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考古人员在阿鲁科尔沁旗发现一座辽代古墓,墓主是一位十四岁少年,墓中竟有一幅杨贵妃画像,令考古人员惊讶!
显然这幅杨贵妃画像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好奇。
这原本是一座早期的契丹贵族墓葬,墓的主人还是一位早夭的十四岁少年,而杨贵妃是唐朝的贵妃,似乎跟契丹八杆子打不着,何况还是一位十四岁的少年墓。
按照常理,契丹人的墓室里不应该是飞鹰走兽,或是骏马奔腾的壁画吗?怎么会画杨贵妃呢?
考古人员仔细研究着这幅壁画,壁画高70厘米,长2.3米。考古人员怎么判断出画中是杨贵妃呢?因为《明皇杂录》中就曾有记载,在开元年间,岭南给唐玄宗进献贡品,贡品是一只通体雪白的鹦鹉,这只鹦鹉会说话,也能与人对话,唐玄宗和杨贵妃非常喜欢这只鹦鹉,于是给它取名“雪衣女”。
图|杨贵妃教鹦鹉
有一天,杨贵妃正在梳妆台前化妆,“雪衣女”飞过来对她说:“娘娘,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我被一只老鹰抓住了,求娘娘救我。”
杨贵妃吓了一跳,把鹦鹉的话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为了打消鹦鹉的担忧,让杨贵妃教鹦鹉念《心经》。
而考古人员眼前的壁画,正是杨贵妃教鹦鹉读《心经》的情景。
可是画中杨贵妃的契丹女子发饰又作何解释呢?
唐朝杨贵妃的头饰一般是凤冠霞帔,而在契丹古墓中的杨贵妃却打扮招摇。可见是契丹人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打扮了杨贵妃。
考古人员有一种判断,也许契丹人也是引经据典,应用了杨贵妃教鹦鹉学《心经》的典故。也许在他们为人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悲痛,又担心儿子在另一个世界会恐惧,为了消除儿子的恐惧,就特意画了这幅杨贵妃教鹦鹉读《心经》的壁画。
这幅壁画的右上角还附有一首诗:
雪衣丹嘴陇山禽,
每受宫闱指教深。
不向人前出凡语,
声声皆是念经音。
其中“陇山禽”就是鹦鹉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朝灭亡后,各少数民族建立过一些小王朝,他们没有标榜自己原来的文化,而是几乎以唐代文化的继承人自居。
统一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就曾说自己汉语说得非常流利,能与汉人自如沟通。在《辽史》中,大唐与大辽有联姻的关系。唐朝皇帝曾把自己的公主嫁给契丹人,使契丹民族靠近了唐朝宫廷。
唐朝灭亡后,契丹人建立了大辽,他们心中肯定觉得自己是承前启后,继承了大唐的真命天子。
在这位早夭的契丹少年的墓葬中发现杨贵妃题材的壁画,也许这位小少爷生前就过着唐人一样的生活?辽在立国之前,就学习了唐朝的生活方式、文化和气质。
至于让贵妃戴上契丹头饰,是他们不愿完全汉化,而注入了草原元素。
图|《杨贵妃教鹦鹉图》
如今,这幅《杨贵妃教鹦鹉图》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无论是哪种原因,都有其合理性。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达,我们会有新的发现,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参考资料:
《跟着文物穿越历史:30件文物里的中国》,张志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