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起进设计院的少年郎们!


每晚10点,关注我了解更多设计院的故事。

以下信息均有大幅度修改,请勿对号入座!
我参加工作时,一届进院的9个人,都是名校毕业,进了工作私企化,管理国企化的非典型性设计院,9个刚出象牙塔的年轻人,在入职的当天晚上相约聚餐。
那时候都是穷学生,误入了一家人均200+的小龙虾店,囊中羞涩,但还是开心得啃完了一盘小龙虾+一盘皮皮虾,一人大概到嘴3只。
席间,大家谈的是自己参加过哪些会议,发表过哪些论文,做的是什么方向,对推动我们国家的能源行业有哪些哪些可能性。
那时候让我想到了教员的一句话,恰同学少年~
过了几年,9个人已经很难再聚齐了,偶尔三三俩俩的聚会,话题也变成了彼此日渐稀疏的头发,八卦下小组里谁又离职,吐槽下领导的蜜汁管理方式。
不约而同的,大家对未来的期待不再是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而是希望换一份不用那么忙碌的工作,可以调理下身体。
有老婆孩子的多陪陪家人,孤家寡人的可以去找个对象。
一份不那么体面的工作就是能轻易把人的棱角磨平,哪怕他在人生的前二十年站在了大多数同龄人的前列。
毕业时,摩拳擦掌想闯出一番天地,让自己的所学化为实际,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但现实是很多事,身不由己:
你以为自己安心做技术,满足客户的需求,没做错。
但客户要的是会飞的猪,不是能长肉的猪,也不是会飞的鸟。
你据理力争,拿出规范,拿出资料,事实站在你这边,但资本站在客户那一边。
你希望领导作为老专家,盖棺定论, 不要折了文人风骨。但你发现领导都是属草的,哪边有钱倒向哪一边。
没办法,有钱的说话就是可以大声些,有技术的只是个服务者而已。
当你逐渐接受这种转变时,你却发现市场开始改变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最先影响到的却是一线的画图匠。
现在不但是你做的东西得是会飞的猪,你也得成为会画图,会开挖掘机,会开拓市场,敢冒险,敢疯狂在违法边缘试探的“有担当的年轻人”。
独自勇立潮头,不再年轻的少年郎,只能看着近在眼前的滔天巨浪,默默说一声我去年买了个表。
人到中年,已经没了挥斥方遒的豪情,只叹年轻时天真得好似愚蠢,如果再来一次......
注:具不完全统计,9人中,3人回了家乡,1人去了北京,1人去了厂家,1人进了体制,3人成为了设计院骨干,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完-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
干货分享
后台回复:转行,看看大佬们都去了何方;
后台回复:注册证,了解最新资质改革;
后台回复:设计院,了解设计院现状;
后台回复:东南,了解东南大佬的故事;
后台回复:工资,25万年薪设计院如何?
后台回复:降薪,了解设计院薪酬内幕;
后台回复:加群,一起来聊聊工科就业;
后台回复:劳动法,应届生求职避坑须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