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夫妇收养日本遗孤,背井离乡,亲人反目,养子回国后拒不相见




文 | 剥开的四季豆
责编 | 青草
2005年,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一位88岁的老人白发苍颜,佝偻着躺在床上,目光哀伤涣散。
老人一边摩挲着手中的照片,一边喃喃自语:“我要等他回来,我不会咽气的,我要问问他为什么回去后,就不愿见妈妈了?”
一旁的女儿安慰着老人:“哥哥一定会回来看你的。”说完,转过脸便偷偷抹泪,其实她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不忍心告诉妈妈。

母亲李秀荣口中的儿子,其实是她收养的日本养子。
那一年,母亲把养子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又含辛茹苦把他抚育成人。然而,母子二人却11年没有再相见。
在5年前的一个晚上,母亲因为脑部出血瘫痪,他都没有回来探望,甚至连一句问候都没有。
可母亲最牵挂的就是这个儿子,也从不责怪他,只想着能和他再见上一面。
生养之恩大于天,为什么养子却这般绝情?李秀荣和养子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纠葛?
这一切还要从1945年的那个冬天说起。

1945年,这是中国人最难忘的一年。
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关东军溃败,四散而逃,东北地区的百姓终于迎来了安宁的生活,李秀荣一家也终于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

那时,他们住在原哈尔滨市太平区的一所老房子里,靠养猪、种地、拣破烂为生,日子虽然安稳,却很清贫。
同年冬天,一个飘雪的下午,李秀荣的丈夫赵凤祥推着板车在街上转悠,寻思再捡些垃圾,贴补家用。
眼见着雪越下越大,赵凤祥决定回家时,突然听到一阵小孩的哭声。
循着声音走去,他发现垃圾堆旁坐着一个小男孩,大约三四岁,衣衫褴褛,瑟瑟发抖,手和脸早已冻烂了。
赵凤祥见状,心生怜惜,立马上前问道:“你家在哪里?叔叔送你回去。”
没想到,孩子一开口,却是一连串叽哩咕噜的日语,这让赵凤祥不由得往后退了一步。
他瞬间明白了,这孩子是日本遗孤。
这些日本遗孤都是当年日本政府以“开拓团”名义,招募的日本平民的后代。日本移民到中国东北地区的人,总计有三十多万。
日本战败后,他们仓惶逃回国,丢下了这些孩子。

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谓罄竹难书。看着眼前这个日本孩子,赵凤祥想起了被日本鬼子杀死的亲人,万分仇恨涌上心头,立即便想转身一走了之。
可看他快要被冻死的样子,赵凤祥又于心不忍,毕竟孩子是无辜的。如果自己不管他,这个孩子估计活不过今晚。
“他是个日本人,可还是个孩子。” 心软的赵凤祥说服了自己,抱起孩子丢上板车,拉回了家中。
李秀荣知道了丈夫带回的小男孩是个日本人后,并没有多过责怪。她看着眼前这个快奄奄一息的孩子,很是心疼。
她没有一丝犹豫,立即端出了热粥,一口一口地喂孩子,要知道,这可是他们家平日里舍不得吃的。
为了让孩子暖和些,她硬是拿走了三岁女儿赵连琴盖的大黄狗皮袄,给孩子披上。
经过夫妻二人的精心照顾,几天后,孩子就恢复了健康,活蹦乱跳。
此刻,有个重大难题摆在了夫妻二人面前:这个孩子是留下,还是送走?
周围人,家家都跟日本鬼子有着血海深仇,在当时的环境下,收养日本遗孤,无异于将自己置于众矢之地。
但夫妻二人又很明白,这个孩子被亲生父母抛弃了,无家可归。如果送走,也许只有死路一条。

左右为难之时,善良的李秀荣做出决定:“留下来吧,我们养。”身为母亲,她更怜悯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
夫妻俩将孩子穿着的日本衣物偷偷烧掉,隐瞒了孩子的真实身份,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儿子,并给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赵连栋。

对于这个特别的家庭成员,夫妻二人视如己出。即使后来小儿子出生了,他们对赵连栋的疼爱也丝毫没有减少过。
因为赵连栋身份特殊,他们很少让他出门。
可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他们虽然教赵连栋说中国话,但赵连栋时不时就会冒出几句日语。终于有一天,他的身份还是被街坊四邻识破了。
随即而来的,是众人对夫妻二人的指指点点,甚至谩骂,骂他们是“汉奸”、“走狗”、“卖国贼”……
赵连栋也常被小伙伴们欺负,他们指着赵连栋说:“你不是中国人,你是小日本,滚出这里。”
赵连栋被气得直哭。
每当这时,李秀荣总是第一个冲出来保护赵连栋,安慰他:“你是妈妈的儿子,你是中国人。”

在一次保护赵连栋的过程中,身怀六甲的李秀荣被人推搡,重重跌到在地,导致流产,此后再也不能生育。
李秀荣收养日本孩子的消息越传越广,就连她所在的军服厂,也开始了闲言碎语。
至此,他们一家人变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看来这里是待不下去了。” 李秀荣对丈夫说道。
1955年的一天,夫妻二人含泪转掉房子给邻居,换来了全家的火车票,逃到了老家河北吴桥。
刚回到老家,他们一无所有。但李秀荣夫妇却丝毫不后悔,他们觉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一切都能重新开始。
可万万没想到,李秀荣的娘家人知道了他们收养日本孩子的事情。为此和他们反目,断绝了来往。
李秀荣很能理解娘家人的感受,因为她全家与日本侵略者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她的父亲曾是抗日分子,被日寇用长钉钉在了墙上,残忍杀害。她的叔叔为了救村里被日本兵抓去摧残的姑娘,结果被开膛破肚,剁去手脚,绑在树上。

