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高考什么样?比我们更鸡血更内卷: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



高考结束了。今天就来看看,我们的邻国韩国,他们的高考是什么样的呢?
论教育内卷,韩国可比我们这厉害得多。
在之前父母堂的文章“哈佛学霸揭秘各国学生作息”(点击文字回顾)中,提到了韩国著名的“补习街”——这些琳琅满目的灯牌,不是各种娱乐场所,而是遍地开花的课外辅导班,大街上停满了接送学生的巴士。

补习班的盛行,反映了韩国巨大的升学压力,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已经“卷”上了。小学生就已经知道,不同档次的高中升学率不同,代表的未来也不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2016年的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这部纪录片所讲述的,跟热血拼搏考上名校、给人带来希望的故事不同,它揭露了韩国中高考生残酷的众生相。
纪录片中每一个被采访的学生,都明白自己所处的教育困境,他们不停地努力着,即使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但仍在继续奋斗……

1
上了不同的高中
就意味着未来的不同
我们先来看一下韩国升学的背景。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韩国早在1974年就取消了高中重点和非重点的划分,但仅仅是针对公立高中。
现在公立高中的生源和升学率的确相差不大,但私立高中就不一样了。
在韩国,上了不同的高中,意味着不一样的学业天花板,也意味着未来的不同。
韩国高中主要分为公立普通高中、公立重点高中、私立和特长高中。私立和特长高中大多数坐落于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其名牌大学的升学率远高于普通高中。
据统计,2013~2015年平均每100人考入首尔大学的人数为:普通高中3.6人、私立高中 31.4人、特长高中(外国语高中、科学高中)43.5人。
韩国比较好的大学升学制度是70%左右的校内考核+30%的高考。
普通高中缺乏培养计划,在社会活动分数这一项远远落后;而私立高中的老师会在入学时,就引导学生参加各项对校内考核有利的活动。因此,这些高中生的履历能比普通公办高中的学生多上十几页。
这十几页的履历,都要用钱堆出来。
在韩国高校中,存在着一条鄙视链——以初高中的好坏来划分等级、论资排辈。
如果有普通初高中的学生通过努力,实现了跨越阶级的可能,出现在了名牌高中或Top级大学时,他们会被看成外来者。

为了进入一所最好的高中,不进入鄙视链的低端,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业厮杀”。
片中采访了一个首尔富人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能很明确地告诉你自己的规划:将来要从事什么行业,梦想是上xx大学,有三个高中对该大学的升学率较高,他现在最大目标就是考入其中一所高中。在小学阶段他参加了很多补习班,考上某某初中是第一步……
而另一边,有很多在求学过程中,上不起私立高中、交不起补课费的学生。即使能进入梦寐以求的高中,也会因为打工赚学费失去许多学习时间,就算他们有意志有梦想,也会被没钱的现实打碎。
2
在韩国
要多努力才能考上好学校
初三学生允叶媛出生于韩国一个三四线小城市,家里无法支持她的学习,也没有大城市孩子天生有的优质资源扶持。
叶媛从小就意识到“出生就已经拉开了差距”,起跑线不一样,别人拥有的“发动机”也和她不一样。

想要摆脱目前的家境,只能靠读书。她很懂事从来没有抱怨,只是更加拼了命的学习。▼
早上8点出门上学,晚上11点回家,她每天课余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超过10小时,凌晨2点依旧在奋笔疾书,在关键的考试周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3小时;
能把整本书熟悉到闭眼默写出来,随便一写就能写满20多张A4纸;
严格执行周计划和月计划,并且每天额外定下超负荷的学习内容;
在叶媛16岁的手上,就已经长满了老茧,还时常磨破手指。有时候太疼了怎么办?就用皮筋把手勒住,手指没有力气了也能靠手腕进行书写。

