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只需几毛钱,“海克斯科技”下诞生的奶茶,不加一滴奶,不用一点茶。奶香四溢,茶香扑鼻,其中隐藏着哪些秘密武器? 奶和茶都是健康食品。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茶中则含有茶多酚、茶色素等有益成分。按说,奶茶作为二者的混合物应该是“1+1>2”的效果。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奶茶居然成为了威胁健康的杀手,这是为何? 最早的奶茶,起源于蒙古高原。因主要原料为奶和茶,故而叫“奶茶”。当然,为了提味,会一些调料,包括适量的盐、炒米、奶皮、牛肉干等。浓浓一碗咸奶茶,好喝又抵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最爱的饮品之一。 在西方,英国人在最先掌握和使用奶+茶的冲调方法。英国贵族酷爱喝茶,但是纯茶太苦,刺痛了他们的味蕾。于是,便在茶中加了半杯牛奶。这就是今天,商场中甜奶茶的原型。 那时,奶茶确是“奶+茶”的健康组合,喝多了除了会撑,几乎没有其他副作用。但是,今天奶茶中却加入了不少“海克斯科技”。除了奶和茶,别的材料可谓是应有尽有。
海克斯科技最初来自于游戏,指的是一种科技与魔法融合的顶尖技术。由于众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能让不少食材“化腐朽为神奇”。比如,没有肉的火腿肠,水和香精混成的假蜂蜜,糖浆加明胶片做成的假燕窝,以及一滴奶都不用做成的奶茶。 一袋普通牛奶2元钱,再加一些普通的茶叶、白糖等配料,一杯奶茶的成本怎么也得三四元。但是运用“海克斯科技”,只要准备两种原料,就能冲调奶茶,且成本不过几毛钱。一是“奶茶专用大茶包”,二是植脂末。 一个精品的“奶茶专用大茶包”的主要配料为,红茶、红碎茶、食品用香精、食品添加剂等。从中取出一个茶包轻轻一冲,奶茶的样子基本就有了。但是,要达到奶茶店的口感、色泽、质地,则需要往里面加入一些名为植脂末的白色粉末。大茶包中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添加剂,在植脂末面前,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植脂末又名“奶精”,是奶茶中的“妖孽”。原料包括植物油、稳定剂、风味剂、增稠剂等,具有增香增脂、风味多样的特点,并且价格便宜、易于存储。只需加入小小一勺,奶茶丝滑的口感就来了,其效果比加牛奶好百倍。 但是奶茶中的植物油,多为氢化植物油。经过氢化的植物油,熔点会提高,可将油从液态变成固态存储。这项技术最早由德国化学家威罕·诺门发明,他以镍为催化剂,将氢气注入植物油中。
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出现“硬化”的现象,变成固态或半固态,更好保存和运输。由于它具有颜色好看、风味尚佳、不粘锅、易清洗等特点,氢化植物油立刻火遍了大江南北。1902年威罕·诺门取得专利,此后,这一神物被广泛用于蛋糕、奶茶、炸鸡等各种食物中,可谓是生活处处都有它。 二战时,由于黄油紧缺。用氢化植物油制作而成的人工黄油,受到了欧美广大家庭主妇们的热爱。但是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而且比例还不低。反式脂肪酸的比例会占到氢化植物油的5%-45%,最高可达65%。反式脂肪酸的滥用,引起了各种健康问题。 1957年一位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发文称,美国心脏病患病比例逐年上升,这一趋势与人造黄油进入市场的时间和发展历程高度吻合。故而,他认为氢化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会导致人们患心脏病。但是,当时没有人重视这一结论。并把这口黑锅,扣在“动物油”身上。故而,更多人放弃使用“动物油”,将目光转向氢化植物油。这一结论,不仅没有引起人们的警惕,甚至还提高了反式脂肪酸的使用量。 直至90年代,哈佛大学发表了一篇题为《反式脂防酸摄入与心脏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的论文。该论文通过的实验和数据,证明了反式脂肪酸会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数量,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数量。由于二者的比例关系发生改变,冠心病的患病率也会上升。这一研究,在国际上掀起了轰然大波,各国纷纷加入了研究反式脂肪酸的队伍中。
1992年,加拿大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收集化验了一部分哺乳期女性的乳汁,其中的反式脂肪酸比例高达7.2%。这些乳汁流进儿童的体内,婴儿会更易患脂肪酸缺乏症。同时这些反式脂肪酸会与大脑中的脂质结合,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长期使用反式脂肪酸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的风险,不得不防。故而,各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反式脂肪酸的使用。在我国,明确规定了在食品包装上必须明确标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只有含量低于0.3%才能标注为零。 虽然反式脂肪酸有不少弊端,但是好吃却是真的。所以,我们在选购奶茶时,要注意查看配料表,争取在一堆不健康的食品中,找出较为健康的一个。#头条创作挑战赛##奶茶##在头条看见彼此##我要上微头条##美食#
中国附近隐藏了一个狼子野心国家,他们偷摸收集核废料研制核武器,不声不响造出七艘“航母”,他们究竟想干吗?
我们忙着在家里发烧,躺平了这么久的美国,却突然开始呼吁戴口罩?这么魔幻的一幕到底是为什么?是我们被骗了?还是又有新的危机出现了?
为同类报仇?捕蛇人打死73条蛇,5年后被蛇群咬死,蛇真的记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