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总统,嫁船王,杰奎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希拉里为何会崇拜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电影《第一夫人》里,有一个镜头很令人震撼。
肯尼迪遇刺,鲜血喷射到杰奎琳腿上,和她粉色的香奈儿套装上。
黑色的凯迪拉克飞驰往医院,杰奎琳一路上抱着中枪的肯尼迪,扶着他迸裂的头。
电影的表现力再强,文学家即便是神笔马良,也道不出人在那时候的全部感觉,扮演杰奎琳的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说:
“世界上很多女人都会失去丈夫,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打死在自己身边。”
所以这部电影最令人震撼的,其实是杰奎琳之后的表现。
刺杀过去之后,杰奎琳曾经去房内洗浴。喷头下,鲜血从她的后背混着热水流下,她狠狠哭,狠狠擦,一张脸几乎整个扭曲。
那是痛苦、崩溃、绝望、毁灭的感觉。
但在众人面前,孩子面前,葬礼上,杰奎琳克制、冷静、坚忍,从未失态。
她用平静的语气跟孩子说,你们的父亲去天堂了,因为你们在天堂的兄弟需要陪伴。
真实的杰奎琳无疑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但母爱始终是她的亮点。1963年8月,杰奎琳早产的小儿子帕特瑞克不幸夭折,她长时间没有公开露面。
她后面是带着丧子之痛,陪肯尼迪争取连任的,却不料丈夫又死在身边。
她女儿又问,父亲说再见了吗?杰奎琳回答,当然。但她又告诉女儿,卡罗琳,你是大女孩了,我希望你勇敢。
你要勇敢,这也是杰奎琳母亲经常说的话,所以杰奎琳1岁时就被扶上马背,中学毕业时填写的志愿,就很大胆、反叛、另类:
不做家庭主妇。
要知道,美国那时的大学教育,是以培养好主妇、好妻子为目标,美国女性那时的普遍理想,就是做一个好妻子、好主妇。她们曾经连独立开设银行账户的权力都没有。
肯尼迪遇刺时,杰奎琳34岁,葬礼上,她手牵两个孩子出现了。戴着黑色头纱,在丈夫灵柩前下跪哀悼。
她没有哭,但所有人都看到了她的悲伤,那是冰样的,庄严的悲伤。她的勇气和仪态令人动容。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大仲马的《玛尔戈王后》。
玛格丽特在情人死后,躺在长椅上死了一样。身边的人连安慰的话都不敢说。
她前脚从刽子手手里买下情人的头颅,用防腐香料保存好,后脚就赶回卢浮宫,珠光宝气地参加了盛大的宫廷舞会。
她哥哥查理国王小声提醒她:注意!胳膊上有点血迹……她说:没关系陛下,只要我嘴角上挂着笑容!
玛格丽特既是公主,又是王后,她代表了王室的荣誉。那是一场重要的舞会,她必须参加,不死就得参加。
她个人的一切,都必须掩埋起来。
实际上杰奎琳也差不多。
她是第一夫人、母亲、妻子,她要面对媒体,面对公众,面对白宫官员,代表白宫,代表肯尼迪家族,代表自己,处理葬礼事宜,安抚和保护孩子。
她撑不住也得撑。
肯尼迪即便无数次伤害过她,那也是她丈夫,她孩子的父亲,就像他死了,也是美国第35任总统。
杰奎琳与肯尼迪关系复杂,爱恨交加,但至少是利益、名誉、家庭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辱俱辱。而且最后阶段,肯尼迪已经认识到杰奎琳的价值,曾主动示爱,两个人的关系得到修复。
