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三胎算什么,我生了5个,还不是要自己去面对晚年的孤独荒凉


文|微橙子
这两天三胎政策释放后,网上瞬间遍布调侃戏谑的各种段子,朋友问我:三胎政策都出来了,你二胎任务都还没完成呢,再不抓紧就赶不上趟了。
我说我没那个勇气,生个一胎都人仰马翻,哪还有胆儿生二胎三胎?再说身为80后,眼瞅着这年龄也到了超高龄界限,就不凑那个热闹了。
这不止是钱的事儿,也不是国家配套政策给不给力的事儿,更是自身在养育孩子时人力不足的事儿。
因为养育成本可高可低,什么经济条件就给孩子提供什么水平的教育条件,是焦虑式鸡娃还是松懈式散养,完全看个人实力或观念。
但是你要知道,人类的幼崽在3岁以前是需要有人在家24小时全天候看护着的,特别是孩子生病需要上医院的时候,你能想请假就请假吗,没有人力后援,生下来谁照顾?
难不成夫妻都留在家里照顾三个孩子,家里没矿,全家喝西北风吗?
夫妻一方留在家里全职?有几个男人愿意做全职奶爸?当然,很多家庭单靠男方一个人的收入也承担不了整个家庭的开支,而女人全职带娃男人也觉得养家糊口的压力山大;
加上现在很多女人现在也不乐意做全职奶妈了,因为放弃工作对自己太没保障,看看如今这年年攀升的离婚率,婚姻的变数太大,一旦感情生变,失业失婚的双重打击让普通女人很难承受。
如果有老人带娃,平时老人帮忙照顾孩子,夫妻全职上班,晚上和周末接手倒还能应付过去,但是如果没有父母(公婆)帮忙带娃,对于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家务还得自己一手一脚管小孩上学后外加辅导作业的小家庭来说,二胎已经是奢侈品,三胎就更是顶级奢侈品的标配了。
你会说有钱请保姆看孩子不就完了,1岁多2岁就能上全托的早教班,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以上是有钱人的思维,也是还没有真正做过父母(以及没有亲手带过娃)的想当然思维。(今天讨论的重点也是普通夫妻生不生三胎的问题,巨有钱的富豪和女明星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反正对我来说,自己生的孩子是没办法假手于人一定要自己亲手照顾才放心的。
当然有父母公婆帮忙的除外,你若是真的放心把一个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小幼崽交给一个完全陌生、从家政市场上雇佣的保姆手里,我会佩服你心理上的强大。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类只会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孩子,对于保姆来说,给你看孩子只是一份烦琐劳累的工作,是很难带着多深厚的感情来对待你孩子的,既然是工作,可以认真对待,也可以偷工减料应付了事,你别指望人家拿了你一点工资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像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不打骂不虐待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不给孩子吃不该吃的东西就谢谢了。
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好保姆是有,但不得不说,着实难觅,请过保姆看娃的夫妻或许对这点会深有体会。
对于配套政策,什么产假延长,产假期间工资福利和在岗时一样,生育全额报销等等,这些政策听听也就罢了,即使后面这些配套措施落地,也只是对于体制内有稳定工作的女性而言,或许能享受到,因为相对来说,体制内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相对还是规范严谨的。
但对于在体制外(私企民企)就业及自由职业者的女性来说,就算你配套政策再好,她们基本上也享受不到这样的福利,你生个一胎二胎就已经让老板很烦了,还要来个三胎?
不被炒鱿鱼就谢天谢地了,你的晋升加薪就更别指望了。
还有广大农村的已婚育龄女性,这些什么配套福利也是跟她们没什么关系的。
城里的职业女性带娃是难题,农村的女性就更是难题,生个三胎生活压力有多大自不必说,不和丈夫一起出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根本养不起父母和孩子,出去打工则完全没有办法照顾只能让孩子们做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几面,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就更不必说无法顾及。
有个老乡生了三个孩子,夫妻二人长年在外打工,孩子们全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结果学习一个比一个糟糕,行为一个比一个叛逆,四处惹事生非,如今人到中年的她一提到孩子就头痛,常常跟我说:
“唉,早知如此,生那么多干嘛?”
还有一对邻居老夫妻,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家里两个儿子相继生下了孙子孙女,老两口帮了这个顾不上那个,为此两个儿媳妇怨声载道,为了平衡儿媳们的心理,老夫妻俩不得不分身帮忙带娃(老太太去大儿子那边,老伴去小儿子那边,硬生生地把他们分离了),女儿看着父母只顾儿子,顾不上自己,心里也颇不舒服觉得父母眼里只有儿子没有女儿。
妈耶,看了老夫妻俩苦逼的老年生活,我更不想多生了。
有人说放开三胎不见得会刺激三胎的爆发式出生,但一定会刺激二胎的爆发式备孕,这个倒很有可能。
因为三胎一开放,人的生育期待马上就会升级加码变成“三胎不生,二胎总是要的吧?”,顶格的够不上,够上次级标配也是好的,特别是对于一胎是女儿的家庭,公婆和丈夫大多会轮番给女人洗脑:再生一个凑成个“好”字就齐啦,再加把劲吧!
