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去青楼,给姑娘们卖胭脂,分文不取,只有一个条件:帮她们梳头。老鸨大笑“傻瓜”,李莲英冷笑,“走着瞧!”
李莲英为啥要去青楼呢?这还得从他的老乡——沈玉兰说起。沈玉兰,是长春宫的主事内监,腿脚麻利,性格豁达。“主事内监”没有实权,专管琐碎又不讨好的苦差事,打罚如家常便饭。时间久了,沈玉兰习以为常,宠辱不惊。然而有一天,他却一个人蹲在墙角,一脸愁容,“我活不长了!”李莲英大吃一惊,原来,慈禧长发如瀑,爱惜如命,因此,对梳头的太监非常挑剔。梳头房的小太监也是如临大敌,每天屁股上绑一块象皮,倘若不小心,弄掉慈禧一根头发,那非得打个半死。沈玉兰倒霉,分管梳头房,见小太监都被打成了“猪八戒”,只得亲自上阵。他战战兢兢去了长春宫,万幸,没弄疼慈禧,也没掉头发,可慈禧一看呆板的“旗头”,张口就骂,“老不中用的东西,一个月内找不来称心的奴才,就打死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年纪轻轻的小太监李莲英,突然打起了小算盘。李莲英年轻气盛,他深知,只有接近西太后,才能出人头地。他决定豁出去赌一把,自荐梳头。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梳头是个技术活,沈玉兰这关他就过不了。在沈玉兰看来,他这位小老乡,又机灵又勤快,他实在舍不得李莲英送死。可李莲英意志坚定,要往上爬,就得豁得出去,不就是梳头吗?学!李莲英用攒下的私房钱,买通首领太监,领了皇宫的出入腰牌,又给西华门护军送了两块小元宝,终于混出了宫。在集市上,他买了几身新衣裳,又找了个杂货店,买了一个小竹篮,装上生发油、宫粉、胭脂、绒花、通草之类的化妆品,跑到八大胡同、花街柳巷开始叫卖。李莲英分文不取,深得姑娘们喜爱,每次梳头,他都隔着水晶帘,细细观看姑娘们的发式、技法。老鸨大笑“傻瓜”,李莲英冷笑,“走着瞧!”
短短20天,京城内妓院里各种梳头样式,都让他看了个遍,学了个遍。这还不够,李莲英又假扮皇亲国戚,混进京城花魁小玉凤的香闺,古今中外、天马行空的吹了一番。作为交换,小玉凤大讲自己的“梳头经”,并将自己的拿手绝活,全教给了李莲英。一个月过去,李莲英掌握了京城所有的流行发式,又在姑娘们脑袋上,练得得心应手,这才回宫,找,沈玉兰复命。慈禧太后一看是新面孔,不禁眉头一皱,李莲英却精神抖擞,揣摩了一下慈禧的长相,量体裁衣,看发下梳。他小心翼翼破开慈禧的青丝,采用小玉凤的手势,左盘旋、右盘旋、后发撩起,端端正正地梳了一只莲花髻,又把齐眉穗分到两边,成为水鬓,大功告成!慈禧对着镜子照了半天,这个发髻梳得可真叫漂亮,远看如凤朝阳,大气端庄,不仅如此,她平时引以为憾的长脸,在发髻的衬托下,居然不露痕迹。慈禧心花怒放,问道“你会几种发式?”这一问,李莲英打开了话匣子,鼓吹自己会30多款发型,并且还扯起了发髻的历史,道出了“偷来”的心得:1,历代发髻各有所长,但具体哪种好看,要看“相”梳头,这样才能增加风韵。2,不同的季节,所梳的发式不同。夏天热,易于松散;冬天冷,易于紧凑。春天宜杨柳式,夏天宜荷花式,秋天宜菊花式,冬天宜腊梅式。李莲英说得头头是道,慈禧心中欢喜,问他最适合哪一款?李莲英抓住时机,忙奉承道,“太后天庭饱满,地阔方圆,梳什么发式都会大放异彩!”不得不说,李莲英的小嘴真是甜,但慈禧也不是好糊弄的,他下令李莲英,一个月内不许重样,每天为自己梳一款新发式。自此,李莲英天天给慈禧梳头,一回生二回熟,越发得心应手,美不胜收。不久,李莲英喜提梳头房首领、敬事房首领、御前近侍。自此,李莲英跻身于慈禧的红人之列,他预感到,飞黄腾达的梦想快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