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出行,这两年大家可能最大的感受就是路上的绿牌车越来越多了。新能源及其混动汽车,作为目前汽车界最大的黑马,杀出市场,得到了大多数爱车人士的青睐。
然而,关于它的发展,质疑的声音也不小,最大的原因就是电池问题。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大多数使用锂原料的电池,然而锂在世界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金属资源,而截至2020年,全球的地面锂矿总储量依然十分有限,仅仅有1.28亿吨。
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大约所有的锂矿资源预计会在2050年前就被用光。
锂电池汽车增长,和锂电池供应不足的激烈矛盾
2019年,22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额仅占全球汽车销量的2.5%;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汽车市场全行业萎缩,但电动汽车销量却逆势而上,上升至30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4.1%;
到2021年,电动汽车销量更是翻倍成长,达到660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的近9%,而这些汽车销量的所有净增长都来自电动汽车。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更是扮演着全球电动汽车增长的引领者。电动汽车在整个市场的份额从1月份的7.2%跃升至12月份的20%左右。我国政府的目标是让电动汽车在2025年全年达到20%的市场份额,而2021年的表现表明,我们很有可能会提前完成这个目标。
过去十年间电动汽车的全球市场占有分布
但进入2022年以后,一个难题突然挡在我们的目标前面。
1月份,先是小鹏汽车向所有订购车主道歉,因为电池供应不足导致P5轿车交付大幅度延迟。紧接着,特斯拉也通知买家在车辆交付之前需要等待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其它中国车企也纷纷将交付时间大幅度延长,汽车之家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车主们等不到车的哀叹。
2022年5月13日,在第八届全球未来汽车峰会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老板马斯克公开表示,其几个月前制定的目标现在只能算作特斯拉的理想,而不是承诺。
“我们可能会跌跌撞撞,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了。”
一时间,这些高速增长让投资者们趋之若鹜的车企们似乎纷纷变得悲观起来。
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推出了一项名为EVOGO的电池交换服务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堪忧
与多年高速发展,越来越成熟的市场相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日益凸显的供应链问题。特别是电池供应的短缺。实际上,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原材料价格这些年非但没有因为订单增多平摊下降,反而一直在上涨。2022年碳酸锂的价格同比增长了150%,石墨价格上涨了15%,镍价格上涨了25%。
价格的突然上涨,反映的是原材料,特别是电池原材料供应出现了巨大缺口。
锂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矿物
现代电动汽车中最常见的电池类型是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锂离子(以及物理结构上相似的锂聚合物)电池最初是为笔记本电脑和电子产品而开发的,其本质就是个大号的改良型手机电池。
在电动汽车兴起之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如韩国LG,主要供应智能手机和笔记本产品。然而在电动汽车兴起后,其使用的电池体积远大于普通电子产品。制造一辆特斯拉modalY电池所需要的原材料,可以制造800部iPhone12。
再加上这些年,电动汽车的订单几乎以每年50%的超高速度不断增长,尽管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55千兆瓦时增长到2020年的225GWh,但仍然远远跟不上电动汽车的订单量,于是就出现了全球范围的电动汽车制造减缓。
根据国际汽车联合会的预估,到2030年,全球至少还要再增加2224GWh - 大约是当前规模10倍的电池生产量,才能满足3200万辆电动汽车的制造,这一数字,也是目前普遍预测的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
捷豹I-Pace内的锂离子电池
目前,各国应对这一挑战的主要方式就是大幅扩大电池产能。但电池工厂的迅速扩张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原材料锂矿、钴矿、镍矿和石墨的产能短缺。如果121家电池工厂全部投产,每年将需要190万吨锂,但目前全球产能仅有39万吨锂,镍、钴和石墨的情况与锂类似。
工厂不够可以建,原材料不够怎么办?总不能去月球上挖吧?难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就要卡在这个原材料不足的问题上了吗?
中国汽车电池原材料对外依赖度70%,何解?
