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卫战:何鸿燊10块钱闯澳门的传奇,还是算了


1941年底,香港大学理学院的大三学生何鸿燊,中断学业,参加了义勇军。

香港的征兵,是从1939年开始的,到1940年,已经征到55岁以上。这很像是积极备战的样子。
香港是中国对外的门户,于抗战意义重大,日军早就蠢蠢欲动。
全面封锁从占领广州、海南岛后,就已开始,日军对珠江、深圳一带的轰炸,也已是家常便饭;1940年秋,日军南进开始,局势更为紧张,英国人当然要进行防御准备。
但英国人其实并没那么积极,他们依旧还活在梦中。
英国这许多年来日子顺遂,只想拿钱不想投入,就仿佛它的既得利益如同王位,可以世袭一样。所以此时的英国军备不足,兵力不足,又得对付德国,就只好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他们以为只要许下不支持中国抗日的承诺,又一再与日本签下各种退让条约,就可以赢得时间,保住在远东的利益。
英国这一点跟美国基本差不多。美国作为后起之秀,多年来一直擅长渔翁的角色,如今对日对德,当然要故技重施。
只可惜,他们玩来玩去玩自己,几乎同时爆发的珍珠港事件与香港之战,瞬间将这两只大大的梦幻气球戳破。

爆裂的声音很难听,所以早晚发生的太平洋战争,从英美的角度来说,倒像是一场被打痛的反应。美国就连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都曾忽略,那简直是谜一样的猪相。
英国人实际是到1940年9月后,才听从中国政府的建议,开始加强马来亚、新加坡,和香港的防御的,但时间已经非常仓促。
最奇的是,他们依旧还在敷衍。
英国人不是没有香港防御的预算,它都增加到了500万英镑。但英国又是自相矛盾,朝令夕改,变化多端的,整个像官渡之战时的袁绍。
他们一会觉得日本人非打不可,一会又觉得日本人不敢见谁都打。
一会要坚决保住香港,一会又觉得它只是一个基地,能尽量拖延时间就行。
一会顾忌很多,心里害怕,一会又谜一样的猪相,挂上谜一样的自信。
他们的驻港英军司令曾经认为:
大英帝国的士兵并不像中国人那么好惹。九龙半岛防线至少可以守半年,整个港岛完全可以守一年。
所以,英国人还是身在尘埃,仰望星辰的。

(战前香港)
局势紧张,战事迫近,英国人的脸如六月的天,这就是香港保卫战打响之前的情况。
但何鸿燊加入义勇军时,战斗已经打响,而且并非自愿。
日本人已经发起进攻,学校只好关闭,大学生们是在要求下加入的义勇军。据说,何鸿燊当时是很退缩的,曾一路念着阿弥陀佛,直到被分配去航空救护队,才有点安心。
但他其实并没去航空救护队,而是又被分配到防空警报监督室做了接线员。这可真是幸运,不是一般的幸运。
何鸿燊有好色之名,也很喜欢讲自己的艳遇,他后来在港大90周年校庆的晚宴上,曾经说:
“我(当时)跟36个女孩子一同睡在一个房间。”
而真实的情况是,那36个女孩都是防空警报监督室的接线员,男的只有他一个。

战时嘛,根本顾不了那么多。
所以何鸿燊其实并没上过前线。他后来想起十几位参加义勇军的亲戚,并为他们死在战场而唏嘘,这毫无问题,而他在采访中说这段话,就有问题:
“我二伯公何东消息十分灵通,日军炸香港前四日,他已获日本朋友通知,叫他坐船去澳门休息。我是航空救护员,不出走便给日本人抓去赤柱集中营,所以便卸下‘蛤乸衣’(义勇军军服),坐渔船去澳门。”
“当时,全澳门只有两个姓何的来自香港,便是我和何东。”

问题一:何东是香港首富,何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他跟日本人是有交情的,所以提前4天,就得到消息,去了澳门。而何鸿燊又何尝不是?
何鸿燊的传记作者中,最权威最学者的,应该是杨中美博士。杨博士是旧金山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曾经在他所著的《赌王何鸿燊传奇》里说:
何鸿燊在香港沦陷之前,就认识了英籍日商斋藤,何鸿燊之所以一到澳门,就去了联昌公司担任秘书,正是因为斋藤介绍。
而这件事的大概情况是:
何鸿燊所在的防空警报监督室,设在一所花园洋房的地下室里。这所洋房属于著名富商何甘棠。而何甘棠又是何东、何福(何鸿燊爷爷)同父异母的弟弟,何鸿燊的另一位叔公。

