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的到来,不少人发现,今年的太阳,实在是过于“尽职尽责”了,以至于我国甚至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而关于“高温”的话题词条,在微博上更是多达几亿的阅读量。
在高温肆虐,让人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不少人都开始将希望寄托于“雨神”萧敬腾,想通过他和雨之间的奇妙缘分,来为自己的居住地“降降温”。
然而,降温的雨不一定求到,但是能造成灾害的暴雨,却出现得让人猝不及防。
热浪袭击、持续暴雨、洪涝旱灾……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让不少人都在想,怎么今年的气象变化这么异常?难道只有中国在经历如此极端的环境吗?实际上,今年整个北半球的国家,如今都在遭受各种极端天气的考验。
欧亚北美各洲均出现了极端天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6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整个北半球都出现了高温热浪频发事件。
今年6月,美国48个州经历了破纪录的酷热高温,美国西南部和中西部等地区,气温高达40℃,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口承受着高温的危险。而怀俄明州西北部和蒙大拿州南部的降水却比往年增加了3倍多,大雨和高山融雪汇聚产生的洪水,势如破竹地摧毁了黄石公园数英里的道路和桥梁。不仅如此,异常的高温还给部分地区带来了猛烈的对流天气,7月13日晚高峰时段,芝加哥市就被时速高达84英里的龙卷风袭击。
而法国也正在遭遇热浪袭击,有11个省份都在7月14日发布了高温橙色警报。首都巴黎的气温也将在下个星期达到40℃。而西南部吉伦特省的山火,因为热浪影响至今仍未得到控制,有官员担心,火势或许会因为风向的不断变化而难以掌控。
中央气象台的检测月报显示,全球目前共有四个热带气旋活动,北半球各大洲都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高温热浪,而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等地区出现的暴雨和持续性降水,又引发了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IPCC的评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的速度正以2000年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由于全球变暖,以前每50年才发生一次的极端热浪现在预计每10年就发生一次,暴雨和干旱也变得更加频繁。
全球变暖不止会产生极端天气
大家都知道,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有关。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制造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具有高度吸收性。
而随着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地球吸收和发射的能量也出现不平衡的情况,能量因此不断地在地球上积累,这就导致了温度上升,进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不仅积雪融化、海水的体积也开始膨胀,这不仅使南北极的冰雪范围骤减、海平面上升,还增加了洪涝等次生灾害的出现频率。
但除此之外,高温也会影响各大海域和淡水水域的温度。从1950年至1980年间,环南极的南大洋水温就升高了0.17℃。水温的升高不可避免地会对在水中生活的各类生物产生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生物种群面临迁徙的难题
在海洋和河流中生存的物种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就必须面临两个问题:死亡或者迁徙。
如果它们不能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在环境的变化中进化,或者寻找新的栖息地,那这种物种最终只能走向灭绝。但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各个温度带的区域也开始向南北两极扩展,势必有一部分的物种会受到影响而迁徙,而靠近极地地区的物种栖息地便不可避免的缩小,到那时,只有能适应新环境、分布范围广泛、容易扩散的种类才能重新在新环境建立自己的群落。
不光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会遭到威胁,在人类大棚中的农作物也同样要经历严苛的考验。
农业的衰退不可避免
其实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之一,所有的动物在呼吸过程中,都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而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植物能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维持地球上的碳-氧平衡,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实验证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加高大和迅速,而且在部分地区,比如西伯利亚,二氧化碳的增多有益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促进有机物产量,让那片长期寒冷的土地出现新的生命。
但在全球范围内来说,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带来的更多是负面的影响。气温增高、长时间干旱,以及二者的副作用,都不能给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甚至可能在未来数十年内导致农作物的根本性减产。
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也关系着大气环流,它们不仅能够变全球的降雨分布,还能影响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这对农作物而言祸福难料。
而IPCC报告也指出,因为受到温室效应影响而减少的农作物生产,使全球农作物的价格自1980年到2011年为止,上升了20%。
保险业实质损失大幅增加
有数据显示,自1960年来,重大自然灾害的数量已经翻了3倍,保险损失实质增加了15倍。而有研究表明,最糟糕的灾难中有35-40%与气候变化有关。
英国保险业者协会宣称,英国的风暴和洪水损失已经在1998-2003年间翻倍至少超过60亿英镑,对某些地方来说,保险金的上涨对他们而言可能无法承担。
而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直接经济损失也同样是天文数字:20世纪50-60年代约390亿人民币、70年代约520亿、80年代上升至620亿,到了90年代,损失直接呈现显著增长,年平均损失额达到了1747亿元……
而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都在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可以预见,我国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威胁,自然灾害也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日益严峻的压力。
男女比例更加失调
过去就有研究发现,老鼠、蝙蝠等动物的性别和出生时间,与环境的温度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性。德国研究人员曾对1946-1995年间婴儿的出生记录进行追踪,并与当地的温度变化进行对照,结果发现,4-6月男儿出生最多,10月出生最少。
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发生性行为前一个月所处的环境温度,是影响宝宝性别的重要因素,高温环境容易创造男宝宝,而低温环境容易生女宝宝。当人类新生儿的性别,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性别失调,这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且,高温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新生儿的数量将在未来持续下跌。不仅如此,极端的高温天气,还会给孕妇以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气温升高会增加孕妇的早产风险,且早产的风险会随着分娩前一周的热浪强度增加而增加,分娩前一周如果孕妇暴露在高温下的话,发生早产风险的效应最强。
全球变暖的效应对全人类来说都影响深远,其影响程度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一个政治议题。它的影响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节能减排,齐心协力才能保卫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章:
王英俊,刘群燕,蒋国荣,陈奕德.人类活动影响与三大洋海表水温的变化及数值模拟[J].海洋预报.2008,(04)
谢家智.我国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4,,(08)
杨梦.大气温度变化对河南省农村新生儿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