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提出了100多年的松辽运河,为何仅仅存在于地图上


美国的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在气候上,两地都是两国比较寒冷的地方,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在经济上,两地煤炭、铁矿等资源丰富,是重工业基地。不过在交通上,两地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东北部是美国内河航运的中心,有运河连接五大湖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而东北地区的运河十分少,航运业远远落后于长江、珠江流域。而东北地区的水资源也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水资源丰富,而辽河流域却是全国最缺水的地方之一。那么能够在松花江和辽河之间开挖一条运河,以振兴东北的经济呢?
一,康熙时代的“松辽联运”
清朝入关以后,有大约90%的满族人随着进入了关内,导致了东北地区防务的空虚。而沙俄殖民势力便趁机进入了黑龙江流域。康熙年间,开始着手解决东北领土问题。1682年,康熙巡视东北,为雅克萨之战作准备。康熙特别关注东北水运问题,他在这一年的八月派遣都统郎谈、公彭春等前往黑龙江视察,并强调:“以捕鹿为名,一面详视陆路远近,沿黑龙江行围,径薄雅克萨城下,勘其居址形势……尔等还时,须详视自黑龙江至额苏里舟行水路。”

雅克萨之战地图
1685年到1688年,康熙发动了雅克萨之战,俄国在黑龙江的侵略势力遭到了毁灭,16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外兴安岭为界,划定了边界。此后,清朝在东北设置了盛京、宁古塔(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府,以保卫东北。然而东北的防御出现了不均衡的局面。辽河流域由于开发早,人口较多,是东北防御的重心,而黑龙江流域人烟稀少,需要辽河流域的物质供应。

康熙
因此,松辽之间的水运需求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在1683年开始推行“松辽联运”。其大概的运输方式是:第一步在在辽河上修建渡口,将物质船运到辽河上游的东辽河流域。第二步就是在东辽河的渡口改水运为陆运,将物资运往松花江流域的伊通河。第三步,通过伊通河将物资转运到松花江流域,储存于各个军事据点。

松辽联运地图
松辽联运之后,东北的防务力量得到了增强,为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根据《清圣祖实录》等文献记载,康熙年间辽河上的运粮船总共有180只,吉林将军所拥有的运粮船有60只,黑龙江将军有110只。从船只的数量上来看,当时从辽河流域运往黑龙江的物质是十分可观的。
二,开凿“松辽运河”的设想
从鸦片战争以来,清朝不断将盛京、吉林和黑龙江的骑兵调入关内作战,以至于东北地区无人可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了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共占领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共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清末,沙俄和日本又以长春为界在东北划分势力范围,东北的局势十分危急。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鼓励流民前往东北,将“闯关东”合法化,并废除三将军,设置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而民间也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这股热潮也影响了东北地区。1906年,奉天省农工商局局长熊希龄发布了《振兴实业大纲》,其中就提到水运的重要:“本国农工振兴,则实有赖于水利之功用”。此后,熊希龄制定了开凿松辽运河的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在伊通河和东辽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连接黑龙江和辽河两大水系,使得东北“血脉灵通,运输便捷”。另外他还设想从西辽河开运河到蒙古以兴灌溉。

熊希龄
两河相对,中间约有陆路百里,倘能仿德美开凿运河之法,以成先朝未竟之功,使营口直接黑龙江,由黑龙江转接松花江,血脉灵通,运输便捷,亦近时东亚之一伟大工程也。——《熊希龄集》
但是清朝此时已经风雨飘雨,朝不保夕,无暇顾及松辽运河之事了。1912年,清朝灭亡,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松辽运河这个计划转移到了北洋政府手中。1912年,袁世凯任命章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以经营东北。章太炎到达东北后,将交通放在了首位,并且也明确提出修建松辽运河的计划。但章太炎很快就离开了东北政坛,松辽运河计划也再次搁浅。1914年,袁世凯批准了疏通辽河航运的计划,张謇随后又提出了修建松辽运河的计划,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得以实行。

章太炎
1916年,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进入混战时期,松辽运河的计划也变得遥遥无期。这个时期,孙中山写下了《建国方略》,其中的实业计划就有松辽运河的计划。可惜孙中山在1924年去世,其实业计划也只能出现于地图上了。
至于内地水路交通,则不能辽河一系,即松花江、黑龙江二系亦应一并改良,其重要之工程,则为凿一条运河联此各系统。——孙中山《建国方略》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占领了整个东北。日本占领东北期间也试图开凿松辽运河。1934年,伪满政府出台了《发展水运事业的建议》,开始计划开挖运河。不过日本殖民者开挖运河的目的在于掠夺资源。同时期的爱国人士林厚道出版了《实业计划交通篇》,其中对松辽运河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不过松辽运河始终没有得到开挖。
三,从松辽运河到“引松济辽”
新中国建立后,开凿松辽运河的呼声也没有停止。1949年,中科院和水利部到东北进行了实地勘测。1955年进行了辽河规划和勘测。1959年,召开了关于兴建松辽运河的座谈会,并提交了报告。然而,随着辽河流域生态的严重破坏,辽河航运迅速萎缩,使得松辽运河的设想也随之破灭。

松辽运河线路
由于辽河流域水资源的枯竭,此后东北地区逐渐出现了“引松济辽”的设想。辽河的年径流量为126亿立方米,而松花江的年径流量能够达到762亿立方米,显然从松花江调取水资源补给辽河是一个不错的设想。不过在现实中,该工程却也面临着困难重重的局面。首先,松花江流域由于工业发展,农业区域不断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而调水的方案沦为之上谈兵。另外,由于松花江是黑龙江的重要支流,而黑龙江是一条国际河流,调松花江的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辽河
虽然松辽运河的计划已经搁浅,但是这个只存在于地图上的运河依然给人们无线的遐想。首先,这条运河有开凿的地理条件。松辽之间距离很近,大约有230公里,而且是一望无际的松辽平原,对于开凿运河十分有利。从海拔上来说,松嫩一带的海拔为140米,而双辽汇合一带的海拔为100米,如果运河开通,那么松花江的江水就会流入辽河,起到巨大的补给作用。从经济上来说,松辽运河串联东北主要的水道,能够使得营口成为了国际大港口,也可以使得黑龙江和吉林拥有了便利了出海通道,有利于东北的经济振兴。

松花江
欢迎关注公众号:文史北斗。该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优秀的文化,全面而深度地讲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