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钞生娃”论太离谱,印钞就可以解决低生育问题?夹带私货罢了



今天某地产经济学家再次抛出神论。
在“拿掉猪肉之后都是通缩”的神论后,又冒出“印钞生娃”的神论。

客观来说,在这篇洋洋洒洒2万字的“研究报告”里,还是有大量详实的数据内容。
但是呢,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数学模型、数据内容,都可以做得非常详实,但这都是为经济学家所想输出的观点而服务。
所以,在这篇有大量详实数据内容的“专业”研究报告里,却充斥着大量不专业的私货。
那么这样的研究报告,不管数据再详实,结论可能就是建立在歪歪的地方。
也难怪有媒体也都忍不住吐槽。

“印钞生娃”这个神论,确实有点哗众取宠。
首先,发钱谁不喜欢?
要说给你发钱,我想没人会拒绝吧。
所以,首先这个建议,本身就有点抓住民粹的特点,类似欧洲高福利社会,谁不喜欢?
但问题得一个国家能负担起这样的高福利体系,否则就会沦为希腊化。
这样直接“印钞生娃”跟直升机撒钱有何区别?
从某种角度看,所谓“印钞生娃”也是一种懒政思维,试图只靠印钞就能解决生育问题,不但只是异想天开,而且容易产生某种舆论误导。
当前人口生育率断崖式下降,确实是一个很大问题,要扭转生育率问题,更多还是要从高房价入手,要解决育儿成本过高,降低人们育儿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这是需要我们全方位政策配套去支持,但这绝不是有一个万能药,只要用了就可以一劳永逸,这是懒政。
这份报告,看似专业的数据内容,却夹带着各种不专业的私货。
比如,某地产经济学家认为,额外印钞2万亿,只要专款专用,就不会引发通胀、不会让房价上涨,这就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常识。
只要央行额外印钞,不管这个钱是不是专款专用,只要流通到市场里,必然会加剧通胀,也会助推房价上涨。
再比如,我也支持建立鼓励生育基金,但为何要让央行额外印钞2万亿?
这其实就露出狐狸尾巴了
其实说白了,某地产经济学家还是千方百计要鼓吹大放水、鼓吹降息印钞。
从当年的“拿掉猪肉都是通缩”神论,到现在“印钞生娃”,某地产经济学家频频抛出神论,更多只是希望央行降息大放水,而这最直接利好的自然是房地产企业。
从这点看,虽然地产经济学家已经辞职离开房地产,自诩为已经改型成人口问题专家,但本质还是地产经济学家,为房地产服务。
本文会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1)涸泽而渔
我觉得,这份报告里,夹带的一个私货里,有一个很离谱的观点。
比如其中提到
“一定要抓住75-85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抓紧出台鼓励生育基金,再不出台就晚了,不要指望90后00后……原因也很简单,就是75年-85年的这批人还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90后和00后不要说生二胎或者三胎,很多人甚至连结婚都不愿意。”
我看到75年的时候,还愣了一下,还特意用计算器算了下,75年出生今年都46岁了。
连超过40岁的高龄产妇,都要纳入到鼓励生育的范围里,我认为这未免有点太过了吧。
而且像我这种87年的,岂不是被某地产经济学家给华丽的无视了?
