,甚至连宫中的官员都有一些开始相信这些谣言。桓温见时机已到,便开始行动了。
  公元371年11月,桓温抵达建康,并以此谣言为根据,劝褚太后下旨废黜司马奕,立司马昱为新帝。(注:司马昱时年52,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曾有太医言,司马昱的阳寿已不到三年。也就是说,司马昱马上就要死了,桓温这才敢立司马昱为新皇。并且,司马昱和桓温私底下交情也是不错,司马昱更是曾在酒后说过,如果自己当皇帝,死前就会将皇位禅让给桓温这样的话,所以桓温更想让司马昱当皇帝,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即位了。不得不说,老头想的很好,很天真,甚至有那么一点儿可爱)
  褚太后本身就不想也不敢得罪桓温,再加上老太太也怀疑谣言是真的,所以便准了桓温的提议,下了废黜司马奕的诏书。
  涯叔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今天同一篇文章发了两遍,请勿见怪
  和谐,分段
  276
  东晋时局(下)
  公元371年11月15日,桓温召开廷议,并当着晋废帝司马奕和百官的面儿宣读了废黜司马奕的旨意。可接下来,尴尬了。因为桓温忘记了一件最小可也是最基本的事情,那就是废黜一个皇帝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礼仪。
  因为晋朝自开国以来从没有在正式场合上臣下废黜皇帝的先例,所以大家根本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礼仪。总不能像石虎那般野蛮吧?因此,桓温和百官一时愣在当场,百官们尴尬,桓温更是神色紧张,不知该如何是好。可就在桓温快无台阶可下之时,王彪之突然走出来和桓温小声道:“废掉皇帝的礼仪其实并不难找,只要效仿前代的成规就可以了。”
  桓温如同抓住了一棵救命的稻草,赶紧道:“你的意思是?”
  王彪之:“《汉书》啊我的大人,霍光当初废黜海昏侯时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礼仪,这都记载在了《汉书•霍光传》里,我们为何不模仿当时的礼仪来废掉皇上呢?”
  桓温一听有理,赶紧命人从书库中将《汉书•霍光传》取到大殿,然后现学现卖,终是按照西汉的礼仪完成了废立大事。所以从本日开始,晋废帝司马奕正式被废,改司马昱上位,这便是东晋第八位皇帝,东晋简文帝了。
  东晋简文帝即位以后,桓温更是军政大权一把抓,可谓权势滔天,于是开始打击报复自己的政敌,将他们一个个地残杀,甚至连他们的宗族都不放过。当时,整个东晋的官员全都害怕桓温,生怕下一个被杀的便是自己,甚至连名士谢安远远看到桓温以后都会当即下跪叩拜,简直像面对皇帝一般。桓温见此,这才有所收敛,并建议简文帝大赦天下,意思就是事情到这就算完事儿了,我桓温接下来也不会再杀人了。同时,为了挽回人心,桓温还在本月24日请奏为东晋所有官员加品二等。
  本月25日,棒子和甜枣都给完以后,桓温志得意满,便打算离开建康,返回自己的驻地。可就在这时,简文帝却希望桓温留下,并表达出强烈的意愿。不但允许桓温手中兵权照旧,还要封桓温为丞相,协助自己处理政务。可桓温却根本不敢留在京城,哪怕手中的兵力再多,权利再大!于是再三推脱,死活要走。简文帝见实在留不住桓温,便只能允许他返回自己的驻地,继续遥控朝政。
  反观现在的前秦。可谓君贤臣忠。车骑大将军王猛,坐拥前秦半壁江山,可却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儿逾越。
  为什么?
  因为从做六州大督那天开始,王猛就从来没有舒心过。他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当一个臣子的权利大于君王之时,那就等于宣布了自己的死刑。所以他天天如履薄冰,生怕稍微做错什么事就会丢掉自己的脑袋。终于,在得知东晋桓温的行为以后,王猛坐不住了,于是立即写信给苻坚,希望苻坚能让自己返回长安,另派贤德之人来担任这个重要之职,他是实在不想再在这个位置上坐下去了。
  岂料苻坚收到王猛的信以后竟然怒了,他饱含怒气给王猛回了 ,其译文如下:“王景略啊,我苻坚和你表面上是君臣,可私下里却要比亲生兄弟还要亲。哪怕齐桓公有管仲,燕昭王有乐毅,刘备有诸葛亮又如何能与我君臣二人相比?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对你的心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信任你更应该知道,怎么还能因为一个桓温而和我心生隔阂呢?桓温算个什么东西?先在霸上失败,又在枋头被燕人大败,不但不能反思过错,反而废黜君主以图自我解脱。一个六十多岁的权臣竟然做出这种事,他和一个畜生有什么区别?就这等老王八也能与你王景略相提并论?也能让你王景略心生畏惧?兄弟啊,打江山难,但坐江山更难,假如所托非人,那么祸患便会危机我们的子孙万代!而你,就是朕最大的依靠!知道吗?只要你一句话,朕甚至能全无怨言地将半壁江山都送给你!我对你如此推心置腹,可你呢?却怕我会怀疑你,你简直太让我失望了。我现在就告诉你,你的请奏我不准,以后也不要和我再提!”
  收到苻坚的诏书,王猛泪流满面,当即面西而跪,三拜九叩。是呀,有这样一个君主,一生还图什么呢?
  公元371年12月,秦王苻坚在金城大量囤积士兵,使得前凉张天锡畏惧非常。(注:金城在今甘肃榆中西北,即今之兰州,为两汉时大汉之牧场,也是最早时两羌中西羌游牧之地,西汉时发动的河西走廊战争便是以此为根据地。而这都不能完全说明金城之重要。《读史方舆纪要》的一段话才真正地说出了金城有多么的重要。‘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咽喉之地,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因此,得金城实际上就等于占据了凉州战争的主动权。如今,前秦又往金城大量屯兵,张天锡岂能不怕?)
  因此,张天锡怀疑之前招降自己不过是苻坚的迷惑之计,他实际上是想彻底平定凉州的。于是,张天锡秘密遣使往建康向简文帝献投诚奏折,并在同时又带上给桓温的信,约定桓温,准备在次年夏季共同对前秦实施打击。可最后却因为一个人的死而导致全盘计划的崩溃。(后详述)
  277
  3.3前秦大治
  公元371年12月下旬,苻坚见边塞更西北的乞伏鲜卑越发强大,便遣使往乞伏鲜卑,希望乞伏鲜卑能向自己投降。可乞伏鲜卑呢?就像当初对后赵的态度一样,根本不管你前秦多么强大,想让骄傲的乞伏鲜卑成为你的藩属?根本不可能!!!于是严词拒绝了苻坚的提议,并将使者祸祸得头破血流。
  苻坚因此大怒,遂遣益州刺史王统(前秦名将,汉种,A级名将)率步骑数万大军往西北而攻。
  乞伏鲜卑之主乞伏司繁见状立即率三万精锐骑兵前往迎击。可王统对乞伏司繁的布局了如指掌,甚至战前就知道他要将阻击的士兵布置在哪里,因此抛弃辎重和步兵,让他们大张旗鼓地继续前行,自己只率轻骑兵偷偷绕过了乞伏鲜卑阻击之地,而直奔其大本营。
  当时,乞伏司繁将所有的主力都派出去阻击秦军了,所以老巢根本没有半点儿防卫,因此被王统轻松击破。乞伏鲜卑所有的百姓全都落在了秦军手中。这之后,王统遣人往乞伏司繁军散布消息,声称这些百姓暂时无忧,可如果军队继续抵抗的话,他们全都会被活活残杀。
  试问,如果你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在别人的手中,他让你不要抵抗,你还会抵抗吗?因此,乞伏司繁的士兵全部溃散,统统投降了秦军。乞伏司繁见再没有哪怕半点儿胜利的可能,便将自己反绑,亲自到王统那里投降去了。
  至此,秦军不战而屈人之兵,在0损失的情况下全夺乞伏鲜卑之土地、人口、资源。
  消息传到长安,苻坚非常高兴,先是大大地赏赐了王统,然后便任命乞伏司繁为南单于,不过要留在长安。至于他的子民嘛,就由乞伏司繁的堂叔乞伏吐雷去带领吧。
  于是,又一个塞外强族投入了前秦的怀抱,前秦越发强大。
  公元372年2月,为了加快全国人民融入汉家文化,苻坚先是启用了诸汉家名士为官,然后又向天下下诏,称凡是秦国官员,必须精通汉家经典之一,并年年考试,如果有一个官员不通一经者,便要罢去官职,削为平民。
  因此,全前秦的官场掀起了一股汉家文化的学习旋风,几乎所有的官员在这之后都拿自己当汉人看待。
  因此,百姓大悦,天下人心归秦。
  6月,秦王苻坚再升王猛。这一次,除了保有原来六州大督、镇东大将军、冀州牧、特进、常侍、持节、侯爵等官爵外,还另加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等官职。
  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大事的第一官员,为秦汉三公之首,权倾朝野,其职权在西汉灌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后来慢慢被削弱,直到西汉末期的时候被彻底取缔,东汉末期又有董卓、曹操等重新担任,而自晋朝受魏禅让之后便不长置了,变得时有时无。但不可否认的是,但凡丞相者,那都是皇帝手底下的第一红人。
  中书监,掌握国家部分机密之事,以分尚书令之权柄,同样是皇帝手下的红人才能担任。
  尚书令,协助皇帝处理天下文书,掌管机密事务,东汉时为国家政治中枢,权倾朝野,为“三独坐”之首。
  太傅,周朝三公官职,曹魏初期设太傅,末年设太保,晋时初期设太宰代替太师,和太傅、太保都为上公,协助皇帝治理天下,协调管理各方事务,没有合适的人就暂缺。所以担任的人非常少,可但凡能担任的,皆是顶尖的国家大能(也分时间段)。
  司隶校尉,监督司隶地方官员的督查官,可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极大,非刚烈清廉之臣不能担任。不是如此,之前的邓羌也不会对此位置如此上心。
  如今,苻坚不但将国家半壁江山交给王猛,还给了王猛如此大权,这完全是让他军政大权一把抓呀!简直就是将整个秦国都交到了他的手中。由此可见,苻坚是对王猛多么的器重,多么的信任!!!王猛呢?收到苻坚的任命以后吓懵了,赶紧跑到长安,亲自向苻坚推脱道:“陛下,丞相担子重大,太傅地位尊贵,尚书令政务繁多,司隶校尉责任重大,这些位置都必须是大能人才能担任。好似伊尹、姜子牙、萧何、邓禹那样的千古大贤也要分别担任。臣虽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信心,但也没有能力同时担任如此多的职位,我知道陛下是信任臣,臣唯有肝脑涂地,但却无论如何都做不了这么多的官职啊!”
  说一次苻坚不搭理,说两次苻坚不搭理,说三次苻坚不搭理,直到再辞第四次的时候,苻坚这才说道:“说白了吧,你别看朕用人不疑,但这千古君皇中,真的有一个人敢拍着胸口说他不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吗?尤其是信任的人还有超强的能力。景略啊,朕想要统一四海,朕想要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朕更知道不应该将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可能让朕真正信任的,除了你,真的没有别人了。所以,你就不要推辞了,朕向你承诺,一旦朕统一了天下,便会让人分担你的任务,不会再让你如此劳累了。”
  这话说得,王猛还能再说些什么呢?只能点头拜谢了。
  这之后,王猛为了前秦可算是拼了老命了。他没日没夜地处理政务,一刻都不敢懈怠,为的,就是回报苻坚对他的这种信任(有这样的君主就是活活累死也是值得的)。
  在王猛的拼命工作下,秦国之军队调配统一,令行禁止,百官行政雷厉风行,无一人拖拖拉拉。
  在王猛的拼命工作下,那些有才能的野者全部被任命到了合适的岗位,国家农业、财政也在飞速增长。
  在王猛的拼命工作下,秦国善罚分明,阴阳调和,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战无不胜。
  在王猛的拼命工作下,秦国大治,已无敌于天下。那么当时的前秦究竟富庶到了什么程度呢?