只不过这时候的杰奎琳,说“不要嫁给总统!”,是可能的,跟牧师说,“我从来没有想要名望,我只是恰好成为了肯尼迪夫人”,绝不可能。
因为她从小所受的就是嫁给名望的教育,肯尼迪从竞选到在职到再次竞选,她都曾不遗余力。
她就是嫁给肯尼迪,也用过手腕,她曾经很明确地跟闺蜜表示,她必须拿下肯尼迪。
她还在明知肯尼迪不断偷情的情况下,就像法国宫廷时代的上流社会一样处置:大家都知道对方不干净,却都当没有,必要的时候还会竭力帮对方掩盖。
因为忠诚不重要,上流社会的身份、地位、荣誉才重要,真相不重要,利益才重要。区别只在,杰奎琳洁身自好,她只曾冷静、智慧地处理利益关系。
权势和情感,有时候只能要一样,不懂其中奥妙,没有这种明智和手段的女人,进不了那个阶层。进去了,也保不住。这叫大局为重。
杰奎琳的祖籍,正是法国,她早年也在法国上过学,所以她的法国风不只是因为法国很时尚,很艺术。
杰奎琳的先祖是木工出身,她那个家族是移居美国后,才逐渐挤入上流社会的。但是到杰奎琳少女时代,那只是挂了个上流的牌子,家业已经被她父亲几乎败光。
这后面,要不是杰奎琳的母亲果断与那个花花公子、败家子离婚,又改嫁了一位富豪,杰奎琳就过不上优裕的生活,接受那么好的教育。
杰奎琳的母亲是很现实的,她曾经教育女儿,社会地位和荣誉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杰奎琳的择偶,就也很现实。
斩断某种情丝干脆利落。
但这绝不意味着杰奎琳是一个简单、浅薄的女人。
杰奎琳小时候,少女时代,年轻时候,都是美女胚子,张张照片可爱、迷人。
但是成年后,她就有些走样。
两眼之间,非常之宽,相貌、身材都不见得有多大诱惑。所以她能够先后嫁总统,嫁当时的世界首富希腊船王,并成为美国人眼中最美的第一夫人,靠的主要是性格、气质、能力、知识、见识等魅力。
杰奎琳独立、外向、坚定、坚强、执着,高贵、优雅、端庄、时尚、知性、幽默、智慧。
她骑马、跳舞、读书、写作、绘画、诗歌都很擅长,还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国语言,跟谁聊,聊什么都行。
她大学时,曾经获得过时装杂志的新闻奖学金,做记者时,就因为独立、独特、热情、智慧鹤立鸡群。不然,身边美女如云的肯尼迪也不会特别注意,感到惊艳。
肯尼迪家族找媳妇,那当然要综合考虑,缺哪样都不行,尤其要看对方有多智慧、体面,是否能够给家族带来美好声誉与影响。
事实证明,肯尼迪娶杰奎琳娶对了。肯尼迪的竞选,杰奎琳功不可没,肯尼迪上任后,美国人更喜爱的是杰奎琳。
就连赫鲁晓夫、尼赫鲁、戴高乐这些政要也每每被她迷住,喜欢把她作为交谈对象,以至于肯尼迪有一次说,我是在陪肯尼迪夫人出访。
杰奎琳当然是一个很能花钱的女人,这一点不但肯尼迪有点受不了,就是后来的船王也感觉肉疼。
但是杰奎琳的品味并非奢侈品支撑的,她的确修养高,品味高,眼光独到。
所以她就不但成了“外交武器”,男人们幻想喝下午茶的对象,也引领时尚,改变了美国粗野的形象,创造了“杰奎琳风度”,让欧美女子也为之癫狂。
欧洲的设计师们认为,她创造了“美国从未有过的时尚趣味”,整个欧洲的女子认为,她引领了时尚潮流,而美国女人,则下至18上到80,都在疯狂模仿。
杰奎琳人气之高,到哪都会引起轰动,最有趣的是,美国电台在预报完天气之后,播音员总要加上一句:“晚安,肯尼迪夫人,不论你现在在哪。”
这种事只怕绝无仅有。也难怪她去世后,媒体会说,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但就是这样一个杰奎琳,也挡不住肯尼迪出去偷腥。
肯尼迪的情人中,最著名的是玛丽莲·梦露,据说,梦露还曾给杰奎琳打电话,让她让位。但杰奎琳只是淡淡回答:“那你可以替我完成第一夫人的职责了,它实在太累人!”
