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写在“死里逃生”后冲上热搜,大灾面前的中国力量,感动哭万千网友




本文作者:歌
责任编辑:柳叶叨叨
这两天,郑州特大暴雨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这场千年难遇的暴雨,短短三天时间就下了以前一整年的量。
转瞬之间,郑州就成了一个水城。
街道上,随处可见漂浮的车辆,大部分被淹的只能看见车顶。
地铁隧道内积水蔓延,列车全部停驶,无数乘客被困在车厢内。

雨水淹没过许多人的胸膛,为了不被冲走,他们紧紧抓紧把手,不敢有一丝松懈。

大街上,湍急的水流让被困的行人寸步难行,有的人相互紧紧搀拉着不让对方冲走,有的人不幸被冲走,岸上的人疯狂地叫喊着。

因为大暴雨,整个城市都陷入瘫痪之中。
作为“全球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受伤害最大,因为停电,有数万人的救治受到了影响。
尤其危重病患者,主要靠仪器维持生命,突然停电无疑让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与死神搏斗的希望又少了几分。

除此之外,在郑州随处可见因大暴雨被困的人群,停电断网,食物短缺,联系不上亲朋好友,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遭受着巨大的考验。
可以说,曾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场景,现如今真实地呈现在了生活,甚至比任何一部灾难片都触目惊心。
在大灾面前,我们无论是否身在其中,都再次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与无助。
但同时,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一个个守望相助的行动让人感动到泪目。
虽然彼此或许素未相识,却能够拼尽全力去救援,这是对生命最高的敬畏,也是爱最高境界的表达。

7月21日,一位名为“奇迹奇缘”的网友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在郑州地铁“死里逃生”的亲身经历。
当时,她被困在地铁站中,后来被赶到救援的消防员砸车厢玻璃救出。
救援队赶到时,地铁里的人们并没有争先恐后地逃生,而是相互安慰,令救援可以有序地进行下去。
所有人都喊着让身体情况不好的人先出去,男士们则让女生们先出去,即使是情侣,都放开彼此的手让女生先走。
许多男生放弃了先逃生的机会,和消防官兵一起,把手泡在水里,接应一个又一个女生出去。

一个个感人细节被分享后,无数网友被触动,都在庆幸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谢中国精神,在大灾面前,展露的都是大爱!”

灾情发生后,许多人无家可归,不得不去临时住所借住。
然而,与想象不同的是,郑州所有酒店非但没有涨价,反而全部降价。

或许灾难是无情的,但是他们愿意用绵薄之力,让更多人感到一丝温暖。
当酒店和宾馆人满为患的时候,他们甚至开放了公共区域,只为了让无处可去的郑州人,有个歇脚的地方。

除此之外,体育馆,图书馆,足球场,企业办公楼,KTV……所有公共场所和能提供区域的单位,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受灾的人群有个安身之所。

不仅让他们去避难,还提供食物和热水,以保障基本的生活所需。
大街上,一些小吃铺也是只送不卖,包子铺的老板免费提供包子,面条店老板准备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你们想吃什么就和我说,这里还算安全,你们都在这待着”。

朴实的话语间透出的情感非常真挚。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山东东营小伙庆波得知河南灾情后,发动家人和朋友,不远千里,携带自己的摩托艇、皮筏艇等一众物资连夜奔赴郑州。
在路上,看到有游客被困在桥上,还主动将车上的食物和水送给他们,他说“免费的,我们不要钱”。

一支支民间官方救援队伍都前仆后继奔赴河南,予以援助。
许多人都说,那句“胡辣汤别怕,我们来了”,真的很好哭。
同时,许多人不能赶到现场帮忙,都自发组织捐款捐物,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河南度过这次难关。

大家前仆后继支援河南的情形,让人不禁想起两年前因为疫情被封城的武汉。
当时的武汉,大部分人都想逃离,获取生的机会。
然而,却有无数医护人员选择逆行,申请去武汉,甚至去最危险的呼吸科工作。
一封封申请书也相当感人,“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十多个90后姑娘剪掉了长发,正处于爱美年纪的她们,却毫不在意自己的付出。