  长安小儿有歌言:“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
  东晋,留给你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而东晋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1
  278
  3.4桓温的想法
  公元372年6月中旬,东晋庾氏发动政变,意图杀死桓温以后重获当初之荣耀,可行动最终失败,且但凡参加本次政变的庾氏族人全部被斩杀。
  23日,简文帝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他料想时日无多,更不能将祖宗的基业真的禅让给桓温,便紧急召桓温入京,意图将桓温控制在京城,然后立十岁的儿子司马曜为新帝。(注1:简文帝的儿子,要么就是品德败坏被废,要么就是没长大就夭折,所以现在还剩下的嫡子中,就司马曜年岁是最大的,所以除了立他无人可立。注2:司马曜,字昌明,晋文帝第六子,著名的东晋孝武帝,能力A级,道德品质C级,综合能力B级)
  据说,简文帝的召回奏折是一封接一封地发,每天要发四次,并且是天天发,可就这样,桓温依然不肯前来建康。很明显就是在和司马昱对峙。
  28日,眼见说话都开始费劲,司马昱料想自己也就在这几天了,如果太子再拖着不立,自己死后势必会造成天下的动荡,整不好甚至真有可能被外姓一举夺取国家。因此,命不久矣的司马昱也不管那么多了,直接在当日立了十岁的司马曜为皇太子,然后立即给桓温写了 安抚。其内容如下:
  “大司马桓温是我东晋之栋梁,是最忠诚的大忠臣,朕不行了,所以想让桓温来行使姬旦(周公)的权利,代理皇帝摄政。桓公啊,你代理摄政的时候要看好年幼的皇帝,他如果真的具备成皇的潜质,那你就好好辅佐他。可如果这孩子并没有成为皇帝的天赋,那你就废了他取而代之吧。”
  岂料这信刚刚写好,还没有发出去便被左卫将军王坦之得知。听说此信内容后,王坦之立即找到了简文帝,夺过这封信便将它撕了。看着悲愤的王坦之,简文帝又岂能不知他的好意?可现在的局势就是这样,他简文帝又能怎么样?于是简文帝叹息一声道:“这天下,原本就来自于意外的命运,现在皇室衰弱,我又有什么办法?连我现在都如此,你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王坦之愤怒地道:“话不能这样说!这天下并不是陛下您的天下,而是宣帝、文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岂能拱手送人!臣冒死罪,今日,陛下必须重新修改奏书,不然臣誓死不离左右。”(注:王坦之,字文度,汉种,今山西太原人,曾为桓温之长史,现为东晋左卫将军,是司马昱身边的近臣)
  简文帝无奈,只能重新写了一封书信,不过这一次不再提废立之事,而是让桓温像诸葛亮辅助幼主刘禅一样辅佐司马曜。并且,这信刚刚写完,司马昱就再也支撑不住,于当天便告别了人世。
  司马昱死后,群臣皆惧。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敢扶司马曜上位呀,天知道这之后桓温会不会在一怒之下攻入建康。而一旦他攻入建康,这些扶立司马曜的人又会不会成为他报复的目标。所以,司马昱死后,没有一个大臣敢扶立司马曜上位。这就使得东晋陷入了没有皇帝的尴尬境地。可总这么尴尬也不是回事儿啊,因此就有大臣试探着道:“这件事我们都做不了主,不如让大司马来建康定夺吧。”
  这话一说,满朝皆惊。让桓温来定夺?他他X来了还有司马氏什么事儿了?那时肯定会夺了东晋皇帝的位置。可大家心中虽然不赞成,表面上又不敢多说什么。眼看着继续发展下去局势将越来越恶劣,尚书仆射王彪之终于忍不住了,于是站出来和一众大臣道:“天子驾崩,太子继位,这是上天之法,人间之道,岂能因为畏惧一人便行更改?我们决不能在太子继位之前询问大司马,如果询问,大事就坏了,大晋的社稷也将因此断绝!现在,便主持太子登基上位,有什么责任我王彪之担着!”
  就这样,在王彪之的怒吼之下,群臣扶立太子司马曜上位,并昭告天下,大赦天下。
  而直到这时,桓温才知道司马昱已经死了,孝武帝司马曜已经正式继位。桓温愤怒,怒到天际!可这时候的他,已经不想再对朝廷动武了。因为桓温也快要到寿了。
  其实早在本年年初,桓温就时常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对劲,不但呕吐经常发生,甚至几次都吐出了鲜血。因此,桓温料想自己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没错,自己是想当皇帝,可前脚坐上皇帝后脚就死了,那又有什么意思?换句话来说,如果自己的孩子们争气,他还能为后辈们争一争这个皇帝之位,可关键的问题是他的孩子们根本就不争气啊,一个个全都是那些斗鸡走狗的二世祖,最好的也不过是个中庸之才。而造反这档子事儿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全面的才能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功的。特别是造反成功之初,想要守住手中的权利更是不易到了极点。如果桓温再年轻个二十岁,不,十岁就够了。如果桓温再年轻个十岁,他不介意做个皇帝玩玩儿,可现在他就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如果前脚当上皇帝后脚就死了,他那些子孙们岂有能力守住皇帝的位置?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全族都会被灭绝吧。
  基于以上,桓温只能长叹一声,继而放弃了他的皇帝梦。
  和谐,分段
  279
  3.5平蜀(上)
  公元373年2月,已经想开了的桓温进入建康,正式拜见孝武帝。
  24日,桓温即将抵达建康,孝武帝下诏令,命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亲自到郊外迎接。
  当时,满朝文武都说桓温这次来就是来杀人来了,尤其是王坦之和谢安,这两个之前跟着王彪之扶立孝武帝的领头人,他们俩的命运铁定好不了。因此,满朝皆惧,王坦之更是吓得双腿乱颤。只有谢安,这个之前的大隐士,他淡定自若,根本不见半点儿畏惧。
  数个时辰过后,桓温带着大部队抵达建康郊外。他看都不看迎接他的大臣,就坐在马车里走了过去。
  进入建康皇宫,百官夹道叩拜,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部分官员都吓得汗流浃背,双手哆嗦,王坦之更是紧张到手板都拿反了方向。还是只有谢安,依然风轻云淡,从容应对着各种局面。
  桓温见状,遂与谢安对答,谢安呢?条理分明地回答着桓温的各种问题,毫无畏惧之情,并且在最后还加上了一句:“下官听说诸侯有道,贤者之兵只为守护四方,何用走到家里都带着士兵呢?”
  桓温一愣,然后哈哈大笑,当即便将那些已经入宫的士兵遣出了皇宫。如此,才使得宫中百官长长舒了一口气,才使得他们知道这次桓温前来好像真的不是搞事的。
  拜见孝武帝、宣誓效忠,将这些常规操作做完以后,桓温便按照晋朝礼仪回到了自己在建康的府邸。可刚刚进入府邸,桓温就晕了过去。因为他的病情开始恶化了。
  3月,在建康养了14天病的桓温终于有了些许的行动能力,便赶紧率兵返回了自己的驻地。桓温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再活不了多久,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将手中的权利分发出去。可同时他又知道,自己的那些孩子没有一个能成的了事。为了使桓氏得以传承下去,桓温没有将手中的权利交给自己的儿子们,而是忍痛将所有的政权、兵权都交给了自己的弟弟桓冲。因为桓温知道,桓冲是桓氏一族中少有的对晋室真正忠诚的族人。而现在这种局势,只有对晋室真正怀揣一颗忠诚之心才有可能延续传承。
  公元373年8月23日,东晋第一权臣桓温病逝,享年61。其弟桓冲全掌桓温之兵权。而朝廷在桓温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分桓冲之权,将其一半的兵权分给了桓豁(也是桓温的弟弟)。好在桓冲对晋室确实忠诚,并兼桓豁也是自己的宗族兄弟,国内便没有发生什么动乱,孝武帝得以安然在位。
  同月,谢安因为孝武帝实在年幼,首辅大臣又刚刚死去,便想请崇德太后(褚太后)临朝听政,负责东晋国政。可这提议刚刚提出,王彪之便直谏道:“历朝历代摄政之太后确实不少,不过那时的皇帝尚在襁褓,母子不可分离,所以才让太后临朝听政。可即便如此,太后也不能擅自决定国事,还需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才能施政。如今陛下已经十多岁了,再过几年便到加冠的年龄,反而要让太后临朝,这不是向天下显示我们陛下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皇帝嘛?大人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我没有权利制止,不过还请大人能够三思,这到底是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王彪之说得对吗?对,谢安也知道。不过他不想再让桓氏崛起了。因为一旦不暂时将权利交给褚太后,孝武帝必然还会重用桓冲(因为他有兵权),到时,桓氏又成为了一家独大的存在,这实在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而自己现在刚刚成为辅政大臣,手中的权利还不够集中,人脉还不够多,不够巩固,需要好些年来沉积。所以,他必须先将权利交给褚太后。谢安有信心,等孝武帝加冠之后,他谢安一定能成为政界中第一权臣。到那时,桓冲就是有再多的兵力也无法独霸天下了。如此,便能做到相互牵制,阴阳调和。而这,才是谢安想要的。
  因此,哪怕他知道王彪之说的是对的,也没有听从,而是毅然决然地扶褚太后上位了。
  好了,东晋的事就先说到这,我们再看看前秦方面。
  桓温的死讯以疾风一般的速度传至大江南北。秦王苻坚也在本月得知桓温的死讯。苻坚认为,单以军事能力,整个东晋就一个桓温能勉强拿得出手,其他都是白送的货。所以,桓温新死正是前秦吞并东晋的绝佳时机,于是先将战略目标瞄向了东晋的汉中、巴、蜀之地。
  为何?
  因为占据巴蜀,便能以上游作战的优势直跨长江。因此,想要灭晋,必先夺取巴蜀。
  公元373年9月,秦王苻坚命前秦名将杨安攻击东晋之汉川(陕西汉中南郑区),意图打开蜀地之北门户。
  10月,见汉川迟迟无法攻下,苻坚再遣益州刺史王统率兵两万助杨安攻之。同时,又遣前禁将军毛当,鹰扬将军徐成率兵三万南下攻击剑阁。(注:毛当,今甘肃陇南人,氐种,前秦A级骁将)
  10月末,王统两万大军抵达汉川,遂对汉川施以不间断之猛攻。汉川太守见无法抵挡,遂领一万多巴獠人退守青谷(陕西洋县北),意图利用巴獠人善于山战之优势击败秦军。
  可秦军经过多年的训练,不但熟悉平原作战,对山、林、澡泽、水之战亦有大大之增强。因此,晋军大败,杨安遂引秦军继续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仅几日的功夫便占据整个汉中。
  280
  平蜀(下)
  攻取汉中以后,杨安马不停蹄,继续率军南下助攻剑阁这个巴蜀第一险关。可让杨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徐成已经攻克了这座巨险之关,不用自己的帮助。见状,杨安转攻梓潼,兵锋直指成都。
  东晋梓潼太守周虓见秦军不但人多势众,锐气更是滔天一般,断定无法守住梓潼,便放弃梓潼退守涪城,意图利用涪城之城防拖死秦军。可哪怕是这样,周虓依然没有信心能在江东援军到来之前守住涪城,便在决一生死之前遣一千骑兵护送自己的一家老小前往江东。
  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千多骑兵没等走出巴蜀之地便被秦军所截获,杨安于是威胁周虓,让他速速投降,不然一家老小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周虓无法,只能献涪城而投降秦军。
  11月,东晋数万援军进入巴蜀地界,可却闻听汉中、剑阁和涪城均已落入前秦之手。统帅这支援军的将领料定再无胜利之可能,便只能草草退回江东。
  同月,杨安之主力大军与东晋益州刺史战于绵竹(四川德隆与绵竹之间)。同时,前秦将领毛当亦率军饶过战场直指成都。
  抵抗一个杨安都废了牛劲,再让他同时抵抗后方之毛当,东晋益州刺史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这个信心的。于是,为了保障自己有生力量的存在,这个益州刺史只能放弃整个蜀地转而逃往南中。
  至是,蜀地尽数为前秦所夺,邛莋、夜郎等西南夷亦尽数投降前秦。秦王苻坚于是任命杨安为益州牧坐镇成都,毛当为梁州刺史坐镇汉中,姚苌为宁州刺史坐镇垫江(重庆合川区),王统为南秦州刺史坐镇仇池。而这前后不过短短三个月。由此可见,现在秦军之强悍,晋军之羸弱。
  同月,就在前秦攻取蜀地之时,西北一支鲜卑部族竟胆敢寇掠前秦之陇右。秦王苻坚大怒,遂命乞伏司繁率乞伏鲜卑骑兵前往讨伐。结果,只短短数日的功夫,乞伏司繁便将此鲜卑部落打得离散,此部部大被打得吓破了胆,因此前往长安向苻坚投降,并发誓不再反叛,年年献上价值不菲的贡品。苻坚接受了此部大的提议,并重赏了乞伏司繁,让他率部落坐镇勇士川(甘肃榆中大营川一带),从此还了乞伏司繁的自由。
  公元373年12月,有彗星出现在尾宿、箕宿之间,长达十多丈,经过太微星垣,扫掠东井星宿。从四月开始,到秋冬还未消失。前秦太史令张孟见状,乃对苻坚进言道:“尾宿、箕宿是燕国的分野;东井是秦国的分野。如今彗星出现于尾宿、箕宿而横扫东井,这就是说十年后燕国会灭掉秦国。二十年以后,代国又要灭掉燕国,所以不可不防。慕容氏,不过是亡国之奴,可现在却以慕容垂为首,有多人在我大秦高官厚禄,身份尊贵无比,这就是灭亡的前兆,正符合天象。所以臣建议将慕容氏统统杀尽,以从上天之警告。”
  苻坚没有听从。
  次日,S级行政大臣符融亦找到苻坚,直言不讳地道:“东胡人(慕容鲜卑)曾占据六州之地称帝,陛下兴师动众多年才最终在他们羸弱之时将其除掉。所以他们对我们有灭国之恨,只是不想惨死才暂时隐忍罢了。如今陛下对慕容氏亲近、宠幸,让他们的父子兄弟林立于朝堂之上,使他们的权利、职责超越了有功勋的旧臣,这实在是不应该的。臣弟愚昧认为,慕容氏如虎狼,终究不能放纵饲养,希望您能够注意,哪怕实在不愿意杀了他们也要处处防备才好。”
  这一次,苻坚非但没有听从,还反过来道:“朕是一个要一统天下的人,心中就不能有种族之分,应该把天下各族都看成朕的子民,进而将他们变成一个种族。况且纵观古今,只要能修治德行,始终让国家保持强大,还有什么所畏惧的呢?”