当然,他还是李小龙母亲何爱瑜的养父。
何甘棠风流成性,妻妾如云,但又乐善好施。当年,何福的三个儿子世耀、世亮、世光(何鸿燊父亲)炒股失败,一个疯掉,一个自杀,一个跑路,让何福一支从此败落,何福也跟着去世——何甘棠是找过何鸿燊母亲的。
但是何鸿燊母亲经历了世态炎凉,越发自尊,避而不见。
所以何甘棠这次见到已经20岁的何鸿燊,非常高兴,便想为这位关系疏远的侄孙找条出路。而他介绍给何鸿燊认识的,正是斋藤。
民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时代,也衍生出各种复杂的人物,交游广阔的何甘棠据说在香港沦陷后,也曾遭到日军的骚扰,但他仅用一个烟盒,就把事情解决了。
那个烟盒是日本一位皇子送的,上面的徽章让日本军官大吃一惊。
所以何东能知道的事,何甘棠未必不知,甚至不需要家族间互相通气。
当时有传言说,英日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其实私下里已达成协议,将分而治之,而何甘棠是知道日本人的决心的,香港必然失守。所以,他就不但要给自己留后路,也要指点何鸿燊赶紧跑路。
澳门是中立之地,也离香港很近,既可躲避战火,也可以根据情况随时回来。斋藤在澳门有关系,有企业,因此斋藤的关系公司,就是最好的安身立命之所。
香港保卫战打了18天,何鸿燊在防空警报监督室工作8天,他既然能够跟随逃难人群比较从容地坐船离开,也说明了香港那时并未沦陷,所以何鸿燊当年,肯定算做了逃兵的。

媒体每每提起何鸿燊,都会渲染他带着10块钱闯澳门的传奇。那10块钱,据说是何鸿燊做了8天接线员的工资。
但是很显然,即便何甘棠没有资助,何鸿燊不要资助,何鸿燊母亲也没为逃难的儿子打点路资,何鸿燊也不是带着10块钱去的。
他带着安全的工作、工资和住处去的,根本不必担忧。这如果再加上他二伯公何东也在澳门,何东在港澳都手眼通天,那就是带着一个亿。
何福去世时,是曾把他那一房托付给何东管理的。来自香港的何姓只有两个,而且是爷孙关系,人生地不熟又那么善于交际的何鸿燊,当然不可能不去见何东,而何东也不可能不帮助。
实际上何鸿燊后来创业的基础,有很多正来自家族的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何鸿燊的能耐就打了折扣。

问题二:何鸿燊在采访中提到了赤柱集中营,但他既然不曾亲临火线,又提前离开,是不可能预知这个结局的。
赤柱是香港保卫战最后的抵抗地点,即便港督已经投降,那里还坚持了一天。所以,这只能是何鸿燊事后的脑补。
不可否认,做俘虏谁都不肯,何鸿燊如果不走,即便不被关进集中营,也可能被抓去做劳工。而香港参战的军人们,其实也是被英国政府卖了的。
这场战事的大体情况如下:
日军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7日清晨。而进攻香港,则在1941年12月8日凌晨4时。这几乎是同时向英美开战。
当时英国在香港的军队,是英印军一万多人,刚加入的加拿大6个步兵营,以及几千义勇军,和有限的海军、空军。
这本来很杂牌,但是当中共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表示要加入时,英国人却拒绝了。理由竟是:你们是游兵散勇。
而国民政府想参战又怎样呢?照样被拒绝。英国人想的是,别被他们抢了地盘。
那么这仗就只好英国人自己打了。他们的驻港司令官很自信,日本人也很给面子,他们曾经估计,大约需要半年。
这算是既相当蔑视,也给足了面子。
然而结果呢?就连日本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不到3天就拿下九龙,只用18天就占领了整个香港。
香港保卫战进行得很惨烈的,仅仅18天的防御战,光军人就牺牲了4000多。联合部队虽然很杂,但也真的顽强,他们进入巷战肉搏阶段,也在死拼。
那时候丘吉尔也一直在喊:

“坚决不能投降,要全力摧毁日军,拖住他们,争取时间!绝不妥协,放弃香港岛,要和中国人民一起战斗到最后!”
日军在第一时间就摧毁了英国海军、空军。力量对比悬殊,但多国籍的士兵,及市民组成的义勇军依旧在顽强抵抗,他们就是被逼到赤柱半岛,也没有投降。
然而,就在将士们决心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的时候,港督杨慕琦,却举旗投降了!
杨慕琦举白旗的时间,是12月25日,这个日子曾被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节”。杨慕琦随后向驻守赤柱的指挥官华里士发出了投降命令,但华里士根本无法相信。
华里士要求确认命令,但通讯已经中断,于是华里士就指挥大炮继续向日军开火。他是到26日凌晨,见到副官带来的手令,才不得不下令放下武器的。
他们其实都是被丘吉尔骗了,这包括英勇战死的加拿大准将罗逊。
丘吉尔真正的指令是:“香港这个殖民地目前唯一的任务是尽可能长久地拖住日本人,以便使新加坡得到有力增援。不但不应增加守军,还应把兵力减少到象征性的规模,我们应避免在难以守住的据点消耗我们的实力……”
这也就是英国政府的C级计划:香港只能作为一个海军基地的防务标准,我们的防御将逐渐下降,直到最低标准。即,仅仅向香港提供支持拖延行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兵力。
4000多将士就这样牺牲了,但剩下的就是得到命令,也只是交出武器,不肯举手投降。上万人就这样成了俘虏,被关进集中营。
当时中共东江游击队曾组织营救,但几乎就要成功的那一刻,却被日军发现了。
所以参加过香港保卫战,出版过《一个士兵的故事》,和《永不屈服》的加拿大老兵麦克唐奈,后来就曾对新华网记者说:
“你看,中国人也绝不放弃,他们一直坚持抗战。”
被俘的将士们在集中营、战俘营的生活,的确是艰难、凶险的,日本人连伤兵都杀。而香港的平民,就更是遭了大难。
日军连续数日烧杀抢掠,凌辱妇女,光养和医院的院长李树芬,就曾在著作中说:
我们至少治疗了一万名被强奸的妇女,有许多还被刺刀捅倒在大街上。
……
香港沦陷,日本人罪恶滔天,但也有英国的犯罪。香港沦陷的时间,约3年零8个月,何鸿燊应该很庆幸他没有经历那种水深火热。

(何鸿燊与四太太)
何鸿燊的那场逃难,是他一生的关键,那么接下来,就说说他个人的一些东西,和那“10块钱”的不凡。
何鸿燊后来能够成为一个传奇,与他过人的头脑、能力、胆识、拼劲,及善于交际有关。他仅仅这点就令人惊叹:
澳门的两千多个电话号码,他能倒背如流。
这可真不是超凡记忆力那么简单,这其实是无人能敌的用心。
那个时代拥有电话的是什么人?上层人,有钱人,生意人,有身份地位的人——澳门的关系网,实际已全在他的脑中。而他后来的发展,靠的也正是各种关系,加长袖善舞。
比如澳门的两个著名何氏,澳门王何贤,和后来创办恒生银行的何善衡。何鸿燊到澳门不久,就搭上何善衡,跟他合伙做起生意。
所以说,他的成功,还与家族的影响、炽烈的欲望、尝过的苦难、沉底的不甘、重振的雄心、积极的态度有关。
也依旧存在家族的基础力。
因为何贤这样的人物,是不会谁的面子都给的,何东与何氏家族的辐射,必然是起初的关键。
而何鸿燊也对得起这个基础。
他到了澳门后,一面努力工作,一面自学葡萄牙语、日语,很快就能凭借自身能力出头。
一年后,他成了公司合伙人,负责珠江口一带的货船押运,曾一路上留下不少与日军、海盗周旋的传奇。他当年也娶了一个澳门媳妇。

又一年后,他获得了百万澳元分红,立刻就开始利用自己的家族的关系,创业了。
何鸿燊在澳门期间,已经积累下相当的资本。回港七年,又有了千万资产,成功挤入香港富豪圈。
这使他恰好有条件在澳门实行博彩业专营制度时,联合中学校友霍英东,和叶德利、叶汉等大佬,重新杀回澳门。
他以博彩业为中心建立起的商业帝国,几乎无所不包,也发展到许多国家。他最后的个人资产高达700亿港元,控资规模超5000亿,澳门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要靠他吃饭。
反正香港人当年斗嘴,经常说的是一句:“你以为你是何东啊!”而何鸿燊在澳门,则是“米饭班主”,也就是赏饭老板的意思。
何鸿燊身上,其实也有何甘棠的影子,不管是爱美色,还是做慈善。何甘棠当年也支持过孙中山,多次帮助华人争取权力。
曾看到有人问,何鸿燊为什么可以娶四个老婆?这是因为《大清律》到了1957年,在香港还是有效的。人家允许纳妾。
何鸿燊与二房蓝琼缨正是1957年结婚的,那已经是末班车,所以三房陈婉珍,和四房梁安琪,就不是正式婚姻。
只不过媒体习惯的叫法,还是三太太、四太太,信德集团在何鸿燊去世后发的讣告,也是如此称呼与排名:
先室何黎婉华、遗孀蓝琼缨、三太太陈婉珍、四太太梁安琪。
齐人之福?大概吧。其实厚此薄彼,财产之争,兄弟阋墙,也很不少。只能说,何鸿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类型。
 
•  END  •
文/九鸦
图/网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