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了两场前同事公司的活动。好一段时间没见了,见面少不了寒暄,还有彼此说说感受,说说苦痛和收获。
回来后,把交流内容回顾了下,并做了一些补充整理。正文如下:
做事和想事情是不一样的。这也是自己做事之后才有深刻体会的。
做事情、做项目,都要靠知识、技能、资源这些叠加运用。
没自己做之前,想当然的地方比较多,原因还是历练并不多,储备也不够。做了之后,能遇到具体的问题,踩到具体的坑,而在那之前是想不完整的。
所有事情最后都反映在效率、效果上,也会体现到情绪和情感上。
现在很多地方都会有取舍,有些东西直接就放弃了,精力和时间更集中一些。
以前,失去哪怕是没什么用的东西,常觉得失落;现在,主动放弃一些东西,还感到轻松。
比如:公益活动,只保留一个体系,其它的不论多么正能量也没有心力参与了;微信好友,不熟悉的、不相干的、没有实际互动的,删除了1千多个,后面还会继续删;微信群,解散合并和退掉的有一百多个......
不那么年轻了,也该认清很多事情了。
少了一些赌性,多了一些踏实感。
至于能有多大成功,看机缘了,不奢求,至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没有特别的天赋。
认识到这一点并承认这一点,似乎并不容易。
这几年要说有明显收获的,就是认知上的收获。那是花钱学习和实践试错得来的。
有一段话,很流行,但又十分在理:
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的变现;
亏掉的每一分钱,都是由于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通过运气和侥幸赚到的钱,往往会因为实力再失去。
以后都是智能时代了,有些知识都很普及了,人的很多技能都可能被替代。
但是创造力、情感之类的,还是无法被替代。至少不会被完全替代。
大型创造,越来越属于大平台、大厂,他们有实力试错,有实力去呈现和变现。
普通人能做的,主要还是微创新。
再剩下的就是情感。
情感也有取舍。
现在,大家都很忙,能抽出时间参加一些利益关联度低的活动,主要还是基于情感。
这也是事实,哈哈。
现在,外面很多乱七八糟的信息,已经不感冒了。
遇到坑蒙拐骗、虚假招摇的,直接加入黑名单,甚至起诉、强执。
如果太纵容坏人,好人就没地安放了!
有些熟人,即便以前接触过,但太过虚头,现在也很少搭理。
当然自己也不玩虚的,绝不会去坑蒙拐骗。
就尽量做踏实的事,自己踏实,一块做事的人也彼此感觉踏实。
让信任我们的人都切实感受到可靠,并能解决现实问题,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