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艳压北平的校花,被鲁迅“暗恋”,下嫁老实男,有深层原因



她比朱安有文化,比许广平漂亮。
她是艳压北平高校的校花,人称“马皇后”。
她叫马珏,她是鲁迅日记中提及53次之多的女子。

同时期的校花有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演奏出一首琴瑟和鸣的建筑史话;杨绛跟钱钟书的结合,开启了文学的盛宴;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结合,演绎了一场惊世骇俗的恋情。
唯有她嫁给了一个普通人,平淡终老,度过波澜不惊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一个谜团。01
1903年,一对叫马裕藻和陈德馨的学霸夫妻双双考取了日本官费留学的资格,名噪一时。
丈夫马裕藻进入早稻田大学,妻子陈德馨进入了目白女子大学。七年后,他们在双双完成学业之时,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这对于马裕藻和陈德馨这对夫妇来说,犹如锦上添花,喜上加喜。
兴奋之余,夫妇俩给女儿取名叫马珏,寓意才学双璧,完美无瑕。
作为留学日本的高材生,她们学成归来三年后,双双被聘请到北大教学,马裕藻更是成为北大国文系主任。
马裕藻在北大的朋友圈里集结着章太炎、蔡元培、周作人、鲁迅等革新派名人。马裕藻的弟弟马衡、马鉴、马准、马廉都是著名的学者,被称为鄞县“一门五马”。

马裕藻
在父母光环的影响下,马珏无论从长相和学业都受到周围人的关注。
从小,父母也格外重视马珏的学业,也对他寄予厚望。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考入北大。
马裕藻跟女儿说:“中国妇女地位最低,需要你们这一代出来为争取女权做些事情。马珏上政治系,出来当公使。”
马珏还有一个妹妹,马裕藻就让她上法律,因为即便是离婚,还有本事为自己争取权益。
从1918年到1927年,马珏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孔德学校完成的。
20岁那年,马珏按照父亲的期望,考入了北大政治系。
马珏性格活泼,进入大学后如鱼得水,一度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她和作家杨沫一起学昆曲,曾受红豆馆主、清华大学昆曲老师溥侗先生的邀请去合演了《游园》,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
当时学校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马裕藻对北大最大的贡献是生了个漂亮的女儿!”
可见马珏在北大校园中的人气有多旺,几乎要压过自己的父亲。
据著名作家吴组缃曾回忆,民国时期,燕京和清华选举‘校花’和‘皇后’的风气盛行,北大却没有这样的风气。
北大的马珏却被推选为“北大校花”和“皇后”,可见她当时艳压北平。

每逢上课的时候,一些男生就早早地来到班里,将座位抢占到马珏旁边。有些没有坐在马珏近旁的男生,不是不喜欢,而是自惭形秽,不敢靠近。
据说马珏当时收到的情书能装订成册。有些调皮的学生甚至在背后将马裕藻戏称为“老丈人”。
马珏是真正的被众星捧月,光芒万丈。02
但是让马珏被后世观注的,并不是她是北大的校花,也不是她会喝昆曲。而是她年纪青青就受到鲁迅的青睐。
当然这也源于他父亲多年的积累,因为他的父亲与鲁迅是好友。
在马珏15岁时,也就是上初中时,她第一次在自己家里见到鲁迅,她写了一篇《初次见鲁迅先生》,其中她以孩子稚嫩的语气讲述了她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又老又呆板,还爱抽烟卷,永远穿着一双破皮鞋的人。但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却跟小孩说话一样,没有太多的弯弯绕,骂人也骂得很过瘾。
鲁迅看到这篇文章后,被马珏的直言直语所打动,他还将马珏的这篇文章收录到了他的《鲁迅著作及其他》的专刊中,自此两个相见恨晚的人,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初中时的马珏
鲁迅每每出了新书,都会给马珏赠上一本。期间,两人还频频通信,当然鲁迅先生向来与青年学生关系好,他也提拔了不少青年,如萧红、萧军等人。所以每一个青年给他写的信,他都会回。
鲁迅的人格魅力也影响着马珏,对于马珏来说,鲁迅就像一个没有代沟的长辈。她有什么心事都会找他倾诉。
有一次,她不想学政治,想学农业。她将这个想法写信告诉了鲁迅,鲁迅依然是支持。不过最后也因为大环境等种种因素,马珏也没有学农业。自1926年元月3日至1932年12月15日,马珏与鲁迅之间通信长达六七年之久。
有统计,马珏给鲁迅写过28封信,鲁迅回复了13封。而且这些书信也从来没有回避过许广平。
后来随着马珏的长大,她在北大的“校花”名气也越来越大,一个漂亮女学生,和一个有学问的大先生走得近,难免会引起风言风语。曾有人说鲁迅暗恋过马珏。

