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如懿,因断发被乾隆打掉牙齿,死后为其她贵妃的陪葬



1981年,清东陵纯惠皇妃的墓轰然倒塌,如懿的棺木暴露在外。当文物专家赶到现场时,看到如懿的棺材停放位置和头骨后,不禁感叹:如懿在后宫确实是最憋屈的皇后!

如懿与纯惠皇贵妃共用的墓穴
专家为何会突发如此感慨?因为专家发现,如懿的棺材不仅没有停在主位上,她还缺失了几颗牙齿。01
电视剧《后宫如懿传》中,如懿的原型是乌喇那拉氏·青樱,她来自满族八大姓之一的乌喇那拉氏一族。
如懿属于满洲正黄旗人,她的父亲是四品佐领那尔布。
雍正年间,如懿被选为弘历的秀女,并由雍正亲自指配给弘历做侧福晋。在门阀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如懿的出身没有孝贤皇后显赫,比贵妃高佳氏逊色。
乾隆二年,册封孝贤皇后时,如懿同时被晋升为娴妃,册文中这样写道:“持躬淑慎,赋性安和,早著令仪”。
此时如懿的地位在皇后和高佳氏之下,却又在纯妃苏氏和嘉嫔金氏之上。
八年后,贵妃高佳氏去世,如懿和纯妃苏氏同时被晋封为贵妃。此时的纯妃苏氏已为乾隆生下一个儿子永瑢,但是如懿还未生育。可见如懿并不受乾隆的宠爱,甚至可以说是受冷落的那一个。
历史上真实的乌喇那拉氏像
甚至如懿入宫第十年还未能生育,此时孝贤皇后已病逝,中宫的位置空缺,而后宫的事务又比较繁琐,正需要一个人来主持。
之前位高于如懿的孝贤皇后和高佳氏均已薨逝,论资排辈也轮到如懿了。这时年事已高的皇太后便下了一道懿旨:“皇帝春秋鼎盛,内治需人。娴贵妃那拉氏,人亦端庄惠下。应效法成规,即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
而乾隆此时正处于丧妻之痛中,皇太后知道乾隆与孝贤皇后感情深厚,如胶似膝,很不忍心。于是在懿旨中又加了一句:“应于皇帝四十岁大庆之先,时已过二十七月矣,举行吉礼。”
此时的乾隆才三十八岁,皇太后的意思是让他在四十岁生日宴之前,等孝贤的二十七个月丧期过后,就完成册封皇后的礼仪。
古代皇室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尊崇教道,皇太后都下旨了,乾隆也只能服从。
此时 ,乾隆就先将如懿由妃晋升为贵妃,统理后宫的事务。在晋为贵妃的时候,乾隆还有意降低规格,特意备注一句:“本来初封贵妃,公主和王妃、命妇都要前往皇贵妃宫行庆贺礼。但是乌喇那拉氏是由妃晋封为皇贵妃,公主等不必前往行礼。”
乾隆之所以要这么做,原因之一是放不下孝贤皇后,不想宫里有喜庆的气氛;第二也有不愿意让乌喇那拉氏取代孝贤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乾隆当年还写下一首诗:“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诗的后面乾隆还做了备注,意思是遵照皇太后的懿旨册封了统摄六宫的皇贵妃,礼成后,不由回忆起往事,心中却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这说明,他对如懿的册封只是遵照皇太后的懿旨,如懿只是因为资历够了,熬到了统理后宫的位置上,而乾隆对如懿并不走心。02
皇家是很注重礼仪和规矩的。既然前面已经册封了皇贵妃,将如懿钦点为准皇后,那就必须按照程序步骤来。
在升为贵妃两年后,也就是乾隆十五年八月十三日,那一天刚好是乾隆四十岁大寿,在古代被称为“万寿节”。在这一天,通常皇帝会大赦天下,举行恩科考试等,对于皇帝来说,这一天是为天下做表率的一天,也是忙碌的一天。
所以在皇太后的安排下,这一年的八月初二,如懿正式被册封为新皇后,此时的如懿三十三岁。如懿继孝贤皇后之后,成为了乾隆的第二任正式的皇后,也是最后一个皇后。当然后面的孝纯皇后属于后面追封的。
历史上的孝贤
在这个微风吹过的夏天,乾隆经历了两件喜庆的事,一件是皇后的册封大典,一件是万寿节。
但是乾隆似乎并不是很高兴,反而十分伤感。他在夜深人静的八月晚风中,遣去了身旁的侍从,提笔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表露了他的心声:“中宫初正名偕位,万寿刘朝衣与冠。有忆那忘桃花节,无言闲倚桂风寒。”
意思是,册封了皇后,过了万寿,本是很喜庆的两件事。可八月裹带着桂花香气的微风中,却带着几分寒凉。足见他此时心情的无比凄楚之感。在他的心目中,孝贤皇后的位置是无法被其他人所取代的。
一年后,乾隆首次南巡,他驻足在杭州圣因寺行宫,此时正值孝贤皇后的三周年忌日,乾隆写下一首诗来悼念发妻:“断魂恰值清明节,饮恨难忘齐鲁游。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乾隆的言下之意是,“新琴”如懿不及“旧剑”孝贤。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从感情上来说,乾隆与如懿并不如孝贤情投意合。
