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媛:长相酷似任素夕,追求者无数,一生未婚,隐情令人震撼



民国时的名媛,不是高调,就是奢华。
而她是低调中的奢华。
蒋冬华
她长相酷似任素夕,追求者无数,她却独守一生,其中的隐情令人震撼!01
她是浙江都督蒋百器的女儿,她的母亲苏翠娥是一位京城名妓。
她自出生后就一直跟着母亲在京城生活,而她几乎不曾与她的父亲见过面。
她五岁那年,和八岁的哥哥正在门口玩耍,突然被几个军人抢到了将军府。其实她的父亲就是将军府的主人。
这个将军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震惊!自己家的孩子还要用来抢吗?
要说蒋百器在日本留过学,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也是个爱国人士。当袁世凯正在做皇帝梦时,他为了防止各地将领们对他称帝的反对,于是也采取了一些怀柔措施。
他利用京城名妓小凤仙来对付蔡锷。同样,他利用另外一位名妓苏翠娥来对付蒋百器。结果是,蔡锷与小凤仙萌生了真情,蒋百器也与苏翠娥假戏真做。

苏翠娥为蒋百器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叫蒋益门,女儿叫蒋冬华。
蒋百器有一房原配夫人吴氏,吴氏的父是是日本华侨实业界的领袖人物,有众多头衔,中华总商会会长、中华会馆理事长。吴氏的母亲更是一个利害角色,她抱着为女儿扫清一切感情障碍的决心,运用各种办法解决了蒋百器在外面招惹的那些“花花草草”。
不过也真是造化弄人,人算怎么也算不过天意。
吴氏与蒋百器婚后只生下一个女儿蒋冬荣,吴氏便丧失了生育能力。对于旧时的大家庭来说,男孩始终是一个家庭香火的继承者。
吴氏母女得知蒋百器在京城与名妓苏翠娥育有一儿一女,便合计着将男孩带回来养在吴氏这位正牌夫人的膝下。另外,为防止蒋百器与苏翠娥藕断丝连,母女俩派人上京城,打着蒋家的儿女,怎能流落在外的冠冕堂皇的名义,将两个孩子抢到了上海将军府。
蒋冬华从此就成了失去生母,在将军府里“寄人篱下”的蒋三小姐。
她的姐姐蒋冬荣是府里的大夫人所生,所以在将军府中,蒋冬荣几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蒋冬华,起初哭哭啼啼,但是她发现哭是最没用的武器。她开始变得坚韧,在府中步步为营。防止不经意的错误,引来的一阵痛批。别人犯的错,她无辜成为“背锅侠”。
这样的哑巴亏吃多了,她也变得智慧了。为了争取到父亲的爱,让父亲关注到自己,她只好努力学习知识,学习弹琴,学习跳舞,学唱京剧。她用一年时间学完了高中的所有知识,并考上了复旦大学,从此她凭着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上海滩有名的蒋三小姐。
蒋冬华
面对如此优秀的女儿,父亲的脸面上又多了一层“育儿有方”的光环。他逢人便夸耀女儿的聪明优秀,仿佛女儿的优秀是得了他的真传。
因为父亲的宠爱,自身的出类拔萃,蒋冬华在将军府中总算有些威信。但是她却从不锋芒毕露,仍然很少说话,更多的时间,她只是在自己的闺房中弹琴。
这么多年,她悟出了一个生存法则:当你还没有变强大时,适当退让,沉淀下来内修,保全自己。02
上大学期间,她认识了一个叫冷培基的飞行员。他是中国第一批从航校毕业的飞行员,师从陈纳德。冷培基的家在山东也是一豪门大户。
冷培基是豪门少爷。他的姐姐冷竹琴声名在外,是当时有名的歌唱家和钢琴家,很多电影名星都师从她门。冷培基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原本可以过上安逸的少爷生活,可蒋冬华从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到纨绔子弟的影子,反而是满满的正能量。
他在战火纷飞的时代,看到贫苦百姓的无助,看到敌机的威力,在敌机的轰炸下,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于是他从军报考了航校。
冷培基每到空闲的时候,就来看蒋冬华。两人走在街头巷尾,无不称赞他们英雄美人的天作之合。

后来,应航校的要求,冷培基作为重点培训飞行员,要在美训练两年时间。很多感情都是毁于异地恋,何况是长达两年时间。他们的感情因分离显得更加可贵,他们隔三差五地写信给对方。蒋冬华将冷培基寄给她的每一封信用绸带扎起来,放在一个小箱子里。每每想念冷培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见字如面。
蒋冬华每天回家前都会先看信箱,没有看到冷培基的来信时,她便会失魂落魄。一旦看到冷培基的来信时,她飞快地将信揣在兜里,跑回自己的房间,悄悄地阅读起来,仿佛此时她的心已飘洋过海感受到了他。
知女莫如父,蒋百器太过怜惜这个女儿,劝她道:“你找个大兵飞行员,万一飞机失事,你不是要守一辈子寡吗?”
没想到一语成谶。
就在冷培基受训归来时,蒋冬华本来在南京办事,她数着日子赶到了上海,正准备梳妆打扮去接站的时候,突然接到来自航校的电话,冷培基返回的时间被延迟。
蒋冬华热乎乎的心像被泼了一盆子冷水。但是冷静下来细想,冷培基一般都处事稳妥,如果日期有变,他一定会先拍个电报过来的,这次太例外了。
想到这里,蒋冬华的心更忐忑了。
时间又过去了几天,和冷培基一起的航校同学已陆续返校,蒋冬华仍没有接到冷培基返还的消息。
后来,她才得知真相,原来冷培基延迟返回都是他的朋友善意的谎言,怕她接受不了打击。事实上,冷培基在返航时,天气反常,冷培基的飞机不幸撞击到了阿尔卑斯山上,永远也返不了航了。
得知真相的蒋冬华,心情如坠入万丈深渊,她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几天不出。
她的大姐蒋冬荣安慰道:“好在你们没有结婚,你还年轻,还可以再谈。如果结了婚,岂不是要守寡了吗?”

