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神兽居家的日子,不少家长再次开启了水深火热的生活。每天的生活也从岁月静好,变成了无时无刻地催孩子起床、吃饭、做作业、睡觉……
还记得去年那个10岁小孩桐桐吗,他因感染新冠肺炎住在隔离病房,但新冠并没有拦住他的学习进度,病榻前,他还是一直坚持做作业、上网课,甚至说:“在医院只是换了一个地儿学习。”
同样都是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或许来看看下面两个案例就能知道答案。
1
最牛学霸寝室VS
严重拖延症
清华北大可以说是不少学子的梦想,但真正能考入清华北大的却是凤毛麟角。
然而在湖南师大附中却有这样的一个学霸寝室,6位男生全部被清华北大录取。
其中三人因为化学竞赛的突出成绩,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降一本线录取。
而另外三人不仅直接被保送至北京大学,还都进入了化学国家集训队。
更有甚者,其中一人还入选了第5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中国代表队,与来自世界各地76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同场竞技。
那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优秀的呢?
随之一份寝室公约,为我们揭开了这个秘密,在这个寝室公约中约定了两大方面,分别是学习方面和卫生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方面的约定:
23:50熄大灯,23:10不能聊天了,可以搞内务。
23:50后开小灯,不影响别人睡觉。
每个人共同营造良好的匹克氛围!(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
违者罚搞卫生一天。
不要小看这第3点,为了营造这个良好的匹克氛围,他们甚至在寝室的卫生间墙上贴了化学的元素周期表。
并且,在这高中三年里,他们6位不仅从来没有违反过寝室公约规定,而且还会互相督促,彼此帮助。
可想而知,这6名男生的父母该有多省心,但现实中更多的其实是以下的这类孩子。
这名网友在知乎上求助,说自己上三年级的弟弟有严重的拖延症,每次一到做作业就会无底线地拖,妈妈也为此身心憔悴。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极端,其实关键在于孩子是否“自律”。
“自律”在心理学上也表示为“自我控制”:
它是一种抑制人们的冲动和欲望,作出正确和有效选择的能力,通常需要与人的天性发生交互作用,通过推迟即刻的满足去追求长远的成功。
因此,会出现同样是一个班的孩子,一个总是磨洋工,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甚至会撂挑子不做,而另一个每天放学后不做完作业不吃饭的情景,这背后就是自律在起作用。
那自律要如何培养呢?靠家长逼可以逼出来吗?
2
自律需要家长的“逼迫”
但前提是以身作则
自律确实可以依靠家长的逼迫养成,但并不是所有的逼迫都是有效的,有的甚至会造成反作用。
那要如何逼迫才能既有效又不至于产生反作用呢?知乎上的一个网友分享的他妈妈的做法就很明智。
一开始他们全家都不是特别爱读书,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他的妈妈就率先开始阅读。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人都嘲笑她没文化还看什么书。但是他妈妈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反而是坚持了两个多月。
在他妈妈的影响下,他的爸爸也开始阅读,甚至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来记录自己的想法。
接着被改变的人是他和他的妻子,原来爱玩的两人,看着父母的样子,也慢慢开始读书。
就这样,通过他妈妈的实际行动,一一带动了家里的其他人,他们觉得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当中,不读书都有点不好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甚至看不到父母实际的逼迫手段,但是却能让孩子自愿去改变,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力量。对于小年龄的孩子也是如此。
有一个妈妈为了让孩子能按时起床、好好练琴、做作业不拖延等,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努力克服懒惰和依赖,哪怕在疫情期间也保持自律。甚至为了鼓励孩子练琴,还自学了尤克里里。
所以她能说出:我没有很多学龄家长陪读抓狂的烦恼,有的只是和孩子并肩战斗、共同成长。
就像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在《童年的王国》中提出的观点:
孩子在七岁前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者。父母是孩子们观察和模仿的对象,孩子则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自律、自尊、自强,孩子就更倾向于自律、自尊、自强。
因此,在自律这条漫长的修行道路上,父母双方都要坚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他律作用下的自律。那要如何让他们变成真正的自律呢?
3
巧用行为契约
变他律为自律
在家长以身作则的同时,我们也要懂得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和巩固孩子的自律。
北师大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科研中心主任刘朝莹就推荐家长使用“行为契约”的方式,这是一种类似的用强化和惩罚相偶联帮助个体管理行为的方法。在运用这个方法时,还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素:
1.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少而精、可量化、前进一小步的原则。
例如想要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一周记住15个英文单词,一开始单从总量上看,孩子肯定会觉得15个很多。但是如果分解到一周的7天中,告诉孩子每天只要记住2-3个,他们就会觉得轻松很多。
这样的分解方式不仅能增加目标的可操作性,也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孩子的自律性和主动性。
2.依据孩子的兴趣制定奖惩。
父母不能仅根据自己的意愿就给孩子制定行为契约的奖惩。例如不能因为自己想要孩子学习进步,就想当然的将练习册作为孩子的奖励等,否则容易产生反作用。
此外,奖励尽量以精神奖励为主,例如可以采用特权卡的方式,内容可以有免唠叨一天、不生气一天等。
3.借助执行记录表,让行为契约发挥作用。
再好的契约,如果不去执行,相当于废纸一张。所以家长在和孩子进行行为契约时,还可以再做一张执行记录表。
在这个记录表中写上和孩子约定好的事务,如果完成了就打√,没有完成就打×。对于小年龄的孩子还可以采用图标的方式进行标注。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无效或者孩子一时的反复就放弃,而是要坚持在以身作则的同时施以策略,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朝莹.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律的孩子[N].人民政协报,2020年8月5日(11)。
- The End -
— 好物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