  话说得真是毫无破绽,满满占据道德制高点,可事情真的会像苻坚所说的那么完美吗?也对,也不对,我们拭目以待吧。
  公元374年2月,东晋朝廷升谢安职权,总管中书之职。
  同月,谢安用王坦之为徐、兖、青三州大督,一步步增强自己心腹手中的政权、兵权。
  5月,蜀人张育(路人)、杨光(路人)趁着前秦占据蜀地时间还不长,秘密勾结两万人起兵造反,并在同时遣使往建康,希望建康能出援兵里外合击蜀地秦军。
  秦王苻坚见状,立即命镇军将军邓羌率五万正规军平叛。而就在邓羌刚刚出击的同时,现身在南中的东晋益州刺史竺瑶、威远将军桓石(路人)亦率三万正规军北上攻秦。因为他们认为,现在是扫平蜀地秦军的最佳时机。
  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当时,因为秦军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张育、杨光身上,所以南部并无防备,遂被竺瑶等趁虚而入。姚苌被击败,退守五城,竺瑶则直接率军驻扎在巴东。
  正在前线的张育见形势一片大好,遂自称为蜀王,并在同时勾结巴獠酋长张重、尹万等人,向他们承诺,只要他们愿意带领部众帮助自己,那么占据蜀地以后,张育愿意将一半的蜀地交给这两大酋长。
  西南夷众部,因为科技落后,还没有战马,所以战斗力一直都非常低劣,可他们从大汉开始便崇拜中原文化,崇拜的不行(在他们眼中,蜀地就算中原了),认为中原的所有土地都是天府之国。因此,这些人做梦都想得到中原皇朝的土地。如今,张育抛出了这么大一块蛋糕,两大酋长岂有不应之理?于是立即答应,并亲率数万巴獠猛男突袭了成都,意图围魏救赵,分散秦军之战力。
  可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张育,这个如同白痴一般的男人,竟然将所有的事情都给葬送了。
  7月,因为东晋那边的援军也即将抵达,张育遂撕毁条约,不承认曾答应过张重、尹万平分蜀地之事。二人大怒,撤去了一半围城之军转攻张育。就这样,胜利还没有来到,张育和巴獠便开始撕吧起来了。
  名将邓羌岂能放过如此天赐之机?便在两军战事即将结束之时突然袭击了张育的大本营,并将其打得大败亏输。张育、杨光无奈,只能率军撤往绵竹死守。
  而就在这时,东晋的数万大军也进入了蜀地。邓羌见部队新胜,士气正旺,便马不停蹄,兵不卸甲,直接带大军阻击晋军。
  8月,邓羌大胜晋军,几乎将前来援助的晋军全歼,晋军将领无法再战,只能率少数残兵仓皇退回江东。
  9月,镇守成都的前秦名将杨安见巴獠军因为内战而损失惨重,且士气低迷,认定反击之时机已到,便在本月的一天突然率全城之军突袭了城外的巴獠军。
  张重和尹万攻击成都已经三个多月了,这期间,杨安一次都没有出击,别说出击了,甚至连出击的征兆都没有。这就使得巴獠两大酋长断定杨安不敢出击,所以围城之军全无防备,这便被杨安突击得手。
  那天,杨安直接率军杀入了巴獠军的中军大帐之中,张重当即便被斩杀,只有尹万因为没在中军,所以侥幸逃得一难。当张重的首级被挂在秦字大旗上,整个巴獠军都慌了,完全溃不成军。杨安便利用此战机对巴獠各营发动全面袭击。
  本次战役,巴獠军大败,被斩两万三千余人,尹万率残部九死一生才逃回巴獠领地。而杨安亦在战胜巴獠军的同时率成都之兵前往绵竹,和邓羌相互配合,前后围攻绵竹之张育、杨光。
  公元374年9月下旬,绵竹告破,张育、杨光死于乱军之中,本次持续将近半年的蜀中之乱便就宣布平定。
  281
  3.6脊柱的断裂
  时间:公元374年12月。
  地点:长安皇宫中。
  那天晚上,长安皇宫一片寂静,朝臣已经散去,嫔妃和宫女们也已安息。只有不间断的士兵在有条不紊地巡逻查看。
  可就在这时,一极大的吼声突然在明光殿中响起:“甲申、乙酉之年,鱼羊要吃人了,哈哈哈哈,要吃人了!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没有一个人,哈哈哈哈哈!!!”
  这如同疯癫一般的声音极大极大,在寂静的皇宫之中更是一传数里。甚至连苻坚都被这突然的一嗓子给惊醒了。鱼羊是什么意思?不就是鲜卑的“鲜”吗,鱼羊吃人,一个不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说鲜卑人要将秦人全部杀绝吗。那么这个“鲜卑”又指的是哪个鲜卑呢?当然是慕容鲜卑。因为现在在前秦最得势的鲜卑族群便是慕容氏了。苻坚因此大为愤怒,便下令封锁皇宫,然后以地毯式规模来搜索这个“造谣”者。可神奇的是,搜索了整整一天一夜都没能将这个装神弄鬼的人搜出来,并且皇宫人人都有不在场的证明。苻坚没有办法,只能不了了之。
  这之后,又有好几名官员以此为鬼神之警,建议苻坚立即杀掉慕容氏。更有官员前后死谏达五十余次之多。苻坚没有办法,只能稍微削去了一些慕容氏官员的官职,但却依然对慕容垂宠爱有加。
  公元375年5月,东晋三州大督王坦之去世,三州大督之职出现空缺。当桓氏家族中人都以为桓冲要将这三个州的大督也争过来之时,桓冲却反其道而行。
  桓冲认为,现在前秦强大无双,东晋如果想在前秦的高压之下生存下来,就必须要做到精诚团结,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生路。那么如何做到精诚团结呢?就需要一个人来掌握大权。现在的东晋,论声望、能力、对晋室的忠心,只有谢安一人符合标准。于是,桓冲不听家族众人的劝谏,不但将手中的政权都交给了谢安,更是上奏朝廷,请求将扬州的兵权也全都交给谢安。
  扬州,那是东晋人最多、钱最多、粮最多的超级大州,将扬州让给谢安,别说朝廷了,甚至连谢安自己都不敢相信。可最后,通过种种试探,谢安发现桓冲是真心将扬州和手中的政权全都交给自己,于是收下了桓冲的政权和扬州。不过为了避免桓氏一族有所反弹,谢安还是上表朝廷,册封桓冲为徐、豫、兖、青、扬五州大督,以安桓氏之心。
  6月,由于长期过度操劳,前秦的支柱,清河武侯王王猛病重不起。消息传到长安以后,秦王苻坚吓懵了,当时便亲往长安外郊的祭坛祈求神灵,并分派侍卫大臣前往黄河、五岳各处祭坛向鬼神祈祷,不为别的,只为了能让他的“兄弟”康复。
  不知这世间是否真的有鬼神。总之,苻坚种种大动作以后,王猛的病情真的有所好转。苻坚大喜过望,于是立即下诏感激上天,并大赦天下,只为王猛一人。可只有王猛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好转,而是回光返照。因此,王猛用仅有的那点儿力气亲自给苻坚写了 ,其内容大体如下:“没想到陛下因为臣的性命而损害了天地之德,这是历代朝廷都没有过的事情,臣不想这样,还请陛下停止。陛下对臣的心,臣早就知道,所以臣要以最后的生命对陛下说几句。伏身想到陛下,威风震动八方,声望如阳光一般照耀天地。现今天下,九州百郡,陛下已十得其七,平定燕、蜀之国如俯拾小草。可善于开创的人最后却不一定能够善终。所以古代那些伟大的帝王们都知道,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一个个无不战战兢兢,生怕走错一步便会掉进万丈深渊。臣希望陛下也能做到这样,时刻保持警惕,去防备那些有可能会对您产生危险的人。如果陛下能做到这点,臣就是遭受千刀万剐也没有半点儿愤恨,半点儿遗憾!”
  此信传到长安,苻坚悲痛万分,一个七尺男儿哭得就像一个孩子。
  七月,王猛的病情越发严重,苻坚受不了了,竟抛下政务,亲率轻骑兵卫队,以八百里加急之速往河南看望王猛。
  时,王猛已瘦得皮包骨一般,浑身蜡黄,有些地方更是已经发黑甚至腐烂。之所以吊着一口气就是想再见苻坚一面。见昔日壮硕的王猛如此样子,苻坚磅的一下冲了过去,抱着王猛就是嚎啕大哭。王猛微笑着拍了拍苻坚的后背,然后握住他的手吃力道:“陛下,晋朝现在虽然只剩下江南之地,但却是正宗传承,上下安定,不但百姓信任他们,江南的士族更信任他们,所以现在一定不能将晋朝当做图谋的对象,攻之必败!我大秦现在看上去虽强,可内部却有相当的危险,一旦大仗失败,便会有土崩瓦解的危险。臣不行了,要去见先祖了,可让臣最担心的就是这点!所以陛下一定不要在短期之内攻击晋朝,切记切记!鲜卑、两羌,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仇敌、内患。所以,臣死以后,希望陛下能率兵彻底消灭他们,占据他们曾经的地盘,剥夺他们的百姓,并将这些百姓散分至我大秦各地。然后,用数年,甚至十数年数十年的时光同化他们,国内的那些野心家们也就没有再复国的希望了。而到那时,再没有了后顾之忧,臣相信,东晋便可一举而定。臣,王猛,这一生最大的荣幸便是遇到了您,臣,臣……”
  话未说完,王猛便咽气而去。苻坚先是一愣,然后拉着王猛的手疯一般地颤抖,最后疯狂痛哭,一边痛哭一般悲痛怒吼道:“老天!!!你是不是就是不想让我苻坚取得天下,不然为什么要夺走我的王猛,为什么!!!!!”
  汉礼有载,一个国家的君主,是不能在臣下装殓的时候出席的,苻坚呢?是一个最守汉礼的皇帝,可这一次,他才不管什么劳什子的汉礼。自王猛死后,苻坚无时无刻不在王猛身边,因为他的阻挠,甚至三次都不能成功将王猛的尸体装到棺材里。苻坚的嗓子哭哑了,苻坚的眼睛哭肿了,苻坚不断向上天祈求,希望老天能让王猛重新活过来。可最后,这个从他起事那天开始便跟着自己的爱臣,这个他最为倚重,最爱的大臣,却再也站不起来了。苻坚没了办法,只能按汉朝安葬霍光之礼安葬了王猛。据说安葬王猛的那天,一向龙精虎猛的苻坚双眼无神,就好像丢了魂魄一般。前秦,这个天下最强国家,也即将在王猛死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82
  3.7平凉(上)(图200:前秦灭凉灭代作战经过图)
  公元375年10月,秦王苻坚终于用数个月的时间从王猛逝去的悲痛中走了出来,而他“走出来”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全国发布诏令。其大体意思如下:
  “朕刚刚丧失了贤明的辅佐大臣,心中悲痛万分,希望相关官员能够及时向朕推荐人才,以免有才能的人散落于野,就好像当初的王公一样。现在,天下虽然还没有平定,不过倒是可以暂时停息武备,修明文教,以实现王猛高雅的意志。朕认为,国家应该进一步尊崇儒家学说,禁止老子、庄子及宣扬封建迷信的学说。”
  于是,儒学的学习在整个前秦疯狂展开,上到皇帝,下到最底层的官员全都要学习儒学,并且划分地区,做到每二十人配备一名老师,后宫也设置了学官,用来教授那些金枝玉叶的嫔妃们。
  同时,苻坚对于谶纬学说抓的非常严厉,但凡有人信奉谶纬的,只要抓住,一律处死。因此,自此开始,谶纬之说彻底在中原绝迹。
  公元376年正月,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成年,正式举行了加冠典礼,褚太后亲自下诏,将所有的政权都还给了这个年轻的皇帝。
  同月初三,孝武帝下令大赦天下。
  初五,孝武帝正式开始处理国政,遂在谢安的建议下封会稽内史郗愔为镇军大将军,并兼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都督。(郗愔,字方回,没啥能耐,不过是郗氏豪族中人,所以能混个官当)
  任命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军事,并将其从京口调至姑孰镇守,实为明升暗降。
  2月,秦王苻坚再次向天下下达诏令:“朕听说,作为帝王,有忠诚才干的官员辅佐就会非常轻松,原来朕还不信,可现在,总感觉这句话是多么的实在啊。当初,有丞相王猛辅佐的时候,朕什么都不用管,各种事务都会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可如今,王猛不在了,朕只操劳几个月这头发便已经雪白了一半,所以每当想起王猛,都会感觉莫名心酸,怨恨自己当初给了王猛太多的事情。所以希望各位官员能多多为朕推荐人才,如果能为朕找到第二个王猛,那你就是朕的恩人,是整个国家的恩人。同时,各地体察民情的事情也不能松懈,但凡有无法养活自己的,国家都要尽力帮衬。官府始终都要保持隔一段时间巡查民间的优良习惯。”
  公元376年3月,秦王苻坚下令攻击东晋南乡(河南淅川西南),并成功夺下此地,断去了东晋援救凉州最近的通路。看来,前秦这是要对前凉动手了。那么苻坚为什么要选择现在对前凉动手呢?当然是因为前凉政权有了破绽。
  当初,凉主张天锡诛杀张邕刚刚上位的时候,能够及时处理国政,还算是个不错的君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天锡开始变得糜烂、弱智。这货不但沉迷于酒色之事,甚至连政务都开始不亲自处理,还将贤明的世子张大怀给废了,立活比较好的宠妾焦氏之子张大豫为世子。
  前凉的大臣们听说这件事以后都非常的失望,百姓们更是对张天锡的任命表示怨恨、不服。可不管别人多么反对张天锡的任命,张天锡都依然一意孤行。因此,前凉人心开始离散。而作为邻国,还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强大邻国,前秦当然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因此,苻坚觉得彻底平定凉州的时机已经到了,这才开始在边境囤积士兵,并断去了东晋援救前凉的最快通路。
  公元376年5月,苻坚在朝会之上当众下诏:“张天锡之前虽然接受了我们的官职,对我们称藩,但他为臣之道不纯。朕听说,这小子前一段时间还秘密联系东晋,想要在我们背后捅上一刀,这件事虽然没有证据,但朕觉得有必要让他亲自来长安解释一番。所以,朕打算让武卫将军苟苌(路人)、左将军毛盛(路人)、中书令梁熙(路人)、步兵校尉姚苌等人率领军队逼近西河驻扎,并同时让使者前往姑臧去请这小子,他来,还则罢了,他不来,大军马上踏平凉州。”
  7月,前秦十三万大军逼近前凉,苻坚的使者也来到了姑臧,完整传达了苻坚的意思。张天锡因此召集一众大臣商议道:“苻坚老儿让我去长安解释遣使往建康的事,如果前往,八成就回不来了,可如果不去,外面十三万秦军,我如何能够抵挡?到底应该怎么办?大家谁能给我拿个主意?”
