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一个矛盾体,总是过度保护孩子,还天天教训孩子不够独立。总是帮孩子规避风险,还说孩子没有担当。总是干预孩子,却说孩子胆小,不够自信。
其实真正独立、担当、胆子大的孩子都是被父母放养出来的,而不是教条出来的。
民国时期的名媛,大都是旗袍,皮鞋,引领着时代时尚的潮流,懂礼仪,会一两门外语,活跃在外交场合。
少女时期的聂其璧
有这么一位名媛,她翻墙、爬树样样在行,胆子大,标新立异,追星追到了好莱坞。婚后,每次她做的饭,无论好吃与否,丈夫也不敢说好吃。
她是曾国藩的外孙女聂其壁。
如此强势的她,何以收获幸福的婚姻,儿子成才?
01
她的父亲聂缉椝,是清廷时期的上海道台,相当于上海市长的职位。她的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最小的女儿。曾纪芬是民国书法大家。
聂家在上海黄浦江畔有一个占地数十亩的聂家花园,就是聂家的家。
曾纪芬的一个叫张心漪的外孙女曾回忆说:“外婆家永远像个迷宫,有曲折的小径,也有跑汽车的大路,有荷花池,也有茅草亭,有可以采摘的葡萄,有面包房,还有裁缝间。”
从张心漪的这段回忆中足见,当年聂家的生活有多丰盈。
聂缉椝
聂其璧就出生在这个偌大的聂家花园里,她是聂缉椝和曾纪芬的第十二个孩子,其中有八个儿子,四个女儿。聂其壁就是女儿中最小的。在这个不缺儿子的大家族里,聂缉椝夫妇对这个小女儿的宠爱自然也就多一些。
父母往往对那个宠爱的孩子,包容也多。
聂家的小姐们晚上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深闺大院中看书、弹琴、刺绣。
聂其璧是个特例。她要出去看戏、去看电影、跟朋友玩、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姐姐们说她是没有规矩的“疯小姐”,父母更是反对不让她出去。
她不是爬窗溜出去,就是翻墙跑出去。父母当时虽然很生气,但知道她生性活泼,舍不得批评,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聂其璧11岁的时候,清帝已经退位,进入了民国时期。聂其璧没有上过一天私塾,接受老夫子三从四德的教诲。
她跟着信奉基督教的母亲上了一所教会学校。上这所学校最直接的好处是,中学毕业后,聂其壁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和法语。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冒险家的乐园。旗袍、弄堂雨巷、车水马龙、十里洋场,都是上海的代名词。
在这种特殊的土壤下,民国时期的名媛,无论其它功课怎样,大都掌握着几门语言。
曾纪芬尤其宠爱这个会讨父母喜欢的小女儿,每周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母亲都会带着她。聂其璧虽然平时喜欢热闹,但她拎得清场合,每每到了这种场合,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母亲的旁边。
曾纪芬
她也因此认识了常跟着母亲一起做礼拜的宋美龄,两人还成了好闺蜜,每到了周末,聂其璧都会邀请宋美龄到家里做客。在没有成为老蒋的夫人之前,宋美龄是聂家花园里的常客。
1923年,正值桃李年华的聂其璧,已经出落成了上海滩有名的聂四小姐。提及“四”大家不由得会想起赵四小姐,这些排行第四的小姐似乎都标新立异,拔萃出类。
02
正值这个年龄的女子,家里人也会焦急为她物色合适的人家。可家里人看中的豪门公子,这位聂四小姐都一一拒绝。
她相中了从康乃尔大学留学回来的穷教授周仁,在聂其璧眼里,周仁不仅外表玉树临风,还有真才实学。周仁是与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我国著名学者是同一批考取清华庚款,赴康乃尔大学留学的。
虽然周仁的祖母是洋务重臣盛宣怀的姐姐,但不过是名头听着好,家境远远不及盛宣怀家。比下虽有余,但要跟聂家比起来,那都属于贫困户。
聂其璧的姐姐们不是嫁给了晚清军机大臣瞿鸿禨的儿子,就是嫁给了吴佩孚的秘书,都是从政的,而唯有她选择了一个穷困书生。
家里人都没有想到,大大咧咧的聂四小姐的芳心,居然被这个叫周仁的书生敲开。父母思量来思量去,难得她喜欢,也就随了她的心意。对于聂家来说,周仁自身的条件还是不错,又有学识,聂家的嫁妆也够女儿吃一辈子了。
真是缘分来了挡不住,两人很快由恋爱进入了婚姻。
曾其璧结婚照中,宋美龄做伴娘
结婚那天,宋美龄为她做伴娘,还给她送了一串她珍珠项链。为此,后来有人怀疑她吹牛,一定是她们家巴结宋美龄,去给宋美龄做伴娘。
殊不知,早在聂其璧结婚的时候,宋家境况也一般。宋蔼龄还给盛宣怀家做过家庭教师。宋子文追求盛七小姐,还被嫌弃了。宋家真正声名鹊起时,是蒋宋联姻以后。
家里人难以想象,这个聂家花园中的“疯小姐”进入婚姻后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各种不适应。
谁料想,聂其璧不但很适应,还适应得非常好。
很多进入婚姻的女人,就算是有着丰厚陪嫁的豪门小姐,在琐碎中也失去了自我。聂其璧一直特立独行,坚持自我。
聂其璧在聂家花园
她从小喜欢文艺,几次翻墙就是为了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在加过一个木偶剧团,她自己参与演出活动,让家里的裁缝专门为她做了衣服。
1939年,也就是她38岁的时候,可以说半老徐娘的年龄,有两个孩子拖累。她因为喜欢电影事业,只身去好莱坞追星。还和卓别林拍有一张照片,后来不小心丢失了,她因此非常难过。
03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个词,用在她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她的丈夫在上海交大担任教务长,收入不高,但工作忙碌。无论丈夫多忙,她都会要求丈夫跟家人一起吃晚饭。
聂其璧生在上海,祖籍是湖南,是地道的湖南妹子,特别喜欢吃辣食。她的丈夫周仁是江苏人,更喜欢吃甜食。
聂其璧每次都会将自己认为好吃的饭菜夹到丈夫碗里,周仁都会温文尔雅地称赞好吃。
曾其璧一家五口
有一次,聂其璧像往常一样给丈夫的碗里夹了菜。丈夫竟然说:“不要给我夹了,我不要吃。”
聂其璧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反抗吓了一跳!
