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娶,却有700个孩子,那个专“捡”流浪儿的男人,如今怎样了?




本文作者:君莫笑
责任编辑:柳叶叨叨
杭州,一幢不起眼的老式居民楼,一间50平米的破旧房子,一床、一桌、一沙发、一位孤零零的老人。
沉沉暮气中,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然而,昔日的这里,有多热闹?
十八九个孩子挤在这间小屋里,嬉笑,玩闹,上蹿下跳。夜幕降临,床上、地上,乌压压地睡着一片,酣眠声此起彼伏。
而这些孩子,都是被这位老人“捡”回来的。

老人名叫王万林,今年77岁。
救助流浪孩子这件事儿,他干了大半辈子。为此,他一生未娶,并且负债累累。
图啥?

他的决心
王万林带回第一个孩子,是在1979年的冬天。
那晚,王万林正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凄凄寒风中,他一眼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蜷缩在昏暗的路灯下,冻得浑身发抖。
他急忙走上前,还没问几句,男孩竟呜呜地哭起来。他说,他是江西人,被人骗进一处煤矿工地当童工。太苦太累,他实在忍受不了,于是躲进运煤的火车,逃了出来。
谁知,被拉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他身无分文,也无处可去。
听了孩子的遭遇,王万林怎么忍心置孩子于不管不顾?他二话没说,直接把孩子带回自己家里。
进了家门,他那年过古稀的母亲也忙进忙出地帮着给孩子洗脸洗衣,老太太还一个劲儿地对他念叨:
“阿林啊,这种伢儿是要救的哎。”
王万林和母亲一路苦过来,母亲常说,他们能有今天,多亏了一群好心人的帮助。

王万林8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他小学毕业后,去到省艺校的越剧班学习唱戏。因为家里条件差,他的越剧老师总是想着法儿地给他塞钱。
1961年,16岁的王万林被分配到浙江歌舞团。那样美好的年纪里,就在他正要登上舞台时,一个大坑从天而降。
邻居家丢了一块手表,王万林竟被诬陷为偷表的贼,他百口莫辩,又经一番严刑拷打,被逼无奈下,他只好签字认罪。
经历十几年的农场改造,直到1978年,他和母亲才在别人的帮助下,回到杭州。
然而,背负着“盗贼”之名,王万林在找工作时处处碰壁,几个月下来,他仍旧一无所获。
正当王万林心灰意冷的时候,一家塑料厂的厂长,选择相信他,并把他招进厂里,每月还能开出近千元的工资。
这件事,让王万林触动很大,他能深刻地感受到,当一个人处在绝望之中,拉起他的那双手,有多重要。
所以,王万林一次又一次地伸出双手,拉起一个又一个身处泥沼的孩子。

最多时,他的家里一共住了19个孩子。
这19个孩子,他要管吃、管住、管寻找家人、管回家车票。巨大的经济开销和精力耗费,不是没有令他犯难。
难道,这让他就此止步了吗?

他的担心
再难,他也不会让这些孩子流落街头,受伤,或沦落。
2000年,王万林下岗了,每月只有几百块的补贴,不少人劝他,别再收留街上的孩子。
王万林哪能听得进去?
帮的孩子越多,他越了解少年的冲动与脆弱。如果他不管,这些孩子很可能就会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因为,他曾不止一次地救下过想要轻生的孩子。

有一回,王万林途经一处铁路立交桥时,突然发现一个男孩坐在桥下的铁轨上,一声不响地对着前方发愣。
王万林立马惊起一身冷汗,他飞奔到桥下,冲着孩子大喊:“快闪开!”谁知,孩子仍然无动于衷。而此时,不远处的火车正鸣着汽笛一路驶来。
千钧一发之际,王万林一把将孩子拽出铁轨,孩子平安了。
这位刚刚躲过死神的男孩瞬间泪如雨下,他对王万林道出原委,原来高考落榜后,他实在没脸留在家里,索性想一死了之。
王万林带着孩子回了家,还帮他找了一份能学手艺的工作。后来,男孩在这儿一住就是5年,从过客变成家人。
王万林见证了这个男孩从困境中一步一步走出来,并且找到生活的意义。而这一切,固然离不开当初他在铁轨边的那一拽。
跟这些比起来,经济上的那点儿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他宁愿自己多打几份零工,多干几项杂活,也不能放弃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毕竟,他的“出手相救”,是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比如他的儿子之一,小姚。
王万林第一撞见小姚,是在火车站旁的一家小店里。当时,11岁的小姚正鬼鬼祟祟地往自己衣服下面塞面包。
这一幕,恰巧被王万林看在眼里。他上前按住小姚的手,并对他说:
“不要偷吃,大伯给你买。”
看着孩子一个人在火车站附近游荡,王万林又不免担心起来,谁料,小姚警惕性太高,既不肯跟他回家,也不肯说出自家地址。
没办法,王万林只好每天早上跑来看一趟,再给小姚几块钱,让他买饭吃,并嘱咐他千万不能再去偷东西。
就这样,一连七天,小姚终于被眼前这位熟悉的陌生人所打动。他跟着王万林回了家,还把老家地址告诉了他。
王万林赶紧发电报到孩子老家,早已急疯的小姚父亲连夜赶来。看到孩子与家人团聚,王万林这才放下心来。
临走时,小姚一把抱住王万林,伏在他耳边轻轻地叫了声“爸爸”。