对于她们而言,多救治一个患者,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可以尽快收治病患,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很快就开始筹建并完工。
当时因为时间紧迫,熟练工非常短缺。
山西运城小伙刘英杰看到消息后,立刻联系了自己的工友,7个人一起签下了请战书。
他们连薪资都没有问,而是连夜驱车将近800公里赶往武汉施工现场。
到达工地的时候,已经半夜凌晨2点。短暂休息了4个小时,天亮后,他们就跟着其他工人一起投入到工作中。

“疫情局面比较紧张,我们要把工期赶紧赶完,让病人赶快能住进来。”
许多人都不知道,刘英杰的父亲也是干工程施工的,曾在汶川地震时赶去支援过。
“基建狂魔”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用感人的行动堆建而成的。
疫情初期,物资十分短缺,尤其口罩,更是稀罕品。
当时国外疫情还不严重,许多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都努力去购买防疫物资运回国内。
小红书博主“田小花花花花花”是一位在美国波士顿定居的华人。
疫情发生后,她和朋友们开车去美国各大超市采购了5000多个口罩,通过民航货运等方式分批运送到国内。

“睡袋熊”是一名澳大利亚华人,她购买了5万只口罩,并且通过联系相关渠道,捐赠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还有个“武汉支援群”,虽然里面只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高中生,短短34个小时里就募捐了130858.04元,并全部用来购买了医用口罩、专业护目镜等医疗物品。
组织者之一的“Annabelle Xu”说:“我们相信祖国,也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微小力量去帮助武汉人民。”
在疫情发生后,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他们虽然只是普通人,却因为善良和坚韧,都闪闪发光。
电影《中国医生》中,外国专家问:是什么力量,让武汉这座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做到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的呢?
饰演卫健委工作人员的梅婷回答:“因为我们中国人信奉的是集体主义。”

每次大灾大难面前,对于这句话,我似乎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是一个有信仰的群体,中国也是一个有力量的国家。
前几天,在西藏昌都怒江大桥桥边,不少游客自发地在大桥上摆满了鲜花水果和饮料,鸣笛致敬当年牺牲的筑桥英雄。

虽然大桥早就已经被废弃,可是却一直没有拆除,据说是因为在桥墩里有一位战士的遗体,为了纪念他,才保留下来。

但背后真正的故事,要比这惨烈悲壮许多。
怒江大桥修建在极其险峻的悬崖峭壁上,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怒江,地势和自然环境都十分恶劣。
当时,解放军54排162团2营4连的士兵们负责施工。
由于没有先进的登山设备,战士们只能先爬上山顶,然后把几十米绳索放下来,做成一个简易的软梯。

踩着不稳的软梯,基本上就是命悬一线地施工。
因为环境过于危险,几乎每前进1公里就失去一到两个人,然而即便如此,却没有人退缩。

据说最后施工完成的时候,全排三十几人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
排长不愿独活,选择将生命也留在了怒江,与战友团聚。
而除了怒江大桥修建颇为悲壮,川藏公路的修建也相当不易。
1954年年底,川藏公路正式通车,11万筑路人,4年零8个月,全长2255公里的公路,平均每公里牺牲两人。

别人眼中的建筑奇迹,是无数人牺牲换来的。
正因为中国人有这种精神,所以我们的铁路通向了海拔极高的西藏,并且将电线架设到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实现了14亿人口全民通电。

现如今所有人的幸福生活,背后都是无数人付出换回来的。
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都被一群人保护的很好。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也提到,“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但其实,每个中国人都很勇敢,都有种舍弃小我为大家的精神。
“一个民族的坚韧度,不看英雄,要看无名之辈,所谓国家,即是我们。”
无论再过多少年,因为有这种精神,因为有一批又一批勇敢的人,中华民族始终会屹立不倒。
排版:小鹿
校对:华子

文章作者简介:歌,一个爱自由的肥宅少女。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喜欢娱乐影视类文章的朋友
欢迎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