古代皇家伦范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了维护本家的统治,给亲贵大臣们做表率,乾隆与如懿的感情略有所升温。并且为了维护血统,皇家也注重嫡妻留下了子嗣。这期间,也就是如懿三十四岁的时候,才连续生育,她先后生下两男一女。
可见,后宫妃嫔众多,作为皇帝并不能雨露均沾,从十几岁就陪侍在乾隆身边的如懿,在那近二十年中,被冷落到了什么程度。
而此时,乾隆和如懿所营造出来的帝后恩爱和睦的表象,仅维持了五六年就疏离了。
夫妻间真实的相处,并非是经年累月的恩恩爱爱,还有日常的鸡零狗碎,这对于皇帝家也不能幸免。幸福的婚姻只有一种,但不幸福的婚姻却有千千万万种。
影视剧中的孝贤与乾隆
孝贤皇后性情温和,对乾隆是百般顺从和体贴,并且她和乾隆从藩邸时就是原配夫妻,所以彼此间的感情深厚。更重要的是两人真心实意,没有掺杂利益。然而如懿是皇太后强加给他的,再加上如懿性格却比较刚硬,她并不能做到一味的迎合和顺从乾隆,而且两人之间其实真正上是合作伙伴关系。乾隆从情感上,无法接纳如懿。
两个人,同床异梦,各怀心事,时之日久,两人积怨加深。03
乾隆三十年,也就是如懿四十七岁的时候,乾隆和如懿爆发了一次火山式的冲突,这也许是长久积怨所致。
当时正逢乾隆南巡之时,乾隆在大臣们的陪同下在莫愁湖边的胜棋楼上品茶听曲,乾隆无意中发现一位貌似香妃的汉人女子,便将此女子带回御舟并封为“明常在”。当然并非是乾隆无意中发现,下面的大臣们为了邀功,揣摩圣心,找来一位貌似香妃的汉女讨好皇帝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按照清宫在康熙年定下的后妃等级制度,其中设八个等级并有限额,所以康乾时皇帝早已没有了佳丽三千。标配是: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至于贵人、常在、答应这三个等级可以不限数量。
另外为了保证满洲贵族血统的纯正与高贵,按照清宫的选妃制度,后宫的女子都要从旗人中挑选。其中,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中选秀女,一般隔三年一次;另一种是从内务府三旗(即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也称“上三旗”)中的普通人家选秀女,一般一年一次。
清初,为了笼络汉人,清廷一度鼓励满汉通婚,但是到了中期,就有规定:满汉不婚。
所以,如懿与乾隆爆发的一次大冲突也就是因为乾隆要娶一个汉女,为了捍卫皇家的血统,作为皇后的如懿因跟乾隆沟通不拢,不惜断发明志。
影视剧中的如懿断发
在古代断发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情,意味着三种意义。第一,看破红尘;第二,丈夫去世;第三,国丧之时。
如懿能断发,说明她此时的心情是极度痛苦,悲观消极,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据说,因为如懿断发的事,乾隆还命人敲掉了如懿的几颗牙齿。另外,回京后,乾隆秘密下令将如懿打入冷宫,将历次受封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的册宝悉数尽收,这让如懿不仅失去了皇后的位号,并且从后妃中被摒弃出去。
四十八岁这一年夏季,身处冷宫的如懿郁郁而病,奄奄一息,身边只有两个宫女陪侍。而乾隆却从圆明圆出发去热河避暑。
六天后,乾隆在热河收到了如懿薨逝的消息,乾隆并没有伤感,而是将帝后失和之事公布于天下,他在谕旨大意说:“皇后虽然册封以来未失过德,但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但去年春,朕巡幸江浙时 ,玩得正尽兴,皇后却性情大变,行为轨迹像是疯迷。距今一年多,病情严重,去世了。”
后面还备上一句:“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
意思是皇后疯了,死也是福分浅薄,不能长期受朕的隆恩。
影视剧中的如懿安详去世
历史上的如懿去世时头发乱蓬,并不像影视中的那么安祥。
并且如懿的葬礼也没能按皇后的仪制办理,而是按皇贵妃的规格进行。按照清制,皇后先死,是要葬入帝陵内,届时与皇帝合葬。如果在皇帝之后死,就要单独建陵。而乌喇那拉氏之前的孝贤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个皇贵妃都葬入了裕陵地宫,就等乾隆万年之后与之合葬。
而乾隆至死却不愿意与如懿同穴,更不愿为其修建陵寝,甚至连丧仪都有意轻慢。她下葬时,没有上供,也没有祭祀,并与六年前去世的纯惠皇贵妃葬在一起。
一直以来,如懿是否因断发被乾隆命人打掉牙这件事只是传言,没有得到证实。直到1981年,清东陵纯惠皇妃的墓轰然倒塌,如懿的棺木暴露在外。文物专家赶到现场发现如懿的棺材不仅没有停在主位上,另外从如懿的头骨发现,如懿还缺失了几颗牙齿。这一传言才得以证实。
如懿是清宫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也是最憋屈的皇后。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