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湖湘源”可以订阅哦
彭德怀同志故居。
彭德怀的两封入党申请书
文 | 李日方 胡茜
革命战争年代,入党往往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和平建设时期,入党则意味着奉献为民的责任和兴国安邦的担当。
位于湘潭县乌石镇的彭德怀纪念馆里,有一幅名叫《入党》的油画,描绘着一位身着旧军队军服的青年军官,在同伴的注视下,左手捧《共产党宣言》,右手握拳,灯光虽昏黄,目光却坚毅。这位青年人,就是后来“横刀立马”的开国元帅——彭德怀。
彭德怀元帅叱咤风云的军事才能、彪炳千秋的人格风范、无限忠诚的坚强党性为人称道,但鲜有人知道他曾先后两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请求,而提出请求的时机更彰显出了共产主义信仰的伟大力量。
1
苦难之中觅曙光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出生在湘潭县乌石峰脚下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彭德怀童年少年时期挨过饿、讨过米,当过黄碛岭煤窑的童工,做过洞庭湖堤的堤工。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深深触动着他,使他将生命之根深植于旧中国苦难人民之中,也让他懂得唯有奋起反抗才是出路。《彭德怀自述》中曾写道:“童、少年时期的这段贫困生活,对我是有锻炼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忆到幼年的遭遇,鞭策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记贫苦人民的生活。”
不满18岁的彭德怀,毅然决然投身湘军。在去往长沙的路途中,忽遇大雨,他躲进一个山洞里,隐约听见洞中有滴水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水从岩缝里一滴一滴地落下来,竟把底下的石板滴出了一个凹陷的小洞。彭德怀若有所悟:外面的雨来得猛,也收得快;洞里的水,一点一滴,天长日久,便能穿石。1916年3月中旬,彭德怀在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当上了二等兵。他为自己取号“石穿”,决心以滴水穿石的意志为穷人谋出路。
2
高官厚禄皆可抛
湘军十年,彭德怀从二等兵升任营长、团长,可谓是一步擢升,前途斐然。
湘军十年,也是彭德怀苦苦求索的十年。他积极结交进步青年,组织成立“救贫会”,惩处恶霸,打富济贫。然而,他当时生活在被严格控制和频繁转战的旧军队中,接触不到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他形容彼时的自己“像海洋上的孤舟,隔离了国际、国内革命思想的联系,没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抱着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只有革命的要求和热情,没有革命的理论指导,因此,革命行动上有极大的盲目性”。
192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北伐战争打响。在攻打武昌的战役中,彭德怀结识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独立第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人段德昌。在段德昌的启蒙和北伐军中共产党的政治工作影响下,彭德怀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资本论>简介》等进步书刊。共产主义思想犹如茫茫黑夜中的曙光,造就了他义无反顾奔赴革命道路的人生际遇。时任湘军团长的他迫不及待地向段德昌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由于当时国共合作顺利,中共为照顾统战关系,决定暂不在他所在的第八军中发展党员。
第一次申请入党,彭德怀的愿望虽未实现,他宁抛高官厚禄、不舍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念却贯穿了一生。
3
革命低潮志不移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等先后英勇牺牲,大批共产党人被捕杀,革命陷入低潮。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在铺天盖地的反革命恶浪之下,彭德怀又一次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的愿望。
第二次申请入党之后,段德昌与彭德怀进行了深入交谈。他对彭德怀说,现在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你要准备作长期的艰苦斗争,也要时刻准备牺牲自己。彭德怀后来回忆这段谈话时说:“听了他的谈话,觉得身上增加了不少力量,改变了‘马日事变’后的孤立感;觉得同共产党取得联系,就是同人民群众取得了联系,也就有了依靠。”
一年后,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彭德怀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德怀在其长达三十余年的军事生涯中,总在时局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在湘军当团长的彭德怀,月薪为240块光洋。在平江起义时,他将自己所有的积蓄3800块光洋用作了起义经费。
坚守井冈,他率八百勇士力挡20倍于己之敌。
长征时期的彭德怀
抗日战争期间,百团大战,他用惊人的军事谋略导演了一出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战役活剧。
八路军出师华北之时,为节约军费,彭德怀只拿和师旅级一样的5元津贴费,后因财政困难更是主动减至1元。
保卫延安,他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创造了三战三捷的歼敌神话。
抗美援朝,他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军威国威。
20世纪50年代,在主持部队薪金制改革期间,彭德怀在谈到军官降薪问题时曾提及,他身为军委副主席,拿军队最高额的薪金,按购买力计算还抵不上旧军队当团长的薪金。即便如此,他仍然认为军官的收入比人民的收入偏高了,因而一再提出降低高级军官薪金的要求……
从宣誓入党的那天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不论顺境逆境、升沉荣辱,彭德怀都以坚定的信念践行庄严的誓词。
编辑丨胡歆宸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投稿邮箱:xtrbfk@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