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名方,适合慢性咽炎,情绪郁结,咳吐吞咽不舒的人


总有一些朋友来就诊时会说:
“大夫,我这慢性咽炎好多年了,总感觉嗓子里边有东西卡着不舒服。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工作压力大或者心情低落时就会觉得嗓子里更难受了。”
中医称这为“梅核气”,形容嗓子里像卡了一个梅核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个张仲景的原方——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
原书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脾胃主运化转输水谷津液,肺主通调水道。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影响脾胃的运化和肺气的宣发肃降,津液运行障碍,聚而成痰,痰气阻于咽喉形成“炙脔”。
半夏厚朴汤主要功效是:行气散结、化痰降逆。适用于七情内结,痰涎凝聚之人。
凡属情志不畅,胸膈憋闷、胀满,咽中有物阻,咳吐不出,吞咽不下的人都可以服用。

现代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管痉挛、反流性食管炎等属于痰气互结者。
半夏厚朴汤组成:半夏、厚朴、紫苏叶、茯苓、生姜。
原方为: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
此方剂为茯苓汤合小半夏汤,另加具有行气消胀功效的厚朴、苏叶。
半夏、厚朴痰气并治,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和胃降逆。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
一个行气,一个化痰,气顺则痰消,相辅相成。
紫苏叶疏肝理气,和厚朴同为行气宽胸,宣通郁结。
茯苓健脾渗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气。茯苓健脾补益脾气,同时还可渗湿,使湿去则痰无所生。
生姜和胃降逆,且能制半夏之毒。
半夏厚朴汤全方共奏行气降逆,燥湿化痰之效。

黄煌教授运用本方时有三个指征:
1、咽喉不利,包括咽喉部异物感、咽痛、失音等;
2、恶心呕吐;胸满腹胀;
3、眩悸;眩即眩晕;如坐舟中;悸指跳动;如心下悸、脐下悸、肌肉跳动等。
临床诊治中发现,用本方治梅核气病,有的有效,有的也无效。
而半夏厚朴汤所治有效之证,病因多是寒饮湿痰结所致。
具体症状多有胸脘痞闷,腹部胀满,呕吐恶心,二便不爽,舌白,脉弦等。
而用之无效的梅核气病,许多医家认为另有证因,如咽中如有炙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外,别无呕吐痰多痞满等证。
其证或咯出少数结痰,咽部发红,情绪急躁,舌质红,脉弦数等,病因多为痰火郁结而成。
则应采用清火化痰,宣郁解结之法。
清化解郁汤,药用黄芩、玄参、浙贝母、海蛤粉、炒牛蒡子、白僵蚕、昆布、牡蛎、夏枯草、制香附、青果。以治此症,确有良好的效果。
半夏厚朴汤的禁忌:药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
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扩展阅读: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厚朴了解一下
痰多该选择什么药祛痰?
会厌逐瘀汤如何能治慢性咽炎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或学习参考,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使用。

END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