  话毕,一名谋士建议道:“当前,敌极强我极弱,实无法以力抗之,不如将您心爱的儿子作为人质交到长安,再给长安上供丰厚的宝物,以使他们的军队撤退,最后再谋求反扑的办法,这是以屈求伸的办法,也是能让我大凉存活的唯一办法。”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考虑,这谋臣说的是对的,可在当时,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计其数,凉州那些将领们还有一股子彪悍之气,都是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猛男,所以一听这话就非常的愤怒,皆大吼道:“我大凉世世代代侍奉晋朝,忠杰海内闻名。如今委身于秦贼之下,便会侮辱祖宗,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羞耻的事情了!你怎么好意思说?再说,秦贼虽然强大,可我大凉也不是盖的,精兵也有十余万,怕他个鸟!”
  说到这,这些将领们又对张天锡道:“而且我大凉有河西天险,可保百年无患,如果出动境内全部精兵凭借险要作战,怎么就知道没有胜利的希望呢?”
  这话说完,张天锡砰的一下站了起来,然后撸着袖子大声吼道:“就这么办了!我决意抵抗秦军,再有说投降者,斩!”
  283
  平凉(下)
  时间:公元376年7月。
  地点:姑臧城府。
  时,凉主张天锡一改之前的谦卑,而是一脸傲慢地看着下面的前秦使者,然后冷笑道:“你是想死还是想活?”
  本以为这名使者会非常害怕,岂料他听了张天锡之言以后先是一愣,然后猖狂大笑:“张天锡,这话也是你能说的?两国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你真的知道吗?还我想死想活?我倒想问问你,你是想死还是想活,想活,就好好伺候老子,给老子伺候得高兴了,兴许我还能在陛下面前为你美言几句。想死,那就杀了我,我们陛下一定会成全你!”
  “放肆!”
  这话一说,张天锡大怒,当即将这名使者绑在城府外的一根柱子上,然后召集一万余将士,对着他们大吼道:“现在,我命令你们,给我将这秦贼万箭穿心,有敢不往他身上招呼的,那和我张天锡就不是一条心!!!”
  “住手!!”
  就在张天锡要给前秦使者来个“万箭穿心”之时,张天锡的母亲严氏突然大吼着制止了他们,并急忙跑到张天锡面前和其厉声道:“儿啊,秦王靠一州之地起家,横扫天下所向无敌,向东平定慕容鲜卑,向南攻取巴、蜀之地,军队从来都是秋风扫落叶,没有半点儿阻碍。这样的军队,你真的能抵抗得了吗?你听为娘的,如果投降的话,我们大凉还能延长几年的寿命,可如果你要抵抗的话,我们大凉的灭亡就在这旦夕之间了。祖宗们一手创立的基业可不能在咱们这一代断绝啊!”
  话毕,张天锡沉默片刻,可只片刻以后,他便对所有的士兵痛声吼道:“动手!”
  砰!
  伴随着整齐划一的弓箭离弦声,前秦使者被万箭穿心。可直到使者死,都在用一种嘲笑的眼神看着张天锡,那表情好像在说:“我等你。”
  公元367年7月下旬,张天锡自知必战,遂命龙骧将军马建(路人)率两万正规军提前占据险要以拒秦军。
  马建认为,秦军渡河后必定会从正北发动攻击,遂将一万正规军分成两半,各驻守在河会城(湟水入河口处)、缠宿城(兰州永登南),至于他自己,则率另外那一万士兵坐镇于杨非亭(兰州永登西),形成了一条三角大防线。
  8月初,使者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苻坚闻此立即下令,对前凉政权发动总攻击。
  中旬,苟苌率秦军渡河北进,并在渡河后分三路共同行进。第一路为杜周率领的八千轻骑,战略目标是往西绕过马建的三角防线急袭恩宿(甘肃永昌),然后在恩宿一带游击凉军之主力,让其不能南下支援马建。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破坏凉州的官道。第二路为姚苌率领的数万步骑混编,战略目标是攻破河会城。第三路为苟苌亲率之主力大军,战略目标是攻略缠宿城。
  公元367年8月17日,此时的缠宿城一切如常,百姓们还在郊外放牧,官兵还在照常巡逻。可就在这时,本来安静的地面突然传来了微微的震动,然后一匹快马极速进入缠宿城中。紧接着,咚咚咚的战鼓声响彻缠宿内外,放牧的百姓疯了似的将畜牲赶往城内,城内的士兵也在此时全部集结,分别站在城墙之上。再然后,震动之声越来越大,如同黑风一般的前秦异族骑兵团密密麻麻冲向缠宿四周(注:前秦异族骑兵团由匈奴、鲜卑、两羌精锐组成,极善骑射,于奔腾的战马上射箭就好像家常便饭一样简单)。他们行动如风,激射如雷,不停用帕提亚射击术对缠宿城左右开弓。
  一时间,缠宿被铺天盖地的箭雨包围,城上的士兵甚至连头都无法抬起。在这猛烈的火力掩护下,秦军之战鼓雷鸣,然后,无数的步兵扛着云梯疯狂往缠宿冲去。因为有骑兵的火力掩护,所以缠宿守军根本无法阻挡,只能任由着秦军成功将云梯架在城墙之上。
  那秦军的步兵也是相当精锐,蹬爬云梯根本不用双手,运用惯性砰砰砰跑着便上,离远看去好像会轻功一般。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秦军成功冲上了城墙,然后便和墙上了凉军厮杀在一起。最终,秦军只用不到一日哦不,应该说只用数个时辰便攻下了缠宿这座凉人以为的坚城。
  而就在苟苌攻克缠宿的同时,姚苌亦破河会,正率军往缠宿而来。20日,姚苌、苟苌顺利会师于缠宿,然后急速向北,兵锋直指杨飞亭。马建见秦军如此骁勇善战,当即被吓破了胆,料定无法靠杨飞亭守住秦军的攻势,遂急速北退往清塞(甘肃古浪)。
  苟苌见此,立即率主力大军马不停蹄往清塞逼近,并在同时遣姚苌率三千极重装骑兵绕过清塞,堵住其后,不再给马建任何撤退的可能。
  23日,秦军主力到达清塞,望着那如同海洋一般军队,望着那映日生辉的刀枪剑群,马建实在看不到半分胜利的可能。于是,这个前凉大将又想撤退了。可就在这时,轰隆隆的马蹄声震慑大地,往后一看,三千铁甲怪物就堵在清塞的后路,完全断去了马建继续北退的可能。马建绝望了,他知道,现在面对着自己的只剩下最后的两条路。第一条,顽抗到死。第二条,投降得活。
  最终,马建没有和自己的小命过不去,选择了投降。
  24日,收编马建的苟苌马不停蹄,再用一日之时攻陷洪池,洪池守将抵抗到最后,城破自杀。
  26日,苟苌休整一日便率军继续向北,直指前凉首都——姑臧。
  张天锡见状,再遣其大将赵充哲率将近五万的大军前往迎击。可结果呢?于赤岸(甘肃永昌东南)被秦军大败,折三万八千余人,甚至连赵充哲都战死于沙场。
  张天锡见此,只能亲率现在还能调动的所有士兵前往迎击。可现在,局势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还有谁会相信张天锡能够战胜秦军呢?答案当然是,没有!
  公元376年8月27日,张天锡刚刚出城迎战秦军,已经对张天锡失去信心的姑臧豪族们便关闭了姑臧的大门,并表示从此为前秦之属。张天锡瞬时之间进退失据,其麾下兵众的士气也是瞬时之间降至负数。别说一触即溃了,估计这等士气的军队连触都不用触,只要看到秦军就会投降。
  到这,张天锡已经没有一点儿办法了,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向秦军投降。
  那天,张天锡以白车白马载着棺材,双手反绑于身后,在秦军军营门前投降。苟苌亲自为张天锡松绑,焚烧了棺材,并将他送到了长安。于是,凉州全地尽降前秦,前秦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了整个北方。而攻略整个凉州,从出征到结束,时间不过一个月。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秦军,其陆战水平已经强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前凉政权呢?至此而亡,共9主58年。

  
  284
  3.8灭代(上)(图27:前秦灭凉灭代作战经过图)
  9月,秦王苻坚任命梁熙为凉州刺史,镇守姑孰,然后将整个凉州的七千多户豪族统统迁徙至关中。最后,封张天锡为归义侯,北部尚书,居住在早已为张天锡建造好的邸宅之中。(注:秦军出征凉州之前,苻坚就料定张天锡必败,并料定张天锡必定会投降,所以早就给张天锡造好了住宅)
  新任凉州刺史梁熙,史书对他的记载极少,一个路人罢了,可他的实力却是实打实的有,这家伙不但能统兵打仗,还能治理地方。凉州因为刚刚被前秦所夺,所以人心惊惧、敏感。这种时候,是最容易出乱子的。可梁熙呢?这个能人成为凉州刺史以后整顿吏治、清正节俭并兼爱民如子,因此凉州以极快的速度安定下来,并且农业、经济还在稳定的增长之中。
  好了,前凉也被灭亡了,现在整个华夏大地除一个东晋以外就再也没有前秦的对手了,那前秦是不是就要对东晋出手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大家要记得,之前王猛死前可是说的明明白白,那就是先平北,通过十数年的巩固治理以后再平南。所以,现在苻坚的目标根本不是什么东晋,而是塞外强族拓跋鲜卑。
  公元376年10月,代王拓跋什翼健继续向西部塞外扩张土地,马蹄甚至都已经踏到了匈奴刘卫辰的土地之上(大体位置应该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刘卫辰知道自己不是拓跋什翼健的对手,于是急忙遣使往前秦请求苻坚的援助,苻坚正想收拾代国,只欠一个借口而已,这下好了,刚想睡觉就有人送上了枕头。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刘卫辰的使者,并立即封幽州刺史符洛为北讨大都督,率幽、冀两州步骑十余万人击代。(注:符洛,氐种,前秦老将,皇室宗亲,符菁的弟弟)同时,为了确保本次出征万无一失,苻坚还命并州刺史俱难、镇军将军邓羌、尚书赵迁、李柔、前将军朱彤、前禁将军张蚝、右禁将军郭庆等率步骑二十万东出和龙(辽宁朝阳),西出上郡(陕西绥德)和符洛汇合,行总三十余万正规军狂攻代国。(注1:俱难,前秦资深将领,豪族出身。注2:赵迁,前秦资深谋士,有谋略,能断事。注3:李柔,汉种,前凉北地太守,凉国覆灭后投降前秦,行政能力强,有谋略。注4:朱彤,前秦老将,有军事经验,无长远战略目光,能力只能为一将尔)
  同时,苻坚还命刘卫辰率其部曲为向导部队指引本次战斗的行进路线,可算得上是万无一失了。
  同年11月,前秦三十万大军北进的消息传至盛乐(代国之首都,今之内蒙古托克托),拓跋什翼健大惊,遂命独孤鲜卑和白鲜卑的族长率各部精锐前往抵挡。可这时候的前秦,经济上别说维持三十万人,就是维持一百万人攻战一年也是可以的,战力上就更不必说了,骑、步、弓、弩皆为天下之最,陆地上攻战无敌,所有势力皆无法抵挡。因此,独孤鲜卑和白鲜卑虽然拼死作战,但都不是秦军一合之敌,被轻轻松松击退。
  拓跋什翼健见此,赶紧又遣南部大人刘库仁率十万大军前往阻击。(注:刘库仁,匈奴人,和刘卫辰是同族,但却是拓跋什翼健的外甥,刘库仁智勇双全,果断勇决,是一名难得的A级将帅)
  数日后,秦军和代军主力在石子岭(山西河曲西)遭遇,双方二话不说,当即开干。代国之兵勇悍无双,拼死作战。可这个世界上,光光有勇悍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有钱,有科技。当时,代军大部分士兵都是身着皮甲,铁制武器,只有高级军官才能佩戴钢制武器和百片以上的鱼鳞战甲。可秦军呢?普普通通的士兵便有钢制武器,甚至连弓弩的箭头都是钢制的,他们的甲胄更是精铁打造,普通将领都能穿上千片以上的鱼鳞战甲,所以双方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再加上人家秦军的单兵作战能力也不比你代军差,双方将领的能力更是在伯仲之间,所以结局就可以预知了。
  数日以后,经过数场惨烈的搏杀,代军最终不敌秦军,被大败,刘库仁只能在损失进一步扩大之前率军仓皇撤退。
  本次作战,前秦斩代军十之五六,完全是一场酣畅的大胜。不过哪怕这样,符洛依然不肯满足,而是从邓羌之言继续进军,其兵锋直指盛乐。
  消息传到盛乐以后,代王拓跋什翼健更是吓得肝胆俱裂,他想亲率全军迎战秦军,可现在的他已经老了(时年56),甚至连走道都费劲,所以根本经不住长途跋涉,便只能在万般不愿下带领全部部族往阴山以北迁徙。这很明显就是要认怂了。可问题的关键是,你下面的那些部落都跟着你走吗?
