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s Maketh Man”(maketh 为古英语),这句格言出自英国教育家威廉·霍曼(1440-1535)。霍曼曾做过伊顿公学和温彻斯特大学的校长,他把这一格言作为温切斯特和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校训。这句话通俗的译法是:举止见识人品,或者可以译作孔子格言:不知礼,无以立也。我认为这种译法相当精准传神。用我们的大白话来说,即是——不懂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Manners Maketh Man”,英国影片《王牌特工》上映,柯林一字一顿甩出的这句台词,帅翻银幕上下。英国绅士的形象,再次成为公众热点。回想我们一家在斯里兰卡的最后几年,使得我有机会观察英国家庭对孩子行为举止的重视,并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教育比较,深感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电影《王牌特工》剧照
那时我们住在一个名叫皇家公园的处所。这是一个拥有两幢23层塔楼的公寓区,设施较完善,有地下车库,地面有游泳池、网球场等运动设施,还有儿童游乐场和小花园,故深受外国人,尤其是有孩子的人家的喜爱。住户来自不同国家,像一个微型联合国。
刚到皇家公园,我家儿子就急于找朋友。公寓里有几家中国人,但孩子年龄差距大,玩不到一块儿;韩国的小孩抱团,每家孩子不止一个,几家在一起也是小团体,大孩子照顾小孩子,不大跟别的孩子交往;印度的孩子流动比较大,因有隐性的种姓区别,跟其他人来往不多,大体上一个大家族呆在一起。儿子合纵连横一通,跟两个小他一岁的英国孩子,阿历克斯和吉米,成了朋友。
阿历克斯跟儿子关系尤铁。他父亲是英国人,任某台湾老板开的服装厂的高级经理,母亲莫丽为澳大利亚人,全职照顾阿历克斯和妹妹。我们刚入住时,莫丽即挨家挨户就一份关于加强儿童安全保护的呼吁征求签名,她要将之递交到公寓物业管理处去。我一向钦佩独立、有行动力的女性,所以对她印象很好。
后来阿历克斯、吉米跟儿子要好到互相串门的程度,而这两个孩子的行为举止,令我只有赞叹的份。来我家之前,他们会用公寓里免费的内线电话,询问能不能上我家来找陈(我家儿子),到了以后按门铃、进门、向我问好,鞋子脱在门边,放得整整齐齐。未经允许,从不翻弄我家任何东西,看电视,甚至喝水都要先征得我同意。离开时,则要特意向我告别,说:“谢谢你照看我们。”
有一阵,三个男孩醉心于拍摄“乐高电影”。他们编一个极短的剧情,用乐高积木搭出相应场景,阿历克斯配音,吉米管动作,儿子掌镜,用我从国内带来的一个小卡片机,拍摄多张照片拼接,使之具有动画效果,编辑上传到Youtube。这是一个持续很长时间的游戏,三个孩子协作很好,我从未见他们争吵过,都是商量着解决问题。一段小片子有时会耗时一周,以致于我怀疑这三人中,将来至少会出一个从事电影业的人。不过因片子网上点击量太低,孩子们兴趣消减,最后无果而终。
阿历克斯喜欢留下跟我们一起吃饭,尤喜我用自己做的糟辣椒调味的蛋炒饭,而他在饭桌上的行为举止,简直是个小大人:每次都要称赞饭菜的味道,并懂得寻找适当的谈话主题。即使仅是外交辞令,英国小孩的素养也令我刮目相看。
吃完饭,阿历克斯要把自己用过的餐具收拾好,放到厨房的洗碗池去。须知在斯里兰卡,人工很便宜,皇家公园的住户大多有佣人。阿历克斯家一度有两个佣人,一个打扫卫生,一个帮助照看阿历克斯的妹妹。阿历克斯的父母显然给孩子划出了清晰的界限: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往佣人那里一推了之。
吉米家教更严一些。一次我在楼下,孩子们过来,说想去我们家拍摄“乐高电影”。我说好啊,给我们打扫卫生的古娜正好在家呢,你们去吧。不一会儿吉米跑过来,告诉我他父母不允许,说必须有家长在,才能去别人家,仅有佣人是不行的。一旁的阿历克斯则说他没问题。我真的感叹,英国人对孩子的安全考虑实在细致入微。于是赶紧带他们上楼去,让孩子又有了一次“乐高时光”。
每到傍晚,家长们会到楼下的大游泳池边休闲,看护孩子。我发现欧美人士一般下班早,回来后,太太躺在沙滩椅上晒太阳读书,先生带孩子到游泳池里戏水玩儿。相形之下,亚洲人士这一比例要少许多,带孩子玩耍的男士更是凤毛麟角。那一阵子我正处在摄影发烧友阶段,周末总趁先生和儿子还在睡觉,起个大早出去拍照,几次遇见吉米的爸爸,带着当时13岁的女儿苏珊出去或回来。他们背着弓,我猜吉米的爸爸是陪女儿练习射箭。
