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是不是应该先做会计再去做内审比较好?


问题背景:
简单描述下情况,应届会计小硕一枚,之前签了一家民营建筑单位,在总部做财务,规模尚可,50个亿左右的产值,公司处于较快成长期,接触了几次,老板和财总人都挺好的,特别是财总,年轻谦和,也刚来一年多,挺有实力的一个人,之前的单位都挺好的,说出来大家肯定都知道的那种。招聘的时候也说会重点培养,本来是打算就去这好好干了。只是最近,收到了一个很早很早之前投的一个单位的面试通知,在家乡省会,当时恰好在,就去面了下,被录用了,但是不是财会岗,而是去审计与风险管理部,该单位是电建集团下面的某勘测设计院,不知道有没有前辈对这类单位的这类工作有了解的?我目前的纠结的是,我自己对财务挺感兴趣的,想在税务,预算,分析和成本以及资金管理这方面做得精深一些,以后有机会再接触接触高大上的资本运作等等这些,以后做个企业的财务头头。但是设计院的工作在家乡,挺吸引我的,不过也有担忧,就是之前对内审不怎么了解,也听说内审不好做,也容易得罪人,而且我去做内审了,估计还有许多审计和工程以及法律方面的东西要学,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财务和财务证书了,万一我有一天觉得内审不好或者得罪人走了,是不是就比较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了?所以我想咨询各位前辈的是,照我的心理规划来看,是不是去做财务要好一些?如果即便我去做了内审,有一天我想离开这个岗位或者单位,有哪些出路?跳去财务岗或者去其它行业或者单位做内审方面的工作容易找到吗?
答:
我不大建议一毕业就去做内审,不论你将来的志向是外审还是内审,只要与财务相关都最好先做一段会计工作,体验一下也是好的。
审计的对象是整个企业,但合作对象却是会计,可以说没有会计就没有审计,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审计必须研究会计工作,站在会计角度考虑问题,内审工作尤其如此。
实务中企业内审部的领导很多都是从财务部调过来的,因为了解财务内情,工作更容易开展。手下确有应届毕业生,但这些人因为基础不牢,工作时往往抓不住重点,比较教条,把小事当大事抓,遇到大事又会慌乱,不知怎么办了。
以后转岗也是个问题,会计转审计很容易,查账时一看就懂,还能指一二;审计转会计就有点麻烦,经验都是查账找问题提意见,动手能力未必强,财务部招人当然想上手就能干,你工作几年了还要人手把手装订凭证总是不妥。
题主要去的是电建集团所属的设计院,这可能是内审工作的另一个坑。事实上很多单位的内审部就一个形象部门,有的是迫于主管部门要求,有的是对外宣传的需要(显得自己内控健全),有的是财务领导多不要分配(新领导上任想换财务负责人,但人家没犯错只能平级调,这时就会专门成立一个内审部)。这样的单位成立的内审部通常都无所事事或人浮于事,年纪大点可以等退休,毕业生进去就荒废了。
怎么判断那些是内审部是样子货,那些是真干事?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还真不好判断,我的建议是一看规模二看需求,集团化企业,总部下属几十上百家公司,内审就是标配,光离任审计一项都忙不过来。单体公司成立内审部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工作很容易与财务重叠,成立的目的存疑。
最后再聊聊内审工作的特点,在我看来内审是个很好混日子很难出成绩的岗位。说它好混是因为内审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一些项目工程类企业除外),没有那个企业的内审部会在工作目标中写上——明年要查处多少人,发现多少问题!这是找茬不是做事。只要领导没有施压,有事做事,没事闲着,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但想出点成绩就难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里,内审是很重要的一环,外审偏鉴证和服务,内审偏管理,事事皆可参与,如果你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超强,能对整个集团的方方面面都提出合理化建议,那对公司发挥的价值就大了。一个集团,内审强财务就弱,内审弱财务就强。
据我所知,内审强过财务的情况很少出现。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财务工作更务实,同样一个工作,一个人一直动手在干,另一个一直在旁边看着,最后让他们提意见你更信谁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内审工作自身性质决定的——独立性太弱!鉴证性事务最重要就是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就没有人会相信你的话,比如电视台的鉴宝类栏目,如果台上的评审专家和提供宝物的人是一家,你还会不会相信专家的话?
内审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和监管对象就是一家人!如果内审部再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这也是我强调内审要在集团化公司成立才有意义的原因,集团规模越大,层级越多,内审工作就越好干。
至于应届生,尤其是题主,本来在一家集团公司总部做财务,有好的领导做指导,公司发展前景不错,以后机会多多。现在跳到一家前途不明朗,工作内容不清楚的单位做内审,是不是太傻了?
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求关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还请在右下角点下“在看”,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有财会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后台提问,也可直接加猫叔个人微信号——maodashu2021,我会尽力回复来自公众号和微信的问题!
(欢迎转载、转发朋友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