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在“清零”和“躺平”之间,应该有第三种选择!



人与病毒的战争,获胜了吗?
我想只要人类还在,就还算没输——但也不能轻易说赢了——最多说,目前还可以“共存”。
也许意识到“共存”的概念后,以后或许会有更好的解法。
笔者可没有攻击政府的防控举措啊。
面对新冠这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病毒,政府采取的“封城”和“清零”政策事实上保护了大多数人的安全,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放到国际上看,中国的防疫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每次在短暂“封城”和“清零”管控后,因感染伤亡的人数越来越小,经济运转又很快恢复,让很多国家争相效仿,尽管他们此前批评和咒骂较多。
当然了,我们也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新冠病毒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是不会被彻底消灭的,甚至还要随时面对新冠变种的侵袭。
“共存”是一个事实存在。
不时的封城对百姓生活和经济运转影响还是很大的。长此以往,必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国际上相继有国家提出了“与病毒共存”的设想,大抵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不过,一开始,有些国家实际上是“躺平”,被动地承受病毒的侵袭,自然是受伤害很大,之后又不得不改弦更张,重新溯源并“封城”,结果发现溯源已经很困难了.....

长期来看,“与病毒共存”,应该是必然的!
人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共存”?
那些卫生领域比较负责任的大咖其实已经给出了一些提示。
笔者闲言几句,做个总结。策略上需要考虑这几项:
一、大规模地接种疫苗。
二、继续研发应对变种的疫苗,包括能确保给儿童安全施打的疫苗。
三、进行接种疫苗后的效果检测,如果抗体无效的再行补种。
四、暂时继续封堵国外的病毒入侵,继续隔离观察还是必要的。
五、推进发现病毒的溯源工作,针对溯源相关人员的染疫情况进行分析,哪些是易感人员?易感人员是否施打过疫苗?打疫苗后抗体是否有效?分析感染后伤害程度?
六、基于上一步步的结果,再分析施打疫苗后的免疫效果,研究更好的检测手段,并给疫苗研制提供数据支持。
七、根据疫苗抗体有效性检测结果和再感染伤害可能性分析,推导出半放开或全放开的措施。
最终,完全放开是必然的选择,不至于将人类社会分割成一个一个孤城,不至于封闭至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