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答疑更新均来自微博「英专答疑」板块精选汇总,
如需更多细节请前往同名微博查看。
一、
网络语言导致表达能力的退化?
提问:感觉冲浪太频繁了,现在除了用栓q、我真的会谢这种词表达情绪,我好像已经不会正常说中文了。
@在人群很拘束:多读书多练笔,强迫自己在稀碎的短视频大流里有思考的能力。浪要冲,话也要好好说(比如从网上交流打标点符号开始)。
@山山而川盒: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详细地表达出来你的感受。比如碰到一些事,你可能会用我真的会谢、栓q这些网络用词概括化你的感受,这个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然后细致地描述出来。
@赛博僵尸秽土转生:多讲正经中文,多看书,我个人还建议不要太沉浸在那些充斥黑话和潮流语言的社交圈子里。
@云翻涌成海:我觉得就是客观没有输出的需求,所以大家也不输入了。考试大家都很行,考公考研也都很热,但是对中文就没什么高要求。网络确实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吧,我反而觉得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现象还丰富了中文的广度。大家在网上说话或平常说话都挺随意的,可能就慢慢不会组织语言了,书面语也没什么机会用。
二、
关于学术思维培养的建议?
提问:我就读于某学科排名靠前的某211大学,最近在在思考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本科学校的许多通病。看到一位top985的研究生学姐分享一些平时作业和阅读的书籍等等,陷入了极度焦虑和绝望的情绪,也意识到如果在研究生阶段想要上一个平台继续学术研究的话似乎只能自己摸索。如果要考学硕是否必须确保自己在考场上展现出自己的学术思维能力呢?除了背诵资料是否需要配合其他的方法来自我提升?
@不是闲鱼:如果想要本科阶段自己摸索培养学术思维,建议从「模仿」开始,找一个特定的主题,在知网或者web of science检索出最近三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精读(一定要是核刊或者top大学的学报,少看垃圾文献)。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百度学术的开题功能、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CiteSpace等等,去看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经典文献有哪些,经典文献引了哪些经典著作,顺藤摸瓜看下去,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模仿大牛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找到切入口深入挖掘。背书也得看你怎么背,建议是背之前先按逻辑把框架理出来,再往框架里填充内容,而不是照着书上的内容一字一句背,背得多了,量变产生质变,你就会发现很多内容都是相通的,前后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A流派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被B流派取代,而不是把A和B全背下来就完事。
@M的奇幻冒险:我自己也是入门者,最近看完论文开始会做表格读书笔记,和以前比起来阅读效果天壤之别。
@现当代文学接班人: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有幸混入了top1院校的一个班级群(老师开放的,不是违规进入),平时上课全英(非英专,才本科生就口语什么的都很优秀)。也不是一定要和top比,这个能力思维差距太大了。
三、211非全学科英语值得去吗?
提问:二战学科英语调剂到了某211的非全,我不知道我到底应不应该去?不去的话我很大可能也不会再继续考了,但是去了的话大家都说非全认可度不太高,我们这里考编的公告是没有写明非全研究生不能报考的,但是人才引进这方面都是针对全日制的学生,而且这个学校上课的时间不是寒暑假,是期末考前集中一两个月上课,这样子的话我工作也很难解决,没有单位可以接受我这种工作时间吧,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椰露怕冷:我是去年调剂的非全,暑假上课,现在上了快一年的班,打算暑假辞职去上课,上完再找工作。我觉得重要的是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只是想要文凭然后考编,要了解好政策(而且政策有变动风险),而且如果本科考编能上的话,这个非全学历好像对于你来说又不是必要的了。但我自己是觉得多读点书更好。读非全在当前形势下确实是一场赌博,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但我没有再来一年的勇气所以选择了这个。比起本科院校,会有更好的平台和更好的师资,觉得也会有所收获。
@-盐崽-:稿主打算找什么工作?学校还是培训机构?其实说到底就是对用人单位能否接受的不确定,先去找工作试试看吧。
@是书某人呀:你可以综合考虑下自己的实际需求,如果考编的意愿比较大,那就去选择考编。如果这个非全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帮助,那就去读,不在上课的时间可以去做点别的工作之类的。
@林深鹿饮晰:211还是不错的,现在就是找上工作就完美了能上课就很好。
英专生发言bot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每日更新
英专伴侣 丨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