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水,倒在桌子上,水不仅不会到处流,反而会一层层地结冰,这是什么原理?掰掰热暖手宝里装得就是这种水,可能结冰又怎么发热呢? 我们曾在电视上看过矿泉水或者冰箱的广告,其中有一个镜头一定让大家印象深刻。那就是杯子里的水倒在桌面上,水不会到处流,反而在触碰到桌面之后开始结冰,然后一层一层往上,很快就能形成一个小冰山。
然而实验人员尝试了泼洒10℃、37℃的温以及90℃的水,结果只有90℃的水出现了视频中的效果,然而这种肉眼可见的“白色冰块”其实并不是冰,连冰碴子都算不上。 因为水滴要能够瞬间变成冰,温度至少要低于-40℃,而且就算满足了这个条件,水离开瓶子后,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也只能让水滴的外层迅速结冰,但内部仍然是水。 所以,即便外界温度足够低,倒出来的水也是不能瞬间结冰的,那开头的广告是怎么做到让倒出来的水自己结冰呢?
但只需要一点小小的刺激,这种溶液稳定平衡的状态就会被打破,让原本无规律运动地溶质迅速集合起来,然后按照晶体特有的次序排列,才会快速“结冰”。 比如试着将手放入这种液体中,很快手上就会长出肉眼可见的白色晶体,或者往里面放一些固态结晶,液体就会从放入的固态结晶那里开始向外结冰。 不管是手还是固态结晶,对于溶液来说都是结晶中心,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晶都是先出现在这些放入液体的东西之上之后才会向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