自古文人都多情,也许鲁迅和马珏之间曾有过那么一些微妙的关系,但也是发乎情而止乎礼。
但是《鲁迅日记》中有53次提及马珏,鲁迅还专门为马珏起了一个号,叫“仲”。因此鲁迅与马珏之间微妙的关系常被后人津津乐道。
直到1933年,马珏结婚后,鲁迅本来要寄书给马珏,却又犹豫了。他在给台静农的信中写道:“寄上《萧伯纳在上海》六本,其中有一本原本是给马珏的,但是后来一想她已经结婚了,常给人家送书也不太好,你就自行处理吧。”
其实鲁迅的顾忌并非暗恋,而是源于马珏婚后的消声匿迹。03
马珏的婚姻很低调,按套路出牌的话,像马珏这样的“名校花”就应该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办一场惊艳的婚宴,留下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供后人品鉴。
然而现实的剧本却是如此反转,马珏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结了婚。他的名字叫杨观保,毕业于北洋大学,是天津海关的一个普通职员。
那时的杨观保在天津上班,但是每个周末放假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北平看望马珏,他话不多,却默默地守护着马珏。

马珏与杨观保的结婚照
相比身边的那些满嘴甜言蜜语的公子哥,杨观保给予马珏的不是玩弄,更多的是安全感。
在别人看来,杨观保即不优秀,也没有显赫的家室,堂堂校花的马珏,怎么能下嫁给他?
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甚至在白色恐怖弥漫的环境下,鲁迅到处躲避抓捕。马珏在危急时刻将鲁迅写给她的珍贵书信都烧掉了。直到时过境迁后,马珏因烧毁鲁迅写给她的书信,而懊悔不已。
可见那样一份平常且安定的感情,对于马珏来说何偿不是福分。
马珏自结婚后就销声匿迹了,受白色恐怖的影响,她跟鲁迅的通信也断了。
她跟着丈夫到上海儿童图书馆工作,工作环境简单没有压力。她与丈夫共同抚育了三个孩子。生活过得平平淡淡,但是现世安稳。她也享受着这份随遇而安。
退休后,马珏和丈夫杨观保移居到山东枣庄,活到84岁。
对于马珏的高调开场和急流隐退,让后来的史学家也充满好奇。
一位马珏的学生的后代就此问题,专门拜访过晚年住在枣庄的杨观保,当他见到杨观保本人时他明白了一切。原来杨观保会很多种语言,晚年的他依然没有停止学习,他的屋子里有很多书,而且还是英文版本的。
有人说,了解一个男人就看他读什么书。
与同时代的校花们相比,看似马珏嫁给了一个普通人,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但是她却收获了一份世人最向往的幸福生活,父母健康,夫妻和睦,儿女成群,绕梁膝下。

这足以说明,马珏在对待爱情方面是很理性的,她没有选择豪门,也没有选择名流,而是嫁给了一个普通职员,收获了一份专一的爱情,过着平淡的生活。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到最后都是归于平淡。
所以,岁月静好只是片刻,轰轰烈烈也是偶尔,平平淡淡才是日常。
如果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华似锦。唯愿此生,岁月无恙,只言温暖,不语悲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