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拒绝沟通?这几个技巧帮家长塑造良好亲子关系


孩子一旦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长都会为此感到烦恼。孩子在情绪上变得敏感、脆弱,行为上变得叛逆,甚至还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脾气上暴躁、火气冲……尽管家长们都知道孩子现在是在经历青春期,表面看起来冷漠、疏离、叛逆,内心其实波澜起伏,但面对总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的孩子,家长依然毫无头绪,不知道该怎么打开孩子的心扉。接下来,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一些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图|Unsplash
01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沟通?
我们往往很容易看到的是青少年的身体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很容易忽略,其实他们的大脑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研究发现,在大脑发育中,与青少年阴晴不定的情绪最相关的是前额叶皮层的逐步发育和髓鞘化。前额叶是掌管着高级控制功能的大脑区域,直到青春期,该脑区也仍处于不成熟的发育中,这就意味着青少年对于情绪、冲动的控制能力较差,更重要的是,在青少年时期,前额叶区域的神经元开始经历快速的髓鞘化,这会导致负责情绪的大脑区域与前额叶皮层的连接增强,换句话说,青少年会更多地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冲动,然而这些情绪和冲动会很容易通过未成熟的控制区域,进而表现出情绪多变、容易脾气暴躁等现象,这些都会妨碍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
图|Unsplash
除了大脑发育,青少年在心理特点上也有着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会变得渴望获得自主性,父母从教育和社会传统等角度出发,认为有责任监控孩子的行为,而青少年为了寻求自主,就会认为父母的唠叨和干涉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并且随着青少年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形成,父母的观念和做法很容易和新一代的青少年形成代沟和冲突,久而久之,双方之间的沟通都会陷入消极的无助,导致沟通困难。
其次,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在青春期会经历认同感危机,认同感是一种对成熟的自我定义,例如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适应社会的感受等,而认同感危机就是青少年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时产生的混乱和焦虑。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的青少年能够在青春期获得认同感,也就是自己得出以上那些问题的答案,大部分青少年直到成年都在经历着认同感混乱或无法获得认同感。处于认同感危机的青少年变得更加敏感,父母轻微的忽略和拒绝都很容易被感知到。为了获得认同感,他们也可能会去挑战父母的权威,或尊重父母并从中学习,从而建立认同感。
图|Unsplash
所以,孩子在青春期并不是单纯地逃避沟通,而是他们在基于对父母的综合判断后形成的反应,如果父母表现得宽容、接纳和关爱,孩子也是会敞开心扉的。
明白了青少年的这些心理特点,那家长到底该如何跟孩子沟通呢?
02
重新调整亲子关系,鼓励自主性
在儿童时期,孩子往往自主性比较差,需要父母的督促和提醒,同时也由于儿童的自主能力较差,往往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依赖父母。反过来,很多父母也习惯了督促和管教孩子,没有发现孩子到了青春期产生的微妙变化,忽略了孩子寻求自主的意识。而且青少年往往有着过度自信的倾向,容易认为自己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能力,因而也就比较排斥父母的帮助,认为这是干涉。所以,家长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转变自己的观念,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是已经在准备迈向成年了,应该去鼓励其自主性,建立一种朋友式的亲子依恋关系,而非继续“包办”。
图|Pexels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父母能够逐渐放松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就能获得适当的自主性和良好的适应性。在这一点上,心理学家较为推崇的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
1)恰当要求:
在儿童时期,家长往往都会帮孩子做决定,而到了青春期,这种方式往往不太适用。因此,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和目标,最好是跟孩子共同去制定这样的要求,而在目标以外的事情则无需有过多的要求,例如和孩子共同约定考试的目标、周末学习多久等。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执行一些合理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行为做出适当的限制,让孩子清晰地了解到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图|Pexels
2)恰当反应: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都会经历很多情绪的波动,然而在我们中国传统教育文化背景以及缺乏心理学知识之下,很多家长只关注到了孩子的异常行为,容易忽略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也不太了解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安抚孩子的情绪。实际上,青少年的情绪控制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向父母学习的,当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和耐心的安抚,孩子是可以敏感地察觉到,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积极的关注,当发现孩子的异常时,应该主动与孩子去沟通,用直白的话语去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并及时调整之前制定的目标和规则。
图|Pexels
03
回应式倾听和榜样教育
回应式倾听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这要求父母在倾听的基础上,给予孩子适当的回应,而不是一味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孩子听从自己的观念和要求。而在回应的同时,积极地去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一方面真实的经历能够让孩子产生共鸣,更加信服家长的说法,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社会经验丰富,相对成熟的看法能够起到榜样教育的作用,这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建议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八个技巧,来进行回应式的倾听:
1)在孩子说话时保持沉默,听完全部的描述和解释,而不要打断孩子,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
2)回应时表达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例如“我明白你的感受,任何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而不是用那些说教式的回应,例如“等你年纪大一点就明白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不会这样”。
图|Pexels
3)选择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氛围里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在时机不恰当的时候,非要拉着孩子说话,例如孩子刚刚遭受了挫折或批评,家长不应该急着对孩子进行沟通和疏导,甚至指出孩子出错的原因,而是在孩子心情稍微平复的时候,专门选择一个休闲的时间,跟孩子进行充分的谈话。
4)无论是什么事情,家长也要以放松的姿态,以亲密的朋友身份去回应孩子。有些家长习惯于威严的姿态去训斥孩子,这只会加剧孩子对自己的抗拒。
5)在倾听时,应该努力去体会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和感觉。父母和孩子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代沟,尤其是当孩子内心这么认为的时候,如果家长假装自己理解孩子的感觉,把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来类比,可能会适得其反。有时候承认自己对新一代的不理解,并诚恳地请孩子解释,反而会更能得到其信任。
图|Pexels
6)尽可能对孩子的表达作出正面的反馈,就算有一些必须要指正的地方,也可以放在后面或其他时间。有时候孩子只是希望有人理解自己,而不是接受批评,逼迫自己去面对挫折或迅速改正。
7)青春期的孩子在心智和应对技能上仍然不够成熟,基于这一点,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时间,如果孩子已经表现出对事情的理解和意识,就不必非要让孩子立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通过逐步的引导,让孩子慢慢具备这些能力。
8)跟我们学习任何技能一样,回应式倾听也是需要花时间练习的,家长也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定期与孩子去沟通。一开始这个可能会比较困难,但逐渐地家长和孩子都会慢慢接受这种交谈。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需要像职场上一样,把这个当成例行会议,而是随时关注孩子的状态,在需要的时候去跟孩子交谈。
图|Pexels
很多家长都会形容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像一颗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尽管从情绪上来说确实也是如此,但青春期也是孩子价值观和社会技能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不可或缺。所以父母不仅需要去跟炸弹般的孩子共处,还要掌握共处的技能,让爆炸的动力转变为孩子成长的积极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亚雯,李文静.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家庭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25):78-80.
[2] Orben A, Tomova L, Blakemore S J. The effects of social deprivation o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J].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2020, 4(8): 634-640.
[3] Alderman E M, Breuner C C, Grubb L K, et al. Unique needs of the adolescent[J]. Pediatrics, 2019, 144(6).
[4] Smetana J G, Rote W M. Adolescent–parent relationships: Progress, processes, and prospects[J]. Annual Review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9, 1: 41-68.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