她问道:“为什么不吃?”
丈夫还是很坚定地不吃。
聂其璧无法忍受地质问道:“你以前说好吃,我才做的呀!”
坐在旁边的儿子说:“爸爸不吃,你就不要夹了吗?”
聂其璧却不依不饶:“为什么以前好吃,现在不好吃了?”
其实对于聂其璧而言,这并不是一顿简单地吃饭,她的思维更深层的逻辑是:丈夫回来一家人吃饭,是幸福。丈夫爱吃自己烧的菜,是爱。如果对方突然不爱吃自己烧的饭菜,那一定是不爱自己,变心了。
周仁一时光顾着吃饭,没有想到这一层。直到反应过来,聂其璧已经放下筷子,脸色非常难看了。周仁立即识相地吃光了盘子里的所有菜。
丈夫吃完后,她没有不依不饶,给台阶就下,立即笑着对儿子们说:“你爸爸不是很喜欢吃吗?”
儿子们看看母亲的得意劲,再看看父亲的无奈,默默地笑了。
聂其璧似乎在婚姻里表现得有些强势,但这种强势是她对婚姻的捍卫与珍视。就像胡适的发妻江冬秀,当年胡适要出轨,就被她一把菜刀唬停。
聂其璧与姐姐
深谙世事的她明白,婚姻是一场博弈,那些过得好的女人,大都性格强势。
她那些嫁入豪门的姐姐们,苦心经营着三妻四妾的旧式婚姻。她却和丈夫过着一夫一妻的新式婚姻。
04
她的人生把握有尺,进退有度。
抗战时期,兵荒马乱,聂其璧随丈夫搬往大西南。她叮嘱两个读书的儿子自己跟着学校转移。朋友都建议她带着儿子一起,罗列了一堆的路上会遇到了危险。
她却很洒脱地说:“我相信他们自己可以,在坚苦中,他们才能够得到磨砺和锻炼。”
聂其璧、丈夫和儿女
当时丈夫周仁主持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的内迁,不仅有大量的设备和资料要装箱搬运,还要绕道从越南河内转火车到昆明。
正值战乱时期,火车站到处是难民。当时运输非常紧张,谁有门路,谁就可以上车。周仁和中央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将大小箱子堆在火车站的站台上,办法想尽,就是没法运走,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当时的越南被法国人统治,火车站的工作人员通用语言是法语,主要的管事人员也是法国人。正当周仁手足无措时,聂其璧挺身而出,利用自己的法语优势,与法国人周旋。
她直接找站长沟通,站长向这个法语娴熟的漂亮中国女人投来敬佩的眼神,在她的一再沟通下,站长终于同意他们上车,给他们调拨了好几节车厢,这才将设备和资料运走。
坐上车后,丈夫充满感激地看着她说:“没想到你法语这么熟练,真让人刮目相看啊!”
后来,她和丈夫比儿子先到达了昆明。到昆明的生活条件也非常差,大多的地方用来堆资料,她和丈夫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生活非常艰辛。她一个曾经住在聂家大花园的小姐,不但没有半句埋怨,还帮丈夫整理资料,保护资料。
她的大儿子周麒跟同学步行了两个多月,才到达昆明,一路上遇到过强盗,碰到过小偷。最后都在他的机智应对下化险为夷。
她听儿子讲完路途遭遇后,乐观地说:“这是你们难得的人生经历和精神财富。”
她的儿子周麒后来成为了上海交大的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桥牌专家。
抗战结束后,聂其璧又陪丈夫将那些拼尽全务保护下来的设备和资料运回到上海。
1987年,我国为了纪念周仁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上海市人民在冶金研究所的花园里,为已经逝世的周仁立了铜像。
这时,聂其璧已经89岁高龄,她被儿子周麒用轮椅推着,前来参加丈夫周仁的铜像揭幕典礼。
这位聂四小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相比于她的传奇,更让我们感触深的是,无论从她的身上,包括聂其璧对儿子的教育中,我们发现一个教育理念:在山坡上无拘无束的孩子,比被父母放在温室里的孩子更能应付人生的风风雨雨。熟悉的地方无风景,父母的生活经验,并不能成为孩子的人生财富。
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来实践。人生的厚度,是在生活中自己积累的。
参考资料:
《曾国藩的外孙女聂其璧》,宋路霞著
《乱世出佳人:一代上海名媛聂其璧的传奇故事》
《聂其璧:衡山县近现代人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