那么,本就在婚姻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人就会不得不生二胎,因为看看人家有的三胎都拼了,你二胎都不生怎么说得过去?如此一来,自然就给女人造成一种新的心理压力。
此前一直在说生育自由是由女性决定的,其实大多数经济上弱势的女性是没有什么生育自由可言的,决定她们生与不生的,始终是男人,是婆家。
所以说到底,不管是放开二胎或三胎,你生或不生,最终还是要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有话语权。
再聊聊我们家的情况吧。
我父母生了5个孩子,我三个姐姐,一个哥哥,我是超生的80后。
当年我因为是超生的人口,所以没有分到田地,罚款之外,家里唯一值钱的一组新打的衣柜被计生人员强行搬走了,很多年之后,我爸又把柜子给赎回来了,因为舍不得——那个柜子是父母共同努力建设家园的见证,承载着他们的辛酸泪水与生活记忆。
柜子重新搬回来后,放在了给我睡的那个小房间,父亲重新给它上了油漆,保护得很好,几十年过去,我现在回老家它还发挥着重要的收纳作用。
在我和姐姐们尚未出嫁的时候,别人总是打趣我父母:“真羡慕哇,看看你们家4朵金花,一个儿子,以后养老可就不愁了!”
我们5个孩子相继成家后,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姐姐们都生了两个孩子,每天家里家外忙得不可开交,哥哥也生了二胎,父母年纪稍长后于是关掉自己的店铺帮忙带孙子孙女,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妈因为始终不习惯城里的生活,这两年还是回了老家住,70好几的老父亲适应能力相对强些,依然在为孙子孙女发挥余热。
而我自己有娃后也是忙得前胸贴后背,加上自己不甘现状折腾来折腾去,离开本省去了外地定居生活,对父母就更是无法尽到身为女儿的孝心,说得委婉些是有心无力,说得不好听是不孝之女,虽然父母也理解我的选择,但说到底心里是藏了诸多愧疚的。
让父母宽慰的是,我哥嫂很孝顺,很贴心,他们的晚年生活跟很多老人相比,还是愉快的。
我有时问我妈:妈你跟我爸生了我们5个孩子,为了养育我们付出那么多,我却没有办法陪在你们身边照顾你们,后悔不?
我妈说:哪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只要你们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我们就高兴。
我仔细想想,我爸妈辛苦抚育了我们,其实最后也没享受到我的什么回报,不说别的,哪怕是精神上的,也只能打打电话看看视频一年回个一两次,并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予亲情滋润。
我倒是常叫我父母也来我这里住住,但是他们既不习惯也不想,怎么都不愿意来,我妈现在一个人在老家住,每回跟她电话问她怎么样,她都说:很好很好,你放心好了,不要担心我。
对于父母来说,哪怕她明明觉得孤独,也不想告诉你,因为不愿意增加儿女的心理负担。
只是有一回和我妈说到以后的生活,我妈说:你爸年纪再大点,也是要回老家生活的,人总是要叶落归根的,到时就我们两个老人在老家互相照顾了,你姐姐她们虽然嫁在本地,可也各有各的生活,她们也有给公婆养老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我们也不可能跟着她们一起生活。
我说,那就跟我们一起住啊。我妈说:那也不现实,你在外地那么远,我们怎么习惯得了?
你看,我父母那么多个孩子,晚年的孤独和寂寞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其实听到我妈这么计划,我心里特别辛酸……
父母的人生让我对生育这件事最大的感悟就是,不管生一个还是生多个,其实都只是一个过程,作为父母只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与骄傲,以及全身心付出的满足;
但是等孩子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就都会身不由己陷在他们自己的生活洪流中,没有太多的余力去顾及你,人生的晚景最终还是要自己去面对。
多子多福的话,我是不相信的。孩子越多,在孩子们长大后反而关系越难处,所有的大家庭莫不如此,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我对多生没有执念,对生男生女也没有执念,生一个,体验了做父母是什么感觉,就觉得够了,我也不指望孩子给自己养老,最大的愿望也就跟我父母一样,只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就足够。
但是,对于积极生二胎三胎的男同胞女同胞们,我是发自内心地钦佩,毕竟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离不开充沛的年轻人口资源,你们都是生活的猛士。
为国家的人口增长继续做出贡献的艰巨任务,我一把中年的骨头怕是经不起折腾了,就交给你们啦!
—完—
*往期文章:《宋丹丹:我和初恋情人的分手,他早有预谋》《不好意思跟别人谈论老公的已婚女人》《奋斗5年,终于买房,收房那天却泪流不止》《你一女的,这么能吃,像头猪一样!》《“专业做鸡十年”,对不起,江苏南通的房女士不想戴这顶帽子!》《一个单身妈妈的情与爱》《妹妹答应捐赠骨髓救白血病姐姐,可术前反悔了!姐妹瞬间成了仇人……》《杭州杀妻案与庭审有关的几件事》《吴越:饰演凌玲这个小三,情非所愿》《临死前的最后两个小时》《《失乐园》:婚外有情,一分快乐,九分痛苦》
作者微橙子:聊一聊世情冷暖,谈一谈江湖人生。微橙子公号id:wczi2016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