如今,20余年过去,小姚和王爸爸一直保持着联系。他目前做着一份体面的工作,有车有房,家庭幸福。
小姚忘不了,当年正是因为王爸爸的那一个面包,才让他的人生轨迹转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而对于王万林来说,一声“爸爸”,抵过万句感谢,一个孩子因他而变得更好,更是抵过万金奖赏。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令他如此暖心。

他的痛心
尽管王万林怀着最大的善意,面对这些流浪的孩子,但,仍有恶意的揣测向他袭来。
有人说他沽名钓誉,有人说他贪图回报,还有人说他膝下无子,收留孩子只为给他养老送终。
可王万林对此从不理会。
真正令他痛心的,是那些曾欺骗他真心,消费他善意的孩子。
小詹,王万林遇到他时,他才16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孤身一人在大街上流浪。
他被带回家后,有一天,忽然一脸忧伤地站在王万林面前,嗫嗫嚅嚅地说,家里欠下高利贷,他有家难回,想跟王万林借三千块钱,把债一还,之后,他就能好好挣钱,好好生活了。
看着小詹真诚的样子,王万林一咬牙,便把手里仅有的三千块钱借给了他。拿到钱的小詹一再保证,一定会尽早偿还。
谁知,小詹一去,几年间竟音信全无。不得已之下,王万林只好去信询问,然而,小詹的回信,却如一盆冷水浇下来,让王万林寒彻心骨。

小詹在信里写道:
“三千元不过是你少帮十几个人的钱,再说,现在也有人在帮你,你没有亏本。”
每个字都是扎进心里的刀子,王万林除了遗憾自己遇人不淑外,更令他意难平的是这个孩子的失德与堕落。
其实,一路走来,被欺骗,被误解,被中伤,王万林一直承受着这些。甚至,有很多次,他都被人当成人贩子,遭受堵截围观,嘲讽辱骂。
有一年春节,王万林正准备送一个孩子回老家,结果,刚一到火车站门口,就被一位警察拦下来。
警察还未来得及询问清楚,围观人群中竟传出“抓住人贩子”的呼喊声,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王万林一下慌了神,他仿佛又回到当年被冤枉成小偷时的情境,委屈与沮丧,如潮水一般,向他涌来。
好在,最后误会解除,但,每每想起当时被人喊打的窘态,王万林便觉心底五味杂陈。

他的善心
王万林一生未娶,尽管年轻时给他介绍对象的人络绎不绝,但,女方一看到他那一屋子的流浪孩子,就都没了下文。后来,王万林索性断了结婚的念头,他说:
“可不能连累人家。”
也有不少事业有成的孩子,纷纷要求把王万林接到身边,可他却一一回绝,他不想过多地打扰他们的生活。

还有孩子,劝他安安稳稳地养老,其他的事情少管。
谁知,王万林一听,还言辞激烈地吼了他一顿:
“我当时要不管这事,你现在又会在哪?”
一来二去,孩子们也只好由着老人的性子来。
几年前,为了帮一群孩子找到谋生手段,王万林贷款60多万,开了三家理发店。
每晚,王万林坐上几站公交车,去他的理发店里转转,看看他的孩子们,这已令他万分开心。

哪家店的哪个孩子爱吃什么,王万林都记得清清楚楚,去之前,他便买好提溜着。有时,孩子们给他买个帽子,买个围巾,他还会唠叨半天:
“咋又乱花钱!”
但,脸上却掩饰不住由心而来的喜悦。
2014年,王万林70大寿那天,一百多个孩子向他跪拜祝寿。

那一刻,王万林竟哭得像个孩子。

从王万林带回第一个孩子算起,42年间,他一共帮助过700余名流浪的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十几岁,有负气离家的,也有迷路回不了家的。他们被王万林接回去,有的住几天,有的住几个月,有的一住就是几年、十几年。
能回家的,王万林就给送回家,能学技能的,他就送去学技能,能独当一面的,他就帮着自立门户。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孩子,唯一的相同之处,便是都在王万林这里,拥有过一段温暖且难忘的时光。
如今,王万林依旧生活在他那50平米的小房子里,与一麻袋书信为伴。

这些信,都是来自他昔日帮助过的孩子们。
他们从这间小屋里走出去,有的成了老板,有的读了博士,有的安守一份家业,有的像他一样,投身公益,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段话: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这便是王万林和“王万林们”的意义所在:
你我皆是萤火,你我皆能成为炬火。
排版:小鹿
校对:华子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