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明朝也是以文治武,为什么没有发生靖康之耻这样的事件?首先这个问题应该有两重意思吧?一是为什么没有发生被北方游牧民族轻易南下的事件,二是为什么皇族为什么没有像北宋那样集体被虏走。那石头君就从这两方面分别说一下。
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没能轻易南下?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答,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明朝拥有了北宋没有的地利,也就是明朝拥有了北宋建立时中原王朝就已经丢失的幽云十六州。石头君曾经多次论证过这个问题,这里再简单说明一下。首先幽云十六州所在地既是长城所在地,有了幽云十六州就有了修建长城的可能。
(历代长城所在地基本都在幽云十六州地区)
而这也正是明朝所做的。在所有中国古代的朝代里,明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最重视修建长城的朝代,没有之一。修建长城这种做法虽然始自战国时期,但真正如此系统如此长时间修建长城,并且在战略高度以长城为依托系统地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朝代,可以说只有明朝。而且明朝所修建的长城长度远超以往历代,根据统计,明朝长城人工墙体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多公里,再加上两千二百多公里的天然险长度,可以说在差不多一万七千里的范围内都针对北方游牧民族修建了坚固的防线,为历代最长,使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难度大大增加。而历史也再一次证明长城是非常有效的防御措施。
再加上拥有了幽云十六州之后,明朝也和汉唐一样拥有了充足的马场,使明朝的骑兵部队跟北方游牧民族相比并不处于劣势,因此终明一代,明朝基本始终能把蒙古各部阻碍在长城一线。
而北宋则根本没有条件修建长城这个天险,而没有了幽云十六州,也失去了马场,致使整个宋代骑兵都奇缺。而华北平原又是步兵对骑兵劣势最大的地区,所以北宋军队无论怎样布置,都对南下的游牧渔猎民族的骑兵无计可施,最终导致了靖康年的脆败。
没人给明朝皇族靖康年的待遇
至于明朝皇族为什么那么“有血性”,没有像北宋皇族那样举族束手就擒,反而“个个刚烈”,以身殉国?石头君这里不想否认明朝皇族的血性,但从客观来说,血性在这时真的不是一个特别关键的原因。而最关键的原因是,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入关清军,都已经没有攻陷汴梁的金军那份“雅兴”了。
首先是李自成,在攻陷洛阳之后,立马就把在明朝地位十分重要,封藩在洛阳的福王朱常洵给杀了。尽管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民间传说的李自成和义军把朱常洵给吃了的民间传说并不可信,但抓住就杀了是没有疑问的。所以崇祯皇帝在北京被围,跑不了了之后去自杀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了,因为他百分之百确定,李自成破城之后不可能有自己的活路,与其受辱之后被杀,肯定还不如自我了断受罪少点。
而至于清朝入关以后,南明皇室其实并没有比北宋皇室表现的更有“气节”,只是没有北宋皇室的运气而已。南明三个皇帝,弘光帝朱由崧是在安徽芜湖被清军俘虏之后背押往北京,在北京被关了半年多,期间有记载说他还经常酣饮作乐,最后在北京和其它十几个明朝皇族一起被处死。
(南明弘光帝,在北京被斩首)
而名气最大,气候也最大的永历帝朱由榔,则是先逃入缅甸,后被缅甸国王俘虏之后献给吴三桂,也是被关押了半年多之后,被吴三桂勒死。
(1911年蔡鄂所立的“明永历帝殉国处碑”,南明永历帝最终在昆明被勒死)
而唯一一个表现地有些气节的其实还是名气和影响最小的隆武帝朱聿键了,他在福建被郑成功他爹郑芝龙立为皇帝,后来在福建汀州被俘之后,据说他绝食而死。但同时也有说法说他被清军包围之后乱箭射死。
(南明隆武帝,在福建绝食而死)
所以从明皇室的结果来看,并没有看出比北宋皇室多出多少气节,而只是他们所面临的敌人比北宋的敌人更加冷酷,没有给他们太多受辱的机会而已。
总而言之,明朝和宋朝这两个以文治武的朝代,总体上除了个别时期之外,军事实力都比较弱,只是明朝因为有了长城的地利,所以比北宋坚持的长久一些,但最终的结果没有太多不同。(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