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别用文学的标准苛求它


 
文|吴丽玮 
很不好意思地说,最近热议的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我读了好几遍都没太明白,最后是借助热心网友将其“翻译”成的通俗“白话文”,才终于理顺了原文里的逻辑关系。 

滑动可查看全文⬆️
这既让我有种被“后浪”拍倒的羞赧,又不由地佩服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迅速评判的超强能力。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老师评价这篇文章说,“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感觉这话说得有道理,又不太有道理。毕竟我读完之后,没有记住什么新鲜的见识,要是总结起来,或许浅白的两三百字就能说得更明白一些。
可你又完全不能当它是普通的文章去评价。
在绝大多数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里,写下大多数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仅有四五十分钟的时间,用800多个字儿去突破这场考试里分数最高的一道大题。它里面夹杂的东西太多了。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剧照
先说说这个时间和字数的限制,高考作文的写作速度大约是每小时千字左右。回想一下我自己这些年写稿的经历,最快的写作速度也不过如此了,而且是在已经提前想好逻辑关系,或者本身就是在描述一个事实的时候,总之就是心无旁骛地写最容易部分时的飞速。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剧照
让18岁的孩子,在紧张的考场上,按照这样的速度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不可能没有平时的千锤百炼,也不可能在脑中没有一个随时可以调配的稿库。先对接过去写过的类似文章,最好是拿来一段可以直接用,不然的话就抽几个高大上的例子出来,加几句用得顺手的古诗词和名言警句,这样时间就能节省下来排布文章剩余的部分。
这篇旁征博引的满分作文,也让很多人都在揶揄自己当年的“投机取巧”:背过多少篇文言文,有哪些可以作为万能模板,再添加几个诘屈聱牙又空灵清幽的形容词,准能把阅卷老师“PUA”。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特别流行读余秋雨,我几乎每篇练习都会用上“坍驰”、“漫漶”、“黛赭”这些我此后人生中几乎再也没见到过的生僻词汇。不过我的结局并不好,因为太想往自己熟悉的东西上拽了,估分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说我写得疑似跑题,最后果然也没把阅卷老师“PUA”住。
大学毕业之后写了这么多年的字儿,失败的高考作文经历早就被此后各种稿子的折磨冲淡了。但也有让我想起高考作文的时候,比如我特别喜欢跟我女儿看一本叫做《老虎来喝下午茶》的童书,不知道为什么,故事里那个莫名其妙的结尾总让我想起高考作文。
一只老虎突然造访一个小女孩家,因为太饿,它把小女孩家所有的东西吃光,把水龙头的水也喝光,然后心满意足地打着嗝儿走了。小女孩和妈妈面面相觑,家里什么都不剩,连晚饭都没了,于是爸爸决定带着全家人去餐厅吃饭。第二天,小女孩和妈妈跑去超市,买了很多食物和水,还给老虎准备了充足的老虎罐头,结果她们等啊等,等啊等,老虎再也没有来喝下午茶。 
每一次读完合上书,我都感觉很上瘾。老虎不吃人,孩子不害怕,老虎没再来,一切都是淡淡的,平静的,结尾虽然让人失望,但那种失落感好像就是真实的生活。可如果它是篇高考作文会怎样?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应该会拿很低的分数吧,因为这到底算表达了什么呢?

《小欢喜》剧照
仔细想想,虽然高中生平时都把高考作文当“八股文”练,但高考作文依然是在为文字背后的语文素养来打分。我需用800个字来展现驾驭一个精巧结构的能力,用信手拈来的引用来证明大量阅读的厚积薄发,用论述的过程来表现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我不用最直接、最功利、最有效率的方式表达,可能不太容易去证明这种能力,那必然是冒险的。 
马伯庸在微博上说这篇满分作文“辞不配位”,单从文章本身来说,我觉得说得很对。但这并不代表我对这位考生的质疑,像马伯庸所说,“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这不就是满分作文考生的实力体现嘛,真不能拿纯文学的标准来要求更多了。
虽然高考作文远远偏离文学的本质,但不能说它是制度的失败。不谈古往今来,就是现代的西方大学,也同样将个人撰写的小文章作为最重要的录取依据之一。 

《死亡诗社》剧照
我有个朋友的女儿前年考上了哈佛,学术成绩不用说,自然是学霸级别的,但是为了升学,还是要去专业的咨询机构求升学顾问的指导,指导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写小作文。学生们大多会用一两年的时间不断打磨这篇小作文,题目不限,选最能展现自己的内容来写,写好了,它就会成为打动招生官最有力的武器。
最后这个姑娘的小作文被升学顾问评价为历年他所见过的最佳。这篇“最佳”作文写得非常个人化,讲自己喜欢摄影,妈妈给她不断更新设备的故事。最初,她用的是一台胶卷相机,非常珍惜每一个快门按下的瞬间。而当数码时代来临之后,拍照更方便了,但从前那种对于生活的细微感知却没有了。
历年来“最佳”的哈佛申请小作文,是不是也挺让人意外的?
我们的高考作文是在短促的时间里,让自己的能力尽可能成功地爆发,哈佛的小作文是绵长的日子里不断修炼,琢磨着怎样能独辟蹊径地陈述自己,展示个人思考和魅力。 
都不容易。

这篇让人读着费劲的高考作文拿到满分,不算意外。它是为了展现考生语文能力的,它不是新闻报道或者通俗小说,不需要考虑传播的价值。每年高考作文得满分的总有几个,但像这篇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很少,从长远的人生来看,这场全网讨论对这个考生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得一个满分本身。
我想这个18岁的隐形主角一定在电脑前默默地看着众人的评论,有夸奖的,有质疑的,开心也好,郁闷也罢,你刚要迈入社会,就接受了这么复杂的一次人生历练,是种幸运。
作为一个被阅卷老师评价为学术能力远超一般高中生的满分作文获得者,希望你能将这次大讨论的种种意见去伪存真地消化,未来,把你的思考和表达体现在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上。
作者档案

吴丽玮
三联记者,喜欢人物故事,最近痴迷于东西方教育比较。

26分钟前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微信公众号:小怪兽在南半球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夏日阅读:鬼故事」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