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进化史:8000年前用勺子,7000年前开始用刀叉,3000年前换筷子


中国餐饮进化史:8000年前用勺子,7000年前开始用刀叉,3000年前换筷子。
考古发现,中国远古先民大约在8000年前就开始使用勺子了,之后是刀叉,然后才更换成了筷子,所以中国用刀叉的历史比西方更为悠久,而且长了好几千年。

华夏先民在八千年前主要使用勺子,与当时的农作物有关。彼时,农作物远尚不够丰盛,种类也不多,主要就是水稻与粟,烹饪方式简单,加点水煮成粥就行了,为了食用方便,勺子就这样诞生了。

最初时,极有可能随便找了一个类似勺子形状的东西来代替,但用的时间长了发现并不美观,也不好用,于是便开始制作勺子,随后就流传了下来。

浙江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前。考古时在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刀叉”,经过鉴定,发现是用兽骨打磨的,距今约七千年。

在青海宗日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骨质餐叉,这件餐叉长25.7厘米,有三齿,齿长9厘米。
随后,又在甘肃武威距今约4000年前的一处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套骨制餐叉,这个骨叉的型制为三齿状,与现代餐叉非常接近。骨叉、餐刀、勺子出土的时候是在一起的,说明当时是成套使用的。



其后,考古学家又在洛阳、广东、甘肃、山东等地的古墓中发现了商周战国时期的刀叉,说明刀叉在商周以及之前是普遍使用的不同的餐具有着不同的用法,勺子最初用来吃饭和喝汤,刀叉用来吃肉,筷子用来夹菜。古代中国的烹饪方法少,没有现在这么精致,烹饪方法多为烤和煮,因此刀叉和勺子用得比较多。

但在战国之后,刀叉就很少出土了,从各方面的记载来看,刀叉是被逐渐淘汰了,而改用了筷子。《史记》、《韩非子》中都有商纣王使用象牙当筷子的记载。《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由此可见,筷子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当时的筷子并不叫筷子,而是叫“箸”。那为什么我们中国慢慢地不用刀叉而用筷子呢,因为当时我们中国的烹饪技术已经摆脱了原始的状态,进入了文明时期。

战国之后,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吃得越来越精细了,整只的牛羊一般用来祭祀,平时人们吃的只是一小块肉,所以使用刀叉的频率减少。华夏古人除了喜欢吃米饭,还喜欢吃面条,人们为了方便,不可能吃一顿饭用到多种餐具,渐渐地筷子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相比于刀叉,筷子除了可以夹面条、夹肉,还可以夹菜、吃米饭,尤其到了宋朝时期铁锅的普及,人们的饮食发生了极大的改善,炒菜开始盛行,所以筷子成为了中国人通用的餐具。

从“周代八珍”中也能很好地看出来饮食的发展。“周代八珍”是由2饭6菜组成的,这些饭菜都是经过厨师精心烹饪而成的,只需要用筷子夹起来吃就好。之后,少数民族受了汉族的影响,也开始使用筷子,他们发现在使用的过程中筷子用起来非常方便。当时已经开始用水煮东西吃,如果用勺子或者是刀叉去捞,是很不方便了,因此筷子成为了主流。夹菜时也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说只能从上往下夹,这叫做“骑马夹”,从小往上夹叫“抬轿夹”,所以当时规定只能从上往下夹。

历史学家们推测,筷子最初的使用可能只用来把烤肉翻面,但有人把筷子伸到锅里夹出食物时发现筷子比刀叉管用多了。而中国也是最早食用五谷的国家,用刀叉来扒米饭显然没有筷子来的便利,而我国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烹饪大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普及了汤羹等炖煮类食物,但是无论刀叉还是勺子,都不能帮助古人从汤羹中把食材捞出来吃掉。

所以,华夏先民在3000多年前开始逐渐放弃刀叉而选择筷子,一方面是出于饮食结构的需求,在古代中国,大部分人的蔬菜食用频率要远高于肉类,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筷子比叉子更容易普及;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古代食物烹饪技术的持续发展,让筷子足以替代餐叉的绝大部分功能。


时至今日,中国人早已习惯使用筷子,欧美人则仍旧习惯用刀叉(只有数百年的历史),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更习惯用手指去抓取。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