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朔尔茨先来中国,马克龙先去美国。



新消息显示:德国朔尔茨先来中国,法国马克龙先去美国。
马克龙多年以来的表现很狡猾,但也很露骨。
当年,马克龙去美国面见特朗普,特朗普帮他肩膀掸灰,似乎成了他的外交亮点。
随后他的话语间满是对美国政策的推崇,当中也必然伴随着要与美国结伙打压中国谋利的意味。
不曾想,他回国后不久就被特朗普卖掉了,美国不仅想打压中国,还想打劫盟友。关税之类的,对欧盟和法国一样要限制。
之后,马克龙的玻璃心终于碎了,所谓的北约“脑死亡”就是那么来的。
随后小马主动协调访问中国,算是搞了一个对冲。
不过,那不是小马第一次被刷。当随着斯诺登曝光了美国的“棱镜”计划,媒体揭露了美国无差别监控全球,包括美国人、盟友、其他国家的人,等同于侵犯全球公民的人权,这当中也监控马克龙、默克尔的手机。
小马的心又碎了一次,跟当时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电话中说:反对针对盟友的任何监听行为....
意思是以前早就知道美国人搞非法监控呗。发现自己也被监控时,才觉得不爽。
小马的德性大概就这样吧!
2022年的这次,德法领导人都有意访华,与中国交好,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利益啦。但是,马克龙还是希望跟朔尔茨通气,希望达成与中国谈判的一致立场,或者干脆一块来中国。
从他们两人的会谈结果看,似乎没有达成针对中国的共识,至少没有同时来。另外倒是达成了对付美国不正当竞争的一致意见。
大概又是为了对冲,朔尔茨决定计划不变,先来中国后,小马要去一趟美国了。
国际上,大概的景况相似:
诚心相待、童叟无欺的偏少;
相反,讨价还价、尔虞我诈的居多!
再看看中国的邻国印度,现在党政的是喜欢在山中修炼的莫迪老仙,他有太明显的政治抱负和民族意气,国内的现实问题很多,在国际上玩手腕争取各种好处,这一手玩得很娴熟。

前几年与中国的边界纠纷都是印方挑事在先,中国反击在后。
每次都是在中方有效反制后短暂收敛一阵子,过一段时间又故态复萌。
十多轮的军方高层会谈都提出了无理和过分的要求,还不肯让步。
这当中有多少是因为美国人挑唆,有多少是为了转移国内民粹注意力,只有莫迪自己知道了,应该两者都有吧。
俄乌冲突后,莫迪也是中立的一派,也许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美国虽极力拉拢,但是美国政客没好心,他们大概是知道的,其次,印度依赖俄罗斯(苏俄)武器太过严重了。
武器体系是非常庞大的,成本是高昂的,想一下子切换到美欧的武器不现实,真到了那时候,美欧也会有各种限制。
俄乌冲突打了八个多月了,俄罗斯的常规力量逐渐见底,颓势明显。
依赖俄罗斯武器的印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是印度这时候有事,缺武器了,美国口惠不顶用,俄罗斯自顾不暇哪还有更多常规武器支援或卖给印度?
就在前不久,印度和中国终于达成了维持边界和平、一线脱离接触的协议。
这算是一次大进步了,不清楚下一次反复是在什么时候。
笔者并不认为俄罗斯和德国就跟关系有多么好。
两国国内都有不同声音和抵制的力量。
就看主导力量的决策方向了。
根本上还是利益需要。
国际公义的意思也有,但是利益成分可能更多。
为了利益,也无妨;但是,要不损公义,却很难。
全世界都如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