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院离职后,我成为了一名居士


每晚10点,关注我了解更多设计院的故事。

内心的平静才是大自在!
图|西藏林芝
今天分享的故事来自我老婆的传奇室友。
我离开设计院已经快5年了,2007年我从浙大本科毕业,入职了杭州某设计院,到17年正好十年。
这十年,设计院的日子其实不错,工作虽然忙,但收入相当可观,09年时,我到手收入就快20w了,那时候还有补充公积金,想买房很容易。
那会儿一同入职的同事,有热衷买房的,基本可以做到几年一套,也有热衷炒股的,现在日子过得应该也不差。
但我什么也没做,只是老实存钱,在单位的宿舍一直住到了离职。
不是我没有理财头脑,只是真的没兴趣,钱对于我而言,够用就行。
我在生活上,一直是极简,离开设计院时,一个旅行箱一个背包就是我全身的家当。
不像其他女孩子光是瓶瓶罐罐的护肤品就能摆满一整张桌子(比如XX的老婆),我只有一罐百雀羚,鞋子也就两双小白鞋。
从小我就习惯这样朴素的生活,物质欲极低,在杭州唯一的爱好就是跑寺庙,大大小小的寺庙我都跑遍了,后来因为一个朋友,常去法喜寺修行。
寺庙里的师傅很有才华,他们不但会授课,讲述佛教的历史,有的还会在旁弹一曲古筝,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
随着对佛教的了解不断深入,我愈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在设计院干下去,远离焦虑,断舍离,才是我内心的追求。
于是在2017年,我数了数手头的钱,100万大额存单、100万年金保险、还有五十多万债券,算下来每年被动收入有10万了。
钱已经攒够了,就该走了!
离职时,我只是递交了离职申请,因为不打算继续工作了,就没等领导走流程,也没拿离职证明,第二天背上行囊就离开了。
那时候我也没有目的地,就在江浙一带的小县城里打转,住在民宿,跟当地的村民学一学手工,再跑一跑古寺,抛下专业后,日子过得分外轻松。
期间,我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在19年,我和小伙伴一起去了西藏。
大家一起住在一个没那么多人的城市,闲时就驾车出去拜访沿途的古刹,累了就找一处无人的山头,你弹琴,我唱歌,喧嚣的城市与我再无干系。
但人终究还是要回家的,在西藏的两年,坚定了我居家修行的心,21年,我回了老家桐庐,一个很美的浙北小县城。
在这里,有山有水更有亲人。
回到父母的身边,我想着用自己放下多年的专业做些什么,于是我重新改造了自家老宅,带着已经退休的父母从县城搬回了村子。
父母都有退休金,我的被动收入覆盖日常开支还有结余,他们对我的选择也理解并支持,于是,在37岁的年纪,我成为了一名居家修士(其实就是家里蹲)。
老家的环境很好,村里的老人喜欢在农活之余剪纸补贴家用,我也跟着学了些,平时和父母一起打理家门前的院子,周末就带着家人去周边踏青。
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宁静,我意识到自己多年所追寻的其实很简单——有能力去决定自己的人生,并知行合一。
原本的我以为,在西藏湛蓝天空下人迹罕至的美景是平静,拜访转世活佛香火鼎盛的古刹是修行。
现在的我却明了,让心安宁处是故乡,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即修行 !
-完-
更多设计院故事,点击下方卡片了解。
干货分享
后台回复:转行,看看大佬们都去了何方;
后台回复:注册证,了解最新资质改革;
后台回复:设计院,了解设计院现状;
后台回复:东南,了解东南大佬的故事;
后台回复:工资,25万年薪设计院如何?
后台回复:降薪,了解设计院薪酬内幕;
后台回复:加群,一起来聊聊工科就业;
后台回复:劳动法,应届生求职避坑须知。
到顶部