“这么大的国耻家仇,我怎么能不痛恨日本鬼子?可他只是个小孩子,懂啥?我总不能看着他去死吧!”
在她眼里,赵连栋并不是日本侵略者,而只是她的孩子。为了赵连栋这个儿子,即使背井离乡,众叛亲离,她也义无反顾。
令李秀荣夫妇欣慰的是,赵连栋虽然读书不多,但头脑好使,学东西快。
夫妻二人想尽办法把17岁的赵连栋送到了天津动力机械厂工作。最初,他只是烧锅炉的。后来,他学会了开车,又靠自学成为了质检员。
期间,李秀荣还为赵连栋讨了媳妇,婚后育有二子三女。
在养父母的庇护下,赵连栋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
然而,跟养子的小日子相比,李秀荣一家却万般艰辛。他们在河北老家苦苦煎熬。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家都吃不饱饭,李秀荣丈夫也因病饿交加,离开了人世。
之后,在宁夏支边的女儿把李秀荣和6岁的弟弟接到了大西北。而此时,赵连栋的工厂也迁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

那时,他经常去宁夏探望母亲和弟妹,一家人其乐融融。
李秀荣从心底为赵连栋这个儿子感到骄傲,她相信一家人可以永远这么相亲相爱,永不分离。
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破了她的幻想。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随着时机的成熟,90年代初,很多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孩子开始陆续回国,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此时,已经50多岁的赵连栋也萌生这种想法。
李秀荣知道后,并没有反对,反而支持他前往日本寻找亲人。
为了帮儿子达成心愿,1992年,李秀荣让女儿陪同赵连栋回到哈尔滨,请求当年的老邻居帮忙证实赵连栋的日本身份。
一位老人拍着赵连栋的胸口,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你的养母当年为了你,可是把家都扔下了。你要有良心啊!”
赵连栋连连点头,表示不会辜负养母。
赵连栋的胳膊上种过“牛痘花”,凭借这一点让他很快印证了身份,因为当年中国孩子没有这样的免疫。
年底,赵连栋如愿踏上了赴日寻亲的旅程。

回来后,赵连栋整个人都变了,异常兴奋。但他并没有和李秀荣一家透露太多此行日本的情况,只告知他的亲生父亲是个日本军官,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野坂祥三”。
李秀荣听闻儿子寻亲成功后,很是高兴。
1994年,野坂祥三决定带全家14口人一起到日本横滨定居。
李秀荣尽管万分不舍,也没有阻拦,她希望儿子能有个好的前程。
临行前,野坂祥三郑重地对李秀荣承诺:“我很快就会回来看你,给你买大房子安度晚年。”
李秀荣落泪不已,可这一放手,竟是诀别。此后,她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儿子。

令李秀荣老人始终想不明白的就是,这个日本儿子就连逢年过节都没打过一个电话给她。
尽管心里别扭,但李秀荣老人却始终认为,野坂祥三一定有难言的苦衷。
女儿赵连琴多次联系野板祥三及其大女儿,但始终石沉大海,俨然已成陌生人。
“妈妈当年为了养他,受了那么多委屈,现在他怎能一点都不挂念妈妈?”想到这一点, 赵连琴很是愤愤不平。
最让人气愤的是,在野坂祥三回国后,李秀荣小儿子赵晓东曾到公安部门了解道,当年日本厚生省有过规定,凡是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家庭可以提出相关要求,例如赴日或申请经济补偿等。

而野板祥三并没有告诉养母家人这件事,并以当事人不识字为由,擅自代签了表格。他的做法无疑彻底斩断与养母一家的感情。
野板祥三这些冷血且无情的行为,儿女们并没有告诉李秀荣老人,怕她伤心。
直到李秀荣因病去世,野坂祥三也不曾到场。

如今,曾经患难与共的这一家人早已天各一方。
即使野板祥三不愿意再认养母,但李秀荣老人也永远无法忘记这个儿子,她给了他生命,给了他希望。
相信,如果时间能再倒回1945年的那个冬天,她和丈夫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因为善良的人永远善良。
在中国,像李秀荣老人收养日本遗孤,而留下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还有很多。

尽管在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丧失人性,中国人饱受蹂躏。但战后,中国人还是收养了数千名被遗弃的日本孤儿。
这种人道主义救助的行为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大爱,跨越了国界。
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的日本遗孤生活在中国。有些人因身份无法证实,不能回到日本,而有些人根本就不愿意再回到日本,非要留在中国养父母身边。
“我中国养母的心像水一样清澈,没有一个污点,她抚养我没有任何所图,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了我这个侵略者的孩子。”
这是中岛幼八2015年出版的《何有此生——一个日本遗孤的回忆》一书当中的一段话。
他和野板祥三一样也是一名日本遗孤,很幸运地被一对善良的中国夫妇收养,幸福平安地度过了童年。
他表示虽然自己是日本人,但中国才是他真正的故乡,他会永远铭记中国养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于中国人收养日本遗孤的问题上,日本人也心悦诚服地说“中国人很伟大”。

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在中国人身上,有一种任何其他民族所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就是温良。”
一边是暴行,一边是仁慈,尽管苦难,但依然与大爱交织,这也许就是中国人骨子里自带的温良。而这种温良延续到现在,俨然成为了中国人面对任何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排版:老路
校对:天山月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