蒋冬华的姐姐蒋冬荣
蒋冬华眼神呆滞,冷冷地说:“就让我守寡吧。”
当时大家以为这位蒋三小姐是一时意气用事,果然蒋冬华一生未嫁,而那些被她珍藏在箱子里的,来自冷培基的书信,成了她往后余生的精神支柱。03
1928年,抗战前夕,蒋冬华的父亲蒋百器去世了。此时蒋家的生活已远不如前,以卖当旧物件为生。
吴氏夫人去世后,蒋冬荣带着全家搬到了丈夫邵式军家住下。邵式军原本追求过蒋冬华,因为蒋冬华心有所属,邵式军又退而求其次,追求了蒋冬华的姐姐蒋冬荣。更戏剧的是,邵式军居然成了蒋冬华的姐夫。
自从小姨子搬过来后,邵式军也曾动过再次追求的念头,并且他的这个念头还得到了蒋冬荣的默许。
蒋冬荣因为享受到了大家族的福利,所以中大家族那些大太太思想的毒也深,她为了将丈夫牢牢地拴在家里,也希望妹妹蒋冬华给丈夫做个妾。
即便是家里经济已日渐衰落,邵式军为了讨好蒋冬华,为她又是买衣服、买首饰、还买了两架钢琴。蒋冬华却不为所动。这让邵式军又敬又恨。敬她“宁为玉碎”的倔强,恨她那颗捂不热的石头心。
成年人的世界,话都是说三分,七分靠悟。
以蒋冬华的悟性,她能不明白姐姐的意思,邵式军这么多年的心思吗?
只是她跟姐姐本质的区别是,姐姐从小生活在上层,下层的人都对她尤如众星捧月。长大后,她更是徘徊于上层人的尔虞我诈,唯利势图中,所以她的眼里看到的只有利益得失。

而蒋冬华的生母卑微,她跟着生母之前是讨生活,来到蒋府后,虽然成为了有名的蒋三小姐,但是她仍然摆脱不了卑微的出生。经历过人情冷暖的她,更看重情。你若对她投之以桃,她必报之以李。
她不想为了一张长期饭票,而出卖了爱情和亲情。
姐姐与她虽是同父异母,但这些年自父亲去世后,姐姐对她也很照应。她感激在心。
抗战胜利后,特务四处接收财产。邵式军秘密前往苏北解放区。在我党的策动下,邵式军向解放区输送了大量的物资,支持解放工作。
后来,特务头子毛森要抓邵式军,邵式军只好秘密离开。就在邵式军秘密离开后,毛森等人来到了邵式军家里要人。尽管蒋冬荣机智地反过来向毛森要人,但是仍免不了被抓。
当时蒋冬荣被抓后,她自知前途未卜。于是她借口上厕所,将一本记有家里全部财产的小本子交给了蒋冬华。
蒋冬华拿着小本泪如雨下:“你们都不在了,我要这么多财产干什么?”
于是她豁出命也要陪姐姐一起去。
不过那个时候的特务也很现实,蒋冬华为了救出姐姐,将记录财产的笔记本,以及生母送给她的一百多件名贵首饰全部交给了特务。特务这才乐不思蜀地将姐妹俩放了。
蒋冬荣因财产被特务拿走的事耿耿于怀:“你个傻子,将那么重要的东西交出去。”
蒋冬华却说:“只要我们姐妹俩活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蒋冬荣感动落泪:“你终究是活成了我成为不了的人,你活成了一束光。”
之后的岁月里,姐妹俩相依为命,带着孩子一起生活。
后来姐姐蒋冬荣死后,蒋冬华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将姐姐的一双儿女视如己出,抚养长大。

蒋冬华与母亲苏翠娥一起抚养姐姐的子女
民国时的名媛,不是高调就是奢华,而蒋冬华是低调中的奢华。正如她的姐姐所说,她活成了一束光,不仅感染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低调是上善中的一种,混迹于芸芸众生中,做好自己的同时,又在默默为他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修养,善莫大焉。”
低调而奢华,是一种超然洒脱、平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卑微时豁达大度,显赫时不骄不躁。宠辱不惊,审时度势,游刃有余。
参考资料:
《浙江蒋百器的女儿蒋冬华》,宋路霞著
《秒懂百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