梦露这样的女子,只可能是肯尼迪的情人,这一点杰奎琳万分清楚,但梦露不清楚。所以她就稀里糊涂地死了。
人们猜测,这主要是因为她嘴巴太大,没有分寸,犯了大忌。
杰奎琳不只是一位妻子,她更是战略伙伴,这一点没有人可以代替,所以当她与肯尼迪的婚姻出现危机时,老肯尼迪才会那么着急,要亲自出马说合。
而杰奎琳当然也非常看重这种伙伴关系。她们这类女子有爱情更好,没爱情无所谓,从来不会以爱情为第一。
不然,她不是早已离去,就可能让梦露那些对手哭泣。梦露她们跟她根本不在一个段位。
杰奎琳后来不怕放弃美誉,要远嫁希腊船王,其实是不得已。
肯尼迪家族不断有人死去,说明这个家族的处境非常危险。美国既然保护不了杰奎琳的孩子,那她当然要自己想办法。
船王有钱有势力,再加杰奎琳带着孩子改换门庭,那就足以保证安全。
杰奎琳肯嫁,船王当然是很欣然的,因为杰奎琳是世界著名的女子,非常了得,那对他代表了身价和声誉。
但是他们的结局并不美好。
日常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船王失去儿子后,还把责任归咎到杰奎琳身上,认为她不吉利。
这老头甚至发展到在一场盛大宴会上,公开侮辱杰奎琳,大概是希望她主动离开。但是杰奎琳在众目睽睽之下,以失望和悲伤的沉默承受了。
她没有在大众面前丢分。
1975年,船王去世,他在遗嘱中剔除了杰奎琳,并签署了离婚协议。
杰奎琳从船王女儿手中争取到2600万美元,跟船王家族一刀两断。
这时候,正是美国女权高涨,职业女性喷涌之际。女性争取到更多权力,也不再以嫁人为第一目标。杰奎琳拿得起,放得下,她转头回来,进入了出版行业。
杰奎琳做图书编辑的时候,46岁。那只是个普通编辑而已,她也并无出版经验。
但她认真、刻苦、努力,从阅读书稿、撰写书评开始,每周工作四天。
杰奎琳的年薪只有一万美元,她其实只是喜欢跟书籍和文字打交道。她为余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做20年。
她起先只是阅稿编辑,后来做了艺术、历史、回忆类书籍的专职编辑,经手出版的书籍达上百部,很多都是畅销书。
这包括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漫步》,和法国历史、艺术系列等。
杰奎琳一生都爱看书,她曾经说:“书籍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深化你的辨别力,每一本书都将你带向不同的道路。”
类似的话她对希拉里也曾说过。
杰奎琳是希拉里的偶像,这包括许多方面,她曾经在自传里说:“从懂事起,我就钦佩、尊敬杰奎琳。”
杰奎琳博学多才,她的公寓和别墅都像图书馆,希拉里有一次去拜访她,她对希拉里说:“要做一个读很多很多书的女人。”
希拉里不管政见如何,都算一个很自信很强大的女人,但早先跟杰奎琳相比,确实差些火候。有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杰奎琳有一次邀请希拉里出海,游玩中,有很多人爬到十多米的甲板上跳水。
有人让希拉里也试试,希拉里不敢。口哨声和掌声四起,希拉里被激上去了。
希拉里到了上面,依然犹豫,这时候杰奎琳说,希拉里,我知道你不想跳,别跳!不管别人怎么说,你不要听他们的!
杰奎琳从小特立独行,还曾被学校开除。她不迷失,不虚荣,不在乎,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她只肯听从自己,尊重自己。
希拉里下来了,那一刻受益匪浅。强大、智慧的杰奎琳,必须是她的偶像。
杰奎琳后来生活在纽约,又有了伴侣,也依然关心公共事务,保持着良好的形象,这包括衣品、礼仪和身材。
她是很自律的,到了60岁也没有身材走样。她是永远的“杰奎琳风度”。
但是很不幸,1994年,她查出淋巴腺癌,不久去世,终年65岁。
杰奎琳原本希望丧事从简,只在亲友间进行,但她的葬礼仍旧全国转播了。那已经是克林顿时代,克林顿为她致了悼词。
杰奎琳仍旧葬在肯尼迪身边了,她对肯尼迪家族的最大贡献,本该是保全、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孩子,但她仅仅去世五年,她那个曾被《人物》杂志评为“美国最性感男人”的小约翰,就飞机失事了。
人们仍旧认为那是一场谋杀。
最终,杰奎琳只剩下女儿卡罗琳了,她一直从政,现在是美国驻澳大利亚大使。
肯尼迪家族像是遭到了诅咒一般,不知道杰奎琳当初要是嫁给别的男人,会是什么天地。
她这样的女人,本来可以不依附任何男人。
• END •
文/九鸦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