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想自己的童年时,会发现似乎3岁之前的记忆非常模糊,甚至什么也想不起来。人在三岁前真的有记忆吗,还是说它被大脑删除了?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和别人诉说或者自己回想童年时,对不同时间段记忆的清晰程度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我们总是能很快记起3、4岁之后发生的事,却很难记起婴儿时期的记忆。那对于婴儿来说,他们的大脑还不能存储记忆吗?
说回婴儿时期的记忆。在婴儿时期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发育完全,一直到三岁之前大脑都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但是,这并是说婴儿就没有记忆。在婴儿6个月时,便可以形成情绪记忆。也就是说,有关于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他们是可以记住的。而随着大脑的发展,其他如情景记忆、形象记忆、语言记忆、动作记忆等都会逐步地完善。所以,事实上婴儿是有记忆的。那么既然婴儿有记忆,为什么当我们长大后却记不起来呢?在学术界,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童年失忆症”或“婴儿失忆症”。对它产生的原因,也进行了诸多的猜想。其中主流的有三种。第一种猜想认为,我们对有关于三岁之前的记忆失去了线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你有没有走到路上遇到熟人却想不起来他的名字,又或者明明已经背下来的诗转头又记不清了,这其实是其中的关键线索缺失了的原因。只要有人给你提供一个有关的线索,那么你很有可能就可以想起来。在我们的大脑中,也存在着很多的记忆神经元,它们相互联系在一起。
当我们记忆的事物不常被用到时,储存这部分的神经元就会和其他的神经元逐渐分离。渐渐地,我们就会遗忘掉这些事情。又因为婴儿对外界的印象还停留在视觉层面,没有产生名字的概念,也就无法生成线索链。所以,三岁之前单独的记忆在大脑中无法形成长期记忆,更没有线索可循,所以在长大后也就无法调取。第二种猜想是“母语覆盖说”,也就是记忆被覆盖掉了。我们都知道在思索时,大脑内部也会将信息以语言形式输出。所以记忆和“语言系统”其实是有很大的关联的。婴儿时期还没有学会一种特定的语言,但他们也会用哭声、叫声、咿呀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们暂且可以把它称为“嘤语”。在婴儿时期大脑会用“嘤语”来记忆事物,但当他们逐渐学会一种语言后,大脑中之前存储的记忆就会被新语言重新定义,从而强制替换掉原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