  代国,也就是拓跋鲜卑,这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型部落联盟,其中部落林立,不过“盟主”拓跋什翼健力量最强,所以暂时听从他罢了。如今,这货要带他们远离水草肥美的地方,傻*才和他去。因此,以高车为首的部族全都背叛了拓跋什翼健。拓跋什翼健无奈,只能带领对他死忠的族群远走漠南,观察时局。如果秦军再逼,他也只能往漠北而去了。
  可就在拓跋什翼健做好迁徙漠北准备时,局势竟发生急转。什么呢?那三十多万秦军竟然稍稍后退了。什么情况?这时候正是代国最弱之时,趁胜一举而上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可他怎么稍往南退了?不懂,拓跋什翼健看不懂,所以率族群向南回到云中观察局势,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一回,反倒将自己的国家灭亡了。
  285
  灭代(下)
  当初,为了感谢弟弟拓跋孤的让位之情,拓跋什翼健曾将国家一半土地的管理权都交给了拓跋孤,可等拓跋孤死后,他又将土地的管理权给收了回来。本来嘛,给你半个国家那是为了感激你当年的恩情,如今你死了,总不能再把一半的国家都让你的后辈继承吧?这本是无可厚非。可拓跋孤的儿子拓跋斤却因此不平、愤恨,总想找一个机会杀了拓跋什翼健来泄愤,不过始终没有机会,这才一直隐忍。
  直到拓跋什翼健再回云中,这货知道机会到了,于是找到了拓跋什翼健的儿子拓跋寔君道:“自从太子拓跋寔死后,新太子之位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章程,我认为,老家伙不是要传给太孙拓跋珪就是传给慕容妃那几个儿子。拓跋珪不过一个只有6岁的崽子,国家给他能行吗?慕容妃那几个儿子狠辣无情,一直视您如仇敌,如果让他们继承位置,我保证你活不过第二天,既然这些人谁都不能立为储君,那你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呢?”
  拓跋寔君:“你的意思是?”
  话音刚落,拓跋斤便给了拓跋寔君一个抹脖子的动作。拓跋寔君先是一震,旋即陷入沉默,大概一炷香后,拓跋寔君的眼神变得凶狠,只一个字:“善!”
  当夜,拓跋寔君带着自己的卫队突然袭击了拓跋什翼健的行宫,不但将慕容妃的儿子们全都杀了,甚至连自己的亲爹也一块儿做了,可怜拓跋什翼健,这个拓跋鲜卑的一代雄主,就这么撒手人寰。不过因为拓跋珪的年龄太小,母亲还不是拓跋什翼健的妃子,所以对拓跋寔君没有威胁,拓跋寔君便没有动他。
  拓跋寔君以为,杀掉了这些对自己有威胁的人,自己就能稳坐代国国王的宝座。可他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拓跋什翼健死后,本来就如履薄冰的鲜卑各部纷纷独立,代国瞬时之间乱作一团,甚至连云中的官兵都开始四散而逃,完全没有哪怕半点儿的凝聚力。符洛也是征战沙场的老将,自然不会放过这等千载难遇的良机,便立即命李柔和张蚝率数万兵马北征云中。
  结果,以往勇猛的代军在这一次战争中一触即溃,拓跋寔君更是被秦军所生擒。这之后,整个代国尽皆向秦军投降,没有哪怕稍稍的抵抗。强大的代国就这样被前秦所灭,前后不到三个月。
  灭亡了代国,秦王苻坚特意召唤在代国很有名望的燕凤,询问他拓跋寔君谋反的详细情况。(注:燕凤,字子章,汉种,今山西代县人,A+级行政大臣,A级谋士,沉稳,果断,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燕凤在年幼的时候就十分喜爱读书,所涉猎的书籍广泛,在北方一众书生中很有名望。代国国君拓跋什翼健在早年便听说过燕凤的大名,而代国,又极其缺少这种有能力的文官,所以当即遣人前往邀请。可燕凤呢?却不愿意做代国的官,便果断拒绝了拓跋什翼健的请求。拓跋什翼健于是大怒,没几日便率大军包围了燕凤所居住的城市,并在城外大声吼道:‘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你们城中有一个叫燕凤的,我现在就要他!如果他不肯为我所用,那我就屠尽你们满城。’城中军民没有办法,只能将燕凤送给了拓跋什翼健。而燕凤也不想自己的父老乡亲因为自己的关系被拓跋什翼健所杀,便答应了拓跋什翼健,从此成为了代国的官员。这之后,燕凤相继成为了拓跋什翼健的左长史、太傅,受到拓跋什翼健的重用,凡有什么大事都会找燕凤商议)
  而当苻坚听完燕凤的话以后愤愤地道:“天下所有人丑恶的嘴脸都是一样的。”于是便将拓跋寔君和拓跋斤等人押送到了闹市,当场车裂。
  做完这些以后,苻坚听说拓跋什翼健还有一个叫拓跋珪的太孙,是代国的王室正统,便想将拓跋珪接到长安来,以后等这孩子大了再立为傀儡代王,以方便自己统治,省的这孩子在代地从小就积累相当的人脉。
  可就在苻坚要行改变历史之举时,燕凤突然站出来道:“陛下,代王拓跋什翼健刚刚死去,群臣、部署背叛离散,那个叫拓跋珪的孺子更是只有六岁而已,对大秦没有半分威胁。所以现在的代地看似还有一个孺子可以领导,可实际上,大部分的部落在暗中都已经归顺了刘库仁和刘卫辰。所以他们才是现在代地真正的统治者。至于那个叫拓跋珪的孩子,陛下完全不用过分关注。刘库仁,勇猛又有智谋,刘卫辰则狡猾多变,他们都不适合独担重任,所以应该将代地一分为二,让两人分别统治,他们两个人历来就有深仇大恨,所以势必不会整合到一起。如此,双方互相牵制,陛下就不用为北方的安全而发愁了。至于拓跋珪那个孩子,等他长大了再立为代王,便有三方牵制,拓跋珪也一定会对陛下感恩戴德,北方就会更加稳妥了,这才是安定边境的良谋啊。”
  苻坚认为燕凤的话非常有道理,便将代国的百姓、地盘分为两部分,自黄河以东属刘库仁,黄河以西则属刘卫辰,让他们分别统领各自的部众。至于年幼的拓跋珪,苻坚直接不管了。(一说拓跋珪实际上是在长安长大的,苻坚也没有听从燕凤的话,不过这种说法和大多史料相违背,所以本文不从)
  就这样,拓跋珪得以在母亲的带领下投奔到了强大又对拓跋氏忠心耿耿的独孤鲜卑。
  至此,秦王苻坚不仅扫平了整个北方,甚至连塞外的危险也彻底消除,因此,现在在苻坚眼中只剩下了一个敌人,那,便是东晋。
  286
  3.9慕容垂的想法
  公元377年正月,乞伏鲜卑的族长乞伏司繁卒,其子乞伏国仁继承了族长之位。(注:乞伏国仁,鲜卑种,乞伏司繁之子,A级明主)
  同月,北部代地。刘库仁自得代东土地以后便施行仁政,招纳、安抚叛离逃散的百姓,恩德与信义昭显,所以代东土很快便安定下来。
  本来,刘库仁是很有些取拓跋氏而代之的想法的。可有一次,刘库仁因为公干去拜访了独孤鲜卑的族长,当时,年幼的拓跋珪就坐在一旁。刘库仁因为拓跋珪是王室正统的关系,便和这孩子聊了几句。一开始,刘库仁只不过是礼貌上说了几句话,可实际上却没将这个孺子当回事儿。可聊着聊着,刘库仁的脸色就逐渐从平静转为吃惊,再由吃惊变慎重,最后甚至变成了恭敬。这以后,刘库仁有事没事就往独孤部跑,对拓跋珪的恭敬已经到了极致。他的儿子们都因此不解,所以询问刘库仁。刘库仁是这样说的:“拓跋珪这孩子有超乎你们想象的志气和能力,最后一定能弘扬先祖的伟业,你们以后一定要像对待主人一样对待他,绝不能有半分不敬。至于其他的,听我的,想都不要想。”
  就这样,拓跋珪轻轻松松便得到了代东之主刘库仁的支持,声名大噪。
  同月,东北方面的高句丽、新罗,以及西南方面的诸夷全都遣使往长安向苻坚上供,并表示永远忠于苻坚。那么这个新罗又是什么鬼呢?
  新罗,三韩中辰韩之后,三韩分别为马韩、辰韩、弁韩。三部韩国中马韩最为强大,有国五十四,民十多万口,北与汉朝乐浪相连,南与倭国(日本)为邻。
  辰韩有国十二,北与秽貊相连。
  至于弁韩则在辰韩之南,同样有国十二,南面亦与倭国为邻。
  基于以上,三韩共有国七十八。其中最大的国有户一万,最小的也有数千家。三韩人生活在山海之间,虽然也是定居生活,但却没有建造城市。三韩之人世代尊马韩为王,并且七十八国中所有的国主都是马韩种人。那么为什么马韩种人在三韩之中有如此大的统治力呢?那是因为在最早的时候三韩这地方根本就没有什么辰韩和弁韩,只有一个马韩。后来,秦二世祸害百姓,致使天下大乱。很大一部分秦人为了避免战乱,便远迁至韩国之地。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没有什么高科技,所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便是人口,没有人你就什么都干不了。于是韩国的国主收容了他们,并给了他们很大的地盘让其生活,这便有了辰韩和弁韩。
  当时有很多人为了图省事,直接称呼辰韩和弁韩为秦韩。承认他们具有汉朝的血统。
  下面再让我好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三韩的风俗。
  马韩皆为马韩本地人,不允许其他两韩长期居住,为的便是保证血统的纯正。马韩人懂得种田养蚕,还会做棉布。他们的房屋皆为土屋,形状和中原的坟墓极为相似,并且房屋的门是在上面,每次进出房屋都要用跳的。
  马韩人没有跪拜这一说,膝下子女不分长幼,所以继承家业要么就是平分,要么就是有能者居之。
  马韩人不喜欢金银,不知道马和牛还能骑。他们只喜欢珍珠等圆形的珠宝,贵族们的身上从上到下都是珍珠。
  马韩人基本上全是束发露髻,穿布衣草鞋。他们的男人大多强壮勇敢,其中那些最为强壮的年轻人都会用绳子贯穿后背的皮肤,然后绑上木头,以此来炫耀自己的武勇。
  马韩人会在五月、十月种完田以后祭祀鬼神,男女彻夜在野外举行酒会,群魔乱舞。他们跳舞的时候会数十人相连狠踏大地,发出的声音极有节奏感。
  辰韩则完完全全是秦国人的后代,他们的房屋和中原相同,种田养蚕等技术不比汉朝人差,礼仪也和中原十分相近。可以说,辰韩在三韩中是最有礼仪和科技的一部,十分强大(以后的新罗就出在辰韩,所以说辰韩就是他们的祖先,而辰韩中的人又都是关中人,这也是某个国家的史学家最不愿承认的事实)。
  并且辰韩人非常会做买卖,周围的秽貊、马韩还有倭国都会来辰韩购买铁等生活必需品。
  至于弁韩人种很难说得清楚,你说他们都是秦人的后代吧~~,也不完全。你说他们是马韩人和卫氏朝鲜人的后代吧~~~,也不是。史料上也没对弁韩的人种有太准确的回答。反正弁韩那地方各个人种都有,属于大杂烩吧。
  在东汉时期,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弁韩的人种已经变化了。他们各个人高马大,喜爱美丽清洁,从男到女几乎各个“洁癖”,但人情风俗和辰韩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且,因为辰韩在三韩中发展的非常好,国中欢乐富足,所以弁韩人便和辰韩杂居,紧抱辰韩大腿。而新罗,就是三韩中辰韩最为强大的部落。
  扯得有点儿跑题了,我们继续。
  同月,秦王苻坚开始大规模修建舟船战舰,有要南讨东晋,一统天下之举。可与此同时,苻坚也开始翻修宫殿,所用器具不是金的就是银的,生活逐渐变得奢侈。
  见状,慕容农在一次吃饭时和慕容垂道:“父亲,自从王猛死后,秦国的法律制度就开始衰败,苻坚非但没有发现,还日益奢侈,恐怕秦国的大难就要临头了,父亲不如早做准备,以光复我大燕功绩。”(注:慕容农,字道厚,今辽宁义县人,慕容垂三子,S-级将帅,无限接近S级,虽不如其父,但也极为强悍)
  话毕,慕容垂并没有作声,甚至连表情都没有变换一下,只是默默吃着饭,吃完以后才擦了擦嘴笑道:“这天下的大事并不是你能知道的,有些事情我心中有数,你以后不可再说。”
  说完,慕容垂便转身走了,只留下默默沉思的慕容农。那么,慕容垂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想,只有慕容垂自己才知道吧。

  
  287
  3.10第一次伐晋之战(1)(图28:前秦第一次伐晋作战经过图)
  公元377年7月,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加谢安侍中职,并在同时任命谢安为扬、豫、徐、兖、青五州大督,给了他整个东晋最大的政权、兵权,使谢安一跃成为了东晋的第一权臣。
  10月,孝武帝又任命桓冲为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大督兼荆州刺史,同时任命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以此和谢安达到相互制衡的效果。
  之后,又任命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兼徐州刺史,征西司马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灵相,负责监督长江以北诸军事。
  以上的种种任命,除了达到相互牵制,让东晋军权多元化以外,还隐隐暴露出一个情况。什么呢?那就是东晋和前秦之间,恐怕要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了。(注1:王蕴,字叔仁,汉种,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外戚大臣,官宦世家,A+级行政大臣,拥有很强的行政能力。据史料载,王蕴行政经验丰富,从地方小官一路做到朝廷命官,并且每到一地都能将此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让百姓对他歌功颂德,是盛世不可多得的人才。注2:谢玄,字幼度,汉种,今河南太康人,是谢安的侄子,更是东晋少有的A级名将。其实,我认为谢玄统军作战的水平应该能到S-的,不过他的战绩虽大,但却不多,我实无法定其为S级)