叶媛的梦想是成为医生,要去最好的医科大,在之前要进入医科大学通过率最高的一所一等私立高中,得在全国排名优异才能进。
尽管叶媛在自己的普通初中一直是全年级第一,但她没有任何松懈。因为,她很清楚真正的竞争者都在学校之外,比如首尔、大邱等大城市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竞争。
叶媛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成功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在新的学校,作为小镇王者的叶媛只能垫底,在一次考试中排名313/395。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考入医科大,她要走的路还很长。
允叶媛的故事是韩国无数小地方初中生的缩影,他们每天拼命学习十几个小时,即使在初中名列前茅,到了私立高中依然被秒杀。
尽管有很多默默努力的普通学校的学生对此很愤懑,但也都报以理解的态度:错的不是他们,是竞争性过强的社会,他们只能更加努力。
3
不是所有的努力
都能有回报
尽管像叶媛这样从普通初中考入一等私立高中的人少之又少,机会也很渺茫,但仍有很多抓住高考这个机会想要“逆天改命”的学生。
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叶媛一样,努力都能得到回报:
“学校里现在还是教育学生说‘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然而现实与课本里的不一样。”
韩国的教育看似是孩子们靠笔杆子拼搏的竞争,背后其实是家庭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竞争。
在一所科学高中(类似于理工科强化高中)就读的洪明基,深感自己和周围同学不同,因为他来自贫困家庭,通过“社会关怀对象”计划才能入学。
明基家里没有条件让他接受学校外的教育资源,而同学们早已在课外读完高中课程。
从入学开始,明基就一直落后于其他学生,他只能一个人“从地上开始向上爬”。

在这里,“成绩差的同学”和“社会关怀对象”是划上等号的。
“我们学校里大部分成绩差的人,都是通过社会关怀对象选拔进来的。”
尽管明基拼命学习,努力追赶着同学们的步伐,依旧难以超越“家境差距”这道鸿沟。
“上层的学生,不管怎么样都能拿到80分以上;但我不管怎么样,都很难考过50分……我每天把自习里一半的时间都用来学数学,即使是那样,也没有一点点上升的苗头。”、

纪录片中的数据显示:
- 房价越高的地方,升学率越高;
- 父母收入高的孩子,也更有机会进入名牌大学。
- 父母收入的差异,能让孩子的高考分数产生43分的差距。
教育砸钱的军备竞赛、严重的阶级固化,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的几率越来越小,出路也更为狭窄。
像明基这样家境贫困的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要通过高考改变人生,只会越来越困难。
片中有一位小朋友说,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是什么,认真考虑后,觉得努力读书找到一份能养家的好工作,对他来说才是最现实的。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着孩子的梦想,这种现象维持了社会差距,使得上升的梯子消失,阶层分化持续存在。

片中的主人公们呈现出的是一种无法打破“阶级束缚”的姿态,只有通过极致的辛苦付出才能有一丁点儿渺茫的机会上到好学校。
但他们又不得不臣服这个规则,这是跨越阶级的唯一机会啊!
所以才有了片名——《学习的背叛》,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能有回报。
虽然学习有可能“背叛”了那些努力的人,但这绝不是否定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梦想是要钱的不假,做梦也很奢侈,但韩国的孩子们为了收获属于自己人生,过上更好的生活,都自带了一股“向上的力量”:
“如果现在很辛苦很累,但以后能有画出一条上升曲线的自信感和信念的话,没有什么做不了的。”

相比韩国阶级分化问题突出、寒门难有贵子的现象,我国的教育选拔显得更纯粹、更公平一些。
近些年来的很多教育改革和变动,比如打击学区房、公民同招、民办100%摇号、重点高中名额分配、课外培训机构大整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让教育均衡化。
读书还是要让人看到希望的,得让那些有天赋的孩子,拥有从底层突围、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啊!
参考资料:
Bilibili - 韩国EBS电视台纪录片《学习的背叛》小猫字幕组
- The End -
— 好物推荐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