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疫情归疫情,总不能不吃菜吧!”“万一没得吃可咋办呐!”
近日,以成都深圳为首的几个超大城市,疫情再次复发,大妈们率先占领了菜市场,其速度之快,言语之激烈,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大妈的神奇力量”,其余市民也紧随其后,为一棵菜奔波着。
但是反过来想,为何会出现抢菜囤菜的情况呢?是因为超大城市的“菜篮子”不够稳吗?难道超大城市也会缺菜吗?
答案是疫情并不会打翻超大城市的“菜篮子”。
特殊的是,我们此次讨论的对象是超大城市,所谓超大城市,是指那些城区常住人口能够达到一千万以上的城市。
设想一下,如果这些城市的蔬菜供应不足,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很多很多的人吃不上菜是一方面,菜农收入以及蔬菜流通带来的经济收益也会大大减少!
那么为什么说超大城市的菜篮子很稳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供大于求,自给自足不愁
超大城市供菜能不能满足需求,就要看供应链中有没有“拖后腿”的项目,首先看的必定是本地主产区供应以及周边地区供应。
如果去调查全国蔬菜产业区域分布,我们会看到全国各省市区共有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其中像成都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更是蔬菜重点“输出区域”。
经过多年统筹规划,这些超大城市的“老菜地”越来越肥沃,产量越来越高,品类越来越多,自给能力稳步提高。
举个例子,像成都这样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城市,享受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还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更是每年蔬菜粮食的优势产区,可谓是蔬菜就在家门口啊!
即使近几年我们经常受到疫情困扰,但是相关部门也在帮这些超大城市想办法,比如前几个月上海经历了“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事件以后,更是加大力度增加本地蔬菜供应量,努力让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新鲜好菜。
试问,家门口就能吃到新鲜蔬菜的市民们,还用担心“菜篮子”不稳吗?还需要着急抢菜吗?
当然不用了!
“菜篮子”互通,物流护航蔬菜保供
其次,区域合作在蔬菜供应链上的作用不容小觑。
从疫情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能在各大平台看到“一地支援另一地”“千里送去几吨土豆或是白菜”这样的热心举动,但假设没有疫情,南方的蔬菜就一点都不会流通到北方吗?
当然不是,全国各地的土壤不同,环境不同,导致各种蔬菜的产量不同,所以也因此展现出蔬菜产业区域化,平时南方人也能吃上北方的大白菜,北方人也能吃上南方种的菜,超大城市更是其中的正面例子。
只是因为疫情原因,各地流通减少或暂时性阻断,但是也不会因此导致大家吃不上菜,因为超大城市本地的蔬菜主产区受到的距离影响并不大,所以“菜篮子”就稳的很!
我们谈及区域合作,就不得不提物流,蔬菜的流通速度,也会影响菜篮子的质量,如今的各大物流公司,速度可以说是与日俱快,在很多超大城市的蔬菜供应平台,甚至可以实现今天买明天到。
有让人安心的城市合作,有让人放心的流通速度,超大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当然稳得很!
主产地供应与日俱增,各区域协调供应能力稳步提高,还有流通速度加持保障,这些条件都保障了“超大城市”的菜篮子能够拎得起来,拎得稳。
稳中求进,如何留住菜篮子?
那么要想这个“菜篮子”稳得住,要想在各种情况下不受影响,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好稳定措施,把好“舌尖上的关”呢?
首先,超大城市供菜,要做到的是平稳供应,确保蔬菜市场能够正常运转。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提高本地主产区生产能力做起。各个超大城市通过因地制宜,加大投入,重视农业生产,稳步提高自己的蔬菜自给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推动蔬菜生产和销售的衔接,一边能够打开蔬菜的销路,提高农户生产的动力,还能让大家买到实惠的菜,不至于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抢菜囤菜的现象。
其次,城市再大,都需要给蔬菜留出一席之地。
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土地越来越多被用于经济发展,但是为了我们大家的菜篮子,尤其是超大城市,必须要给农业,给蔬菜留出一份发展空间。
我们不能忘记,无论何时我们都是以农业大国自居,所以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得快了,就忘记脚下哺育我们的土地,倘若我们为发展抛弃土地,就相当于自己打翻了自己的菜篮子!
然后,因为蔬菜供应并不是独立分开的,各超大城市都有流通,那么我们就可以实现一个“蔬菜互联网+”建设,确保超大城市菜篮子里的外来菜不受影响。
以深圳为例,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了“数字菜篮子”建设,通过对各个城市的市场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并实行“藏菜于商”“藏菜于地”的资源统筹,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各超大城市的疫情应急保供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这张蔬菜网,能够从深圳推广到全国各超大城市,那么居民们的菜篮子就能稳稳拿牢。
最后,要重重把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在天津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中,各种蔬菜品类齐全,如果疫情或其他意外从我们的菜篮子里生出了“幺蛾子”,那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我们需要对蔬菜行业制定特殊的防疫标准,严格把关,确保菜篮子安全,菜篮子稳重。
总而言之,超大城市的“菜篮子”稳得很,请大家放心拎,而且这个菜篮子会越来越稳,越来越好!
作者:容与 校稿: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