  谢玄上任以后坐镇北府(前京口),每一天都在督促着将领们训练自己的士卒。因为谢玄知道,强大的前秦马上就要对东晋动手了。虽然,东晋的水上作战强于秦军数筹,可步兵的差距也不能太大,不然必败无疑!因此谢玄才如此紧张地让部下们加紧训练士兵。可因为气候、地理、饮食、文化、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南方人确实没有北方人在陆地上的作战能力彪悍,因此不管多么刻苦的训练,南兵想要在陆地上赶上北方的层次也是不可能的。
  谢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因为他知道,凭长江天险最多只能和秦军打一个平手,可如果陆军也有和秦军抗衡的能力,那么就有那么点儿希望击败秦军了!因此,谢玄必须要有一支精锐的步兵。
  最后,想来想去的谢玄还是将手伸到了北方人的身上。当时,因为北方常年发生战争,所以不断有北方流民逃往南方避难。而东晋呢?为了增加人口的数量更是来者不拒,所以现在的东晋已经聚集了很多很多的北方人。谢玄为了组织一支精锐的部队,便从这些北方人中挑选了一批最身强力壮者,然后采用了近乎凶残的训练方法训练这些北方大汉,结果没过多长时间,这些士兵便练就了一身精悍的杀人技巧,单兵作战能力不但不输于秦军,还远远地超越了他们。
  谢玄非常满意,因此将其归于部曲。因为这精锐都跟着谢玄驻守北府的关系,时人都称这些特种士兵为“北府兵”。
  不过得到了北府兵还不是谢玄最大的收获,他最大的收获是,在这群北府兵中发现了一个超级人才,他的名字便是刘牢之了。
  刘牢之,字道坚,汉种,今江苏徐州人,S-级骁将,A+级统帅。刘牢之出身将门世家,从小便对统军作战有超乎常人的天赋和兴趣。成年以后,刘牢之更是出了名的神箭手,他身体强壮,面色赤紫,双目生得奇异,长相十分吓人。可这个勇猛汉子不单单武艺高强,为人还深沉刚毅,足智多谋,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要说缺点,那就是生性多疑,残忍好杀,且没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忠诚之心。
  公元378年,已经休兵一年的苻坚终于对东晋露出那潜藏已久的獠牙。无数的前秦士兵都在频频往南部边境集结。一时间,整个长江北岸充满了肃杀之气,前秦水军的操练之声,每一天都会震动天际。
  东晋孝武帝知道,苻坚终于要对自己动手了,于是立即召集谢安等一众晋朝文武大佬,共同商议出了一套防御秦军的作战方案。其作战总纲便是四个字——防守反击。
  什么意思呢?就是通告各地,战争最开始的时候万万不能和秦军在陆地上决战,一定要凭借高大的城墙和灵动的游击消耗秦军锐气,等将秦军的士气消耗掉以后再行决战。其具体布置如下:
  尚书仆射、侍中、五州大督谢安率主力部队坐镇建康,保证中央安全,同时声援各处战场。
  右将军毛虎生率将兵五万坐镇姑孰(安徽当涂),保护建康之侧翼(注:毛虎生,汉种,今河南原阳人,一生都在军旅中冲杀搏命,是一名极富经验的老将,属东晋名将)
  桓冲的儿子,江州刺史桓嗣坐镇寻阳(江西九江),防备攻击荆州方面的秦军。
  五兵尚书王蕴率军坐镇北府,以守备建康之右侧翼,同时随时做好支援徐州方面的准备。
  豫州刺史桓(同名)伊坐镇寿春(安徽寿县),协调荆州与建康以北之防务。
  兖州刺史谢玄改镇广陵,主要负责硬杠东北方面的秦军。
  七州大督桓冲率七万部队坐镇荆州,防备秦军北部之主力。
  凉州刺史朱序则坐镇襄阳,抵挡秦军最前线的猛烈进攻。
  以上便是东晋的布防结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的防守策略是三点主防(荆州、徐州、建康)侧点辅防的战略法。
  之后,秦军攻击布局。
  本次作战,秦军共分三路大军同时向东晋攻击。其具体布局如下:
  第一集团军:
  主将:前秦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尚书令、长乐公苻丕。副将:武卫将军苟苌,尚书、亡国之君慕容暐,以及前秦名将杨安。兵力:步骑七万。作战意图:出武关,直攻襄阳。
  第二集团军:
  主帅:京兆尹慕容垂。副帅:扬武将军姚苌。兵力:步骑五万。作战意图:攻破南阳以后从南乡(河南淅川)而下,之后到达襄阳,辅助苻丕攻下襄阳以及整个荆州。
  第三集团军:
  主帅:前秦领军将军苟池。副帅: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兵力:步骑四万。作战意图:出武当(湖北均县以北)直下襄阳,和前两路大军共会襄阳攻之。
  以上,便是秦军之部署,现在,我们直接进入战场。
  288
  第一次伐晋之战(2)
  公元378年4月,前秦第一集团军进入汉水以北,襄阳太守朱序认为,秦军新到,既需要休息又需要制造战船渡过汉水,所以短期之内不可能攻击襄阳,便命令士兵好生休息,准备接下来的大战,并没有对秦军多做防备。
  可当天夜晚,秦将石越突率五千骑兵,不知道用了什么简易设备,竟然连人带马地渡过了汉水,并直接对襄阳外城发动了突然的袭击。因为当时的襄阳外城毫无防备,所以被石越轻松击破。
  石越当时只有五千骑兵,怕晋军出中城反击,还特意命士兵多带旌旗,假装成数万大军的样子。因为当时天太黑的关系,朱序还真就信了,所以明明看到外城被破,他也不敢反击,只能命士兵死守住中城,以应对接下来秦军的猛攻。石越则趁着这个绝佳时机派兵将襄阳外城的一百多艘艨艟战舰尽数运送到了汉水以北。于是,前秦第一集团军就这样毫无阻碍地进入了襄阳外城。
  数日后,秦第一集团军已将襄阳中城团团围住,苻丕见时机已到,便命全军对襄阳中城展开了如同潮水一般的攻势。
  朱序这回是拼了,他亲自在城墙上指挥战斗,不顾“枪林弹雨”,有时身中一箭都轻伤不下火线。于是,全襄阳之晋兵奋勇抵抗,硬是让强悍的秦军不得寸进。
  更让人震撼的是,整个襄阳的男女老少全都帮助晋军抵抗秦军,男的拿起锄头就上去补漏,女的则在朱序母亲的带领下白天给男子们包扎做饭,晚上则拿起工具修补城墙。
  于是,在整个襄阳军民的抵抗下,秦军一个月都未能突破中城的防守。有人奇怪了:“哎?不对吧?桓冲不是还有七万大军驻扎在荆州吗?好像就是为了支援襄阳的吧,那都这么长时间了,他咋还不来呢?”
  原因很简单,他不敢呐。要知道,除了北府兵以外,东晋的士兵和前秦士兵的陆地战斗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桓冲认为现在的襄阳还能防守,秦军的锐气也没有被磨没,所以这时候进攻很有可能会被秦军围城打援。到时,救援不成反被围歼,不但自己的有生力量会被消灭,襄阳也会因此失去士气进而失守。那时,整个荆州就全都没了。所以,桓冲根本不敢在这时候去救援襄阳。
  5月下旬,时间已经快过去两个月了,可襄阳中城还没有被攻下,苻丕又怒又急,便想动用所有力量急攻中城。可苟苌却制止了苻丕,并且和其道:“我们的士兵十倍于敌人,储备的粮食更是堆积如山,只要逐渐将汉水一带的百姓迁徙到许昌、洛阳一带,荆州的运输便会被完全切断,襄阳也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何必废那个大力去攻击呢?”
  苻丕认为苟苌之言很有道理,便依计而行,并暂缓了围城之军。
  6月初,第二集团军在慕容垂的带领下攻克了南阳,成功到达襄阳与第一集团军会师,使得秦军实力更加强大。
  7月,前秦兖州刺史彭超上奏:“臣,兖州刺史彭超,请求陛下。愿陛下再分一军往东南攻略,和苻丕成钳击之势共攻晋朝。如此,晋朝必不堪一击!”
  苻坚准奏,于是建立了东征第四集团军,其具体建制如下:
  主将:兖州刺史彭超。副将: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兵力:步骑七万。作战目标:攻淮阴、盱眙,以分东晋之兵。
  8月,第四集团军在彭超的带领下南下攻东晋之彭城。同时,为在短时间内取得全面的胜利。彭超还在攻击彭城的时候命后将军俱难率数万兵马攻击下邳。
  两城守将知道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于是立即遣使往建康,请求东晋朝廷的支援。孝武帝也不敢怠慢,于第一时间命毛虎生率本部兵马五万往北支援。于是,东部战线便展开了一场长时间的拉锯战。
  12月,前秦御史中丞李柔在朝会中弹劾苻丕:“长乐公率十余万大军攻击襄阳,每天的总消耗折算成金子就要上万,可到现在为止,光攻击襄阳中城就已经快一年了,却一点儿成效都不见。臣严重怀疑长乐公是在消极避战,请求对其予以处罚,并移送回长安加以追究。”
  话毕,殿中很大一部官员都频频点头,好像都认同李柔的说法。苻坚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儿,便遣使往襄阳,将一把剑和 交到了苻丕的手中,信中内容:“长乐公苻丕,你的战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金钱,可将近一年都不见成效,按责应该被斩杀,只是军队出征已久,不能无功而返,所以朕特别宽恕你一次,让你将功赎罪。时间到明年春天结束,如果你还不能将襄阳拿下,那就用我给你的剑自杀吧!”
  公元379年正月,苻坚的诏令到达襄阳外城,苻丕看过诏令后非常害怕,立即放弃前策,率军疾攻襄阳中城。可就是这样,襄阳中城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拿下的。
  时,秦王苻坚急于一统天下,便想亲征襄阳,于是诏令阳平公符融尽起关东六州之兵往寿春集结,并命凉州方面军时刻准备,为主力之后备部队。
  可就在苻坚打算御驾亲征时,阳平公符融却直接找到了苻坚,并建议道:“陛下亲征江南,此事关乎天下民生,不可仓促做主,深思熟虑才是正理。我觉得在行动以前,应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大家觉得可行,陛下才能行动。”
  苻坚感觉也是这么个意思,于是召开廷议,就亲征东晋之事展开讨论。岂料话音一落,凉州刺史梁熙便站出来道:“晋主之暴不如孙皓,江东之险易守难攻,与晋军水战更是以己之短攻敌所长,所以要拿下现在的晋朝实非易事,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其办法也只有南进淮河、泗水,东走梁、益之上游。除此之外,再无他法。就臣所知,历代帝皇南征都没有轻易亲征的。当初光武帝讨伐公孙述,他亲自出征了吗?晋武帝消灭孙吴,他亲自出征了吗?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一个统治者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坐镇中央,以防宵小从内部瓦解国家。更因为别人可以败,君主却不能败,不然便有可能导致国家的分裂。陛下刚刚统一北方没多长时间,百姓的生活虽然开始富足,可那些之前战败国家的宗室们,文武大臣们,他们就真的打从心中忠于我们大秦吗?还请陛下三思。”
  话毕,群臣尽皆附议,苻坚这才暂时打消了亲征的想法。
  289
  第一次伐晋之战(3)
  2月,随着攻伐襄阳的秦军越来越疯狂,襄阳中城已岌岌可危,这,不是靠士气就能弥补的。
  襄阳都护李伯护不想死,他还想富贵一生,于是秘密让自己的儿子逃出了襄阳,到苻丕军中投诚,并表示,希望秦军能在今夜某时对襄阳发动总攻击,因为那个时候,他能保证,襄阳西城门是开着的!
  苻丕大喜过望,立即答应李伯护的要求,并在当夜袭击了襄阳中城。果然,当时中城的门户已经大开,苻丕便立即率军杀了进去。
  当时,晋军完全没有准备,甚至不知道本来应该防守西城门的士兵去了哪里。所以当即陷入大乱,朱序见状不好,赶紧命剩余的士兵速往襄阳小城之内防守。于是,无数的百姓、士兵们疯狂往襄阳小城狂涌。可襄阳城里的人实在太多,秦军将士又已杀进了中城,往小城狂奔而来,所以朱序不敢多做拖延,只能在少部分士兵和百姓进入小城以后便关闭了城门。至于剩下的百姓和士兵,朱序只能看着他们投降秦军。
  3月,又抵抗了一个多月的襄阳小城终于被苻丕所攻破,襄阳彻底陷落。而这期间,拥有七万大军的桓冲就只在一旁看着,终是没敢伸手援救。另外,在秦军对襄阳展开猛攻的时候,建康也曾派驻扎于夏口的刘波率八千精锐前往救援。可刘波和桓冲犯了一个毛病。他同样畏惧秦军如虎,所以只出行了一段距离便按兵不动,死活都不敢去援救襄阳。所以,襄阳陷落以后,东晋孝武帝大怒,当即免去了刘波一切职务,削为平民。桓冲见状,羞愧得无以复加,便也上表建康,声称要辞去所有的军、政职务。不过孝武帝却没有答应桓冲的请求。为什么?因为桓氏在东晋的势力实在太大了,如果答应了桓冲的请求,保不准会出现什么动乱。而就现在的局势而言,东晋是一点儿承受内乱的资本都没有了。因此,孝武帝非但没有惩戒桓冲,还勉励了他,让他戴罪立功。
  再看朱序。
  朱序被生擒以后当即被送往长安,苻坚大大赞扬了朱序这种死战不退的精神,所以非但没有惩罚他,还封他为度支尚书。
  反观“功臣”李伯护,却被苻坚无情斩杀。当时,几乎满朝文武都劝苻坚不要这样,哪怕不奖励李伯护也一定不要杀了他,不然以后谁还敢投降秦军?下一次进攻东晋还不得遭受整个晋朝的全面死扛吗?!
