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第一海上枢纽,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


苏伊士运河,位于亚洲和非洲地峡之间,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红海,是世界第一海上枢纽。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从欧洲到亚洲的航程缩短了1万公里左右。根据统计,世界海运贸易额的7%都要通过苏伊士运河来进行。不过,大多数人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并不了解,
一,古代运河的开凿
一般都认为苏伊士运河是近代开凿的,但实际上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历史已经有了4000年。在古埃及中王国的12王朝(前2000—前1786年),古埃及为了控制铜矿,开展了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事业的建设。
《船舶遇难的故事》记载了一个古埃及船队到海外采矿的故事,这只船队在印度洋西岸漂流了一段时间,最终回到了埃及首都,这说明当时尼罗河到印度洋之间是有水上通道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考古学家在尼罗河下游到红海之间发现了干河遗址,至少在汛期,这里是可以通航的。通过卫星影像资料分析,这条干河沿岸是有堤坝的,说明古埃及中王国曾经对此进行维护。当时的埃及最著名的国王是苏伊士,也就是辛努塞尔特三世,所以后人就将运河称之为苏伊士运河。
此后的第二中间期,运河因为战乱而荒废。到了第26王朝(前664-前525年),运河开始重新疏通。26王朝的国王尼科二世大规模发展对外贸易,并建立了红海舰队和地中海舰队。为了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尼科二世重新开凿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此事被记载于希罗多德的《希波战争史》。不过,26王朝还未完成该工程,就灭亡了。尼科二世曾经雇佣腓尼基水手完成了环绕非洲的航行,这在古代算是惊人的壮举了。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征服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开始走向灭亡。波斯帝国的皇帝大流士一世继续开凿运河,使得红海、地中海和尼罗河的水上交通得以联系在一起。

古运河地图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所灭,亚历山大在红海、地中海、尼罗河交通的枢纽处建立了亚历山大城,该城成为了托勒密王朝的首都。这座城市后来成为了希腊化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曾经建设有著名的亚历山大灯塔(地中海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和亚历山大图书馆。如今,这座城市还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
此后,古埃及先后被罗马、东罗马和阿拉伯帝国控制,图拉真、君士坦丁、查士丁尼都曾经疏浚过该航道。阿拉伯帝国占领埃及后,就没有进行了疏浚工程,运河开始废弃了。
二,为他人做嫁衣裳:法国开凿运河
现在苏伊士运河的开凿源于殖民扩张时代。1487年,葡萄牙发现了从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东方的新航路,从此地中海被冷落了,好望角成为了海上要冲。好望角最初被葡萄牙占领,后来又先后被荷兰、英国攻占。

18世纪,法国和英国的殖民争霸越来越烈,法国希望打通地中海到红海的水上交通线路,以此打破英国对好望角线路的垄断。英国为了维持对印度等东方殖民地的控制,则反对开凿运河,主张修建铁路连接非洲和亚洲。于是两国开始竞争。
18世纪末拿破仑·波拿巴占领了埃及,开始计划在此修建运河。但是法国人错误地计算得出红海的海平面高于地中海,也就意味必须要建设有船闸的运河,工程量非常巨大,拿破仑也放弃了此计划。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后,开始重新和英国争夺殖民霸权。1854年和1856年,法国驻埃及领事斐迪南·德·雷赛布子爵获得了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帕夏塞伊德特许,开始在埃及建设运河。根据规定,运河可以对所有国家开放,但是法国要控制经营99年。
1858年,苏伊士运河公司成立,运河的开凿工作正式开始。10年后,也就是1869年,运河终于开通。运河一共花费了1860万镑,在修建运河中,埃及有12万民工去世。
和古运河不同的是,苏伊士运河没有经过尼罗河,而是直接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运河北起塞得港 ,经提姆萨湖、大苦湖、陶菲克运河注入红海 ,长 162 .5 公里 ,连同伸入地中海和红海的河段总长约 174 公里。初期开通时,运河河面宽 58 米 ,水深 6 米 ,沿途无船闸装置 ,航运畅通无阻 ,船只通过运河约需 48小时。
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又开始争夺运河的控制权。原本的法国在运河公司占据52%的股份,而埃及占据44%的股份。1875年,英国趁埃及财政拮据 ,用不到 400 万英镑廉价买进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的股票。1882年,英国又通过武力占据了埃及,从此运河被英国独占,法国对运河的控制权只有10多年,可以说是为他人做嫁衣。
1888年,西方各国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 ,规定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必须得到保证。1904年,英国也加入公约,不过在运河驻扎了大量的军队,继续控制着该运河。
 三,现代运河的争夺:埃及最终收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英、法、俄为协约国,德、奥、土耳其为协约国。埃及原本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地区,德国就支持奥斯曼帝国收复埃及,以此打破英国被海上交通线路的控制。英国为了继续控制运河,直接承认埃及的独立,让埃及人民来牵制奥斯曼帝国。最终协约国获得了胜利,英国得以继续控制运河。

1934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英国借口保卫埃及的“安全”和“稳定”,于 1936 年迫使埃及签订为期 20 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 ,亚历山大港仍为英国的军港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英国增加了在埃及的驻军,使得苏伊士一带成为了英国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当时英国在此驻扎了 28 个步兵师、13 个装甲师、65 个空军中队和海军部队。意大利和德国为了截断英国的海外交通,控制波斯湾的石油,也大规模出兵埃及,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场。最终,英国击败了意大利和德国的北非军队。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殖民独立运动,英国为了继续保障运河垄断权,于1951 年要求埃及“中东司令部”,以便英美均会对长期驻扎此地。
埃及自从独立以来,就一直试图收复运河的控制权。从1924 年起 ,英埃双方针对运河问题开始进行了长期的谈判,但是英国始终拒绝交出控制权。1937 年 ,运河公司被迫同意每年给埃及纳税 30万镑。1949年,英国又被迫让埃及分享70%的纯利权。1952年埃及革命成功,埃及要求英军撤离。最终英军在1954年签订订撤军协定,开始撤离埃及。1956年,埃及宣布将运河收归国有,英国不满,于是发动了英埃战争,但是英国遭到失败,被迫承认了埃及对运河的控制权。

此后,运河又不断进行了疏浚、改造、扩建。1981年,苏伊士运河正式启用电子控制系统,从而标志着运河管理进入了现代新时期。1994年,开始进行了第二期扩建计划,运河的河面由265米拓宽到415米,吃水深度增深到23.8米,使25万吨级油轮得以顺利通过。2014年,开始建设新苏伊士运河,将运河变成了双向航道。
欢迎关注公众号:文史北斗。该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优秀的文化,全面而深度地讲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