这个状况,对我国来说也不算乐观。早在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刚出现在市面上的时候,就有人表达过了相关的担忧。
对我国来说,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又好又快”,但在其光鲜亮丽之下,有一个问题比原材料不足还要严峻:我们的原材料甚至不是自己挖的,而是高度依赖从国外进口,进口的比例高达70%。
不过,事实上,我国政府在八年前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它的上游供应链问题。提前采取了措施,确保了我国目前在矿产开采与加工方面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
先说锂矿。全世界锂矿储藏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澳大利亚,南美,非洲,以及中国。中国本身就是锂资源最多的五个国家之一,另外四个,分别是澳大利亚(52%),智利(22%),刚果(6%),巴西与津巴布韦(4%),中国占13%。
与石油不同,中国自身的锂矿储量,是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不需要额外进口。之前之所以对外依赖度高,无非就是我们的开采技术还不成熟罢了。
但是,前些年铁矿石价格的教训还在眼前。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客户,却整天被世界三大矿企联合收割。
因此,锂矿不能再重蹈覆辙,我国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停留在满足自身需求,而是要彻底掌握全球新能源材料的定价权,该我们收割别人了!
中国钢铁行业曾经的痛,因为没有定价权,多次被三大矿企坐地起价
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战略支持,中国企业大肆收购澳大利亚、刚果和南美洲采矿企业的股份。仅仅天奇锂业一家目前就已经拥有了澳大利亚全部锂储量的51%。2018年,天奇锂业又成为智利最大锂生产商Sociedad Química y Minera的第二大股东。
另一家中国公司赣锋锂业则与澳大利亚最大的锂矿商格林布什签署了一项长期协议,在未来的十年中,开采的所有锂矿石都只能卖给赣锋锂业加工,格林布什是世界第一大高品位锂矿。
在非洲,津巴布韦和刚果是锂矿的主要产地。由于当地的开采技术落后,无法独立完成矿山的建设。中资企业直接将整个矿山全部买下来,从矿山的建设,到开采、运营、管理,全部由中资企业完成,管理人员全部从国内外派过去,所有开采出来的矿石全部交由中资企业加工出售。目前,刚果60%的锂矿都已被中资企业掌握。
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矿的破碎矿石
这一次,不会再出现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联起手来对中国钢铁企业坐地起价的场面了。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锂矿企业想对中国企业涨价,得先问问你们董事会的中国董事们答应不。
再说钴矿。中国的钴矿储量只有世界的1%,主要依赖进口。特别是从刚果进口,刚果是全球三分之二以上钴产量的来源。不过虽说是进口,但本质还是从中国企业进口到中国企业。因为中国已经拥有刚果14个最大的钴矿中的8个,超过该国产量的一半。
剩下的一半,大部分开采出来也只能卖给中国企业。因为我们在当地原料钴的加工方面占主导地位。中国对其钴精炼行业已经拥有了80%以上的控制权。美国曾经拥有刚果最大的钴矿矿山,但也在2016年将其出售给了中国钼矿。
刚果的钴矿矿山,大部分都由中资企业投资建设
镍和石墨就更不用说了。早在2019年,中国就已经控制了全球64%的石墨生产。镍矿储藏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比较均匀,但中国也已经控制着其中的65%。别说非洲落后地区,中国直接掌握着很多矿山的所有权,就是西方的很多有矿的企业,中资公司现在要么是第二大股东,要么就是在成为第二大股东的路上。
第二大股东虽然没有主导董事会的管理,但涨不涨价,怎么涨,给谁涨,现在开始也不是你一家说了算的了。
根据彭博社的统计数据,中国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全球80%的新能源原材料精炼、77%的世界电池产能和60%的组件制造。美国总统拜登上任时,曾经许诺要大力发展美国新能源产业。但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预测,未来十年,美国新能源行业78%的锂钴镍和几乎所有的石墨都要依赖中国。
中国天奇锂业在澳大利亚投资生产的锂矿山
另外,中国也没有把宝都押在一条船上。早在布局锂离子电池供应链的同时,就开始了推动其它新能源,如氢燃料电车和甲醇动力电池的行业发展。以避免对单一锂离子电池的过度依赖。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将会是电动汽车行业的真正挑战。好在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占得了很大的先机。随着各国政府碳排放政策的逐渐收紧,相信我国会在这一领域获得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