  这话说得对吗?完全正确!!!西汉之刘邦、东汉之刘秀、曹魏之曹操,这些英明的君主们哪一个不痛恨李伯护这等不忠之人?可在统一天下之前,他们都会给这种人一定的赏赐,怕的就是以后再战争的时候没人投降。可苻坚呢?他不听众人之言,当天就将李伯护全家都给杀了,这不得不说是苻坚的一大败笔。以后苻坚百万大军南下,为什么少有投降者?这就是根本原因!
  再看战场。
  公元379年4月,前秦其他方面军又相继攻下顺阳(河南淅川东南)、魏兴等地。于是,自襄阳至汉水上游地区,已尽数被前秦所夺。我们再来看东部战线。
  话说前秦第四集团军开始对东部发动战争以后,建康方面便紧急命毛虎生率军往救。可两军还未等交战,襄阳方面吃紧的消息便传至建康。孝武帝认为襄阳才是最重要的,桓冲又不去救援,便命毛虎生放弃东部战线,改救襄阳。至于彭城、下邳方面,则由谢玄率一万北府兵前往相救。
  那毛虎生在即将到达襄阳的时候,襄阳城已经被秦军给攻下来了,所以朝廷命毛虎生放弃襄阳,改救正在遭受攻击的巴地(时,巴地正被前秦第三集团军肆虐)。
  因此,毛虎生马不停蹄赶往巴地,和前秦第三集团军决战。可秦军不管是山战、陆战、还是林战都相当强悍,再加上以逸待劳,所以在毛虎生到达巴地时便给了他迎头痛击。结果,毛虎生大败,巴地丢失。
  再看谢玄方面。
  谢玄的北府兵十分精锐,出发仅半个月的时间便已经到达泗口(江苏铜山),当时,彭城已经被围攻大半年了,城中的粮草早已断绝,所以士气很低,谢玄了解这一点,便派了一个叫田泓的将领前往彭城送信,可秦军的侦查太过严密,田泓未等靠近彭城便被抓获。搜身之后,秦人发现了谢玄给彭城的信,于是给了田泓很多钱,并许诺了大官,让田泓在彭城之下告诉彭城的守军,就说前来援救彭城的晋军已经被消灭,让他们不要继续抵抗了。
  田泓听罢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当时就答应了。可就在秦人将田泓押到彭城之下以后,田泓却突然对城上的士兵们暴吼道:“谢将军的援军马上就要到达城下,你们一定要努力守城,坚……”
  噗!!!!
  未等田泓说完,一把尖刀便从他的胸膛中窜了出来。彭超黑着一张大脸继续下达攻城指令。可此时彭城的晋军已经知道援军就要到来,再加上被田泓忠君爱国的精神所感染,所以一时杀声震天,士气爆棚,使得秦军根本无法攻下彭城分毫。
  290
  第一次伐晋之战(终)
  田泓虽然死了,但却圆满地完成了谢玄交给他的任务,谢玄欣慰的同时也扬言要端了留城(江苏沛县东南),为忠诚的田泓报仇。
  留城是什么地方?那是前秦第四集团军囤积粮草的地方,所以彭超不敢怠慢,赶紧率军返回了留城。谢玄见状,遣使告诉彭城太守让他率彭城之军跑出来和他会师。
  彭城太守也知道守不住彭城,于是趁彭超撤兵之际赶紧率全彭城之军民到泗口和谢玄会师。数日后,知道被欺骗了的彭超大怒,于是率军杀回了彭城。可此时的彭城已经空无一人,显然变成了一座空城。
  如此,彭超只能黑着一张大脸占据了这座军事重镇。
  可让他高兴的是,就在他占据彭城的同时,俱难也相继攻下了淮阴、下邳。因此,秦军已对谢玄形成了合围之势。
  谢玄知道现在这种情况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秦军的对手,便只能率军南撤。彭超呢?只休整数日,便留少部分兵马守彭城,自率主力大军往攻盱眙去了。而俱难见主将已开始向盱眙进攻,便也亲率大军前往盱眙和彭超会师。
  公元379年5月,前秦第四集团军攻克盱眙。
  同月,第四集团军又开始攻击三阿(江苏高邮)。
  这时候,前秦第四集团军距离广陵已经不到一百里了。而广陵一旦丢失,建康就只剩下长江这最后一道防线了。到那时,东晋便随时都有可能被前秦消灭。因此,朝野震惊,东晋孝武帝一边在长江南岸紧急架设防御工事,一边给谢玄下命令,让他极速支援三阿。
  23日,正在进攻三阿的彭超突然分出一军攻击广陵西部的堂邑,意图攻下堂邑后从两个方面共同打击广陵。岂料谢玄等的就是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之前,谢玄为什么迟迟不肯动手,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兵力太少。如今,彭超分出几乎一半的士兵去攻打堂邑,这不正给了自己攻战的良机吗?于是,谢玄立即率北府兵以奔袭之速急攻前秦第四集团军。
  双方在三阿展开了激烈的搏杀战,可结果,无往不利的秦军竟然被谢玄的北府兵所击败(过程无载)。而正在攻击堂邑的秦军见主力已退,怕被两面夹击,便也往北疾退。
  败败败,输输输,自从秦军南征以来,晋军连番被击败,直到现在都没有战胜一场,这无疑给晋军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更惧怕秦军,认为在陆地上根本无法战胜秦军。所以如今,只谢玄这一场大胜,便使其本部兵马士气高到爆表,人人喊打喊杀。谢玄见此士气,遂马不停蹄往北追击。
  6月,谢玄收淮南之兵四万,合北府兵共五万对秦军发动了凶猛的追击战。
  时,彭超、俱难等刚刚退回盱眙,惊魂未定,可就在这时,盱眙外杀声震天,数万晋军在谢玄的带领下对盱眙展开了凶猛的攻击。结果,秦军再败,彭超和俱难被谢玄一脚踹出了淮南(过程无载)。
  可就是这样谢玄也不肯放过秦军,他直接率兵从淮南杀到了淮北,并在君川(盱眙北部刚过淮水处)追上了秦军,再次给予其迎头痛击。
  最终,前秦第四集团军全军覆没,只有彭超、俱难带领十几个残军狼狈逃回彭城。谢玄也因为此战的胜利被全东晋所歌颂,孝武帝更是封谢玄为冠军将军,加封徐州刺史。
  至此,前秦第一次伐晋之战宣告结束,此役前前后后将近一年零五个月,秦国虽然损失了整个第四集团军,但却占据了襄阳及巴中、河南、彭城、下邳等多地,所以总的算下来,还应该是以前秦胜利而告终。
  291
  3.11符洛之反
  公元380年3月,前秦征北将军、幽州刺史符洛自认为平代有功,请求朝廷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之荣耀。苻坚没有允许,符洛因此愤恨,从此刻便开始对苻坚有了反念。
  数日后,苻坚怕符洛怨恨自己,便任命符洛为益、宁二州大督,并兼西南夷督军、征南大将军、益州牧,让他率军开赴襄阳,准备对东晋实施第二次打击。
  可符洛对苻坚已经彻底失望,反意坚定,于是召集了自己的心腹道:“老子是王室的至亲,血统尊贵,可却不能进入朝廷成为将相,而是一直被摒弃到偏远的地区,如今又要将我扔到战场上去,还他X的不让我路过京师,这里面一定有阴谋,备不住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让我去死呢!”
  话毕,一众将领猛然一激,他们都从符洛的话中听出,这厮是要反了。在场众人中都是随符洛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是绝对的心腹,忠诚不用多说,所以一听符洛这话,虽有震惊之情,但却没有提出反对的,非但如此,还有将领谋臣站出来道:“将军好气魄!逆境之中不一定失败,商汤(商朝开国君主)、周武(大周开国君主)便是如此。祸患之中也隐藏着气运,齐桓、晋文就是这样。如今,陛下虽然还没有干出什么昏庸暴虐的事情,可却连年用兵,穷兵黩武,老百姓早就累了,所以多多少少会对陛下有所怨言。如果名公能在这种情况下将战旗竖起来,我想整个境内的百姓都会追随您的。您可以想想,现在您的地盘横跨全燕,囊括东海,北边统治着乌桓、鲜卑,东面带领着高句丽、百济,士兵不下五十万。试问,具备如此强悍的实力,为什么还要受他人的摆布呢?”
  这话一说,符洛热血沸腾,当即便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秦王,并遣使往鲜卑、乌桓、高句丽、百济、新罗征兵。呵,都听你的,这个畅想是不错,可问题的关键是,人家听吗?
  果然,周围这些少数民族没有一个听从符洛的召唤,全都用一句“只听天子(苻坚)召唤”便将符洛给打发了。
  到这,符洛的心开始发凉,开始后悔了。他的一些心腹也看出了符洛心中所想,于是赶紧劝谏道:“如今各国都不跟从我们,事情与我们的本意相悖,名公不如收手,听从陛下的召唤得了,不然……”
  “不可!”
  未等手下话毕,另一名谋士便站出来道:“主公,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前,我们分三拨使者策反多个藩镇,他们为了向陛下表忠心,一定会将此事告知陛下,所以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既然如此,不如一条道走到底!”
  符洛:“可苻坚人多势众,兵力强大,我拿什么来和他作对呢?”
  谋士:“我料,现在陛下还不知道主公的图谋,不如遣使往长安称接受诏命,以麻痹长安,实则带全幽州士兵南出常山。阳平公符融不知道你的真心,一定会亲自迎接。到时,您便可生擒符融,全并其兵众,便有资本和陛下相抗了。”
  符洛认为有理,当即应允。
  公元380年4月,前秦符洛勾结符重会师于中山(河北定县),共起兵十万往常山而去。可符洛前脚刚刚行动,四方少数民族的使者便已来到了长安,并将符洛造反之事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苻坚得知以后,立即展开廷议,并让前秦的那些重臣们畅所欲言。
  步兵校尉吕光第一个站了出来,气势汹汹地道:“符洛凭借王室至亲的身份起兵作乱,这是天下人所痛恨的,臣,吕光,愿为陛下率兵征讨,陛下只需给臣五万步、骑大军,臣便有信心将符洛擒至长安。”
  苻坚知道吕光的能力,可却依然凝重地道:“符洛、符重兄弟占据着东北地区,不管是兵源还是粮草都有依仗,不可轻视啊。”
  吕光却自信满满地道:“哼,符洛的兵众不过是受迫于凶狠的威逼,这才一时帮忙罢了。如果我朝廷大军前往讨伐,他们必定会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四散而逃,没有什么怕的。”
  苻坚认为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可他依然没有第一时间进兵。为什么呢?第一,苻坚现在一心想要消灭东晋,其他的事能放他还是想放一放。第二,苻坚又不想落一个杀皇室宗亲的名声,所以在征讨符洛之前还是派了一名使者先礼后兵。声称只要符洛肯浪子回头,苻坚就不会追究他这次造反的罪责,并且会将整个幽州都送给他,让他世世传承。(注:与此同时,苻坚还遣快马以八百里加急之速告知符融,让他务必警戒符洛)
  可符洛才不信苻坚的话。现在苻坚这么说不过是权宜之计。等他真的统一天下,自己还能好的了?因此,符洛非但拒绝了苻坚的“好意”,还大言不惭地和使者道:“你回去告诉苻坚,幽州地域狭小,不足以容纳万乘之君(万乘为皇),我需要回到关中治理天下,以实现先祖苻健的大业。如果苻坚能懂点儿事,亲自在潼关跪迎我,那么我还能封他一个上公,可他要是执迷不悟,哼哼,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使者将这番话带到长安以后,苻坚勃然大怒,当即命左将军窦冲、吕光率步骑四万兵马讨伐符洛。(窦冲,今甘肃陇南人,汉种,前秦A级名将)
  与此同时,苻坚还遣使往冀州,命符融为征讨大都督,让他总统全局,并率冀州军三万在东部夹击符洛。
  5月,秦军与叛军相遇中山,双方见面便展开了大战。不过就像吕光所说的那样,符洛本次的反叛根本就不占大义,天时、人和、地利还都在秦军那一边,所以只交战短短几天的时间,叛军就丧失了斗志,符洛更是被生擒送往长安。
  至于符重,则勉强突围而逃,却又在逃奔蓟城的时候被吕光追上并斩杀。
  至此,符洛之乱被彻底平定,就这么简单。至于符洛,苻坚没有杀他,只不过将其软禁罢了。
  292
  3.12西域平定战
  公元380年5月,秦王苻坚见氐族人口越发繁多,于是分三原、久嵕、武都、汧、雍等地(皆甘、陕之地)之氐民十五万户各守藩镇,并由皇室宗亲亲自带领守卫(甚至苻丕都在其列),完全学习了周朝之诸侯制度。
  公元381年正月,东晋孝武帝成为了佛教信徒,开始在皇宫中设置经舍,让佛徒居住。东晋的官员们虽然百般劝谏,可这时候的孝武帝已经迷上了佛教,所以根本不听,非但在皇宫中推崇佛教,还暗示官员们在民间也鼓励百姓信佛。因此,佛教开始在南方兴起,逐渐遍及全国。(注:佛教是在西汉的时候从西方传到中原的,可历代汉皇发现佛教中有很多消极的东西,所以坚决不准汉人学习,因此,佛教直到三国时都没有得到普及。因为汉人已经认定这个佛教不是什么好宗教。可后赵石勒统一北方以后,开始推崇佛教,不过也是小范围的推崇。不过石虎当政以后却在北方大推佛教。因此,佛教开始在北方兴盛,逐渐传至南方)
  二月,东夷(倭国、三韩、高句丽等东部少数民族)、西域(西域三十六国,现新疆境内)共62国至长安向苻坚上供,表示永远都会服从前秦的统治。因为这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前秦会统一天下。
  公元382年正月,前秦大司农符阳、员外散骑侍郎王皮、尚书郎周虓合谋谋反,可事情还没等实施便被长安知晓,所以被廷尉逮捕。
  看看吧,看看这仨都是什么货色。
  符阳,那是符法的儿子(符法是苻坚的亲兄弟)。
  周虓,那是朝廷大员。
  至于王皮,就更了不得了,这小子正是王猛的儿子。王猛和苻坚是什么关系我就不说什么了,所以苻坚得知这件事以后非常悲伤,便对王皮道:“我和你的父亲情如兄弟,因为你父亲的关系,我更拿你当侄子来看待。所以说谁造反我都不会意外,只有你,我是万万想不到你会造朕的反!这是为什么?!”