后来公寓里来了个名叫凯撒的俄罗斯男孩。我们只见过凯撒的妈妈和奶奶,从没见过他爸爸。凯撒当时六岁,体能惊人地好,能从游乐场的儿童滑梯上,腾空翻转跳到沙地上;跌倒了一跃而起,跑、跳快而灵活。凯撒不能讲英语,行为具有攻击性,稍有不满立即拳脚相向,这帮男孩虽年长于他,却不是他的对手:单个打不过他;联合起来对付他又觉得有违已然形成的道德观,于是集体疏远他。我和莫丽都分别给孩子们解释,凯撒其实很想交朋友,只是选择了错误的表达方式而已。但毕竟谁都不喜欢挨揍,孩子们还是我行我素,一见凯撒就跑掉。每次看见凯撒咬着牙,强忍泪水,我就由衷感到心疼,却又爱莫能助:凯撒的妈妈极少管他,也不跟别的家长交流。
儿子临近小学毕业时,发生了一桩意外小事件,更让我觉出家教无小事,绝不可等闲视之。
那天儿子从楼下打来电话,问可否跟阿历克斯上家里来。我说好啊。一会儿门铃响了,我打开门,却吃了一惊,因为除了两个孩子,还有一个高挑、长相漂亮,穿着体面、时尚的年轻南亚女士,带着一大一小两个男孩。见我意外的表情,女士用流利的英语主动解释:她和两个儿子都是阿历克斯和陈(我儿子)的朋友,他们一起在楼下玩,后来阿历克斯和陈说要到我家,她特别希望认识有这么好家教的孩子的父母,就跟着上来了,希望我别介意。
我怎么可能不介意?自搬到皇家公园后,她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不速之客。平常即使最要好的朋友来访,也会先打电话预约,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何况,因为工作关系,先生将外事纪律耳提面命过不知多少次,我们从不接待不了解背景的人士。
但我一时想不出搪塞的理由。女士很大方,已然坐到客厅沙发上,她介绍说,他们祖籍斯里兰卡,在印度长大,最近因她先生的生意关系回国定居,刚入住皇家公园。她大儿子跟阿历克斯同龄,小儿子五岁。这几天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儿,觉得陈和阿历克斯举止友好,谈吐有趣,不仅她的两个儿子,包括她,都很愿意跟这两个男孩交朋友。
我如坐针毡,于是称还有文章要写。女士说没关系你忙,我看电视好了。说着拿起茶几上的遥控器,打开了电视。我拉了儿子去我房间,用汉语问他怎么可以不经允许就邀请陌生人进家?儿子解释,我没邀请他们,我说阿历克斯和我要回家,他们就一起来了……话没说完,儿子房间里发出哗啦一声巨响,儿子拔脚就跑,我跟过去,发现女士的大儿子把儿子装玩具的塑料箱扣了个底朝天。“嗨!你怎么不经我允许就动我东西?”儿子质问,但那孩子置若罔闻,自顾自寻找感兴趣的东西。
还没消停,便听到阿历克斯在客厅里大叫起来。我们冲过去,发现女士的小儿子从我家插着水竹的花瓶里,抄出了一只孔雀鱼——那是在兰卡做水产养殖的朋友送的,是我们所有人,包括阿历克斯的宝贝!大家手忙脚乱把孔雀鱼放回去,可小家伙用指尖捏过,再入水明显蔫了。我忍无可忍,下了逐客令,不过方式比较委婉:对不起,我得做饭了,欢迎下次来做客,来之前给我电话,云云。
但没有下次了。经此折腾,两个男孩跟女士和她儿子拉开了距离。大约三个月后,一次闲聊时,阿历克斯说女士家搬出了皇家公园,他们另找了独栋房子居住。在斯里兰卡,独栋房子比公寓要便宜。女士走的时候碰到莫丽,说他们离开的理由是觉得皇家公园的环境不适合孩子们成长。我叹了口气,心想要是她不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在这里根本交不到朋友,的确不利于成长。
当然女士和她儿子这样的情况是孤例。儿子有其他斯里兰卡的朋友,比如穆斯林兄弟阿谢克、阿里,以及韩国同学诺瑞,不住在皇家公园,都来我家做过客,行为举止无可挑剔。但我必须说,所有到过我家的孩子,无论在兰卡还是后来到了希腊,英国孩子的表现最为出色。
“Manners Maketh Man”,这句格言原出自英国教育家威廉·霍曼(1440-1535)。霍曼曾做过伊顿公学和温彻斯特大学的校长,据传他把这一格言作为温切斯特和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校训。这句话通俗的译法是:举止见识人品。具体到《王牌特工》,官方翻译引用了孔子格言:“不知礼,无以立也。”个人认为精当传神。译成大白话,即:“不懂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可惜,古人的智慧,在当今中国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与别人交往时“吃亏”、“受欺负”,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未加以适当的约束与纠正。殊不知这些行为,将来会成为孩子与他人交往、与群体融入时的障碍,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孤立、无助,甚至有可能走向社会的反面。“不知礼,无以立也”,或者,“Manners Maketh Man”,真应成为全球化大背景下,每一个孩子的家训。
(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