像我和我老婆都很愿意生二胎呀,我老婆也是90后呀。
说白了,这种鼓励75后~85后生育的看法,是非常脸谱化、标签化,缺乏普遍性。
指望靠单单鼓励75~85后生育,来实现地产经济学家10年多生5000万人,也就是每年多生500万人,这基本就是不可能的,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该地产经济学家,连基本一个问题都搞错了,所以整篇报告不管数据罗列得再多,也没有太大价值。
人口生育的主力军,现在是集中在90后身上。
而某地产经济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想着解决90后00后不愿意生二胎、三胎,甚至不愿意结婚的问题,直接说“不要指望90后00后”,就这样给“放弃了”。
转而把目光看向已经步入高龄产妇的75后~85后……
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
而且某地产经济学家,其实从这段话来看,也很清楚,当前我们整体生育率下滑这么严重,更多是90后不愿意多生,甚至都不愿意结婚。
那么我们正常人的思维,应该是想办法针对这个问题,去解决90后不愿意多生,不愿意结婚的问题。
而不是另辟蹊径想着去压榨高龄产妇,这种“放弃式”思维,本质上就是涸泽而渔。
说白了,只是为了某种利益目的,只奔着短期利益去的,而完全不顾长期利益。
我们退一万步说,即使按照某地产经济学家那样去鼓励75后~85后多子多生,大力度资金奖励。
但五年后,十年后呢?
不根本解决当前年轻人不愿意多生,甚至不愿意结婚的问题,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那么就只是停留在表面,只为了其一些利益在喊口号罢了。
(2)夹带私货
地产经济学家在这份研究报告的导读里,贴了两份调查。
一份是关于“不愿意生的原因”。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生养孩子成本太高,影响生活质量”。
排名第二是“房价太高”。
地产经济学家基于第一个原因,提出应该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并做出第二份投票。
问人们是否支持鼓励生育基金吗?由国家或央行出资金,对每孩每月给予现金奖励。

结果也不出意外,支持的人占了多数。
但问题在于,地产经济学家在这个投票里,是明显夹带了一个私货。
他把自己希望央行印钞的这个“私货”,夹带进生育基金里。
通过绑架人们对生育基金的支持,变相支持其希望央行额外印钞2万亿的私货。
比如,我们如果把这个投票稍微细化一下。
变成
“支持在财政允许范围内,设置理性适度的生育基金。”
“支持由央行印钞来设立生育基金,把生育货币化。”
“不支持设立生育基金。”
我这里也做个投票,恐怕这个投票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另外,地产经济学家夹带私货的痕迹,也可以从另外一个细节看出。
比如,在他自己发起的投票里,关于人们不愿意多生的第二个原因是“房价太高、生活不易”。
但是呢,该地产经济学家,通篇研究报告里,却没有一点是提及应该降低房价,而只一味鼓吹其印钞生娃的“万能药”。
虽然该研究报告里,有稍微提及房价快速攀升所带来的的问题。
但其末尾却是这样说的。
“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这我就不太理解了,你明明知道房价过高导致人们生育意愿大幅降低,却还在房价仍然高高在上的情况下说“保持房价长期稳定”,是怎么得出可以“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这句话说得好像房价已经降了一样。
这其实已经充分暴露了其真实意图。
就是帮已经半死不活的房地产企业,喊一喊救命水,希望央行能开闸放水,把这些房地产企业救活。
要不然,也不至于,整篇报告,都不提一下,让房价“长期稳定的基础上,平稳下降”。
他只要稍微提一下类似让房价稳中下降的话,我都能敬他是条汉子,会认为他从房地产企业里辞职后,确实成为一个独立、客观的人口问题专家,而不是一名地产经济学家。
但很显然并不是。
我当然也不希望房价暴涨暴跌,同时相比房价下跌,我更不希望房价暴涨,因为房价再暴涨,我们的未来就是一片渺茫。
同时,既然都很清楚高房价是导致人们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何在这样一份声称“找到解决低生育办法”的研究报告里,却不敢提一个字“房价降低”?
