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少女早就不需要别人来提供情绪价值了



文|微橙子

前几天带孩子去逛书店,因为六一放了三天假,孩子找了几本书坐在角落里看得津津有味,我等得无聊也在一旁挑了本书闲翻,翻到白先勇先生的《细说红楼梦》。
关于红楼评说的版本太多,各有各的解读,相对很多红学家们板起脸来的正统解读,蒋勋说红楼的角度也有新意,但个人感觉还是白先勇的更有一番意趣。比如他解析宝玉的性:
他认为宝玉虽然后来跟宝钗成婚,完成了世俗意义上的夫妻性爱,但他和宝钗在一起的时候,他身上的那块玉已经丢掉了,整个性灵已经失去,只剩下空壳在这个世上,所以他最后在肉体上与宝钗的结合,只是为了儒家的传宗接代而担起宗祧的夫妻关系。
他真正的肉体给的并不是宝钗,而是花袭人。

袭人在他的生命里扮演的角色绝不止是一个丫鬟,而是宝玉的另一个“母亲”,因为王夫人对宝玉并不是很亲近,在宝玉的成长岁月里,对他尽到一个母性式的照顾、慰藉、保护的人是袭人;
袭人对他充满着母性的关爱,对他的前途和一生呵护备至,所以对宝玉来说,袭人是他的妾,也是他的太太,他的妈妈,和佣人的复杂体。
宝玉精神上爱的当然是黛玉,但是黛玉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所以他跟黛玉的缘份是“仙缘”,只能在心灵上交流恋爱,没有办法发生男女之间的性爱,更没法想象他们之间结婚生子,因为一突破肉体关系就亵渎了他们之间的纯爱。
可宝玉终究是凡人,会有肉体上的需求,袭人跟他初试云雨,并不是随便的耍弄,其实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因为袭人对他来说是女性的整个代表。
那天这一看就上瘾了,我们在新华书店看书直到天黑肚子饿得咕咕叫,才想起得吃晚饭了。
书好读,文好品,意好解,但常常遗憾当下的生活缺少大块的时间读书,身为一枚中年老母每天的生活不夸张地说,跟打仗一样:
1.早上6点起床做早餐,做早餐的间隙赶紧把衣服扔洗衣机,还得抓紧时间把内衣裤手洗了;
2.7点准时出门送孩子去学校,回来的路上顺便买个菜,接着回来晾晒衣服;
3.收拾好自己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4.中午自己随便吃点什么填填肚子;
5.5点左右准备接孩子;
6.回家后叮嘱做作业,自己赶紧淘米洗菜做饭;
7.晚饭后收拾餐桌和厨房,收纳衣服;
8.20:35左右给孩子洗漱,孩子还没学会自己洗头,洗完吹干,再陪孩子玩会;
8.21:00做点夜宵或洗切点水果给孩子吃;
9.21:30左右让孩子睡觉,自己再去洗漱,折腾一下就22点了;
10.孩子睡着后,我还得检查一下全天的工作哪些有错漏,第二天的事情哪些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半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直到23点,一天的事儿才基本弄完,这个时候才终于有了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但还不能放松下来刷手机什么的,因为还报了一门网上的内容剪辑课程,白天没时间学习消化,只有等晚上得空时看看当天的内容,消化完课程夜就深了,于是再翻两页放在床头的书便疲倦地睡去。
第二天又跟打了鸡血般。
其实,有孩子之后,我很多年都没有整块的时间追什么剧看什么节目了,偶尔在做饭的间隙看一看,所以现在什么剧或影片热播也不太了解,直到网上讨论得如如火如荼才抽空看看剧情梗概什么的。我有时也会写写综艺节目或某个剧的片段,也是利用做饭的空档才瞄上那么几眼的。
按说这么忙碌的日常会让人很崩溃才对,我却觉得越忙越精神,越忙越觉得充实不空虚,大约跟我父母一样,闲不得,天生就是劳碌命。
更年轻一些的时候吧,忙起来还会抱怨抱怨,觉得怎么别人就活得那么轻松,自己却天天灰头土脸地年头忙到年尾,命运果真是不公平的啊,可年纪越长,心态却越发平和了,别人悠闲轻松必然也有你看不见的烦恼与付出,不管是看起来很美好的生活还是看起来兵荒马乱的日子,都自有其不为人道的种种。
这种想通,既有对既定命运的接受与自觉承担,也有人至中年后更加懂得了自我体恤与关照有关。
我从小就是个在精神上活得比较沉重的人,大概是由于小小年纪便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有关,很小的时候我就明白人生是一场谁也无法依靠的旅程,任何阶段都只能依靠自己;
年少时父亲常常告诫我们,人情似纸张张薄,来到这个世界就别有等靠要的心理,女孩跟男孩一样,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过得好。
在父亲这种强烈生存意识地灌输下,我们家几姐妹个个活得都像女汉子,有的时候解决问题、接受命运考验的关口上甚至比男人还男人,没有一个矫气的(真相是也没条件让你矫滴滴)。
当然我说比男人还男人不是说长相作派上像男人,而是对生活的承担力与内在精神意志上,像男人。
我失过学,做过小生意,私企打过工,也曾考入体制内上班多年,又跳槽民企,再到自己创业单干折折腾腾N多年,总算找到了自己相对喜欢的就业方向,可以说我总是有种未雨绸缪的危机感。
我这种个性,好的方面是对人生从来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想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下走,不好的方面是似乎活得相对紧绷,难得轻松,因为你始终无法全然放松地说“管它呢,去TM的!”
比如我总是无法放下工作,即便有男人愿意让你靠你也不想靠,因为在靠的过程中并得不到真正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当然这个感受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女人就是可以安心地靠,理直气壮地靠啊,就觉得有人靠着心理上就有幸福感,可我怎么都产生不了这样的感觉,越靠可能会越心难安的那种,所以不是享福的命;
比如我一直没什么物质消费和社交的欲望,逛街购物社交这种行为对我丝毫起不到治愈的作用,我没法从中得到快乐和放松的感觉;
比如我对旅行其实也不热衷,如果不是为了陪孩子旅行长长见识,有空闲时间我宁可在家宅着收拾整理;比如我对吃喝没什么讲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一碗面条或水饺就能应付且不觉得辛酸……
说白了就是极度欠缺生活情趣,对于很多人来说,我这种人刻板、枯燥又严肃得紧,写到这忽然想起主持人李静曾鄙夷地问每天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在护肤保养上的伊能静:“你这样活着有意思吗?”这句话;
可是如果有人问我“你这样活得有意思吗?”,既没社交欲望,也没消费欲望,然后每天还这么苦逼哈哈地工作、照顾家庭,像个机器人一样,有什么意思呢?
可是我想回答的却是:有意思啊,我觉得每天都很充实,然后因为我的努力与付出,可以让家人生活得更开心更快乐,我就感觉有意思。
所以像我这种人其实是比较典型的付出型人格,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接受或得到,如果一直让我得到又得到些什么,我反而会有种恐惧不安的感觉,之所以更享受付出的过程,因为那会让我觉得是具备自我掌控的,不是被动的。
被动接受多可怕啊,只要对方一旦停止对你的好,你就懵圈了,可主动付出的时候,那根线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的,你可以放,也可以收。
当然人至中年过后的我现在相对不像以前那么紧绷了,付出的同时也知道了要适度地自我关爱,不再事事都想着让别人关心你体贴你,事实上最懂得如何爱自己的人永远是自己。
很累的时候,也会给自己稍加调节,比如周末陪孩子出去玩得晚了,干脆在外面吃完饭回来,给自己放放假;比如身体不舒服了,也会去按摩舒缓筋骨;比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也会痛快地自我奖赏。
当然我喜欢的东西不多,高质量的纸质本书籍永远是我的最爱。可能我对花几千买衣服没什么感觉,但对花几千块钱买书,绝对是没有二话的。
买书在当当网相对优惠些,但每每在新华书店看到心仪的书,我二话不说就入手了,管它打不打折呢,抢先拿到手里一睹为快才最重要。

