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了解哲学,不必参与似懂非懂的“论辩”,陷入“虚空”



一个哲学讨论群,本是付费阅读精品课程的。
一些闲聊略显混乱,越来越看不懂,顺便参与了一些讨论。把自己的发言部分截取出来:
哲学应该是为了解决困惑,让人心智变得完整的。
真的不应该是让人更加迷惑,或者似是而非的。
有些让人不容易看懂的说法,让人变得更加迷糊,或许就不是哲学,搞成了混乱的悖论。
可能随便聊的,都是自由表达权,但是价值感真的不高。
建议大家不要太在乎那些缺乏理论体系的随口表达,至少有两个简单的辨别法:
能不能看懂?
能不能解决疑惑和问题?
为了避免陷入自我混乱,先搞实用主义哲学。
学以致用,别把自己搞迷糊了。
更别被别人带迷糊了。
思维是一回事,现实问题应该有所不同吧。
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可能知道原因和症结。
现实中,是需要他人配合的,
包括情绪,
考虑到自己的情绪原因,希望别人有更好的情绪,还要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帮别人解决实际问题。
哲学应该是一个认识自我、走出小我和保留自我的过程。
这是我的浅见。
发了之后,还是获得了广泛认可的。
至少暂时平息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辩论,开始回归到现实中的困惑,并讨论解决方案。
不过,没有看到主讲老师出来讨论。
相关的群聊内容粉分享到了别的群里,倒是看到了一处点评。他提议:不懂就先看着,也算是一种观点吧。这里截取出来:

点评得不无道理。
当然,我的角度略有所不同,主要强调的是别陷入似是而非的“辩论”而远离现实。
哲学是为了理解人、认识人,理解社会、认识社会,最终还是要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且突破自己的过程。
不妨从接地气的、让自己能看懂的角度切入吧。
如此,仅供参考。
欢迎批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