  本以为王皮这小子听完这话以后会惭愧认错,岂料他非但没有半点儿认错的态度,还理所当然地道:“我爹是丞相,有辅佐前秦强大的天大功勋,我是他儿子,理应享受到父亲生前的功绩。可现在,我却穷困潦倒,我想不明白,我不服,我更想富贵!”
  看着王皮这朽木一般的德行,苻坚长叹一声,对着这个朽木道:“你知道吗,你父亲死前,都未曾为你谋求官职,并希望朕也不要给你官职,只给十头牛就够了。我当时还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如今,终于明白了。老人们常说:‘最了解一个人的便是他的父亲,古人诚不欺我啊’”。
  就这样,苻坚将三人全部流放,却始终没有斩杀。
  5月,秦王苻坚任命符融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始全面准备南征事宜。
  8月,秦王苻坚命令益州加紧训练水军,很明显是准备在南征东晋的同时命益州方面军从上流往荆州方面攻击。
  可就在前秦军队紧锣密鼓准备讨伐东晋之际。西域众邦国中的车师前国国王和鄯善国王却突然亲自造访长安,不但献上了自己的贡品,还请求秦国能派出军队横扫西域,重复两汉统治他们的故事。
  苻坚认为,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做到万邦臣服,而凭现在前秦的国力,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苻坚当即答应了两国国王的请求,并命前秦名将吕光率率步、骑十万,极重装骑兵五千征伐西域。
  一段时间以后,身在冀州的符融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即上书长安道:“西域荒芜遥远,得到了那里的百姓也无法驱使,得到了那里的土地也无法耕种,当初汉武帝讨伐他们便是得不偿失,如今陛下又让部队艰辛地出征万里之外重犯当初汉武帝的过错,臣私下认为十分不值得,希望陛下能够三思而后行。”
  看过奏章以后,苻坚只是轻轻一笑,便不再理会,依然让大军正常出征。为什么呢?
  第一,如果攻打西域真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的话,那么汉武帝怎么可能会费心费力地去攻打?如果真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的话,后来的东汉又为什么要派出班超去攻?
  第二,夺下西域的控制权便相当于打通西部的贸易,前秦可以通过商队前往西域来回交易,以促进前秦的经济,怎么叫没有好处?
  第三,西域再往西有好多强悍的国家,西域完全可以充当前秦的屏障,避免和这些国家直接接触。
  第四,如果没有万邦来朝就没有大国的脸面,更没有大国应有的风采。
  综合以上,苻坚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听从符融的建议。那么吕光的进程怎么样呢?我只能说,相当顺利。或者说,这时候前秦的陆战能力真的太强了!
  公元383年正月,大军准备完毕,吕光率军出发,以二王为向导。
  12月,吕光从玉门关出,渡流沙三百余里西行至鄯善(新疆鄯善东南),然后向西行至车师(新疆吐鲁番、昌吉、奇台等地)。
  说实话,那些西域的城邦国实力其实还是可以的,不过在西汉武帝时期实在是被汉武帝给打怕了,再加上后来的西域无冕之王班超,以及历代汉皇的统治,使得西域诸城邦国已经在心底最深处承认自己是中原皇朝的附属国。所以一见秦军就生出了畏惧的情绪。再加上这一次的秦军皆为大秦之精锐,全身铁甲如同重型坦克,这些城邦国便更加畏惧,于是纷纷投降了吕光,只有一个叫龟兹的国家不想投降,并誓死抵抗。(注:龟兹,西域诸城邦国之一,位于西域西部,从西汉开始,便是整个西域城邦国抵抗意志最坚定的国家,基本上哪一次西域有反抗中原皇朝统治的都有它的影子,所以这一次依然不例外)
  吕光何等人也?那是可以和班超及张辽等人物并列的存在,他会怕你那个?于是,吕光率主力兵团将龟兹的都城团团围住,并断绝粮道,意图将龟兹城内的士兵活活饿死。
  公元384年7月,秦军已围龟兹都城大半年,城中粮草即将食尽,龟兹国王见大事不好,遂出兵主动和秦军决战,可双方兵力、单兵战力、心理之差距太过巨大,所以虽然主动出击数次,但都没有一次成功,皆被打得大败而归。
  龟兹国王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秘密遣使往西域最西面的诸城邦国(这些国家已经在西域边缘,所以严格上来讲,他们已经不算西域的国家),承诺只要帮助自己击退秦军,便会将全国的财富平均分给这些国家。
  而这些国家呢?一是确实贪财,二也是害怕秦军占据西域以后会再转过头来对付他们,所以纷纷发动全国之兵,形成了一支七十余万的联合军直奔秦军。(注:《资治通鉴》《晋书》全都明明白白的记载了七十余万,可我却认为有夸大的嫌疑,因为当时的西域国家虽众,但大多却都是城邦小国,人少兵寡,根本不可能凑出七十万大军,哪怕是凑出来了,这三十多个国家也绝对养不起,所以我认为七十余万大军可能是夸大了,按照当时西域的情况,三十多个国家,最多应该只能凑出三十多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之军团,吕光却凛然不惧。在他心中,人再多也没有什么卵用,只有真正精锐的部队才是将领的底气,此正是兵法言“兵溃于众”的道理。因此,吕光选择围城打援,一边围城,一边亲率重兵在城西建造防御壁垒。
  数日后,联军到达城西,双方便在龟兹都城西部的一片空地上展开了大决战。
  此战完全是史诗级战役,不过可惜的是,史料对此战的过程没有半分记载,只记载了西域联军大败!大败!!大败!!!败得惨不忍睹,十损其五。其他活着的也是狼狈逃窜,再不复抵抗之勇气。
  龟兹国王见数十万大军被秦军打得哭爹喊娘,吓得灵魂乱颤,当即弃了都城独自逃亡。
  此史诗级大胜以后,西域边地三十余城邦国全部投降了秦军,并献上价值极其丰厚的财物,请求饶他们一命。而龟兹国的臣民呢?更是直接投降了秦军,并发誓再也不会背叛秦国。吕光也没有大开杀戒,而是顺着台阶就下了。他先是立了新的龟兹王,然后安抚西域,恩威并用,使得西域很快便稳定下来。做完这些以后,吕光已经超额完成任务,遂引军返回。
  公元385年,吕光得胜返回中原。可当时,整个天下的形势已经完全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来,让我们看看吕光西征的时候,这天下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293
  3.13决意
  公元382年10月的某一天,苻坚突然在一次朝会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道:“自从朕继承大业到现在已经三十余年了,四方之地也大致平定,只有江东一地还没有接受朕的教化。之前,朕曾让朝中官员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得出的结果是,现在集全国之力能调动的士兵是九十七万,朕想孤注一掷,亲自统帅他们南讨晋朝,你们觉得怎么样?”
  话毕,有官员A站出来道:“陛下奉行上天的惩罚,兵威所至无人胆敢不服,所以,一定会势如破竹。东晋的那些胆小鬼们也必定会望风而降。我料,本次征伐甚至都不会出现什么抵抗。因此,此次远征可行!”
  话毕,苻坚哈哈大笑:“君与朕之想法暗合。”
  可就在这时,又一名官员B站出来道:“陛下不可!当初,商纣无道,却有箕子、比干等一干名臣辅佐,所以周武王选择回师,不予讨伐。如今,晋朝虽然微弱,但还没有大的罪恶,谢安、桓冲又是长江一带的杰出人才,不好攻伐。之前,东晋强大的时候,那些文臣武将们只知道内斗,一点都不为国家考虑。可现在,东晋弱小了,并且随时会有亡国的危险,东晋的朝廷和士族们反倒联合在一起,上下一心。所以说,现在的东晋,正是凝聚力最强的时候,此时实不易讨伐,所以,还请陛下三思!”
  话毕,苻坚沉默了,并对着满朝官员道:“今天,是商议决定天下的大事,所以大家都要畅所欲言。”
  见此,官员C又站出来道:“陛下,今木星、土星位于斗宿,富德却在吴地,如果在这时候讨伐他们,恐怕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而且晋朝现在上下一心,还有长江天堑,恐怕不能讨伐。”
  苻坚有些面色不悦的道:“天象这个东西不可尽信吧,过去周武王讨伐商纣,那不也是逆天而行吗?至于所谓的长江天堑,夫差、孙皓等辈,那不也占据了长江天堑吗?可结果不还是被消灭了吗?如今,朕有百万雄兵,哪怕一人扔一根鞭子进去也能堵住长江之流水,又害怕什么天堑呢?”
  “这话说得不对!”
  苻坚话音刚落,官员D又站出来道:“商纣、夫差、孙皓等人都是暴虐无道的昏君,所以敌国灭亡他们就像探囊取物一般简单,可如今的晋国呢?君不昏臣不庸,上下团结一心,根本不是能攻破的存在。因此,臣希望陛下能按兵不动,积聚粮草,等待晋国什么时候露出破绽再行剿灭。”
  就这样,朝堂大臣中分主战和主拖两派,并展开了整整一天的争论。最终,直到散朝还争论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有一个人,从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他是谁呢?便是现阶段苻坚最为倚重的宗亲符融了。因此,在散朝以后,苻坚单留下符融道:“自古参与大事者,往往只需要一两个大臣而已,现在群臣众说纷纭,拿不出一个统一的章程,只能扰乱人心。因此,我要和你决定,到底出不出兵对付晋国。”
  符融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严肃地和苻坚道:“要我说,讨伐晋国有三难。天道不顺,此其一也;晋国凝聚力正强,且无灾祸,此其二也;近些年来,我大秦频繁出兵征讨四方,百姓、士兵疲惫,厌战情绪越发严重,锐气早已不如当初,此其三也。在以上条件下强行攻击晋国,我们真的能赢吗?朝中大臣不管文武,他们都知道陛下您现在急于统一天下,谁不想顺着您的脾气来?可问题是,此等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真的能如此草率吗?因此,劝您不要南征的全都是忠臣!希望陛下能听从他们的意见。”
  这话说完,苻坚的脸色已经却黑一片了,他语中含怒道:“如果你也这样的话,朕还能指望谁呢?朕的大秦拥兵百万,资产兵器堆积如山,朕虽然不是什么千古名主,但也不是什么昏庸的国君吧。怎么可能打不下来一个偏安一隅的晋国呢?朕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现在怎么都变得如此胆小怕事。”
  哐当!苻坚话音刚落,符融这个七尺男儿便跪在了他的面前,并嚎啕大哭道:“晋国根本无法一战而定,这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实,陛下为什么就是不听。现在,鲜卑人、两羌人和羯人已经布满了京师甚至全国,他们现在为什么对陛下这么恭顺?因为陛下手中有强兵悍将!可一旦陛下将所有的兵力全都投入到这次南征中,国家就会空虚,他们就会滋生出造反的想法。陛下侥幸胜利倒还好说,可一旦失败,主力便会尽失。到时候,这些不讲信义的东西便会都跳出来像狼群撕咬猎物一样撕咬我们的大秦!到那时,四分五裂都是轻的,国家甚至都有灭亡的风险!陛下,您不能这样,真的不能这样!陛下一向对王公(王猛)言听计从,陛下想想,王公去世以前和您说了什么?如果王公还在人世,他会同意你这样做吗?!!还请陛下不要南征!”
  磅磅磅,话毕,符融不停地给苻坚磕头,甚至将自己的额头磕得冒出了鲜血。苻坚没有办法,只能赶紧将符融扶起,并好言相劝将其送走。
  此事以后,苻坚心中虽然还是偏向南征,可确实犹豫了,更放缓了集结部队的速度。可就在这时,就在苻坚要逐渐听取大臣们意见的时候,冠军将军、京兆尹慕容垂找到了苻坚,并意气风发地道:“弱被强并,小被大吞,这是自然的道理和趋势,无法更改。陛下英明神武,适应天意,威名更是传播海内,且拥有百万劲旅强兵,韩信、白起那样的名将更是布满朝廷。如此实力,天下何人能够抗衡?更别说区区江南那弹丸之地。《诗经》言:‘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参与谋划的人多了,事情就不会成功),所以这天下的大事,往往只需要陛下一个人决断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和他人商议呢?当初晋武帝想要讨伐孙吴,满朝官员皆不认同,可晋武帝依然决定讨伐。最终,大事成功,晋国统一了天下。而陛下呢?您之才能胜当初的晋君百倍,您的国力更不是当初的晋国能够相比,为什么讨伐区区一个江南还要犹豫呢?”
  “哈哈哈哈……”
  听了慕容垂的话,苻坚猖狂大笑,从这时候开始便彻底下定了南征的决心。这以后数日的时间,无数的官员都来找过苻坚,他们反复说明利弊,反复说明不能攻击晋国的理由,甚至连苻坚的妻子都不顾宫中的规矩,对苻坚进行了劝谏。可这时候的苻坚已经完全被疯魔侵蚀了内心,他现在只相信慕容垂的话,其他的人都是放屁!
  因此,伐晋之战从此刻敲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