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可不是靠公式飞起来的》.3 再谈浮空器


上一节中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浮空器的问题,本节再做一点补充。
为了让飞艇可以承载一定的有效载荷,它的体积就要建造的很大,这不仅仅意味着建造成本的增加,同时还要考虑在地面上的停泊,存放和操控,飞行阻力也会非常大,另外这个庞然大物的结构设计也不会很简单,火灾风险同样不容小视。虽然在好多国家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期,一再失败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损失。以至于在英国,无论如何,不得不停止任何在这种类型的飞行器的进一步实验。这项政策是否明智备受争议,但实验造成的损失却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直到二战爆发,飞艇的试验工作仍在德国和美国进行,美国甚至已经有了关于金属外壳的飞艇的实用提议。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阻碍了相关的实验工作,而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飞机)的稳步改进无疑降低了人们对飞艇重新产生兴趣的机会。但,谁知道呢!——就在 1958 年,一艘容量约为 150 万立方英尺的新型非刚性飞艇在美国升空,同时德国人从未完全失去对这种交通工具的信心。
在其他浮空器类型中,自由气球似乎已经过时。当然,自由气球在科学研究中仍有用武之地,例如探索大气层的外层区域。也有一些爱好者仍然将热气球作为一项运动参加。
至于系留气球或风筝气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用作观察战场的手段。 一战之后,它的主要用途似乎是英国皇家空军的展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系留气球再次发挥作用。这一次是为了保护海上重要城镇和船只免受敌机袭击;或者,更确切地说,迫使袭击飞机达到难以进行准确轰炸的高度。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尽管这种气球的用途非常有限,但它们仍然会以一个合理的数量存在——至少比自由气球或飞艇要多。
以下内容非来自原著

二战末期从日本飞到美国的幽灵气球炸弹-最早的洲际武器
图片来源二战期间曾经出现过哪些奇葩武器?- 知乎 (zhihu.com)

SZ200观光系留气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