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大家知道,中国的近代史始于公元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不过中国开始接触西方乃至英国的时期其实要早的多。早在鸦片战争之前200年,中国和英国之间就已经有了直接接触。那么当时双方是在什么情况下接触到了彼此?双方接触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虽然在现代许多学者对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有很大争议,但不能否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确实在公元1300年前后在欧洲引发了轰动,使得欧洲人产生了前往中国,从中国广大的市场中捞金的念头。
马可·波罗游记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
而到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通过海路真的到了中国,而且将大量中国商品运到了欧洲,这也很快激发了英国人与中国直接进行贸易的欲望。公元1553年,英王爱德华六世为了与向中国出口羊毛,曾经通过陆路向中国派出了一个使团,但这个使团只是走到了中亚的里海周边区域,没有抵达中国。
公元1577年,第一本用英语写成的关于中国的著作出版,名叫《从葡萄牙人那里得知的关于中国省份的报告》(Certyne
Reportes of the Province China, learned through the
Portugalles...)。这本书再次激发了英国人前往中国探险的热情,两年之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再次向中国派出了一个使团,希望用当时英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羊毛换取中国的香料、丝绸和瓷器,以赚取暴利。
公元16世纪以后葡萄牙曾有过的势力范围
当时这个使团由英国贵族约翰·纽贝里(John
Newbery)率领,在公元1579年、1581年和1583年曾3次启程,尝试前往中国。但因为当时葡萄牙人要垄断跟中国的贸易,所以给其它欧洲国家设置了很多障碍,结果是这3次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公元1583年,纽贝里死在前往中国的途中,这次尝试再次宣告失败。
但仅仅十几年后,伊丽莎白一世就再次向中国派出了一个使团。这个使团由一名英国船长本杰明·伍德(Benjamin
Wood)率领,希望通过美洲的海路抵达中国。但他的船队在离开了位于美洲的西印度群岛之后就完全失踪了,现代一般估计是遭遇了海难。不过虽然英国试图直接和中国建立联系的尝试多次失败,但当时对中国的向往却也很快在英国引发了一股中国热。比如,当时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里甚至也出现了中国元素,他在名著《仲夏夜之梦》里曾经写作了一座中国花园,并将其描绘为美好与品位的象征。
莎士比亚名著《仲夏夜之梦》有中国元素
进入公元17世纪之后,英国人继续为来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但他们的到来,却很快引发了一场冲突。说到这我们就需要插一句,虽然我们前面一直说的是英国人想跟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但在那个时代,贸易和武装入侵之间的差别其实并不是那么清楚的。当时进行跨越海洋的贸易,有武装护航可以说是必备条件之一。而在“贸易”的过程中,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如果双方实力相当,那就是和平贸易。但如果一方武力明显比另外一方差,那所谓的贸易很容易就会变成明抢,或者至少是强买强卖了。
公元1637年6月27日,英国航海商人约翰·韦德尔(John
Weddell)带着英王查理一世的信件来到中国澳门,而他就是率领了一支由4艘装备精良的战船所组成的武装舰队。但他到了澳门之后,发现当地所有的贸易都已经被葡萄牙人所控制,他们根本插不进手。因此,韦德尔很快决定离开澳门,用武力直接逼迫明朝地方政府就范。根据其舰队随员的记载,8月1日,韦德尔舰队在没有得到中国官方批准的情况下驶进珠江口。当时,明朝的地方地府用40艘舢板挡住了珠江口,但韦德尔的船队很快冲突阻挡,顺江北上。
公元1639年西方人画的澳门地图
8月12日前后,韦德尔的船队抵达广州,并和明军发生了交火。凭借其舰炮的优势,他们摧毁了一座明军要塞。第二天,韦德尔的水手又在这座要塞周边伏击了反击的明军,给明军造成了一定伤亡。此时韦德尔认为自己已经让中国人尝到了厉害,已经有可能让当地政府就范,因此很快派出了信使,要求明朝同意与其开展贸易。
但面对用这种方式想要开展贸易的英国人,明朝政府很自然不可能接受。结果韦德尔的信使被当地政府以海盗罪抓捕。而韦德尔也自知自己无力上岸与明军对战,所以最终不得不服软,请葡萄牙人做中间人与明朝政府沟通。最终,在葡萄牙人的协调下,明朝政府释放了这些被抓捕的英国人,韦德尔的船队也不再敢闹事,灰溜溜地离开了中国。
而根据其船员的记载,对于这次“通商”企图的失败,韦德尔将其完全归罪于葡萄牙人。他说是葡萄牙任命的澳门总督从中作祟才使英国人的企图最终失败了。当然,他的这种看法完全是站在自己滥用武力也完全正当的立场之上了。但其实以现代视角看,当时英国人这种蛮横至极,用武力为商业利益开道的作法,在当时的中国会遭遇失败也是必然的了。(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