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北山经》解析:一幅山西地理画卷,为何写到了外蒙古?


《山海经》是一部战国到西汉时期的作品,其中的很多地名至今可考。其中的《五臧山经》是解析《山海经》的关键。在《五臧山经》中,《中山经》《西山经》《北山经》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容易考证的,但是《东山经》和《南山经》就非常让人困惑了。我已经对《西山经》《中山经》的范围进行了解析,其中中山经是指洛阳盆地一带,西山经指陕西、青海、甘肃、宁夏一带。而《北山经》的范围,主要是山西一带,且看本文仔细分析。
一,北山首经——一条从山西延伸到外蒙古的山脉
《北山经》中一共只讲了三条山脉,和《西山经》《中山经》中的山脉都是东西走向不同,这里的山脉都是南北走向。第一条山脉,在北次一经中,从单狐之山到于堤山,一共有25座山,距离为4490里(先秦和秦汉一里为415米),大约为1863公里。这里的图腾形象为“人面蛇身”。
现在,我们根据其主要的河流流向来判断其位置。这里发源的河流大多数都是向西流入了黄河。如“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虢山……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虢山之尾……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石者之山,……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山西地形图
看整个黄河流域有大量的河流向西汇入黄河的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山西高原的吕梁山脉一带。吕梁山脉也是南北走向,是黄河和汾水的分水岭,在山西境内全长为450公里。不过,西次一次的长度为1800多公里,这说明吕梁山脉仅仅是其中的南段。
西次一经中南段的9座山的河流主要是向西流入黄河,而其北段十多座山则没有河流流向黄河的记载。而前面的九座山的长度大约为2560里,大约是1060公里,也大大超过了吕梁山的长度。我们的视野继续向北延伸,则发现吕梁山北部有冠岑山、大青山等,一直到达了内蒙古境内,这些山脉的河流也主要向西流入黄河。可见,西次一经的山脉已经到达了内蒙古。再考虑到古人的距离不是直线距离,如此其实际长度也会缩水。

山河表里的山西
西次一经后面的大山虽然有16座,但是总长度只有800公里。不过这个长度依然不可小觑,它极有可能已经延伸到了外蒙古一带。且看,其北部发源的河流基本是注入了湖泊,如“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潘侯之山……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泑泽出现的次数最多。可见,这些河流多为内流河。

其中第十三座大山出现了沙漠,“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此山极有可能位于漠南和漠北交界的戈壁滩一带。也就是说,之后的10多座山都处于外蒙古境内,而且基本都有“无草木”的记载,可见其地理环境之荒凉。其中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可见此山海拔和纬度都比较高。

杭爱山:古燕然山
二,北次二经,最北延伸到了贝加尔湖?
北次二经,也就是《北山经》中的第二条山脉,为南北走向。从最南的管涔山到最北的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这也就是说,第二条山脉的长度还要远远超过第一条山脉。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座大山,为管涔山,是汾水的发源地。原文写道“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汾河全长为700多公里,发源于源头传统认为山西省北部的管涔山。可见,北山经的第第一座山就位于山西北部了。

管涔山:汾水发源地
第二条山脉的第二到第四座山的河流都流入了汾水,可见还处于山西高原。从第五座山开始,就应该到达内蒙古境内了。从第五座山开始,就出现了“无草木”的现象,其中狂山“冬夏有雪”。这里的河流大多流入了湖泊,如印泽、邛泽。
在湖灌之山的位置,河流开始向东流入了大海。蒙古高原发源的黑龙江的确是向东流入大海的。最北的敦题之山,“是錞于北海”,说明已经到达了北海,这里的北海,非常有可能就是贝加尔湖了。汉代的北海,正是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
三,太行山:漳河、沁河、海河的发源地
北山经的第三座山脉,总体上也是南北走向,名字为太行山。“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这里的距离达到了1.2万里,大约为5000公里。如此长的距离,是从哪里到哪里呢?是不是今天的太行山呢?
我们先来看河流的走向。其中第二座山为龙侯之山,“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这里的河流是向东流入了黄河,那应该位于太行山的南部了。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大量的河流可考,如“京山……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虫尾之山……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这里的沁水就是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

第23座山和24座山中,有著名的漳河发源,其中“发鸠之山……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少山……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漳河发源于山西省的太行山腹地,位于长治一带。而这里的“发鸠之山”正是炎帝之女女娃出生的地方,她演变为了精卫鸟,发生了精卫填海的故事。

继续向北看,这里的河流还是大量向东流入黄河,或者虖沱河。虖沱河也发源于山西省,看来北次三经搞了半天也没有突破山西的范围。直到第44座山,终于到达了山西北部的雁门,“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最后的两座山,终于出现了无草木的现象,可见延伸到了内蒙古。

雁门关
因此,这里就可以断定《山海经》中的太行山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太行山,是漳河、海河、沁河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这在《北山经》中多次被描述。而太行山的长度仅仅为400多公里,为何《山海经》中却写为1.2万里呢?这说明我们千万不要迷信《山海经》中的距离,因为很可能是写错了。这里的“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很可能就是多写了一个万。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搞清楚了《北山经》所描述的范围。《北山经》主要描写的是山西高原地区,以吕梁山、太行山为核心,但是其中一部分山脉北部已经延伸到了外蒙古,甚至到达了贝加尔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山海经》成书于汉代,其中许多地理知识都是汉代的地理知识。汉朝多次出兵北伐,因此对漠北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因而能够在《北山经》中记载许多漠北的地理信息。
本人收集了7000多张(55G)高清中外古地图和1000多张历史地理地图以及30多套历史地图册。如果需要可以加我微信songwain。地图资源是有偿资源,了解具体的情况可以点击以下内容具体了解。
1,7000多张中外古地图,一共50G:全部购买只需200元
2,历史地理地图1000张,购买送30套历史地图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斗维斟,公众号会坚持不懈探索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力图客观看待问题,深入解析问题。交流探讨,可以加Q群:774334035。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