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了痰自然就消失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喜乐心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有人说痰要从脾治,因为脾是生痰之源,有人说要从肾治,因为肾是生痰之根。
这些说法都没错,中医上有一个概念叫“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擅长治痰的大夫不是从痰来治的,而是从气来治的,气顺了,痰自然就消失了。
痰是津液凝聚而来的,那谁是津液的载体呢?就是气了,所以说气出了问题,津液就容易聚湿成痰。
气导致津液聚湿成痰常见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气虚,另一个就是气滞。
如果说你经常痰多、并且平时特别容易乏力、容易气短,一活动就出汗,爬个楼梯都累得不行,舌头伸出来一看,舌头瘦小有凹陷,这多见就是气虚导致的痰多。

中医上讲气足则津化,气衰则津停,如果气足、津液输布散都是正常的,就不会形成痰湿。
如果气虚了津液就会停聚,形成痰湿。这时候化痰的同时就要兼顾补气,补气可以促使痰液的顺利排出。
说到补气化痰,它的代表方就是六君子丸。所以说如果你是气虚导致的痰多,就要找六君子丸。
那如果说你不是气虚,而是经常感觉腹胀痰多、胸肋胀满、还经常生闷气、发脾气,嗓子总有异物感,舌头伸出来一看,舌头鼓胀,这多见就是气滞导致的痰多了。
这时候就要理气化痰了,说到理气化痰,它的代表方就是二陈丸。
二陈丸也有半夏和陈皮,但是这里的半夏和陈皮是君药,所以二陈丸偏向于理气化痰,属于理气化痰的一个方剂。
所以总结来说,如果你分不清是肺脾肾哪个脏腑虚弱导致的痰多的话,你可以区分自己是气虚还是气滞导致的痰多。

如果是气虚常见的补气化痰药就是六君子丸了,如果是气滞,常见的理气化痰药就是二陈丸了。
大家学会区分了吗?你是哪种痰多呢?
扩展阅读
一剂三子养亲汤,一祛湿、二化痰、三健脾
气滞容易胃胀、打嗝?一剂通气方,行气、解郁,气消人舒服
一个解除疲倦、乏力、有淤血的方子,补气化瘀、改善气虚血瘀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或学习参考,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使用。
▽ 欢迎星标 和我度过每一天 ▽
您的支持 成就我的坚持
文章好看就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