要真正解决当前低生育办法,就不可能绕开高房价的问题。
而且从长期来看,随着每年出生人口锐减,未来10年后,房价肯定是随着刚需人群规模的锐减,除了能长期保持人口净流入的超一线城市之外,其他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不可避免要走入一个长期下降的通道。
这种情况下,对房价问题避而不谈,显然并不是一个真正试图解决问题的态度。
在这个基础上,试图把印钞当做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是真正意义上的“懒政”思维。
其实现在美国就有这个问题。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印钞,一副印钞解万愁的意思。
但即使美国有美元霸权,可以把通胀转嫁给全世界,但仍然在2020年3月的直升机撒钱后,现在出现很多副作用。
包括当前美国失控的通胀,包括美联储迫不得已开始准备大幅货币转向,可能导致美国经济硬着陆等等,未来甚至可能因此引发美国的金融危机。
这一系列问题,都根源于美国过去十几年无底线的量化宽松。
这已经让欧美等国沉迷在印钞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幻觉里。
但很显然,只靠印钞,没有其他配套措施,是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强行用泛滥的洪水,去掩盖已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这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只是在躲避问题。
所以某地产经济学家,才会如此干脆的放弃“90后和00后”,根子上就只是在逃避问题。
而且,我们并不是美国,我们没有货币霸权。
假如我们学美国那套无限印钞模式,把我们“债务货币化”,甚至地产经济学家鼓吹的“生育货币化”,都只会把我们推入万丈深渊里。
我今天为了避免被媒体断章取义误导,我今天也是耐着性子把这份长达2万多字的研究报告给看完了。
其实客观来说,如果删掉某地产经济学自己撰写的“导读”部分的内容,剩下的正文内容,还是比较详实的,特别是在阐述我们当前面临的出生人口快速下滑可能造成的问题,还是罗列比较详实的数据和内容。
只不过,这份本来还算比较专业的数据内容报告,却被地产经济学家自己撰写了一份夹带各种私货的“导读”。
导致这份研究报告,变得不伦不类。
比如,其正文和摘要里,其实没有一个字提到“央行印钞”。
只有在导读里提到“印钞生娃”。
比如,其在导读里,有提到这么一段话。
“支持生育家庭现金补贴、个税抵扣、企业所得税减免、购房租房补贴、建设托儿所等,这在OECD国家行之有效、能够改善生育率。设计可以参考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最终由央行印钱,不增加地方政府赤字和企业负担,让更多的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敢生。”
这段话,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其实说得也没啥问题,都还是一些可行的措施。
但后半段就变为了,比如“设计可以参考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最终由央行印钱”。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其实大家也知道,2015年开始的那波房价暴涨,跟“棚户区改造”有很大关系,这是“棚改货币化”。
结果现在某地产经济学家,说要把鼓励生育,去参考棚改货币化,这不是生育货币化是什么?
就这样,他还好意思说额外印钞2万亿不会导致通胀,不会让房价进一步上涨。
这完全就是睁眼说瞎话。
不过回过头来说,我在过去一年,其实也写过不少分析我们人口问题的文章。
所以,我们就事论事的说,人口问题也确实要重视。
关于我们人口问题,以及可以考虑的一些比较具体的解决办法,我会找个时间再来单独写一篇。
我们的人口问题,确实还是比较严重,也应该出台各种配套措施去解决。
但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大工程,而不是仅仅认为,我们可以只依靠印钞就能解决的。
是需要全方位降低人们对的育儿成本,包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而不是只着眼于资金问题。
很多人是因为双职工家庭,甚至双996家庭,别说生小孩了,谈恋爱都没时间,被资本压榨得都没时间了。
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生多胎的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人不是不想生,也不是不愿意生,甚至也不是生不起,而是不敢生,因为没时间带,没人带。
所以,不解决当前社会各个层面育儿成本太高的问题,而只看到资金成本,却没有看到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包括当前我们结婚率低,完全是结构性问题,难道“印钞能解决结婚问题吗?”
我今天就跟朋友吐槽,很多人连老婆都还没有,难道印钞帮忙买老婆吗?
这显然不现实。
这种依靠印钞,就当做万能药,可以一劳永逸的懒政思维,是不可取的。
甚至抓着印钞就说“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更是一种充满夹带私货的行为。
幸好这样的地产经济学家,是远离我们的决策圈。
只能网络上博人眼球,当一些利益集团的发声筒。
本文来源“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外面有假冒我的骗子号,点上方关注正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