也正因为喜欢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我的内心世界才始终不那么荒凉,我仍然记得很多年前,那时工资收入很低,没什么钱买书。
那时仅仅一本旧书店里淘到的枯燥的马可.奥勒留所著《沉思录》就欢欣不已,这本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于人生伦理的思考(比如个人的德行、灵魂与死亡、欲望解脱与内省等等)兼及自然科学,每每读到某句精妙的思考竟然能让我读得一个人躲起来哈哈大笑,顺手摘录书中几句妙语以供分享:
*“这条黄瓜是苦的。”丢掉它。“这条路上有荆棘。”转弯走。这就够了,用不着再加上一句:“为什么世上要有这种东西?”因为你会要被通达自然之理的人所讥笑。
*人们互相蔑视,同时又相互阿谀奉承。他们总是希望爬得比别人高,同时又匍匐在别人脚下。
*人总是想退隐乡间、海滨、山林,你也曾经全心向往这种生活。但这完全是一种庸俗的想法,因为你尽可以随时退隐到自己的内心去;没有任何地方能比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更无烦扰,尤其是如果这个人的内心海阔天空,他只消静心敛神,立刻就可以获得完全的宁静(所谓灵魂的宁静,我指的就是内心的秩序)。第一,外在事物与心灵无关,它们无欲无求地存在于心灵之外,一切的纷扰都来自内心;第二,你眼前所见的一切都瞬息万变,终将归于湮灭,要始终记得,你曾经见过多少这样的变化。“宇宙在不停地变化,生活只是我们的观念。” 
*纵使你的生命可以延展三千年,甚至三万年,要知道一个人只能死一次,也只能活一回:所以,顶长的寿命和顶短的都是一个样。因为所谓‘现在’,对大家是一样长的……长寿的与夭折的人所放弃的是一样的多;因为一个人所能被剥夺的只有‘现今’,事实上只有这个是他所有的,而他所没有的东西,他当然也不会失掉。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后来我精神上的很多困惑,偶尔遇到一本郑石岩的《禅.心的效能训练》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感悟。
此后人生中的很多问题,包括工作上的感情上的生活上的人际方面的种种问题,我基本都能自我消解。

静下心来读书,是一件真的能治愈心灵的事情。
我写公号这么长时间,给我来信的读者最多的咨询就是感情困惑,其实一切答案在书中都能找到。
一个人所有的问题不过都是思想的困惑,只要解决了思想上的疑虑,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澄明如镜,进入到另一重万里晴空的境地。
想让心灵彻底平静下来,除了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外加读书思考给自己不断添加精神的养份,让内在持续保持丰盈状态,本自俱足,才不会向外索求他人的关注与开解。
除此之外,我暂时还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完—
*往期文章:《生三胎算什么,我生了5个,还不是要自己去面对晚年的孤独荒凉》《你一女的,这么能吃,像头猪一样!》《“专业做鸡十年”,对不起,江苏南通的房女士不想戴这顶帽子!》《一个单身妈妈的情与爱》《妹妹答应捐赠骨髓救白血病姐姐,可术前反悔了!姐妹瞬间成了仇人……》《杭州杀妻案与庭审有关的几件事》《吴越:饰演凌玲这个小三,情非所愿》《临死前的最后两个小时》《《失乐园》:婚外有情,一分快乐,九分痛苦》
作者微橙子:聊一聊世情冷暖,谈一谈江湖人生。微橙子公号id:wczi2016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