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11航班从台北起飞后突然四分五裂坠入大海,225人身亡



2002年5月,611航班从台北起飞后突然四分五裂坠入大海,最终导致225人身亡,这一切的原因竟是“金属疲劳”!

人类航空史上已经有多场空难就是由“金属疲劳”所引起,并且已经夺走了数百条生命!金属疲劳究竟有多么恐怖?
所谓金属疲劳时指金属材料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断裂的过程。要想理解这一概念,就不得不引入到材料学中应力的概念。
根据牛顿的经典力学,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而当有外力施加时,物体则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物体内部,我们会发现,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这就是应力。

当物体是一个“绝对刚体“的时候,其内部质地均匀,可以将外力平均分散在各处。但”绝对刚体“仅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现实世界中人类无法做出或者找到这种绝对的刚体,因此在现实世界里,任何物体内部的应力不可能做到完全均匀。有些部分受到的应力偏小、有些部分受到的应力偏大,而这些部分就容易率先发生金属疲劳。
开篇提到的2002年台北空难,就是因为在32年前的1980年,飞机尾部蒙皮损伤。当时并未更换整块蒙皮,而只是覆盖了一块铝板。长久的飞行积累了金属疲劳,最终导致该处开裂、机尾脱落,最终机毁人亡。
金属疲劳于人体疲劳不同,不可能通过休息而恢复,只会在长期反复的作用力下不断加深金属疲劳,积累损伤,最终导致重大事故。
难道我们人类在金属疲劳面前就束手无策了吗?
当然不是!

首先,人们在材料制作时通过提升工艺、增加合金材料、改变结构形态等方法提升金属材料靠疲劳度。著名的稀土元素就可以提升材料耐久性能。
其次,优化结构,尽量减少单一薄弱的受力点,避免应力的集中,避免尖角、缺口等。譬如飞机的舷窗由原始尖锐的方形角改为圆弧角,就能减少舷窗出现断裂的情况发生。
此外,还可以加强检查,及时、定期更换零部件,在金属疲惫断裂之前将其换掉,保障整个机体的安全。因此,无论是飞机、轮船、汽车等大型机器,都有使用年限。尤其越是庞大复杂的设备,其零部件的淘汰率就更高。毕竟比起重大的交通事故,定期更换一批零件还是十分有效的。

除了以上正面硬刚“金属疲劳“的方式,人们还反向利用”金属疲劳“的原理,为人所用。最直观的应用就是”应力断料机“。先才对象材料上进行小范围切口,再通过机器进行截断。通过预先的切口,主动创造材料的金属疲劳,造成应力的集中,只需要2秒就可以实现断料。节约了大量时间、能量,对于难以切削的材料有出奇的效果。
当我们了解到金属疲劳的原理之后,我们就不必再害怕了。只要我们不断提升品质、规范制度,可以更好地防止灾难的发生,并且让这一特性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作者:方骥  校稿:川川
中国附近隐藏了一个狼子野心国家,他们偷摸收集核废料研制核武器,不声不响造出七艘“航母”,他们究竟想干吗?
我们忙着在家里发烧,躺平了这么久的美国,却突然开始呼吁戴口罩?这么魔幻的一幕到底是为什么?是我们被骗了?还是又有新的危机出现了?
为同类报仇?捕蛇人打死73条蛇,5年后被蛇群咬死,蛇真的记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